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你?你何时回的长安,这是要入宫面见父皇吗?”虽明知王世充多年以后会成为自己的一个大对头,但因感念他助自己迅速抓获冼花儿的情谊,杨广对王世充并无嫌恶之心,此时见到他,反而有一种亲切感。
“下官有要事想当面向皇上禀奏,能否请王爷带我入宫去见皇上?”王世充说得十分急迫,恨不得杨广立马就能带他入宫去见杨坚。
“究竟出了什么事?你不是到同华等地巡视寺院道观去了吗,莫非这两处地方的寺院道观都遭人抢了不成?”杨广一时间想不出一个掌管佛道事务的小小署丞会有什么要紧的事求见皇帝,看了一眼鲜于罗,笑着问王世充道。
“华州军坊有变。详细情况下官必须面见当今圣上才能一一道明,万望王爷即刻引我去见皇上。”王世充声音沙哑着说道。
………………………………
第197章 乍闻反讯
华州距离长安不过两三个时辰的路程,王世充口口声声说华州军坊有变,也就是向杨广明说了驻守华州的府军要发生叛乱。杨广听了,再不敢等闲视之了,忙一手拉起王世充,边向露门内走,边不放心地问他道:“你说的消息确切吗?要是误报了军情,本王也难救你。”
王世充很可能是急于返回长安向朝廷报信,一路从华州赶回,腿脚已没剩余多少力气,一面勉力跟着杨广向露门内走,一面气喘吁吁地答道:“原是下官亲眼所见,如若不实,下官情愿赔上身家性命。”
把守露门的监门禁军见杨广去而复回,手上还拖着个不明身份的人,纷纷上前拦阻,被杨广厉声呵斥道:“本王有紧急军情要向父皇禀奏,凡挡我者,死。”
他虽年仅十三岁,但发起狠来,呲牙咧嘴地,形容也甚为可怖,军士们见了,也都被唬得让开了一条道。
“晋王殿下,这里是禁宫。殿下就是有再紧急的军情,也须得遵从宫里的规矩,待末将先去向陛下通禀一声,方向放殿下入宫面君。”一个铁塔般的身影挡在了杨广身前,凛然说道。
“薛世雄,你不懂得凡事都可从权的道理吗?要是迟报了军情,你能担得下吗?”由于今日入宫挨了杨坚一通训,又加上王世充所报军情确实紧急,杨广急不可耐地冲拦住自己去路的左监门郎将薛世雄叫嚷道。
“来人哪,请王爷先到露门外稍候一时,末将这就去面见皇上替王爷通报。”薛世雄见杨广执意要直接闯进宫去,遂不再和他客气,大声向手下的军士命令道。
众军士有将军做主,一拥而上,拉拉扯扯地将杨广和王世充二人拽回了露门外。
杨广气得冲薛世雄跳脚大骂道:“薛世雄,小心将来有一天别叫你归到本王麾下,哼,到时要你的好看!”
无论他怎么叫骂,薛世雄却连头也不回,径直进宫向杨坚通禀去了。
过了约有大半柱香的光景,薛世雄返了回来,向杨广抱拳道:“王爷,皇上传您到武德殿见驾。”
杨广木着脸,睬也不睬薛世雄,拉着王世充就往宫里走,却又被薛世雄给拦下了。
“这位须到值房中留下姓名、职事,方可随同王爷一同入宫面君。”薛世雄一点儿情面也不留,循规蹈矩地说道。
杨广狠狠瞪了他一眼,一言不发,耐着性子等王世充随着军士到露门旁的值房内登记了姓名、官职,方带着他直奔武德殿而来。
武德殿中,杨坚神情专注地听罢王世充的禀报,用难以置信的口吻重复着王世充的原话,问他道:“你是说,你奉上司之命,前去华州巡视寺观,夜宿于华州军坊之中,无意中听到军坊内两名将佐私语,说要八月十八率军杀进长安争功受赏,才怀疑华州府军发生了叛乱,急着入宫来见朕禀明这一切,是吗?”
