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高青莲写给我的那道指令至今还放在顾氏祖宅我的宿房中,王爷若是不信,尽可派人去找来,一看便知真假。”顾姿儿语气平静地说道,“不过,我姐妹二人落得如今这个结果,也和皇上脱不了干系,若不是他将姐姐和我拉入‘雁巢’,又怎会和高青莲之间产生这么多的恩怨。”
“你方才声称确是陈叔宝命你陪同了尘返回顾氏祖宅居住的,这似乎有违人之常情吧。”裴蕴也提出质疑道,“令姐与陈叔宝曾有过一段恋情,了尘系令姐与宇文护所生之女,陈叔宝能接纳了尘已属不易,怎么会指派你,萧夫人来陪同了尘返回东殴城居住呢?”
“或许皇上也有册任我为‘雁巢’下一任大头领的意思吧。之前皇上将我嫁与萧摩诃为妻,就曾命我暗中监视他。不过,指定我为‘雁巢’大头领的确是高青莲,而非皇上,现有高青莲亲笔书信,以及燕十三可以为我作证。”
“夫人请继续说吧,你如何会认为高青莲是出于对你们姐妹的报复才指定你为他的继任者的呢?是否是因为令姐在得知你已接任之后,自寻短见的缘故?”杨广急于想知道高青莲倒底和顾氏姐妹之间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
“殿下有所不知,早在十多年前,高青莲曾向我求过亲,欲携我一道过江潜伏,当时被姐姐断然拒绝了。多半是他一直怀恨在心,欲利用姐姐假意投诚这件事来做文章,对我姐妹进行报复。姐姐投诚后,高青莲在明知姐姐已启动应急方案,继他之后成为第二任关自在的情况下,仍指定我为他的继承者,就是要害死姐姐。”
“照你的意思,这世间不能有两个关自在同时并存,一旦后一任的关自在启动了接任程序,那么另一个关自在就须让出权利,是这样吗?”杨广思索着顾姿儿话中隐含的意思,问道。
“不止是让出权利这么简单,前一任关自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的继任者对他做出的安排,即便是要他去死,也不得违拗。”
“呵呵,依我之见,高青莲指定夫人为他的继任者,不是将他自已的性命交到了夫人手中,这分明是在向夫人表白情意,夫人如何指责他是出于对令姐妹的报复才如此的呢?”裴蕴再次插言问道。
“我当时接到这道指令后,确曾产生这样的错觉。”顾姿儿的脸色微微泛红,答道,“但方才听殿下说到,姐姐已接任‘雁巢’大头领,情况就变得不同了。”
“你们姐妹与高青莲之间的恩恩怨怨不必再多说了。本王问你,你既已接掌‘雁巢’,张仲坚、萧如水等人的藏身之所应当知道吧?”杨广对高青莲指定顾姿儿为他的继任者的用意已了然于胸,遂向她提出了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
“或许殿下不信,自我接掌‘雁巢’以来,非但从未见过张仲坚和萧如水二人,而且反倒屡屡按照萧如水的指令行事,俨然成了他的属下!”顾姿儿忿忿不平的抱怨道。
“萧如水曾向夫人下达过什么样的指令?”杨广盯着顾姿儿问道。
“譬如,他要我隐瞒身份,与了尘一道被劫持至天台山……”
“夫人是不堪忍受萧如水凌驾于夫人之上,才在被官军从天台山接至会稽城后不久,就悄然离去,亲自策划了在老爷岭劫回了尘的行动吗?”侍立在杨广身旁的李靖听到这儿,开口问道。
“不止这一件事,连你撒的那个谎,也是首先被萧如水看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兵分三路,欲从你们手中拿到巨额赎金,补充军资的行动。”顾姿儿正是由于犯了低估李靖的错误,才导致了海上交易的失败,连她本人也做了李靖的俘虏,不知怎地,对这位相貌堂堂的少年却恨不起来。
“以夫人的身份、地位,怎么甘心听命于萧如水呢?萧如水、张仲坚二人做为夫人的属下,即便没有前往浙东拜见过夫人,夫人也总该知道他们各自的分工和藏身在何处吧?”杨广及时将话题拉回到了萧如水、张仲坚二人身上。
“我虽被高青莲指定为他的继任者,可苦于无兵无将,手下只有钱无恙带领的二三百人,又被迫藏匿于深山之中,时日一长,难免会被官军围剿,而萧如水写信来向我声称,他手中掌握有数千‘雁巢’残部,可以助我重整旗鼓,配合岭南军队,恢复陈朝江山,并且说只待此次巨额赎金到手,他便亲来见我,向我交出他手中掌握的所有人马,服从我的命令。我听信了他的这些话,所以才甘愿按照他的指示行事。
至于他们两人的分工和藏身所在,我仅大致的知道,萧如水大多在浙东一带活动,张仲坚很可能就在建康附近藏身,建康城中的两起行刺事件都是张仲坚亲自动的手。”
“夫人与萧如水、张仲坚二人之间,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相互联络的?”
