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令则明知放纵猫鬼入宫作乱并非只是独孤陀一人擅做主张,而是杨勇为达到借此事端争夺禁军兵权默许了的,却不便当面说破此事,紧锁双眉,沉吟着说道:“依照常理推料,重查猫鬼一案查到独孤陀头上是难以避免的,再往下查下去,他们也没什么可查的了。难道说仅凭着姬威到天牢与独孤陀喝过几回酒,酒醉之后向独孤陀夸说过杨素发迹后变得如何富有,娘娘宫中藏有许多异域藩邦进贡来的稀世珍宝就能断定,东宫与猫鬼一案有关联不成?故而下官以为,与猫鬼一案相比,对太子而言,元朗被怀疑与顾生谋逆一案有涉才是最为迫切需小心应对之事。”
邹文腾却与唐令则持见不同,向杨勇拱手说道:“如是单从查案而论,唐庶子之言不无几分道理,即便高仆射仍委裴蕴重查旧案,也难以查到猫鬼案与东宫有关的真凭实据。然而,下官需提醒殿下格外留意的是,根据目下朝中形势,皇上留晋王在朝,意图不明,难保不会借重查猫鬼一案迁责殿下,强推晋王上位,殿下不可不防啊。”
“本宫所虑者正在于此。文腾对此有何良策啊?”杨勇立马转向邹文腾问道。
“有道是一朝难容二虎。下官以为,目下只有设法从速劝说皇上遣晋王归藩,使晋王离开朝廷中枢,方可缓解殿下燃眉之急。”
“可是,我也正为此事感到寝食难安哪,如何才能劝说得父皇诏命阿纵返回江南呢?”杨勇语调中难以抑制地透露出焦灼不安,向邹文腾问计道。
………………………………
第923章 难以跨出的一步
邹文腾瞟了一眼明克让,说道:“晋王奉旨抚绥江南,若江南有事,皇上必会命晋王从速返回江南,如此殿下不就可以达成所愿了吗?至于江南能发生什么事情,殿下还需问明兄才是。”
明克让前次因奉杨勇之命笼络裴蕴不成,自觉颇负杨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正巴不得有机会出力报效杨勇,趁机忙向杨勇献言道:“目下江南各地正在推行均田制,然据下官私下同自江南北迁来长安的故交好友议论,彼等皆以为,朝廷强行从他们手中夺占田地按每户人丁数目均分给昔日的客户、奴仆,甚至是寺院,对原有田主有失公允,还曾窜掇着下官代他们上书朝廷,要求给他们相应的补偿,这些人目下在江南各地仍有相当的势力,如殿下应允,下官可暗示这些人授意留在江南的族人去向当地的官府讨要说法,不知殿下以为可行否?”
“这些原有田主现在江南的势力大约有多少人?”杨勇关切地问道。
“数千人应当是有的。”
“嗯,几千人还行,既能够闹出点儿动静来引起朝廷的关注,又不至于激起民变……本宫以为此法可以一试。”杨勇思忖着点了点头。
“殿下莫忘了,皇上是以委任晋王清查顾生谋逆案为名将他留在朝中的,即便江南有事,皇上仍有可能以顾生谋逆一案尚未查破为名将晋王留在长安,另委他人前往江南平定事端。所以,要想使得皇上及早放晋王返回江南,还须从顾生谋逆一案上着手。”唐令则摇着头提醒杨勇道。
“令则的意思是……”杨勇目光闪烁地问道。
“将元朗交给晋王处置,如此既可向皇上表明,殿下及东宫与顾生谋逆一案并无牵涉,还可助晋王从速查破此案,促成他早日返回江南,替殿下消除心中隐忧。”唐令则坦然答道。
杨勇惊讶地盯着唐令则,显然对他的这一建言颇感意外。
“唐庶子,试问如将元朗交给晋王处置,晋王不是正可借题发挥,向皇上报称太子与顾生谋逆一案有关,进而陷太子于不忠不孝之境地了吗?你居心何在?”明克让见杨勇听罢唐令则的话,脸色阴沉,一言不发,禁不住质问道。
“恰恰相反,元朗有画像如今已张贴在了长安各座城门之内,迟早有人向晋王告发此人现为东宫六率的将佐,与其等到晋王带人找上门来向殿下索要元朗,倒不如殿下主动将元朗交出,借以表明与顾生谋逆一案并不关涉,如此一来,非但能助朝廷从速查破顾生谋逆一案,劝使皇上及早放晋王返回江南,而且在朝野之间彰显了殿下身为一国储君公忠无私的形象,应是目前情势下上上之选。”唐令则毫不相让地争辩道。
