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华夏(银刀驸马)-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舜姬想起了怀里的那封信和那上面勉强还算工整的钢笔小楷字,脸上不由得现出一丝笑意。

自己的丈夫——那位中国参政大人无论是钢笔字还是中国传统的毛笔字,两种“书法”的水平她都实在不敢恭维,她现在还记得,自己和他新婚后,闲暇的时候她教他写毛笔字时的情景。

“这宣纸一张一张都挺贵的,你就不怕糟蹋东西啊?”他当时“求饶”一样地看着自己,笑着把自己抱在怀里,自己在她怀里开心地笑着的情景,她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自己那时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是她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日子。

而现在,为了他们各自的责任,他们只能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相互慰藉了。

不,不光是这些。

她回头望着不远处,由侍女和保姆们照顾着的小女儿,心里涌起一丝浓浓的甜蜜。

看到自己的女儿,她同样能够感觉到,他就在自己的身边。

“朝鲜海陆军现在已经开始更新装备了,我们以前卖给朝鲜的老式战舰现在都被他们作为训练舰使用,”黄兴对孙纲说道,“他们在北洋订购的两艘‘广乙2’型鱼雷巡洋舰今年春天就已经交付给他们使用了,还有他们在北洋订购的四艘‘迅’级驱逐舰今年年底也能交付,‘迅’级驱逐舰他们自己已经成功仿制了一艘,现在还有三艘在建。这样一来,朝鲜海军的实力就又上升了一个档次,可以担负起海上护航的任务了。”

“他们的潜艇部队弄得怎么样了?”孙纲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

“他们已经选了一些精锐官兵上训练艇进行驾驶操练,由咱们的教官负责训练。”黄兴说道,“相关技术资料也已经给他们了,由他们的蔚山造船厂负责建造潜艇。听说为了保密,金夫人已经下令仿北洋旧制成立‘军咨府’,相当于咱们的军情总处,负责军情工作,防止泄密。”

“到底是北洋军情处出来的,学这个学得倒挺快的。”孙纲的眼前浮现出了那个俏丽的身影,心里微微一甜,笑着说道,“看样子朝鲜那边的准备工作进行得还不错。”

“朝鲜近年来经济繁荣,国家富足,因此养这些军舰和潜艇也已经不成问题了,”黄兴说道,“他们在汉城也兴建了一座兵工厂,从北洋聘请的技师,指导他们的工匠制造枪炮,他们的陆军现在也已经把旧式的加特林转管机关枪撤装用于守卫堡垒了,因为他们的工厂已经可以仿制法国哈乞开斯式重机关枪了。”

“他们怎么想起来用哈乞开斯式重机枪了?他们难道不知道马克沁比哈乞开斯好吗?”孙纲听了黄兴的话不由得一愣。

“这个不清楚他们知不知道,据咱们在他们那里的军工人员说,他们好象是用哈乞开斯重机枪用习惯了。因为当年咱们把倭寇从朝鲜打跑后,缴获的好多倭寇的哈乞开斯式重机枪后来都留给了他们,他们用着一直都很顺手。”黄兴说道,“后来他们的工匠就开始试着拆解仿制,咱们的军工人员过去帮忙后才得以仿制成功,咱们的人曾经提议让他们改用马克沁重机枪,但他们嫌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式枪管,说朝鲜多山地,战时给枪管供水多有不便,不如哈乞开斯重机枪的气冷式枪管方便,因此陆军都愿意用哈乞开斯式重机枪,虽然哈乞开斯重机枪的份量比马克沁重机枪要重,但对他们来说枪重一些就不算是大问题了。”

(六百二十六)“布棋”日本

原来是这样。”孙纲听了黄兴的话不由得失笑,朝:能够有意识的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武器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的说。

“朝鲜陆军的情况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黄兴接着说道,“经过历年扩充,朝鲜陆军总兵力己接近五万人,军官士卒中有大量我东省移民,其陆军精锐骨干为金夫人昔年助我抗俄之军,经我国教官训练多有成效,战时可为我军强助。”

“要是人数再多一些就好了。”孙纲说道,

“以总参谋处对朝鲜军力的估算,按照目前朝鲜的经济状况,陆军扩充至十万人应该不成问题,不会对他们的国力造成影响,”黄兴说道,“只是朝鲜国王李熙担心会给国家财政和民间百姓造成负担,不愿意继续扩军,因此朝鲜政府只将陆军控制在了五万人,海军控制在一万人左右。”

“兵在精而不在多,保持住这些其实就可以了,”孙纲说道,“俄国人没有在朝鲜搞什么活动吧?”

