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说过,从歧州招司马珞和了尘一并返回长安,就是为了打草惊蛇,借以观察心意对此会做何反应,以便尽快查清心意的底细。而据目下心意的种种举动推断,她很可能是托付梅二等人将其女儿了尘与司马珞一起送到江左南陈地界,梅二用吟诵《邶风燕燕》作答,已接受了心意的请托,而心意因担心梅二一伙撂下女儿了尘不管,所以才会命了尘迁去与司马珞同吃同睡。”
杨广听得眼前一亮,旋即问张衡道:“那么梅二如今已经被严密监视起来了,他们还怎能将司马珞和了尘送往江左呢?你既说心意不是‘雁巢’中人,那她又怎会找得到梅二的呢?”
“倘若梅二真的是‘雁巢’中人,自会有其同伙暗中接应,帮他把心意要送司马珞和了尘去江左的讯息传递给其上司,甚至是关自在本人的。至于心意究竟是何身份,尚需对她接下来的举动继续监视,才能得出结论。”张衡似对这两个问题早有准备,未假思索即脱口答道。
两人在王府正殿内正谈着话,忽见刘方进殿来报:屈突通已到殿外。
杨广冲张衡作了个手势,暂时中止了两人的交谈,吩咐刘方请屈突通进殿相见。
“末将重回王爷麾下效力查案,不胜荣幸,今日受招前来向王爷报到,今后有何差遣,敬请王爷传命就是。”屈突勇昂首阔步走进正殿,冲杨广抱拳说道。
“屈大都督别来无恙乎?这位是雍州别驾张衡张建平。屈将军请入座说话。”杨广大笑着与屈突通打着招呼。
………………………………
第638章 好熟的邻居
“末将奉命前来向王爷禀报差使,不敢坐着说话。”屈突通仍挺身站在杨广面前,朗声说道,“禀王爷,今日末将已得到太子殿下传命,为王爷准备下了这几年清查南陈细作一案的卷宗、资料,请王爷示下,要将这些卷宗、资料搬到何处供王爷查阅过目。”
“你不是也带着本部人马调归本王节制,随本王继续查案吗?查阅卷宗的事且不忙,屈将军请坐下说话。”杨广再次请屈突通入座说话道。
屈突通这才勉强坐到了下首。
“屈将军,今日请你来此,只为本王想当面问一问,目下你手里有正在盯着的南陈细作吗?”
屈突通本能地挺身站起,抱拳回禀道:“回王爷,末将受太子殿下所命,只负责对长安城内的南陈细作进行监视、跟踪,谨防他们在帝都生事作乱。目下末将手下正对五名有南陈重大嫌疑的长安居民实施监视、盯防,其中三人已可初步判定应是‘雁巢’中人。”
杨广面现惊喜,忙催促着屈突通详细说说这五个人的具体情况。
屈突勇自开皇元年间跟随杨广查破石屋院一案,这几年来一直在跟随太子杨勇清查南陈细作一案,今日向杨广禀报起目下正在监视、盯防的五名嫌疑人来,自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不用杨广、张衡二人插言问话,便已将五名嫌疑人的家世出身、日常活动规律等情况禀报得一清二楚了。
杨广听罢屈突通的禀报,并没从中听到任何有关“梅氏坟典行”和心意的信息,不禁失望地和张衡对视一眼,向屈突通追问道:“在已可初步判定其为‘雁巢’中人的三个人中,有没有发现有到过长安新都西市中‘梅氏坟典行’的,或是和万善尼寺有牵扯的?”
