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广心里感到纳闷儿,却不敢在殿口多做停留,遂立于殿外,向殿内报名请进。
“阿纵来了,进来吧。”殿内传来杨坚熟悉的声音。
杨广迈步走进了武德殿,见殿内只有杨坚、杨勇父子二人,便疾步向前,分别向二人施了晋见礼,垂手陪侍在杨坚身旁。
“你昨日所说不差,你大哥已将案情审明问清,确是冼花儿唆使蝠王害死了会真大师。”杨坚直接便向杨广说道,“关于如何处置冼花儿,朕自有章程,你就不必过问了。”
杨坚说这番话,实则向杨广宣布了自今日起,他就不再是奉旨牵总查案的钦差了。
杨广没想到父皇这么快就卸去了自己身上的这份差使,心中仍惦记着要将南陈的间谍头子关自在缉拿归案,正欲开口向杨坚分辨几句,就见杨坚已沉下脸,接着说道:“还有一件事,你知道一下也不为过,右卫大将军宇文述即日起调离长安,到寿州任刺史,他留的位子暂由元胃接替。”
自己虽获准开府建衙,但像这样改任朝廷官员的事情,父皇大可不必说与自己听的,今天父皇是怎么了?
杨广一怔之下,不禁转头看了太子杨勇一眼,想从他那里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杨勇却连看都没看杨广一眼,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杨坚所坐龙椅一角,不知心中在琢磨着什么。
………………………………
第184章 议建行台
“朕知道你的那点儿心思。”杨坚望着杨广,说道,“关于南陈这边,外有高颖、长孙览、元景山率军征讨,内有你大哥牵总清除内奸,朕要对你说的,便是自今日起,你无须再理会旁的事,只专心于北境即可。前两天赏给你的那座铸钱炉可修造完工了吗?”
“儿臣多谢父皇恩赏,昨日铸钱炉已修造完工。儿臣谨遵父皇圣谕。”杨广忙躬身谢恩道。
“此次临榆关突然被突厥人勾结北齐残将高宝宁攻陷,提醒了朕,同时,你们也须谨记,任何时候都不可轻视了北境这些异族。”杨坚站起身,缓缓地在殿内来回踱着步,对两个年纪最长的儿子叮嘱道,“突厥勃兴以来,短短几十年间已俨然成为了北方草原上的霸主,视我华夏朝廷如同藩属附庸一般。最近得报,占据辽东之高句丽表面上对我大隋俯首贴耳,实则也在蠢蠢欲动,彼一面派使臣来长安向朕贡献方物,俯首称臣,求朕册封其王,一面北驱靺鞨,南役契丹,觊觎中原之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今日且不妨对你们明言,朕开创大隋,为的是要恢复数百年前之大汉疆土,今日之突厥、高句丽,就如同于汉时之匈奴,朕终将有一日,要横扫漠北,收复辽东,实现我华夏大一统的。”
说到这里,杨坚转过身,用犀利的目光盯着两个儿子。
杨广被父亲这一番话激得浑身热血沸腾,脑子一热,当即挺身抱拳请求道:“儿臣虽年幼无知,也愿为父皇开疆拓土略尽绵薄之力,恳请父皇允准儿臣出镇并州。”
太子杨勇却只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你急什么?朕指着你们兄弟出力的日子还长着呢。”杨坚抬抬手,阻止杨广继续说下去,“原本朕已与高颖等人议了多时,初步拟定了一个统一方略,前些日子你们在这里也曾听到过,朕本思量着突厥必会趁我大隋立朝未稳之时,兴兵南犯,以强逼我大隋向其服软低头,因此,事先即陈重兵于北境,打算先与突厥决一雌雄后,再挥师南下,收复江左、江南,如今形势已有了很大变化,朕既已兴师伐陈,而北境又行异动,故而就眼下朝廷面临的情势而言,安宁北境,确保伐陈之役早获全胜,至关重要。”