“俄国人似乎想扶植大院君,但朝鲜政府现在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朝鲜海陆军的最高统帅实际上是金夫人,”黄兴笑道,“朝鲜王族已经没有多少权力了,而朝鲜国王和世子对金夫人极为信任和倚重,俄国人只怕是白费力气了。”

“大院君本人有没有什么动向?”孙纲问道,

“大院君自从回国后就一直在宫里吃斋念佛,听说是在向朝鲜王后的亡灵忏悔。”黄兴说道,“朝鲜国王和大院君除了有重大典礼的时候父子一起出现外,平时很少来往。看样子传闻朝鲜王后被害和他有关系是真的了。”

“密切注意俄国人在朝鲜的动向。”孙纲想了想,对黄兴说道,“朝鲜海军现在没有大舰,他们从经济角度考虑,可能也不太想要,我们可以在朝鲜长驻一支装甲巡洋舰分队,以釜山为母港巡视海道,防止俄舰窜犯我国沿海。”

“对,朝鲜海军以元山、釜山和仁川为基地,这样一来,我军舰队驻釜山,朝鲜舰队驻元山,与我可成犄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黄兴说道,“俄舰欲偷袭我沿海各口,想走对马海峡可就难了。



“他们也可能绕道日本。只是那样一来。对他们来说。补给就很麻烦了。”孙纲看了看地图。说道。

“北海道——那个‘虾夷共和国’也很麻烦。”黄兴指着地图说道。“俄国人可能会以那里为海军补给站。绕道攻击我国。据军情处报来地消息。俄国人正在修建北海道地室兰港。不象是冲着日本人。应该是冲着咱们来地。”

“那里离日本近。”孙纲地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个奇怪地笑容。“到时候让日本人去解决掉他们。”

“我差点忘了。日本人还有两地装甲巡洋舰。”黄兴说道。“若从吨位上讲。日本人地这个海上警卫队地规模可是比朝鲜海军还要大啊。”

“日本人地力量。咱们这回可以利用起来了。”孙纲笑了笑。说道。“想不到还有和日本人联手对敌地一天。真是世事无常啊。”

日本,东京,皇宫御花园。

“将军快快请起。”已经五十岁的日本明治天皇睦仁看着给自己行参觐大礼的“定国大将军”德川庆喜,脸上现出一丝难得地笑容,“好久没有见到将军了,真是想念啊。”

“陛下近来身体可好?”德川庆喜礼毕起身,看着岁数虽然不大却已经有些步入老态的明治天皇,不由得有些担心地问道。

由于日本皇室长达上千年的近亲婚姻历史,因此日本皇室成员的身体大都十分虚弱,明治天皇也不例外。

作为日本孝明天皇统仁唯一存活下来的独子,天皇睦仁和好多国家地君主——包括和他同时代的那位大清光绪皇帝一样,自幼也是“养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由身边的女官侍奉长大,小的时候睦仁胆子极小,在186发生的“禁门之变”当中,长州藩兵用大炮轰击京都的皇宫,当时年12岁的睦仁竟然被炮声吓得昏了过去,以至于后来很多朝臣都担心,以后要是再发生类似事件,身体极度虚弱的君主会不会被一下子吓死。

在日本“倒幕派”后来取得了“倒幕战争”的胜利之后,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日本维新派便开始对日本地宫廷制度进行大改革,取消了明治天皇身边众多美女组成的女官,开始对少年天皇进行尚武教育,想将明治天皇培养成为一位日

需要的、思想开放又尊重传统、身强体壮又崇尚君主。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日本维新派的目标应该是只达到了一半。

明治天皇可以说是日本少有的英明有为的君主,思想开明,意志坚定,但“身强体壮”这一条,只怕是要让日本维新派失望了。

先天的不足,有时候是很难用后天的方法补足地。

现在,日本又重新回到了德川幕府时代,明治天皇的身边,虽然没有恢复到以前“美女如云”的样子,但即使把那些美女全叫回来的话,他现在恐怕也没有那个心情和体力了。

“一些小毛病,不妨事,让将军担心了。”明治天皇笑了笑,请德川庆喜坐下,“自从将军主持国政,国家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朕心甚慰。”

“陛下如此说,臣惶恐无地。”德川庆喜叹息了一声,诚恳地说道,“请陛下千万保重,待他日国土尽复,陛下便不必象现在这样,在自己的宫殿里接见臣下,还得由别国来控制了。”

