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家庶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子服于外城发难,一旦乱起,某自领兵攻破曹宅!”
  “何时动手?”董承追问。
  “兵马调集尚须月余。”吴子兰说道:“须知会种辑等人,要他们早做筹划,选定时日一蹴而成!”


第234章 鱼死网破
  自徐州返回,秦庆童俨然成了董承心腹。
  他可随意出入董家内外,但凡重要之事,董承多会托付他去办理。
  往来于董家内院,他与董承几个小妾很快混的熟络。
  起初见到几位妾室,他还礼数周到。
  待到彼此熟悉,则是随意不少。
  秦庆童生的俊俏又能言善道,很得董承诸妾室欢心。
  主人家的内卷,他当然不敢有所觊觎,却时常被几位小妾缠住,要他说些见闻趣事。
  这一日,秦庆童办完事才回到董府。
  进内院走没多远,他听到个脆生生的声音:“庆童,你过来。”
  循声望去,出现在他视线中的乃是董承第三房妾室马夫人。
  马夫人出身西凉。
  与中原女子秀美、俊俏不同。
  她体格高壮,五官生的倒是端正,骨子里却透着西凉人的粗犷。
  董家内院,秦庆童最怕的就是马夫人。
  一旦被她缠住,只说些趣闻轶事绝对不成,他还得想法子编些有趣段子,才可将马夫人打发。
  苦着脸,秦庆童走了过去。
  “夫人……”躬身一礼,秦庆童说道:“小人方为董公办差回返……”
  “怎的?”马夫人杏眼一瞪:“不想见我?”
  “小人整日思量如何伺候夫人,若是半日不见便觉着好似少了什么。”
  “口蜜舌甜!”马夫人脸色好了些:“董公都要你去做些什么?如此神秘,连我问你也是不说。”
  “夫人见谅!”秦庆童说道:“董公吩咐之事紧要,小人不敢信口乱说!”
  马夫人脸色一冷,抬手揪住他的耳朵:“你说还是不说?”
  耳朵被揪着,秦庆童疼的嘴里倒抽凉气说道:“夫人莫要如此,疼煞小人!”
  马夫人正逗着他,董承出现在回廊尽头。
  秦庆童背朝董承,耳朵又被马夫人揪着。
  他偏着脑袋,脚尖也的踮起些许,从董承所在之处看来,好似正与马夫人亲热。
  见此情状董承顿时大怒,厉声喝道:“你二人作甚?”
  并未留意董承来此,马夫人和秦庆童听到喝问都吃了一惊。
  赶忙松开秦庆童耳朵,马夫人两腿一屈跪伏在地,她浑身剧烈哆嗦,剽悍之气已是荡然无存。
  心知董承生了误解,秦庆童跪下说道:“董公息怒,小人只是正被夫人训诫!”
  “好个训诫之法!”快步冲到他面前,董承猛的朝他肩头踹了一脚。
  被踹的翻了个跟头,秦庆童翻身爬起,再度跪伏下去。
  他虽是诚惶诚恐,董承却并未解气。
  一把抽出佩剑,董承跨步上前要杀秦庆童。
  见他拔剑,秦庆童哪会不跑?
  “董公饶命!”连滚带爬的蹿了出去,他一溜烟跑向外院。
  追了几步,见赶他不上,董承折回头去。
  马夫人跪伏在地,浑身哆嗦连头也没敢抬起。
  抬脚踏住她的后心,董承一剑刺了下去。
  长剑刺穿马夫人,她怔了一下,歪倒在地。
  逃了出去的秦庆童恰在此时回头望了一眼。
  见董承不问青红皂白杀了马夫人,他哪敢留下等死?
  趁卫士尚未奉命拦阻,他飞快的逃出大门。
  出了董家,秦庆童不敢逃上大街,生怕被董承派出的人将他擒了。
  深知在许都他已无处可去,秦庆童心中顿生悲怆。
  躲进一条小巷,他寻思许久做了个看似疯狂的决定。
  董承无情,他是必死无疑!