王世充这还是打娘胎降生以来,头一回面对面地回答皇帝的问话,拚命地点了点头,却是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来。
“撮尔小吏,你可知谎报军情,视同谋逆吗?”同杨广一样,杨坚乍听王世充报称华州府军要造反的消息,也觉难以置信,陡然冲他大喝一声,厉声质问道,“仅凭着偷听到的两名军汉的一番醉话,你就敢妄言华州府军会反?尔等的幸进之心未免也太重些了吧。”
这一问如同一记当头棒喝,跪在杨坚面前的王世充头脑登时清醒了许多,他意识到此时绝不容许自己有半点的马虎和退缩,否则即将面临着诛灭三族的严厉处罚,情急之中,王世充整理衣冠,正色答道:“万岁,微臣所说并不一句虚言。两名争功的将佐当中,有一位是微臣的同乡,官居开府仪同三司,名唤史万岁。万岁如不信臣说的话,不妨命人前去华州唤史万岁进京见驾,如果史万岁敢独自前来的话,微臣甘愿万岁爷赐臣全家一死。”
他这番话说得可谓是大义凛然,杨广在旁听了,也不禁暗暗替王世充捏了一把汗。
“暂且寄下你的项上人头,待三日后华州府军如不见有任何动静,再来砍下不迟。来人,将王世充押往天牢,无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入天牢探***问。”杨坚心中已对王世充的话有了几分相信,只是此事过于重大,仅凭王世充一面之辞,难以做出判断,于是便命人先将王世充带走羁押,好做进一步核实后再视情形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杨坚心里清楚,尚书左仆射高颖已于数日前赶赴江陵,督军进攻南陈,卫王杨爽又才被自己任做行军元帅,亲赴幽并抵御突厥来犯,关中、京畿一带屈指可数的统兵大将就数麾下有一万府军、驻守华州的大将军尔朱绩了。
尔朱绩在杨坚入朝执政后,是满朝武将当中带头向杨坚表示效忠,并且在随后发生的平息三总管叛乱的大战中立下了大功,一直深受杨坚信任,因此,才被赋予率军驻守华州,拱卫长安的重任。这样一个人,会起兵造反吗?
杨坚目光阴郁地盯着杨广,在脑海之中将尔朱绩的出身、经历迅速过了一遍,猛然之间,他回想起,尔朱绩原属北魏大将军尔朱荣一族,尔朱荣举兵叛魏被杀之后,尔朱绩的祖、父辈也受到尔朱荣的牵连,在北魏、西魏以及北周诸朝中皆不受重用,直到尔朱绩这一辈,似乎是攀附上了北周宣帝时天大皇后朱满月,才得以起家的。
想起尔朱绩当初起家曾得到朱满月的大力扶持,杨坚额头上顿时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抬手擦拭了一下汗水,顺着这条思路继续想下去:倘若朱满月获知了宇文阐之死的真相,暗中带话给华州的尔朱绩,要他报答自己当年的扶助之恩,起兵造反,尔朱绩只怕难以拒绝吧。
杨坚越想越觉心惊肉跳:眼下朝廷重兵皆陈于外,京畿重地,兵力十分空虚,更为重要的是,尔朱绩智勇过人,能与他匹敌的大将如贺若弼,韩擒虎,虞庆则等人如今都统兵在外,无法及时赶回长安来抵挡尔朱绩的叛军。尔朱绩只需一声令下,用不了两三天的功夫,长安城就将陷入兵临城下的困局,到时即便高颖、杨爽等人得到消息,恐怕为时也晚了。
………………………………
第198章 独孤后智荐杨处道
“阿纵,你去,请你母亲来。”杨坚一手捂着脑袋,一手指向殿外,冲杨广吩咐道。
杨广并不知道尔朱绩一旦率军反叛,对长安,对创立不久的隋朝意味着什么,此时听父亲并不传唤文武大臣来紧急商议平叛之策,反而只命自己去请母亲独孤伽罗前来,一时间颇有些迷惑不解,身子站在原处动也没动。
