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屈将军久违了。这是要做什么呀?”
屈突通刚坐下,身后就传来一个低低的声音,冲他问道,他吃了一惊,转身望去,却见是李浑李金才不知什么时候已坐到了他的身边。
李浑早年和杨广是太学时的密友,而屈突通六年前曾跟随杨广查破过石屋院一案,常进出晋王府,因此两人也算得是熟识。此时见李浑也是一身便装,坐在寺门外的茶水摊上,屈突通情知他是在此带人监视寺内的心意师太的,遂压低声音向他说明了来意。
李浑听屈突通的讲述,点了点头,向他问道:“屈将军放心吧,只要她在寺中,一举一动尽在我的视线之中。但不知从秦王府出来的这女子是何许人也啊?”
屈突通摇了摇头,答道:“我也不识得这女子,只是方才见她下驮轿时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像是正在抱病,却不知她来这寺中做什么?”
“请将军宽心坐等,稍后便有分晓的。”李浑说着,给屈突通端过了一碗水。
两人在寺外等了约有一个时辰,天近晌午时分,方见那年轻女子从寺中出来,身后却跟着寺中的两位当家僧尼心严和心意。年轻女子在寺门前回身冲心严、心意二人微微颔首示意,仍由两名侍女搀扶着上了驮轿,往长安新都的方向去了。
“将军暂候一时,自有人在后跟着这驮轿的。”李浑拦下欲起身继续跟踪驮轿的屈突通,作了个手势,立时便有两名乔装成百姓的军士尾随着驮轿向长安新都跑去了。
驮轿走不多时,从不知什么地方跑来一名晋王府骠骑营的军士,抱拳向李浑禀道:“禀将军,方才进寺降香的系秦王王妃,小的怀疑她在明经堂内将司马珞和了尘二人掉了包,现二人可能已扮做侍女的装束随秦王妃返回秦王府去了。”
李浑、屈突通二人听到军士的禀报,俱都大吃一惊。屈突通脱口向那军士问道:“你方才可看得确切吗?秦王妃是在寺内何处将人掉了包?”
“这位是屈大都督,有什么话快说!”李浑沉着脸向那军士介绍了屈突通。
“回将军,屈大都督,秦王妃进寺后,先在寺中大殿佛前上了香,随后便要求到明经堂去。心严、心意陪着她带两名侍女进了明经堂,小的们便看不到堂内的动静了,但当秦王妃从明经堂出来时,小的却发现在身边搀扶着秦王妃的两名侍女似乎换了人,因当时不敢确定,待与别处几位兄弟碰过头,他们也都觉得随秦王妃出寺的不像是先前那两名侍女,所以才由小的来禀报将军。”
屈突通听罢军士的禀报,腾地站起身就要向东跑去。李浑忙冲他叫道:“屈将军但有什么新的查获,请及时派来知会金才一声,金才职责所在,就不随将军一同去了。”
屈突通知他主要负责带人盯死心意,只要心意不出寺,李浑就不会轻易离开,回头答应一声,一溜烟地追着秦王妃的驮轿向东跑了。
等屈突通跟着那辆驮轿回到了长安新都内的秦王府门前,却见张衡正在府门外同秦王杨俊解说着什么,当下也不及细想,疾步上前,向杨俊躬身抱拳见礼道:“末将屈突通参见秦王殿下。”
杨俊是提前离席,赶回府探视王妃崔氏的病情的,不料正在府门外遇到被屈突通派军士唤来欲入秦王查探究竟的张衡,两人正在王府门外说着话,屈突通也跟着秦王妃的那辆驮轿赶到了。
秦王杨俊回身望见王妃崔氏的驮轿从王府侧门直接进了王府,遂朝张衡,屈突通二人伸手一让,口中说道:“王妃既已回府,就请两位随本王一同进府说话吧。”
