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王爷,目下已到午时,长孙晟将军未曾来府上。王爷也该用饭了,小的这就去传饭。”

    “什么?天至午时,长孙先生竟然还没来?”杨广瞪圆了眼,吃惊地问道。

    要知道,长孙晟可是奉旨来自己府上授业,如无十分紧要的变故发生,他绝不至天到晌午时分还没来。

    “小的,小的实不知这是什么缘故。”鲜于罗沙哑着嗓音,忐忑不安地应道。

    “好了,待传上饭后,你便退下歇息去吧,换个人在本王跟儿前侍候。”杨广醒悟过来,向鲜于罗是探问不出究竟的,遂温言向他吩咐道。

    稍顷,丁三儿亲自带着厨上的两名小伙计给杨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杨广只拿起两枚剥好的茶叶蛋放进嘴里嚼着,思量着要不要派人到长孙晟府上打听打听消息,就见李渊一身软甲,面色阴沉地走进了寝殿,在殿中央站定,看也不看杨广,面无表情地唱道:“圣上口谕,晋王杨广接旨。”

    杨广嘴里正嚼着茶叶蛋,被李渊突如其来地一声,惊得险些噎住,忙端起一碗羊奶将嘴里残存的茶叶蛋送进肚里,站起身,面向李渊,直通通地跪倒在地,口称“杨广接旨。”

    “着千牛备身李渊即刻带杨广至正阳宫面君,不得迟误,钦此。”李渊转述完简短的皇帝口谕,勉强从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宽慰杨广道:“阿纵莫慌,吃完饭再随我入宫不迟。”

    杨广不明白大晌午的,父亲杨坚传召自己入宫是为了何事,且听父皇口谕中有叫李渊带自己入宫的话,暗猜必不是什么好事。他对李渊向存戒心,也不肯向他探问究竟,当下只冷冷地向李渊回道:“饭就不必吃了,请表兄宽限片刻,容本王更衣。”

    萧萧、瑟瑟这时赶了进来,张罗着服侍杨广漱洗更衣已毕,又不放心杨广一个人跟着李渊入宫面君,紧赶着跑去将刚刚回房躺下的鲜于罗叫起,随同杨广一道进宫去。

    “阿纵,府中断粮之事,你为何不向我明说?”三个人未出晋王府多久,李渊便忍不住向杨广问道。他因从张须陀处得知昨晚杨广前往东宫向太子杨勇借粮的消息,今日一早跑去向姨母独孤后禀报消息,反被当时也在正阳宫的姨父杨坚点名要他亲自带杨广入宫来见,心知这回难免开罪于杨广,于是,就思忖着趁未入宫之际,当面与杨广把话说开,稍作弥补。

    杨广听了李渊的问话,却没想到他就是透露借粮消息给父母的人,反而对自己府中消息走露得如此迅速感到惊讶不已:如果说几天前,安若溪堕胎及有不速之客潜入府中的消息在府外传散开来,其间尚有一夜之隔,这回自己三更天才出了东宫,父亲母亲显然一早就得知了自己到东宫借粮的消息,难不成这消息自己插上了一双翅膀,自己飞到了父母耳中不成?

    鱼赞这老儿昨晚还言之凿凿地声称太子决不会向父皇母后透露自己向他借粮的消息,待入宫面君回府以后,一定要把他找来,痛斥一番,方解胸中这口恶气。

    李渊存心想向杨广解释自己为何要把借粮之事禀奏给皇帝皇后,见杨广并不理会自己的质问,阴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忙又说道:“早知府中因增添人口断粮,王爷不如及早对我明说,由我出面向太子讨要千牛军士的粮晌,弥补府中这几天拉下的亏空,岂不是更稳妥些?”