“你没听到朕的话吗?还不快去正阳宫请你母亲前来。”杨坚大声向杨广吼道。
杨广这才警醒过来,忙不迭地跑去正阳宫传请母亲。
独孤伽罗正坐在正阳宫中,替长女杨丽华发着愁:眼见得有人在打女儿的主意,将来一旦杨广出镇并州,她们孤儿寡母的住在晋王府中,可教她这个当娘的怎么放心得下?偏偏杨丽华之前已剪发明志,誓不再嫁,说不得只好自己亲自出马,再劝她挪回宫中来住了。
突然之间得到杨广来报,得知夫君请自己到武德殿相见,独孤伽罗很是吃了一惊:打从杨坚登极做了皇帝之后,每有重大事情需要做出决断之时,第一个总要和她商量,待二人所见略同后才正式下诏施行,而她也遵循着一个原则,尽管夫君每有大事,总会咨询她的意见,但她从不踏入杨坚日常处置朝中政务的武德殿一步。杨坚素来是知道她这个心意的,却为何今日打发次子杨广来请自己到武德殿和他相见。
“江陵那边出了什么事?”独孤伽罗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南陈的战事有了新的变化,沉声向杨广问道。
待杨广向她禀明详情,得知王世充紧急返京报信,华州尔朱绩有可能谋反的讯息后,独孤伽罗倒是比夫君杨坚沉得住气,冷冷一笑,语带不屑地说道:“跳梁小丑,能成什么大事?”随后便要何柱儿头前带头,自己则在杨广的陪伴下,破例赶往武德殿来见杨坚。
杨广半道上想起舒国公刘鲂还在正阳宫的偏殿,不知现在怎样,便趁机向何柱儿打听详情。
“王爷,别提了。咱家瞧着,舒国公这回可真吓得不轻,人在偏殿苏醒过来之后,脸色煞白,嘴角直泛白沫,不停地叨叨着:‘有人要害我,有人要害我。’也不知他说的是谁。皇上见他这样,只好暂且命人将他送回了府,好生将养着,待神志清醒了,再与他相见、说话。”何柱儿有意和独孤后拉开一段距离,悄悄地向杨广说道。
杨广原本还颇有些刘鲂今日入宫的动机是为了舍车保帅,借假意告发张仲坚来洗脱自己,如今听何柱儿如此一说,心中的疑虑减消了不少。
杨坚在武德殿中见爱妻到来,立马迎向独孤伽罗,拉起她的一只手,急切地说道:“阿纵想必已对你说了吧。眼下之计,别的都还好说,只是朕身边缺少一位能镇得住尔朱绩的大将,统兵守护长安,平息叛乱。”
“反叛之旗帜尚未扯起,陛下,何来叛乱呀?”独孤伽罗冲杨坚恬然一笑,轻轻巧巧地答道,“再者,禁宫当中,现就有杨雄、元胃、李圆通等数员大将,可供陛下驱使,又何来无将之说呢?”
“哎呀,都到这个时候了,你就别抻着朕了。”杨坚苦笑着说道,“皇后提到的这些人,于禁宫中守护朕和皇后还可,要命他们统军去和尔朱绩对阵,朕实无取胜的把握。不瞒皇后说,朕方才已接连派出了三路斥候,前往华州打探虚实,但当务之急,是要在长安城中物色到一位将才,以备不虞啊。”
“既然这几位陛下不放心,臣妾听说尔朱绩麾下一万华州府军当中,倒有近一半军士是盛国公梁士彦带出来的老兵,陛下登极后,为防将士之间相互勾连,作乱,才将他们调拔到了尔朱绩麾下,如今盛国公梁士彦、英国公宇文忻等前朝名将皆在长安城中,陛下如托以重任,命他们率军平息华州叛乱,尔朱绩又怎会是他们的对手?”独孤伽罗像是成竹在胸,仍不紧不慢地说道。
“他们,唉,勇则勇矣,只怕是他们到了华州,不仅不会替朕平息叛乱,反而会伙同尔朱绩一道杀回长安吧。”杨坚重重叹了口气,像是回应独孤伽罗,又像是在自言自语道,“太师李穆威望素著,无奈年事已高,难以上马临敌喽,除他之外,还有谁可堪大任呢?”
