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鱼俱罗一口气儿将自己面前盘中的饺子吃下,伸舌头咂嘛咂嘛滋味儿,又向与他相邻坐着的李浑问道:“金才将军,我瞧着你这盘里的饺子还有不少,用不用我帮你吃上几个呀?”

    杨广居中而坐,将鱼俱罗狼吞虎咽迅速吃光一盘饺子的前后经过瞧得一清二楚,见他一盘饺子下了肚,犹觉不挡饥,还要找李浑要饺子吃,遂大笑道:“来人哪,再给鱼将军端盘饺子来。鱼将军带营中新兵操练了一天,也该特别犒劳犒劳。别的没有,今晚,羊腿、饺子和这‘汾河佳酿’,本王一准管够!”

    鱼俱罗笑呵呵地离座起身,手端酒碗敬杨广道:“老儿谢王爷赏赐酒、肉、饺子,别的不敢说大话,请王爷给老儿三个月时间,老儿定能操练出一支战力超强的近卫军,打败雍虞闾的‘狼牙五百骑’,一雪灵石的旧耻。”

    李彻听鱼俱罗在大年夜当着杨广的面儿仍是没忘记为战死在灵石堡的骠骑营将士报仇雪恨,眉头一皱,忙起身打断他的话,抱拳向杨广说道:“王爷,此次招募来的这一百多名军士,若论其个人战力之强,实是末将从未遇到过的。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募得如此彪悍的一支近卫军。”

    李彻的本意是要将话题及时从灵石一战中引开,以免在好端端的一个大年夜惹得杨广不快,破坏了宴会的气氛。

    哪知杨广听了鱼俱罗的话,却和他较起真来了,欣然举起酒碗,同李彻和鱼俱罗二人喝干了一碗酒,单冲鱼俱罗问道:“鱼将军方才所说可做得数?三个月后,你只用新募得的一百多名军士,便能打败雍虞闾的‘狼牙五百骑’?本王今晚愿与你立一赌约,以十坛‘汾河酿’另加不限数量的饺子为注,和你赌上一回,你可敢否?”
………………………………

第332章 烽火燃起于大年夜

    “王爷,只肯赏下十坛酒,近二百人分着喝,一人只能喝上一两碗,也恁少点了吧。”鱼俱罗乐而忘形,竟同杨广讲起了条件。

    杨广大乐,把手中的酒碗朝面前的几案上一撂,爽快地答道:“好,你若敢赌,本王就破费这么一回,只要三个月以后,你麾下这支生力军能以少胜多,战败‘狼牙五百骑’,本王每人赏一坛酒,如何?”

    鱼俱罗乐得咧开大嘴,躬身谢赏道:“多谢王爷赐酒,老儿替军士们先谢过王爷了。”

    “慢着。”杨广冲李彻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回去入座,抬手向鱼俱罗说道,“今晚是大年夜,有齐安公和营中诸将在旁作证,鱼俱罗,你若不能办到,又该当如何呢?”

    鱼俱罗对新近招募到的这近两百名军士极为满意,一心想率领这支战力超强的生力军同雍虞闾的“狼牙五百骑”再决雌雄,听到杨广问他若是三个月后无法战胜对手又当如何时,遂双手抱拳,凛然答道:“老儿情愿阵前自刎,向王爷赔罪。”

    好端端的一个大年夜,鱼俱罗当众说出阵前自刎的话,杨广登时心头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脸色随之阴沉了下来。

    坐在鱼俱罗对面的段达见此情形,忙笑着起身离座,故意打岔道:“王爷,末将看天色,已过定更时分,到了燃放爆竹的时辰。末将等前来赴宴时,奉齐安公之命,令人在行台衙署门外准备下若干爆竹,就请王爷移步观赏,如何?”

    在杨广的记忆当中,隐约记得燃放爆竹应是唐朝以后的事情了,段达居然声称已在行台衙署门外预备下了大年夜燃放的爆竹,岂不怪哉?