杨广这时才意识到父皇今日要自己早些进宫,很可能要向自己交待下远比清查关自在更加重大的差使,当下禁不住激动地浑身颤抖起来,凝神屏气,静听杨坚接着说下去。
“突厥虽已有东西分裂之势,但朕前些时派元晖出使达头,赐其狼头大纛,欲行离间之计,玷厥(达头可汗名)虽收下了狼头纛,却未做明确的回应,据此看来,彼对其侄摄图仍存畏惧之心,尚不敢公然与其分立。加之此次处罗喉父子在长安未得到满意答复,朕料他父子返回都斤山向摄图复命后,过不了多少时日,北境还会有大的战事。”杨坚脸上似有忧虑之色,看了杨广一眼,思忖着说道,“兼之,幽并两地以至整个关东、河北,原属北齐旧地,豪强世族林立,民风剽悍不驯,一旦被人利用,难保不起大的变故。为此,高颖在离开长安之前,已建议朕仿效前朝故事,在关东、河北设立行台尚书省,统一抚绥关东、河北。朕近来思虑着,行台虽易设,但替朕镇牧之人却颇为难择,太子虽已成年,但身居储位,不宜远离朕之左右,而阿纵年仅十三,尚在稚龄,论年岁、资望、能力皆难以担当此重任……”
“父皇,儿臣虽年幼,但……”杨广生怕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转瞬间飞走了,忙不迭地想要辩解两句。
杨坚的脸色立即阴沉了下来:“朕若仅虑及此,还会要你来听朕说这些话吗?”
太子杨勇听到杨坚方才这番话,本也想出动请缨,出镇关东,及至听到杨坚这话,又生生地把已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狐疑不定地望着杨坚,不知父亲究竟做何安排。
“前日朕已任杨爽为帅,统一节制幽并诸军,收复临榆关,将突厥人赶回关外,昨日得报,突厥人已出动撤出临榆关。虽然如此,由杨爽留镇河北,也可稍对突厥起到震摄之作用,只是……”杨坚本想对两个儿子说的是,杨爽虽智勇兼备,足堪重任,但毕竟不是自己这一枝的嫡系正宗,任用他来统一执掌关东重地,毕竟不如任用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旋即想到,杨广不过十三岁,这些话说给他听,只怕他会错解了自己的原意,日后与杨爽难免会起嫌隙,遂就此打住,沉吟起来。
杨广此时只恨不得自己再年长几岁,好使得父亲能够放心任用自己去执掌关东,转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哥,希望杨勇此时能替自己说上几句好话。
“父皇,北境之事责任极为重大,儿臣既身居储位,理应为父皇分忧解难,莫若……”出乎杨广意料的是,杨勇竟然自告奋勇,与自己争着要出镇关东。
“咳咳,朕料处罗喉尚要过些时日才能返回都斤山向摄图复命,一两个月内北境还不致有事,此事容当后议吧。”杨坚不满地瞟了杨勇一眼,立即改口说道,“今日是中秋佳节,朕姑且先对你二人说上一说拟建行台之事,至于将来任用出镇之人选,先不忙着就定下来,你们心里有数即可。阿纵这两日查案也辛苦了,今晚在宫中陪着母亲多乐上一乐,今后对北境之事多留意些,也就是了。”
眼瞅着杨勇主动请缨,因被自己当场否决,脸憋得通红,而杨广心急火燎地想要摘下河北道行台这颗大蟠桃,一副跃跃欲试的猴急模样,杨坚倒笑了,随即转变话题,冲着杨广问道:“丽华答应入宫了吗?”
