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厄见他执意不肯收自己为徒,无奈之下只得告诉中年僧人,自己还有位新娘舅,名唤张轲,就住在荆南乡间,恳请中年僧人送她去投奔舅家。

    中年僧人果然带萧厄赶到荆南,寻到了张轲家,将萧厄托付给了张轲收养,自己才向萧厄提出告辞,欲再回受灾之地施药救人。

    临行之前,中年僧人交给萧厄一幅经络图和一匣金针,传授给了她金针刺穴之法。萧厄感念中年僧人对自己的活命之恩,遂托辞为方便日后寻他释疑解惑,执意要中年僧人告知自己他的法号,在哪座寺院出家,中年僧人拗他不过,遂向她报出了智觊的法号,只说自己欲赶往江左会稽郡安乐县境内的天台山会一位僧友,力劝萧厄不必远赴千里去寻他。

    萧厄今日与安若溪话说得十分投机,便把自己数年前死里逃生,得遇高僧,得他传授医术的前后经过详详细细地向安若溪讲述了一遍。安若溪用心听罢,既对萧厄有如此的奇遇啧啧称奇,也不禁惊讶于萧厄过人的天赋,仅仅凭着智觊交给她的一幅经络图和一匣金针,经过数年勤学苦练,就学到了高超的医术,能解治自己的毒伤。

    萧厄因被安若溪当面问起自己的医术得自何人传授,又趁着谈兴与她说了半天的话,眼见着安若溪已显露出疲态,遂起身说道:“咱们今日相谈甚欢,以后常相厮守,私下里便以姐妹相称,如何?妹妹创伤初愈,姐姐不便在此久留,有什么话留待明日再谈吧。”

    安若溪闻听此言,顿感惶恐不安,忙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敛衽推辞道:“王妃是何等尊贵之人,婢女怎敢僭越,与王妃姐妹相称?敬请王妃收回成命。王妃若不厌烦婢女,婢女明日一早就去给王妃请安,好好地陪王妃聊上一晌。”

    萧厄自幼多在乡下生长,头脑中并没有宫苑中的许多规矩束缚,此时见安若溪诚惶诚恐地向自己赔罪、推辞,也不甚介意,只淡淡地应了声:“我只说眼前无人时与你姐妹相称,你又何必如此?”便转身带着赤芍、绿萝两名侍女离开了。

    萧厄前脚刚走,后脚杨广就兴致冲冲地赶来探视安若溪的伤情了。

    “若溪,你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杨广推门而入,一眼望见安若溪站在床前,不禁惊喜地问道。

    “王爷一脸的喜气,但不知喜从何来呀?”安若溪强撑着向杨广施了一礼,笑着问道。

    “我今日已传命在渤海和赵郡两地兴建佛寺,接下来并州的大兴国寺也将很快破土动工,若溪你当初替我出的这个主意马上就要付诸实施了,这还不算是喜事吗?”杨广有意逗安若溪高兴,遂把重建佛寺的功劳都归结于安若溪一人身上。

    “哦,原来是为了此事。王妃才从我这房中离开,我方才听她说到天台山这座山名,恍惚记得曾听什么人提到过此山,只是想不确切了,王爷可听说过此山?”由杨广谈及的佛寺,安若溪猛然间想起了萧厄才向她说过的天台山这个似曾相识的地名,面带困惑地向杨广问道。
………………………………

第393章 天台二僧(下)

    经安若溪如此一提说,杨广也觉得天台山这个地名颇为耳熟,低头思忖片刻,蓦地记起当初自己和安若溪两人误入匪地,得杨尚希所领之“宗团骠骑”解救至潼关时,曾听被俘获的赵才提到过,那位神秘的“菩萨”好像就来自天台山,忙向安若溪问道:“她是如何会与你说起天台山的?”

