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骏马相赠,我中原有句俗话:来而不往非礼也。染干王子不惜屈身为奴,随我朝长孙将军返回长安,小王府中现有锦袍一领,愿送与王子,以报赠马之情。不过嘛,小王今日也要当众献丑,请染干王子回答一个问题,行吗?”

    染干虽比杨广大着两三岁,左右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人,一向自视甚高,哪儿会将杨广瞧在眼里,嘴角一撇,问道:“什么问题?”

    到了此时,殿内众人大多已瞧出来了:这突厥小王子染干借赠马之机,单寻尚在稚龄的晋王杨广说话,看似是在向杨广示好,实则是于今日在场的两位皇子当中专捡软柿子捏,想从杨广身上捞到便宜,为其父处罗喉逼使朝廷在如何对待突厥这个问题上表明立场和态度作出铺垫。

    听到杨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欲以一领锦袍作诱饵,反问起染干来了,杨坚脸上绽开了一丝笑容:阿纵这小子还算机灵,知道转守为攻。同时,他也听听,杨广倒底能向染干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既不有违待客之礼数,又能挫一挫这位比起他的父亲来要张狂得多的突厥小王子身上的锐气。

    “小王虽年幼无知,可也听长孙将军常常提起,突厥铁骑在草原上万里驰骋,号称无敌。”杨广成竹在胸,料定染干决计答不上自己的这个问题,慢条斯理地说道,“突厥人一向以能征惯战见长,染干兄身为突厥王子,想必对用兵之道也不陌生吧。距今大约七八百年前,当我大汉初立之时,曾有一位辅佐汉高祖打败楚霸王,统一天下的大将军,名叫韩信的,不知染干兄听没听说过这个大名?”

    杨坚高坐于丹犀上,听杨广竟同染干讲说起七八百年前西汉开国时的大将韩信来了,愈发来了兴致,也顾不得再去品尝高昌国王鞠伯雅进献来的马乳葡萄,聚精会神地望着杨广,一心只想弄明白,自己这个小小年纪的儿子拿早已身死几百年的韩信说事,要给染干出下道怎样的难题。

    染干跟随长孙晟来长安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且平日里长孙晟除传授他骑射之术外,很少在他面前谈论起中原历史上的人和事,他哪里听说过韩信哪。

    “那又怎样?”为了不在杨广面前落于下风,染干只好强撑着,粗声粗气地反问道。

    杨广话说至一半,突然就此打住,不往下说了,笑眯眯地看着染干,问道:“小王虽被父皇册任为并州总管,却还未曾到过漠北,请问染干兄,突厥人世代居于漠北草原,以何为生?”

    染干一昂头,答道:“我突厥人向以放牧为生。”

    “染干兄放牧过牛羊吗?成百上千头牛羊,你可曾数得清它们的数目?”

    “这个自然。别说是牛羊,就是成群的野马,我也能驯得它们服服贴贴的。”染干面现得意地回道。

    “怪不得,突厥沙钵略可汗要处心积虑地派染干兄屈身为奴,随我朝长孙晟将军返京,潜入长安,原来染干兄果然是突厥人中的少年壮士啊。”杨广仍不急于问出他想要问的问题,而是故作惊讶地讥讽染干道。

    染干心虚地转身瞟了满面怒容的长孙晟一眼,张了张嘴,却没做任何的辩驳,倒是他身后不远处坐着的处罗喉轻轻发出了一声叹息。

    “染干王子既精擅牧马之道,对习武用兵想必也并不陌生。小王欲向染干兄请教的问题便是:昔日汉高祖曾当面考校韩信的本领,出过这么一道难题给他,说有一队士兵,倘若每三个人排成一排,还多出两人;倘若每五个人排成一排,还多出三人;倘若每七个人排成一排,仍会多出两人,请问染干兄,这队士兵究竟有多少人呢?”

