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华夏(银刀驸马)-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力的阿根廷舰队指挥官苏瓦雷斯指挥着“圣马丁”号重新加入了战斗。阿根廷人的强大火力逐渐占据了上风,在战斗中,“圣马丁”号和“加里波第”号地254毫米主炮两次击中“埃斯美拉达”号和“奥伊金斯”号,智利两舰的形势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正在这时,听到炮声早就跟踪到了这里的智利潜艇“科利尼”号冲到了距离“圣马丁”号700码的距离,向“圣马丁”号发射了一枚鱼雷,“圣马丁”号发现鱼雷航迹后,迅速进行躲避,并开始向智利潜艇所在的位置进行炮击。而这艘潜艇居然迅速下潜不见了!

很快,“布宜诺斯艾利斯”号巡洋舰的舷侧也发现了鱼雷航迹(不知道是不是同一艘潜艇干的),这艘快速巡洋舰一边凭借高速开始躲避。一面向友舰发出了危险信号,一时间阿根廷舰队阵形大乱,无法对智利两舰进行集火攻击,智利两舰趁势冲出包围,扬长而去,并同时用尾炮重创了试图对她们进行追击的阿根廷装甲巡洋舰“自由”号!

眼看着即将到手的胜利化为乌有,阿根廷人这个恼火就别提了。从此对智利潜艇恨之入骨。

这场历时两个多小时地海战,交战双方虽然都没有舰艇被击沉,但阿根廷人吃的亏比较多是明显的。

在这场海战中,阿根廷参战地六艘舰艇全部受伤,其中“祖国”号和“自由”号受损较重,官兵战死五十二人,伤六十七人。而智利方面两艘主力巡洋舰尽管全都受损,但并不算特别严重,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修复。此役智利海军官兵战死十一人,伤三十二人,相比之下,损失要小多了。

阿根廷海军以占绝对优势的兵力进攻智利海军,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智利海军的潜艇进来掺了一脚。

瓦尔帕莱索海战的结果让阿根廷人感觉到难以接受,在双方交战舰艇都需要修复的这段时间里,阿根廷人利用海军数量上的优势。再次向智利发动了新一轮地进攻。

这一次阿根廷派去攻击智利的。是“圣马丁”号的同级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和“普里顿”号装甲巡洋舰。

象这种吨位接近七千吨的大型装甲巡洋舰,阿根廷共有四艘。分别是“圣马丁”号、“加里波第”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和“普里顿”号,他们构成了阿根廷海军的主力,这回阿根廷人动了“真怒”,要好好教训下不知好歹的智利人了。

可是阿根廷人一点儿也没有想到,真正的灾难这一次真地降临了。

当“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和“普里顿”号行至福克兰群岛附近时,早已经埋伏在这里的智利潜艇“圣克鲁斯”号突然向“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接连发射了三枚鱼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上的阿根廷官兵猝不及防,躲避不及,“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地左舷水下被一枚鱼雷击中,当场被炸开一个大洞,很快沉没,包括舰长莫龙在内的至少一百多名阿根廷海军官兵瞬间葬身鱼腹。

在附近的“普里顿”号上的官兵们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舰长拉巴斯立刻意识到这是智利潜艇干的“好事”,立刻下令注意搜索海面,并准确判断出了智利潜艇的所在方位,开始用速射炮向水面进行轰击,在“普里顿”号的连续追击下,“圣克鲁斯”号因为速度较慢,而且无法在水下停留过久,被迫浮出水面,正当“普里顿”号准备俘获这艘可恨的智利潜艇时,意外再次发生。

在“普里顿”号追击“圣克鲁斯”号地时候,另一艘埋伏在这里地智利潜艇“亚兰德”号一直在远处紧盯着“普里顿”号的行动,当“普里顿”号停下来准备俘虏“圣克鲁斯”号时,“亚兰德”号悄悄下潜逼近“普里顿”号,向“普里顿”号连续发射了三枚鱼雷,居然全部命中!

总算老天眷顾“普里顿”号,没有让这三枚鱼雷一起爆炸,否则,“普里顿”号就得粉身碎骨了。

在击中地三枚鱼雷中,两枚“哑火”,只有击中“普里顿”号舰首的那一枚爆作了,将“普里顿”号的舰首水下部分炸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缝,“普里顿”号勉强驶向福克兰群岛的一处海滩搁浅。

而两艘智利潜艇则安然返航。

这场海战的结果令全世界为之瞠目,智利潜艇在海战中的非凡表现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海军的注意。

潜艇作为一种新锐的海战兵器,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当孙纲知道了这些消息后,也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想不到智利人用仿造的中国式潜艇,居然取得了让人无法想象的胜利!