“母后已命五妹去儿臣府中劝请长姐去了,或许……”杨广在杨坚面前说话不似在母亲面前那样随意,婉转地答道。
“朕和太子还要留在此处,见见几位元老重臣,阿纵,你带话给你母后,要她不必等朕和太子,先行开宴就是。”杨坚淡淡地吩咐杨广道。
………………………………
第185章 暮暮朝朝人不同
尚带着几分朦胧的月光照耀下,当长安宫中气势最雄伟,占地最宽广的天台映入眼帘,一身华服的杨丽华也难以完全明白,自己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于时隔三个多月后重新回到这座熟悉的长安宫来的。
天台曾是她的夫君――北周宣帝宇文员日常起居的场所,在这里,她曾和宇文员度过了短暂的幸福生活,尔后,这一切便被宇文员给亲手打破了。
当宇文员头脑当中突发奇想,欲超越上古帝王,在后宫并立五后时,杨丽华虽感到不可思议,莫名耻辱,但为了杨氏家族的荣辱着想,还是强忍心头的怨气和泪水,没有表示出强烈的反对,反而在朱满月、尉迟炽繁等人同被册立为后,成为和她相同身份的皇后以后,不惜委曲求全,曲意逢迎,确保了北周宣帝一朝后宫的安宁。
待到宇文员以刚过弱冠的年纪,执意要传位于不满八岁的儿子宇文阐,不久后就因纵欲过度,一命呜呼时,杨丽华以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完成了她人生当中的第三个身份转换:由当初的太子妃,到皇后,再从皇后变为了太后。
一年前,当宣帝生前的幸臣刘鲂、郑译矫诏引杨坚入朝执政时,她满心指望着父亲杨坚能够忠心辅佐幼主,既能了却她身为宇文员原配,替他将幼子抚育成人的心愿,又可使自己的娘家在乱世纷扰之中成就周公、召公那样的贤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没想到,仅仅过了短短一年时间,自己的亲生父亲杨坚就逼着小皇帝宇文阐将皇帝的宝座禅让给了他,堂而皇之地做起了大隋朝的开国之君。
同时,也将她,年轻的北周皇太后杨丽华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在天下人的眼中,她由一位贤淑宽仁的当朝贤后,立时便成为了父亲篡夺宇文氏江山的头号帮凶。
为此,她曾不止一次地找到父亲杨坚、母亲独孤伽罗,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儿,不惜违背孝道,严辞质问过杨坚,也曾当着长安宫中一应侍卫、宦者和宫人,同独孤伽罗大吵大闹过,可无论怎样,她一个弱女子都无法改变周室衰亡、杨隋篡位的铁一样的现状。
曾经,她也曾想过,退而求其次,只要父母能容忍她好好将被逼逊位的小皇帝宇文阐抚养长大,以尽到对夫家的最后一份责任,她便可以忍受世人的一切指责和冷眼,甚至可以接受人生中再一次的角色转换:由北周皇太后,转变成隋朝的乐平公主。
可是,当宇文阐夭亡的当天晚上,趁着自己的父母还未及切断自己同外界的联系,宇文阐的生母朱满月就突然造访,给她带来了一个虽在预料之中仍令她感到惊恐、难堪的消息:宇文阐是死于自己的父母之手,而并不是如独孤伽罗声称的那样,是被什么妖孽害死的。
朱满月痛哭着离开晋王府,不久之后就听说她因伤心过度变得疯癫了,而由于那晚晋王府中有身份不明之人突然闯入,也使得父母于次日一早便派了李渊率领一百名千牛军士进驻晋王府,借口加强自己身边的护卫,实则是将自己软禁了起来。
这一来,杨丽华愤怒了,她断然拒绝了隋朝乐平公主的册命,依旧以北周皇太后的身份自称,想以此作为对父母唆使人残忍杀害宇文阐的最大报复。
直至昨晚在自己房中,发生了谢讽窃取她笔迹的事件,杨丽华凭借着多年为妃、为后积累下的经验,从中敏锐地察觉出朝中有人欲打着自己的旗号为非作乱。经过了几乎一整夜的思考和激烈思想斗争,杨丽华最终决定改变初衷,今天应邀入宫来参加在天台举办的中秋家宴。