    他一语双关,既委婉地提醒了杨广,呆会儿入宫见皇帝皇后,要把府中断粮的原因归结为府中增加了一百多吃粮军士身上,又向杨广表示出自己无意为难他,反而愿意替他弥补过失。

    怎奈杨广切齿痛恨地并不仅是这一件事,而是对自己府禁不严,屡屡走漏消息耿耿于怀,哪里能体会到李渊这番用心。
………………………………

第五十八章 自有姨母照应

    (求收藏、求推荐)杨广跟随李渊来到正阳宫,见这座皇帝皇后共同的寝宫正殿里不单只坐着杨坚夫妇二人,太子杨勇侍立在杨坚身前,当朝两位宰相,尚书省左、右两位仆射高颖和苏威陪坐在旁。最令杨广感到惊讶的是,长孙晟竟也赫然在座。

    怪道是奉旨来自己府中授业的第一天,长孙晟就爽了约,原来是被父皇召进了宫。

    杨广见正阳宫中有三位臣子在场,不由得缓下了一口气来:依他想来,父皇、母后还不至于当着臣下的面儿太过给他这位皇子、王爷难堪吧。

    “臣李渊奉圣上口谕,带晋王杨广入宫晋见。”李渊一丝不苟地向前躬身回禀道。

    “叔德可以退下了。”杨坚偏过头看了与自己并肩而坐的皇后一眼,语调平和地向李渊吩咐道,紧接着冷冷地冲他身后站着的杨广说道,“阿纵且跪在殿柱旁,你的事过会儿再说。”

    杨广虽然年幼,自尊心却一点不比别人差,听到父皇不问情由,径直命令自己当着几位臣子的面儿跪下,不由得涨红了脸,张张嘴,想要替自己辩说两句,可目光一与杨坚向他投来的目光相接,被父亲威严冷峻的目光激得心中一凛,什么也没敢说,老老实实地走至殿柱旁,撩衣跪了下来。

    “今年关中大旱,京师米贵,更有一干奸商囤粮惜售,哄抬米价,据方才独孤所言,昨日长安东西两市米价已高达斗米一千五百钱。”在杨广到来之前,殿内,杨坚似乎在与两位宰相会议政务,说到此处,杨坚的目光有意在杨广身上掠过,略一停顿,接着说道,“今日一早,朕便得报,朕的次子,晋王杨广府中竟然也断了粮,如无断然采取措施,严加整治,任由米价这么涨下去,只怕要累及朝局安稳了。无畏,你兼领京兆尹,对此有何打算啊?”

    苏威情知今日之事实由晋王杨广府中断粮,向东宫太子处借粮而引发,却不便说破,当下站起身,拱手答道:“皇上,臣今日就分差干员分赴东西两市,会同两市市令,对所有粮行米铺严加督责,令其开仓放粮,敞开供应粮米,如发现有蓄意哄抬米价者,即行拘拿、问罪。再者,民部也归臣该管,臣入宫面君之前,已传命民部,令其从东都征调粮米供应长安,只是,三门峡槽路不畅,东都粮米运至长安,最快也得半月之后了。”

    “嗯,独孤,”杨坚对苏威的应对还算满意,继而转向高颖说道,“朕意,少府新铸之‘开皇五株’今日便可正式开铸,三日内须运往各州、郡、县及各处通行关卡颁示范式,以新钱冲抵旧钱,平抑物价。另,府兵军士取消与主将同姓,兵民混编合籍之事也须加紧推行,大战在即,既要保证战力不减,又要兼顾各地收成,不给敌邦以可乘之机。皇后,朕这番处置如何?”

    谁都知道,这位隋文帝杨坚称得上是史上最大一位妻管严,他也是除了近一千年之后的明孝宗以外的,唯一一位长期与皇后同居于一座寝宫的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政见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整个朝局的走向。

    然而,独孤后一向禀持的都是只参政,不干政,今日原本只是为了儿子杨广恣意挥霍府中钱货,导致王府断粮一事,丈夫传召杨广入宫面训,恰逢两位宰相入宫禀政,她便破例坐在一旁听听而已。

    此时,听到丈夫征询自己对朝廷政务的意见,独孤后忙敛容推辞道:“臣妾一女流之辈,哪儿敢妄言朝政?见地伐位居东宫,一向奉旨参掌朝政,陛下何不问问他对此事持何见解?”