    “好吧。列位将军就请随本王先到衙署门外观赏罢贺岁爆竹,再回来继续畅饮,也不为迟。”杨广冷眼盯了口出不祥的鱼俱罗一眼,笑着吩咐与宴众将道。

    然而,待杨广率领着骠骑营诸将出了自己居住的小院,来到衙署大门外时,一眼望见衙署门外不远处的地上竟整齐地堆放着一段段的干竹筒时,不禁哑然失笑了:原来段达所说的请自己来观赏燃放爆竹,是真的“爆竹”啊!

    行台衙署门前的爆竹声阵阵响起,立时并州城的大街小巷也呼应着响起了清脆的爆竹声,并州城的士庶百姓无不沉浸在这一片欢乐祥和的年夜气氛之中。

    但是,未等杨广一行在行台衙署门外观赏罢爆竹燃放,重新返回小院,续开盛宴,从城北的方向便由远至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

    “雁门告急,雁门告急。。。。。”

    眨眼间,一名身着软甲的军中斥候纵马狂奔至行台衙署门前,翻身下了马,扑倒在杨广面前,嘶声禀报道:“报,突厥夜袭雁门关,李尚书命小的赶回并州请求晋王速发援军。但不知晋王殿下是否在衙署内?”

    “晋王就站在你面前。”李彻陡地一惊,沉声应道。

    “突厥人出动了多少兵马?雁门关现在是否还在我大隋手中?”杨广顾不得返回议事厅细听禀报,就立在行台衙署大门的台阶上向那斥候疾声问道。

    “禀王爷,小的离开雁门关时,城池尚未被攻破,可是。。。。。。”

    “可是什么?据本王所知,现驻守于白道州的突厥兵马加起来不过一两万,雁门关有李雄率领五千人马镇守,怎会不到一夜的功夫就被突厥人攻破?”杨广一惊过后,心中顿起疑惑,盯着斥候质问道。

    “王爷有所不知,今晚突厥突然来犯,出动之兵马虽不甚多,然所用之攻城重器却十分利害。李尚书唯恐雁门有失,才命小的返回并州向王爷请求从速发兵增援的。”

    显然,这名受李雄差遣回并州报信的斥候所知甚为有限,甚至连突厥人究竟出动了多少兵马夜袭雁门关,统军将领是谁都不是很清楚。

    “王爷快看,北方已燃起了烽火,此人所说应当无讹。”李彻手指向北方雁门关方向,提醒杨广道。

    “突厥人真他奶奶的不是东西,连个大年夜都不让人过得安稳。王爷,请给老儿一支将令,老儿愿率麾下二百骠骑,即刻赶赴雁门关,杀退来犯之敌。”鱼俱罗自感今晚说错了话,遂自告奋勇请令出征退敌。

    “目前敌军来势不明,请王爷下令,命驻守长城各部人马立即点燃烽火狼烟示警,传谕河北道治下诸州严加防范突厥趁过年之机前来入侵。”李彻摆手制止住鱼俱罗,沉着地向杨广提出了建言。

    “就依齐安公之言行事。然此时最紧要之事,便是速派兵驰援雁门关,来人哪,速请张、王两位仆射来行台衙署会议此事。”杨广果断地采纳了李彻的建言,但苦于自己虽身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手中却无兵权,除卫王杨爽之外,目前能够调动并州驻守府军驰援雁门关的只有张威和王韶两位行台仆射了。

    “事急从权。王爷,据斥候来报的情况推测,雁门关的形势多半已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此时传请两位仆射齐聚行台衙署调发援军只恐唯时过晚。末将不才,愿亲率新近招募之一万府军,即赴雁门退敌。”李彻正色向杨广请令道。

    新近招募来的三万河北府军暂时尚没有正式编入并州府军的行伍序列,而由李彻等骠骑营将领统带着于并州南郊集结操演,经李彻提醒,杨广才想起这支人马确是自己单独调动得了的一支人马,不禁心头一喜

