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悟两位执事僧颁发了由僧正和掌管全国宗教事务的鸿胪寺宗玄署联合签署的并州大兴国寺住持及执事僧印,每人赏赠了一领大红袈裟,尔后由杨广和数百位行台官员在旁观礼,各寺住持前来谒见新任僧监,会琳和尚宣示佛法,为与会众人讲经布道,仪式便告结束。

    当日一早,杨广就传命将“黑将军”和“玉爪”暂时交待给当地招募的鹰童调饲,要鲜于罗和重伤初愈的张须陀备好马匹、水袋、干粮等一应微服出行所需之物,等候在晋阳宫中,只待大兴国寺的就任仪式一结束,自己便返回晋阳宫,和他二人一同出并州,微服赶赴距离并州城最近的恒州探访民情。

    哪料想会琳和尚一讲起法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杨广坐在大雄宝殿内,听得似懂非懂,便起了提前开溜的心思,借口出外方便的空儿,拉着坐在他身边的张威、王韶两人出了大雄宝殿,悄悄告知两人,今日自己便要微服出城,探访民情去了,将行台政务暂交由两位仆射代为处置。

    张威、王韶二人都是正统的儒士,本就不耐烦听会琳讲说佛经,此时趁机便提出要送杨广出城,杨广本想拒绝,抬眼瞅见二人俱倦容尽显,遂明白了其中的端的,呵呵笑着在两位仆射陪同下出了大兴国寺,向晋阳宫的方向走来。

    “让开,让开。”

    三人才走至通往晋阳宫的城东大街,突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骑马之人不停地大声吆喝着街上的行人,为他让路。

    王韶循声回头看去,一眼认出骑马狂奔之人是名隋军的斥候,遂朗声冲骑马之人喊道:“何事如此惊慌,晋王殿下就在此间,你可是要赶去晋阳宫禀报军情的?”

    那斥候没想到会在半道遇到杨广,闻听此言,急勒缰绳,胯下那匹战马正在朝前狂奔之际,猛地被主人勒紧了缰绳,发出一声长嘶,陡地来了个人立,将马背上的斥候直接给甩下了马背,重重地跌落在地。

    那斥候也顾不得身上的伤痛,翻身扑倒在杨广脚下,嘶声禀报道:“王爷,大事不好,突厥强攻雁门关,雁门关告急!”

    刹那间,杨广只觉脑袋“轰”地一声,身不由已地晃了两晃,才勉强稳住心神,急忙问道:“突厥出动了多少人马攻城?雁门关现在是否已被攻破?”

    此时,大街上的行人听到突厥强攻雁门关的消息,俱都停下了脚步,围拢上来,欲听个究竟。张威见在大街上当着众百姓问说军情不成体统,忙提醒杨广带那报信的斥候回晋阳宫再细问究竟也不迟。

    王韶亲自督促着亲兵分开围观众人,与杨广、张威一道带着斥候匆匆赶回了晋阳宫。

    一进晋阳宫的宫门,杨广按捺不住心头的惊诧,再次向那斥候追问详情。

    “王爷哪,此次突厥出动了足足有十万兵马,从今日四更天开始,便向雁门关发起了轮番猛攻,小的奉行台兵部李尚书之命返回并州求援之时,雁门关北面的城墙已被突厥人用发石机砸开了一道十几丈的口子,王爷再不发兵去救,雁门关就要被突厥人攻下了。”那斥候带着哭腔儿禀报道。

    军情已十万火急,容不得杨广有片刻的迟疑和犹豫,他连晋阳宫正殿都顾不得进,就在宫门旁找了间值房坐下,立命行台右仆射王韶亲自带领三万人马驰援雁门关,左仆射张威持自己的将令调集并州附近所有驻军,充做后援,即赴雁门关迎敌。

    待两位仆射得令走后,杨广方得空儿向那报信的斥候细问原委。

    “小的所知极为有限,不过,此次突厥人一定是有备而来,不但出动的人马之多前所未有过,而且一上来就对雁门关实施轮番强攻,看样子,他们的真正目的是王爷所在的并州城,而非雁门一座关隘。”