    天知道,“韩信点兵”最早出自〈孙子算经〉,用到的是小学奥数中的同余定理,对于一个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小六学生来说,这道题解答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而对于染干来说,却无异于是一道想破脑袋也难以想出正确答案的难题。

    杨广说出“韩信点兵”这道题的题面,只听身后殿内群臣行列中顿时有人发出会心的笑声,而染干却呆立在原地,半点儿解题的思路全无。

    “行啦。你小子瞒着父母,偷偷跑来这万里之外的长安,叫我这一通好找,还不速速退下。”处罗喉听杨广给儿子出下这道“韩信点兵”的难题,情知儿子这回在杨广身上讨不到任何便宜,遂站起身,佯做训斥染干,实则替儿子解了围。

    染干却不像在晋王府门前比箭输给张须陀时那样,听从父亲的劝告,退在一旁,而是涨红着脸,强自说道:“输便是输了,晋王的锦袍我可以不要,我答应送出去的马却不能不送。晋王殿下,此马名唤“铁蹄龙”,乃是我突厥大草原上千里挑一的良驹,晚些时我便亲自将它送到你府上,以后还望殿下能够善待于它。”
………………………………

第八十八章 迷雾重重

    处罗喉喝退染干,正式向杨坚奉上突厥沙钵略可汗的国书,再次敦促杨坚表明对突厥持何立场、态度,杨坚却不正面回应处罗喉,只有意顾左右而言它,借着高昌国王在场之机,尽说些场面上的话来应付处罗喉,始终不肯当场表明大隋朝廷对突厥的态度。

    处罗喉从沙钵略可汗驻跸的都斤山一路来到长安,路经幽并时已亲眼见到隋朝陈重兵于北境的情形,抵达长安后,又从染干那儿得到了更为确切的消息,知道杨坚在朝堂上一意回避自己的再三追问,拒绝就隋朝和突厥两国的关系表明态度,实则已准备与突厥一战,遂也变得强硬起来,以自己部落当中尚有许多急务要处理为由,明确向杨坚提出,自己在长安只能居留十天,促请杨坚十日内务必就能否沿袭北周成例,向突厥称儿献贡,给出明确答复。

    长孙晟昔日被沙钵略可汗强留于突厥时,与处罗喉多有往来,两人私交甚好,见此情形,便以故交老友的身份站出来,力劝处罗喉不远万里奉使而来,大可不必如此焦急地便要离开,不妨在长安多住上些日子,也可使自己能略尽地主之谊,好生款待于他。

    处罗喉由于事先领受下这份到隋都长安出使的差使,实出于无奈,他明知这趟差使一旦不成,其兄沙钵略可汗摄图必会联合突厥五可汗,与隋朝会猎塞北,到时,自己在突厥各部落中多年积累起的声望也将因出使不力而受到极大的牵累,于是,也没捍然拒绝长孙晟的诚意相邀,算是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下来。

    朝会晋见已毕,鞠伯雅并处罗喉父子由鸿胪寺的官员陪同前往馆驿安歇不表,单说隋高祖杨坚,散朝后,特地将杨勇、杨广两位皇子,及高颖、苏威、杨素、长孙晟几位大臣留下,在一处会商应对突厥之策。

    今日朝会上,染干突然亮明自己的真实身份,来势汹汹,欲从杨广身上占得先机,给大隋朝廷来个下马威,令长孙晟措手不及,大生惶恐之心。因此,群臣一经散去,殿内只留下廖廖数人时,长孙晟头一个便扑通一声跪倒于丹犀前,恳请杨坚传旨治他失察纵敌之罪。

    杨坚本因杨广在朝会上针锋相对,以一道“韩信点兵”的题目难住了气势嚣张的染干而满怀喜悦,加之对长孙晟收染干为徒之事并不了了,此时一见长孙晟痛心疾首地匍匐于地,诚心请罪,难免心中感到诧异,忙命人扶起长孙晟,命他将事情的原委细细讲来。