两位谋士之间产生了分歧,杨勇的目光自然转向了未对唐令则的建言发表见解的邹文腾,想听听他对此事的意见。
邹文腾心里其实认为唐令则说的是对的,既然元朗卷入顾生谋逆一案并非太子指使,甚至太子压根儿不知道此事,那么由太子亲手将此嫌犯交给奉旨查案的晋王来处置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既可避免了日后更多的麻烦,又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太子在高颖、裴蕴等人重查猫鬼案,追查到东宫前给皇帝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可是,邹文腾不是明克让,跟随太子杨勇已非三两年的功夫了,深知杨勇素来行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风格,他方才在一旁瞧得清清楚楚,当明克让对唐令则的建言提出反驳时,杨勇脸上不经意地流露出了舒缓的神情,而唐令则为自己的建言与明克让争论时,杨勇的脸色再次变得阴沉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何必非得支持唐令则,惹杨勇不高兴呢?
“殿下,下官以为唐庶子之建言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明学士的担心也不无可能。”邹文腾拿定主意,两边互不相帮地说道,“目下最紧要之事是切不可留元朗继续在东宫六率当差了,依下官之见,殿下莫不如授意夏侯福将军,找个茬儿,尽早将元朗清除出东宫六率也就是了,不必冒险把他交给晋王处置。”
杨勇阴郁的目光中终于有了一丝亮光,但仍有疑虑地问邹文腾道:“征招元朗入东宫六率是在兵部备过案的,要是日后……”
“殿下不必担心,晋王昔日的爱妾安若溪还是宇文般若安插的细作呢,晋王非但没有受其牵连,反而在安若溪死后被皇上接连委以重任,又何况,元朗目前不过是被列为顾生谋逆案的嫌疑人,并没有查出他就是指使顾生谋逆的首恶元凶,殿下赶在晋王查到他之前将他清除出东宫六率,又有何虑呢?”邹文腾居然举出了安若溪的例子来说服杨勇。
“殿下,错过了眼下这一将元朗主动交出的最佳时机,您迟早要后悔的呀。”唐令则狠狠瞪了邹文腾一眼,苦劝杨勇道。
“一派胡言。”杨勇忍无可忍,冲着唐令则勃然发作道,“父皇日渐冷落本宫之际,你却要本宫授人以柄,牵连进顾生谋逆大案中去,唐令则,你的用心何在?!”
唐令则自从跟随杨勇以来,还从未受他如此发作过,一气之下,手指邹文腾、明克让二人,咬牙骂了句:“奸佞误国,尔等之谓也!”当即拂袖扬长而去。
杨勇虽对唐令则拂袖而去的举动心怀恼怒,却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得没好气地吩咐邹文腾和明克让道:“就依方才所议,尔等分头行事吧,切记,万不可泄露今日所议之事。”
然而,令杨勇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当他召集亲信僚属会商如何处置元朗之时,被杨坚有意调入东宫六率的原杨广的近卫鲜于罗在长安城门看到白衣人的画像后,已悄悄地跑去晋王府将画像中所画之白衣人就是东宫六率中将佐元朗的消息禀报给了杨广。杨广此时也正在召集李靖、郭衍等人紧急商议如何捉拿元朗归案呢。
………………………………
第924章 秘捕元朗
张小七于数月前的清晨在大兴善寺院外撞见的那位神秘的白衣人竟然是东宫六率中的将佐!