屈突通笑着答道:“不瞒王爷,末将麾下的军士早就发现王爷派人在暗中监视万善尼寺的心意师太了,不过不知王爷派人监视心意师太是怀疑她与‘雁巢’有涉。王爷所说的三个人末将都曾亲自带人监视、跟踪过,他们三人皆是酒肉之徒,从不去寺庙的。王爷方才提到西市里的什么坟典行。。。。。。”
张衡忙插言提醒他道:“‘梅氏坟典行’。”
“对,就是这个‘梅氏坟典行’,三人中其中一名叫方士宏的,是个读书人,好像常去这家书肆,但除了到店里购书之外,从未见过他与店中的掌柜打过更多交道。”屈突通曾亲自跟踪方士宏到过“梅氏坟典行”,答得十分笃定。
“你能确定方士宏是‘雁巢’中人?”杨广眼中放出光来,紧盯着屈突通问道。
“因方士宏家就住在天牢附近,从开皇二年间萧无垢被人在天牢灭了口,末将就亲自带人盯上他了。可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曾见他常常到书肆购书以外,并没见他有过出格的举动。要不是曾有其同伙一口咬定他也是‘雁巢’中人,末将还以为盯错人了呢。”
“所以,你们监视他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动他,是吗?”张衡冷冷地问屈突通道。
“是啊,当初发现方士宏时,末将还满心以为捉了条大鱼,谁知几年监视下来,却发现他就是个穷酸的士子,不像是个有份量的角色。”屈突通不明白杨广和张衡为何偏偏只对方士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嘟囔着答道。
“这几年来,你们从未发现过关自在在长安城内活动的迹象吗?”杨广在心里牢牢记下了方士宏这个名字,继续向屈突通问道。
“去岁太子殿下奉旨审讯逆臣刘鲂时,末将也参与了。当时据刘鲂供述,关自在曾屡次派人潜入他府中,向他传达指令。并且刘鲂供述,从来都是关自在主动找的他,他却不知到哪里去找关自在。可惜呀,刘鲂不久就死了,否则从他嘴里还能审问出更多有关关自在的消息。”屈突通说着,惋惜地摇了摇头。
杨广今天是第二回听人说到舒国公刘鲂多次接受过关自在下达的指令了,不知为何,他竟忽然想起了十几天前在弘圣宫正殿上咬舌自尽的苏仪儿:苏仪儿是刘鲂生前安插于宫中的眼线,这一点毋庸质疑,且从那只恶鬼找他帮忙,在临德殿外的房梁上吊挂女人所穿亵衣这件事上推测,多半那只恶鬼正是以苏仪儿暗中充当刘鲂在宫中眼线一事要挟他为非作乱的,像充当外臣在宫中眼线这样的事,他确信,是刘鲂和苏仪儿之间最大的秘密,可那只恶鬼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王爷,如此看来,舒国公刘鲂在关自在眼中的份量还不轻嘛,居然劳动他亲自向刘鲂下达指令,并且还不止一回。”张衡听了屈突通的禀报,似有感慨道。
杨广陡然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屈突通没什么更多的事情要向自己禀报的了,遂向他说道:“屈将军既已来找本王报到,不妨就留下一同听听此案其它方面的查案进展情况吧,也好心中有数,日后不至于几路人马相互冲突。”
屈突通领命,重又坐回了下首。
“建平,信州那边传来什么新的讯息没有?”杨广转向张衡,问道。
张衡这才想起,怀里还揣着一封虞孝仁请营州驿站用六百里加急发回王府的书信,一边摇摇头,表示鲜于罗和萧萧目前还没有消息报回,一边从怀中摸出书信,起身呈给了杨广,向他解说道:“下官一时给忘了,这封信三天前就已到了王府。。。。。。”
杨广知道这几天张衡同时要兼顾维持京城治安和协助自己清查关自在一案,百忙之中不免有一疏,并没责怪他,面带微笑地从张衡手中接过书信,展开观瞧。
看着看着,杨广的脸色变得阴沉了下来,将虞孝仁写来的这封信看罢,顺手交给张衡,气哼哼地说道:“建平,你也看看罢。这个高连升是不打算再回长安来了。”
张衡展信观瞧,看罢虞孝仁这封向杨广控告高连升在高句丽国境抛下自己,独自回国的信,立马起身,拱手向杨广再次致歉道:“请王爷治下官办差疏漏。阅罢虞将军这封书信,使下官想起一件事:高连升也住在亲贤里,且与梅氏兄弟的家宅仅有一墙之隔。”
………………………………
第639章 南辕北辙
杨广一时没想明白,张衡为何在看罢虞孝仁写来的这封告状信后,会立马想起向自己禀报高连升和梅氏二兄弟是邻居的事来,瞪着眼睛注视着他,想听他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王爷,从虞将军的这封信看,高连升似乎是畏罪逃回了高句丽国内,可下官细细想来,高连升身为高句丽王高汤的嫡亲叔父,他替高句丽充当在长安的眼线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且高句丽早在开隋之初便已向朝廷上表称臣,与我大隋并非敌国。如此情势下,高连升又为何急于逃回高句丽去呢?王爷不觉得这件事颇有蹊跷之处吗?”