  与其等死,倒不如拼个鱼死网破,或许还有生机。
  正琢磨如何见到曹操揭发衣带诏之事。
  两个人差人进入巷子,朝他这边走来。
  到了近前,其中一人猛然扣住他的手腕:“鬼鬼祟祟定是贼人,随我前往官府说话!”
  正想着事情手腕突然被人扣住,秦庆童吃了一惊。
  对方称他贼人,他反倒放下心来。
  “有何凭据说我是贼人?”秦庆童反问差人。
  “若非贼人,大街不走却躲进巷子?”
  “我……”本打算辩白,秦庆童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曹操掌管许都。岂是他一个董家奴仆想见则见?
  去了官府,他只须吵嚷一阵,通过许昌令之口,要说的话便将传入曹操耳中。
  正愁无缘得见曹操,两个差人却给他送来时机!
  主意已定,秦庆童说道:“某便是贼人,你二人意欲如何?”
  他认的爽快,两个差人连忙将他扭住。
  秦庆童被押往官府,消息很快传到董承耳中。
  深知若他见了曹操将会惹出无尽祸事,董承赶忙带着几个卫士前去讨人。
  董承反应极快,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待他赶去要人,秦庆童已被送到曹操府上。
  前厅中,曹操冷着脸,听完秦庆童之言。
  “衣带诏汝可亲眼所见?”曹操问道。
  “小人亲眼所见,字字于心,不敢少忘!”
  “区区仆从,怎会识字?”
  “不敢欺蒙曹公。”秦庆童战战兢兢地说道:“小人识得几个字,虽是不多,衣带诏所载,却个个认得!”
  “带下去!”曹操吩咐。
  卫士上前将秦庆童押走。
  “曹公如何打算?”于一旁听了秦庆童讲述,郭嘉问道。
  “董承早年追随董卓,与某曾于沙场相逢。”曹操说道:“此人素有野心,其女又是陛下身边贵人。若某稍有迟疑,他便有了起事之机!”
  心知曹操已有计较,郭嘉不再多言。
  “来人!”曹操向屋外喊道。
  一个卫士跨步入内。
  “速擒董承、吴子兰、王子服、种辑、吴硕、王义郎。”曹操吩咐道:“其府中之人不许走脱半个!”
  卫士应声离去。
  “正愁找找不到由头讨伐刘备,他却送个口实。”曹操说道:“奉孝以为某当何时出兵?”
  “曹公理应先杀董承等人。”郭嘉说道:“刘备应了董承,虽未出兵却给曹公送个讨伐徐州的理由。袁绍大军压境,许都人心未稳,曹公正可借着此事立威!”
  “奉孝之言恰合某意!”曹操说道:“此人所言缜密,若非亲历断不至此。某只是不信,当今陛下竟会做出这等蠢事!”
  “陛下聪慧,怎会如此?”郭嘉说道:“定是董承假传诏书,曹公杀他,也是名正言顺!”


第235章 激怒了曹操
  董承前往官府。
  得知秦庆童已被送往曹宅,他暗叫不好。
  事发突然,已无暇多想。
  当即令人联络吴子兰等,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尚未回到府中,一队曹军迎着董承涌了上来。
  曹将一挥手,兵士纷纷上前,锋锐长槊直指董承。
  带兵来此的曹将大约四十出头,他身躯伟岸,往董承面前一站,并不算矮小的董承比他还矮上多半头。
  五官最惹眼之处便是笼着一片圆形黑纱的左眼。
  此人正是曹操麾下猛将夏侯惇。
  征讨吕布之时,他被曹性射中左眼。
  拔箭出珠将之生啖,使得他在曹军之中威名赫赫。
  曹操感其威猛,以黑纱置眼罩,为他遮起残了的眼睛。
  环顾四周曹军,董承问道:“某犯何罪,将军领兵围堵?”
  “董公所犯何罪,末将怎会晓得!”夏侯惇说道:“果真无罪,自与曹公辩解!”
  “拿下!”不再多说,夏侯惇当即下令。
  曹军上前,董承卫士按着剑柄却没敢拔剑反抗。
  卫士尚未作出反应,数名曹军已将他们撂倒在地。
  两个曹军正要去扭董承,董承冲他们一瞪眼:“某自家会走!”