    安若溪便将自己向萧厄问起她的医术得自何人所授,萧厄答说是曾受一位天台山高僧传授金针刺穴之法的前后据实向杨广讲述了一遍,临了劝杨广道:“不是王爷想起,我一时间还记不起在何时何地听人提到过这座远在江左的高山呢?既然赵才曾提及菩萨自称来自天台山,王爷何不去向王妃打听清楚,说不定就会有关于菩萨的新的线索呢。”她一心撮合杨广和萧厄两人早行合卺之事,故而竭力劝杨广立马就去找萧厄问明此事。

    杨广起初想留在安若溪房中多陪陪她,但架不住她一再劝说,加之心中也颇想早些从萧厄那里得到更多的关于菩萨真实身份的线索,便叮嘱了安若溪几句要她好生养伤的话,起身离开了安若溪的卧房,带着张须陀和鲜于罗二人直奔萧厄居住的晋阳宫中最大的一处寝殿走来。

    杨广等三人来到萧厄所居寝殿院外时,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看守院门的两名小宦者突然见晋王这个时辰来到王妃的居住,误以为杨广今晚要来与王妃相会,笑嘻嘻地向杨广施过礼,其中一人屁颠屁颠地跑进寝殿向萧厄报信去了。

    萧厄自远嫁隋朝以来,身边除了两名自己并不熟悉的侍女——赤芍和绿萝之外,唯一能和她朝夕相伴,陪着她说话解闷儿的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萧禹了。

    看守院门的小宦者一溜小跑着来向她报告晋王已至院门外的消息时,萧厄正和萧禹姐弟二人在寝殿内一同温书,听到杨广今晚一反常态地突然到来,萧厄当着萧禹的面儿,不禁脸色一红。

    萧禹素知姐姐和这位比自己年长不少几岁的晋王姐夫成亲以后,还不曾入这洞房,听说今晚姐夫到来,忙懂事地起身向萧厄告辞,被萧厄给摆手拦住了。

    由于婚礼上屡生变故,兼之这半个多月来杨广有意无意地总是回避与她会面儿,今晚一听杨广忽然来到自己的居住,萧厄也不免感到一阵心慌意乱,非要拉着萧禹一同出殿去迎接杨广。萧禹无奈,只得跟着姐姐出殿,将杨广等人迎入了寝殿。

    “这位将军肩上的伤势已无大碍了吧?”萧厄一眼望见杨广身后的张须陀,关切地问他道。

    “多承王妃关照,小的身上这点伤算不得什么,已恢复如初了。”张须陀抱拳躬身向萧厄致谢道。

    “好在当时距离较远,射入张须陀肩头上的那支飞镖扎得并不深,且镖头上所喂毒药与若溪身上那支相同,经公主指点,郎中已治好了他的镖伤。提及此事,小王也要向公主致谢呢。”杨广乍见萧厄姐弟从寝殿内迎了出来,心里不免一阵紧张,忙借着向萧厄表达谢意缓解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

    张须陀和鲜于罗两名近卫留在寝殿门外侍立,杨广则在萧厄姐弟的陪同下走进寝殿,三人各自落座说话。

    萧厄因方才听杨广仍称呼自己做公主,而不改口称自己为王妃,或娘子,便猜到杨广今晚来访,多半出自别的原因,而不是欲要来此处安歇的,心中的忐忑无形中减轻了大半,吩咐侍女给杨广端上一碗热茶来,落落大方地问杨广道:“王爷可曾差人查明了于婚礼上行刺之人的真实身份?好好的一座晋阳宫,因何会混进了一名刺客来?”

    “此事说起来令人惭愧,婚礼当日,我便命行台刑部尚书张衡率人将晋阳宫中的所有值事人等尽行拘押,挨个讯问过一遍,从众人口中仅仅查知,那名刺客原是前齐时就在晋阳宫当差的一名老宦,因其上了几岁年纪,往日当差一向勤谨,又与前齐王室向无牵连,所以才留他在晋阳宫当差至今,却没料想他会是一名刺客。”杨广仍羞于直视萧厄,目光游移地答道。

    “我方才前往若溪房中探看伤情,在同若溪闲聊时无意间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那刺客真正欲刺杀之人或许并不是王爷你,而是安若溪。不知王爷是否已察知?”萧厄见杨广在自己面前颇有些局促害羞,心中好笑,也不急于问起他今晚来访的原因,仍就着刺客的话题问道。