    “如今想来,臣是中了突厥人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诡计了。”长孙晟执意不肯站起回话,长跪于地,颇有悔意地说道,“摄图放臣返回长安之时,有意向臣提起过,说他于臣返回长安不久,便会派使节出使长安,欲与我大隋罢兵修好,并不顾臣的一再推辞,坚持要将在突厥时服侍臣的一班小厮送与臣为奴。臣当时只道这些突厥小厮都是沙钵略征服别的突厥部落强掳来的奴隶,未曾多加考虑,就答应下了,谁知,沙钵略却在这些小厮中埋了这么大颗钉子。今日若非晋王聪慧过人,智赚染干,我大隋朝廷的颜面即会因臣的一时糊涂而尽丧于朝堂之上。臣之罪,罪实难恕,万望陛下降旨重治臣之罪。”

    耳畔听着长孙晟如泣如诉的讲述,杨坚的面色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他并没有如长孙晟所请,当场传旨重惩长孙晟,反而面向高颖问道:“独孤,依你之见,摄图煞费苦心地派遣染干借跟随季晟返京之机潜入长安,为何又要在处罗喉奉使出使长安之时,要染干亮明身份,自我暴露呢?”

    高颖微蹙双眉,沉思良久,仍困惑不解地摇了摇头,答道:“陛下,臣心中不解之处尚不止此一处:染干身为处罗喉之子,为何会在其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甘心情愿地充为摄图之暗探、斥候,此为其一;染干以突厥王子之尊,小小年纪,如何能瞒得过季晟的这双眼睛,混杂于一班奴隶当中而没有引来季晟对他的怀疑,此为其二;臣观染干方才在朝堂上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他向晋王提出的问题,决非出自少年人之心计,想必是摄图要他埋伏于季晟身边前,已交待有话,要他如此作为,依此推断,摄图此举可谓是机心玲珑,用心颇深哪,以臣对摄图其人的了解,这决不像是摄图所为,此为其三。心存三大迷惑难解,请恕臣无法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高颖官居尚书左仆射,实为杨坚身边第一号文武兼备、智能之士,他尚且回答不出的问题,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杨坚轻吁了一口气,目光再次落到了身前跪着的长孙晟身上。

    “季晟,区区几个突厥小厮,并没在长安城中折腾出什么大的动静,你大可不必为此自责。朕且问你,你滞留于突厥这一年来,可曾察觉到摄图对中原早已怀有不轨之心,摄图身边有无智计超群之人,替他出谋划策,精心布局?”

    杨广侍立在旁,听到高颖条分缕析,将染干先是隐瞒真实身份,潜入长孙晟身边,继而随长孙晟在长安城中逗留近百天后,于其父处罗喉出使长安时突然现身,并处心积虑地在朝堂上给自己挖坑这前前后后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分析得头头是道,不禁联想起了前些日子曾听长姐杨丽华讲过的北周千金公主智胜江左名儒孔范的故事,目光一闪,待杨坚话音刚落,即脱口叫道:“父皇,染干所做的这一切,会不会是受了宇文般若的唆使?”

    清河郡公杨素立即附和道:“禀陛下,晋王所言甚是有理,依臣对千金公主的了解,她确乎有施行此计的智识。千金公主不除,臣只恐我大隋与突厥之间以后会战火不息,纷争不断,有鉴于此,臣斗胆恳请陛下,早遣敢死之士,潜入突厥境内之都斤山,刺杀宇文般若,以绝后患。”
………………………………

第八十九章 使的哪条计(上)

    杨素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骤然提出要派人深入突厥可汗牙帐刺杀千金公主,长跪未起的长孙晟忙向杨坚惊呼道:“陛下,清河公之言断断使不得。臣于一年前,作为神武公宇文神庆的副使,恭送千金公主至突厥可汗牙帐和亲,一年来,曾亲眼见到摄图与宇文般若夫妻二人情谊笃厚,摄图一向奉宇文般若为掌上明珠,两人同寝同食,一天十二个时辰几乎从未分离过。同时,宇文般若待人以宽,甚得突厥人之爱戴,陛下如在此时派刺客前去刺杀突厥可贺敦,不但会激起摄图的愤怒,举全国之兵为其妻报仇,而且宇文般若之死也会成为突厥各部落联合起来,共同向我大隋兴师问难的一条纽带,臣以为此举断不可行。”

    “处道方才所说,的确失之操切了些。朕量宇文般若不过是一纤纤弱女子,她纵有些智计,却当不起朕不远万里地派人去刺杀于她。季晟,现下朝中唯有你在突厥滞留时间最长,依你之见,即使染干果如阿纵所言,其背后主使之人是宇文般若的话,那么,宇文般若想要染干做的倒底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当着百官的面儿,送阿纵一匹马,问他一个做黑熊,还是做野猪的问题吗?”