  看向夏侯惇,见他并无表示,两名曹军退后两步。
  董承、吴子兰、种辑等人被擒,消息一时传的街头巷尾妇孺皆知。
  许都皇宫。
  曹操由荀彧陪同觐见刘协。
  所谓皇宫,不过是富丽堂皇的宅院,与洛阳、长安皇宫当然无可比拟。
  进了正门,沿途卫士都向曹操行礼。
  曹操径直来到刘协住处。
  吃罢早餐,刘协坐于屋内正与董贵人说话。
  董贵人二十不到,容貌娟秀,在皇室生活久了,她自骨子内流露出端庄、雍容。
  小腹微微隆起,她已是有了五六个月的身孕。
  为刘协斟了茶,董贵人说道:“天气渐凉,陛下饮茶须趁热才好。”
  “还是卿家体恤。”刘协说道:“自你入宫,时常陪朕说说话儿,这几年也不似以往那般烦闷。”
  “陛下忧劳国事,有些事看开些便好。”
  “国事有曹公打理,朕本无可忧?然天下乱起、豪雄纷争,各地灾祸连年、百姓民不聊生,朕每每思之便如鲠在喉。幸而卿与伏后贤良端淑,后宫倒是可给朕片刻安宁。”
  董贵人甜美一笑,待刘协饮了茶,又为他斟上一盏。
  “启禀陛下,曹公求见!”门外传来内侍的声音。
  “快请!”刘协连忙传召。
  “陛下与曹公有事相商,臣妾先行告退。”董贵人起身。
  刘协目送她走向门口。
  房门打开,曹操与荀彧进入屋内。
  与董贵人撞了个迎面,曹操向她行了一礼。
  欠身回礼,董贵人走了出去。
  见了刘协,曹操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来此处乃有要事相问。”
  看出曹操脸色不好,刘协坐直说道:“曹公只管明言!”
  “敢问陛下,可曾下诏董承?”
  “朕每每下诏,均须曹公亲检,曹公莫非不知?”刘协满头雾水。
  “臣所说者,乃是藏于衣带之中!”
  “衣带藏诏?”刘协大吃一惊:“曹公何意?”
  “董承宣称得了陛下衣带诏,暗中勾连刘备等人意欲谋臣。陛下可知此事?”曹操脸色铁青,已是露出杀意。
  “曹公明鉴!”刘协脑袋一懵脱口说道:“衣带单薄,藏有诏书一摸便知……”
  曹操向来恭敬,刘协虽无皇权,皇帝威仪却从未遭到挑衅。
  闯入宫室直言逼问,可见董承已彻底激怒了他。
  性命握于人手,得知董承等人打着他的名号欲行诛杀曹操,刘协已是惊的两股战战。
  “曹公!”荀彧说道:“陛下定是不知此事!”
  曹操冷着脸没有应声。
  “荀公所言甚是,曹公忠贞天地可表,朕又怎会做出残害忠良之事?”刘协连忙附和。
  确定刘协与此事无关,曹操脸色好了许多。
  “曹公当年献刀刺董,尔后陈留募兵,再然后会盟酸枣,所行之事哪桩哪件不是为了汉家?”荀彧说道:“迎陛下至许都,曹公恭敬有礼,何曾有过僭越之举?陛下聪慧仁德,怎不晓得曹公乃是忠臣良将?”
  “正是!”刘协说道:“曹公之心朕自悉知。桩桩件件不敢少忘,又怎会暗中谋害?”
  “臣也知陛下绝无此心。”曹操行礼说道:“董承乃董贵人之父,欲以皇亲之名行逆天之事。若他得逞,必继当日董卓!”
  刘协愕然。
  董卓乱政,先是迁都长安,后又阴谋禅让,与曹操完全不同。
  若非王允诛杀董卓,曹操又领兵击破李傕、郭汜将他迎到许都,汉家朝廷在何人之手,尚难定论!
  “臣斗胆恳请陛下,下诏诛杀董承,满门抄斩以绝后患!”
  曹操一言出口,刘协顿觉难办。
  董承虽假传诏书将他陷入危局,毕竟还是董贵人的父亲。
  满门诛杀……
  见刘协面露难色,曹操脸色瞬间不好,语气也冷了许多:“莫非陛下不肯?”