“萧如水信中要我在获得巨额赎金前,一切听从他的安排,故而一向都是他主动联系我,通常都是使用信鸽传递消息。张仲坚仅在同光尼寺事件前派人来雁荡山见过我一次,向我禀报了他要为被姐姐出卖的五千‘雁巢’弟兄报仇,潜入同光尼寺刺杀姐姐。我当时虽不情愿,碍于不知姐姐投诚是假,为平息众怒,也只得答应了他……”说到这里,顾姿儿自觉心中有愧,垂下了头。
………………………………
第839章 焦二死于此人箭下
审讯罢顾姿儿,已至当晚三更时分,杨广犹不知疲倦,坚持接着提审另一位匪首——燕十三。
裴蕴苦劝杨广明日再审讯燕十三不成,遂体贴地请谢讽为杨广等人准备了可口的宵夜,几个人准备就在衙署公堂上吃罢宵夜,连夜提审燕十三。
“可惜了那只‘玉爪’,末将没能给王爷捉回来。”边吃着宵夜,梁默忽然想到了燕十三驯养的那只奋不顾身救主的“玉爪”,不无惋惜地向杨广说道。
因之前各地先后报来的信息过多,杨广未曾留意到这只“玉爪”,此时听梁默提及,方恍然道:“我记得,头回见使用猎鹰来传讯,还是在并州时请化名为高连升的高青莲帮我传信回长安,解救张须陀,燕十三精擅驯鹰,会不会是辽东一带的猎户出身?”
“禀王爷,此人身负两项绝技:最厉害的是他手中的弓箭,百步之外取人性命,向无虚发;其次,是他的轻功步法。此次若不是梁大将军趁其不备,将他踢得重伤,说不准会怎样呢?”提起燕十三此人,李靖与他接触时间最长,当即向杨广禀报道。
“过会儿提审燕十三,仍由冲之主审,我们几个在一旁陪审。”杨广冲李靖点点头,推开面前仅吃了一半的宵夜,吩咐道,“审讯燕十三,需时刻留意,将他的话拿来同顾姿儿方才的话相互印证,辩明真假。”
见杨广已吃罢了宵夜,裴蕴命人将收拾了食具,便传命带燕十三上公堂,开始了对他的审讯。
“报上你的姓名、出身?”循例,裴蕴一开口仍问及燕十三的姓名、出身等基本情况。
燕十三表现得颇有几分英雄气概,瞪视着他认识的梁默、李靖二人,挑衅地叫道:“你俩有种,再和我较量较量,要是能捉到小爷,问什么答什么,决不食言!”