“这倒没什么,将军不必惶恐,能有将军在主持天下亿兆大局,朕真地很高兴。”明治天皇笑着说道,“将军老成持重,国家得以保全至今,全赖将军扶持,盼将军能全复国土,则朕即在九泉之下,心愿亦足。”

“陛下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这天下没有了我不要紧,可千万不能没有陛下!”德川庆喜看着天皇,有些激动地说道。

明治天皇有些感动地微笑了一下,示意德川庆喜不要太激动。

他知道德川庆喜刚才不自觉地真情流露是真心实意的。

德川庆喜是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地第七子,因为自小便受水户藩所盛行的“尊王”学说地熏陶和影响,因此德川庆喜一直认为自己是“乱臣贼子”,所以在很多时候都不敢面见天皇。

“将军今天来,是不是有好消息要告诉朕?”明治天皇看着德川庆喜问道,

“昨天中国方面派来了密使,带来了一封中**务部长孙纲的信,”德川庆喜从衣袋里取出一封信,递给了明治天皇,“中国方面向我国提出了中国和我国联手对抗露西亚的要求。”

听了德川庆喜的话,明治天皇的眼睛瞬间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接信的手也跟着颤抖起来。

德川庆喜看着明治天皇的脸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身子也跟着开始发抖起来,不由得吓了一跳,明治天皇没有立刻看信,而是伸手到桌子上取过一块糖想要打开糖纸,却怎么也无法做到,糖一下子从明治天皇的手中掉落到了他的衣襟上,德川庆喜看着明治天皇的样子,好象明白了什么,赶紧起身从明治天皇的衣襟上拿起那块糖,打开糖纸,亲手将糖送到了明治天皇的嘴里。

明治天皇似乎连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只是把糖含在嘴里,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德川庆喜,慢慢地让糖块在自己的口中融化。

德川庆喜没有回到座位上,而是关心地站在明治天皇的身旁,仔细地观察着明治天皇的脸,从桌子上取过一方手帕,轻轻的给明治天皇拭去脸上的汗珠。

“陛下感觉好些了么?”德川庆喜歉疚的说道,“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前来打扰陛下。”

“别这么说,将军。”明治天皇拉住德川庆喜的手,说道,“这比起你带给我的好消息,根本算不了什么。”

德川庆喜握住了明治天皇的手,此时此刻,明治天皇的手是那样的冷,仿佛是冰条一样。

“陛下身患此等消渴之疾,有多久了?”德川庆喜关心地问道,

“有一段时间了,将军不必担心。”明治天皇看了看桌子上的糖果,苦笑了一声,说道,“想不到这糖平时绝不可食,而一旦心悸无力之时,反而必须要吃这糖才可以保住性命,何以至此,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听了明治天皇的话,德川庆喜在心里发出深深的叹息,想说些什么来安慰天皇,思前相后,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将军不必担心,请坐,朕已经没事了。”明治天皇将口中溶化的糖水咽了下去,请德川庆喜坐下,此时的明治天皇已经完全恢复到了正常的神态,他慢慢的打开了信,一字一字的看了起来。

明治天皇现在看到的信并不是原件,而是已经翻译成了日文的译稿。

(六百二十七)捉住了凶手

治天皇一字一字的把“中国来信”的译稿看完,放陷入了沉思之中。/首。发

德川庆喜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着明治天皇。

“我国海军一时难再做扩充,欲渡海攻击室兰,恐怕损失会很大。”明治天皇好半天才说道,“现世界濒海各国交战,无不以制海权为先,如果中国海军能在战时一举歼灭露西亚太平洋舰队,则我军海陆夹攻收复北海道,聚歼露军才可能成功。”

“中国海军还在陆续增添新舰,欲全歼露舰之意不言自明。”德川庆喜说道,“中国海军取得制海权后,我军便海陆合击收复北海道,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我担心的是中国人的这个要求雇佣我日本健儿的请求。”明治天皇看着德川庆喜说道,“英国在南非那一仗,我日本健儿折损近万人,朕思之不由得神伤,然知将军之用心良苦,为在英国羽翼之下存我日本**力,赚取外汇,不得已行此下策,而今中国又想使我日本健儿为其前驱,华露一旦开战,其规模远非英人南非之役可比,到时候,又不知道会有多少我大和民族优秀之青年死于异国疆场啊!”