    使人鸩杀北周末帝宇文阐虽是杨坚一手所为,而替丈夫打扫战场,却是独孤后一力主持。从授意杨广接杨丽华到晋王府与他同住,到派外甥李渊亲率千牛军士进驻晋王府,加强对杨丽华的保护,同时也切断杨丽华与北周旧臣的联络,都由独孤后亲自操持。她深知杨广与杨丽华姐弟情谊深厚,有些话不便向杨广明说,曾暗自向李渊交待下,凡是晋王府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须即刻向自己禀报。

    可出乎她意料的是,今日一早,李渊遵命急急忙忙地入宫来向自己禀报晋王府断粮之事时,偏偏杨坚因起床迟了些,还呆在正阳宫没有离开。

    她也闹不清丈夫出于什么样的想法,竟要前来告密的李渊传达口谕给杨广,并带他入宫面君。如此一来,不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杨广,就是李渊泄露了他府中断粮的消息吗?独孤后满心指望着,杨广能在劝说杨丽华改嫁李渊这件事上助自己一臂之力,倘若因为这件事,使得杨广心中对李渊起了嫌恶之心,自己先前的一番措置岂不前功尽弃了吗?

    出于对告密者李渊的回护之心,独孤后才不失时机地有意将杨坚的注意力引向了太子杨勇身上。眼下唯有杨勇能够为李渊开脱了。只要杨勇肯当着杨坚的面儿承认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延误了对李渊所率一百名千牛军士所需粮米的拔付,那么不但杨广会避免因恣意挥霍钱货遭到杨坚的严厉责罚,进而不致迁怒于李渊的告密行为,而且也能顺水推舟地解决了晋王府断粮危机,可说是一举两得。

    “启奏父皇,阿纵府中断粮,实因儿臣一时疏忽,没有及时命人向晋王府拔付长姐侍从及千牛军士当供给之粮米所致,这件事的责任都在儿臣身上,与阿纵无干。”杨勇果然颇能领会母亲的心意,开口便将所有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杨坚睨了殿内坐着的三位臣子一眼,加重语气纠正大儿子道:“见地伐,你可听清楚了朕方才问的是什么话吗?此刻朕与两位宰臣议的是朝廷政务,用得着你如此心急地抢着替阿纵自担罪责?”

    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独孤后不能不开口说话了:“皇上差矣。臣妾听说阿纵府中所缺粮米在一百斛以上,而昨日太子只拿得出五十斛借给兄弟,即连东宫粮米储备尚不充足,不正切合了陛下方才与两位仆射所议的米政吗?”

    她张口直指皇帝责备太子的话错了,殿内的气氛登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

第五十九章 杨坚的脾气

    (求收藏、求推荐)“哼,府中只添了一百多丁口,就闹起了断粮,叫朕的颜面往哪儿去放?”杨坚对独孤后的话充耳不闻,怒冲冲地转向殿柱旁罚跪的杨广发起了脾气。

    高颖和苏威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一见皇帝一家人彼此之间闹起了搁气,不约而同地当即起身向杨坚提出了告辞。

    “也好,独孤、无畏,你二人就按方才议定的各条,即刻差人去办吧,待突厥使臣来至长安之前,务必要把粮价平抑下来。”杨坚望了末座上的长孙晟一眼,给两位宰臣限定了多管并下,平抑粮价的最后日期。

    待高、苏两人退下以后,杨坚仍没有揭出晋王府断粮的真相,而是手指长孙晟,厉声喝令杨广道:“还不近前来行过拜师礼!”

    杨广被父亲东一句、西一句地喝斥弄得晕头转向,当下也来不及多想,起身走到长孙晟面前,纳头就拜。

    长孙晟不意皇帝会突然叫杨广向自己行拜师礼,唬得慌忙起身,伸双手扶起了杨广,转头向杨坚说道:“皇上,微臣实当不得皇子之师,敬请皇上收回成命。”

    “季晟,以你一箭双雕之能为,沙钵略可汗尚奉你为座上之宾,这孺子小儿几个头如何受不得?朕今早听太子转奏你所献离间突厥之策,颇受启发。阿纵既已领受并州总管之职,早晚都是要出镇朔方,直面突厥的,要他今日当着朕和皇后、太子的面儿,拜入你的门下,你应该明白朕的心意吧。”