这倒不是意味着杨丽华转变了她对父母篡周并杀害北周末帝的态度,只是出于对躲在暗中,背后指使谢讽窃取自己笔迹,欲行不轨之事的那一股不明势力的本能恐惧,以及血浓于水的一份与生俱来的亲情,促使杨丽华当即立断,做出了这个决定。
她要以重返长安宫,参加大隋皇室中秋家宴的实际行动,向那股暗中势力发出最为严厉警告:堂堂的北周皇太后,不容被宵小之徒所利用,从而逼他们主动现身,向自己道明原委。
即便心里揣着的是这样一份心思,可杨丽华也明白,今天她肯入宫来参加中秋家宴,无疑也向天下人昭示出前朝的皇太后已不复存在,而大隋的乐平公主即将粉墨登场了。
长姐的这份复杂而微妙的心思,年仅五岁的杨阿五怎会体味得出,她满心欢喜地以为是长姐喜欢自己,才答应随自己入宫来参加中秋家宴的,一路上欢蹦乱跳地缠着杨丽华,非要她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外甥妇宇文娥英搬到自己府中去住,杨丽华不忍拂了自己小妹的一番美意,便含混地答应了。
杨丽华能够转变态度,进宫参加中秋家宴,除了独孤伽罗有意安排来请杨丽华的杨阿五之外,最高兴的要数执意护从杨丽华的李渊了。
最近,李渊因听说了杨丽华剪发拒嫁的消息而一直闷闷不乐,甚至想借随杨广出镇并州之机摆脱眼前这份令他感到异常失落,且不无尴尬的公主贴身护从的差使,同时也避免再与杨丽华朝夕相处,落得个浑身不自在。而杨丽华今晚肯入宫参加中秋家宴,无疑意味着她拒不接受隋朝公主封号的态度有所缓和,姨母自然会认为这其中定会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从而增加了几分自己摆脱杨丽华,改赴它任的希望。
“哟,娘娘,不,两位公主到了,咱家这就去回娘娘,娘娘指不定怎样高兴呢。”内谒者何柱儿督促着一班宦者、宫人在天台廊下四周刚刚安排过与宴众人的座次,正要回正阳宫奏请皇后移驾天台,不想迎面正和杨丽化一行走了个对脸儿,当认出对面为首走来的竟是前朝的皇太后,当今皇后的长女时,何柱儿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
第186章 中秋家宴
杨广来到天台时,只见母亲独孤伽罗正笑容可掬地拉着长姐杨丽华的手,并排坐在庭院南面的回廊下亲热地说着话。
看到杨广进来,独孤伽罗冲着他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近前说话。
“阿纵啊,今儿晌后前宫时还对娘说,长姐今晚大概不会进宫参加这中秋家宴来了,丽华,你不知道,能见到你来,娘心里是多么高兴呀。”独孤伽罗指着杨广,向身旁坐着的杨丽华说道。
“母亲,女儿不孝,平日里也曾未来向父母请安问候过,昨日蒙母亲差人来唤,今日又劳五妹亲自来请,女儿再要不来,岂不枉费了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杨丽华口气淡谈的,似乎话中有话。
“母后,长姐在来的路上还答应我,日后要搬到我府中与我同住咧。”杨阿五声音清脆地叫嚷道。
“阿五妹妹,那是长姐哄你玩儿呢。”坐在杨阿五身边不远处的秦王杨俊一脸坏笑地逗她道,“有二哥在,长姐怎会到你府上去住?”
杨阿五噘起嘴,不满地冲杨俊说道:“三哥,你瞎说。再说,二哥过不多长时日就要离京到并州去了,等他一走,长姐一个人儿留在二哥府里有什么意思,到时正好搬来与我同住,彼此也好做个伴儿。”
“前几天我和三哥登门邀二哥出城狩猎,未能成行,今晚趁着长姐入宫的机会,小弟想和二哥当场比试比试箭法,为大家助兴,请母后允准。”和杨俊并肩坐在一处的越王杨秀随即站起身,向独孤伽罗施了一礼,说道。
“大好的月圆之夜,你长姐又难得入宫一回,没来由得比试什么箭法?”独孤伽罗像是吃透了杨秀的心思,双眉一扬,一口回绝道,“你们兄弟几个要是真心敬重长姐,就依着长幼过来劝她多饮几杯,也胜似舞刀射箭地不得一刻消停!”