    听到杨坚提起自己从突厥一路骑回长安的那匹胡马,长孙晟眼中精光一闪,不禁暗中瞟了侍立在杨坚身旁的太子杨勇一眼,抱拳答道:“回陛下的话,臣虽尚不清楚染干此举,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方才高仆射的话倒是提醒了臣,此时回想起来,臣当初因骑射过人,被沙钵略可汗摄图强留在身边不放,摄图在臣身上所图谋者,无非是骑射之术而已。在臣滞留于突厥的最初一个月里,摄图不断地派遣突厥贵宦子弟,欲使臣收他们为徒,传授他们骑射之术。臣当时念及突厥实属虎狼之邦,对我中原多有侵扰,早晚必成为朝廷在北境的一大威胁,因此便千方百计地找出各种理由拒绝传授突厥人骑射之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染干才混杂于其他十几个突厥小厮当中潜入到我身边来的。而那匹被唤做‘铁蹄龙’的胡马就是染干牵来送给我的见面礼。”

    “这个染干,小小年纪,倒是会盘算,他于一年前已将此马送给了季晟,今日在朝堂上又公然提出赠马与阿纵,他这是打的什么鬼主意?”杨坚似有不屑地呵呵笑道。

    “臣当时也感到奇怪:身为在部落间争斗中落败部落的弃儿,他又自称从小生长于荒野之中,染干怎么会拥有如此神骏的一匹良驹呢?加之,染干到臣身边来不久,臣暗中观察,就发现他与别的突厥小厮有所不同。因此,臣便对他格外上心,不止一次地对他旁敲侧击,想要从他嘴里探问出他的真实出身。

    可是,无论臣如何费尽心机地打探,染干始终用相同的一套说辞来回答我。据他自称,他原是一名生长于草原上的孤儿,自幼与草原上的虎狼、牛马为伴,这匹‘铁蹄龙’就是他十岁那年在草原上无意中捡到的一匹小野马,后来,他被一突厥部落收留,由于担心部落中人抢走‘铁蹄龙’,他便把它藏到了附近的一处山涧中悄悄喂养。两年前,摄图率领的部落打败了他所在的部落,他也做了被俘的奴隶,再难以分身偷偷溜至山涧之中喂养‘铁蹄龙’,于是便趁摄图将他送来服侍我的机会,将‘铁蹄龙’从山涧中牵出,当做见面礼,送给了我。

    陛下,染干虽然每次都用相同的话来答复臣,臣依然不敢轻信他说的都是实话。然而,随着他在臣身边的时间渐长,有一件事却令我对他并非摄图暗中派来偷学骑射之术深信不疑。

    在与染干一同被送来服侍我的突厥小厮中,的确有那么两三个是被派来偷学骑射之术的,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都被我一一发现了他们的破绽,找理由把他们打发了回去。只有染干,我曾经借独自外出狩猎之时,出动提出传授他骑射术,想趁机试探于他。可是,他却对我说:‘主人的骑术未必胜得过我,即便不骑马,草原上的兔子也跑不过我这一双腿,我又何必向主人学习射箭呢?’果然,他当着我的面儿,仅凭着一双快腿,便追上了一只野兔,并把它生擒活捉了来。”

    “于是,先生在此之后,便收下染干为您唯一的徒弟,是吗?”