听了明治天皇的话,德川庆喜的心中不由得一阵痛楚。

他何尝不知道明治天皇的话是实情,但为了日本能够重新站起来,对他来说,他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中国向我们提出来这样的要求,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中国担心对露西亚作战时军力不足,因此才会想到仿照英国地做法,雇佣我军作战。”德川庆喜说道,“我军若参战,就可以明正言顺得中国海军之助,顺利收复北海道,如此露人被逐出我国土,则我国被他国强占之土地就只剩下法德两国所占之地了,法露本为同盟,若法国出兵助露,则我军可借中国英国之力,收复法占之土。”

“将军所言,不是没有道理的啊。”明治天皇长长叹息了一声,说道,“若不从中国之请,中国就不会帮助我们收复北海道,以后的事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如果华露这场大战能把在日本地欧洲各国全都卷进去的话,日本就可以站起来了。”德川庆喜看着远处的山峦,喃喃地说道,“真地想让日本快点站起来啊。”

“这就是说。日本人同意了?”孙纲看着王士珍和黄兴。问道。

“是。日本人已经同意了。”黄兴答道。“听说日本定国大将军德川庆喜前往皇宫探望日本明治天皇。密议良久。日本天皇对此也表示了同意。具体地细节问题。象出兵多少。作战方案。武器装备和弹药。军费地具体数目。日本人正在和我们密商。具体计划将由总参谋处制定。”

“英国人那里有什么反应?”孙纲想了想。又问道。

“英国人表示愿意提供暗中支持。并防止其它国家在日本采取针对日本和我国地行动。”王士珍说道。“日本人担心法国和德国就近支援俄国。希望我国海军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夺取制海权。保证海上航路畅通。以便利于他们运输兵员和物资。”

“日本人是怕俄国人断了他们地海上航路。收复不了北海道。

”孙纲听了王士珍地话。微微一笑。“这个制海权是一定得到手地。至于保证日本那边地安全。应该是英国人地事了。”

“我国一旦同俄国开仗,英国很可能还是保持中立。”王士珍说道,“直接派兵参战恐怕不可能。”

“如果日本人想把火引过来,他们就是想不参战恐怕都不可能了。”孙纲冷笑了一声,说道,“到时候,日本人那里,很可能会有另外一番热闹。”

看着军务部长脸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王士珍和黄兴不由得吓了一跳,对望了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琉球那里准备得怎么样了?”孙纲又问道,

“按照部长的要求,我们在那里建立了三处补给基地,为在那里活动的潜艇部队提供后勤补给。”王士珍说道,“现在那里已经有六艘潜艇进驻,另有巡洋舰四艘和炮艇六艘为潜艇提供支援。”

孙纲听了王士珍的报告,点了点头。

琉球那里地“棋”,现在也已经开始布置下去了。

又说了些别的事情,王士珍和黄兴告辞而去,孙纲正在翻看着其它地报告,一位军官来报,安全总署署长任厚泽和“海外行动组”的组长海闻鹏来了。

今天这两位居然凑到了一起去了,也算是很难得了。

任厚泽和海闻鹏都属于那种“腹黑男”,行事风格也很相近,现在他们

一同出现,很可能是又出了什么大事。

任厚泽和海闻鹏进来地时候,每人手里都提了个皮包,任厚泽还破天荒的拄了个拐,那样子不由得让孙纲想起了后世地一个著名的小品。

孙纲看着任厚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这一笑不要紧,倒把任厚泽笑愣了,任厚泽看了看自己身上,小声嘀咕了一句,“没什么地方不对吧?”象是在问海闻鹏。

“不是裤头的扣子又没系吧?”海闻鹏一本正经的说道,“昨天晚上又没回家?”

“你大爷的。”任厚泽一脸挫败地看了海闻鹏一眼,小声回了一句。

“出什么事了任署长?怎么拄起拐了?腿受伤了吗?”孙纲问道,

“没有没有。”任厚泽笑了笑,说道,“上次刺杀部长的凶手已经捉到了,这其实就是凶器,听说部长对这种枪械感兴趣,我就给拿来了,让部长看看。”

孙纲听了任厚泽的话不由得一愣,任厚泽很得意地举了举手里的“拐”,向海闻鹏做了个“请让开一点”的手势,海闻鹏不动声色地笑了笑,向孙纲微微一躬,坐在远处的一张椅子上,也跟着看起了热闹。

“这个手杖其实是枪管。”任厚泽一边打开包一边给孙纲说明,他从包里取出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稀奇古怪的零件,一件一件的开始组装,把这个插进去那个掰下来的,不一会儿,一支怪模怪样的手枪不象手枪长枪不象长枪的东西就搞成了。