阿根廷人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两艘主力巡洋舰,而智利人居然没有任何损伤!

自己给中国弄出了潜艇,但却没有想到居然连南美的海战史也一起给改写了!

这可是真正的“蝴蝶效应”啊!

熟知世界海战史的孙纲清楚地记得,在后世1982年4月爆发的那场著名的英阿马岛之战(马岛就是福克兰群岛),也是一艘名叫“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阿根廷巡洋舰,同样也是在这片海域,被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用鱼雷击沉!

难道是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意不成?

但是尽管智利潜艇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许多海军界的“专家”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比如说著名的“海权论”的作者马汉就说,“福克兰海战”只是一个个别的战例,根本不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是阿根廷舰队的“缺少警戒”和“粗心大意”才造成了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潜艇对巡洋舰或者战列舰在任何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只是一种偷袭用的武器,海军的中坚,仍然是战列舰和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

马汉的“结论”得到了世界海军界很多人的赞同,但智利人受到胜利的鼓舞,却不管那一套,而是直接向中国提出了高价“租用”中国海军的潜艇的请求!

由于智利海军的两艘主力巡洋舰“埃斯美拉达”号和“奥伊金斯”号都在塔尔卡瓦诺港海军基地进行维修,一时间难以出战,而阿根廷海军两次受重挫于智利潜艇,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谈“艇”色变,智利海军感觉到现有的四艘潜艇根本不够用,于是想向中国提出来购买中国的潜艇。

(三百一十四)“租”潜艇给智利人的利弊

但是智利人很会做生意,目前也知道东亚这边也极其“热闹”,中国自己的潜艇也并不多,买的话中国不一定能卖,中国现给智利造的话工期也来不及,而且还得顶着“中立”的压力,倒不如向中国提出“租用”几艘现役潜艇,这样一来大家都方便,说出去也好听。

对于智利人的要求,孙纲着实有些犯难。

因为眼下中国的潜艇也确实不多。

虽然新潜艇还在加紧建造中,但毕竟还需要时间。

而作为盟友的智利海军一旦因为缺少了潜艇而被曾经“亲日”的阿根廷打败,对中国来说,也是相当不利的。

中国目前的盟友只有智利和美国,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支援智利人的话,会令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名存实亡。

“我国希望得到贵国四艘潜艇的支援,”刚刚乘坐蒋超英的“海威”号返回旅顺的北洋舰队总教习智利海军少将马丁对孙纲说道,“我已经向贵国政府提交了辞呈,并奉我国政府的命令,统率这些潜艇回国参战。”

“说实话,我是很不希望你走的。”孙纲真诚地对他说道,

“保卫国家是军人的天职,”马丁看着孙纲说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贵国政府不答应我国的请求。”

孙纲嘿嘿一笑,没有说什么,马丁不知道,这件事,目前朝廷已经说了不算了。

他现在考虑的。是给智利人潜艇。对中国的利弊,孰大孰小。

北洋舰队的作战潜艇现在一共只有六艘,一下子给智利人四艘地话,北洋海口地防务恐怕会吃紧。

如数给智利的话,除了能够加强两国“友谊”的话,还会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呢?

这些比智利人目前使用的潜艇还要先进的“半潜船”。一到智利。对阿根廷人来说,将是挥之不去的恶梦!

曾经煊赫一时地阿根廷舰队。会不会就此灰飞烟灭?

想到北洋舰队里就有三艘来自阿根廷地战舰(“海菁”、“海威”和“漫游者”),孙纲的脑中突然不由得闪过一个念头!

“请您放心好了,”孙纲立刻对马丁说道,“我会上奏朝廷。把海蛟、海豹、海犴、海猊、长鲸五艘潜艇租借给贵国,您和您地潜艇部队可以很快出发回国参战。”

马丁听到他这么说,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而孙纲身边的江穆齐和蒋超英,加上文君风等潜艇部队的管带们,却全都愣住了。

北洋舰队地潜艇分队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二,“副提督”大人不是疯了吧?

