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末将护身的宝物,哪敢一时落下呢?”虞孝仁说着,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捧出座约有一尺长短的佛像来,站起身呈给杨广。

    “咦,建平,屈将军,你们来瞧,这是座什么佛像?”杨广从虞孝仁手中接过佛像,放在两手中观瞧,却不认得这是哪位菩萨的造像,于是招呼张衡、屈突通二人近前来看。

    “这是佛祖驾前的三十六揭缔中的一位,末将已向人问过了。”虞孝仁忙向杨广介绍道。

    “三十六揭缔?”杨广隐隐觉得这个名字好熟,趁着张衡、屈突通二人走近前来观看造像的空儿用心回想了一番,恍然想起前不久在与大哥办理清查关自在一案的移交手续时,曾听大哥杨勇提到过“雁巢”在关东一带的外围组织对外就号称“三十六揭缔。”

    一念至此,杨广忙将手中捧着的这座揭缔造像翻过来抻过去地仔细看了起来,旋即便在这座揭缔造像底部发现了镌刻的造像编号:22。

    “孝仁,你无意间闯入了‘雁巢’设在太行山深处的一座藏粮洞。并且很可能你在山洞中发现的其中一具骸骨就是‘雁巢’中三十六揭缔中的一位,所以他身上才会携带着这么一座揭缔造像。”杨广抬起头,用惊喜的目光盯着虞孝仁,说道。

    “既是被‘雁巢’中三十六揭缔囚禁关押在山洞中的人,那么这枚腰带扣的主人想必也不是位等闲之辈啦。王爷请看。”虞孝仁说着,从怀中摸出那枚精铜制成的腰带扣呈给了杨广。

    杨广把揭缔造像放在身旁的几案上,从虞孝仁手中接过铜腰带扣,上下打量了两眼,向张衡问道:“建平,我怎么瞧着这枚腰带扣从制地到做工都不太像出自我华夏中原之物,倒好似异国番邦身份尊显之人身上佩带的呢?”

    张衡请杨广把腰带扣交到他手上,手拿着腰带扣端详了好一会儿,说道:“王爷所言不差,这枚腰带扣虽只仅一枚,难以从其式样上瞧出其出处、来历,但据其系白铜精制而成这一点看,确非出自华夏中原。据下官所知,白铜主产于西疆,也有少量出产于辽东,而西疆诸国皆无以腰带环数多少区分身份高下的习惯,因此,这枚腰带扣出于辽东,其主人很可能生前系一位高句丽国中的达官显要。”

    “高句丽国中的达官显要?此人究竟是何人,关自在和‘雁巢’中人为什么要把此人关押在深山老林中的藏粮洞里呢?”杨广睁达了眼睛,像是在问张衡,又似在喃喃自问道。

    张衡一时间也琢磨不透其中蕴含的秘密,遂转身向虞孝仁问道:“虞将军,你还能找得到那座藏粮洞吗?”

    “张尚书,我当时只顾着手捧佛造像跑路,没能记确切这座藏粮洞的具体位置。”虞孝仁不知张衡已从河北道行台度支、刑部二尚书转任了雍州别驾,仍延用先前的称呼答道。

    “孝仁历经磨难,却也替朝廷找到了一条新的查破南陈细作案的有用线索,先退下回府休息几日,再来报到、办差吧。”杨广见一时难以循着虞孝仁无意间发现的这条线索继续追查下去,遂向他吩咐道。

    送走虞孝仁,几个人的话题又转移到了江陵方面上来,屈突通旧话重提,又向杨广提出要将方士宏捉拿归案,从他嘴里审问出‘雁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来。

    “与其捉拿方士宏,倒不如捉拿梅二来得直接。”屈突通的建言当即受了张衡的反驳,“从心意到西市找梅二接洽,以及梅二送书与方士宏,指使他到秦王府上利用秦王妃从寺中带出司马珞、了尘这两件事上可以推断出,梅二在‘雁巢’中的地位显然要高于方士宏,只有他才有可能掌握‘雁巢’接下来会派谁前往江陵,如何安排司马珞和了尘返回南陈,如果现在要收网,下官建议,不如将梅二与方士宏一并捉拿归案。”