眼瞅着夫君急得像是只热锅上的蚂蚁,倒背着双手在殿中团团直转,独孤伽罗心肠一软,这才说道:“臣妾倒是想起一人来,就怕陛下不肯用他。”
“你说,他是谁?”
“清河郡公杨素杨处道。”独孤伽罗微笑着说出了杨素的名字。
到了这时,杨广才确切地得知,清河郡公杨素于数日前入宫献图,主动请缨,北上迎战突厥,却仍是未获杨坚诏准。要知道,杨素实为隋唐交替之际,数一数二的当世大将,他既愿替大隋效力,父皇杨坚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愿重用他呢。
“他?”杨坚脸上泛起了一丝尴尬,犹豫着应道,“杨处道虽有雄材大略,却一向恃才傲物,早些时日还曾向人夸说自己才出身于弘农杨氏,而朕这一宗并非弘农杨氏正宗,对朕颇存轻慢之心。如此胆大轻狂之士,朕岂能放心委以重任?”
独孤伽罗深知个中原由,心说:你本就不是出身名门,人家杨素哪儿说错了你啦?脸上却带着笑劝杨坚道:“清河公秉性向来如此,陛下又不是不知。想当年他当街拦下前朝武帝的坐骑,说出那句‘我只恐富贵上门前来逼我,我独不去求富贵’的狂言,周武帝不也一笑了之,反而对他青眼相加了吗?莫非陛下自忖度量尚不及周武帝?”
这就是杨坚每临大事,必要先与独孤伽罗求得意见一致,方可做出最终决断的真正原因了:除独孤伽罗一人之外,普天之下,谁还能用这样的口吻同他说话,真正推心置腹地替他着想呢?
“哈哈,皇后之言甚是有理。来人哪,宣清河郡公杨素即刻入宫晋见。”杨坚转忧为喜,冲着殿外朗声吩咐道。
………………………………
第199章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清河郡公杨素最近几天很是郁闷。他自谓文韬武略不在高颖之下,若论率军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本领还远在高颖之上,却自大隋朝建立以来,一直无法像高颖那样受到杨坚的重要,大半年来,杨坚除了交待给他一项协助高颖,参与制定《开皇律》的差使以外,他和梁士彦、宇文忻这些个前朝统军的大将一样,受到了皇帝的冷落。唯一强过他们的是,杨坚隔三差五地还会传唤他进宫旁听一些军国大事,顺道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其实杨素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之所以会落到不上不下,不冷不热的地步,多半还是由于自己太过孤傲,目中无人的缘故,招了皇帝的忌,有意将自己置于闲散之地,只偶尔充做顾问,决不肯轻易委以重任。
杨素自己虽然在家里很能呆得住,没事儿就把自己关在书房内不知在琢磨些什么,可时间一长,眼瞅着苏威等人日渐飞黄腾达,杨素的夫人郑祁耶坐不住了。
这位郑氏夫人出身荥阳郑氏,不仅家世显赫,而且心气儿也特别高。早年间,她嫁给杨素,不到三年的功夫,就因夫君为前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做了郡君,当时她年仅二十出头。然而,随着杨坚代周建隋,郑祁耶私心里认为,单凭着她和皇后独孤伽罗亲如姐妹的关系,怎么着也能当个国公夫人吧,却没想到,杨素在隋朝建朝以来,竟会沦落到赋闲在家,整日无所事事的地步,眼瞅着像苏威、虞庆则这些资望、才略皆不如杨素的人接连受到重用,要么爵封国公、职任显要,要么统率重兵、镇守边州,过不了两年,只怕他夫妻二人都要被这些人远远地甩在身后了。