    杨广对长孙晟讲述的辽阔草原上放牧、打猎的生活听得心神向往,情不自禁地插言问道。

    苏威身兼五职,是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得闲的人,哪有功夫听长孙晟絮絮讲述他在突厥时的种种情形,趁着杨广插言之机,忙不迭地打断长孙晟,向杨坚奏道:“染干今日在朝堂上现身,向晋王殿下公然发难,已足以使臣锁定,先前虞府书信失窃案,以及晋王府被贼人潜入案,染干即便不是亲历亲为,也必定就是幕后主使之人,据此,臣请陛下诏准,自今日起,便暗遣吏员,监视染干的一举一动,一经发现他确有不轨之举,即行将他密捕、勘问。”

    “无畏,你这新任大理寺卿和京兆尹做得倒是称职,朕还未曾想到染干就是那偷鸡狗之辈,你却想到朕的前头去了。”杨坚话锋一转,颇不以为然地对苏威说道,“可是,莫忘了,你还是尚书右仆射,朝廷的宰相,染干已公开亮明突厥王子的身份,你以为在这个时候捉拿于他,于朝廷应对突厥有益吗?朕知道你事情多,但今日对朕而言,如何应对突厥的寻衅滋事即是头等大事,因此,朕劝你,还有独孤、诸位,且耐下心来,听季晟把话讲完。”

    皇帝这么一说,不仅是苏威,包括太子杨勇、左仆射高颖在内,殿内众人只得强自按捺住急躁的心情,静候长孙晟继续讲下去了。
………………………………

第九十章 使的哪条计(下)

    “陛下,诸位,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要把染干潜伏至我身边的前后经过详细叙说一遍,概为佐证方才晋王殿下所说的确有理,染干突然亮明身份,以及今日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其背后主使之人必是如今的突厥可贺敦宇文般若。”长孙晟话说得十分笃定,“以今日的情形倒推想来,即连高仆射方才提出的三点疑惑,我似乎也找到了线索。”

    “哦,愿闻其详。”高颖回身扶起长孙晟,饶有兴致地催促道。

    “我在突厥之时,摄图欲说服我传授突厥贵宦骑射之术,曾命突厥勋戚、贵宦多与我交往,其中尤以今日充做摄图使节前来长安晋见陛下的这位突利设可汗处罗喉,与我情谊最为交好。据处罗喉曾对我说起,他早年身居漠北,所在部落时常受到漠北铁勒部落的侵袭,以至于他膝下的长子刚刚出生不久,就在一场铁勒部落发起的偷袭中与他失散了,至今音信皆无。而可与处罗喉这话相互印证的是,每逢处罗喉前来探望于我,染干都会找出各种理由加以回避。现今回想起来,极有可能是染干自幼与父母失散,独自在草原上长大,后来被其伯父摄图收留,当做眼线派至我身边潜伏,而从染干有意回避与处罗喉见面推断,染干早就知道处罗喉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碍于有使命在身,故而不欲与其相见,同时,处罗喉以突厥第五可汗之尊,居然愿受摄图所遣,充任他的使节来到长安,也不排除摄图恩威并施,将其亲子染干身在长安的消息告知了处罗喉,进而诱使处罗喉答应替他出使大隋的可能性。如此,便可回答高仆射提出的头两点疑惑了。”

    高颖听罢长孙晟的分析、推断,沉吟着点点头,说道:“虽说眼下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我以为,季晟所做的这番分析、推测不无道理。只是对我方而言,如今仍是不清楚宇文般若为摄图出谋划策,指使染干出尔反尔,公然跳将出来对晋王殿下发难,其真正的用意何在?换言之,当务之急,咱们要摸清的是对方使的究竟是哪条计策?”

    到了此时,长孙晟头脑中已然形成了个大概的判断,只是一来他尚没有足够的把握,二来在殿内众人当中,他的官位最为低微,也不想卷入到朝廷内部的纷争当中,因此,听到高颖如此一问,遂把心中的话留了一半未说,只忖度着能说出口的说道:“依我推断,染干此前,必定受到其伯父摄图的某种大恩,因此,对摄图怀有一片忠心,甚至超过了他与处罗喉之间的父子亲情。宇文般若在他跟随我返回长安之前,必对他已有所交待,只要将来处罗喉作为沙钵略可汗的使节一抵达长安,他就可以主动前往认父,并亮明其突厥王子的身份,充当突厥的副使,随处罗喉一同晋见陛下。究其用意,多半是摄图夫妻二人仍放心不下处罗喉,欲令其子从旁加以监督,并以染干抢先向晋王发难的方式,逼迫处罗喉不得不按摄图的意图,采取强硬的态度对待我大隋。同时,据此,还可做出推断,染干潜伏于我的身边,来到长安,他身上如果还背负有其它使命的话,那么时至今日,他身上的其它使命定是已经完成。”