“可这和高连升与梅氏兄弟是邻居这件事有什么关联呢?建平,你莫不是想说,高连升与梅家比邻而居,他也是‘雁巢’中人吧?”杨广听了张衡的一番解释,颇不以为然,半开玩笑地打趣他道。
“前几年,末将奉太子殿下之命,还真的查过这位高句丽的王叔。”屈突通忽然插言道,“结果前后查了近一年,也没查出个什么名堂,高连升几乎从未向高句丽国内传递过有价值的讯息。”
杨广禁不住提醒他道:“屈将军,你带人查过高连升贩养在‘高记皮货行’里的那些只‘海东青’吗?就在前不久,本王还请他帮忙,用‘海东青’来向长安传递信息呢?”
“从来都是用信鸽来传递信息,末将还是头一回听说用猎鹰来报信的,原是末将大意了。”屈突通面色一红,也起身向杨广谢罪道。
“下官虽不敢断言高连升和梅氏兄弟比邻而居,他就一定是梅氏兄弟的同伙,但也要提醒王爷,莫要忽视查破‘雁巢’一案的任何线索。”张衡言辞恳切地劝醒杨广道。
“唔,‘高记皮货行’开在长安东市,高连升却在西城安了家,建平,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杨广听张衡说得郑重,静下心来想了想,沉吟着说道,“不过,高连升如今已抛下孝仁,一人逃回高句丽去了,无论他心中所惧何事,就目前而言,似乎他已不具备在长安为非作乱的条件了吧。所以,暂且不必放更多的人手监视高宅,只需命人在监视梅宅的同时,稍加留意高、梅两家有无暗中往来即可。建平,你说呢?”
张衡凭借着自己的直觉,虽认为高连升与梅氏兄弟比邻而居决不是巧合,但因高连升本人现在万里之外的高句丽,一时难以查出他和梅氏兄弟之间是否有暗中往来,只得点头对杨广的主张表示了赞同。
就在屈突通奉命赶到晋王府向杨广报到,与杨广和张衡二人碰头会议案情的同时,太子杨勇已前往临德殿向杨坚辞行,要返回东都洛阳去了。
昨晚,太子杨勇安插在大兴宫的眼线——临射殿掌事宦者万全悄悄溜到锦绣宫,向他报告了一个令杨勇惶恐不安的消息:杨坚已秘令右卫大将军,广平王杨雄前往东都核查东宫六率去了。
杨勇得报后,几乎一夜未睡,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亲自返回东都将在行伍编制外的七八千名东宫六率军士做妥善处置,以免叫杨雄查出实情,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当太子这么多年,辅助父皇参掌朝政,杨勇自谓比其他任何一位兄弟都要了解父皇杨坚:他可以容忍自己贪污收受上千万贯的钱财,却决不会宽恕自己未经他允准,保留上万人的卫队。
回想起去岁,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力劝自己,趁早将多出来的七八千名东宫六率军士就地编入东都府军,以消后患,可当时正值高德上书一案事发后不久,且杨勇又在主持审讯刘鲂时出师不利,杨勇出于自身安危的考虑,没有采纳唐令则的建言。如今看来,即便杨雄先一步去了东都,只要自己能迅速从长安脱身返回东都,还是有可能挽回局面的,因为他知道,唐令则已在东都府军中预留了七千人的行伍编制,将七千人的东宫六率编入东都府军的序列,至多需要半天的时间。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次日一早,杨勇才主动赶到兰芷宫,去和杨广办理清查关自在一案的移交事宜。
辞别杨广,出了兰芷宫,杨勇暗地里长舒了一口气:幸好方才杨广没有坚持和他一同到东宫现场督办案件移交手续,否则只怕今天都难以脱身了。
在急于返回东都的急迫心情驱使下,杨勇此时也顾不得回东宫与唐令则、邹文腾等亲信谋士商量,直奔临德殿找杨坚辞行来了。
杨勇经通传走进临德殿时,见殿内三弟秦王杨俊正向父皇杨坚禀报着差使。
只听杨俊说道:“儿臣按父皇的叮嘱,日前已返回秦州与虞庆则、长孙晟二人交割了政务,西突厥达头最近并无异动,请父皇放心。儿臣打算明日就动身南下,赴江陵上任去了,不知父皇还要何交待?”