等马丁走后,文君风看着孙纲,不由得小心地问道。“那样咱们可就只有两艘潜艇了。大人。”

“我知道,”孙纲看着潜艇管带们一个个那“肉痛”的样子。不由得笑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放心好了,包你们过一阵子全开上新潜艇。”

“大人这么做是不是另有什么目的?”蒋超英看着孙纲,突然问了一句,

“现在还不能说,”孙纲诡秘地一笑,说道,“说出来就不灵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孝乌已经知道大人要做什么了。”江穆齐微微一笑,在一旁说道,

“你怎么可能知道?”孙纲听他这么说,不由得很是奇怪,问了一句,

“都说江大人是孙大人肚子里的蛔虫,孙大人想什么江大人都知道,”一直没有说话的吴应科这时笑道,“江大人不妨给孙大人一个证明,让孙大人明白你已经知道了孙大人的意思。”

“孝乌已经得到了关于智利和阿根廷战事的最新情报,”江穆齐说道,“听闻阿根廷人欲将搁浅之普里顿号带甲快船拖回本国,为智利海军所阻,智利海军已将该舰拖回本国,孝乌以此知大人予智利人以潜艇是何用意了。”

“知道了就别说了。”孙纲有些挫败地看着他说道,“让人知道就不好了。”

“大人放心,此举有大利于我水师,孝乌当全力促成此事。”江穆齐说道,

“那大人可要说话算话,”文君风有些不放心地对孙纲说道,“我们可都等着大人地新潜艇呢。”

“别担心,我让船政局全力赶制潜艇,先紧着你们来,”孙纲说道,“大家尽管放心。”

“租借”潜艇给智利海军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远在釜山地北洋水师提督叶祖圭知道这件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立刻给孙纲发来了加急电报,询问此事,孙纲给他的回电是这样写地,“以我所有,易彼所余,不亦乐乎?盼他日功成,公勿以船多人少为辞耳。”

叶祖圭接到他的回电后能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回电发出去后不久,叶祖圭只给他回了四个字的电报,“那我等着。”

和孙纲在一起时间久了,叶大提督的说话方式也不知不觉的变得幽默了许多。

不久,马丁和智利水兵们就带着“租”来的五艘中国潜艇,在三艘中国运输舰的陪伴下,踏上了回国的路途。

智利和阿根廷那边的战事还在进行中,至于这五艘潜艇的加入,会不会再度引发什么“蝴蝶效应”,孙纲现在暂时不想管了。

他的目光,重新又盯在了正在激烈进行着的“日俄战争”中。

日军现在已经“光复”了除佐世保和长崎这两颗“钉子”外的九州岛全岛,由于日本目前没有海军,无法攻击俄国太平洋舰队,而俄军利用舰炮火力的支援给了进攻的日军以强有力的反击,结果使日军遭受了惨重的伤亡,迟迟不能拔除这两颗“毒牙”。

日军数次进攻不利,日本各藩将领在经过反复磋商后,开始对这两座军港采取了围困的战术。

为了防止俄国人从港内冲出来突袭,不知是日本哪个“天才”出的主意(目前秋山真之和岛村速雄好象就在萨摩军中),日本人一反常态的不再发扬“武士道”精神了,居然开始在外围挖起了纵横交错的堑壕,把俄国人从陆地方向紧紧地困在了堡垒里!

针对日军的战术,俄国人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堡垒外围也同样构筑了大量的工事和堑壕,和日本人打起了“堑壕战”!

俄国本土为了支援佐世保和长崎的守军,用舰队从国内运来大量兵员和武器弹药,加强了这两座军港的防卫,同时,有迹象表明,俄军可能在酝酿一场新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俄国太平洋舰队为了减轻两港守军的压力,曾经数次出击,奔袭九州岛日军后方的大隅、日向等地,对日军阵地和村镇进行炮击,并宣布对九州岛海域进行封锁,炮击过往的日本船只,企图断绝日军来自本州等地的支援。

俄国人为了瓦解日本人的斗志,将杀死的日本人的尸体无论男女老幼,全都抛弃在了海上,一时间九州岛附近海面“浮尸漂盈,海潮为赤”,可以说惨不忍睹。

俄国海军的暴行激起了日本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在法占区和德占区分别爆发了反对俄国的示威游行,这些地区的藩主先后发表声明,表示对九州岛诸藩的“支持”,而其它各地的日本军民并没有被俄军的暴行吓倒,他们采取夜航的方式躲开俄国舰队的封锁,继续向九州岛输送粮食和武器等物资,极大地支援了九州岛日军的战斗。

