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张衡的这番话,已是频频点头,称许道。

    杨素听皇上开口对杨广奏请在江南推行均田表示了赞同,自已心中虽仍怀有质疑,也不便再对此多说什么了,遂改口向张衡问道:“晋王奏章中请皇上诏准,给复江南三年,三年后仍须按半数征收江南的租调,你们详细估算过没有,这需得朝廷共计减免多少数目租赋?”

    当杨素前次统军平定江南叛乱之际,张衡曾亲眼见识过他蓄意巴结杨广的情形,没想到如今他身份不同以往,所持立场也随之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竟接连对杨广所奏之事提出了质询,心中难免对杨素生出了几分不满,拱手答道:“皇上明鉴,南北分治长达百年之久,江南新附,人心难免动荡,如无特别举措加以抚恤,只恐为奸人所乘。目下看似朝廷需为安定江南多花费些代价,实则待江南局势恢复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势必将为朝廷贡献更多的租赋,正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是也。”

    一经杨素提醒,杨广这道奏章中隐含着要朝廷为安定江南拿出真金白银的一个偌大的礼包,杨坚的态度开始变得犹豫了起来:他心中虽觉张衡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但因考虑到北方局势有趋于不稳的趋势,加之关东、中原等地前些年为朝廷兴兵伐陈贡献良多,朝廷正欲从江南这个新划入的粮仓征得更多的租赋,以应不时之需,如果诏准了杨广所奏之事,无疑将给朝廷的收支带来更大的困难。

    “处道,关于如何减免江南租赋一事,就交由部议之后再做决断吧。”杨坚没有理会张衡,向冲着杨素吩咐道。


………………………………

第825章 千年未变的赌局(上)

    因还朝初次陛见之时就受到杨素的接连质疑,使得张衡对宇文述奉调回京拉拢杨氏兄弟所获得的成效大为不满,向杨坚告退一走出大兴宫,即来寻宇文述探问详情。

    宇文述不便如实告知张衡,自己是因错拉拢了李渊,担心受到他的告发,至今尚未着手拉拢杨氏兄弟的,只向张衡推说杨素如今在朝中身份地位已非昔日可比,实系朝中首相,自己人微言轻,平常连见他一面都不容易,更甭提劝说他入伙支持杨广入主东宫一事了。同时,为避免使张衡觉察出他话中的破绽,宇文述还反客为主,向张衡讨教怎样才能劝说杨素成为杨广在朝中的内援。

    “在建康时,不是听伯通说起过,你与杨约有些交情吗,何不从他身上入手,先说服杨约支持晋王,尔后请杨约去劝说其兄?”张衡疑惑地闪了宇文述一眼,提醒他道,“今日入宫陛见之时,未见皇上传召太子听政,由此可见太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且当初是杨约前来并州传旨,成全了王爷与王妃的姻缘,说来也算得与王爷有些交情,你不妨先找杨约,探探他的口风,尔后再相见行事。”

    宇文述面有难色地说道:“起初杨约虽曾得我相助,才入宫做了长秋监令,然此后我因离京在外,我二人这么年来一向疏于往还,此次他若是一味虚言搪塞,又当如何?”

    张衡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向前探了探身,凑近宇文述耳边,压低声音向他说了些什么,只见宇文述的脸色变得开朗了起来,连连点头道:“就依建平所言,我这就去试试。”

    杨约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已坐了四五年的时间,却始终未能从少卿晋升为正卿,这使得他领悟出了一个令他感到十分沮丧的道理:任凭他如何为朝廷办差卖命,掌管好一朝的讼政,朝廷都不会任用一个身有残疾的人位列九卿的。

    自从幼年时不慎从树上跌落,失去了那个活儿,也就注定了杨约这一生的命运:不论他有多么高的才华,也不论他的才干多么的出众,他也只能做个跑腿伺侯人的宦者了。即便是付出了比别人大得多的努力和代价,好容易从长秋监调到了大理寺这样的法政衙门,依然摆脱不了替他人卖力办差,自己却难以在仕途再进一步,跻身九卿,和自己的兄长并肩齐进了。