    就在前两天,率军镇守白道州的突厥王子雍虞闾还差人送来了宇文阅的首级,十分殷勤地向自己致意,如何事过短短两天,突厥人就调集了十万兵马,不宣而战,突然对雁门关发动强攻了呢?杨广斥退那斥候,脑子飞快地旋转着,想要将这一事件理出个头绪来:倘若如那斥候所报,突厥真的出动了十万兵马,悍然打破两国长达半年之久的罢兵修好局面,猛攻雁门关,那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宇文阅的那颗人头是沙钵略父子给自己下的一副迷药,是用以麻痹自己放松对突厥的警惕的。

    可是,沙钵略为何会选择在此时打破两国间得来不易的和平局面,悍然兴兵来犯呢?会不会仍出于宇文般若的挑唆、利用呢?

    利用宇文阅的项上人头,使自己产生错觉,误以为沙钵略并不赞同可贺敦实施复辟阴谋,在此情况下再突然发兵来犯,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下雁门关,兵临并州城下,强逼自己答应他提出的任何条件。。。。。。这很有可能便是沙钵略父子处心积虑布下的一个局吧。

    “回正殿,擂鼓聚将。”一经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猜想了个八八九九,杨广不再迟疑,立马传命于晋阳宫正殿摆鼓聚将,会商应对之策。

    仅仅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军中诸将都已奉命来到,杨广第一道军令就下给了斥候营统领赵才。

    “赵才,我命你即刻派遣斥候出关,分别潜往五原城、都斤山、白道州各处,从速探明突厥此次发兵的兵力调动、布署详情及粮草供给情况,不得有误。”

    命赵才派遣斥候立即出关,打探军情已毕,杨广才向军中诸将大致介绍了突厥突然发兵十万,强攻雁门关的紧急军情,征询诸将对此事的判断和应对之策。

    杨爽离任之后,他麾下的诸位统军将领便暂归杨广节制、调度,因此,今日奉命前来聚议紧急军情的,除了李彻、段达等人之外,大多是杨爽的旧部。这些人俱是身经百战,刀头舔血,一刀一枪拚杀出来的主儿,平日里就颇不服杨广这个毛头小子暂代元帅之职,待至今日听说突厥人发兵强攻雁门关,眼瞅着又要打起大仗来了,就更不把杨广放在眼里了。

    被杨爽离任回京前从军中牢房中宽赦出的行军总管燕荣头一个搭了腔:“王爷,这有什么可做难的,突厥人攻上来,咱们发兵把他们一顿痛揍,赶回去不就得了嘛。请王爷颁下一道令牌给末将,燕荣愿率军出关,与突厥人决一死战。”
………………………………

第423章 后果很严重

    依隋时军制,十二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两至四人,卫下分设骠骑府、车骑府统辖诸军,故称之为卫府军,简称府军。在此军制下,每逢战时,由皇帝亲自命帅统兵出征,行军元帅之下设多位行军总管,作为战时统军将领,战事已毕,行军元帅以及受他节制的各路行军总管须向皇帝交还兵符、印信,所带军队仍归各卫府统辖。

    因隋高祖杨坚设置河北道行台以及河北道行军元帅一职的用意就是为了统一北境诸州府军令、政令,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抵御突厥南侵,故而于杨爽奉调任河北道行军元帅之初,就下诏诏准杨爽辖下常年保持战时的军列状态,全军主将称行军元帅,各营主将称行军总管。

    杨爽奉调离任后,杨广只是暂代河北道行军元帅,加之自杨爽率军出关北伐以来,突厥和隋朝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处于和平状态,故而杨广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与突厥外交往来以及治理内政两个方面,杨爽麾下原有的近十万兵马仍由各行军总管分别统领,驻扎于并州四周。

    因此,在张威、王韶两位仆射奉命率领归行台兵部节制的并州府军及就地招募的两万多新军火速增援雁门关以后,杨广手头可供调遣的最主要的兵力便是杨爽麾下这些行军总管统领的近十万府军了。