而九州岛日军针对俄军可能的进犯,一面对两港继续进行围困,一面加强了其他各处海口的防卫,由于没有了海军,又缺少重型火炮,日军只能在沿海纵深地区依托纵横交错的带铁丝网和蒺藜的堑壕组成的防线,阻止俄军可能发动的登陆作战。

九州岛的战事目前呈现出了胶着状态。

为了支援国内的“义战”,在中国的大量“日侨”开始纷纷返回国内,包括在北洋服务的大量日本间谍和忍者也都纷纷向北洋军情处“告辞”,回国参战,让孙纲很是意想不到。

因为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知道,日本人在中国到底安排了多少“人手”。

“我今天才知道,潜伏在中国的日本人居然有这么多。”这天孙纲对江穆齐说道,

“这样也好,不然,想要完全清除掉这么多的日本人,太难了。”江穆齐点点头说道,“我也没想到,这个难题会以这种方式得到了解决。”

(三百一十五)“螳螂”开始捕“蝉”了

“俄国人还在继续添兵,现在已经集结了十五万人,”孙纲说道,“看样子是想要一举灭掉日本了。”

这些天,他通过北洋军情处在俄国的情报网,知道了俄军的具体布署情况,俄国人还真是敢作敢为,集中如此之多的兵力,孙纲知道,很可能不光是为了日本。

在“虾夷共和国”的日本人也掀起了暴动,但由于力量薄弱,又没有得到当地的阿伊努人的支持,很快就被俄军镇压了下去。

“孝乌对军事所知不多,不敢妄言。”江穆齐说道,“但以孝乌对日本的了解,俄人若想在日本本土彻底消灭日本人,非有五十万兵不可,否则,绝无可能。”

“哦?要这么多?”孙纲故意问道,以他在后世从史书中对日本的了解,他也知道,江穆齐说的没错,他只是奇怪,江穆齐是通过什么这么认为的。

二战时,美国就是因为日本人在本土抵抗过于激烈,造成美军伤亡太大,才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的。

“彼等岛民,为人形之兽也,其本土为其最后存身之地,诚所谓困兽犹斗,”江穆齐说道,“前番丁酉之役,日本人是为了让英人保全其国才故意没有做太大的抵抗。如果俄人一意逼迫,使彼等不惜以死相拼,俄人想灭此虎狼之邦,绝非易事。是以孝乌敢言,此十数万俄军即使都开到日本,恐怕也难以取胜。”

“可日本现在没有海军,俄国人若要从海上对日本进行封锁,陆军再徐图进击,难道也不能取胜?”孙纲问道。

“凡事有一利皆有一弊,日本虽然已成瓜分之势,但现在也有对其有利地一面,”江穆齐说道,“如今日本为四国分占,俄人忌于其它三国,不可能对日本进行完全封锁,即对九州一岛进行全面封锁亦不可能。其它三国的占领区仍可接济九州岛,俄人无可奈何,目前当无善策。”

孙纲点了点头,江穆齐分析的很有道理,同时也提醒了他一点。

如果想让中国“变天”的时候不受“干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日本和俄国的这场战争打得久一些。

“想办法让这些回国地日本人带些重炮回去。”孙纲想了想。对江穆齐说道,“江南局有一些陆军淘汰下来的旧式德制克虏伯后膛炮,我去弄一些来,加上弹药,你设法让那些日本人把这些炮运回国内,就算是北洋对他们忠诚服务的感谢了。”

“大人英明。”江穆齐笑道。“上次俄国人已经向德国和奥国提出了抗议,说他们违反中立,暗中资助日本人以军火,德奥两国拒不承认。现在已经提请海牙国际法**调查仲裁此事,咱们这回再给他们添些猛料进去。”

两个人正在商议着,一个情报人员走到了江穆齐身边,将一份情报送到了江穆齐手中,江穆齐看了看,冲他点了点头,来人退出后,江穆齐定定地看着孙纲,孙纲注意到他的手不知怎么有些微微发抖。

“有什么事么?”孙纲看着他那有点“反常”的样子。问道。

“恭喜大人,螳螂动手了。”江穆齐迎上了他的目光。说道,神色又恢复到了平常的自信和镇定。

“怎么回事?”孙纲一听他这么说,虽然心里早已有所准备,但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江穆齐没有说什么,而是把手中的情报递给了他,让他自己看。