  “曹公只管行事,朕下诏书便是!”刘协吃惊应道。
  得了诏书,曹操与荀彧告退离去。
  刘协颓然瘫坐。
  曹操虽在克制,却可看出他动了真怒。
  想到董承,刘协不免嗟叹。
  安稳日子不过,偏要暗中动些手脚!
  曹操岂是随意可以撼动?
  董承等人遭擒,临近傍晚消息传进皇宫。
  董贵人匆匆求见。
  她满面泪痕扑到刘协身前,两腿一屈跪了下去。
  “陛下!父亲必是受小人蛊惑。看在臣妾伺候多年的情分,恳请陛下饶他一死!”
  刘协叹道:“朕何尝肯取乃父性命,他假传诏书激怒曹操,朕自身难保!”
  董贵人颓然瘫坐。
  房门被人推开,一员曹将未经传召进入屋内。
  “末将奉曹公之命,请董贵人于后宫安住!”
  曹将面容冷峻,俨然没把刘协放在眼里。
  刘协吃了一惊:“曹公安可如此?”
  “董承假传诏书,陛下已下诏满门抄斩!”曹将应道:“董贵人乃是其女,为免流言可畏,先入冷宫为妥!”
  “带走!”不等刘协回应,曹将已是下令。


第236章 汉贼
  董承等人下狱,董贵人遭软禁。
  衣带诏之事尚未了结,曹操遣派刘岱、王忠二将进击刘备。
  刘备屯兵小沛,与曹军展开决战,刘岱、王忠兵败后撤。
  许都乱起,徐州也已开战,消息很快传到邺城。
  河北僚属以为袁绍会趁机发兵。
  然而袁绍竟决定不做应对,只是暂且观望。
  消息传到蓬莱,袁旭下令天海营、夜刺加紧操练,以备将来战事。
  蓬莱海岸。
  浪涛拍打礁石,发出声声轰鸣。
  岸边上,袁旭与甄宓并肩而立。
  海风撩动他们的衣袂,二人衣衫飘飘,恰如远离尘世的神仙眷侣。
  望着汹涌的海浪,袁旭说道:“曹孟德发兵徐州,大战已是将临。”
  “听闻曹军已被击退。”甄宓说道:“公子无须忧心。”
  “已被击退?”袁旭淡然说道:“刘岱、王忠并非曹操麾下猛将,衣带诏之事若是了却,曹操或将亲征。”
  甄宓愕然。
  她不懂军事却也看得出,曹袁正在对峙,曹操选择亲征绝非最佳时机!
  “公子莫非是要……”
  “某将前往青州。”袁旭说道:“商船、马车已有改造图样,夜刺、天海二营正在加紧操练。某留于蓬莱,除整日安坐并无他事。”
  “公子胸怀天下,当以大事为重。奴家只有一请,望公子万万保重,不可再行冒险之事。”
  “甄姬放心!”袁旭说道:“某定不负甄姬等待之苦!”
  甄宓脸颊瞬间通红,嘴角却露出甜美微笑。
  许都监牢。
  种辑披头散发坐于牢内。
  董承假传诏书,意图诛杀曹操,参与此事者,以他为人最是纯粹。
  从未参与朝堂争斗,对权势并无太多追求。
  王子服年轻妄为,吴子兰与董承各怀心思,曹操都很清楚。
  他只是想不明白,种辑因何也参与其中。
  长廊传来脚步声,种辑并未抬头。
  守卫到了牢门外,用木棍敲打着栅栏:“曹公看你来了!”
  没有抬头,种辑露出鄙夷的浅笑。
  脚步声在牢门外停下。
  守卫又敲了敲栅栏:“抬起头来!”
  除了守卫喊话,种辑没听到其他人的声音。
  抬头看去,他见曹操正立于牢外。
  陪同曹操来此的,正是荀彧。
  荀彧轻声叹息。
  “文若叹息,莫非悲悯于某?”种辑淡然说道:“某死得其所,强似文若依附国贼!”
  “种公不畏死,某甚钦服。”曹操说道:“某为汉室殚精竭虑,如何成了国贼?”