    同时,失去了男人的活儿,杨约也就成了无后的人,加之随着仕途遇挫,他的兴趣渐渐转移到了这世上另一样能勾起人们无限欲望的事情上来:爱财。

    凭心而论,杨约并不是个贪官儿,身为大理寺少卿,实际上办着大理寺正卿的差使,几年下来,除了朝廷赏赐以及亲友馈赠以外,杨约几乎没有在公事上收过一文钱的好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杨约虽是宦者之身,却自认还是一位读书人,是不屑做那些龌龊之事的。

    虽然不收贿赂,但在赌桌上嬴来的钱财,杨约还是乐于笑纳的,特别是近年来,他眼瞅着本衙署的长官走马灯似的换了有不下三四位,而自己这个少卿却还是个少卿,渐渐对仕途感到心灰意冷之后,偶尔闲暇时约上几位知交好友,赌桌上尽兴一把,就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以杨约的头脑和智慧,他决不可能不知,与自己深夜聚赌的这些人中就有借助赌博向自己行贿、输送好处的人,只是隔着一张小小的赌桌,使他有意无意产生了一种错觉:即便是真的有人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行贿,也是自己凭借着高超的赌技和好运嬴来的,算不得受贿,更何况,自己从未因嬴了这些人的钱财,办过一件错案。

    近些时日以来,杨约的心头又平添了一桩令他感到心堵的事情:他发觉,自从他胞兄杨素受到皇帝重用,在朝中执政以来,纷纷要求加入他赌友行列中的人越来越多,身份也越来越高了。他当然明白,这些人冲着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身后的兄长杨素。

    杨约与杨素这对兄弟自幼感情甚深,兼之他对兄长早些年间坎坷的仕宦经历洞若观火,深知兄长如今的官位得来之不易,自是不愿因为自己给杨素招惹麻烦,于是便闭门谢客,回绝了所有欲通过他来讨好、巴结杨素的赌友,严格将与他以赌取乐的人限定在了屈指可数的几位范围内。

    然而,他当初的恩公宇文述却是令杨约无法拒绝的一位。

    早在杨约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宦者时,宇文述就已官居右卫大将军,是皇帝面前数一数二的重臣了,若非宇文述向皇帝举荐,杨约决不可能脱颖而出,年纪轻轻地就坐上了长秋监令这样的位置,因此,杨约私下里一直称呼宇文述为恩公,对他怀有一份特殊的情谊。

    世道轮回,令杨约没想到的是,十年之后,他和宇文述成了同命相怜之人:他是做官遇到了天花板,而宇文述更是连连走背运,官做得越来越小,先是受到家仆牵连,从长安贬到外州做刺史,这几年好容易凭着军功做到了总管的位置,却因治下接连发生了两起命案,被贬回京中。

    正是由于杨约心中对宇文述的遭遇怀有一份深切的同情,当宇文述主动要求成为他的赌友时,杨约并未对他的真实动机有所觉察,欣然邀他加入了自己家中的赌局,将他视做了和自己最情投意合的故交好友。

    宇文述按照张衡传授他的方法,起初在参与到杨约家中所设赌局的三五天时间里,所下赌注并不大,甚至还经常从杨约那里嬴些钱财,给杨约造成一种他纯粹是为了解闷儿、打发时间才来此聚赌的错觉,继而才逐渐加大了下注的力度,有意输给杨约些珍珠、翡翠之类的宝物。

    每当赌罢杨约执意要将从宇文述这里嬴得的宝物归还给他时,宇文述都会笑着答道:“兄弟,这些都是哥哥这些年在外任上别人赠予之物,实在算不得什么,放在我这里和放在你这里无甚区别,你就放心地拿去吧。”


………………………………

第826章 千年未变的赌局(下)