孙纲接过情报,仔细地看了一边,鼻尖不由得渗出了汗珠。

这份情报上说,袁世凯把荣禄杀掉了。

情报上是这么写地:“袁(世凯)入京见上后,康(有为)传帝旨以荣禄大逆不道,欲借天津阅兵之机犯上作乱,令袁赴津传旨即行正法,所有直督一缺,即以袁补授,并带兵入京围颐和园。袁对以天津尚有芦台聂士成一军,曾经百战,兵数倍于我,围园之事,恐不可行。至传旨将直督正法,亦恐办不到。康曰:无妨,吾已遣死士数人入督署矣,汝见荣禄时,彼等即动手杀之,无须军来。袁即领旨回津,于督署见荣督后,跪曰:今日奉命而来,有一事万不敢办,惟有自请死耳。随即袖出一纸呈荣禄阅。荣督阅后大怒曰:大臣事君,雨露雷霆,无非恩泽,但承旨责在枢臣,行刑亦有菜市,我若有罪,情愿自首入京,束身待死,岂能凭尔袖中片纸,便可钦此钦遵。袁于是大哭失声,长跪不起。督署卫士闻言欲起捉袁,飞刀数至,皆仆,荣督拔****欲击,亦为飞刀所中,怒目视袁,身犹不倒,数灰衣死士随即掩至,以利刃斩落荣首,乃仆。

情报不长,但孙纲仍然反复读了好多遍,好象不敢相信上面写的是真的似的。

荣禄居然就这么被杀掉了!

历史进程再一次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后世的历史书上,关于这段历史的描写,虽经时光阻隔,孙纲现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据史书记载地“传统说法”是,“戊戌变法”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要求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光绪皇帝在密沼中甚至有“朕位几不保”的话,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徐世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八月初三日由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世凯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大后则或囚或杀(就是著名的“围园杀后”计划,但不知为什么,康有为和梁启超流亡海外后一直不承认有这码事)。而袁世凯是个“两面派”,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他用假话哄骗走了谭嗣同。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即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乘火车(那时候能开夜车吗?)赶回北京见慈禧告变。八月初六日早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完全失败。

这些历史,是后来的每一个中国人几乎都耳熟能详地。

可现在,“戊戌变法”一下子延迟到了1899年,康有为居然真的把荣禄就这么给干掉了!

这个反差,对熟知历史的孙纲来说,未免太大了些。

那么,那个为后世很多“史学家”所不承认的“围园杀后”计划,现在看来,应该是确有其事了。

荣禄已死,现在,朝廷里新旧两派终于到了图穷匕见地时候了。

如果他猜的不错,康有为让袁世凯杀荣禄的同时,也会在京城里同时动手做那另一件大事“围园”了。

可康有为想没想过,光杀了慈禧太后和荣禄,“变法”就能成功了吗?

“直隶总督府戒备森严,他们的杀手是怎么混进去的?”孙纲突然向江穆齐问道,

“人都死了,大人还管那么多干吗?”江穆齐微微一笑,说道,“反正又不是我们干的。”

孙纲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追问,答案他刚才已经知道了,就写在江穆齐的脸上。

但他得承认,江穆齐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他,为了他们那个“强国”的共同目标。

政治斗争,本来就是不择手段,你死我活地。

“袁氏现为直督,兼领北洋,大人觉得应该如何应对?”江穆齐又问道,

“朝廷又没有明发谕旨部文,装不知道好了。”孙纲说道,“咱们该干什么干什么,等他们把京城里地事都办利索了,咱们再出头好了。”

“我们本来就什么也不知道的。”江穆齐冲孙纲顽皮地眨了眨眼,笑道,

“你还笑,未闻有以谋他人之国为乐者。”孙纲看着眼前“一脸阳光”地江穆齐,不由得苦笑道,

“大人所谋,为天下人之国,孝乌知道,天下人之福将至,大事将成,是以欢喜,”江穆齐回答道,“孝乌能得见中国从此睡狮猛醒,亦不枉此一生了。”

(三百一十六)“蝴蝶”变“黄雀”