    “齐安公总领晋王府军事,理应留在王爷身边掌握全局,莫若由末将会同鱼将军统领新招募来的一万兵马驰赴雁门增援吧。”段达抱拳向前,向杨广和李彻抱拳请令道。

    “列位将军不必争了。突厥人公然弃前不久与本王签订之互不侵犯和约于不顾,趁大年夜强袭我雁门关,本王岂能于并州城内坐视不顾。齐安公,本王决意,由你知会两位行台仆射,率军留守并州,代本王统掌全局。其余营中诸将,尽皆随本王统领一万兵马即刻赶赴雁门关,当面问一问突利可汗,为何不信守承诺,悍然夜袭我雁门关。”杨广亲赴雁门关的决心已下,遂不给众将以劝阻自己的任何机会,“张须陀,任何人胆敢聒噪劝止本王前往雁门关解围,立斩不赦。鲜于罗,去牵‘铁蹄龙’来,随我即刻出城。”
………………………………

第333章 火油车、发石机(上)

    李彻为人行事,与耿直倔强的王韶多有不同,眼见着杨广执意要亲赴前敌解雁门之围,明知此时自己再出言相劝,除了白白浪费时间以外,恐于大事无补,遂转而向骠骑营诸将下令道:“鱼俱罗,命你率领二百新补入骠骑营之军士,充做先锋,先行驰援雁门;段达,命你至并州南郊军营,点齐一万精兵,由你统领,速到并州北门集结,待与王爷会合后一同赶赴雁门;李浑,命你率领骠骑营其余军士护从于王爷左右,王爷此行,但有闪失,我头一个拿你是问。”

    诸将一一遵令各自散去之后,李彻又向杨广说道:“王爷甘冒矢石,亲赴雁门解围,全军将士必将倍受鼓舞,奋勇杀退敌军,力保雁门不失。然末将职责所在,不能不替王爷的安危着想,还请王爷答应末将两件事为盼。”

    杨广也不愿过份为难李彻,遂问道:“齐安公但说无妨。”

    “待王爷率军抵达雁门关时,无论察知突厥是何人统兵来犯,都不得出城临阵与其相见,此为末将要说之头一件事。”李彻抱拳躬身请求杨广道。

    杨广欲亲赴雁门解围,就是设想着若是处罗喉带兵来犯,自己要当面问问他为何食言而肥,公然撕毁签订不久之和约,以占据道义上的先机,此时听得李彻竟不允许他出城与处罗喉相见、搭话,心中虽极不乐意,碍于李彻并未竭力阻拦自己亲赴雁门,张了张嘴,终于没能说出个不字。

    “末将要王爷答应的第二件事就是,自今夜出了并州之后,王爷的进退行止,须当听从李浑将军的安排,以保证王爷的人身安全。”李彻了解李浑与杨广实为在太学时的同学、好友,料想要杨广服从李浑的安排不致招来他的反对,故而有此说。

    果然,相对于第一件事,杨广对第二件答应起来要爽快得多。

    “王爷切记,此次随王爷前往雁门解围的一万兵马毕竟是于当地招募得的新军,王爷一路之上须和他们保持开相当的距离,以备不测。自王爷今夜出城后,末将将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向雁门方向派出斥候,随时打探雁门方向的战事进展,以便及时接应王爷。”李彻虽答应杨广亲赴前敌,但也深知肩头的责任重大,遂不免又殷殷叮嘱了杨广几句,方才送杨广赶往并州北门与段达所领之大队兵马会合。

    雁门关北距并州城不过三十多里的路程,杨广在李浑、张须陀等人的贴身护从下,率领一万人马走至半道,就远远地望见雁门关的方向火光冲天,隐隐有喊杀声不断地传来。

    杨广唯恐自己率军赶到之前,雁门关就已陷落至突厥手中,传命段达加紧摧动人马,急行驰援雁门关。他一时心急,在“铁蹄龙”屁股上不免多加了两鞭,“铁蹄龙”仰脖发生一声长嘶,迈开四蹄,就要破队冲向前方,却被鲜于罗在马前拚尽力气勒住了缰绳,难以脱身。

    “鲜于罗,你要干什么?”杨广心急如焚,见状,厉声呵斥他道。

    “王爷不用责怪鲜于罗,是我要他拦着王爷的。”从马后传来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女子声音。