杨广得到鲜于罗的禀报后深感此事非同小可,苦于裴蕴被高颖强留在尚书省重查猫鬼一案不在自己身边,只得将李靖、郭衍两名近卫召集至王府正殿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靖人虽聪明,毕竟较之郭衍年轻几岁,且回到长安不久,对杨勇和杨广这一对亲兄弟间颇为微妙的关系不甚了了,当即向杨广提出,要公开找太子索要元朗此人,带回王府鞠问。
“眼下并没有证据表明那白衣人指使顾生谋逆,且据鲜于罗报称,元朗与白衣人画像有八分相似,也不能认定白衣人就是元朗,李靖,你这么着就去找太子要人,不嫌太轻率了些吗?”杨广因李靖请来杨玄感,描画出白衣人的肖像,才如此迅速地锁定了元朗这一目标,在心中更平添了对他的几分喜爱,笑着诘问他道。
李靖经杨广提醒,红着脸抱拳致歉道:“末将虑事不周,险些误了正事。”
“李靖,你年纪尚轻,日后在朝中为官,须当谨记,不要只顾着埋头办好每一份差使,还要多想想,尽力办好差使的同时,莫给自己招惹来麻烦。”杨广委婉地指点着李靖,话锋一转,向郭衍吩咐道,“你即刻带人去查清元朗此人的日常起居行止,看看能否将他秘密捉来审问,一经查实他与顾生谋逆一案确有关联后,再由本王亲自去找太子禀明实情,免得引起太子的误会。”
李靖却因自己方才的草率建言自觉有愧,跨步向前主动请缨道:“王爷的教诲末将已牢记在心,但这份差使还是由末将去办吧。”
杨广看了看郭衍,有意绷起脸,说道:“捉拿元朗的差使若换做你去办,须得限定时日方可,你说吧,几日之内能将元朗捉回,又不惊动东宫的人?”
李靖本想说明日即可捉元朗来见杨广,话到嘴边,想起杨广提的条件:既要捉到元朗,又不能惊动东宫的人,于是便改口道:“五日之内,末将若不能办妥这份差使,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李靖在杨广面前夸下海口,要在五天内捉到东宫六率将佐元朗回晋王府,哪知还未等他带人埋伏于元朗在长安的住处,摸清元郎的起居行止,寻找到动手捉拿他的时机,太子杨勇已授意夏侯福找了个借口把元朗从东宫扫地出门了。
这么一来,李靖捉拿元朗更少了一份顾忌,当即决定就在元朗被赶出东宫的次日凌晨于元朗家中动手,捉拿他回晋王府交由杨广审问。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初春的早上,趁着天色未明,李靖带领着四名晋王府护卫悄悄地翻墙进入了元朗家中,因有自信单打独斗就能拿下元朗,李靖遂命随行的四名护卫守住元朗逃跑的退路,独自一人摸向了此前已于暗中侦伺过的元朗的宿房。
李靖顺利地用剑尖拔开了元朗宿房的门栓,垫步拧腰跃入了房中,挥剑直扑向宿房中床榻中所在的位置,待到来到床前站定,却听不到近在咫尺的床上有任何响动,隐隐预感到事情有哪里不对,正欲掀开围床帘一把从床上揪起元朗,突觉脚下一沉,暗道声:“不好,有埋伏。”平地跃起三尺多高,纵身扑向了床上。
待李靖的身体落到床上,才发觉身下只有柔软的一床棉被,被中空无一人,正要翻身而起之时,就觉得脖颈间一凉,一柄泛着寒光的长剑已架在了他的脖颈上。
借着窗外透进层来的一丝亮光依稀可见,床前持剑而立的正是身穿睡袍的元朗本人,只听元朗用充满怨怒的语气责问他道:“我与太子向无仇怨,为何要赶尽杀绝,非要置我于死地而后快?”