“这可是你说的,要是反悔,怎么说?”李靖曾在燕十三的看管下多日,心中早就对他整天拿着一副弓箭瞄着自己窝透了火,此时听他公然向梁默和自己挑战,心头的火噌地就窜了上来,当场回敬燕十三道。
在李靖身处绝境,凭一人之力力降一船劫匪,生擒匪首顾姿儿,圆满完成浙东剿匪的使命后,杨广如今对李靖可谓是青眼有加,一听李靖要与燕十三当场比试高下,遂冲裴蕴摆了摆手,饶有兴致地准备瞧着燕十三怎么败在李靖手下。
“哪个要是反悔,就把他丢到海里喂王八!”燕十三和李靖年纪仿佛,也是年少气盛,有意将自己被捆绑得结结实实的手脚展示给李靖看,毫不客气地回应道,“你腰间带着剑,我是这样,你说,咱们怎么比?”
“请王爷允准,将他脚上的绑缚解下,末将和燕十三就在院中较量较量轻功。”李靖躬身向杨广请示道。
“松开他脚上的绑缚!”杨广冲下面吩咐道。
“王爷……”裴蕴从未见识过这样审讯犯人的场面,一句话未答,先在当场比试一场武功,刚要开口劝阻杨广,却见李靖已解下腰间的佩剑,走至押解燕十三的几名军士面前,要求军士将他的双手给绑上。
“冲之不必多言,且瞧瞧李靖如何胜得燕十三。”杨广笑呵呵地望着堂上的两位少年,言语中对李靖充满了信心。
梁默放心不下杨广的安危,悄悄起身,站到了李靖所站的位置。
“在堂口燃起一柱香来。”李靖任由军士将他的双手绑缚了起来,又冲军士吩咐道。
待军士从命,在公堂门外点起了一柱香,李靖转向燕十三说道:“燕十三,凭心而论,箭法我不如你,剑法、拳脚上,你不是我的对手,咱们今天就比比轻功步法,我现在和你一样,也是双手被绑,待出了公堂,到院中,你先跑,若是堂口的这柱香燃至一半,我仍追不上你,便算你嬴,我来替你向王爷求情,从此不再向你讯问任何问题。但,要是我嬴了,你须得问什么回答什么,不得有任何的欺瞒,行吗?”
“凭什么我嬴了,仍要被你们关押着?要是我嬴了,你们须得放我回辽东去!”燕十三梗着脖子叫道。
“本王今日便答应你,只要你胜得了李靖,今晚便放了你。”杨广听燕十三说起话来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心中不由得对他起了一丝好感,开口替李靖答应了他的要求。
燕十三显得甚是高兴,双手被绑着首先跑出了公堂,在院中站定,冲李靖叫道:“我开始跑了啊。”
李靖从容走至堂口,点了点头。
燕十三说跑就跑,迈开双腿,在宽敞的衙署院中跑了起来。
李靖待他跑出有三丈开外,才冲他大吼一声:“我来也。”脚尖蹬地,施展出“凌波三纵”的步法,像一溜烟似地窜了出去。
他有意叫杨广瞧得更清楚些,遂尾随在燕十三身后围着院子跑了半圈,待燕十三再次从公堂门外跑过时,脚下陡地发力,加快了速度,三跃三纵,追至了燕十三身后,奋力向前一扑,将燕十三扑翻在地,干净利落地赢得了这场不同寻常的较量。
燕十三一向对自己的轻功步法颇为自矜,今晚却糊里糊涂地败在了李靖脚下,心中虽不服气,但输了就是输了,他却说话算数,挣扎着从地上爬起,返回公堂上,赌气似地不待裴蕴发问,便竹筒倒豆子似地开始说了起来:
“我叫燕十三,本是高句丽王高汤驾前护卫,三年前奉命护送王叔高连升返回江南,后来我才知道,他真名叫高青莲,根本不是什么王叔……”
杨广见燕十三如此爽快,心中更增添了对他的喜爱,笑着听他说到此处,心中一动,遂插言问道:“你说是你护送高青莲从高句丽返回的江南,我且问你,返回江南的一路之上,你们可曾发现身后有人跟踪?”
“有啊,是个瘸子老头,讨厌得很,被我一箭射中,掉到海里淹死了。”燕十三大大咧咧地答道。
………………………………
第840章 高句丽的忠臣
杨广听了燕十三这话,霍地从座中站起,回手“呛啷”一声从梁默腰间拔出长剑,迅速走至燕十三面前,用手中长剑逼住他的胸口,厉声问道:“你再说一遍,焦二是被你射杀了?”