    杨广抬起眼皮,略显惊讶地望了一眼萧厄,但觉她言行举止,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与屡屡出现在自己梦境中的那位白衣女子一般无二,不由得一颗心像揣了只小鹿似的,呯呯乱跳个不止,红着脸答道:“公主好眼力,若溪也曾向我说起过此事:刺客很可能是前朝千金公主,当今突厥的可贺敦宇文般若派来刺杀她和本王的。”

    话说至此,萧厄情知再问下去,难免会涉及杨广和安若溪之间的情事,遂就此打住,改而向杨广问道:“王爷既然已经知道,我就放心了。不知王爷今晚此来,所为何事啊?”

    “我听若溪提及,说公主的授业恩师来自江左天台山,不知公主对这位高僧还有多少了解?”杨广努力平复着自己紧张的心情,切入了正题。

    萧厄显然没想到杨广今晚来找自己,是为了询问智觊和尚的来历,闻言略一怔,方如实答道:“承王爷问起,我与恩师三年前在一场洪灾后巧遇,蒙他搭救我性命,后又跟随他施药救人,一同相处了近百天的时间,其间并不曾听他说起过在何处出家修行。只是在他送我至舅家后,临分别时我一再向他问起,他才答说自己将要前往江左天台山去访一位僧友,说不定日后会在天台山落脚。因此除了知道恩师的法名唤做智觊以外,我对他可说是一无所知。”
………………………………

第394章 口没遮拦的压轿郎

    杨广听说萧厄对这位智觊和尚的出身、来历所知甚为有限,不免感到失望,却不甘心起身就走,遂继续试探着问道:“公主与这位智觊和尚既前后相处了近百天的一段时日,平日里可曾发现,这位智觊和尚除了医术高超之外,可还有别的异于常人之能为?譬如说,他是否身负武功?”

    萧厄虽不明白杨广为何会向她详细询问起智觊和尚的出身、来历,但也认真地低头思忖多时,方摇了摇头,答道:“在那段日子里,我约略记得曾有那么一两回,亲眼见到恩师盘腿打坐,进入到禅定的状态之中,除此以外,不曾见过他施展武功。不过,好像有过一次,曾听他无意中说起他要寻访的那位僧友,倒像是位世外奇人。。。。。。”

    “哦?但不知公主恩师的僧友是怎么个世外奇人?”杨广眼中登时放出光来,也顾不得害羞,两眼直盯着萧厄,问道。

    “那一次,恩师带着我在江边救治了一位肤色黝黑的胡商,曾指着那位胡商对我说起过,他是应一位和这位胡商有着同样肤色的僧友之约前往江左和他切磋佛法,才在半道上遇到了洪水,救下了我。我当时是头一回见肤色如此黝黑、长相如此迥异的胡人,便向恩师多问了几句,恩师因眼见胡商经自己的救治,保全了一条性命,一时高兴,于是多说了几句。据恩师说,他的这位胡人僧友不但精通佛法,而且身怀异术,凭借一已之力就在一座高山上建起了一座佛家寺庙,被当地的百姓敬若菩萨,他一人建造起的那座寺庙香火供奉之盛,堪称江左数百座佛寺之首。”

    “那,智觊和尚没同你说起过,他是为何要前往台天台寻访这位胡僧的吗?”从萧厄的这番话里,杨广隐约感觉到自己即将要窥得那位神秘的“菩萨”的真正面目了,意犹不舍地问道。

    “没有。”令杨广失望的是,萧厄对智觊和尚和那位身怀异术的天台山胡僧所知甚是有限,再也想不起更多的事情来了。

    “王爷,你这是?”看杨广脸上掩饰不住的失望,萧厄惊讶地反问他道。

    “没,没什么,我只是见公主精擅医术,又听若溪谈起公主的授业恩师是一位世外高僧,心中好奇,才来找公主当面问个究竟。公主无需多虑。”杨广若有所思地敷衍着萧厄,下意识地起身就要向萧厄告辞。