李靖闻听此言,在心中“哦”了一声,恍然明白了:元朗是误将自己认做是奉太子杨勇之命前来杀他灭口的东宫护卫了。这么一想,心中继而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元朗为何会将自己认做是太子派来杀他的人呢,莫非其中另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我不是来杀你的,主上要我请你回去,还有些话要当面问你。”李靖假戏真做,半真半假地向元朗解释道。
“既然是这样,不必再多说什么了,我现在就放你回去禀明太子,元朗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会牵累到太子的……”元朗似乎相信了李靖,说着撤回了架在李靖脖颈间的长剑。
就在元朗撤回长剑的一刹那,李靖倏地纵身跃起,顺手扯过床上的棉被,兜头蒙在了元朗的身上,随即飞起一脚,将元朗连人带被踹翻在地,紧接着扑上去就要将他制服。
元朗虽然一时大意被李靖偷袭得手,长剑也脱了手,却于仰翻倒地之际后背倚地,摆出了个“野兔搏苍鹰”的招式,两腿绻起,脚尖绷得紧紧的,只冲着李靖的前胸。
李靖两脚已然离地,骤然发觉元朗躺在地上,使出了“野兔搏苍鹰”这一招,唬得他急切之间忙施展“凌波三纵”的轻功,平空向前飞出一丈来远,落到了元朗身后,不给对手以喘息之机,随即撤步转身,骑在元朗身上,伸出双手,死死地掐住了他的咽喉致命处。
元朗被李靖掐得眼前直冒金星,哪儿还有还手之力,只得束手就擒,在李靖带领四名晋王府护卫押解之下于天光大亮前回到了晋王府来见杨广。
杨广被人从床上叫醒,得知李靖如此迅速地便捉拿到了元朗,当即命人拿来杨玄感绘就的白衣人的那幅画像,赶来与元朗比对,笑着对李靖说道:“你还别说,画得还真像。”
“禀王爷,末将今晨在进入元朗家中捉拿他时,曾被他误以为是太子派来杀他的东宫护卫,不知其中是否另有隐情,特提请王爷留意。”李靖脸上却未露一丝笑容,抱拳正色说道。
………………………………
第925章 同门相认
接下来对元朗的审问陷入了僵局,杨广软硬兼施,可元朗却置若罔闻,对杨广向他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不予回答。
杨广无奈,遂命人带张小七来到审问元朗的值房,当面指证他就是那日与顾生有过接触的白衣人,哪知元朗根本就不承认曾见过张小七此人,并坚称他本人只尊祟儒家学说,不信佛教,从未到过长安的任何一座寺庙。
从辰时一直审问至当日定更时分,杨广没能从元朗口中得到一句有用的话,又舍不得就此放了他,便暂命将元朗羁押于晋王府值房中,同时命人前往东都洛阳调查他的家世出身,意欲暗中清查元朗是否与南陈残部有过往来。
因连日来杨广一直忙着查案,已有多日未回兰芷宫,王妃萧厄放心不下,便派了侍女绿萝来请杨广回宫去住,杨广亲自审问了元朗几乎整整一天,却一无所获,见绿萝奉萧厄之命来请自己回宫,也寻思着去兰芷宫陪陪妻儿,遂更换了袍服,欲和绿萝一道到兰芷宫去住上一宿,放松下心情。
绿萝在前,杨广在后,两人刚走出晋王府,就听从巷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杨广在府门外停下脚步,循声望去,但见有一人一骑风弛电掣般奔着王府的方向飞奔了过来,眨眼间已来到了自己面前,马背上的骑士翻身下马,双手抱拳,躬身冲自己说道:“末将梁默见过王爷。”
杨广紧走几步,双手扶起梁默,惊讶地问道:“建康出了什么事,你怎么回朝来了?”
梁默瞟了一眼杨广身后站着的绿萝,摇摇头,略一沉吟,杨广见状,恍然省悟到此处并非讲话所在,便拉起梁默,转身带他返回王府正殿,这才松开了手。
“请王爷放心,江南无事。”梁默先给杨广吃了一颗定心丸,接着说明来意道,“末将紧赶慢赶,总算赶在城门关闭前进了长安,因明日一早入宫陛见后需立即赴秦州就任,想今晚先来见见王爷。王爷,这是张长史托末将带给您的一封亲笔信。”说着,梁默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给了杨广。
杨广听梁默说到江南无事,一颗心放了下来,并不急于拆阅张衡的书信,盯着他问道:“父皇已答应了汉王,调你去秦州任职了吗?”
