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广原本只知道在隋朝二三百年之后的五代十国和弱宋,曾对北面的异族契丹称子称臣,却还是头一次听说隋之前的北周和北齐也曾向突厥称子称臣过。因此,在听了杨坚这番话后,杨广差点儿当场叫出好来。他忍了几忍,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冲动,跨步向前,慨然说道:“父皇圣明。儿臣身领并州总管之职,愿出镇北境,与突厥一决雌雄。”

    他突如其来的主动请求出镇并州,吓了身为杨广业师的苏威一大跳,忙挺身站起,替杨广向杨坚解释道:“晋王愿为君父分忧的一片赤诚之心,还望陛下体察。只是晋王尚在稚龄,似乎不宜出镇外藩。”

    杨坚方才因对高颖附和窦荣定,刻意回避与突厥决战而甚为不满,才说出这番话的,没想到十三岁的二儿子杨广会主动站出来,力挺自己与突厥决战,不由得呵呵笑道:“阿纵虽年幼,其志可嘉。你且不要忙着出镇,暂且留在朕身边,用心学些本领,朕和太子日后尽有需要你效力的地方。”顺势又向苏威问道:“无畏,依你之见,与突厥当战与不战哪?”

    苏威答得却十分简练而巧妙:“臣愿替陛下草拟下一道战书,要处罗喉带回给摄图。”

    杨坚仰面哈哈大笑道:“就依无畏此言,待处罗喉晋京陛见后,视情形,再寻机与突厥决战。”

    以高颖为首,几位朝廷重臣见杨坚再无余话吩咐,纷纷站起告退。杨广兴冲冲地请求出镇外藩,被杨坚一口回绝了,心中不免感到沮丧,欲随着高颖、苏威等人一同告退,杨坚却冲他摆了摆手,沉下面孔说道:“现在轮到说说你的事了。”

    杨广一头雾水,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只傻傻地立在原地,答不上话来。

    “朕怎么听说,这几****府里甚是热闹啊,上上下下的都添了新衣,殿阁楼堂里的一应陈设也都换了新的?有无此事?”

    杨广咬了咬牙,心知这必是李渊将自己府中之事禀报给了杨坚,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答道:“确有此事。”

    “朕原以为在朕和皇后所生的五位皇子之中,只有你最懂得节俭,颇类朕躬,却没想到一摆起派场来,竟毫不逊于其他几个。”杨坚全不似先前对朝臣那样和蔼可亲,说话的声音虽不高,语气却十分严厉,“说说吧,最近你府里出了什么喜事,叫你这么折腾?”

    自穿越以来,杨广头一回见父亲杨坚的面儿,就惹得他动怒向自己发作,被他咄咄逼人的盘问唬得心慌意乱,本能地想要推卸责任:“回禀父皇,长姐。。。。。。她。。。。。。”

    “两句话就把你问成了这样,还要替朕出镇外藩?”杨坚对杨广的表现颇为不屑,“丽华她怎么了?快说。”

    杨广咽了口唾沫,稳稳心神,怯生生地答道:“长姐自弘圣宫挪来与儿臣同住,因儿臣府中太过简陋,恐长姐受了委屈,因此,才。。。。。。”

    杨坚半信半疑地看了杨广一眼,放缓了语气,说道:“换了几件府中的陈设,给仆从们添了些新衣,这些都没什么,朕不过听说了此事,觉得与你以往行事风格不符,顺便多问一句罢了。但你也须得记着,要像老三那样聚了一伙工匠,在府中鼓捣什么赏月楼,那就有点儿过了。朕今日只留下你一个,为的是几位皇子之中,除了太子,数你最年长,前些时又遥领了并州总管的差使,迟早都是要就藩、出镇的,所以,要你来听听军务上的事,以后不至于临阵慌乱。”

    杨广忙拱手施礼道:“多谢父皇。”