    杨广目不转睛地盯着身旁几案上的那座揭缔造像,摇摇头,说道:“梅大还没露面,此时不能动梅二。方士宏从目前来看,不过就是个替梅二跑腿传信的小角色,难以从他嘴里审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反而有可能引起梅二的警觉。所以,我主张再等等瞧。梅二不惜动用秦王妃崔氏的关系从长安带出司马珞和了尘,决不会对她二人置之不理,就安置在崔氏身边吧。”

    张衡本因屈突通再次提议要捉拿方士宏,才提出将梅二一并捉拿归案,此时听杨广如此说,立马点头附和道:“下官赞同王爷的主张,即便再等上些时日,下官以为,‘雁巢’早晚都会派人安排司马珞、了尘返回南陈去的,之所以至今没采取行动,很可能尚在观望风向,伺机而动。”

    屈突通屡屡提议捉拿方士宏被否,忍不住提醒杨广道:“王爷,末将前两日就起过疑心,梅二对他本人以及心意都处于咱们密切监视之下不可能不有所察觉,在这种形势下,纵然利用秦王妃带司马珞和了尘二人离开长安,也要冒极大的风险。他为何要如此急于答应心意所托,冒着失败的风险将司马珞和了尘送出长安,这其中会不会有诈啊?”

    “你的意思是说,梅二在拿送司马珞、了尘二人返回南陈这件事做幌子,转称咱们的注意力,实则另有打算?”不知为什么,经屈突通这么一说,杨广陡然想起了那晚恶鬼潜入兰芷宫,从萧厄枕边窃走金针的事来,心中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禀王爷,皇上传您即刻回宫。”

    未等屈突通答话,殿外突然传来了刘方急促的声音。


………………………………

第652章 萧综暴亡

    杨广奉召回到大兴宫临德殿时,见尚书左仆射高颖、广平王杨雄等几位朝中重臣已先于自己赶到了。

    杨坚面沉似水,命高颖、杨雄等人传阅着一份奏章,不停地在殿内来回踱着步。

    杨广经通传走进临德殿,恰逢杨雄刚刚将那份奏章浏览一遍,顺手递给了他,他接过奏章展开观瞧,当先的一行大字就映入了眼帘:为后梁国主萧综昨日暴崩一事,儿臣俊敬奏。。。。。。

    杨广只觉头脑中“轰”地一声,刹那间想起了才在晋王府中同屈突通谈到的‘雁巢’有可能使诈的事来,万没想到自己才意识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事情就真的发生了。

    “独孤,你对这件事怎么看?萧综一死,是否需要马上扶立萧氏其他子弟继承萧综的王位?”杨坚首先转身向高颖问询道。

    “回皇上,臣方才将秦王自江陵发回的这道紧急奏章反复看过,并未从其中找到关于萧综死因的禀报,也就是说,萧综的死因不明。目下朝廷即将兴兵伐陈,偏偏在这个时候萧综暴亡,这其中会不会另有蹊跷呢?此为其一;其二,从后梁国内的形势看,萧综一死,其兄弟子侄无论哪一位继承王位,至少在一两年内后梁国中的大权都势必操于其叔萧岩手中,萧岩一向亲近南陈,疏远我大隋,陛下不可不防啊。”高颖回答得简明扼要,又切中肯綮。

    “阿纵,你负责主持清查南陈细作一事,对萧综之死有何见解呢?”杨坚没有急于表态支持高颖,而是向杨广问道。

    “儿臣先前向父皇禀明的那件事,至今未见‘雁巢’采取任何行动,今日奉召入宫见驾前,儿臣还在和张衡、屈突通等人会商案情,认为不排除对手虚晃一枪,另有所图的可能性。因此,儿臣认为,萧综之死,不排除人为造成的可能性。”

    “对方才独孤提及的萧综一死,后梁朝中权柄必将旁落于萧岩之手,杨雄,你是怎么看的?”杨坚又把问题抛给了广平王杨雄。

    “陛下莫要忘了,后梁先国主萧岿还有个嫡亲的儿子生长于我大隋国中,如能扶立此子继承王位,后梁局势当不致出现大的反复吧。”杨雄不经意地瞟了杨广一眼,抱拳答道。

    杨广知道,杨雄说到的这位在隋境长大的后梁王子就是作为萧厄出嫁时压轿郎的萧禹。

    哪知杨坚先后征求罢三位重臣的意见,沉吟移时,突然转向高颖,眯起双眼,问道:“独孤,倘若朕下诏给阿祗,命他统兵灭了后梁,彻底消除后梁投陈的这一隐患,你以为可行否?”