但孙纲还是能认出来,这支枪是一支汽枪。

任厚泽把枪装好后,用力拉开枪栓,装入了两发子弹(这种汽枪的弹容就只有两发),把枪递给了孙纲,那意思是让孙纲试试。

“咣当”一声,海闻鹏一个闪身向一边退着跃了开去,带倒了屁股下的椅子,吓了孙纲一跳。

任厚泽的脸上闪过一丝促狭的神色,孙纲看了看手里枪管指向的方向,才知道刚才是怎么回事。

任厚泽把枪递给自己的时候,枪口肯定是冲着海闻鹏的(看任厚泽的表情,应该可以知道他是故意这么干的),海闻鹏则以一个战士的本能作出了反应。

看着孙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海闻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重新把椅子扶好,坐在了上面,伸手向任厚泽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孙纲在任厚泽的指导下将汽枪指向窗外,向着窗外花园里的一处假山放了两枪,枪身在孙纲的手中微微一震,发出“嘭嘭”的轻响,而被击中的假山则被打得石屑乱飞。

“好枪,好枪。”孙纲试射完毕,不由得连声赞叹起来。

难怪海闻鹏刚才会躲,他肯定已经见识过了这支汽枪的威力,这要是被它打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据凶手交待,这枪是一位奥国技师制造的。”任厚泽说着,看了海闻鹏一眼,“部长如果喜欢,可以让军械局进行仿制改进,海先生建议全署和军情处的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配备此类汽枪,非常方便实用。”

“好,非常好,就这么办吧。”孙纲点了点头,说道,

“凶手已经就擒,连带余党现在都关在牢里,”任厚泽说道,“部长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那倒不用了,查清楚背后的组织是谁了吗?”孙纲问道。

他现在的时间不多,他必须要在未来的战争到来之前做好准备,而在战争开始之前,国内必须要保持稳定,象自己上次的家中遇袭和孩子遭绑架,虽然事态已经得到了控制和处理,但消息传出之后,还是在民间引起了相当不利的影响,民间舆论指责政府部门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也难免,毕竟刚从大清朝过来才两年多,有些工作也没法子做到一步到位),警务部长岑春因而引咎辞职,被“发配”到广西去当副省长去了。

其实平心而论,岑春暄自从担任警务部长之后,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一直是很不错的,北京城的治安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全国各省的警政系统也都建立了起来,对国家的稳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岑春暄这一次因为自己在家中遇刺而去职,其实是很冤枉的。

(六百二十八)骑驴找驴

他们是青龙会的人。”任厚泽道。“因为这一次家中遇刺震动太大。我们在全|及海外展开了全力追缉。而且的到了友邦情报部门的大力配合。因此|获比较大。算是给部长一个交待。呵呵。”

孙纲看着他这一阵子似乎变的有些黑瘦的样子。知道他这一阵子应该是没少辛苦。不由的叹息了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点了点头。

他现在还不知道。任厚泽说的这个“交待”意味着什么。

“那些抓起来的人。长希望怎么处理?”任厚泽似乎稍微的措了下词。犹豫了一下。对纲说道。“里面有女的。象这个枪手。就是女的。”

“女的?”孙纲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有些严厉的回答道。“我早说过。不用分男女。全部处理掉。一个不留。”

任厚泽看见他眼中闪过的凌厉杀。不由的打了一个寒噤。

“你的职责重大。想你同样的问题。应该是不用再问我了。”孙纲看着他说道。

从那天孙纲看到他们对待自己的妻儿的手段。就已经知道。在这场看不见硝烟和血光的战争中。自己决不能手软。

自己如果将来真的落入他们的手中。他不敢保证。他们会用一颗“仁慈”的心来对待他

“以后遇到同样的。我授权你们可以就的处理。不用请示。”孙纲看了看任厚泽和海闻鹏说道。“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们书面的正式授权。”

任厚泽和海闻鹏飞快的交换了一下眼色一齐说道。“不用。”

任厚泽又报告了一些其它的事情。他说完后。看看海闻鹏也用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海闻鹏起身来到孙纲面前。把自己手里的包打开。拿出了一叠照片和画像。还有一些文件。微一笑。对孙纲说道俄国国内的革命党人的所有材料现都在这里。”

孙纲立刻就明白了他是什么意思。“你这是嫌俄国还不够乱啊。”