    杨广闻声回头看去,却见安若溪一身骠骑营军士的装扮,竟快步走在自己的马后。

    “若溪,你一个弱女子,随我到雁门关做什么?”杨广大吃一惊,急忙问道。

    “王爷千金之躯,犹不避矢石,若溪草芥之身,又何足道哉?”安若溪冲杨广咧嘴一笑,露出两行洁白而整齐的牙齿,活脱脱便一名年轻英俊的骠骑营军士,全然不见了女儿家的神态。

    安若溪虽当着周围众军士的面儿没有明说,杨广心念一闪,也明白了,安若溪一定是不放心自己亲临前敌,故而乔装改扮,随从在自己身边,一同赶赴雁门解围。

    他骑在马上,转头与安若溪四目相对,彼此间难舍难分的浓浓的情意,尽在不言之中,遂有意放缓了“铁蹄龙”行进的速度,在骠骑营将士的步行护从下向雁门方向走去。

    天将破晓时分,杨广率领一万援军抵达至雁门关南门外。其时,雁门关城内的厮杀声已听不见了,唯见城内冒起滚滚浓烟。

    段达力劝杨广不要贸然进城,分出五千人马由李浑统领于南门外护从杨广,自已带领五千人马首先进入了雁门关。

    小半个时辰过后,杨广驻马城外一处高坡之上,只见段达、鱼俱罗二人左右相随,率军镇守雁门关的隋军主将李雄亲自迎出了城外。

    待李雄走近,杨广见他乌眉灶眼,满脸的烟熏火燎,身上所着铠甲也被刺破了两道长长的口子,忙翻身下马迎上前关切地问道:“李尚书,你并不大碍吧?城中形势如何?”

    李雄出身赵郡李氏,年纪比李彻略长几岁,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骁将,今见杨广亲率人马星夜兼程赶来增援,不禁羞愧交加,向前急趋,跪倒在杨广面前,嘶声答道:“雁门关尚在,末将有罪,请殿下重处。”

    杨广俯身双手扶起李雄,安抚他道:“突厥背信弃义,夜袭雁门,如今城池未失,李尚书罪从何来?快引本王到城内说话。”

    李雄涕泪横流,却执意不肯带杨广进城,恳切地劝道:“雁门关城墙已破,目下突厥铁骑虽已退去,但城内尚不安全,末将恳请殿下切莫入城,暂且在南门外扎下营寨落脚吧。”

    杨广听说雁门关城墙被突厥攻破,心中陡地一惊,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率先锋部队先行进入雁门关的鱼俱罗身上。

    “他奶奶的,突厥人都是孬种,只会趁夜打劫,天一亮就跑得没影了,只留下了几十辆铁皮车在城里。”鱼俱罗恨恨地骂道。

    段达也附和着李雄劝杨广道:“末将方才入城详细勘察过,雁门关北面的城墙确实被突厥人撕开了个十几丈宽的口子,突厥铁骑随时都有可能去而复返,重新对雁门关发起攻击。王爷不如且在此处落脚,迟些时再进城吧。”

    “几位将军差矣。本王亲率兵马前来增援,岂有不入城的道理?”杨广执意要入城观看详情,遂与诸将妥协道,“全军可暂在城外安营扎寨,待本王入城察看过再视城中情形而定行止,你们看,如何?”
………………………………

第334章 火油车、发石机(下)

    段达听杨广只是到雁门关内视察战场情况,并无坚持进城去住的意思,便命李浑带领骠骑营将士将杨广团团护持在中央,自己则和李雄、鱼俱罗三人陪着杨广骑马下了高坡,从雁门关南门进了城。

    杨广一进入雁门关,扑鼻而来的就是一股呛人的焦糊气味,举目望去,但见城内像是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的火灾,断壁残垣比比皆是,有不少房屋的梁柱还在窜着火苗,因房至失火于大年夜被迫离家露宿街头的城中百姓三三两两聚集在一处,衣不遮体,形容惊恐,令人不忍直视。

    在李雄等人的引导下,杨广穿城而过,来到了雁门关北门附近,果然见北面的城墙被突厥人攻破了一个十几丈宽的口子。与突厥人拚杀了一夜的隋军将士眼见着晋王亲临前敌巡视,士气大振,整肃军容,用身体排列成一道长长的人墙,堵住了那道已然塌陷的城墙。

    杨广从一名名满脸困倦的将士跟前走过,向身旁的李雄问道:“昨夜,突厥人出动了多少人马攻城?统军者为何人?”