随同杨广审讯顾姿儿、燕十三的几人,包括裴蕴、梁默、李靖在内,俱在杨广麾下听用不久,并不知道焦二的身份、来历,眼瞅着杨广勃然大怒,挺剑直奔燕十三冲了过去,裴蕴、李靖二人来不及多想,几乎同时紧随其手跑了过去,劝阻杨广道:“王爷不可!”
燕十三不避不闪,反将胸膛一挺,直视着杨广答道:“没错,那个老头从辽东一直跟着我们到了江南,确是死在小爷的箭下。今日小爷落在你们的手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嘿嘿,死到临头,还这么嘴硬,你道本王不敢杀了你吗?”杨广被燕十三异常强硬的态度激得心头火起,挥剑欲向他砍去。
“王爷剑下留人,留人哪!”裴蕴死死抓住杨广握剑的那只手,哑着嗓子恳求道,“且容下官问他两个问题,王爷再杀燕十三不迟啊!”
李靖则是方才眼见燕十三说到做到,在比试中一经输给自己,毫不抵赖,心中对他不由得起了惺惺相惜之情,迈步挡在燕十三身前,请求杨广道:“王爷,末将愿劝说燕十三为朝廷效力,求您饶他一条性命吧。”
杨广一把推开李靖,却对裴蕴怒吼道:“速问,且留他多活一时。”
裴蕴冲李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时刻留意杨广,莫叫杨广冷不丁地挥剑杀了燕十三,方走到燕十三面前,沉声问道:“你既输在了李将军手下,须得说话算数,我问什么,你须如实回答,听到了吗?”
燕十三望了望李靖,又瞧了瞧满脸杀气的杨广,一言不发。
这时,梁默也走上前来,轻轻从杨广手中要过长剑,和李靖一左一右守护在杨广身边,静听裴蕴向燕十三问话。
“我且问你,两年前你护从高青莲返回江南后,曾到过江南哪些地方,都做了哪些事?”裴蕴自是不愿燕十三这么快地被杨广诛杀,有意问了他个需费时回答的问题。
燕十三对裴蕴的好意并不领情,只硬梆梆地答道:“两年前的事,小爷都记不得了。”
裴蕴无奈,觑了一眼杨广,只得又问道:“那么,高青莲所部被官军围困于山中,跳崖自尽之时,你可在他身边?”
“不在。他提前派了我一件差使,早早地就打发我走了。”燕十三依旧昂着头答道。
裴蕴故作惊讶地“哦”了一声,趁势问道:“他派给了你一项什么差使,高青莲死时你在哪里?”
“我也是后来从他命我带给顾夫人的信中才得知,他命我见到顾夫人后,就留在她的身边保护她,改做她的护从了。”
“你可知,高青莲命你带给顾姿儿的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我不识字,据顾夫人说,高青莲在信中指定她为继承人……你们问完了没有,问完了就赶紧送小爷上路。”燕十三倒显得不耐烦起来,催促着问裴蕴道。
“最后两个问题:其一,你既自称是高句丽国中的御前护卫,为何明知高青莲是假冒高句丽王叔高连升,仍要继续留在他身边护从,服从他的号令?”
“这是国王下达给我的命令,命我务须保证他的安全、服从他的号令。”燕十三毫不犹豫地答道。
裴蕴有意当着杨广的面儿提及燕十三的身份是高句丽御前护卫,也是出于保全他性命的考虑,对他的这一回答心中倒颇为满意,点着头说道:“也就是说,你虽在护送高青莲南下返回江南的途中得知了他并非高句丽王叔高连升本人,但为了完成国王交给你的使命,仍留在了他的身边,直至后来,高青莲命你做了顾姿儿的护从,你仍以为自己是在执行高句丽王的王命,才留在了顾姿儿身边,是这样吗?”