    杨约起初尚有些过意不去,可架不住宇文述执意愿赌服输,只得勉强收下了他在赌桌上输给自己的诸种宝物。

    这个口子一开,就再也收不住了。待到两三个月以后,宇文述输给杨约的钱财及诸种宝物价值已达十万之巨。

    杨约终于发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了,遂于一日深夜赌局结束后特地将宇文述先后输给自己的各种宝物都摆放了在他面前,诚恳地请他将这些宝物都拿回去。

    “大哥要是不肯的话,那么小弟今后再也不敢邀大哥来此尽兴了。”

    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宇文述这才屏退随侍人等,笑着向杨约说道:“既然兄弟你执意如此,哥哥我也就不瞒你了。你道这些宝物都是哥哥从哪里得来的?”

    杨约心中陡地一惊,连忙问道:“大哥不是说,这些都是别人赠与你的吗?”

    “非也,非也。这些都是晋王之物,特命哥哥我带回长安赠与兄弟你的,唯恐兄弟不肯收下,所以才如此行事,还请兄弟莫要见怪才是。”

    “晋王?”杨约一时间脑子还没转过这道弯来,不清楚杨广这位极受皇帝、皇后宠爱的皇子、亲王为何要命宇文述煞费苦心地送这么多宝物给自己,两眼盯着宇文述问道。

    “晋王请兄弟代为向杨仆射致意,前不久晋王所上安定江南之奏章,还望杨仆射能够关照一二。”宇文述不便直言请杨约说服其兄杨素助杨广入主东宫,遂借口张衡带回长安的那道奏章向杨约提出请求道。

    “既是晋王吩咐之事,下官理应从命。”杨约肃然起身,恭敬地答道。

    送走宇文述之后,杨约一夜未能睡得安稳,于次日清晨即早早地赶到了杨素府上,将宇文述奉杨广之命,求杨素帮忙关照减免江南租赋的事如实转告给了杨素,并向杨素说道:“兄长若觉得此事可为则为,若是觉得此事不可为,小弟这就带话给伯通,告知他详情、原委,定不会叫兄长为难的。”

    杨素是何等人也,听罢杨约的话,呵呵笑道:“你道晋王经宇文述之手,送了这许多宝物给你,只是为了求为兄关照这件小事吗?不瞒你说,前日我已代皇上拟旨,有条件地诏准了定定江南南的奏章,其中对晋王在这道奏章中请求朝廷减免江南租赋给予了驳回。”

    “如此,兄长岂不是得罪了晋王?不行,我这就去将所收宝物一件不落地送还给宇文述。”杨约一听杨素居然驳回了杨广的请求,登时急了,站起身就要去寻宇文述退还宝物。

    “你呀,心思都放到哪里去了!”杨素嗔责地吩咐杨约坐下,点拔他道,“莫非还瞧不出,晋王这是有意引我为朝中内援,日后助他成就大事吗?你若现在退还宇文述输给你的那些个东西,不就相当于代为兄拒绝了晋王的好意了吗?”

    杨约恍然大悟,旋即试探着杨素的口风,问道:“听兄长话中之意,是欲答应做晋王在朝中的内援了吗?”

    杨素微微摇了摇头,答道:“此必是前番高颖阻碍晋王入主东宫,而如今为兄在朝中柄政,有人在晋王面前建言,晋王才会如此行事的。以为兄观之,晋王虽极得皇上、娘娘宠爱,然太子毕竟执掌东宫多年,又与高颖联姻,在朝中根基颇深,前次晋王未能入主东宫,今后怕也难矣。”

    杨约听杨素的口风,似乎并不看好杨广能够取代杨勇入主东宫,遂好心提醒其兄道:“兄长,即便如此,咱们兄弟似也不便得罪晋王吧。”

    “嗯,这件事事关重大,稍有处置不慎,即可能给你我兄弟带来杀身之祸。”杨素沉吟着说道,“这样,你不妨暂且收下这些宝物,这就去寻宇文述,代为兄向他致歉,就说关于朝廷驳回晋王奏章提请减免江南租赋一事,为兄纯系出于公心,并无对晋王不敬之意。今后晋王但有所命,为兄愿在朝中鼎力相助。”