  “挟天子以令诸侯,力行倒行逆施之事,尚敢巧言狡辩!”
  曹操并未辩解。
  他一直致力匡复汉室。
  迎刘协来到许都,他本欲扶助重振汉室雄风。
  无奈天下大乱,汉家气数已尽,群雄只欲扩充领地相互兼并,何人还把朝廷放在眼中?
  自认对汉室尽忠职守,种辑却一口一个骂他“国贼”,曹操很难接受。
  没再多说,曹操转身就走。
  荀彧凑到牢门前,小声说道:“衣带诏事发,董承乃为首恶,种公……”
  “住口!”种辑喝断荀彧:“忠臣何惧死?某虽粉身碎骨,却是汉家良臣。汝世受汉恩却依附国贼,尚敢巧舌如簧蛊惑某心?”
  荀彧本打算劝种辑几句,趁曹操还有容他之心,为他谋条活路。
  种辑却偏偏不领情!
  “你这厮,死到临头尚敢嘴硬!”荀彧压低声音说道:“若是服软,曹公必可容你!”
  狠狠瞪了他一眼,种辑把脸扭到一旁。
  “文若!”已走出几步的曹操唤了荀彧一声。
  心知曹操动了杀念,荀彧无奈,只得跟着离开牢房。
  数日之后,董承等人腰斩于市,满门老小尽数诛杀。
  首告董承的秦庆童,也因以仆告主,受了车裂之刑!
  皇宫内,曹洪率军替换下卫士。
  曹操由一众僚属陪同前往刘协住处。
  董家无分男女老幼已是满门伏诛,身为董承之女,董贵人当然必死!
  刘协并未参与此事,曹操倒也没迁怒于他。
  准董贵人临死之前与刘协见上一面,曹操也是顾虑到为人臣子的本分!
  刘协屋内。
  他与董贵人抱头痛哭,悲戚之情溢于言表。
  董贵人哭着说道:“自今尔后,臣妾再不能侍奉陛下。陛下当好生照应自家,天冷添衣,天热也少吃些生冷之物……”
  交代之事虽是琐碎,却让刘协心中越发悲怆!
  身为帝君,名义上掌管天下万民,却连他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仰脸望着房梁,两行清泪顺着刘协脸颊滚落。
  “陛下不必悲楚。”即将身死,董贵人反倒劝起刘协:“陛下日后若可偶然想起,臣妾此生便是不枉!”
  “董卿!”紧紧攥着董贵人的手,刘协说道:“朕不欲你死……”
  房门被人大力推开,曹操跨步入内。
  锁着眉头,他向刘协问道:“陛下方才说甚?”
  曹操入内,董贵人和刘协顿时止住哭泣。
  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刘协跪行两步,张开双臂将董贵人护在身后。
  脸上挂着泪痕,他对曹操说道:“董卿乃朕之爱妃,已有身孕数月。衣带诏之事她并不知情,其父犯罪罪不及她。朕恳请曹公开恩赦免?”
  自称为“朕”却请臣子开恩赦免,刘协所为,算得是汉家朝廷别样的风景!
  “董承假传诏书,犯下的乃是株连九族之罪!”曹操冷着脸说道:“朝纲以政令分明为要。陛下袒护董贵人,莫非欲要乱了纲常?”
  曹操以纲常要挟,刘协很是想说,臣子逼宫,强迫君上赐死贵妃乃是谋逆。
  话到嘴边,却又不敢吐出半个字!
  颓然瘫坐,他已彻底绝望。
  曹操面容冷峻没再做声,随他进屋的曹洪一招手。
  两名曹军跨步上前,架起董贵人就向门外拖。
  “陛下万万珍重,臣妾走了……”被两名曹军拖向门外,董贵人已是泪流满面。
  曹操告退离去,刘协凄楚苦笑,眼泪潸然而下!
  堂堂汉家皇帝,竟连身边女人都保护不了!
  什么江山社稷铁马冰河?什么朝堂谋断帷幄千里?
  心爱女子也保护不了的皇帝,又凭什么高坐朝堂接受群臣朝贺?