    要知道,杨广不仅仅是河北道行军元帅,他还有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头衔:左武卫大将军。这就使得包括燕荣在内的各位行军总管统领之兵马,依卫府建制,名义上统由杨广这位左武卫大将军节制,即便待将来燕荣等人不再担任行军总管,也须归入左武卫建制、序列,在名义上接受杨广的节制。

    正因如此,杨广听燕荣一张口,就在自己面前意存轻慢,口出不逊,把脸一沉,冷冷地提醒燕荣道:“燕总管,这里如同中军帅帐,没有王爷,只有元帅。我且问你,突厥此次突然发兵来犯,一共出动了几路兵马,兵力分别是多少,统军之将领又是何人?这些你尚不得而知,凭什么敢在本帅面前口出狂言,要带兵出战?”

    在杨爽麾下的诸位行军总管之中,就数周摇平日里与燕荣最为要好了,此时见燕荣一开口就遭到杨广的痛斥,生怕燕荣一副火暴脾气,会当场与杨广翻脸,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忙跨步向前,抱拳向杨广解释道:“元帅教训得甚是,燕荣总管实则是担心雁门关有失,才向元帅主动请缨,请求领军出征的。元帅虽已向雁门关派出两路援军,然军中尚缺能与敌临阵对决之大将,不如就赐一枝令箭给燕总管,命他带本部人马增援雁门,以防不测。”

    “齐安公,你以为如何呀?”杨广听周摇所说不无道理,脸色有所缓和,转过脸来问李彻道。

    “元帅,沙钵略父子居心叵测,先是送宇文阅首级与我朝,继而不过两日,便悍然兴兵来犯,可见其犯我之心,必存之已久,若不及时给予迎头痛击,势必给河北道诸州带来更大的灾难。然目下我方所不知者,实为元帅方才所言之事,且件件至关重要,关系两军胜败,故而,末将以为,从全局考虑,目前暂不宜向雁门关增派援军,待稍后沿边诸州府报来敌情后,再视敌军情形做出决断。”李彻念及杨广初次担当全军主帅,指挥与突厥大规模交战,且所统皆是骄兵悍将,唯恐其威望不足以服众,便有意提醒杨广切不可轻易派出手中所有的兵力,而需根据敌情变化依次派兵应战。

    以李彻的资历、威望和地位,尚在燕荣、周摇等人之上,他一开口帮杨广定了调,殿中诸将皆不再吱声多言了。

    杨广随即传令军中诸将,在未得到突厥军队最新动向之前,各自回营做好各项准备,随时听候自己的军令从事。

    在燕荣等诸将表示愿遵从元帅将令,退下之后,李彻又提醒杨广道:“王爷,以突厥强攻雁门关出动的兵马观之,只怕来者不善,王爷在整军应战的同时,是否将这里的情形从速报与皇上,敦请皇上派军增援河北。另,自卫王率大军从营州班师返回并州,幽州所留兵马不足三万,若突厥再施声东击西之计,从东面举兵来犯,末将唯恐幽州有失,王爷不可不提前做好防范。”

    杨广点头应道:“齐安公提醒得是,关于向朝廷禀报军情,请发援军之事,我以为,待赵才将此次突厥不宣而战,出动的各路军力摸清之后,再向父皇禀明,也不为迟。至于幽州驻防兵力不足,的确是我未曾想到之事,目下敌情不明,雁门关战事胜负未定,似乎尚不宜分兵增援幽州,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以河北道行军元帅的名义传下一道军令给幽州总管李祟,许他便宜行事,根据敌情自主调集驻防其辖下各州府的军力,针对东线敌情集中优势兵力加以应对,待并州战局稍缓,再向东线增兵。”

    李彻沉吟多时,觉得依目前了解到的敌方军情,杨广所说也不为无理,毕竟除强攻雁门关的一路突厥兵马外,别处尚未报来发现突厥大举入侵的讯息,遂抱拳答道:“王爷早已成竹在胸,末将多虑了。”