    长孙晟聆听杨坚圣训,一怔之时,杨广已向他拜了三拜,当着皇帝、皇后和太子的面儿正式完成了拜师礼仪。

    “圣命难违,微臣愿尽绵薄之力,辅助晋王殿下出镇边关,抵御突厥。”长孙晟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向前,跪倒在杨坚面前,郑重说道。

    “长孙晟听封,朕晋你为车骑将军,日常教导晋王,随朝听用。”杨坚头一昂,正色说道。

    长孙晟再拜谢封,抱拳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想必已向您转奏了微臣欲行离间以挡突厥的建言。突厥几位可汗牙帐距长安均有万里之遥,来往一趟便需花费数月时间,如陛下已决意拒绝向突厥称臣贡奉,微臣斗胆恳请陛下早派使节,赶赴达头并阿波牙帐,即行离间之计。如陛下不嫌微臣愚钝,微臣愿充任我大隋使节,出使突厥。”

    早在进入正阳宫,受到杨坚当众斥责之时,杨广紧悬着的一颗心反倒放松了下来,而此时,殿内君臣之间的议题转向了如何应对突厥上面,瞧父亲杨坚的神情,似乎浑然忘记了殿内还有他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杨广跪在殿中,心里却开始变得忐忑起来。

    “季晟在当今满朝文武当中,称得上最为熟悉突厥各部落详情了,朕舍不得轻易放你离开长安呢。这样,朕会如你所请,尽快择定使节人选,命他早日赶赴突厥,施行分化离间之策。而你,暂且留在长安朕的身边,除须严格教导阿纵外,充做朕的顾问,随时接受朕的求问,如何?”杨坚说着,脸上竟绽开了一丝笑容。

    “微臣谨遵圣命。”长孙晟答应一声,起身退在一旁,重新落座。

    “见地伐,你身为长兄,伸手相助兄弟,原并无过错。”杨坚倏地收敛起笑容,转向太子杨勇,责备道,“然而,一昧地刻意逢迎,替他人掩过,就有失忠恕之道了。关于此事的前后经过,朕已尽知端底,你无须为他人担责。一座小小的王府尚且管不好,朕怎能放心将上千里的疆土交给他来掌管?”

    独孤后和太子杨勇都是心思缜密之人,已从杨坚的这番话中品出了话外之音:杨坚在意的似乎并不是杨广任性挥霍,导致王府断粮这件事,而是他不能严格约束属下,以致晋王府中的消息屡屡泄露。

    循着这个思路再想下去,独孤后陡然一惊:无怪杨坚会要入宫告密者李渊去传口谕给杨广,传召他入宫受训,原来他心中真正在意的是儿子有无约束部下,令行禁止的能力。

    “陛下,阿纵还是个不满十三岁的孩子,偶尔做错些事也实属难免。臣妾相信,长孙将军乃当世之名将,有他教导阿纵,过不得多少时日,阿纵定会有令陛下满意的长进的。”猜透了丈夫的心思,独孤后对杨广府中断粮的真正原因也绝口不提,转向替杨广向丈夫求起情来。

    杨坚却一反常态,对这位他平日里敬畏有加的皇后的求情并不搭腔儿,只继续对着太子杨勇问道:“你身为长兄,且说说,这件事该如何处置?”

    杨勇先前迎合母后之意,将晋王府断粮的错失尽皆揽在了自己身上,此时听父亲分明对此表示了不满,遂不敢再独揽错责,蹙起双眉,思量移时,才勉强答道:“此事儿臣和阿纵都有错,请父皇一并责罚。”

    他当这个太子着实不容易,上不敢对父皇母后稍有违拗,下也不愿因此事得罪杨广,再三思忖,只得忍气吞声地把自己和杨广绑在一处,任由父亲下旨责罚。

    “这话倒还有些人主、长兄的气度。”杨坚瞟了身旁的独孤后一眼,又看了看殿内兀自坐着的长孙晟,淡淡地说道,“见地伐,今日便传召少府,除晋王府外,各赏赐一座铸钱炉给秦王、越王、汉王府,你昨日借给阿纵的五十斛粮米,便算是赠与他度过府中粮荒了吧。自今尔后,晋王府中之事,你要多上些心才是。”