    “还有件事。”杨坚目视殿外,缓缓说道,“方才你也听到了,突厥大可汗摄图派处罗喉前来长安,欲逼朕效仿北周先例,向突厥称臣,朕是断不会答应的。与突厥一战,势在难免。朕意,待北境安定之后,朕将举倾国之兵,南下灭陈,到时北边防备突厥的事,多要交给你了。一年前,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北周千金公主与突厥沙钵略可汗和亲,被摄图留在突厥,前不久,才返回长安。突厥人一向重武轻文,你只会作几首诗,是难以令他们心服的。因此,朕打算自明日起,你便拜长孙晟为师,一来向他学习些突厥的习俗、语言,二来长孙晟骑射本领出众,也可教你些临阵御敌的真本领。太学那里,你无须每日必去,朕已向无畏交待过,但拣些实用的经义讲给你听便是。”

    杨广从杨坚的话中似乎看到了自己出镇并州的希望,喜得躬身应道:“儿臣遵旨,一定不叫父皇失望。”
………………………………

第四十一章 上赶着做不成附马

    (求推荐,求收藏)从武德殿退出,至露门的一路上,杨广都身不由已地沉浸在即将出镇并州这个意外的收获带来的惊喜之中。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望无垠的沙场,成千上万名全副戎装的隋朝军士,正雄纠纠、气昂昂地列队等候着他一声号令,即可与突厥人展开一场生死决战。统帅三军、驱逐鞑虏,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吗?

    由这个不期而至的惊喜,杨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初次谋面的父亲杨坚。

    同穿越前在南方工作,一年难得见上两回面的父亲相比,自己这一世的父亲杨坚无疑更加令他心生敬畏。

    无论是在临光殿上,当着上百名勋戚、朝臣的面儿,他展示出的堪称出神入化的演技,不着痕迹地把一桩他亲手策划的谋杀案转化成为了向南陈发出进攻檄令的誓师大会,还是之后在武德殿中,当新任京兆尹、自己的业师苏威向他禀奏虞府失窃案时,他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及时引向了统一大政,甚至还有,他随口道出自己在府中种种不同以往的举动,使自己陷入惴惴不安的惶恐之中,却又轻轻放下,在自己正感到紧张不安时,突然提出要托付自己以重任。

    凡此种种,都使得杨广感到极度地不适应。

    穿越前,身为电子工程师的父亲就像是他的一个大玩伴儿,每次从南方一回到家,父子俩个便会在电游的世界里战上个昏天黑地,以至于妈妈常指戳着爸爸的脑袋,唠叨他道:“你呀,简直就是我的大儿子,到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而如今,尽管从这一世的父亲杨坚那儿,杨广能获得更大、更真切的惊喜,可他私心里仍不免对杨坚有一股说不上来的畏惧感,同时,也不由自主地怀念起穿越前的父亲来了。

    不管怎么说,能够早一日出镇并州,实现自己的梦想,总归是一件好事。杨广走近露门时,忽然想起在临光殿时,舒国公刘鲂邀请自己到“江南岸”酒楼作客的事来,抬眼向四周张望了一番,并不见有李渊的影子,心中一阵窃喜:今天总算是有了个机会,可以不用回府去吃茶叶蛋了。

    他心里打着去“江南岸”酒楼改善伙食的主意,脚步轻快地走出了露门,正欲招呼等候在门外的鲜于罗备驴,却一眼看到李渊正手牵着马,远远地站在当街的一棵大树下,分明是在等着自己一道回府。

    “该死。”杨广情知今天美餐一顿的企图又要化为泡影,在心里恨恨地骂了一声。

    杨广盯着李渊,又想起了方才在武德殿中杨坚对自己的斥责和警告,心中暗想:府中更换殿堂陈设和为仆从更添新衣的消息,一定是李渊透露出去的。自从李渊奉旨带领一百名千牛卫进驻到晋王府,自己的行动就受到了极大限制,这李渊哪里是来守护自己的,分明就是杨坚、独孤伽罗派来监视自己的一个眼线。不行,一定要尽快地想方设法把他,连同他带来的张须陀等人一并赶出晋王府。