    高颖未假思索地拱手答道:“自数十年前侯景之乱后,南梁早已名存实亡,陛下实则不用动用一兵一卒,但下一道诏书给后梁君臣,要求其举国归顺我大隋,臣以为萧岩必不敢不从。后梁国灭,南陈企图利用后梁来牵制我大隋的打算自然就落了空,这对于实现南北统一大业确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阿纵,厄儿毕竟出身后梁王室,如朕趁萧综暴亡之机,一举灭了后梁,厄儿该不会心生怨望吧?”因自己灭亡后梁的主意得到了高颖的坚决支持,杨坚心情好转了许多,用半是玩笑的语气问杨广道。

    父皇突然提出的灭亡后梁的计划也大大启发了杨广:是啊,不管萧综的死因如何,也无论南陈欲在后梁国中挑拨起怎样的是非,只要用一纸诏书就可将后梁举国划入大隋的版图,岂不一劳永逸,从根本消除了后梁投向南陈的可能性?

    “儿臣以为,后梁灭国,臣媳只会欣然接受,决不至心生怨望的。”杨广爽快地答道。

    “方才杨雄既说到了萧禹,朕想,还是将他调回长安,与厄儿相伴在一处的好。阿纵,你对此没有异议吧?”杨坚随即又问杨广道。

    “后梁国灭,身为王室嫡出,萧禹的确不宜居于长安之外,儿臣没有异议。”

    “那就好。”杨坚走近杨广,直视着他叮嘱道,“朕料灭国诏书一下达至江陵,南陈必会竭力阻止后梁归化朝廷,到时自少不了有‘雁巢’中的重要人物现身江陵,你须提前指派得力人手前往江陵,与阿祗相互配合,争取趁此机会查破‘雁巢’,揪出关自在,一举扫清平陈大业道路上的障碍。”

    杨广头脑一热,冲口请命道:“儿臣愿亲赴江陵,捉拿关自在。”

    “眼下你不宜离开长安。”杨坚冷冷一句话就拒绝了杨广,旋即盯着他问道,“张衡能否抽得开身,作为朕的传诏使臣前往江陵走一趟啊?”

    正如杨坚君臣料想的那样,后梁国主萧综确实是被人害死的。

    早在杨俊抵达江陵赴任山南道行台尚书令之前,后梁王叔萧岩府上就来了位神秘的不速之客,自称是奉隋朝晋王妃萧厄之命,前来面见萧岩密商反隋要务的。

    当萧岩在府中议事厅接见了来人,从来人手中接过证明身份的那副金针,拿在手中反复看罢多时,萧岩“扑哧”一声笑了:“尊驾莫非就是那只屡屡潜入大兴宫生事作乱的恶鬼?如不肯以真面目示人,请恕某不能奉陪了。”说着,向厅外的值役人等呼唤一声,作势起身就要送客。

    “兄长莫怪,实是小弟来得仓猝,未明兄长心意,故而如此。”来人急忙开口拦住萧岩,顺手摘下了头上戴着的风帽,露出了一张清秀苍白的面容。

    “你是谁?”不意来人贸然称呼自己为兄长,萧岩警觉地往后缩了缩身子,向来人喝问道。

    “兄长不记得小弟了吗,我是十八年前从江陵家中走失的如水呀。”萧如水直视着萧岩,答道。

    “你,你是三叔家的如水兄弟?这么多年了,你竟还活在世上?”萧岩暗吃了一惊,将信将疑地探问道。

    “不错,我正是萧如水,如今的身份是陈朝‘雁巢’的大护法,关自在的名号兄长想必也听说过吧。”萧如水端起茶碗,咂了口茶,从容答道。


………………………………

第653章 后梁国灭(上)