坐在皇子这一列末座的汉王杨谅头一个响应母亲,手捧酒樽挺身站了起来,离开座席就要过来向杨丽华敬酒,却被杨秀一把拉住了。
“母后,儿臣并不敢扫了母后和长姐的兴致,只是想和二哥做场游戏,争个彩头,为家宴助兴而已。怎么样,二哥,你跟着长孙晟学了几个月的箭法,如今不会连一张弓都拉不开吧?”杨秀肥硕的身躯挡在杨谅身前,用挑衅的目光盯着杨广,说道。
独孤伽罗自杨广获准开府建衙,便每日里被杨俊、杨秀兄弟两个缠得甚是头疼,心中虽喜几个儿子争先恐后地为朝廷效力,替父母分忧,但又担心儿子们会因此而失了兄弟间的和睦,因此未曾当面拒绝杨俊、杨秀也要出镇外藩的请求,但以今后朝廷需要他二人效力的日子还长,机会尚多为由搪塞、推脱,谁知杨秀如此不识好歹,今晚竟在中秋家宴上,当着众兄弟姐妹的面儿公然向杨广叫起板来了。
“本宫方才的话,你只当作是耳旁风了吗?”独孤伽罗阴沉着脸,冷冷地问杨秀道,希望这个最不安分的四儿子能够就此打住,不再横生是非。
杨秀却是憋足了劲儿,要在今晚当着一家人的面儿与杨广当场比试出个高低来,听到母亲的质问,非但没有退下,反而从身后仆从的手中拿过一枝已拔去箭头的箭来,擎在手中,展示给独孤伽罗看,嘴里还为自己辩解道:“长安宫里的声乐歌舞长姐往日里也看腻了,母后,您瞧,儿臣已命人拔去了这几枝箭的箭头,纯粹是想和二哥一道为母后、长姐助兴而已,您……”
杨广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瞧着杨秀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不由得回想起,就在几天前,他和杨秀登门找自己出城到终南山会猎,结果反被突厥王子染干灌醉在自己府中的糗事来,不由得心中发一阵冷笑来:就凭你个染干手下的败将,难道我还怕了你不成?
“母后,四弟既然连箭枝都准备好了,儿臣抖胆,请母后答应,就让儿臣与四弟比上几箭,以助酒兴吧。”杨广争强之心既起,遂也向独孤伽罗施礼请求道。
“胡闹!”独孤伽罗忍无可忍,厉声呵斥道,“你们两个要较量箭法,都给我滚出宫去,随便找处地方单独较量去,休得在此聒噪!”
“哈哈,皇后且慢动怒,依朕看来,两个小儿就在天台院内各射上几箭,一较高低,也不为过。就是丽华,瞅着兄弟们箭法有了长进,大约也会感到欢喜吧。”
众人循声往天台院门处望去,只见杨坚在太子杨勇的陪同下,正疾步走了进来。
原来,杨坚在武德殿听说了长女杨丽华入宫参加中秋家宴的消息,也是喜出望外,当下抓紧时间处置完手头的一应政务,就和太子杨勇一道急匆匆地赶来赴宴,刚走至天台院门外,正听到杨秀力邀杨广与他比试箭法,遂笑着走进来阻拦爱妻道。
见到杨坚驾临,院内众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向杨坚施礼、请安。
“皇上!”独孤伽罗也随着众人缓缓站起身,不无嗔责之意地提醒夫君道,“今儿是中秋团圆之夜,丽华难得进宫来……”
杨坚抬起一只手,示意爱妻不必出言劝阻,不紧不慢地走近杨秀身旁,面带微笑地问他道:“你打算怎么个比法儿呀?”