    “王爷今晚不留在姐姐这里安歇吗?”陪坐在下首,一直聆听着杨广、萧厄二人说话的萧禹见杨广起身要走,脱口向杨广问道。

    杨广和萧厄两人的脸色不约而同,“腾”地就羞红了。

    “禹弟,休得胡言乱言。王爷他想必还有朝廷政务要处置。。。。。。”萧厄女儿家脸皮本来就薄,且心恼杨广这些日子冷落自己,自矜身份,忙主动替杨广解围道。

    “姐姐此言差矣。萧禹受父王所托,陪伴姐姐远嫁至此,姐姐有了什么委屈,萧禹自应替姐姐出头,打抱不平。”萧禹扑闪着一双大眼睛,竟不顾姐姐的喝止,同杨广较起真儿来了,“王爷既不愿同姐姐住在一处,又何必与姐姐成亲,害我姐弟二人远赴千里,背井离乡?再者,圣先贤有云:夫妻合卺乃繁衍子息之人伦大事,违者有负忠孝之道。像王爷如此做派,将来何以面对父母、尊长?王爷若今晚还不肯留下,萧禹斗胆,就要替姐姐做主,据实向大隋皇上、娘娘禀明此事,央得一份休书,陪伴姐姐早返故国去了。”

    杨广被萧禹这番话说得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好在寝殿内此时只有他和萧厄姐弟三人,否则当众被一个顽童指责自己不忠不孝,杨广脸面上如何能够下得来?

    饶是如此,萧禹的一番话也说得杨广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想要发怒却觉无从怒起,只呆呆地站在殿内,一时间想不出合适的话来反驳萧禹了。

    与杨广颇为不同的是,萧厄虽意想不到萧禹会强劝杨广留在自己的居住,同时也被萧禹的话触动了心中的委屈,兼之她自幼寄养于别家,有极强的自尊,一时耐受不得萧禹主动开口,劝杨广留下与自己同住,竟忍不住抽抽嗒嗒地哭了起来。

    萧禹毕竟年幼,心思单纯,心中只想着替姐姐出头,向杨广讨个公道回来,却根本并曾顾及姐姐的切身感受,此时一见姐姐哭泣起来,他也开始慌了起来,搓着一对小手站起身,想要走到姐姐劝解两句,又不知该如何劝解,黢黑的小脸因内心发急泛起了一层红晕。

    杨广比萧禹还小着两岁时,曾做为长姐杨丽华的压轿郎,陪着长姐嫁入前朝皇宫,也亲眼经历过姐夫宇文员(北周宣帝)并立五后,冷落长姐的事,今晚听了萧禹指责自己的一番话,怀羞含怍之余,因见萧厄当场哭泣起来,头脑稍稍冷静下来,略一体味,倒觉得萧禹方才指责自己的话确有几分道理。

    但他有意躲避着萧厄,究其根本,却根本不像萧禹一个毛头小子口没遮拦指责自己的那样,实则多半是因为萧厄是他梦中敬若天仙的女神,一旦女神变做了他的妻子,短时间内还令他无所适从,没有勇气来直面的缘故,另一小部分的原因则在于安若溪,以杨广头脑中一千多年后现代人的伦理观念,他还接受不了古人一夫多妻的婚姻和爱情,心中仍在执拗地固守着先前与安若溪之间的那份情感。

    进退失据,莫知所措之际,再不忍见梦中的女神在自己面前梨花带雨,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杨广心下一软,遂开口劝萧厄道:“公主但莫如此,先前之事,都是小王的不是。从今晚起,我便挪来与公主同住吧。”

    萧厄听杨广这么一说,更觉自己在他面前失了自尊,觉得委屈,止不住地啜泣起来。

    萧禹听得杨广答应挪来与姐姐同住,登时转怒为喜,当即便拱手向杨广、萧厄提出告辞,像是出头帮了姐姐一个大忙似地喜滋滋地迈步离开了寝殿,回自己房中安歇去了。
………………………………

第395章 无僧事佛

    杨广受到妻弟萧禹的横加指责,只得勉为其难地留下来与萧厄同住。自此以后,夫妻两人婚后的生活才渐渐步入了正常。

    又过了十几天的光景,安若溪的伤势痊愈,在萧厄的坚持下,她也只好挪到萧厄和杨广居住的院子里来住,三人共居一院,安若溪时常在萧厄身边服侍,杨广见了她,心中颇感有些对她不住,便时常找借口歇宿于晋阳宫中的正殿里,以回避三人相处起来的尴尬。