杨俊命人将张衡,屈突通二人先让至府中正殿喝茶等候,他则先到后院寝殿探视了王妃崔氏,问明她方才的去向,嘱咐她生了病不要四处随意走动,对她安抚了一番后,才转身来到正殿,向张衡说道:“方才本王到寝殿已当面问过王妃了,今晨她突染急病,心绪繁乱,想着如到万善尼寺佛前上柱香,兴许病就会好起来。除此之外,府里并没出什么事呀。”
屈突通返回前,张衡已向杨俊说明来意,说有一名疑是南陈细作的人今日曾进入过秦王府,请杨俊协助查明此人来秦王府是做什么的。
杨俊因知张衡不仅是新任雍州别驾,更是晋王府长史,是二哥杨广身边数得着的几位亲信谋士,遂卖了个面子给张衡,方才已向把门的王府护从询问过了,知道方士宏进府是来找王妃崔氏的,岂料方才到寝殿见崔氏的面儿,她却借口自己头痛,一时想不起来今日曾有人来府中找过自己这件事了,于是杨俊只得回到正殿来向张衡说明原委。
张衡听杨俊如此一说,不禁转头望向屈突通。没想到屈突通竟赔笑站了起来,向杨俊抱拳致歉道:“王妃既然头痛,一时想不起有人曾来府中找过她,末将等就不在此打扰了,就此告退。”说完,不待张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拉着他一同辞别了杨俊,走出了秦王府。
“屈将军,你心急火燎地差人把我唤来,还没问出个端的来,怎么就走了?到底出了什么事?”张衡察言观色,已从屈突通反常的举动中猜到另有隐情,遂在秦王府门外找了处僻静的所在,向他问道。
………………………………
第643章 秦王府探病
屈突通经张衡当面问起,才把方才自己跟随秦王妃崔氏的驮轿前去降香,李浑手下监视心意的军士来报称,崔氏在寺内明经堂用随行两名侍女同司马珞、了尘二人掉了包,现在这两个人已跟随崔氏回到了秦王府。
“糟了,明日秦王即将奉旨赶往江陵赴任山南道行台尚书令,要是秦王妃也随行的话,那司马珞和了尘二人不就被她带到江陵去了吗?”张衡听了屈突通的讲述,一跺脚,叫道。
“于今之际,单凭咱们两人是无法叫秦王妃说出实情的,唯有入宫请晋王殿下出面,方能拦得下司马珞和了尘。”屈突通在跟随崔氏驮轿返回秦王的路上已想好了应对眼前这件事的办法,此时开口提醒张衡道。
张衡来得匆忙,身边没带更多的随从,转身一眼望见李浑派来跟踪崔氏驮轿的两名晋王府骠骑营的军士就站在不远的街角处窥视着王府门前的动静,遂向屈突通说道:“将军所言甚是,就请将军带领那两名晋王骠骑营的军士留在此处,盯住秦王府,不得叫司马珞和了尘二人走出王府一步。我这就入宫求见晋王,请他速来秦王府处置此事。”
杨俊因王妃崔氏骤染急病,向皇帝皇后告假,提前离席加了秦王府。太子杨勇本也想借口东都又有匪报传来(他昨晚已盘算好,如“十八罗汉”听信了邹文腾唆使人散布出去的谣言,真的出手拦截杨雄,无论成与不成,都正可自己今日便动身赶回东都去的理由),向杨坚、独孤伽罗请求提前告退,可是杨坚既放杨俊提前走了,便不肯再放走杨勇,连劝带逼地逼着杨勇挨个接受了父母、兄弟、姐妹每个人敬的一圈酒,又命他起身向与宴众人挨个敬了一圈酒才算罢休。
正阳宫的这顿酒宴直开到将近戌时才散去。杨勇此时已有了七八分酒意,被杨坚派身边护从架着回到锦绣宫,一头倒在床上就沉沉睡去,再也想不起要急于赶回东都的事了。
杨广因前几天亲自带人在宫中巡夜,一直未见恶鬼再来宫中现身,也被杨坚、独孤伽罗灌了几樽酒,酒意微醺,正要同王妃萧厄一起返回兰芷宫小睡一觉,今晚好接着带人巡夜。夫妻二人才走出正阳宫大门,就见宫门外站着个来报信的禁军军士,向杨广禀报道:“禀晋王殿下,宫门外现有雍州别驾张衡称有急事,请殿下务必马上出宫去见他。”