    “你真的是如水贤弟,怎么又成了‘雁巢’的大护法?你从长安大兴宫窃得厄儿向不离身的这副金针来见我,所为何事啊?”萧岩陡然听萧如水亮出‘雁巢’大护法的身份,一时心中难免生出些许怯意,两眼不住地瞄着厅外,紧张地思索着脱身之法。

    “兄长莫怕,我早知兄长与已故始兴王交情甚笃,久有弃隋投陈之意,故而才首先来见兄长,欲与兄长共举大事,但不知兄长有意否?”萧如水说着,有意在萧岩面前亮一手功夫震摄住他,遂借随手放下茶碗之机,骈起二指,冲萧岩一弹,萧岩只觉一股劲风拂动自己的衣襟,低头观瞧,却见一只不知什么时候爬上自己衣襟上的红腿蜘蛛已被萧如水隔空弹落到了地上,翻腾了两下,眼见难活成了。

    “啊,啊,兄弟你有什么打算,愚兄愿离其详。”萧岩被萧如水露出这一手隔空弹指的功夫吓得胆战心惊,竭力装出一副从容的神态问道。

    “你拿着这副金针去见萧综,告诉他,隋朝的晋王妃,他的亲妹妹萧厄愿为内应,配合他弃隋投陈。要他立即举倾国之军力,与隋朝开战。”萧如水阴恻恻地说道。

    “这恐怕不成吧。”萧岩连连摇头道,“萧综为人一向怯懦,况且如今隋朝不仅恢复设置了江陵总管,驻军监视后梁国中动静,而且即将在江陵建立山南道行台尚书省,调重兵布防江陵周边,在如此形势下,单凭一副金针就想劝萧综起兵反隋,无异于痴人说梦。”

    “萧综虽然不足以成事,可不还有兄长你呢吗?谁不知道,自大哥萧岿死后,后梁国中手握重权的实则是你这位王叔啊。萧综要是愿意起兵反隋也还罢了,要是不愿,那你就将他一刀杀了,我保你做得这后梁国主,如何?”萧如水冷笑着逼劝萧岩道。

    “如水兄弟,请喝茶,请喝茶。”萧岩抬手擦了一把额上的冷汗,勉强笑着试探萧如水道,“你方才这番话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陈朝皇帝的意思呢?要知道,秦王杨俊不日即将来江陵赴任,他可是带着十几万兵马来的呀,仅凭后梁国中区区几万兵马,恐怕难以成事啊。”

    “哈哈,原来兄长你担心的是这个。”萧如水仰面大笑道,“你大可不必顾虑,只要后梁一起兵反隋,当今皇上即刻就会派数万水军赶来接应,到时即便不能将杨俊从江陵赶走,至少兄长也能安然去往建康,坐享荣华富贵。”

    “如水兄弟,恕我多问一句,你这‘雁巢’大护法在南陈朝中官居几品,是个什么位置呀?”萧岩心知一旦答应萧如水,上了南陈的贼船,再想下来可就难了,因此不得不乍着胆子多问一句,好令自己放心。

    “看来兄长对‘雁巢’在陈朝国中的地位还不太了解。简单说吧,‘雁巢’首任的大首领不是别人,就是当今皇上本人,小弟在‘雁巢’中的身份、地位仅次于副首领关自在,你说小弟官居几品呢?”萧如水用近乎调侃的语气答复萧岩道。

    萧岩身为后梁国中手握重权的王叔,这么年也多多少少听说过南陈有‘雁巢’这么个秘密谍报组织,尔今听萧如水向他介绍说‘雁巢’的首任大首领竟是南陈皇帝陈叔宝本人,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低着头想了想,赔笑同萧如水商量道:“嘿嘿,如水兄弟,你看这样成不成?明日我可以出面去劝说国主起兵反隋,但若他不肯听从,能否请陈朝先发两万水军至江陵附近水面接应,我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萧如水明知萧岩仍不相信陈朝会派水军接应后梁起兵反隋,这是在同自己讨价还价,遂痛快地点头答应了萧岩的请求。