第237章 曹操亲征
  曹家后宅。
  郭嘉与曹操相向而坐。
  曹操面带悲楚,轻声叹息。
  “曹公可是还在想着董贵人之事?”郭嘉问道。
  “以臣逼宫,勒杀董贵人!”曹操苦笑道:“种辑骂某国贼逆臣,并非虚妄!”
  郭嘉淡然一笑:“曹公将董承满门抄斩,董贵人怎会心无恨意?若她所怀乃是皇子,成人之后怎会不受董贵人蛊惑?即便不敢妄动曹公,公之后人也是贻害无穷!”
  “除奉孝外,又有何人懂某?”
  曹操起身走到窗口,望着凋零的窗外景致:“某少年之时曾献刀刺董、陈留募兵、会盟酸枣。领军攻董卓,击李傕、郭汜,迎陛下入许都!桩桩件件,哪件不是为了汉家朝廷?”
  “可如今呢?”曹操猛然转身:“某成了汉贼!成了天下共讨的逆臣!甚至逼着陛下杀死董贵人……”
  “曹公之心,我等尽知。”郭嘉说道:“荀公最忠汉室,诛杀董贵人,他并无一言。曹公此举,绝非无人可懂!忠臣良将并非盲从,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臣,曹公不过在行该行之事罢了!”
  曹操沉默。
  乱世之臣最是难做,若是弱了便将遭人兼并,落个家败身死!若是强了,又将受人闲言,成为国贼、逆臣!
  “某刺董不成,逃亡途中曾经有言,宁可某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某!”曹操说道:“而今回想,此言大谬!”
  郭嘉并未言语。
  他并不认为曹操是如此为人。
  若曹操果真负了天下人,谋臣武将谁肯投他?
  “某不负人,人若负某,不死不休!”曹操说道:“董承假传衣带诏,乃是他先负某!诛杀董贵人,定将有人对某口诛笔伐!”
  曹操话锋一转:“然而又能如何。征伐天下、匡复汉室、荡平天下群雄,某才是大汉脊梁!”
  “曹公雄才大略,某心拜服!”郭嘉说道。
  “刘岱、王忠兵败徐州,某意欲亲征,奉孝以为如何?”
  “袁绍优柔寡断,董承假传衣带诏,曹公意欲讨伐刘备,正是袁军大举南下之机!”郭嘉说道:“他却只是隔河观望,并无进军之想。曹公征伐徐州,只须部署大军留守许都,袁绍定不敢妄动!”
  “某担心者,乃是袁显歆!”
  “曹公多虑!”郭嘉说道:“若无济南之败,袁显歆所言或许有用。程公一举破之,袁尚等人极力弹劾,袁绍虽是维护又怎会合盘信他?”
  “奉孝之言,令某茅塞顿开!”曹操说道:“既是如此,某这便召集众人,商议出兵之事!”
  “预祝曹公旗开得胜!”郭嘉起身说道。
  半炷香之后,曹宅议事厅。
  曹操端坐上首,环顾正交头接耳的众人。
  “曹公!”一人起身说道:“刘备接了衣带诏并未发兵。袁军却驻扎黄河以北,若是曹公东征徐州,万一袁绍挥兵南进,许都危矣!”
  此人话一出口,众多幕僚立时附议。
  曹操淡然一笑:“尔等所言某曾虑及,袁绍屯兵黄河以北,若有攻伐许都之心早已起兵,怎会等到而今?”
  众幕僚面面相觑,都未言语。
  郭嘉说道:“刘备盘踞徐州,麾下数万兵马,且有猛将关羽、张飞。若是置之不理,必为祸患!曹公亲征并无不可,只是许都须留人镇守。”
  “何人适宜?”
  郭嘉看向荀彧。
  众人目光纷纷落在荀彧身上。
  荀彧起身:“某愿代曹公前往徐州!坐镇许都一事,还望曹公亲为!”
  “某意已决,文若留守许都,谨防袁军南下。”曹操说道:“某亲领大军,征讨刘备!”