杨广知没有父皇的传诏,张衡这等外臣不得擅入禁宫,今听张衡守在宫门外,请自己出宫去见他,忙答应一声,挣脱王妃萧厄的搀扶,脚步趔趄着就朝宫门的方向走去。
萧厄见他没走出多远,脚下踉跄着作势险些向前扑倒,急忙跟了过去,扶住了杨广,口中劝道:“王爷被了酒,不如就叫妾身扶着王爷去见张衡吧。”
张衡远远地望见王妃萧厄搀扶着杨广出宫来了,倒是颇有些惊喜望外,帮着萧厄将杨广暂且安置到宫门旁禁军的一间值房中,又命人给杨广端来了一碗热水醒酒,这才一五一十地将秦王妃崔氏用掉包计已将司马珞和了尘二人接进了秦王府,待明日就有可能带她二人出长安。
杨广此时犹有四五分地酒意,坐在值房里听罢张衡的禀报,笑呵呵地指着他说道:“建平,如今怎么样,全被我料中了吧,心意去西市,就是为找梅二帮忙将她的女儿送到江左去的。。。。。。”
萧厄陪在一旁,已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听了个大概,眼见杨广还未完全酒醒,遂冲张衡说道:“稍待些时候,他就会醒了。关于这件事,你且说该怎么办吧,晋王和我皆听从你的安排就是。”
张衡见萧厄说得郑重,也不再虚言客气,当下便拱手说道:“依下官之见,莫若由王妃陪着王爷一同赶奔秦王府,当面把话与秦王说清楚,促请秦王妃说出事情真相,方为上策。下官已提前为王爷,王妃在宫外准备了马匹、驮车,随时即可动身。”
萧厄听事情十分紧急,也顾不得命人禀明皇后,扶起杨广就向宫门外走去。
屈突通带领两名军士在秦王府门外盯了多时,未见王府中有车马出来,又见张衡请得杨广夫妻一道来了,不由得大喜过望,当即向杨广请求道:“王爷,请准许末将立即召集人马,交秦王府包围起来,以防不测。”
“不用如此兴师动众了吧。”王妃萧厄见半醉未醒的杨广冲屈突通点了点头,忙开口劝阻道,“晋王和秦王是同胞兄弟,为了这件事,别再伤了他兄弟间的和气。再者,我料秦王多半对秦王妃私带司马珞、了尘回府一事并不知情,如他了解了事情的真相,秦王是会站在咱们这边的。”
张衡也阻拦道:“王妃所言甚是,下官怀疑即便是秦王妃本人也是受歹人蒙蔽,做下的此事,只要王爷,王妃向秦王和秦王妃当面说明实情,司马珞和了尘是跑不了的。”
此时秦王府的护卫已进府将晋王夫妻二人登门探病的消息禀报给了秦王杨俊,杨俊闻报,立即吩咐府门大开,自己要亲自出府来迎接杨广夫妻二人。
为避免引起杨俊的误会,张衡即命屈突通带领几名军士隐身于秦王府外,仅由自己陪着杨广、萧厄在杨俊的出府迎接下走进秦王府。
既称探病而来,萧厄进了秦王府,便请杨俊派人先将半醉半醒的杨广先扶至正殿先醒醒酒,稍候一时,自己则坚持请杨俊先到后院寝殿来探望崔氏的病情。
杨俊本来还在为杨广夫妻如此迅速地便登门探病感到颇为意外,及见了萧厄一走进王府,执意先到寝殿探望崔氏的病情,心中不由得对她前来探病的诚心信了几分,亲自陪着萧厄走进寝殿,对半躺在床上的崔氏引见道:“二嫂今日在宫中听说你病了,立时便和二哥一道前来登门探病了,她可是有神女之称,快叫她看看,说不准她能治好你的病呢。”
………………………………
第644章 天下第一高门的任性
崔氏作势起身向萧厄见礼,才坐起一半却捂着脑袋嚷起头痛来了。
萧厄见状,忙伸手拦住她,劝道:“妹妹且躺着吧,不必如此见外。”
杨俊也禁不住关切地问萧厄道:“嫂子快给她瞧瞧吧,今日早起突然头疼起来,也不知得了什么急症?”