“太子也来了。阿祗,江陵地处险要,后梁虽臣服于朝廷,自萧综继位以来,来往长安远不如其父萧岿时那样频繁,因此,你到任后第一件事,便须查清后梁与南陈是否确有暗中往来,必要时可以朕的名义要求萧综随时晋京陛见,防患未燃。太子既在东都,又身负协调淮南、山南两座行台之责,也可以择日到江陵走走,震摄一下后梁嘛。”杨坚同时向杨俊、杨勇二人交待道。
杨勇趁势插言道:“儿臣今日正为向父皇辞行而来。昨日儿臣得到秘报,称早年间‘雁巢’麾下的‘三十六揭缔’有死灰复燃之势,近日即将迁数万户关东新民入关,至泾原二州牧马,儿臣唯恐‘雁巢’及关自在趁机生事作乱,想请父皇允准,今日便启程回东都去。”
“走得这么急呀。你向阿纵移交查案权的事办得怎么样了?”杨坚闻言一怔,惊讶地问道。
“回父皇,儿臣交割已毕。”
杨坚瞟了一旁的杨俊一眼,开口说道:“这样吧,你俩都把各自的行程往后推一天,明日朕在正阳宫设宴,与你们母后,也叫上阿纵,一同为你兄弟二人饯行,怎么样?”
………………………………
第640章 如芒在背
尽管杨勇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也不敢在父皇杨坚面前表露出来,听得杨坚借口要在明天于正阳宫设宴为自己和杨俊要自己推迟一天再返回东都,只得和杨俊一道向杨坚谢了恩。
“阿祗,朕记得你和阿纵一样,都是准带三百骠骑吧。自今日起,朕准你和阿纵两人各带五百骠骑,以壮声威。”杨坚眼睨着杨勇,向杨俊说道。
“谢父皇恩典,儿臣此去江陵,定不负父皇所望。”杨俊兴奋地躬身施礼致谢道。
而他身旁的太子杨勇明知道父皇在自己面前允准杨广、杨俊两兄弟扩充骠骑营规模,这话是有意说给自己听的,极力掩饰着心中的震恐,脸上保持着微笑地目视杨坚。
杨坚见杨勇在自已面前表现得还算镇定,心中也暗暗怀疑起先前所听关于太子私扩东宫六率的传言的真实性了,遂没对杨勇作进一步的言语试探,准他兄弟二人告退出宫去了。
待在临德殿外与杨俊分了手,在太阳里地被热风一吹,杨勇这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几乎被吓出的冷汗浸透了。
他想了想,觉得多在长安住上一天,就多一分被杨雄查出东宫六率实际人数的可能性,如芒在背,浑身地不自在,在大兴宫里呆不住,便迈步出了大兴宫,回东宫来找唐令则、邹文腾等人商议对策。
唐、邹二人被紧急召到宜春宫,听杨勇讲罢广平王杨雄已奉旨秘赴东都,暗查东宫六率的人数去了,也都大吃一惊。
身为杨勇身边的首席谋士,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尽管对杨勇未能采纳自己之前的建言,提前将行伍编制外的七八千名东宫六率军士改编入东都府军感到不满,可事至如今,只抱怨杨勇是行不通的,他左思右想,拱手向杨勇请求道:“请殿下准下官携带东都留守印玺,立即返回东都,将行伍编制外的六率军士改编入东都府军序列,以消后患。”
杨勇苦着脸说道:“此次还朝前,本宫专向夏侯福交待下,除本宫亲临,任何人手持任何信物,均不得调动六率兵马,你说的只怕不行。”