    “齐安公,本王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二:若沙钵略父子只是为了迷惑于我,使我军对突厥疏于防备,以便其实施偷袭的话,似乎不必要多此一举,斩杀宇文阅,将他的首级送到并州来吧?依你之见,这沙钵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末将以为,沙钵略近半年以来,是因其国内不安宁,才采取权宜之计,与我大隋罢兵修好的。据报,不久前,沙钵略亲统大军西征,大败阿波可汗所部,阿波几乎是单人独骑缺德了达头可汗,如此,突厥国内纷争已尘埃落定,沙钵略挥师南下,再次入侵我大隋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王爷不必对沙钵略父子施用的鬼魅伎俩花费太多心思,只须根据敌情变化,加以应对即可。”

    杨广本想请教李彻沙钵略斩杀宇文阅,是否说明他与可贺敦宇文般若之间已出现了矛盾,以便自己根据长孙晟为父皇杨坚定下的对突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方针,能够加以利用,再施离间,既听李彻判断沙钵略此前与大隋罢兵修好只是权宜之计,据今看来,似乎也的确如此,便就此打住,没有就此话题再同李彻讨论下去。
………………………………

第424章 沙钵略的驭妻之道

    其实,杨广所问之事正是此次突厥大可汗摄图决定提前发兵,再次进攻隋朝的直接原因。

    近两个月前,当沙钵略可汗摄图率军西征得胜归来,从长子雍虞闾发来的军报中得知,可贺敦宇文般若瞒着他,趁五可汗联兵入侵隋朝的机会,暗中命人在西北的一座小镇上找到了前朝滕王宇文赞的庶子宇文阅,并将他带回了突厥境内,秘密安置在距长城只有五十多里远的元尼那山中。

    雍虞闾在军报中还向其父禀报:可贺敦在元尼那山中已悄悄组建起了一支上千人的精良军队,甚至打败了前来奔袭元尼那山,抢夺宇文阅的隋军精锐部队,提请其父多加留意可贺敦此举意欲何为。

    对这位来自华夏中原,才貌双全的美丽妻子,以往摄图可说是宠爱有加,言听计从,只要宇文般若肯向他开口,就没有摄图不答应的事。

    而此次因杨广亲率骠骑营出关奔袭元尼那山暴露出的宇文般若秘藏前朝王子,私组军队等种种行为,却超越了摄图的底线:宇文般若这是要另起炉灶、另开张,和他,突厥大可汗摄图同床异梦,欲谋不轨啊。摄图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宇文般若的这种行径换做是任何君王身上,都是难以接受和容忍的。

    于是,摄图接到雍虞闾的军报后,反复思索,想出了一个很绝的办法。他命人将宇文般若唤来,亲口告诉她,自己已经得知了她瞒着自己,所做的种种事情,并当面指给她两条出路:

    第一条出路,念在他二人夫妻一场的情份下,他摄图可以顶着压力放她离开,恢复她前朝千金公主的身份,任由她另行组建军队,实施她的复辟计划,但自此以后,休想再动用突厥一兵一卒,为她复辟前朝征战、效力;

    第二条出路,自今日起,宇文般若须彻底忘记自己原是北周千金公主的身份,但以大可汗可贺敦的身份与他保持一致,解散其私组军队,交出宇文阅由他来发落,作为交换,他可以考虑再次兴兵侵隋,为宇文般若报仇。

    早在杨广亲率骠骑营出关奔袭元尼那山后的第二天,宇文般若就得到了消息,也料到了摄图早晚会知道此事,但却没想到一向对自己温柔体贴的摄图会采取这么一种绝情的办法强逼着自己在复辟宇文氏皇权和死心踏地地追随摄图之间当场做出选择。

    望着大可汗牙帐外持刀站立的突厥军士和帐内几案上摄图给她准备好的放妻书、分手赠礼,宇文般若不由得心灰意冷,不得不向摄图低了头、服了软。因为,她还没有糊涂到天真地认为,脱离了摄图和突厥人的支持,单凭着自己秘密组建起的那支不足两千人的人马,以及一个前朝亲王的庶子,就能够打回长安,恢复她宇文氏一族的皇权的。