萧厄点点头,在床沿上坐下,替崔氏搭了搭脉,微皱双眉说道:“从脉象上观之,似无甚大碍。”又向崔氏问道:“不知妹妹怎么个痛法?”
崔氏听萧厄说到自己脉象上并没什么异常,越发张惊起来,竟是连坐也坐不住了,捂着脑袋顺势躺倒在床上,不住地呻吟起来。
“嫂子给她行上几针,可解得了她这头痛之症?”杨俊见崔氏头痛如此,急得心都要碎了,嘶声问萧厄道。
萧厄已瞧出崔氏在有意装病,遂边劝她卧床休息,边起身冲杨俊摇了摇头,朝寝殿外摆了摆手,示意杨俊跟着自己到殿外说话。
“秦王,妹妹这病不必行针,但得静养半日即可。”两人来到殿外,萧厄十分笃定地对杨俊说道。
“那她?”杨俊冲殿内望了一眼,将信将疑地问道。
“咱们且到正殿说话吧。”萧厄淡淡地说道,“晋王有件事要告知与你。”
杨俊依依不舍地跟随萧厄回到了秦王府正殿,见萧厄一走进正殿,便冲着陪坐在下首的张衡点头示意,随即见张衡起身拱手说道:“王爷请坐,且听下官回禀。”
待张衡将屈突通等人跟踪南陈细作方士宏来到秦王府,窥得秦王妃崔氏前往万善尼寺使用掉包计从寺中换出司马珞和了尘二人,现已带回秦王府中的前后经过向杨俊详细禀说罢一遍,杨俊腾地便站了起来,瞪了仍面带些许酒意的杨广一眼,沉着脸问张衡道:“你所说的这件事是真的?”
萧厄生怕杨俊误会,忙替张衡向他解释道:“或许是妹妹出寺时未曾留意,受了奸人的蒙蔽,误将司马珞和了尘带回了王府。秦王莫急,待稍晚妹妹病势缓解下来,向她当面询问明白即可。”
杨俊却不理会萧厄,径直冲着杨广抱拳说道:“小弟素知二哥奉旨主持清查南陈细作一事,但却也能用身家性命担保,内子崔氏决不是‘雁巢’中人。我这就去问问她,这倒底是怎么回事?”
杨广此时酒已醒了七八分,眼见杨俊对妻子萧厄不理不睬,心中有气,遂点了点头,没有拦阻杨俊。
杨俊疾步走出正殿,到寝殿去找王妃崔氏询问事情的原委,去了没有一柱香的功夫,又面带愠色地回来了,气哼哼地向杨广说道:“内子今日确曾到过万善尼寺降香,但从没使用过什么掉包计带回什么司马珞和了尘,怕是二哥搞错了吧?”说罢,看也不看萧厄、张衡一眼,一屁股就坐到了杨广的下首。
杨广、萧厄、张衡三人皆没想到崔氏会矢口否认此事,互相对视了一眼,由杨广开口说道:“阿祗,你放心,只要弟妹将司马珞和了尘二人送回万善尼寺,我决不向父皇禀明此事,就当这件事从未发生过,怎样?”