“半月前征调末将改任秦州总管的诏旨已下达至建康,末将接旨后与新任建康总管韦晃将军交割已毕,便自建康动身启程了。”梁默向杨广解释道。
秦王杨俊被王妃崔氏下毒害死后,隋高祖杨坚即调汉王杨谅代替杨俊驻节秦州,镇守西北,杨谅离开长安前曾私下同杨广商量过,要调自己先前的近卫梁默到麾下听用,杨广见五弟开了口,也不便回绝,遂勉强同意了,只是想不到改任梁默为秦州总管的诏旨下达得如此之快。
“我这些日子一直在忙于查案,没留意朝中的人事变动,你既调任了秦州总管,那达奚长儒又到哪里任职了呢?”杨广对曾率军取得对突厥首胜的达奚长儒颇有好感,关切地向梁默询问他的去向。
“末将只是听说达奚将军调到了河北任职,却不确切。”梁默据实答道。
杨广听说达奚长儒并没受杨俊被毒杀一案的牵连,略感心安,又因方才听梁默说到他明日便需赶往秦州赴任,便改变了主意,吩咐绿萝回兰芷宫告诉萧厄,待明晚自己再回宫去住,又命府中后厨备下酒菜,自己今晚要在王府为梁默设宴送行。
梁默本是前来参见过杨广,还要回城中馆驿去住的,但禁不得杨广的执意挽留,遂留了下来,却向杨广抱拳说道:“既承王爷美意,末将恭敬不如从命,多有叨扰了。只是末将与裴都记室,还有李靖将军等人曾同在王爷麾下效力,不如请他们同来喝上几碗,以尽同僚之谊。”
“裴蕴正在奉旨查案,恐怕今晚来不了了。哎,李靖呢?”杨广边向梁默解释着,边四下寻找,不见李靖在殿口值守,诧异地问郭衍道。
“禀王爷,李靖这会儿正在值房陪元朗喝酒呢。”郭衍不敢对杨广隐瞒,如实答道。
“这小子,定是想趁着酒后,要听听元朗吐露真言呢。”杨广笑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故作神秘地问梁默道,“梁总管曾与李靖在海上全歼过顾姿儿所部,可瞧出李靖所使功夫出自哪门哪派吗?”
梁默思忖着答道:“李靖在海上擒贼所使招数,倒有多半像是与末将同出自少林一门……”
“梁总管果然好眼力,本王告诉你,李靖与你同出自少林神光大师门下,算得是你的小师弟呢。”杨广呵呵笑着说道。
“哦,还有这样的事?”梁默既惊且喜,当即起身向杨广请求道,“如此说来,我这个做师兄的眼拙得很,请王爷允准末将前去请李将军来赴宴吧。”
杨广知梁默有借亲自去请李靖赴宴之机试探李靖身手,印证自己所说是否属实的用意,当下并不说破,只微笑着颔首示意郭衍带梁默去请李靖。
梁默身为神光大师的顶门大弟子,先前在江南与李靖共事时虽已瞧出他是少林同门,却没想到他会是自己的同门小师弟,心中的确打着试探李靖功夫的心思跟随郭衍来请李靖,因此,随着郭衍来到值房门外时,梁默并不进屋,只请郭衍一人到房中去请李靖出来,准备一俟李靖出得房来,自己就在门外施以偷袭,好趁机试探出李靖是否得到了师父的真传,真的是自己的小师弟。
谁知郭衍进屋不久,就听值房中陡地传来一声大喝道:“元朗,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要是你今晚招认了指使顾生谋逆的实情,我还可代你在王爷面前求情,保全你一条性命,否则过了今晚,你就是一句话也不说,想要活着走出晋王府,只怕也难了。”
梁默情知李靖这是在有意诈使嫌犯招供,心中既觉好奇又觉好笑,转身走到窗前,隔着格栅向房中望去,不料一眼望去之后,梁默大大地吃了一惊,当即疾步抽身,一把推开房门,闯进了值房,高叫一声:“师弟小心,别放走了此人!”