    一旦和自己的梦中女神萧厄真正做起夫妻来,杨广不无惊奇地发现,萧厄与他见惯了的宫中女子大为不同,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平易近人。晋阳宫但凡有宫人害了病,只要被她得知,必定亲自前去诊治,毫无公主、王妃的架子。

    现实中的萧厄和那位梦中的白衣女子相比,除了并不喜穿白衣之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屡屡出现于杨广梦境中的白衣女子更像是时时、事事教诲杨广,指点他迷津的一位长者,甚至杨广大曾不止一次地怀疑她就是自己穿越前的妈妈,托梦给他,暗中指点他穿越回隋朝该如何为人处事。而萧厄论年纪虽与他同岁,但生性天真烂漫,身上非但看不到半点儿妈妈的影子,而且有时说起话来直叫杨广怀疑她不谙世故,不通人情。所以,与现实中的萧厄相处时间一长,杨广强烈地感觉到,萧厄论长相、神态与梦中的白衣女子极为相像,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为此,他也曾于心中暗暗盼望着,能再次梦到白衣女子,好让自己在梦境中问问她,她和萧厄倒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可是,让杨广失望的是,白衣女子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梦境当中。

    杨广本是经安若溪劝说,出于向萧厄问询天台僧人的目的主动来找萧厄的,结果没能从萧厄口中得到关于那位神秘的菩萨的更多线索,反倒因此成就了他和萧厄的夫妻情分,那晚之后,杨广曾不止一次地试图从萧厄嘴里问出更多的关于天台山和智觊和尚的消息,却始终未能如愿。

    这段日子里,从渤海郡和赵郡先后传回消息,两地的世家豪右表面上对杨广重修佛寺、重倡佛法的做法表示支持,但实际上却无一例外地采取了消极的态度。赵郡以李氏为世家豪右的代表,因河北道现任兵部尚书李雄就出身于赵郡李氏,经李雄亲自出面劝说,李氏族人总算没有拦着原已投靠于其门下的一众僧尼重返佛门,剃度修行。而渤海郡的情形就大为不同了,渤海郡高、封两家世家豪右皆向当地州府明确表明态度,朝廷要在渤海郡重修佛寺,他们一力赞成,但对招募原有僧尼重返佛门一事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甚至在高氏一门的主使之下,封隆之再度亲自出马,找到前往渤海郡督修佛寺的行台官员,托他回并州带话给杨广:前齐旧时僧尼在前朝(北周)武帝灭佛之时已然还俗,不少人早已成家生子,不适合重返佛门,恳请晋王殿下另行招募僧众,充实佛寺。

    封隆之话说得十分客气,但摆明了渤海郡的世家豪右不愿配合朝廷,放门下奴仆重返佛门。

    杨广接信后大怒,当即就要派段达率骠骑营军士到渤海郡捉拿高、封两门世家豪右的当家人,被当时在场的行台右仆射王韶给拦住了。

    王韶屏退晋阳宫正殿中诸人,方凑近杨广,低声劝他道:“河北世家门中英杰辈出,王爷切不可对他们擅加威严,以免引火烧身,给自己,也给朝廷的弘佛大政带来麻烦哪。”

    杨广自到并州出镇以来,还从不曾听到别人以如此口吻和自己说话,不禁冷冷一笑,不屑地应道:“不就是要派人前往渤海捉拿前齐的君臣两家吗?本王就不相信,凭他们,也能令本王引火烧身?王仆射此话说得未免过于言重了吧。”

    王韶听杨广对高、封两家颇存轻视之意,忙劝他道:“王爷恐怕还有所不知,那封隆之以及封氏一门之所以甘心情愿地被高氏拿枪来使,公然抛头露面来与朝廷和王爷作对,除了他家与高氏在前齐有君臣之谊外,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氏门中在当今朝廷中也有族人掌握重权。”