杨俊却勃然作色道:“二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话说得还不够明白吗?崔氏至寺中降香,本因明日就要随我到江陵赴任,临行前到佛前还愿而已,从未使用过掉包计从寺中带出任何人。二哥要是信不过我,尽管派兵入府来查即可。我还要请太医为内子治病,恕不奉陪了!”说罢,起身抬腿就往外走。
张衡眼瞅着事情就要闹僵,急忙起身,三步并做两步拦在杨俊身前,满脸赔笑地劝他道:“王爷切莫动怒,且请入座,听下官细细向王爷禀陈个中利害。”
“不用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杨俊把脸一扬,不屑地吩咐张衡道。
“王爷容禀。就在昨天,晋王殿下带领下官等刚刚查知,万善尼寺的心意师太与南陈‘雁巢’中人联络,欲托他们设法送前朝皇后司马珞离开长安,前往江左,今日晋王骠骑营多名军士亲眼目睹,司马珞和寺中另一位僧尼,法名唤做了尘的,随秦王妃出寺一道回了秦王府。此事事关重大,不容半点马虎。晋王殿下,晋王妃和下官等皆以为秦王妃是受了南陈细作的蒙蔽,才为奸人所利用,因此敦请秦王殿下务必以大局为重,劝秦王妃尽早送司马珞和了尘二人返回寺中,免生后患。”张衡言辞恳切地奉劝杨俊道。
杨俊听张衡说明事情原委时,脸色微微一变,但随即梗着脖子冲杨广叫道:“内子说了,她身边的侍女都是崔氏门中人,内中并无夹带什么僧尼,二哥若是不信,尽管进宫禀明父皇母后去吧。”
兄弟二人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无转圜的余地了,杨广把脸往下一撂,就要传命张衡带人进秦王府搜查,却被王妃萧厄给拦下了。
“阿纵今日在正阳宫多喝了几杯,目下酒还未完全醒,不如稍待一时,待他醒醒酒,才与秦王说话吧。”萧厄笑着冲杨广使了个眼色,向杨俊说道。
杨俊脑子不笨,立即听出萧厄这是在给他机会,还是要他去劝说崔氏回心转意,主动交出司马珞和了尘二人,免得事情真得闹到杨坚、独孤伽罗那里,有伤兄弟间的和气,遂把袍袖一甩,回了声:“那就请二哥暂在此处醒醒酒吧。”大步走出了正殿。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杨俊二次返回正殿,这次却是向萧厄说道:“内子头痛难忍,方才说明日随我一同离京前往江陵去了。我知道二哥是大忙人,不敢久留哥嫂在府中,就请嫂子陪二哥回宫去吧。”话里话外仍是不肯承认崔氏私带司马珞和了尘二人回府的事。
杨广涨红着脸还要训斥杨俊,被萧厄和张衡一同动住了。
“既然妹妹身子不爽,我们就不在府上多做打搅了,改日再来瞧她吧。”萧厄不待杨广开口,即微笑着起身向杨俊告辞,亲自搀扶着杨广,半拉半劝地和他离开了秦王府。
………………………………
第645章 钓线放长(上)
“传本王的命令,多派人手,将秦王府严密监视起来,不经我允准,不得放秦王妃崔氏离开长安。”杨广强忍着心中的火气,在萧厄的半拉半劝下出了秦王府,立马向守候在府门外的屈突通下令道。
“王爷,是否应将方士宏捉拿归案,从他嘴里审问出此事的缘由?”张衡向杨广建言道。
屈突通已从杨广夫妻和张衡等三人未能从秦王杨俊府上带出司马珞和了尘二人猜到了几分事情的原委,遂也向杨广建议道:“末将率人前后监视方士宏长达三四年的时间,等的就是这一天,王爷,可以将其捉拿归案了。”
唯独萧厄却说:“此处并非讲话之地,不如还是回晋王府再说吧。”
她一开口,屈突通、张衡俱都听出萧厄似乎不赞成立即捉拿方士宏归案,不再言声了。
萧厄借口杨广酒醉未醒,要他与自己同乘一辆驮轿返回晋王府,趁只有他夫妻二人在驮轿上的机会,问杨广道:“王爷,妾身方才有些糊涂,不知王爷是欲将司马珞和了尘拦回万善尼寺,还是要做别的?”
杨广此时头脑已完全恢复了清醒,未假思索地答道:“王妃有所不知,我这不是刚从大哥手里接过了主持清查南陈细作的差使吗,当然最终是要清除潜藏在帝都的南陈细作了。”
“是司马珞是南陈细作,还是那个叫了尘的僧尼是南陈细作呢?”萧厄又问道。
“都不是。原是我怀疑万善尼寺的心意师太系南陈细作的头目关自在,有意诱逼她送其与前朝权臣宇文护的私生女了尘回江左南陈地界,好趁机揪出她和其同伙。可没想到今日她的手下会找上了崔氏。”杨广耐心地向萧厄解释道。
“既是这样的话,王爷为何不立即命人捉拿心意,反倒一意要崔氏送司马珞和了尘回寺去呢?莫非王爷如今尚不能确定心意就南陈细作的头目?”