唐令则深知杨勇和其父杨坚相类,都有多疑的毛病,气得一跺脚,低头不语了。
太子家令邹文腾见唐令则提出的方法行不通,略一沉吟,拱手向杨勇建言道:“既然非太子亲临不能调动六率兵马,眼下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想方设法拖住广平王,使他迟几天再开始着手核查东宫六率的人数。”
“杨雄是奉父皇秘旨前往东都核查六率兵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拖住他呢?”杨勇半信半疑地盯着邹文腾,问道。
“殿下方才既说广平王是昨日离开的长安,估算其行程,尚需两三日方可抵达东都。要是在这一路上,广平王一行遇到场匪患,并且拦他去路的还是大名鼎鼎的‘十八罗汉’残部的话,殿下以为能拖住他否?”邹文腾阴恻恻地说道。
杨勇眼前一亮,旋即目光又变得黯淡了下来,轻叹一声,说道:“杨雄此次秘赴东都,身边所带兵马虽不多,但他身手过人,要想将他在半道上拦下,也并非一件易事。东宫的人马是万万不能动用的,除此之外,本宫实在想不出还找谁前去拦下杨雄。”
邹文腾淡然一笑,答道:“要做成这件事,实则无需费殿下一兵一卒。只要殿下命人在长安城中四下放出风去,诈称广平王此次离京东去,身上担负着和朝廷兴兵灭陈有关的秘密使命,到时自有人会在半道上拦截他的。”
“那样的话,会不会伤了他啊?”杨勇听邹文腾出主意,要自己这个刚卸任的主持清查南陈细作一案的堂堂太子竟然要请“雁巢”出手替自己拦下杨雄,心中极不太情愿,又怕他们出手太重,会伤了杨雄的性命。
邹文腾暗骂杨勇妇人之仁,不足与谋大事,口头却劝慰他道:“殿下请放心,广平王也非泛泛之辈,加之沿途都有官军驻扎,应无大碍的。只要‘十八罗汉’的兵马能将广平王在半道上拦下一天,下官再为殿下备下两匹良驹,殿下不就能和他一同返回东都去了嘛。”
杨勇回头望望唐令则,见唐令则默然无语,遂朝邹文腾点了点头,采纳了他的建言。
一夜无话,次日临近晌午时分,皇后独孤伽罗果断命人来请杨勇夫妻二人同往正阳宫参加皇帝为他们设摆的饯行酒宴。
杨勇昨日决定采纳太子家令邹文腾的建言,散布谣言,企图利用“雁巢”的利量于半道上拦住秘密前往东都的广平王杨雄,当晚回到锦绣宫,杨勇因心中有事,也不理睬太子妃元氏,早早地便倒头躺在床上琢磨起心事来了。
他反复思量,仍觉得一旦没能拦下杨雄,叫他抢在自己前头赶到东都,核查出东宫六率平白无故地多出了七八千人马的话,不要说自己的储君之位难保,多半要被父皇扣上顶私募军马,意图谋乱的罪名,想保全性命都难了。于是,便打算待明日正阳宫的饯行酒宴一散,便向杨坚辞行,立即动身返回东都去了。
待杨勇与太子妃元氏一道走进正阳宫正殿,见殿内不止到了杨广、萧厄夫妻二人,连长姐杨丽华,五妹杨阿五也被邀请来赴宴了。
其时杨坚还未退朝,从临德殿返回正阳宫,杨勇在前来赴宴的兄弟姐妹之中一眼望见秦王杨俊今天孤零零地一人坐在一旁,身边不见了秦王妃崔氏,遂走到他面前,问道:“弟妹今日为何没与你同来呀?”