    “要是宇文述把话同我挑明,要兄长助晋王成就大事,我又当如何答复呢?”杨约想了想,没敢立刻就走,又向杨素问道。

    “那就先答应下来再说。”杨素想都没想,干脆地答道。

    在通过杨约之口得知杨广有引自己为内援的意图之后,杨素反复思虑,仍觉自己在处置安定江南那道奏章一事上有不当之处,唯恐因此引起杨广对自己的误会,遂于吩咐杨约去寻宇文述之后,亲自赶往尚书省衙署,将尚未发出的对那道奏章的批复又修改了一遍,在其中加入了朝廷未能诏准减免江南租赋的解释,并且特地留出了余地,言明只要北方无战事,朝廷自当考虑适时减免江南租赋的。

    与此同时,杨约依照杨素的吩咐,找到了宇文述,代其兄杨素对宇文述日前所托之事做出了答复。

    宇文述虽觉杨素的这一答复语意含糊,不尽令人满意,所幸其并没有直言回绝暗助杨广夺宗一事,遂连夜写了一封书信给业已返回江南的张衡,向他报告了拉拢杨氏兄弟的前后原委,并请张衡在江南多搜罗些稀罕的宝物,差人送进京来,供自己在长安继续拉拢杨氏兄弟之用。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宇文述依张衡之言,借赌博向杨约输送了价值巨万的财货,一步步拉拢杨氏兄弟加入了助杨广夺宗的阵营,才使杨广在朝中获得了强助,帮助他最终战胜了大哥杨勇,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若干年之后,宇文述通过有意在赌桌上输给杨约大量钱财,借以拉拢杨氏兄弟成为杨广在朝中内援的做法,被后来成为一世明君唐太宗的李世民所效仿,用在了帮助其父在晋阳起兵,开创下唐朝二百多年的大事上,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功,并且时至千年之后的今日,宇文述的这种做法仍屡试不爽,颇值得读者诸君玩味和深思。


………………………………

第827章 燕十三

    与李靖的事先设想相比,有两件事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第一件,他没想到的是,他为预防万一,特地从军中挑选出的八名随他一道进入雁荡山对南陈残部藏匿地点进行侦伺的军士无一幸免地被人早早地给灭了口,即连他自己也成了对方的俘虏,难以逃出山去,向驻守东殴城中的大队人马报告匪情;

    第二件令他没有想到的事是,对方虽然相信了他编排的谎言,却比他料想的要谨慎得多,居然要通过要求钱无量先交纳十万定金这种方式对他所说的话加以印证。

    由于发生了这两件意外,使得李靖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

    首先,他无法确定,远在广陵的钱无量接到劫匪索要十万贯定金的书信后,会不会向杨广及时禀明,而杨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会不会做出正确的决断,向劫匪先行交纳十万贯定金,借以获得对方的信任,配合自己查清这伙劫匪的详情。

    其次,八名随行军士的过早牺牲,彻底切断了他与东殴城中大队人马间的联系,并且在这伙劫匪对他的严格看管下,他甚至连在山中放火向城中大队人马报警的机会都没有。

    本来,凭借李靖的能为,他完全有机会逃脱的,然而在山中等待广陵那边钱无量回信的这段时间里,李靖再三思虑,认为在两件事情没有办成之前,自己决不能为顾全性命而提前逃脱:首先,需确认为这伙劫匪为首的是否就是自己要找的顾姿儿;其次,八名随他进山的军士决不能白死,他要手刃燕十三为八名军士报仇。

    在李靖被俘后的当天,为首的女劫匪就将他交给了燕十三负责看管,使得他经由燕十三之口得知了八名随行军士无一幸免地皆死在了他的箭下这一真相。

    “我可以放你先跑上一阵子,只要你能避开我射出的第一支箭,我便放你出山,怎样?”单听其声音,李靖认为这位劫匪中的神箭手与自己年纪仿佛,闲来无事,拿自己寻开心时语气出奇地狂妄。