杨秀平时虽然骄横惯了,甚至在素以严厉著称的母后面前也敢抗言以对,可偏偏在自己这位素有惧内名声的父皇面前却壮不起胆儿来,听到杨坚问他打算如何与杨广比试箭法,一时胆怯,吞吞吐吐地竟答不上话来。
“你既说不出个令式来,今日你长姐难得与父母弟妹共聚一堂,不妨就去央你长姐定下个令式,阿纵你二人依此令式当场比过,如何?”杨坚依然笑着吩咐杨秀道。
杨秀呆头呆脑地答应一声,果然走到杨丽华面前,冲她躬身施礼道:“就请长姐定出令式,兄弟们依令式比试箭法就是。”
按照皇家宴间的规矩,凡在席间定下游戏规则之人,不仅身份尊贵,而且通常要出些彩头,奖赏游戏获胜一方。到这时,独孤伽罗才隐约猜出夫君允准两个儿子当场较量箭法的个中深意:他是想借此机会使杨丽华融入到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气氛当中去,同时也有意突出了杨丽华的身份与寻常皇子公主有所不同,对杨丽华略做抚慰。
………………………………
第187章 两箭齐射与连珠箭法
杨丽华于杨坚一走进天台庭院之时,也随着母亲站了起来,并且主动离开座位,站到了独孤伽罗右首边的侧座上。依隋制,左为上,右为下。杨丽华显然自忖身份,主动将居中的座位让与了父亲杨坚,而将父母左首的座位让与了身为储君的太子杨勇。
听到杨坚请自己为两位兄弟比试箭法定下令式,杨丽华躬身冲着父亲施了一礼,应道:“父亲母亲在场,女儿怎好妄言?今晚女儿入宫来,只为向父母双亲请安问候,眼下娥英还留在阿纵府上,由几名侍女照看着,女儿略坐一坐,便要向父母告辞的。”
杨坚听杨丽华未等开宴就要告退,不禁一怔,旋而像是对长女今晚入宫的真正用意有所领悟,走至杨丽华面前,捻须笑道:“既然来都来了,不妨陪着为父和你母亲多坐一坐。为父已命太常寺新谱了首《明月曲》,待小子们较量过箭法,你听了再去也不迟嘛。”一边挽留着杨丽华,一边用手指着紧挨着居中座位左首边的位置,对她说道:“今晚但论长幼,不论君臣,兄弟姐妹当中,你年岁居长,自然该坐于见地伐之上,见地伐,你说呢。”
杨勇忙拱手答道:“父皇说的是,长姐自然应坐于上座。”
“既然丽华不愿定出令式,那么朕就为尔等立下规矩吧。”杨坚命两名随侍的宫人将杨丽华搀扶至左首的座位上落座,转过身,面向众人,朗声说道,“这座庭院南北东西俱阔有百步,鉴于阿纵,阿秀年岁还小,暂且以三十步为限,立下标靶,每人各射三箭,以射中标靶多者为胜。前两日,波斯国派使臣来长安,曾献给朕一领金绵锦袍,朕就拿它出来做个彩头,有谁能三箭皆中靶心者,朕便将这领锦袍当场赏给他。”
天台院内的诸位皇子、公主们立即发出一片赞叹声。
“父皇,您既立下重赏,儿臣不才,也愿与二哥、四弟比试比试。”秦王杨俊也跃跃欲试道。
“那好啊,今晚在场的皇子当中,除了见地伐外,都可以一试身手。”杨坚撩了杨勇一眼,爽快地答应了。
这样一来,杨秀向杨广发起的这场比箭就变成了除太子杨勇之外的四位皇子比试箭法,争得波斯锦袍的一场游戏,院内的气氛立马变得活跃了起来。
当下有宦者、宫人在院内竖起了三座标靶,又丈量出三十步开外的距离作为四位皇子站立射箭的位置,包括独孤伽罗、杨丽华在内的在场众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四位皇子身上。
“五弟,你年纪最小,就由你来射这第一枝箭吧。”杨广吩咐随侍的宦者将一张铁胎弓交到年纪最小的汉王杨谅手中,含笑说道。
汉王杨谅今年虽然才八岁,却一点儿也不笨,当下省悟出二哥这是欲用后发制人之计,最后出手。他本无心在父皇母后跟前出此风头,遂冲着杨广顽皮地一笑,推辞道:“我连这张弓都拉不开,又怎么是三位兄长的对手,还是由四哥来射这头一箭吧。”