    虽则宇文般若被迫选择了第二条出路,向摄图做出保证,自己今后行事,须从突厥人的利益出发,不会再擅自行事,谋求复辟宇文氏皇权,但她同时请求摄图,暂且将宇文阅留在突厥境内,不要驱逐出境。

    “大可汗,有朝一日我突厥大军攻陷长安之时,还需立一位能被华夏百姓认可的皇帝帮大可汗收拢人心、稳固江山,留着宇文阅,迟早会派上用场的。”宇文般若故作媚态,走近前冲摄图撒着娇央求道。

    摄图嘿然一阵冷笑,一把将宇文般若揽入怀中,答道:“我突厥人只会打猎,放马,又不会耕地,要打到长安去做什么?眼下我就拿宇文阅这小子派上个用场,助我突厥大军一举攻入雁门关,赶跑杨广那小子,你看可好?”

    “大可汗莫非要杀了宇文阅,用他的项上人头去迷惑杨广,趁隋军疏于防范之机,便突发奇兵,攻占雁门关?”宇文般若聪慧过人,眨眼间就明白了摄图的话外之意,在他怀中睁大了眼睛,盯着他问道。

    “可贺敦真乃神女,不,仙女下凡哪,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这双眼睛。我就是要让可贺敦明白,只有我,突厥大可汗摄图,才能够帮助可贺敦向杨隋讨还血债,达成所愿,怎么样,是不是舍不得宇文阅那小子啊?”摄图毫不隐讳地表明了自己的用意。

    直到这一刹那间,一向自视甚高的宇文般若才不得不承认:一旦失去了故国、离开了故土,自己胸中纵藏有千道沟壑、百种计谋,也改变不了寄人篱下,唯他人马首是瞻的命运。她即便心中有万般不舍,也只得顺从摄图的意志,听凭突厥人将她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宇文阅头颅砍下,当做一份厚礼送给了并州的杨广。

    在强逼着宇文般若放弃她的复辟计划,乖乖顺从于他的同时,摄图还决定,对被他流放至漠北的处罗喉父子再做一番试探,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突厥国内的绝对统治地位。因为,领地同在西疆的达头既然敢收留被自己打败的阿波,就意味着突厥五可汗间已开始经纬分明地分裂成了两派,此时,处罗喉所统领的部族虽小,地位反倒变得更加重要起来了。摄图只有牢牢地把领地在东面的其它两位可汗控制在自己麾下,才能确保对西突厥两可汗的优势。

    为此,摄图在指使雍虞闾斩杀宇文阅,并将其首级送给杨广之前,就下令从漠北调回染干,命他与自己的亲信重臣窟合真一道率领十分兵马从东路突破长城,对杨广所在的并州形成包抄之势,意图一战,将杨广驱逐出河北。

    由于处罗喉父子之前曾被指私通隋朝,摄图于东路征隋大军临出发前,特地交待被任为东路征隋大军主将的窟合真,要染干率部充当攻隋的先锋,一举两得:既给染干一个立下攻隋首功的机会,为自己笼络其父子埋下伏笔,又可要染干率军多斩杀隋军,切断处罗喉父子与隋朝的联系。

    窟合真领命,遂拔给染干两万兵马,并指定染干率东路先锋部队从并州东面一百里开外的砂城实施突破长城防线,攻占定州后,即掉头向西,与雍虞闾率领的西路大军共同形成对并州城的合围之势。
………………………………

第425章 杀到并州去

    尽管杨广听说突厥军队强攻雁门关的消息,连晋阳宫正殿都顾不得回,就接连派出两路援军火速增援雁门关,可还是去晚了一步。

    当行台右仆射王韶率领的第一路三万援军赶到雁门关时,雁门关已被突厥军队攻破,驻守雁门关的河北道行台兵部尚书李雄率领城中残存的部队同突厥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由于雁门关是并州城的北大门,地处冲要,它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并州城的安危,所以,王韶率军一抵达雁门关,即不顾一切地组织兵马对雁门关展开了猛烈地进攻,意图和李雄里应外合,将突厥人从雁门关城内赶出去。