    “回殿下,突厥昨夜前来攻城的人马并不多,依末将观察,应不超过五千人,但其所用之攻城利器却前所未见,仅用了不到一夜的功夫,就攻破了城墙。王爷请随末将到这边观看。”李雄边说边将杨广等人带向距城墙约有四五百米远的一处平地。

    这处平地上,停放着数十辆如鱼俱罗所说的铁皮车。杨广走近前观瞧,只见这些铁皮车车内已空无一物,只从车体被火撩得漆黑一片中能隐约猜到车上原本装载的极有可能是引火之物。

    “王爷请到车前来看。”李雄引着杨广等人转到车头处,指着车前部密布着的一列列尖利的铁钉对杨广解说道,“两年前,末将曾在清河公军中见过此车,知道此车名唤‘冲车’,是清河公设计铸造专用来攻城的利器。突厥人此次夜袭雁门关,对‘冲车’加以了改装,除于车前保留了铁钉外,还在车上装满了引火的桐油。王爷方才于城内所见被烧毁之房屋,概由此车引燃。”

    “单凭这数十辆‘火油冲车’,似乎尚不足以迅速攻破城墙吧?”杨广因见雁门关城墙足有三丈多高,一尺多厚,全系夯土筑成,堪称坚不可摧,故有此问。

    “确实如此。王爷,昨夜突厥人采取先使用发石机抛砸城墙,待城墙开始出现坍塌、缺口后,再以数十辆燃火的‘冲车’从城外高处齐冲而下,一举冲破城墙的办法,于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内就攻破了城墙,引燃了城中大火。末将率领守城军士奋死抵挡,才勉强打退了继之而来的突厥铁骑,然驻守雁门军士也损失过半,若不是鱼将军率领骁勇之士及时赶到,助末将击退了最后一批攻进城来的突厥铁骑,天亮之前,雁门关很可能就要失陷了。”

    “李尚书,末将心中仍有不解之处,尚请明示。”听李雄介绍罢突厥攻城的经过,段达面带疑惑地率先问道,“末将曾随乐安公元谐西征吐谷浑,当日军中所用发石机只被用来向敌方据守城池内抛置巨石,其威力似乎不足以砸破雁门关如此坚厚的城墙吧。但不知突厥人昨夜用来砸破城墙之发石机与寻常军中所用发石机有何不同?”

    李雄点头附和段达道:“段将军所言甚是。自前朝至我大隋,军中所用发石机确是用来向城中抛置石块,攻伤敌方守城军士所用。然时至如今,我也对突厥人昨夜所用发石机不甚了了,仅从亲眼目睹突厥所用发石机强大威力的守城军士那儿听说,昨夜突厥人所用之发石机不但用来砸破城墙的一块巨石就有一二百斤的份量,而且抛掷石块的力道也极大,最出奇的是,这些被抛掷来砸破城墙的巨石还可往复收发使用。我还从未见过有这样的发石机。”

    “李尚书,据本王所知,你曾率军与突厥对阵经年,以往在与突厥征战交锋当中,可曾见过突厥人有使用过‘火油车’和发石机的先例吗?”杨广沉思着问李雄道。

    李雄未假思索即摇头答道:“从未见过。突厥人向来擅长以火箭,骑兵攻城,漫说像如此威力巨大的攻城重器,即便是寻常的战车都很少使用过。这也是末将在发觉突厥来犯不久,就差人回并州向殿下求救的主要原因。”

    “王爷,会不会是千金公主出嫁突厥后,传授给了突厥人这些攻城重器的制造、使用方法呢?”李浑幼时曾听其父李穆多次提到过,称前朝千金公主宇文般若是一位不世出的文武双全的奇女子,遂灵机一动,开口提醒杨广道。