    燕十三说起话来虽然狂妄,但仅凭自己与燕十三初次遭遇时,他能够一箭射杀与自己同行的军士,未曾现身就溜走这一点,李靖就不敢小瞧了他,并且在心中认定,在这伙劫匪中,燕十三无疑将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

    燕十三看管李靖,大大有别于寻常的做法:他不是整日将李靖关押在用做牢房的山洞中,而是在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任凭李靖双手绑着,蒙着双眼,在山坡上四处游走,他自己则远远地坐着,对李靖悠悠地说道:“你可以跑,只要你跑得比我的箭还快,我就放了你。”

    每逢这时,李靖都有意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尽量去走近燕十三,以免他真的放箭射杀了自已,同时有意无意地和他攀谈,意图从他口中套问出这伙劫匪的更多信息。

    几天下来,零零散散地从燕十三口中,李靖还真得探听出了一些关于这伙劫匪的情况,不过大多是些不甚紧要的讯息,关于李靖最想知道的为首的女劫匪是否就是顾姿儿一事,燕十三从未提及半个字。

    短短的七八天后,李靖得知自己侥幸渡过了第一关:十万贯定金,劫匪已经拿到了。

    那名为首的女劫匪命燕十三将李靖押解至与他初次见面的回雁坡上,轻描淡写地告知了李靖钱无量已交纳了十万贯定金的消息,并提出以一千贯作为报酬,询问李靖愿不愿意随同一道前往广陵,接回剩下的九十万贯赎金。

    “在下唯求夫人能够早日放在下出山……”李靖心中虽迫切地希望为首的女劫匪带上自己一道去广陵拿回赎金,但表面上却做出一副只求活命的模样,向女劫匪恳求道。

    “两千贯,怎么样?”女劫匪主动提高了价码。

    “我只是个传话的……要是被朝廷知道了我在为夫人效力,只怕我全家就活不成了……”李靖仍不肯吐口答应,颤抖着声音说道。

    女劫匪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李靖,沉吟移时,方加重了语气,威胁他道:“实话对你说吧,这趟广陵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方才是对你客气,你得罪了我们,全家老小自也难活,何去何从,你自己惦量着办吧。”

    “我,我能冒昧地问夫人一句话吗?夫人为何执意要带我去广陵呢?”

    “你说错话了,只有燕十三陪你去。”李靖听得出,自己的话立即引起了女劫匪的警觉,拉长了语调冲自己说道,“钱无量只有见了你的面儿,才会顺利地交出九十万贯赎金,这回听明白了吧。”

    “我宁可不要夫人许给我的那两千贯,只求夫人答应我一件事,行吗?”李靖及时放弃了借机向女劫匪探问消息的意图,乍着胆子问道。

    “说。”

    “只求夫人在拿回九十万贯赎金以后,放过在下全家老小……”

    李靖两眼被蒙,看不到女劫匪听他这话时脸上闪过的一丝诡异的笑容,只听到了她爽快地答复。

    两天后,果然是燕十三押解着李靖上路了。

    眼瞅着劫匪们已然完全听信了自己编造出的谎言,李靖内心狂喜之余,迫切地想与杨广派来接应自己的人取得联系,以便两下相互配合,好趁着劫匪出山接回赎金的机会将其一举全歼。