    自始至终,竟是对杨广没有做出任何责罚。

    “皇后,眼下边州多缺牧守,朕意,过些日子择一州郡,任叔德为州牧,也好使他到地方上多历练历练,日后方可承当重任,不知你意下如何?”杨坚口中征求着独孤后的意见,眼睛却紧盯了杨广一眼。

    直到这时,杨广才似有所悟,反应出向父皇母后泄露自己府中断粮消息的是李渊,暗地里紧咬了咬牙。

    “叔德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想怎么用他,尽由着陛下,臣妾哪有置喙的份儿啊?臣妾身子着实有些乏了,请恕臣妾先行告退。”说着,独孤后径自起身,草草向杨坚施了一礼,竟扬长而去了。
………………………………

第六十章 猛虎难敌群狼

    (求收藏、求推荐)杨广完全沉浸在了对李渊告密行为的咬牙痛恨之中,以至于丝毫没有意识到,在对待自己府中断粮这件事上,父亲杨坚所持立场竟然十分罕见地与母亲独孤伽罗截然不同。

    一定是像个尾巴似地跟随自己到东宫向太子借粮的张须陀将府中断粮的事禀报给了李渊,李渊又向父皇母后告了密,才使得自己当众出丑,丢尽了脸面。

    杨广怀揣着对李渊和张须陀的一腔怨忿,再三向杨坚认错悔过,方才得到杨坚的宽宥,允准他退出了正阳宫,回府闭门思过。他闷声不语地走出正阳宫的大门,寻思着如何避开此时一定在宫城门外等候自己的李渊独自回府。未等他走出多远,就听身后长孙晟叫他:“殿下且留步,我有话说。”

    杨广只得停下脚步,转过身向长孙晟拱手施礼,问道:“先生是要随我一同回府授业吗?”

    “陛下要我写一份关于突厥各可汗部落详情的奏章呈上,今明两天恐怕没有时间到殿下府上,这也是我要向殿下说的头一件事。”长孙晟将杨广拉至一附近无人所在,这才不无忧虑地向杨广问道,“殿下可曾留意到圣上方才对待殿下府上断粮这件事的态度有何特别之处?”

    经长孙晟这么一提醒,杨广集中精力,仔细回想了一番,犹不很肯定地答道:“好像父皇与母后对待此事的态度不太一样,至于怎么个不一样,我倒说不上来,还请先生教我。”

    长孙晟方才虽竭力向杨坚推辞,不肯正式收杨广为徒,可一旦杨广当着众人的面儿恭恭敬敬向他行了拜师礼,两人之间有了师徒的名份,长孙晟下意识地就开始站在杨广的立场上替他考虑起问题来了。

    他已从杨坚先前在殿内看似东拉西扯、令人捉摸不定的一番话中参透了杨坚心里真正想要对杨广说的话,只是见杨广起先还神色自若,当杨坚向他提示出李渊就是入宫告密之人以后,杨广就陷入了气恼的情绪之中,一直在走神,直至退出正阳宫。出于对自己新收下的这位徒弟的关心,长孙晟才急急忙忙随着杨广一起退出了正阳宫,想提醒他遵从杨坚给他指明的方向行事,免得一气之下走岔了道,再惹出什么祸来。

    “如我所料不差的话,这会儿,唐国公正在宫城门外等着殿下您吧。今天这事,依我看来,唐国公对殿下并无多少恶意,希望殿下千万不要过于挂怀,而需用心揣摩陛下对您的规劝之意,切莫一时冲动,做错了事。”长孙晟以半师半友的口吻诚恳地劝说杨广道。

    杨广听得糊里糊涂,反问长孙晟道:“先生,方才在正阳宫大殿内,我慑于父皇凛凛天威,心思恍惚,对父皇的圣意未曾领悟,请先生明训。”