    “咱们还是先到城中衙署议事厅会议此事吧。”杨广心中实则与李浑所说不谋而合,几乎同时猜想到:“火油冲车”和能往复收发的发石机极有可能是宇文般若巧思设计来装备突厥军队的。只是此时当着一干军士的面儿,不便与诸将详细讨论突厥战法,遂向李雄等人吩咐道。

    雁门关衙署位于偏城南的位置,虽在“火油冲车”直接攻击范围之外,但紧邻大门的两间门房也被同街相连的房屋给引着了,一夜下来,只剩了些残垣断瓦。所幸的是,衙署内的议事厅尚未过火,依然保存完整。

    杨广率领诸将进入议事厅落了座,这才回应李浑道:“金才方才所言确有道理。除宇文般若一人之外,我还确未听长孙先生提说过,突厥部族当中有如此巧思、长于机械之人。然我心中至今尚不甚了了,突厥人既于不久前还当面向本王央求引水出关,并和本王签订了互不侵犯之和约,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悍然撕毁和约,夜袭我雁门关呢?诸位将军对此有何见解?”

    李雄位居河北道行台兵部尚书,且是率军镇守雁门关的主将,听得杨广问话,率先起身抱拳答道:“突厥虎狼之邦,反复无常,据末将看来,之前与殿下签订互不侵犯和约,只不过是他们有意采用的缓兵之计罢了。昨夜骤然强袭雁门关,正暴露了他们的真正用意。”

    段达曾于一月前跟随杨广出关前往白道州会晤突厥王子雍虞闾,听罢李雄的回答,微微摇头道:“突厥沙钵略可汗率部族主力西进后,留守白道州之突利可汗所领不过一万余兵马,加上沙钵略长子雍虞闾麾下五千兵马,总计不过一万五千兵马。而我军即便是此次招募新军之前,并州、雁门关驻守之军力也与其旗鼓相当,不分上下,若仅以区区一万多兵马想要对雁门关实施强袭,进而攻占并州城,我以为决非明智之举。”
………………………………

第335章 转守为攻

    杨广深感段达所说合乎常理,点头道:“据昔时在长安长孙先生所言,突厥当世五位可汗中,唯有突利可汗处罗喉势力最弱,对我大隋怀有亲善之意,如今留守白道州一部大半是处罗喉部族军队,遵循常理,即便突厥要南下来犯,也不应由处罗喉这一部充任先锋。且本王今早入城前,就曾听李尚书提到过,此次突厥虽携攻城重器强袭雁门关,出动的人马总计不过五六千人,且选择于大年夜趁夜偷袭,天明即退,其中必另有不可告人之隐情。”

    鱼俱罗闻言,挺身而起,抱拳请缨道:“今天是大年初一,王爷昨夜未得安眠,即请暂且歇息一时,待末将率领骁勇之士出城捉得两个活口回来,一问便知突厥人的虚实底细,岂不便捷?”

    杨广眼前一亮,面露笑容,冲李雄、段达二人说道:“鱼俱罗所说,倒不失为良策。”继而转向鱼俱罗叮嘱道:“此次出关,人数不宜过多,待捉到一两名突厥军士后,须当速返雁门关,迟则生变,切记,切记。”

    鱼俱罗既得杨广采纳了他的建言,心中高兴,当下朗声说道:“请王爷放心,老儿只带两名儿郎出关,今晚定更前必当返回雁门复命。”

    鱼俱罗领命走后,李雄、段达诸将仍担心突厥人会骤然复返,对雁门关重新展开攻势,力劝杨广到南门外的军营安歇。杨广拗他们不过,只得在李浑率领的一百多名骠骑将士的护从下出了雁门前南门,回军营安歇。

    他昨夜赶了几乎一整夜的路,回至城外军营,困意渐浓,入得寝帐,正欲倒头睡上一觉,待晚些时鱼俱罗率人捉回两名活口来再查问突厥人的动向、意向,却被扮做骠骑营军士模样,随他一同进账来的安若溪给拦住了。