    “倘若事情真像长孙将军猜想的那样,那么本宫请教长孙将军,染干为何要一马赠与二主,主动提出要把本已属将军所有的马另赠与阿纵呢?”太子杨勇突然开口问道。

    长孙晟抬眼紧盯了杨勇一眼,旋即垂下眼皮,抱歉地答道:“回殿下的话,臣方才已说过,染干小儿惯于使诈,臣一时也想不出,他这么做究竟是何居心,莫非他欲行……圣上面前,请恕臣不敢妄言。”

    杨勇分明听得长孙晟话只说了一半,正欲追问究竟,却被杨坚开口打断了。

    “关于此事的前后、因果,就目前所知而言,朕以为,季晟之言确有几分道理。既然沙钵略强逼朕向其称儿岁贡的意图已昭然若揭,诸卿不妨说说看,朕当以何策应对之啊?”

    杨素方才因献计刺杀千金公主,遭到杨坚的当场驳回,急于挽回颜面,于是抢先抱拳答道:“陛下,臣料沙钵略遣使来劝不成,必定会发兵来犯,据今日染干小儿在朝堂上所言,他似乎对朝廷于并州的兵力布防情况烂熟于胸,鉴于此,臣不仅赞同苏仆射方才关于染干即是两三月前晋王府及虞府两起盗案的真凶,更建议陛下立即着手对并州的兵力部署作出调整。臣不才,愿向陛下请命,前往并州领军,与沙钵略一战。”

    “处道今天临上朝前是不是又吃了夫人的呛啊,遇事如此心急?”杨素的夫人郑祁耶与皇后独孤伽罗私交甚好,乃是过从甚密的闺蜜,杨坚与杨素又同有惧内的毛病,因此,一得着机会,杨坚便会搬出郑氏夫人来,奚落杨素一番,“目下长安朝中正是用人之际,似处道这样不屑追逐富贵,倒要富贵找上门逼你的大才,朕怎会放你到并州去领军呢?”

    杨坚所谓的不屑追逐富贵,倒要富贵找上门逼你,实则是从独孤伽罗那儿听到的一则关于杨素恃才傲物的小典故,说的是杨素参与平定尉迟迥叛乱回到长安后,有人曾劝他干谒权门,替自己求取更大的功名富贵,不想杨素面对此人,只发出一阵冷笑,捻髯矜持地答道:“我纵不求富贵,唯恐它日富贵会来逼我,何须如此?”这大概也是那位郑氏夫人寻常入宫与独孤后闲谈之时,将其当作笑话讲给皇后,皇后又讲给杨坚听的,却被杨坚此时顺手捻来打趣杨素。

    杨素听杨坚一再同自己玩笑,隐然又有驳回自己建言之意,面色一红,正欲退在一旁,却听杨坚接着说道:“据今看来,虞庆则确实不宜再在并州统军,朕须得另行择将替换他回来。”

    杨坚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定格在了杨广身上。
………………………………

第九十一章 那匹马我先替殿下养着

    (今天会有三更,求收藏,求推荐)父亲该不会是想要自己马上出镇并州吧。杨广但觉一股热血直撞顶门,攥紧了拳头,也欲仿效杨素,主动请缨,出镇并州。

    可是,杨坚的目光只在杨广身上停留了一眨眼的功夫,旋即移向了别处。

    “此事容后再议吧。季晟,朕交给你一个差使,务须把它办好。那就是千方百计拖延处罗喉父子离开长安,返回突厥的时间,待元晖带回他西进联络达头可汗的确切消息后,方可放处罗喉父子离京。”

    “臣遵旨。”长孙晟朗声应道。

    “你们要是有事,就先散了吧。朕再和阿纵多说两句。”杨坚转向高颖、苏威等人吩咐道。

    待几位大臣退出临光殿,杨坚令杨广站到他的跟前来,用慈爱的眼神上上下下打量着他,关切地问道:“今日在朝堂上站了大半天,你身子还经受得住?”