燕十三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杨广方才因突然得知焦二已被燕十三射杀于海中的消息,一时激愤,才拔剑欲当场诛杀燕十三,替焦二报仇的,此时听了裴蕴这番话,心念一闪,胸中的火气消散了大半,遂返身回到几案后坐下,继续旁听裴蕴审问燕十三。
“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对高汤甚是忠心哪!”裴蕴回身瞧见杨广业已归座,遂笑呵呵地对燕十三夸赞了一声,接着问道,“第二个问题,如你方才所说,你留在顾姿儿身边也有一段时间了,在此期间,除了钱无恙及他部下的一班人马外,可曾知道听命于顾姿儿的还有哪路人马?”
燕十三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
裴蕴传命军士将燕十三押在一边,返身冲杨广拱手说道:“请王爷念及燕十三原系高句丽王高汤身边的护卫,属于它国官员,下官建言,将他同匪首顾姿儿一道押解长安,交由朝廷一并发落。”
梁默也附和着,压低声音劝杨广道:“是啊,王爷,顾姿儿自承是‘雁巢’继任的大菩萨,燕十三又系它国官吏,为稳妥考虑,还是将此二人从速交由朝廷发落才是。王爷身为藩王,似不宜对此二人擅加处治啊。”
杨广先是点了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恨恨地盯着被军士押解着站得远远地燕十三,许久,才挥了挥手,示意将燕十三押了下去。
“你们有所不知,焦二原系跟随本王祖、父两辈征战沙场多年的老人儿,今日得遇杀害他的真凶,本王无法手刃其人,为他报仇,实在是心有不甘哪。”待军士们押解着燕十三退下,杨广痛心疾首地向梁默等人道别个中原委道。
裴蕴、梁默等人已从杨广方才拔剑欲当场诛杀燕十三的举动中隐隐猜到了两年前死于燕十三箭下的焦二身份必不同寻常,此时听了杨广的解释,心中虽感惊奇,却依然劝解杨广,还是将顾姿儿、燕十三两人押解回长安,交由朝廷处置为宜。杨广因想到虽然自己无法手刃燕十三,为焦二报仇,然能够将射杀焦二的真凶捉到,交给父皇杨坚亲自处置,也算是对焦二有所交待了,遂勉强答应了。
………………………………
第841章 不言自明
杨广会同裴蕴等人经过对顾姿儿、燕十三等人的连夜审讯,基本审清问明了顾姿儿一伙在浙东一带为非作乱的事实经过,并在裴蕴、梁默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打消了就地处斩射杀焦二的凶手——燕十三的念头,决定将他与顾姿儿一并押送回长安,交由朝廷发落。
但在随后讨论到的应在何时解送两名重要的人犯回长安时,杨广与裴蕴的意见再次产生了分歧。
裴蕴主张,应从速将顾姿儿、燕十三解送回长安,而杨广心中却对意外丢失于江陵附近的那十万贯定金耿耿于怀,欲待江陵崔弘度那边追回十万贯定金,不留任何缺憾后再押解两名人犯回京,向朝廷上章详细禀明此次将计就计,一举歼灭“雁巢”残部的前后经过。
裴蕴心中虽然明知杨广年轻好胜,不同意立即押解人犯回京纯系顾全颜面考虑,但也不敢同他过分争执,遂一面加紧催促江陵总管崔弘度继续严查十万贯定金的下落,一面建言杨广先将审讯顾姿儿、燕十三二人得到的结果单独写道奏章派人送回长安,向隋高祖杨坚报告,以便朝廷及时了解、掌握江南的动向。
“冲之,你如此急于向朝廷奏明此事,可是对顾姿儿所供,她是经高青莲指定,继任‘雁巢’大头领一事还有所猜疑?”杨广起初尚未对裴蕴建言及早向朝廷禀明此事留意,及至过了几日,他再次向自己提出此事时,不由得疑念顿起,沉吟着问道。
“王爷明鉴……”裴蕴冲杨广一拱手,正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却听身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响,忙转身望去,见是郭衍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见过裴都记室,禀王爷,张长史回来了。”郭衍匆匆和裴蕴打了声招呼,抱拳向杨广禀道。
“建平回来了?快请他进来。”杨广自张衡携带那道在江南实施新政的奏章返回长安后,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早日得到朝廷的答复,此时一听张衡从长安回来了,再顾不得向裴蕴询问旁的事了,冲他摆了摆手,吩咐郭衍速请张衡进堂来相见。
郭衍领命,走了不多时,果然见张衡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公堂。杨广忙起身迎向张衡,拉着他的手问道:“建平,快说说,父皇诏准在江南推行新政了吗?”