………………………………
第926章 得来全不费功夫
值房中的李靖、郭衍二人俱被梁默闯进房来的一声高叫给惊住了,还未等他二人反应过来,只见梁默三步并做两步已跃到了元朗近前,不由分说,挥起一掌,正切中元朗的颈间要害处,元朗闷哼一声,一头载在了杯盘狼籍的身前几案上,将几案上的杯盘、酒壶酒碗碰洒了一地。
“梁总管,你这是何意?”李靖生怕梁默一掌下去,会要了元朗的性命,忙迈步向前伸手探着元朗的鼻息,质问梁默道。
“师弟,你知道他是谁吗?”梁默挥掌劈晕了元朗,犹觉放心不下,忙扯下他的束腰带将元朗的双手牢牢地捆住,反问李靖道。
李靖早就知道了梁默是自己的大师兄,只因师父有话,严令自己不得以他关门弟子的身份行走江湖,故而一直没向梁默说明实情,此时听他称呼自己为师弟,猜知必是杨广告诉了他实情,不由得心中更加困惑不解了,盯着梁默答道:“怎么,他不是元朗,与顾生谋逆一案有关的嫌犯吗?”
梁默也不答话,只正色冲郭衍吩咐道:“去禀报王爷,这化名元朗之人便是‘雁巢’大护法萧如水!”
啊?!
李靖、郭衍都被梁默的话彻彻底底地给惊呆了。
在梁默的厉声催促下,郭衍终于回过神来,跌跌撞撞地转身出屋,去向杨广报信去了。
“萧如水是怎么被捉到的?”梁默瞅出李靖、郭衍完全不了解元朗就是萧如水,待郭衍走后,好奇地问李靖道。
李靖极力按捺着讶异的心情,交自己如何潜入元朗家中,捉拿到他的经过简要向梁默讲述了一遍,临了仍忍不住手指趴在几案上昏迷不醒的元朗问梁默道:“师兄,你真的能确定,他就是萧如水本人?会不会元朗与萧如水长相酷似,你认错了人呀?”
梁默听说李靖仅凭一已之力就拿下了萧如水时,着实吃了一惊,忙板起元朗的头仔仔细细端详了一番,笃定地说道:“不会有错,我与萧如水曾数度交手,即便过了这些年,他变得清瘦了些,也不会认错的,他就是萧如水。”
两人在值房说话间,郭衍已带引着杨广急匆匆地赶到了。
杨广一走进值房就冲梁默问道:“你真的没认错人,元朗就是萧如水?”
“末将决不会认错的。可是……”
“可是什么?”
“禀王爷,无论是在河北的汾河驿外,还是在江陵,末将曾与萧如水数度交手过招,深知萧如水的功夫尚在末将之上……”梁默瞟了李靖一眼,话说至一半,忽然打住不说了。
“你的意思是说,萧如水怎么会败在李靖手下,被他捉到,是吗?”杨广替梁默说出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无论如何,这件事还要问问萧如水本人才成。”梁默在确定了元朗双手已被缚牢,不至给杨广造成威胁后,骈指在他后颈间一点,点醒了元朗。
元朗幽幽醒来,一抬头,正与梁默四目相接,脸色陡然一变,忙低下了头。
“萧如水,数年不见,想不到你我二人今晚会在长安晋王府中重逢,怎么,不认得白梁默了吗?”
萧如水低着头,一声不吭。
杨广见元朗并否认自己就是“雁巢”的大护法萧如水本人,心头止不住涌上一阵窃喜,却绷着脸冲萧如水喝问道:“萧如水,事到如今,你已瞒无可瞒,还不招来,你是如何指使顾生假冒刘居士潜往关外游说突厥起兵来犯的?”