    然而,突厥此次为强攻雁门关,动用了足足不下十万兵马,王韶所部对雁门关南门轮番发起了数十次进攻,都被攻入城中的突厥军队给挡了回来,而李雄也在亲兵的拚死护持下,被迫从城上缒墙而下,败退了出来。

    战斗进行至当日晚间,张威率领着第二路援军两万人马也抵达了雁门关南门外,王韶和张威兵合一处,与李雄等三人计议已定,正打算连夜攻城,不给攻入雁门关的突厥军队以喘息之功,突闻城中放出三声响箭,紧接着城门大开,从城中杀出一支兵马,为首一员大将,正是此次担任突厥攻隋西路军主将的王子雍虞闾。

    按照沙钵略父子事先拟定的攻隋计划,由雍虞闾率领着西路军十万人马出其不意地攻占雁门关,只是此次大举攻隋的第一步,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与窟合真、染干率领的东路军形成对河北道首府并州城的两面合围,将杨广驱逐出河北道境内。

    因此,一俟攻下雁门关,雍虞闾即传令三军,除留下一万人马驻守城池,清剿城中残留的隋军之外,其余人马穿城而过,由自己亲自统领,不间断地向并州城下攻击前进,力争先于东路军抵达并州城下。

    张威、王韶、李雄等人没料到突厥军队攻占雁门关后,一刻未在城中逗留,直接就欲杀奔并州,急忙率军迎敌。李雄因雁门关在自己手上陷落,急于击退敌军,不听劝阻,披挂上阵,来战雍虞闾,结果未过七八个回合,被雍虞闾一镗刺中右肩,败下阵来。

    雍虞闾将凤翅镏金镗向空中一举,身后的狼牙五百骑率先,如猛虎扑食一样向着隋军阵营便冲杀了过来。

    张威、王韶未来得及下令三军结成方阵阻挡住突厥铁骑的冲杀,已被狼牙五百骑冲入了隋军阵中,难以结成方阵形成有效的阻拦,只得率军仓皇向并州城下败退下来。

    雍虞闾摧动大军,紧随其后,一路追杀了过来。

    雁门关距离并州城不过三四十里的距离,对雍虞闾率领的突厥铁骑来说,只消一个时辰便能从雁门关杀至并州城下,更何况此时,前方还有四五万溃不成军的隋军如受到惊吓的猎物一般在吸引着他们去争相捕猎,不到二更天的光景,雍虞闾就率领着大军从后掩杀,将张威、王韶所部驱赶到了距离并州城不足十里的马邑附近。

    眼瞅着并州城遥遥在望,雍虞闾心中大喜,跃马挥镗,从突厥队中杀出,率先杀向前方不远处的隋军阵中,就在此时,突然从斜刺里射来一通乱箭,接连射翻了数十名紧随雍虞闾身后的突厥铁骑,一通乱箭过后,只听黑暗中有人高声叫道:“胡狗休得猖狂,‘血屠’燕荣在此。”

    话音未落,雍虞闾只觉迎面恶风不善,急切间不及躲闪,忙藏关缩颈,将身子紧紧贴于马背之上,只听头顶处“呼”地一声,似有势大力沉之兵器从头上急扫而过,唬得他紧勒马缰,闪在了一旁,回头定睛观瞧。

    燕荣率领的一万隋军平时就驻扎于马邑附近,今晚得着手下军士禀报,称从雁门关方向败下来数万隋军,身后好像还有数不清的突厥铁骑在后掩杀,直奔并州而来。燕荣一听就急了眼,顾不得集合全军,只带了中军两千名军士就匆匆赶来应战,结果正碰上了一马当先的雍虞闾,燕荣挥动狼牙棒,迎头一棒未能将敌将扫落马下,待身后军士掌起火把,借着火光望去,依稀认出了为首的突厥大将正是一年前在五原城外与自己交过手的突厥王子雍虞闾。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燕荣一眼认出对方的敌将是雍虞闾,不由得大喝一声:“雍虞闾,还认得我否?来来来,你我再大战四十回合,不死不休。”