张衡微笑着点了点头,轻轻挣脱杨广的手,恭敬地施了一礼,方答道:“下官离京前,朝廷虽未下正式诏命,然在陛辞时皇上已向下官面谕,对王爷所上奏章中所奏之事给予诏准,只是考虑到率先在江南一地推行均田制,事关国政根本,遂命中书、尚书两省详加斟酌后再下诏书。下官因知王爷心头牵挂着此事,故而一路上马不停蹄,赶回建康来向王爷报喜。”
“父皇当真向你说过,答应在江南推行均田制了?这真的是太好了!”杨广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喜出望外地鼓掌欢呼道。
“还不仅仅是这一件喜事咧。下官此次返回建康,还带来了皇上的一道旨意,请王爷就在公堂上接旨吧。”张衡笑咪咪地说道。
杨广听说张衡身上带着父皇杨坚下达给自己的圣旨,立马肃然整装,带着裴蕴一道将张衡让至上首站定,跪接圣旨道:“儿臣杨广恭聆圣谕。”
张衡面南背北站定,展开一道圣旨,朗声宣读起来。
原来,这是一道册封诏旨,同时也是对杨广前番还朝陛见时所请之事的答复:在这道圣旨中,册任南陈降将周罗喉接替韦晃担任会稽郡守,改任韦晃为番禺郡守,统归晋王杨广节制。通过这道圣旨,开了任用南陈降将在江南任职、统军的先例。
杨广听张衡传谕罢圣旨,笑着起身问道:“这么说,周罗喉将军也随你一道来建康了,还不快请他进来。”
“禀王爷,周将军听说韦晃将军正在岭南率军平叛,唯恐会稽有失,遂托下官转告王爷,他先行赶赴会稽接掌军务,待它日岭南叛乱平定,与韦晃将军交接罢州郡公务后,再前来参见王爷。”张衡向杨广解释道。
“好啊,应当以公务为重,我果然没看错人。”杨广对周罗喉的表现甚是满意,呵呵笑着赞了声,随即命人准备酒宴,要为张衡接风洗尘。
“王爷,除了公务之外,下官尚有两件私事要向王爷禀明……”张衡睨着陪站在一旁的裴蕴,欲言又止道。
“冲之,正好建平回来了,你去将几天前审讯顾姿儿、燕十三两人的笔录拿来,稍后咱们三个一同议议。”杨广见状,便向裴蕴吩咐道。
裴蕴心中虽对张衡示意杨广支开自己的举动感到不快,碍于杨广已开了口,只得拱手行了一礼,悻悻离开了公堂。
“下官离京前,曾受王妃嘱托,将王爷府中的红绡姑娘一并带来了建康,服侍王爷。”张衡望着裴蕴走远,话中带话地对杨广说道。
“王妃还交待了什么话给你?”杨广此时的心思都放在了公事上面,不曾留意张衡的话外之意,随口向他问道。
“王妃只说,她无法陪伴王爷身边,担心王爷身边只有瑟瑟姑娘一人照料起居人手难免不够,因想着红绡是王爷相中的人,故而命她随下官一同返回建康,方便早晚照料王爷。”
待听到张衡说起王妃萧厄要红绡早晚照料自己的话时,杨广心里陡地一颤,似乎领悟到了萧厄此举的真正用意,脸上不禁微微泛红,赶忙向张衡问道:“你方才说有两件事要说,另一件呢?”