  数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开出许都。
  曹军出征,消息很快传到徐州。
  刘备吃惊之余,赶忙调拨兵马部署防御,另外差人前往邺城向袁绍求援。
  与此同时,袁旭也已离开蓬莱赶往青州。
  历经数月征战,袁谭领军驻扎于乐安国,同齐地曹军遥遥对峙。
  得知袁旭来到,袁谭大喜,亲自出城迎接。
  乐安国治所临济,同齐地治处临淄遥遥相望,袁谭出兵数次,始终难以击破临淄守敌。
  曹军偶尔也会发起反攻,只是每次都不疼不痒浅尝则止。
  双方陷入胶着,虽偶有小战,大战却是日趋减少,青州暂且趋于平稳。
  与袁旭进入临济,袁谭问道:“显歆伤势可否大安?”
  “托长兄福,已是无恙。”
  “听闻曹操亲领大军讨伐刘备,某正欲返回邺城。”
  “长兄返回邺城作甚?”
  “曹操离开许都,正是我袁家发兵之时……”
  “回到邺城,长兄便可说服父亲?”
  袁谭一愣,随即说道:“某并无把握,若显歆可一同前往……”
  “依然无法说服!”袁旭说道:“算着日子,倒是母亲已然临盆,待到大事定夺,某再回返不迟。”
  “济南一战之后,显歆好似变了。”袁谭说道。
  看着袁谭,袁旭并未吭声。
  “显歆对袁家好似少了几分信心。”
  袁旭微微一笑:“并非某少了信心,只是深知即便返回,也改变不了什么。”
  “因何?”
  “若无济南一败,父亲或会信某。”袁旭说道:“三千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即便提出建言,父亲又怎会采信?”
  袁谭深知袁绍脾性。
  若袁旭没有济南一败,提出趁曹操讨伐刘备发兵许都,因他以往屡战屡胜,袁绍或会采纳。
  济南一战,袁旭不败的形象已有了改变。
  他再提出建言,袁绍必将有所迟疑。
  大军出征,调拨兵马需要时日,筹备粮草需要时日!
  战机转瞬即逝,待到袁绍最终做出决定,曹操应已得胜班师。
  “显歆何日返回?”袁谭问道。
  “待刘备兵败!”袁旭说道:“彼若兵败,无处可投必投袁家。青州与徐州甚近,某与长兄恰可前往迎接。”
  “刘备多次易主,投效袁家恐非真心……”
  “世之枭雄,怎肯屈居人下?袁家之敌乃是曹操,刘备落难而来,若不收留,天下英雄还有何人肯来归附?”


第238章 江东孙郎
  邺城,袁家后院。
  张夫人怀胎十月,为袁绍诞下幼子。
  老来得子,袁绍当然疼爱。
  幼子取名袁买,字显雍,与袁康表字同音。
  袁绍年近五旬,张夫人也已临近三十。
  大龄生子,幼子体质孱弱。
  袁买出生后时常发热,半夜吵闹不休,虽请医者每日照料,却不见好转。
  整日烦闷不已,袁绍每天廷议之后,都会去张夫人住处看上一次。
  曹操攻伐刘备,徐州先后失城。
  刘备派往邺城求援的使者也已赶到。
  廷议中。
  袁绍手抚额头面带忧虑之色,还在担心才出生的小袁买。
  “袁公!”沮授出列:“曹操攻伐徐州,许都虽留兵马,却非固若金汤,正是起兵南下之时。”
  袁绍没有吭声。
  田丰见状也跨步上前:“沮公所言正是,请袁公莫要误了绝佳时机!”
  “刘备坐拥数万大军,曹操前往讨伐,河北正可休养生息。”逢纪说道:“出兵南下,当须谨慎!”
  沮授正要说话,袁绍开了口。
  “幼子染疴,某整日心忧,何来心思发兵讨曹?此事容后再议。”
  “袁公顾念小公子,乃慈父常理。”逢纪说道:“即便出兵,也须待到小公子安康方可!”
  袁绍虽未吭声,却深以为然。
  沮授说道:“出兵讨曹关乎袁家命脉,袁公却因一婴儿,坐失绝佳战机!”
  袁绍眉头锁起,看向沮授,目光很是阴冷。
  “沮公乃是为袁家大计,说话过于耿直,袁公息怒!”
  看出袁绍脸色不善,田丰连忙圆场。
  逢纪却说道:“袁公担忧小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