    可是,一来他并不清楚杨广是否真的派来来接应自己,二来一路之上,燕十三等人对他防范得十分严密,令他无从得知他被押往了何方,令李靖感到十分焦急。

    因两眼一直被蒙着,李靖只能凭借听觉、嗅觉等其它感觉猜想,以燕十三为首的劫匪们将他押解出雁荡山之后,并没有从陆路北上,赶往广陵,而是转而向东,走海上乘船出发了。

    莫非此次双方约定的交付赎金的地点并不在广陵,而是在另外的某处,抑或就在海上?李靖暗自猜测道。


………………………………

第828章 百万赎金

    与此同时,在建康城中,晋王杨广面临的两道难题与李靖有所不同。

    由于钱无量离奇地收到了劫匪索要赎金的一封书信,加之考虑到“雁巢”残部的首脑人物很可能就藏匿于建康附近,杨广决定暂时不回广陵,亲自坐镇建康,统筹指挥查案事宜。

    在段达和钱无量奉命将十万贯定金交与劫匪之后,杨广命段达派人悄悄尾随来接定金的船只,欲顺藤摸瓜,寻找到劫匪藏身的地点,却没料到,数日后,派去跟踪的军士回报称,他们尾随那艘匪船溯江而上,向大江上游驶去了。

    又过了两天,与李靖一同前往浙东办差的裴虔通发来急报,向杨广禀报了李靖带领八名军士进入雁荡山侦伺敌情,至今未归的消息。

    这样一来,虽然证实了杨广之前的猜料:致书给钱无量索要赎金的这伙劫匪来自浙东,而劫匪之所以突然写信给钱无量,向他索要赎金,此事大半是由李靖而起。可是,令杨广感到困惑的是,照此推断,拿到赎金的匪船本应向东行驶,将十万贯设法运回浙东,为何背道而驰,反而向大江上游驶去了呢?

    紧接着,钱无量又收到了劫匪写来的第二封书信。这一回,书信是由钱无量家的一名老仆亲手带给他的。劫匪在书信中直接向钱无量提出以释放被他们劫持的钱氏族人为交换条件,向其索要九十万贯赎金,

    据这位被劫匪释放出来,用以带信给钱无量的老仆讲述,钱氏族人男女老幼一百多口的确被劫匪绑架至了雁荡山中,而他早在钱无量收到第一封索要定金的书信前就被秘密押往了广陵。

    从这位老仆的讲述中,杨广确定了两点事实:钱无恙之前的供述属实,钱氏族人现就在这伙劫匪手中,而这伙劫匪也就是钱无恙原本统领的那伙劫匪,他们的藏匿地点就在雁荡山中;这伙劫匪如此急于拿到百万贯赎金,表明他们并不满足于在深山之中藏匿,想要有更大的作为,迫切需要大量的钱财来保障下一步的行动。

    随之而来的,也是杨广面临的另一道难题:劫匪索要的百万赎金到哪里去筹,要怎样利用与劫匪交接人质、赎金的机会将其一网打尽。

    要知道,九十万贯“开皇五株”在当时而言,可是一笔称得上是天文数字的巨资,即使是杨广,要想在短短几天内筹集到九十万贯与劫匪交易,也并非一件易事。

    为此,裴蕴曾向杨广建言,无需按劫匪的要求真正去筹措这九十万贯赎金,只需表面上答应劫匪的要求,暗伏甲兵,趁与劫匪人钱交易之时将前来接受赎金的劫匪一举擒获,尔后逼其供出在雁荡山的藏匿地点,传命裴虔通率部进山清剿即可。

    杨广毫不迟疑地否决了这一建言,他想到的是,无论这九十万贯赎金从何处筹措而来,要将多达九十万贯“开皇五株”搬运装车、装船,都需动用大量的人力,难以悄无声息地进行,劫匪既然能将被劫持的钱家老仆秘密押解至广陵附近关押至初次交易之后,很可能在这一带安排有眼钱,在暗中关注着钱无量,或者说设在广陵的总管府的一举一动,如依裴蕴建言,对劫匪使诈,一经被其识破,必将失去一次歼灭他们的大好良机。

    由此,杨广决定,一切按照劫匪在信中提出的要求去办,授意钱无量利用其在王府掌管帐房的便利,从王府大帐上挪出五十万贯用作赎金,并由其通过老仆与劫匪讨价还价,催促劫匪尽早确定交接时间和地点。