“俄国内乱已起。于我国有利亦有弊。二者相较利尚大于弊。”海闻鹏说道。“俄国国内目前形势极为不稳。多处发生暴乱和饥荒。俄皇一概出兵镇压。此取乱之兆也。”

“利我知道。何为弊?”孙纲知道俄国内乱一起对中国肯定有利而这个弊端他现在真是想不出来。

“由于国内革命多。俄皇恐顾失彼恐“俄突厥斯坦”有失。已经决定退出阿富汗的战争了。”海闻鹏说道。“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据我们的人发来的情报。“俄属突厥斯坦”总督库罗帕特金宣布同阿富汗王国政府进行和谈。为表示和平诚意。俄军已经开始撤离阿富汗。退往开战前阵线。”

“军情处过两天就会发来详情。”海闻鹏说道。“只是先给部长提个醒。俄皇行事一贯果决。此次快刀斩乱麻。不惜放弃到手的胜利。向阿富汗人和英国做出重大让步。目的就是为了扑灭哈萨克诸部的起义。以及国内的革命。”

“没想到咱们在中亚点的这把火。这一回居然灭了。”孙纲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还没有。部长。”海闻鹏露出一个诡秘的笑容。说道。“火只会越烧越大。除非俄国亡。不然的话。是不会熄灭的。”

“你现在是想借着;国国内革命党人的手。把火点的更旺?”孙纲有些明知故问的说道。“可他们毕竟是俄国人。他们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吗?”

“看样子部长已经猜到了。呵呵。”海闻鹏说道。不瞒部长。我早就和这些革命党人多有接触。俄皇对内残酷镇压。对外穷兵黩武。这些革命党人谋求推翻俄皇统治已非止一日。如果我们能够善加引导的话。异日对俄用兵。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孙纲点了点头。看了看海闻鹏给他的照片材料。上面都是俄国目前主要革命团体的领袖。

可能是知道他看不懂俄文。所有照片都被译成了中文。

孙纲翻了半天。也有找到他从后世带来的记忆当中的那些被后人深深景仰的俄国革命领袖的名字和照片。象列宁和斯大林。不由的略微有些失望。

海闻鹏拿起一张照给孙纲看。上面是一个普通的似乎略微有些谢顶的蒙古人的脸。大概三十多岁左右。“此人名弗拉几缪里奇乌良诺夫。为俄国革命党人之领袖。极有人望。其兄曾参与行刺俄皇。事败被杀。此人立誓为兄复仇。后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刑满放回后仍

事不懈。”海闻说道。“此人当的上“屡败屡战。虽百折九死而不悔。旗下能者贤才甚众。我以前曾经和他会过面。窃以为此人日后当成大业。部长不妨留意一下。”

孙纲听这个人的这一串名字就觉的有些头大。冲他的样貌怎么看也和自己脑海中的那些个闻名于世如雷贯耳大名鼎鼎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的伟大革命领袖们对不上号。可海闻鹏居然如此的看重他。也许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将来人家真能成事了也说不定呢。

至少到现在。他还是比较相信海闻鹏的眼光的。

“这个人也很有名。名字叫威沙利昂诺维奇朱加史利。是高加索人。也是俄国革命党领导人之一。此人因组织暴动。曾被俄皇流放多次。”海闻鹏又拿过一照片给孙纲看。“这个人我也见过。行事果断。手段狠辣。意志坚强。在其圈内有“铁人”之称。”

孙纲看见照片上是一个身着呢子大衣围着格子围巾的人。他的脸粗犷瘦削。留着络腮胡子。头发浓密卷曲。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比第一位“领袖”要英俊一些。

海闻鹏又挑主要的照片给孙纲介了几个人。名叫什么加弥涅夫季诺威耶夫布隆施泰因(犹太?)等等。名字都是又长又难记。但因为海闻鹏的推重。他还是挨个留意了一下。

自己对“中国革命史”还算马马虎虎。当初在后世学“自考”时自己曾经书都不买就去考试。凭着浓厚的“历史功底”愣是过了。曾经让寝室里的弟兄们称奇一时。可对这个“外国革命史”(尤其是俄国的)。除了几个耳熟能详的伟大革命领袖的名字。他知道的还真就不多。

据海闻鹏讲。他和们当中的好多人都有联系。海闻鹏的意思是。由中国资助他们进行革命。在俄国国内引发动乱。让俄国无法专注的修筑西伯利亚铁路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将来一旦中俄战争爆发。些人可以大大的拖住俄国人的手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