“回王爷,下官离京前入宫陛辞,无意间与宣华夫人在宫中邂逅,宣华夫人托下官来向王爷讨个回信,想问问王爷,她托王爷带的物件,不知可带到了没有?”张衡有意回避着杨广的目光,低眉顺眼地说道。
因数十天前杨广才从长安返抵广陵,就遇到了同光尼寺行刺事件,紧接着又发生了劫匪索要巨额赎金一事,这些天来尽埋头于查案、剿匪,将其它的事一并抛在了脑后,此时听张衡提起,才恍然想起,宣华夫人陈未央确曾托自己带了许多物件赠与得以破镜重圆、返回江南隐居的姐姐、姐夫。
………………………………
第842章 心意一人抵得过五千条人命
妻子给独身在外的夫君身边增派服侍的人手,不很熟识的女人探问自己是否完成了她托付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原本极为寻常。
可偏偏此刻听张衡有意无意地将两件事放在一起向自己讲来,杨广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无以言状的异样感觉,仿佛深埋于心底的秘密被人发觉了似的,略带着些许慌乱,然而细细想来,又觉自己太过可笑:红绡确是自己相中,擢拔的贴身侍女,即便萧厄真的有不言自明的那层意思,也没什么不正常;而陈未央托张衡探问自己一句是否将她托付给自己的诸种物件带给了陈长乐和许德言夫妻二人就更没什么反常的了。
尽管如此,杨广的心中还是被张衡向他禀报的这两件私事激起了层层涟漪,以至于在随后为张衡举行的接风酒宴上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直到裴蕴拿着整理好的顾姿儿、燕十三两人的供述笔录走了进来,他才极力收摄心神,打点起精神,屏退闲杂人等,开始与张衡、裴蕴二人商讨起案情来了。
张衡反复将顾姿儿、燕十三的招供笔录看了多遍,故作对杨广的神色变化浑然未察,拱手问道:“但不知王爷打算就此结案,还是继续追查下去?”
裴蕴因查案原是自己该管之事,不等杨广开口,即冲着张衡答道:“萧如水、张仲坚两名要犯尚未归案,案子自然是要接着查下去的,然而首犯顾姿儿既已捉拿到案,王爷有意先将其押解回京,交由朝廷鞠问、发落,怎么,张长史对此有异议吗?”
张衡见杨广未对裴蕴之方提出异议,遂开诚布公地说道:“王爷,实不相瞒,下官方才观此笔录,心中尚有诸多不解之处,敬请王爷开示。”
“建平但说无妨,冲之与我此前也探讨过这两份笔录,除对其中两人所招供的高青莲指定顾姿儿为其继任者一节尚存疑惑外,其它倒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实之处。”杨广主动向张衡指出了他和裴蕴皆对高青莲指定顾姿儿为其继任者一事持有疑议一节。
“下官与王爷、裴都记室持见相同,俱都认为顾姿儿果为继任的‘雁巢’大头领的话,不能仅凭她和燕十三两人供述的一面之辞,将南陈后主陈叔宝排除在嫌疑人之外,为此,建言王爷奏明圣上,请圣上派员彻查陈叔宝是否依然在暗中操控着‘雁巢’,意图恢复南陈朝廷。”张衡当即对杨广提及的疑心顾姿儿继任“雁巢”大头领实为陈叔宝授命一事表示了赞同。
“陈叔宝现在长安,前番本王还朝时曾到其府邸探望过他,亲眼目睹朝廷对他监管得十分严密。若说江南近两年发生的事情都与他有关,倒也未必,只是顾姿儿自已也承认,两年前是奉陈叔宝之命陪同了尘返回东殴城顾氏祖宅居住的,这就难免令人怀疑,是陈叔宝,而非高青莲授命由顾姿儿接掌‘雁巢’的,但事情已过去了两年,如今再要查清此事,殊非易事。考虑到抚绥江南的需要,目前似不宜公开上章朝廷,对陈叔宝加以明查。这样吧,就由本王上一道秘奏给父皇,建言指派得力之人密查陈叔宝,你们认为如何?”
“王爷虑事十分周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