    于是,在杨俊抵达江陵赴任山南道行台尚书令的前两天,萧岩拿着萧如水交给他的那副萧厄替人行针治病用的金针,来劝说后梁国主萧综起兵弃隋投陈。

    哪知,萧综自继位以来,一直不满于王叔萧岩把持朝纲,这回也给他玩起了心眼,表面上对萧岩唯唯诺诺,满口应承下同萧岩一道举后梁倾国之兵弃隋投陈,实则却在亲自迎接杨俊来江陵赴任的酒宴上,私下里向杨俊作出承诺,要将后梁现有的军队毫无保留地交由杨俊统带、指挥,彻彻底底地做隋朝的附庸。

    杨俊刚刚抵达江陵就收到了后梁国主萧综献上的这样一份大礼,自然是喜出望外,当下与萧综二人约定,十日后双方即行交割军权,后梁除保留少数的王宫卫队,其它三万兵马尽皆交由杨俊统一统领、指挥。

    可惜的是,萧综欲将举国军力交由杨俊统领的消息于当晚酒席宴间就被萧岩安插在萧综身边的一名眼线听到,连夜向萧岩作了告发。

    居住在萧岩府中的萧如水听到萧综竟要将后梁举国的军力都交给隋朝时,当即便逼着萧岩下药毒杀萧综,抢在后梁向隋朝交割军权前由萧岩率军起兵反隋。

    之前和萧如水说归说,一旦被他逼着真的要对萧综下手,萧岩心里又犯起了嘀咕:毕竟自己亲眼见到的只有萧如水一人,倘若真的杀了萧综,陈朝不能及时发兵接应,到时该当如何进退呢?

    就这样拖了两天,最终萧如水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也不同萧岩打招呼,自已趁夜潜入后梁宫中,亲手杀了萧综,硬逼着萧岩提前率军起事反隋。

    也是萧如水运气不好,自去岁杨俊的妻兄崔弘度到江陵任江陵总管以来,就在后梁宫中安排下了不少隋朝的眼线,时刻预防后梁国中生变,在萧如水潜入宫中将萧综亲手杀死的当晚,就有宫中的隋朝眼线将萧综被人杀死于寝宫的消息禀报给了崔弘度。

    崔弘度随即又向杨俊作了禀报,杨俊当即传命江陵城全城戒严,增调隋朝大军布防于江陵四周,严密监视后梁军队的动向,一发现有异动,即行就地剿灭。

    这样一来,萧岩想抢在向隋朝交割军权之前率军反隋的企图也在一夜间化为了泡影,只得忍气吞声,静候下一个弃隋投陈的时机了。


………………………………

第654章 后梁国灭(下)

    萧岩临阵退缩,不愿强自出头率军反隋,使得萧如水在后梁国中挑拔是非,干扰隋朝实施兴兵伐陈的计划面临着落空的危险。

    不过,萧如水也想到了,无论隋朝扶立哪一位萧氏王室子弟继承后梁王位,在短期内后梁朝中的权柄仍将操于萧岩之手,这就为日后鼓动萧岩反隋埋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

    唯一令萧如水感到失望的是,萧综临死前已向杨俊作出允诺,将后梁的军权主动让出,不再保留军队,这样一来,后梁这支牵制隋朝伐陈的力量就不复存在了。

    经过整整一天与萧岩的讨价还价,精心谋划,萧如水决定改变原定计划,不再强逼萧岩立即弃隋投陈,暂时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待继位的后梁国君确定后,再视情形另作打算。

    然而,十几天后,张衡奉旨前来江陵,向以萧岩为首的后梁王室及文武群臣传达了隋高祖杨坚令后梁归化,举国划入隋境的灭国诏书,打了萧岩和萧如水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都没有想到,杨坚根本不给他们第二个弃隋投陈的机会,直接用一纸诏书外加杨俊麾下十几万兵马,就宣布了后梁灭国。

    依萧如水的意思,既然隋朝直接向后梁下达了灭国诏书,萧岩正可趁此机会利用他在后梁国内的权势和号召力,掀起一股反隋的风浪,回敬杨坚、杨俊父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即便无法恢复后梁的疆域,至少也可率领萧氏王族投奔南陈,为南陈兴兵助萧氏复国提供一个绝佳的契机。