    前齐皇室渤海高氏在大隋朝廷中也有族人掌握重权?杨广疑惑地盯了王韶一眼,一时间还真想不出此人是何人来。

    “请王爷用心想上一想,如今朝中有哪位重臣的封爵与渤海有关?”王韶见杨广仍然不解其意,遂把话挑明,问道。

    “渤海。。。。。。渤海郡公高颖?!高仆射也出身于渤海高氏!”杨广冲口说出高颖的名字时,心中也恍然明白了王韶劝自己不要意气用事的真正情由:原来,素有当今朝中第一重臣之称的尚书左仆射高颖就出身于渤海高氏。

    若是换做别人,甚至位列群臣之首的太师李穆也不至于使得杨广一提起他,便不由自主地心生怯意,单单是这位高颖高仆射,不仅是父皇杨坚驾前最受宠信和仰仗的能臣、重臣,更是母后眼中的通家之好,否则父皇平日里也不会只唤高颖为独孤而不直呼其姓名了。

    王韶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劝杨广道:“王爷但知在下出身并州王氏、行台兵部李尚书出身赵郡李氏,却不知高仆射出身渤海高氏一门,如贸然行事,恐后患无穷啊!”

    “高颖身为朝中宰辅,纵容其族人暗中与朝廷作对,本王重修佛寺一事,事先曾蒙父皇颁旨诏准,高氏一门如胆敢公然阻挠,本王照样可治他们的重罪!”心下已生了怯意,但杨广口头上仍强撑着,不服气地强辩道。

    “在下劝王爷不必贸然行事,并不是要王爷顾及高仆射出身渤海高氏,对他们包庇、纵容。在下猜想,高仆射深受皇上信任,且身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未必知道他族中人的所作所为,王爷不妨派人送封信给高仆射,将此间情形详细告知于他,请他出面说服其族人,不是更加稳妥而有效吗?”

    见杨广脸色有所缓和,冲自己点了点头,王韶遂继续劝解道:“再者,高、封两家所说也并非皆不属实,据在下所知,当年被逼还俗的僧尼当中,确有不少人投入世家豪右门下为奴后,已然成家生子,像此等人,似乎不宜再令其再度为僧,重返佛门了吧。”
………………………………

第396章 引佛出山

    杨广听王韶如此一说,心中又变得烦燥起来,拍案而起,冲王韶发脾气道:“成家生子的不行,投入世家门下为奴的也不行,王仆射你不妨说说,要本王到哪里去找这许多僧尼到新建的佛寺事佛礼佛?只建寺庙,招不来僧尼,又如何能够重倡佛法?”

    杨广提出的这一问题的确是王韶尚未思量周全的一桩大事,此时受到杨广的诘问,他也只得试探着向杨广建言道:“王爷,可否待渤海和赵郡两座寺庙建成后,先尝试着发榜公开招募僧尼,充实佛寺。。。。。。”

    “这又不是募兵打仗,对抗突厥入侵,哪儿会有这么多人自愿来出家修行?”杨广想都没想,便断然否决了王韶的提议。

    当日,杨广虽采纳了王韶的建言,给身在长安的高颖写了一封亲笔信,差人送回长安,以期能由高颖出面,说服渤海高氏族人不要再有抵触、反对朝廷重倡佛法的举动,但他一想到弘佛这件事刚刚才开了个头,便遇到这么多阻力,心中就烦闷不堪,不知不觉中就返回了他与萧厄所居寝殿,想找安若溪来讨问应对之策。

    哪知安若溪听他说明来意,竟冷冷地撂下一句:“如今并州城内外,已有不少的闲言碎语,指责我妇人干政,难道没传入王爷耳中?尔今我一个王妃身边的侍女,又怎敢再不识好歹,妄言干政,王爷没有别的事要吩咐,就请回吧。”

    自从李浑从幽州返回,向杨广报告了关于他和萧厄婚礼上的种种流言、传说,杨广遂命张衡带人暗中访察这些流言的出处,想弄清究竟是不是突厥人有意传布的这些流言,不料张衡带人在并州内外明查暗访了近一个月,并没找出流言最初出处的有用线索,反而给杨广带来了另一个不好的消息:继婚礼上的种种流言之后,最近并州百姓,甚至是军营之中,又有不少的闲言碎语日渐流散开来,指责杨广自出镇并州以来,于军务、政务毫无主见,一切尽听从身边侍女之言行事,所以才会在婚礼上受到上天降雨示警等云云。