萧如水仍是一言不。
李靖在旁观察了多时,见元朗果然认得梁默,也就等于承认了他就是萧如水本人,灵机一动,接过杨广的话茬向他问道:“还有,梅二之死是否也与你有关,正是你唆使秦吉杀害了梅二,对吧?”
听到李靖说出秦吉是杀害梅二的凶手,萧如水再次抬起了头,惊讶地望着李靖,目光中充满了震惊。
“梅二的身份早就暴露了,你为何要在事隔八年后唆使人杀了他,萧如水,你这么做的目的何在?”从萧如水的反应当中,杨广已猜到了他极有可能便是胁迫秦吉杀害梅二的元凶,心头又是一喜,继续喝问他道。
“他早就该死了。”萧如水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又不说话了。
萧如水虽然又变得和日间一样,无论杨广、李靖轮番问他什么,他都再不吐一字了,可是仅凭他默认了自己就是“雁巢”大护法萧如水这一点,就足以使杨广确认,久悬未决的顾生谋逆一案,以及刚刚生不久的梅二被杀一案,都因梁默偶然揭破了元朗的真实面目,距离最终告破已为时不远了。
同时,也因意外地现刚被大哥杨勇从东宫六率扫地出门的元朗就是负案在逃的萧如水本人,使得杨广当晚即决定,先将这一情况禀明大哥杨勇,再由杨勇和他共同去向父皇杨坚奏报,在得到朝廷授权后,对萧如水进行鞠审,进行查明顾生谋逆案、梅二被杀案以及此前十万贯赎金被劫等各桩大案要案的实情。
梁默当晚告辞前,再次提醒杨广道:“王爷,末将总觉得萧如水如此轻而易举的被捉到,似乎是其有意为之,王爷对此不可不防。”
“梁总管莫非是担心萧如水自投罗网是别有阴谋吗?只要你确定,元朗就是萧如水本人,他人如今落到本王手中,就不怕他再玩什么花样。”杨广也想到了这一点,但转念想到,萧如水现已在自己的严密掌控之下,不怕他再兴风作浪,遂自信地答复梁默道。
尽管如此,为防范萧如水的同伙得知他被捉的消息后会来劫牢,杨广仍命李靖、郭衍二人于当晚轮班带人看守萧如水,并决定次日向父皇、大哥禀明实情后,即将萧如水移往天牢羁押,详细审问,以防不测。
当晚,杨广因意外地捉到了萧如水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睡,待到次日天光刚一放亮,就带上两名护从出了晋王府,兴冲冲地到东宫来找太子杨勇禀明实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927章 暗室亏心
李靖带人刚一从家中带走元朗,太子杨勇就知道了消息,不由得有些后悔起来:早知杨广会在长安城内动手捉拿元朗,似乎不如听从唐令则的建言,将他主动交给杨广处置了。毕竟,元朗才被自己下令从东宫扫地出门,他若因怀恨在心,在杨广面前信口雌黄,自已免不了还得到父皇面前作出一番解释。
正在杨勇心生反悔,且又举棋不定,拿不准该不该主动去找杨广打听元朗是否真的与顾生谋逆一案有关,更主要的是,他是否说了什么于自己不利的话时,没想到杨广先到东宫找他来了。
待听杨广说明来意,杨勇的肠子都快要悔青了:如果元朗真的就是朝廷严命缉拿多年的要犯萧如水的话,那么对他而言就太不利了。自己亲自挑选、补入东宫六率的亲信将佐居然是谋逆的恶元凶,即使父皇得知这一实情后不怀疑自己有意窝藏萧如水,至少这用人失察的大过自己是万难做出合理解释的了,加之又是自己的主要对手杨广抓获的萧如水,查破了顾生谋逆一案,一反一正,自己被赶出东宫只怕将会是迟早的事了。
“阿纵,依你方才所说,仅凭梁默的一面之辞,好像还不足以认定元朗就是萧如水吧?”杨勇心里打着鼓,忐忑不安地提出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