    杨广今天以一道古代的奥数题智赚染干,可谓是在朝堂上大大露了回脸儿,心中自不免生出些得意,当即躬身大声答道:“谢父皇垂询,阿纵的身子骨好着呢。现在就是要阿纵围着这临光殿跑上几圈,也不在话下。”

    不知不觉当中,他竟然把临光殿当做了学校操场,一心想着跑个一千米什么的向杨坚证明,自己的身体已完全恢复了。

    “哈哈,要跑你就到大草原上给朕撒欢儿去,围着临光殿瞎跑什么?”杨坚仰面放声大笑起来,“看来,朕要你拜长孙晟为师,跟他学习骑射之术,你还真没白学。且不说骑射之术学得如何,单是这身子骨,就比起前结实了许多。”

    “父皇。。。。。。”杨广脑子一热,又要向杨坚提出出镇并州的请求。

    “哎,你不必说了,朕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杨坚摆了摆手,拦住了儿子,语重心长地叮嘱他道,“你放心,朕既任你做并州总管,早晚有一天会叫你这匹小马离开马厩,到草原上撒欢儿去的,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趁着现在你人还在京城,不妨抓紧时间用心跟随长孙晟多学些骑马射箭的本领,免得将来两军阵前心里发虚。”

    杨广滚烫的头脑仿佛被杨坚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不禁感到一阵失望,旋即他又想起了,自己身上现还背负着查察会真和尚暴毙案的重任,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查明此案,用事实说服父亲,放自己早日出镇并州。

    杨广最迟一个离开临光殿,走出露门,却见长孙晟还未离开,正站在露门外和鲜于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好像正在等着自己,遂紧走几步,来到二人面前,向着长孙晟抱拳施礼,问道:“先生在此等候,可是有话要对我说?”

    出乎他意外的是,长孙晟一见杨广从宫城内出来,便抬腿要走,被杨广拦在面前,遂不经意地说了句:“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为告诉殿下一声,那匹马,要是殿下答应的话,我就先替殿下养着吧。”

    长孙晟等候在宫门外,只为了跟自己说一声,染干在临光殿内口口声声送给自己的那匹马先放他那儿养几天?杨广脑子里一阵糊涂,搞不清长孙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先生,现在天已至晌午时分,要是您没什么要紧的事,我倒是知道,离此不远的东市对过,有一座‘江南岸’酒楼,他家谢大厨烹制的饭菜堪称一绝,先生可否赏光,随我到‘江南岸’一叙?”杨广心中还在为今日在朝会上智赚染干感到兴奋不已,加之经过两三天的卧床休息,身体已恢复如初,不免感觉胃口大开,想邀长孙晟一同至“江南岸”酒楼大搓上一顿,以解这些日子对诸种美味的相思之苦。

    长孙晟皱了皱眉头,还未开口拒绝,就听不远处树下,有人一板一眼地说道:“唐国公下过一道严令,要小的跟随王爷左右,除入宫晋见皇上娘娘,到太学进学之外,哪儿也不要去,更不准许王爷在府外用饭。”

    又是张须陀这个甩不掉的尾巴!

    可是,自从会真和尚暴毙那晚,自己好心从鱼俱罗的刀下救下了他的性命,张须陀不是已调归自己节制,怎么他至今还一口一个唐国公的要听李渊的号令?

    杨广突然被张须陀扫了兴,转过头正要痛斥他,却听长孙晟点头附和道:“须陀说得有理。我还要到馆驿会会处罗喉父子,不能陪殿下一同用饭了。我也奉劝殿下一句,一切还须小心为上,不妨就听从须陀的劝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