    长孙晟文武兼备,若论胸中沟壑,并不输于高颖、苏威这些个当朝宰臣多少,当下心念一转,遂并不明说,反而耐下心来,问杨广道:“殿下如不急着回府,可愿在此听我讲个在突厥部族中广为流传的传说给殿下听,也许对殿下领会圣意有所启迪。”

    但凡关于突厥的传说、故事,杨广没有不愿意听的,只是一时还拿不准长孙晟要向他讲述的突厥部族传说和父皇对自己的期望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当时便点了点头,静听长孙晟讲述那个古老的传说。

    “昨晚在东宫时,殿下曾听我说起过,突厥人视狼为自己的祖先,衣衫、旗帜多以狼头文饰。今天我要告诉殿下的便是突厥人为何会如此尊重狼这种恶兽。”长孙晟抬起头,目视北方,声音显得很悠长。

    “先生,我还记得,据说是突厥部落早期的一位首领曾与狼共居多年,受狼恩惠颇多,故而他治下的突厥人视狼为神兽。”

    “不错。这位突厥部族的英雄名叫阿史那泥师古,正是在他的率领下,原来分化离散的突厥各个部落才团结在了一起,奋起打败了奴役突厥多年的柔然,从此走上了繁荣兴盛的道路。阿史那泥师古与狼同居多年,他敏锐地观察到,其实在人群以外的动物世界中,狼这种动物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由于它们天生以肉为食,只能依靠屠戮比它们弱小的动物来获得生存,论力气,狼远远不如虎豹狮吼,论捕食的迅捷,狼又无法同天上的鹰隼相提并论,但是无论是突厥部落周边的山间,还是北方广袤的草原上,狼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其它的猛禽猛兽,换言之,狼的生存能力要高于其它任何一种猛禽猛兽。阿史那泥师古发现,狼有一种别的猛兽不具备的本领,那就是极擅群出觅食,且在外出觅食的过程中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成功率极高。其中狼群里的头狼在狼群外出觅食之时,只须择一地形高之山坡驻足,仰天长吟一声,就会有数十上百头雄壮的公狼争先恐后地扑向猎物,而待捕获了猎物之后,公狼们又会首先把最好的猎物呈献给头狼。头狼无需冲锋陷阵,不仅能获得最肥美的猎物,而且掌握着狼群的食物分配权力。阿史那泥师古正是向狼群里的头狼学习到了异常宝贵的聚众、驭下之道,才在重返突厥部族之后,成功地把原来分散、零乱的突厥各个部落聚合到了一起,组建起了一支像狼群一样凶猛、顽强的突厥大军,最终打败了势力强大的敌人。”

    长孙晟几乎是一口气讲完了阿史那泥师古与狼群的故事,似有期待地注视着杨广,想从他的脸上找到恍然大悟的反应,可是却只见杨广面露向往神情,未见其有反躬自省之意,不免轻声叹息了一声,点拔杨广道:“殿下莫要瞧狼群里的头狼拥有无上的权威,若说起狼群选出头狼的过程,那可是充满了血腥和残酷的竞争。往往一只头狼选出,狼群里能与之相匹敌的强壮公狼几乎已死伤殆尽。头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在与同辈们殊死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殿下明白吗?”
………………………………

第六十一章 头疼

    (今天有个推荐,时间调整为14:00,明天两更,时间分别为00:05和14:00,求收藏,求推荐)杨广对长孙晟讲得这个关于狼的故事听得若有所悟,却又不甚了了。

    他意识到,长孙晟特意追出宫来,向他娓娓讲述这段突厥英雄阿史那泥师古和狼群之间的故事,显然有着他的话外之意的。然而此刻,杨广的头脑之中充斥着对李渊和张须陀的怨忿情绪,如果说长孙晟讲的这个故事还有吸引他的地方的话,首先就是和近在身边的突厥斥候有关。尽管杨广心中对阿史那泥师古受到狼群的启发,率领突厥部族成功实现崛起不无向往钦羡之意,但凭着他小小的年纪和单纯的阅历,还不足以准确无误地领会到长孙晟讲这个故事给他听的良苦用心。