    “王爷,对昨夜突厥夜袭雁门关的真正用意,我倒有个想法,不知王爷想听与否?”安若溪一边帮着杨广更衣,一边说道。

    “哦?不妨说来听听。”杨广最为关心的正是此事,听了安若溪的话,睡意顿消,转身拉起安若溪至帐内坐榻上并肩坐下,盯着她催促道。

    “王爷方才在城中和诸将会议此事的前后经过,我在一旁都听见了。虽然昔日我在公主身边服侍时,未曾亲眼见过她绘制过‘火油车’、发石机的图样,但确信公主有此之能为。”安若溪有条不紊地说道,“倘若认定昨夜强袭雁门关是公主于背后主使其事的话,依我料想,多半是率突厥主力西进之沙钵略可汗有了新的动向,公主为配合其夫才会置与王爷不久前签订之和约于不顾,悍然出兵强袭雁门关的。不知王爷以为然否?”

    杨广听得两眼放出光来,旋即又带着一分不解问安若溪道:“若不是你当面提醒,我尚未虑及至此。但果如你所说,沙钵略自西面举兵南犯,为何不见长安有消息传来呢?”

    “或许是朝廷派来并州传信之人尚未赶到,而留守白道州之突厥一部已率先得到了讯息,所以才会配合突厥主力,悍然来袭吧。王爷不如即命人从速南下,循驿路迎接朝廷来人,说不准一两日内便会有结果。”安若溪若有所思地答道。

    杨广低头想了想,越想越觉得安若溪所言有理,当即传命段达,接连派出多名斥候骑快马南下,循驿路迎寻长安派往并州传信之人。

    一经安若溪提醒,杨广意识到突厥很可能已大举兴兵南犯,便再顾不得休息了,遂立马于营中召集众将,会商应对之策。

    安若溪见杨广自昨夜在并州吃了一半的年夜饭后,直至现在粒米未进,担心杨广年纪尚幼,身子承受不住连轴转地处置军务,于杨广召集众将紧急会商军情的同时,悄悄招呼鲜于罗抽调了几名骠骑营的军士和面、盘馅儿,为杨广及营中诸将包起了饺子。

    于营中再次聚将的结果,令杨广颇为不满。

    包括李雄、段达等主要将领在内,诸将虽对安若溪所料想的西北战事已起,留守白道州突厥一部是为了配合主力大举南犯,才突然夜袭雁门关的可能性未提出过多的异议,但皆主张以保守疆土为重,一面谨防突厥再次派兵来袭,一面静候朝廷派人传信,及鱼俱罗率人出关捉拿回活口,待消息确切后再情形采取不同的行动。

    “列位将军,你们就没设想过要转守为攻,利用兵力上的优势攻袭白道州吗?”杨广按捺着性子听罢诸将各自陈述完自己的主张,冷冷地问了一句。

    李雄立马起身劝阻道:“殿下,尔今形势未明,切不可轻举妄动,冒险激进哪。倘若突厥趁我大军出关之际,去而复返,袭取雁门关,则并州危矣,并州有失,则河北危矣。依末将之见,还是稍待两日,将西北军情打探明白后再做定夺,方为万全之策。”

    “李尚书,本王虽未曾统率大军与突厥正面交锋过,但也知战机倏忽即逝的道理。突厥人违背常理,以极为有限之兵力对雁门关发起强袭,我军若只知据守关隘不出,一旦果如所料,突厥主力自西北南下入侵,关中告急,河北做为对阵突厥的主要战场,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杨广环视营中诸将,向李雄反问道。

    诸将皆默然不语,他们虽觉杨广主张的转守为攻在兵法上确不失为变被动为主动的大胆之举,一旦袭取白道州成功,不仅可以大大地提振士气,而且能够起到牵制西北突厥主力南侵的作用,但同也碍于杨广年纪太小,且执掌河北道军权的卫王杨爽远在辽东,都不敢明确表态支持杨广转守为攻的提议。

    “王爷,即如需出关袭取白道州,仅凭现在雁门关的这一万多兵马也是不够的。依末将之见,莫若先请留守并州的张、王两位仆射和齐安公向雁门增派援军,待鱼俱罗将军捉得一二突厥军士,审清问明白道州突厥守军的详情后,再决定是否出关不迟。”段达加着小心向杨广建议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