    然而,令萧如水感到不解的是,早在他从长安赶赴江陵来见萧岩之见,关自在就已向南陈朝中传递回了信息,请求南陈后主陈叔宝增兵大江中游,随时准备接应萧氏反隋,可是直至张衡来江陵传达了后梁灭国诏书,都未见大江对岸的南陈军队有任何的反应。

    萧如水无奈,只得一面强逼着萧岩起事反隋,一面亲自出面派人过江与南陈军队主将联络,请求其发兵接应、配合萧岩行动,结果,派去的人向萧如水回话,说南陈军中主将根本就没接到过陈叔宝向其下达的派军支援、接应后梁反隋的军令,不便擅自发兵。

    近几年,萧如水潜伏长安,耳朵里也听到过不少关于南陈后主陈叔宝荒废朝政,痴迷于和一帮文人、宫女吟风弄月的传闻,今见关自在率领着“雁巢”的一班兄弟来回奔波,拚尽全力地极力拖延和干扰隋朝兴兵伐陈,而陈叔宝却对关自在发回的奏章置之不理,心底不由得直窜上一股凉意。

    若不是他自己也出身于萧氏王族,与杨隋有灭国之仇,加之他的授业恩师与陈叔宝的父亲——南陈宣帝陈顼有极深的渊源,将他和萧无垢师兄弟二人皆派下山,充任“雁巢”的两在护法,依萧如水的性子,说不准立马就会弃“雁巢”和关自在而去,重归师门隐居学艺。

    可是一想到这么多年来,关自在对南陈朝廷始终忠贞不渝,对他萧如水本人更是关爱有加,在开皇三年间萧无垢死后,甚至将他树为“雁巢”实际上的最高首领,自己则退居幕后,甘愿做他的顾问和参谋,这份知遇之恩着实令萧如水不忍弃他而去。

    尽管萧岩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日见不到南陈发兵接应,就一日不肯屈从于萧如水的威逼利诱,率领后梁王室和群臣起事反隋,令萧如水颇为无奈,可是就在张衡抵达江陵传达后梁灭国诏书后的几天里,另一个机会就出现在了萧如水面前:为督促后梁诸州府及各地驻军向隋朝移交权力,秦王杨俊亲自带领两万精锐隋军,离开江陵,奔赴各州府去巡视了,江陵城内只留下了江陵总管崔弘度以及暂时还未回长安的张衡率军驻守。

    萧如水灵机一动,决定趁杨俊外出巡视的机会,将原先的虚晃一枪——借应心意师太请求,利用秦王妃崔氏将了尘和司马珞带离长安,适时送回南陈,变为一步实招,安排人从杨俊府中接出司马珞和了尘,将她二人送回南陈。

    在正式行动前,萧如水也命此次跟随他南下江陵的“雁巢”中属下详细打探了杨俊在江陵府中的防卫情况,得知杨俊为加强他本人的近卫力量,特地带上了杨广调来专门对付他的白发梁默作为贴身护从,江陵王府中只有段达带人驻守,随时防范“雁巢”派人来接应司马珞和了尘返陈。

    萧如水得此禀报后,心中暗喜,遂于杨俊外出巡视的次日夜晚,亲自率领二十名精锐的“雁巢”杀手前来从杨俊府中接出司马珞和了尘二人。

    因有杨广跟前的头号谋士张衡现在江陵城中留守,为防万一,萧如水率人前去接人时特别留了个心眼儿:他命手下的二十名“雁巢”杀手潜入杨俊府中接司马珞、了尘二人出来,而自己一人留在府外望风。

    当晚天近三更时分,二十名身穿夜行衣,黑纱蒙面的“雁巢”杀手翻墙潜入了杨俊在江陵的王府中,过了将近半个时辰的光景,远远地躲在王府外望风的萧如水就听到院墙里面传出一长一短两声鸟叫,心头不由得一喜:这是他与手下约定的一切顺利的暗号,看来潜入府去的手下已经得了手,即将从杨俊府中接出司马珞了。

    这样想着,萧如水闪身从藏身的街角处走了出来,准备接应那二十名手下带司马珞和了尘两人出府。

    就在他刚刚走到杨俊王府院墙根下的时候,突然听到头顶一股恶风不善,急切中来不及抬头去看,忙垫步拧腰,向旁边窜出去有一丈多远,定神观瞧,却见自己方才站着的地方,从天而降撒下了一张鱼网,险些就把他罩在了里面。

    “风紧,扯呼!”