杨俊忙起身答道:“内子今晨起床后肚腹不适,小弟已向母后告了假,今日我恐怕得提前告退,回去瞧瞧她的病情去。”
杨勇早就听说杨俊自娶了这位天下高门——博陵崔氏女以后,就落了个惧内的名声,平日里对这位秦王妃可说是百依百顺,无有不从之事。杨俊今日连父皇母后专为他二人举办的饯行酒宴都不能坐到终席,据此想来崔氏王妃还真的病得不轻呢。
………………………………
第641章 石道先生
就在杨坚、独孤伽罗于正阳宫为杨勇、杨俊两兄弟摆设酒宴饯行的同一天,当日辰时不到,昨日才到晋王府找杨广报到的亲卫大都督屈突通就得到手下军士的禀报,称一直处于监视之下的“雁巢”中人方士宏离开家向西市的方向走去了。
因昨日才和杨广、张衡二人碰了头,彼此通报了清查关自在一案的最新进展情况,屈突通在得到方士宏有可能去往开设在西市内的“梅氏坟典行”的禀报后,不收有丝毫马虎大意,当即率领两名军士亲自赶往了西市附近,暗中对方士宏密切监视。
果然,辰时一过,西市鸣锣开张,屈突通身着便装,夹杂在人群中,尾随着方士宏走进了西市。
方士宏走进西市后,并没有径直前往位于西市东北一隅的“梅氏坟典行”,而是像个四处乱逛的无业游民似的,将大半个西市都逛了个遍,直至大半个时辰以后,才游逛着走进了“梅氏坟典行”。
屈突通暗令随行的一名模样斯文的军士跟随方士宏进了“梅氏坟典行”,他自己则随即走进了与“梅氏坟典行”相隔两三个门面的一家胡商所开的宝货行,坐在店内装做是挑选珠宝的样子,不时地回身盯着“梅氏坟典行”周围的动静。
只看了不到两眼,屈突通就辨认出了站在“梅氏坟典行”隔壁绸布店门前的一名年轻人很可能是张衡派来监视“梅氏坟典行”动静的暗桩,不由得微微一笑,心中暗想:张建平恐怕没想到今天这份功劳要被我给抢走了。
眼见方士宏走进“梅氏坟典行”,只在店里待了不到一碗茶的功夫就走了出来,怀里抱着本书,急匆匆地朝西市大门外走去了。
屈突通眼见在附近游逛的闲人当中又有一人紧跟着方士宏向西市大门外走了过去,猜知此人也必是张衡手下的人,忙出了宝货店,命随行的另一名军士也紧紧盯住方士宏,招手将那跟随方士宏进入“梅氏坟典行”的军士叫到了附近一个僻静所在,向他问道:“方士宏刚才在‘梅氏坟典行’都做了什么?”
“回将军,方士宏好像在店里订了本书,今天像是来店里取书来的。他和梅二两人除了查书,交书交钱之外,没说过一句别的话。”军士据实答道。
“你可看清了,他从梅二手里取走的是一本什么书?”