“这个消息若传出去,康南海和袁慰亭也不怕那些满人把他们碎尸万段。”孙纲说着,想起来康有为和袁世凯的政变手法,也不由得心生警惧。

连康有为这样的儒学“圣人”都使得出这样的手段,自己如果还象后世那样心慈手软的话,可就不光是对自己和生命不负责任的事了。

自己的一切努力,还有这些好朋友和部下,也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康有为和袁世凯杀荣禄这件事,也给孙纲上了一课。

而且袁世凯当着荣禄的面,居然还能哭出声来,这份功夫,绝对和三国里的刘备有的一拼。

自己应该向袁世凯学的东西,也是很多的。

只是他知道,等这一切都结束后,他将永远不会有向袁世凯“学习”的机会了。

“大人放心,无论京城政局如何变化,铁路现在我们控制之下,铁甲列车随时可直入京城,”江穆齐说道,“康袁等人之生死,咱们现在也可以不必理会,所虑者,袁氏所掌之神机营兵勇无多,若众满亲贵调兵反扑,袁氏恐难抵敌。”

“那就不给他们调外兵的机会。”孙纲看着江穆齐说道,“你不是已经安排下去了吗?”

“但是大人毕竟不是残忍好杀之人,是以孝乌想向大人确认一下,”江穆齐“小心”地说道,“大人认为可以,孝乌就去办。”

“这还用问吗?以他们这些只知一家一姓之利的蠢人之命,换我京城乃至天下万民之命,你说我会不会同意呢?”孙纲反问道,

江穆齐看着他。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个类似“欣慰”的笑容,说道,“孝乌明白,不过。孝乌还想提醒大人一件事。”

“你说。”孙纲说道,

“夫人曾给大人铸的那枚军情处龙纹花钱,大人在这期间,最好随时佩带在身上。”江穆齐眨了眨眼睛,说道,

“那玩意儿快赶上雕母了。可挺沉的,还有什么说道儿在里面吗?”孙纲有些奇怪地问道,身上挂这么个大钱,可是有点傻的说。

“只是为大人安全着想。”江穆齐说着,岔开了话题,“大人刚才说不让众满亲贵调外兵,那意思是

“只让他们能够调动京里地军队,等袁氏抵挡不住的时候,两败俱伤之时,就是咱们出手的时候了。”孙纲白了他一眼。说道,“非得让我把话直接说出来吗?”

“孝乌明白了。”江穆齐说道,

“我只是担心,这种事情。毕竟变数太多,一旦超出了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就不好办了。”孙纲说道,“只要大人决心已下,这些都不成问题。”江穆齐说道。

“行了。你去安排吧,很快,你就不用叫我大人了。”孙纲说道。

如果他猜的不错,京城那里。很快也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的。

很快,北洋军情处“驻京办”又传来了消息,“维新派”们果然在京城里也发动了。

“驻京办”的消息上是这么说的,“当日,康(有为)使神机营左哨唐才常、毕永年、王正谊等人率兵五百,以内监为向导,直入颐和园收执太后,侍卫宫女止者咸被格杀之。太后闻变,急走出寝宫。立于阶上。怒目视之,众人一时无有敢上前者。时帝闻之,急赶而来,太后斥之曰: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今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又曰: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帝惶恐不能答,太后益怒,曰:汝以旁支,吾特授以大统,自四岁入宫,调护教诲,耗尽心力,尔始得成婚亲政。试问何负尔,尔听康有为等宵小叛逆,竟欲谋我,尔真禽兽不若矣!帝乃大哭伏于地,众人闻言怒,毕永年遂以手枪击太后,遂仆,帝上前夺毕之手枪,不能下,唐才常举枪又击,太后乃绝,帝抚尸痛哭,晕厥于地,内监舁还宫,唐、毕等人遂焚太后尸,乃出。禁卫军闻变惊溃,京中由是大乱,各国公使得知,皆匿于使馆,以护兵自卫”

康有为这个“围园杀后”地计划,居然又成功了。

“维新派”们的这个“政治暗杀”手法,和日本人在朝鲜杀明成的那一次相比,可以说都是一个“师傅”教的。

到现在为止,“维新派”们的“政变”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如果按照人们正常对“政变”的理解,“维新派”们已经把己方最大的障碍全都扫除了,而且目前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局”已经定了。

可他们不会想到,在他们这些“螳螂”开始“捕蝉”的时候,“黄雀”早就已经在后面盯上他们了。

在得知慈禧太后被杀的那一刻,孙纲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