“王妃聪慧过人,还真的叫你猜中了。”杨广握了握了萧厄的手,赞许地答道。
萧厄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未过多时,驮轿已来到了晋王府门前,杨广搀扶着萧厄下了驮轿,带着张衡、屈突通二人进府来到了府中正殿,恰好今日段达也在府中当值,被杨广一道唤来正殿商议对策。
“现在将方士宏捉拿归案,即可从他嘴里审问出梅二一伙利用崔氏欲携司马珞、了尘离京南去的实情,也有利于查清崔氏是否也是‘雁巢’中人,王妃,你说呢?”杨广带着诸人进入正殿坐下,首先征询萧厄的意见道。
“我一女流之辈,本不应当参与到朝廷的政务中来。可今日既碰上了这件事,我倒有个将计就计的主意,或许能帮助王爷早日揪出关自在来,不知当讲不当讲。”萧厄环视殿内诸人,缓缓说道。
“今日并无外人在场,王妃但讲便是。”杨广方才从萧厄一路上接二连三地向自己发问的举动中已隐约猜到了她可能另有主意,遂鼓励她道。
“依王爷方才在路上对妾身所说,司马珞和了尘原是王爷为诱逼心意现出真实面目而抛出的鱼饵,对吗?”
“不错。据今看来,这鱼饵已引得梅二这条鱼游了过来。”杨广不无自得地答道。
“既是鱼饵已经洒下,为何不把线放得更加长远一些呢?或许这样才能钓上真正的大鱼来,张别驾,你说呢?”萧厄知道张衡如今是杨广身边的头号亲信谋士,遂冲着他问道。
张衡颇谙藏拙之道,明知王妃心中已有了主意,决不肯抢萧厄的风头,只微笑着点了点头,并不开口说话。
“王妃的意思,难道是要放司马珞和了尘离开长安?”杨广反应也不慢,睁大了双眼盯着萧厄问道。
“正是。妾身以为,只有放司马珞和了尘离开长安,才能诱使心意做出进一步的举动,譬如向人打听二人是否已被安全送回了南陈境内等,同时也可以顺着这条线索查出崔氏带司马珞、了尘离开长安后,由谁来出面安排她二人离开隋境。反之,如果一味强逼着崔氏将她二人送回寺去,这枚鱼饵不就白白浪费了吗?”萧厄从容向殿内诸人解说道。
“可是,招司马珞和了尘二人回京,我就未向父皇母后禀明,要是这回再放司马珞离开长安,万一叫她真跑掉了,我该如何向父皇母后交待呢?”杨广虽隐隐觉得萧厄的话有些道理,但一想到要放司马珞和了尘离开长安,仍免不了有一丝担忧。
“方才在秦王府中时,我见秦王心怀忐忑,分明对崔氏私带司马珞、了尘回府一事颇为忧惧,只是受崔氏执意逼迫,不得已才不肯承认此事。我想,如王爷答应放她二人离开长安,到时不妨向秦王说明此事,料想秦王也会着意派人严加防范,决不至叫司马珞、了尘二人从他府中逃回南陈去的。”
杨广思忖着摇了摇头,答道:“素闻阿祗有惧内之癖,于今日之事中可窥得一斑,不可寄全部希望于他身上。”
“那王爷也可另派人手,暗中跟随崔氏一同前往江陵,伺机清查出出面安排司马珞、了尘返回南陈的人啊。依下官推料,梅二既然为应心意所托不惜动用像秦王妃这样身份的人私携二人离开长安,待至江陵出面安排二人返回南陈的决不会是泛泛之辈,多半会是‘雁巢’中的头面人物。”张衡终于忍不住开口帮着萧厄说话了。
“建平,你说得虽不无这种可能,但我在想,心意此人倒底是什么身份呢,她和‘雁巢’、以及关自在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以至于使得梅二等人为了她的托付,竟把主意打到了杨俊府中?如不把这一点查明,我还真有点不敢轻易放司马珞和了尘离开长安。”杨广转向张衡,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王爷,会不会对方依然派方士宏南下,接应司马珞返回南陈呢?”屈突通职责所在,仍欲提醒杨广需立即捉拿方士宏归案。
………………………………