    萧如水一见杨俊府中有埋伏,暗道不妙,扯起嗓子冲院墙内大叫一声,转身撒开腿就要跑。


………………………………

第655章 宿敌重逢

    未等萧如水跑出几步,身前就有一人拦住了他的去路。

    借着天上的月光,萧如水看得真真切切,拦住自己去路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对手——白发梁默。

    由于萧如水今晚和手下的二十名杀手是一样的穿着打扮——身穿夜行衣,以黑纱蒙面,所以他和梁默打了一个照面就认出了他,而梁默却没认出他来,劈手就来抓萧如水胸前的衣襟。

    萧如水眼见梁默在杨俊府外现身,拦住了自己的去路,立时便省悟到今晚是中了对方设下的圈套了,无心恋战,伸左手“呯”地一声叼住了梁默抓向自己胸前的那只手,顺势往前一带,趁梁默收势不住向前趔趄的机会,撒腿就跑。

    梁默没想到对手武功如此之高,一个没留神被萧如水差点带倒在地,急忙收势站稳身形,回手冲着萧如水便甩出了一枚“飞蝗石”。

    萧如水急于逃走,耳畔听得身后有金石之类的暗器在空中划过的声音,缩头藏颈,身形往下一蹲,避过了那枚“飞蝗石”,一刻未敢耽搁,头也不回地向前跑去。

    这时,从街道两旁的暗影里不断有手持刀剑的秦王府骠骑营的将士们冲出,想要拦住萧如水。

    萧如水此时只求脱身,不求伤敌,遂从随身携带的针囊摸出一把金针,使用“漫天花雨”的手法向着身前的人群中漫撒了出去,趁拦路隋军纷纷中针倒地的机会,从他们身边急掠而过,跑了出去。

    “竖子,哪里走!”梁默在后大喝一声,拔腿就追。

    萧如水本想甩掉身后的追兵,逃回萧岩府中藏身,可朝着萧岩府邸的方向跑出两条街巷,这才发现,通往萧岩府邸的道路已被成群结队的隋军给堵死了,于是,他只得掉头往城门的方向跑去,想抢在隋军在江陵城内所设包围圈还未完全合拢前,翻越城墙逃到城外去。

    萧如水施展出轻功提纵术,未过多大一会儿就将身后的追兵甩在了两三条街巷之外,紧接着来到城墙下,根本不用爬城索,空手施展壁虎爬墙的功夫,身子紧贴在城墙壁上,单凭四肢的力量,像一只硕大的壁虎迅速地攀爬而上。

    待萧如水从江陵城的城墙上纵身一跃,跳进了城外的护城河中,脑袋被护城河冰凉的河水一激,才发自心底地感到一种死里逃生般的痛快。

    可是,还未等他从护城河里游上岸,就听到身后不远的地方又发出了“扑通”一声,似乎又有人从城墙跳了下来。

    萧如水唯恐城内追兵赶到,也顾不得回头瞧瞧从城墙上跟着自己跳下来的是谁,手脚扑腾着急忙爬上了岸,朝着茫茫夜色中就跑了出去。

    “尊驾就这么一路狼狈逃窜,不觉得有失英雄体面吗?”

    萧如水在暗夜跑不出多远,就听身后有人冷冷地质问他道。

    他陡地停下脚步,转过身去,却见梁默满头的白发在暗夜中分外醒目。

    萧如水也不开口答话,迎面就是一掌,直劈向了梁默的胸前,梁默挥掌相格,两人就在江陵城外的空地上你来我往战在了一处。

    梁默一和萧如水面对面地交上手,未过十几个回合,就敏锐地察觉出对方的招式似乎自己之前在哪里见识过,遂虚晃一招,跳出圈外,沉声喝问道:“尊驾究竟是何许人也,你我可曾交过手,过过招?”

    萧如水只“哼”了一声,仍然闷声不响地上前挥掌就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