    长孙晟察言观色,见杨广似有所悟,却犹面带愠色,碍于彼此尊卑有别,又事涉皇室内务,自己不能把话说得太明,只得冲杨广说道:“圣命在身,请殿下恕某这两日无法入府授业,今日这番话就算是某送给殿下的见面礼吧,万望殿下回府后用心体会其中的寓意,慎思慎为。我这就告辞了。”说罢,向杨广略一抱拳,转身便走。

    “先生且慢走,我还有一事相求,望先生应允。”杨广不意长孙晟说走就走,忙开口叫住了他。

    “殿下有事,但说便是。”

    “这两日先生忙于朝务,无法来我府中授课,而太学那边苏师父、裴矩师父又传下话来,要我三日后再到太学受业,这两天我左右无事,恳请先生准许染干师兄来我府上,先向我讲些突厥部落的风俗习惯,就是教我说上几句突厥话,总比我一人虚度时光要强些。”杨广转着眼珠说道。

    长孙晟只道昨晚杨广亲眼见到染干从马蹄下解救鲜于罗,露了一手功夫,引发了杨广与他亲近的兴趣,压根儿想不到杨广要染干到晋王府,完全是为了试探出他是否就是所谓的突厥斥候,当下也没多想,点点头,好心提醒杨广道:“染干虽天生异禀,身手过人,但他无父无母,从小与草原上的虎狼为伴,野性未脱,我不在身边,唯恐他冲撞了殿下……”

    染干昨晚显露出矫健的身手,使得杨广对他的怀疑更添了一分,一心想试探出他的真实身份,忙不迭地拦住长孙晟的话,好言恳求道:“我一定会善待染干师兄的,绝不叫他受半点儿委屈,就请先生答应了吧。”

    长孙晟被他缠不过,只得点头答应叫染干明日一早就到晋王府报到。

    杨广与长孙晟在正阳宫外抱拳而别,一走出长安宫城的南门,果然见李渊与鲜于罗并肩而立,正在候着自己。此番他虽没有因自己刻意追求改变,过度挥霍钱货,导致府中断粮,受到父皇杨坚和母后独孤伽罗的严厉责罚,但却因李渊入宫告密,不但使得他失去了皇子的体面,欠下了太子杨勇一个偌大的人情,而且令他白白丢失了一座铸钱炉,无异于与即将唾手可得的一台印钞机失之交臂,一想起这事,杨广就感到一阵肉疼。

    他理都不搭理冲他一脸讪笑的李渊,在鲜于罗服侍下翻身上了驴背,扬鞭策驴就走。

    李渊因被姨父杨坚出卖,深感这件事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眼睁睁地瞅着杨广完全无视他的存在,径自扬长而去,他情知自己再要多说,也是无益,只得怏怏跟在杨广身后,打马向晋王府的方向奔了下去。

    回到晋王府,杨广也顾不得去第四进院落向长姐杨丽化问安,便一入扎进了寝殿,推说自己昨晚没睡好觉,要补上一觉了,传命萧萧、瑟瑟二人守住殿门,任何人来了都不见。

    今天在正阳宫,他第一次察觉到父母在对待他的态度上有明显不同,并且无论是父皇杨坚,还是自己新拜的师父长孙晟,这两个人对自己所说的话,听起来分明都蕴含着话外之音,仿佛对自己寄以了某种期待,他要如长孙晟所说,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用心揣摩、体会一番这些话的寓意,因为他本能地意识到,这些话很可能会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杨广把自己关在寝殿,抱着脑袋反复寻思了半晌,只觉脑仁一阵阵生疼,却仍没理出个所以然来。他异常烦燥地发现,从父亲杨坚、大哥杨勇,到师父长孙晟,府掾鱼赞,这些个古人说起话来都拐弯抹角的,一点儿也不爽利,尤其是九五之尊的父皇杨坚,自己与他才见了两回面,可每回听他说话,都格外地费劲儿。是不是当了皇帝,都要装逼装深沉,把自己搞得像个大尾巴狼似的,唬得别人围着自己团团转,他才高兴、满足?

    相比之下,反倒是母亲独孤伽罗、长姐杨丽华,甚至还有被自己发落到尼姑庵里出家的侍女安若溪,这些个古代的女人说起话来,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用不着自己费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