第646章 钓线放长(下)
“如果王爷决意采纳王妃之言,放长线钓大鱼,放司马珞和了尘二人离开长安,目前就不宜捉拿方士宏归案。屈将军,你率人监视了方士宏前后长达三四年的时间,其间发现他有没有安排司马珞和了尘逃到南陈去的能耐呢?”张衡当即反驳屈突通道。
萧厄也说道:“既然对方欲利用崔氏来将司马珞、了尘二人带出长安,就说明单凭他们的力量,难以办成此事。日后在江陵出面安排她二人返回南陈的也必另有其人,而决不可能是现在长安的南陈细作。倘若屈将军能于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方士宏捉拿归案,从他嘴里审问出他们凭借什么能说动崔氏甘心受他们利用,为他们做事,固然是好,但若因捉拿方士宏归案而打草惊蛇,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做何决断,还望王爷三思而行。”
杨广紧锁双眉,沉吟着说道:“今日之事一出,首先便坐实了心意确实急于将了尘和司马珞一并送到南陈去,也就说明不管她是否‘雁巢’中人,至少和‘雁巢’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密联系,她说的话对‘雁巢’甚至关自在本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对此,你们还有无异议?”
除萧厄外,张衡、屈突通、段达等人都表示并无异议。
“那好,接下来咱们需要好好探讨一下,如按王妃方才所言,放走司马珞、了尘,能否顺着这条线索揪出‘雁巢’中的重要人物,以及有无把握在江陵留下司马珞、了尘二人,议妥了这两件事,本王才可做出最后的决断。王妃,你说是吧?”杨广思路渐渐清晰了起来,目视萧厄,说道。
段达因此次随杨广还朝后,还从未被委以重要的差使,闻言首先起身抱拳道:“如王爷信得过我,末将愿带左右监视司马珞前往江陵,决不叫她返回南陈。”
“嗯,到了江陵,主要还需依赖秦王留下司马珞、了尘,但要捉拿到‘雁巢’中的重要人物,也需另派人前去。段达既主动请令前往,我看到是可以一试。”杨广边说边用目光征询着张衡的意见。
张衡想了想,开口说道:“依下官之见,心意重在送其女了尘返回南陈避祸,而‘雁巢’及关自在则欲借接司马珞这位前朝皇后去江左向南陈朝廷表功,二者的用意及侧重有所不同。针对这一情况,咱们必须要做好应对‘雁巢’出动精锐人马接应司马珞前往江左的准备。所以,下官主张,派往江陵阻拦司马珞南去的须得是精兵强将才行。下官愿向王爷举荐一人,与段达将军同往。”
“建平欲向本王举荐的是何许人也啊?”
“王爷还记得去岁在汾河驿阻止南陈刺客行刺杀突厥沙钵略可汗的白发梁默否,下官欲向王爷举荐的就是他。”
杨广点头微笑道:“前些天宫中闹鬼,我就曾想过要将梁默调入宫中来对付那只恶鬼。因考虑到他曾是梁士彦的旧属,父皇未必放心他入宫宿卫,故而才没向父皇提起。今日建平既举荐他随段达南下对付‘雁巢’,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我明日就传命李圆通,放梁默回京听调。”
段达听张衡话中,颇有认为自己不足以应对‘雁巢’派来接应司马珞南去之人的意思,心下虽然不快,无奈杨广已开口要调白发梁默随自己前往江陵办差,也只得忍下了心中的不满,强笑道:“若得梁默将军相助,那是再好不过了。”
诸人正在殿内说话间,忽听殿外有人来报,称李浑派去监视心意动静的军士有急事来向杨广禀报。
杨广暂时中断了与诸人的计议,吩咐传那军士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