    杨广起初对此倒不像安若溪如此介意,及至今日见到安若溪显然大受这些闲言碎语所刺激,再不肯为自己出谋划策,甚至当面拂袖而去时,才猛然间意识到,这些闲言碎语决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显然已给安若溪带来了莫大伤害。

    他原本就因与萧厄同住之事,心中对安若溪怀有一份歉意,今日更凭添了对安若溪的一份愧意,再也难以像往常那样缠着她,嘻皮笑脸地讨问对策了。

    杨广独自在安若溪宿房中呆坐片刻,自觉无趣,便兴致索然地起身出了房,也不去寝殿找萧厄,踱步走出了寝殿院外。

    张须陀和鲜于罗两名近卫一左一右,守候在寝殿院门外,眼见得杨广回到寝殿尚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耷拉着脑袋出来了,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误认为杨广、萧厄夫妻俩闹了搁气,也没敢多问,只默默地跟随杨广来到了晋阳宫中的一处荷花池畔,停下了脚步。

    其时虽已至六月仲夏季节,正值池中荷花盛开的季节,但因并州地处北境,气候偏寒,眼前这座池中的荷花大多仍含苞待放,其中仅有一两枝已迫不及待地绽开了粉红色的花瓣。

    “你俩说说看,本王欲张榜招揽百姓出家为僧,此事行得通吗?”杨广伫足荷花池畔良久,忽然扭回头,冲着张须陀、鲜于罗二人问道。

    张须陀虽为人憨厚、刻板,然在杨广身边当差时日渐长,也和这位小王爷变得熟络起来,被杨广冷不丁一问,想都没想,即脱口答道:“在我们老家一带,从来都是人们迫于生计,不得已主动投奔寺庙中为僧、为尼,还从未听说过有寺庙张榜招揽僧尼之事。要是那样的话,这座寺庙要备下多少柴米,才能供得上这许多的穷苦之人到庙里吃饭度日呀。”

    杨广听了张须陀这话,觉得颇为在理,点了点头,沉吟不语。

    鲜于罗跟随杨广身边当差的时间远长于张须陀,眼见杨广听了张须陀的回答,只沉吟不语,暗自猜想张须陀的话必不中杨广的意,眼珠一转,忙笑嘻嘻地说道:“王爷,先前在长安王府之时,小的曾听人讲说过,说江左、江南一带,确曾有过寺庙张榜招揽僧尼之事。只不过这些寺庙张榜招揽的往往并非寻常僧尼,而是高僧大德,甚至,我还听。。。。。。”

    说到此处,鲜于罗猛然想起,近来杨广与新娶的王妃同住,多半不愿听到安若溪这个名字,便生生打了个嗑,将已到嘴边的安若溪三个字咽回了肚里,讪笑着继续说道:“我还听人说起过,南陈皇帝曾多次亲临佛寺,主持张榜求贤之事呢。”

    “哦?鲜于罗,你所说的这一切尽皆属实,不是你信口胡绉?”杨广被鲜于罗这番话说得心中一动,回身盯着他问道。

    鲜于罗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杨广面前,指天指地发誓道:“小的敢有半句相欺,请王爷从重治小的之罪。”

    无意间在荷花池畔受到鲜于罗的启发,联想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菩萨,刹那间,杨广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倘若自己仿效南陈皇帝的做法,传命在并州大造声势,面向关东、关中、江左、江南等地张榜招揽高僧大德,会不会吸引来那位天台山上的菩萨呢。要真能如此的话,倒不失为一箭双雕的妙策。

    杨广顺着这个思路一路想下去,越想越觉得兴奋,转身大踏步回到晋阳宫正殿,命人紧急传见行台两位仆射并李彻等三人前来会议此事。

    鉴于张威、王韶两位行台仆射及李彻尚对天台山上的那位菩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