杨秀一心要逞强争胜,在父母面前压过杨广一头,当下也不谦让,从宦者手中接过铁胎弓,弯弓搭箭,瞄准三十步开外的当中一座靶心,嗖地便射出了一箭。
“越王一箭射中靶心。”随即便有唱靶的宦者高声叫道。
院内顿时响起了一阵喝采之声。
秦王杨俊箭法略逊一筹,第一枝箭射出去,虽也射中了当中一座标靶,却没能射中靶心。
轮到杨广出手了。他从杨俊手中接过那张铁胎弓,先伸手虚拉了一把,试试弓的份量,随后从宦者手中拿过一枝拔去箭头的羽箭,搭在弓弦之上,瞄都没瞄,抬手便射出一箭。这几个月来,他跟随长孙晟学习骑射之术,习练的多是在马背上射箭的本领,虽因之前(穿越前)没有一点儿射箭的基础,远不如陪他同学的李渊等人进步那么大,但一箭射中三十步外的靶心,他自忖尚决非难事,所以今晚一出手,就欲给杨秀来个下马威,让他领教领教“一箭双雕”骑射术的厉害。
“晋王一箭射中靶心。”
场内众人眼见得杨广手起箭出,竟也一箭射中靶心,论箭法显然犹在杨秀之上,不禁发出一片啧啧赞叹之声。
“父皇说过,今晚比试的是准头,又不是射箭的速度,这第一枝箭,我与二哥便算是打成了平手,咱们再来试过。”杨秀不服气地嘟囔道,伸手便要从杨广手中夺弓再射。
杨广私心里并不想在今晚的席间多出风头,却被杨秀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激起了心头的怒火,一边将手中的铁胎弓主动交到杨秀手中,一边存心反激他道:“四弟能两箭齐发,分中两个靶心吗?”
今晚的这场箭法较量本就是杨秀首先挑起的,他自是不肯轻易在杨广面前露怯,立马回应道:“两箭齐射就两箭齐射,有什么了不起的。”说着,从宦者手中要过两枝箭,同时搭在了弓弦之上,首先瞄向左边的一座箭靶。
两箭齐射实为长孙晟的看家本领,为避免上阵临敌之时,同时受到多名敌人的攻击,长孙晟经过多年的用心揣摩,反复演练,如今已能做到五箭齐射,射出的五枝箭同时射中前方奔袭而来的五名敌军。杨广跟随长孙晟学习骑射之术不过才三个月的时间,甭说五箭齐射,就是两箭齐射也很难做到两箭同时命中靶心,他之所以激杨秀与自己比试两箭齐射,实则是因为他虽没把握两箭同时分中两座靶心,却也在私下里多次演练过两箭齐射的技艺手法,自忖同时射出的两箭还不至于脱靶,而杨秀如从没尝试过两箭齐射的话,只怕射出的两枝箭连一座标靶都射不上。
嗖、嗖两声响过,两枝箭先后飞出,几乎同时牢牢地钉在了三十步开外的两座靶心上。
………………………………
第188章 云彩儿月
杨秀貌似是两箭齐射,因杨广就站在他身边,瞧得十分清楚,他那两枝箭是先后而非同时射出去的。饶是如此,能够使出连珠箭法,于转瞬间接连射出两箭,并且两箭尽皆命中靶心,杨秀的箭法也决非等闲了。
杨广由此联想起杨俊、杨秀找上门约自己去狩猎那天,突厥王子染干曾在自己府中正殿以甩手箭法嬴了杨俊、杨秀的事来,不禁更是咂舌暗叹:原来只以为自己这两位兄弟箭法平平,才败在染干手下,没想到杨秀小小年纪,居然会此连珠箭法,如此相比之下,那染干的箭法岂非更加了得?
就在他低头想着染干的同时,杨俊也分别射出了两箭,只不过他这两箭既非使用了连珠箭法,更不是两箭齐射,而仅仅是同时将两枝箭搭在弓弦之上,依次射出罢了。两枝箭中居然也有一枝命中了靶心。
接下来轮到杨广出场了。他先将两枝箭同时搭在了弓弦上,并没有急于拉满弓弦,而是转过头,望了杨丽华一眼,见她正微笑着冲自己点头示意,遂也报之一笑,两臂突然使力,将铁胎弓拉得如满月一般,仍然是连瞄都没瞄上一眼,同时射出了两枝箭。
就在杨广两箭同时射出的同时,天边飘过了一缕云彩,遮挡住了天上如银盆似的一轮圆月,天台宽敞的庭院中也刮起了一阵旋风。杨广射出的两枝箭都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