    考虑到那艘接到首批十万贯定金的匪船正在朝大江上游行驶,分明就是个幌子,是想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相反的方向,杨广决定将计就计,即命段达带领骠骑营一营人马打着官军的旗号乘船沿江而上,追击匪船,同时,传命由大将军粱默率领一百名精锐军士,扮做钱无量雇来搬运五十万贯赎金的民夫,随时准备带着五十万贯赎金与劫匪进行交易。

    为密切关注劫匪的动向,杨广还派出六百里加急赶赴东殴城,传命裴虔通设法与进山侦伺敌情的李靖取得联系,摸清劫匪在雁荡山中的藏匿地点,以便配合粱默所部开展行动。

    三天后,劫匪的答复到了:鉴于钱无量只能交纳五十万贯赎金,他们也只能相应地释放一半的人质,只有待钱无量交清赎金后,方能释放其父母和其他的一半族人。答复仍是由钱家老仆带回,劫匪在答复中仍没有与钱无量约定具体的交接时间和地点。

    据此,杨广料定,劫匪多半会随时通知钱无量交接的时间和地点,最大限度地避免节外生枝,确保交接的顺利进行,于是,他也相应地指示钱无量接到劫匪的答复后,提前雇佣梁默等人为搬运赎金的民夫,煞有介事地做出一副随时准备与劫匪交易的架势。

    因猜料劫匪即使顺利地从钱无量手中拿到了五十万贯赎金,也需动用大量的人手将这笔巨资进行搬运、转移,且这笔巨额赎金无疑对这伙劫匪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带队前来与钱无量进行交易的很可能是劫匪中的首脑人物,杨广命钱无量在接到劫匪最后的交易通知时,悄悄带上钱无恙与其一同前往交易,以便及时对劫匪中的首脑人物进行指认。

    一切才刚刚准备停当,劫匪交易的通知就到了:要求钱无量将已筹措到的五十万贯赎金于广陵城外渡口装船,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为了确保钱无量、梁默等人能够及时向杨广报告劫匪最终指定的交易时间和地点,杨广还特意命钱无量带上了“黑将军”上船,以便待劫匪指定交易地点后,用它来向自己报信。

    钱无量依计而行,以雇主的身份督促着梁默等人将数百包“开皇五株”搬运到了船上,静候劫匪下达最终的交易通知了。


………………………………

第829章 茫茫海上

    李靖几乎没怎么坐过船,也从未出过海,当他被燕十三推搡着上了船,才陡然警觉,察觉到自己很可能受了那为首女劫匪的骗:自己被强逼着登上的这条船很大,船上的人很多,决不像是如为首女劫匪告诉他的,要他随燕十三前往广陵与钱无量进行交易。

    “十三兄弟,咱们这,这是要去哪儿呀?”李靖一经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即故作惊慌地向在身边押解他的燕十三探问道。

    见李靖在船上不停地打晃,站都站不稳,燕十三不禁放松了对他戒备,嘻笑着答道:“带你出海钓大鱼呀,瞧你这副样子,还是头一回坐船吧?”

    “不是,不是去广陵吗,怎么这船上有这么多的人?这一趟出了海是不是就不回来了呀?”李靖吓得脸都白了,带着哭腔问道。

    燕十三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并没答话。

    “我,我要下船,回家……”李靖猜知其中有变,挣扎着就要下船。

    就在此时,他感觉到脚下猛然一动,船已驶离了码头,朝着茫茫大海出发了。

    与此同时,一个冷冷的声音在李靖耳边响了起来:“小子,你车赶得不错,怎么一到了船上,就变得如此不堪了呢?”

    “夫人!”李靖惊讶地冲口叫道。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要继续装下去吗?说,你到底是什么人?”突然在船上现身的为首女劫匪恶狠狠地冲李靖问道。

    “我,我要下船……我要回家……”

    “哼,小小年纪,竟如此健忘,老九,你来告诉他吧。”为首女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