郑祁耶自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郡君,于是,她一面竭力撺掇夫君在杨坚面前努力争取出外掌军的机会,一面充分利用她和独孤伽罗的私人关系,多次亲赴正阳宫游说,欲为夫君求得一份能建功立业的差使,以使夫君能重振雄风,大展宏图,也使自己能不输于他人。
杨素对郑祁耶一向是敬畏有加,兼之对夫人亲自出马为自己谋求差使的举动颇感脸面上有些挂不住,便趁突厥突然出兵攻占临榆关之机,怀揣着一张他研究、绘制出的方阵图入宫来见杨坚,以期杨坚能够采纳他的方阵图对付突厥,同时也能委任自己带兵北上,抵御突厥。
可谁知道,杨坚仔仔细细将杨素呈上的方阵图看了多时,又当场征求了杨爽、杨勇等人的意见,随即欣然接受了杨素的建议,并将方阵图转赐与了杨爽,命他立即差人仿模多份,下发各军,勤加操演,用以对付突厥铁骑,同时,却闭口不提任用杨素为将的事儿。
杨素空怀着一腔为朝廷效命的热情,巴巴地跑来向皇帝敬献阵图,自己仍在受到杨坚的一番夸奖后,被打发回了家。一气之下,任凭郑祁耶在他耳边如何聒噪、催促,杨素再也不肯主动踏入露门半步了。
人虽在家闲着,可杨素的心思却一时一刻也没闲下来。自高颖奉旨南下江陵率军与南陈开战以来,杨素就千方百计地命家中仆从为他搜集来庞杂而众多的大江两岸两军对垒、兵力部署的信息和情报,他自己躲进书房不厌其烦地亲自动手梳理、分析,加以研究、揣摩,搞得郑祁耶虽对他乌龟不出头的做法心怀强烈不满,一时间也拿他奈何不得。
今天,刚过罢中秋节,杨素像前几天一样,早早地起了床,梳洗更衣已毕,又一头扎进了书房,钻研起与南陈的战法来,郑祁耶首先接到宫中来人,称皇帝急宣杨素入宫的消息,心中不禁暗喜,只道是自己前些日接连入宫关说独孤伽罗的功夫没有白费,终于盼到了皇帝起用夫君这一天,便亲自到书房来叫杨素。
郑祁耶带着两名侍女走到书房门前,也不敲门,直接一把推开了房门,兴冲冲地走进了书房。
书房内,杨素正光着膀子趴在地上,不知在做什么,在他身旁,散乱地摆放着些大小不一的船只模型。
“处道,你这是在干嘛呢?快快起来,更换朝服,皇上急着召你入宫去。”郑祁耶带着几分诧异地望着地上摆得到处都是的船只模型,向夫君通禀道。
杨素正蹶着屁股,在向最大的一只五层高的船只上粘拍竿,听到夫人的通禀,精神为之一振,忙转过头问道:“可是昭玄与南陈水战不利,皇上要命我率军出征?”
“瞧把你美的。前来传旨的中使就在前头正厅里候着呢,你自己问他去。”郑祁耶也巴不得夫君一语中的,含笑带嗔地答道。
杨素伸手扯过一件长衫,披在肩头,头也不回地就向前厅跑去,嘴里还向郑祁耶说道:“请夫人替我收拾好行装,说不得今日我就要动身南下了。”
令杨素略感失望的是,到他府中传旨的中使也并不知道杨坚急宣他入宫是为了何事。没奈何,杨素只得更换朝服,连一名随从都没带,便急匆匆地跟随中使一道入宫来见杨坚。
当杨素走进武德殿时,皇后独孤伽罗已回正阳宫去了,殿内只有杨坚、杨勇和杨广父子三人。太子杨勇也像是刚进宫不久,正抱拳冲着杨坚请求着:“儿臣身为储君,当此危难之时,自应奋勇当先,替父皇分忧,请父皇诏准儿臣亲率三千兵马,即刻赶往华州平叛吧。”
杨素闻言,心下恍然:原来是华州出了事,如今杨爽既已离任北上,华州的尔朱绩所部对拱卫长安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怪道是皇帝急吼吼地宣我入宫,莫非是要我统军前往华州镇压叛乱?
他正胡思乱想着,就听杨坚并不理会杨勇,冲着他问道:“处道来了,朕欲有一事求教于你,如若有人来向朕禀报,华州尔朱绩部将有不利于朝廷的异动,朕该如何处之?”