    听燕荣这一声大喝,雍虞闾也认出了对方。他见燕荣身后只带有屈屈两三千人马,遂不屑地向身后的副将命令道:“你率领大军追杀朝并州方向败退的隋军,这人就交给我来打发了。”

    副将得令,率领大军继续向南追了下去,燕荣正要率军向前阻拦,却被雍虞闾率领着他的贴身卫队――狼牙五百骑给迎头堵住了去路。

    雍虞闾将凤翅镏金镗一横,冲燕荣叫嚷道:“你既找死,本王子就在杀到并州活捉杨广那小儿之前,先送你上路去吧。放马过来吧。”

    燕荣虽被人称做“血屠”,平素打起仗来心狠手辣,从不轻易饶过一名败在他手下的敌将,可是却不是有勇无谋,徒逞一时之勇,而置大局于不顾的隋军大将,他本为的是约战雍虞闾,好借此缓一缓突厥军队杀向并州城凌利的攻势,此时见雍虞闾不上当,突厥大军仍然如潮水般向并州冲杀过去,已无心与雍虞闾恋战,眼珠一转,遂挥舞着手中的一对狼牙棒,冲雍虞闾喊道:“你可敢随我来!”说罢,拔转马头,率领着两千军士就朝马邑附近的军营方向撤了下去。

    雍虞闾却也不追燕荣,纵声大笑着带领五百近卫铁骑继续杀向了并州城。

    杨广在晋阳宫中得知雁门关已失陷于突厥之手,突厥大军正追赶着从雁门关败退下来的隋军一路朝自己所在的并州城杀来时,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传命李彻召集人马出城迎战,自己则带领着张须陀、鲜于罗登上并州北门城楼,为李彻观敌掠阵,哪知他人还未出晋阳宫,迎面有斥候拦住他,声嘶力竭地他禀报道:“并州城东发现有大批的突厥军队,正朝并州方向杀来。”
………………………………

第426章 血战并州(上)

    并州城东虽驻扎有杜彦、周摇两位行军总管所部五万人马,但突厥军队突然出现在并州城东的方向,就说明东线长城沿线已被突厥攻破,突厥军队已然杀入了关内。

    杨广骤听此讯,再顾不得前往北门督阵,径直改朝并州城东门奔了过去。杨广一行才到达并州东门,尚未登上城楼,就迎面碰到了匆匆入城来向他禀报军情的行军总管周摇。

    “周总管,从东面杀来的这支突厥军队有多少人马?其前锋抵达了何处?”杨广劈头向周摇问道。

    “请元帅放心,杜总管已集合本部兵马,将从东路杀来的突厥兵马挡在了距城十里以外的地方,末将此次率军入城,是为增援北路而来的。”周摇因担心杨广被突发而至的突厥大军吓到,故作轻松地答道。

    “北路有齐安公率军出城迎敌,暂时应无大碍,听你此说,东路这支突厥军队兵马似乎不多,果真是这样的话,周总管,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人马,随我一同出城迎敌。”杨广说着,便欲拍马出城。

    “王爷不可。就目前探得的消息,东路突厥来犯之敌总数不过三万,我军军力与其相比,的确处于优势,但突厥军队既已突破长城,杀入关内,难保没有后援,为稳妥起见,依末将之见,还是固守并州,以待援军为上。”

    “本王只知道战场上的机会,转瞬即逝,如不能一举将敌之先锋部队击溃,待其后援一到,并州城就将陷入两面受攻的困境。哼,固守待援,眼下河北道的主力大军都驻扎于并州附近,咱们还有什么援可待?”杨广头也不回拍马出了并州东门,向东疾驰而去。

    “王爷,末将愿遵从王爷将令,率军全歼东路来犯之敌,但请王爷也不必冒险赶往前敌呀。”周摇急得紧抽跨下战马,紧追着杨广跑了下去。

    杨广亲率三军,与突厥决一死战的决心,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