“似乎是一卷不多见的书,小的趁梅二向方士宏交书之际,有意凑过去瞧了一眼,书名似乎叫做《石道先生集》,不知是本什么样的书。”
“好了,你且留下,看看梅二今日还会有什么举动。”屈突通向那军士吩咐一声,迈大步也朝西市大门外走了过去。
方士宏好像发现了身后有人在盯稍,走出西市大门,并没径直回他在东城的家,而是在长安西城一带各座里坊间兜起了圈子,没过多大一会儿,就把张衡手下跟踪他的那名军士给甩掉了。
与张衡派去监视“梅氏坟典行”的晋王府骠骑营军士相比,屈突通和他手下军士近几年来多数时候都是干的跟踪盯稍的差使,自是不会轻而易举地被方士宏给甩掉。
即便如此,方士宏今日的举动也与平日里大相径庭,一扫往日浑身上下带着的一股浓浓的酸腐气,带着屈突通等两人在各座里坊街巷中穿插往返,活像一名行动颇为敏捷的军中斥候。
屈突通虽然未被方士宏给甩掉,可几趟穿插往返下来,也不敢确信自己没被他发现了。
带着屈突通等二人在西城一带兜了近一个时辰,眼瞅着天近晌午了,屈突通猛然间身前不远处的方士宏身形一闪,闪进了街道旁一座形制宏敞的宅院中。
因前方的形势不明,屈突通没敢贸然跟过去,闪在道旁等了一会儿,确信方士宏进入了前方那座宅院,才带着军士走上前去,定睛向宅院门楣上悬挂着的一副金漆匾额上看去。
只见门楣上匾额上题写的是秦王府三个大字。
屈突通驻足秦王府大门外,不禁暗暗倒抽了口凉气:往日从没见过方士宏和秦王杨俊有过什么往来,他怎么会突然溜进了秦王府去了呢?
正在这时,从秦王府大门内腆腰叠肚走出来两名把守府门的王府护从,冲站在门外的屈突通大声吆喝道:“你傻站在秦王府门前,是做什么的?快走,快走,走得迟了,小心爷们拿你进府问罪!”
跟在屈突通身后的那名军士刚要上前报出他的身份,被屈突通伸手给拦下了。
“两位将军恕罪,小的方才只怕是眼花了,明明瞅见前面有一个身影在门前一晃就不见了,恐怕是大白天遇见鬼了咧。”屈突通冲着两名王府护从又鞠躬,又作揖,赔笑解释道。
“什么大白天遇见鬼,胡扯!我瞧你这人长得一脸忠厚,不像是个歹人,索性说与你听听就是,方才确有一书生,自称是我家王妃同族兄弟,要求见我家王妃。”或许是听屈突通称呼自己为将军,颇觉受用,其中一名王府护从呵斥着向屈突通说道。
“不是鬼就好,不是鬼就好。”屈突通边支应着那王府护从,边带着随行军士快步向前走了。
走出去没多远儿,屈突通陡然想到不能就这么放一名南陈细作进秦王府去,便命随行军士立即赶往京兆衙门求见张衡,请他设法进入秦王府中查探动静。
那军士领命走了约有一刻钟的光景,藏身在街角处观察秦王府动静的屈突通就见方士宏从秦王府走出来,怀里却不见了他从“梅氏坟典行”取走的那本书。
随即,就在屈突勇稍一迟疑,不知该继续跟踪方士宏,还是该留在秦王府门外时,又见从秦王府侧门里驶出了一辆装饰十分精巧、雅致的驮轿,出了府门,径直往相反的方向驶去了。
这一回屈突通再不犹豫,立马抽身跟了上去。
………………………………
第642章 掉包
这辆驮轿出了秦王府,一直朝西跑下去了,屈突通担心前面驮轿里的人会发现自己在后跟踪,和驮轿保持着二百步的距离紧跟了下去。
饶是屈突通功夫了得,徒步尾随着驮轿跑出去足有十几里地远,不知不觉竟从长安新都跟到了老城,眼瞅着驮轿来到了长安老城南城的万善尼寺山门外停了下来。屈突通暗地里舒了口气,他知道,万善尼寺内外早已被杨广命人监视得密不透风了。
远远地,屈突通望见前面这辆驮轿中由两名侍女左搀扶着走下了一位身着绿锦襦衫的年轻女子。奇怪的是,这名年轻女子好像正染病在身,由两名侍女走下驮轿,还险些儿歪倒在地。
她生着病,不去医馆瞧病,跑到万善尼寺来做什么。屈突通心里犯着嘀咕,并不尾随着这女子进寺,只在距寺门约有里许地的地方找了处供来往行人歇脚、喝水的茶水摊坐下,静等着这女子出寺来。
“屈将军久违了。这是要做什么呀?”
屈突通刚坐下,身后就传来一个低低的声音,冲他问道,他吃了一惊,转身望去,却见是李浑李金才不知什么时候已坐到了他的身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