太子杨勇方才分明说的是平叛,而杨坚此时却只说尔朱绩部可能会有异动,杨素立马便听出了个中微妙的不同之处,未假思索,脱口即答道:“探明实情,后发制人,可也。”
………………………………
第200章 杨素单骑入华州(上)
(今天三更,零点第一更,二更,三更时间不变)在杨素入宫晋见之前,自己和皇后明明议定的是先发制人:一面多命斥候前往华州探明军情,一面任将出征平叛,尔今杨素面对着自己的当面问询,虽也说出了需探明实情,但却要后发制人,华州与长安近在咫尺,先发制人犹恐不成,这后发制人要怎么个制法呢?
刹那间,杨坚头脑飞速地思考着杨素提出的后发制人的应对之策是否可行,却一时间仍感莫名所以,正欲开口再问时,却听杨素抱拳向自己说道:“如果臣所料不差,尔朱绩想必是受人蛊惑,欲举兵发难。臣请陛下赋予臣便宜行事之权,命臣即刻前往华州,平息此一事件。”
杨坚施即意识到杨素话中只用了事件一词,而没有像太子杨勇那样称之为叛乱,目光一闪,改口问道:“处道既知朕心,就用不着朕再详细说给你听了,你请命前往华州,需要多少人马啊?”
“如臣所料不差,眼下事体未明,大军不可轻动,臣愿一人一骑赶赴华州,为陛下分忧。”杨素从容答道。
“那,你要朕授予你怎样便宜行事的权力呢?”杨坚对杨素提出单枪匹马地前往华州虽觉诧异却并不觉得十分意外,略一沉吟,又向杨素问道。
“斩将夺旗。”杨素异常简洁地说出四个字。
“尔朱绩麾下有一万精锐府军,你一个人前往华州,纵使朕即授你斩将夺旗之权,你又如何能做到呢?”杨坚最是瞧不惯杨素这一副大言不惭的模样,沉声问道。
“臣如做不到的话,陛下急召臣入宫,又有何用?”杨素只淡淡地反问了一句。
“父皇,此事非同小可,儿臣请求父皇立下诏命,调集驻防京畿各路兵马,由儿臣统领,对华州叛军形成合围之势,一旦清河公不能劝说尔朱绩改弦更张,便即对其所部展开征剿,以确保京畿重地无虞。”太子杨勇急不可奈地再次请缨道。
“住口。”杨坚勃然大怒,厉声呵斥杨勇道,“你身为储君,遇事不查明探清,只知一味兴兵征讨,此等主张与儿戏有何不同?”
他说到儿戏两字,有意盯了杨素一眼,似乎暗指杨素欲独自前往华州也有儿戏之嫌。
“太子之言也并非全无道理,陛下试想,如臣只身前往华州,一旦乐朱绩果有反意,而臣又制他不住的话,他必会取臣的项上人头借以威摄三军,到时只要见华州城头上悬挂有臣的这颗人头,便可坐实其必反无疑,太子随后率军征讨,岂不是出师有名了吗?”杨素这话说得十分平淡从容,唯其如此,杨广站在一旁,听得不禁心下骇然,激凌凌连打了两个寒战,心说:这杨素也未免有些太过拚命了吧。
杨坚却知杨素这话至少有一半是在向自己发牢骚,暗怪自己不肯相信他,遂不再迟疑、犹豫,正色对杨素下令道:“朕即任尔为京畿东道黜置大使,准尔临机决断,便宜行事,命尔即刻赶赴华州,不得迟延。”
杨素慨然抱拳应道:“臣杨素接旨。”旋即目光望向杨广,向杨坚提出请求道:“臣请陛下允准,臣在离京动身之前,想到晋王府中见一见公主殿下,烦请晋王殿下与臣同去。”
自己从未向杨素提到过有人欲窃取杨丽华笔迹的事,杨素接到任命后,单只提出临行前要见杨丽华一面,莫非依杨素的判断,尔朱绩起兵造反和自己的长女还有牵涉?杨坚心中虽有些犹疑不定,但对杨素如此简单的唯一要求难以拒绝,当下便点头默许了。
杨广也没想到杨素在领受了单人独骑前往华州的差使后,并不急于回家与家人告别,反而要自己带着他到自己府中去见长姐一面儿。他得到杨坚的准许后,跟随杨素出了武德殿,即忍不住试探着问杨素道:“清河公,小王和长姐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吗?”
杨素抬眼见武德殿已聚集了不少等候皇帝接见的大臣,遂只答道:“王爷莫急,待出了露门,我再说与王爷听不迟。”边说边微笑着和迎面遇上的大臣们一一抱拳打着招呼,互致问候,浑不似一位即将身赴险地,出生入死的钦差大员。
好容易盼到了与杨素一道出了长安宫,各自翻身上了坐骑,并辔而行,杨广正要再开口问询究竟,就听杨素突然抢先向他问道:“听说王爷的田庄与华州地界儿接壤,不知确切否?”
杨广因数月前府中闹粮食危机之时,查问过名下田庄的详细情况,依稀记得自己名下的田庄的确在长安城的东边,与华州相距不远,便冲着杨素点了点头。
“臣过会儿到了王爷府上,见过公主,即要离开长安,赶赴华州,但有一事,想事先烦请王爷助臣一臂之力,不知王爷肯应允否?”杨素笑吟吟地望着杨广,问道,瞧他的神情,更像是大人在逗小孩儿取乐,而不像是在求自己帮忙。
“清河公请讲,小王愿尽绵薄之力,助清河公马到功成。”由于已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中,杨素乃是日后自己驾前头一号的重臣,杨广也未计较杨素说话的态度是否庄重,诚心诚意地答道。
“臣离开长安后,请王爷立即命人前往田庄,指使庄户们于今夜三更天在田间地头点燃数十堆篝火,最好在其中添放些牛粪、猪粪之类的东西,使烟雾冒得更浓重些,但此一事,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此事算不得难事。只是小王不明白,清河公要小王田庄上的庄户在田地里点上数十堆篝火做什么?莫非是要布一座疑兵阵吗?”杨广好奇地问道。
杨素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惊诧,盯着杨广,频频点头道:“王爷天资聪慧,颇谙用兵之道嘛。个中详情,请恕臣此时尚不便向王爷禀明,王爷只需答应下此事,便算是帮臣一个大忙了。”
听杨素如此说,杨广纵使心怀好奇,也不便再问下去了。两个人一同回到晋王府,杨素执意要单独求见杨丽华,杨广将他引到杨丽华居住小院的院门处,即止住脚步,放他一人进院去了。
在杨广的心中,原以为杨素临行前只提出要面见杨丽华一人,定是有极为重要的事要和杨丽华商量,或者求助于杨丽华,却不料杨素在杨丽华房中只呆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满面春风地走了出来,抱拳向自己告辞道:“晋王殿下,臣这就前往华州去了,方才路上所托之事,还请王爷莫忘。”
受好奇心的驱使,待杨素的背影一在视线中消失不见,杨广即三步并做两步地钻进了杨丽华的上房,急冲冲地问杨丽华道:“杨素来见长姐,是为了求长姐帮忙吗?”
杨丽华才送走杨素,忽见杨广冒冒失失地一头撞将进来,劈头便问杨素求见自己是为了何事,不由得抬起手,轻轻擂了杨广一拳,嗔责道:“哪儿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用得着你这样慌张?杨处道不过是为了代其妻郑祁耶向我讨要一枝簪金花的步摇作样子,她好仿效着也做一枝来戴罢了。他素有惧内之癖,说不得我只得拿一枝给他喽。”
“啊?”杨广搔头望着门外,心想:这个杨素倒底在玩儿什么花样呢?
………………………………
第201章 杨素单骑入华州(中)
天近日暮时分,华州城军坊议事厅内,柱国大将军尔朱绩召集麾下各营团的将佐会商过军情、防务,遂命人在议事厅里盛排下酒宴,款待诸将,此时,就见有把守坊门的军士来报,称上柱国、清河郡公杨素来访。
尔朱绩乍闻此讯,心头一惊,暗想:我正打算在今晚的酒宴上当众宣布起兵反隋,杨素为何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