    “父皇有事传我到武德殿,倒叫表兄在宫门外久等了。咱们一同回府去吧。”杨广心中打着驱逐李渊出府的歪主意,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走近李渊,说道。

    李渊丝毫未察觉出杨广其实心中对他已厌烦到了极点,迎着杨广走向前两步,笑着说道:“王爷的佳作如今已传得长安尽人皆知了。方才我到正阳宫去向娘娘请安,娘娘还当着秦王、越王几个王爷的面儿,不绝口地夸赞王爷诗做得好,要兄弟们平日里多向你请教呢。”

    杨广听了这话,眉棱一抖,心中暗自揣测:李渊跑到自己的母后那里,不知又去告了什么密。

    “长姐身体不适,今儿又是为她的嫡子举行葬仪,我心中着实牵挂着她。表兄,咱们还是快回府去吧。”杨广明知有李渊寸步不离地守在自己身边,“江南岸”是无论如何去不成了,索性将话题从那几首自己剽窃来的唐诗上面扯开,有意催促李渊道。

    李渊还是头一回听说今天杨丽华身体不适的消息,脸色登时大变,表现得竟然比杨广瞅着还要心急三分,忙吩咐鲜于罗替杨广牵过那头大青驴,服侍着杨广上了驴,手起一鞭,抽在了大青驴后臀之上。那大青驴没想到自己背上的主人还未动手,就毫没来由地挨了李渊一鞭,一怒之下,抬起后腿儿,撂了两下蹶子,撒开四蹄,直窜了出去,险些把在旁牵着缰绳的鲜于罗带个大马爬。

    李渊催促着杨广飞快地赶回晋王府,执意要陪杨广去探望杨丽华。杨广却他不过,只得同他一道脚步匆匆地穿过几进院落,赶来杨丽华居住的第四进院落。

    “公主她,身体并无大恙吧?”李渊一脚迈进院来,见杨丽华的贴身侍女珠儿手端一碗汤药,正从厢房出来,忍不住关切地向她探问道。

    “你不过只是得了母后的一句话,如今就俨然不拿自己当成外人,摆出了一副未来姐夫的架势,哼,想得倒挺美。”杨广跟在李渊身后,听他如此关心、讨好杨丽华,眼珠一转,心里生出了一个歪主意。

    他此前已反复盘算过,觉得李渊即便真成了自己的长姐夫,将来也未必挡得住他扯旗造反,颠覆大隋,开创大唐,兼之这几日因受到李渊的格外关照,行动变得极其不自由,因此私下里已打定主意:非但不会按照母亲独孤伽罗所托,有意撮合杨丽华改嫁李渊,反而要千方百计把李渊从杨丽华身边,当然,也从自己身边撵得远远的。

    “回唐国公的话,娘娘昨日偶感了风寒,今儿早起到现在,犹觉得头痛难奈,刚传了太医前来瞧过,开出个方子,说是只要依方煎药服下,不出几日便可无碍的。”珠儿口头还保留着对杨丽华原有的称呼,含笑对李渊说道。这些日子,她也听到了些风言风语,说是当今皇后有意劝杨丽华改嫁他人,而皇后的外甥李渊便是头一位人选,因此,话里话外,对李渊都带着一分讨好。

    “啊,这就好。”李渊轻舒了一口气,脚下却没有停下,直奔杨丽华居住的上房走去,“待我去瞧瞧公主的病。”
………………………………

第四十二章 安若溪失踪

    (这周有推荐,会尽力加更,具体时间会提前通知,求收藏、求推荐)杨广将李渊的一举一动都瞧在眼中,却并不加任何拦挡,只打心眼儿里发出一阵冷笑,一声不吭,闷头跟在李渊身后进了杨丽华的房间。

    要知道,李渊与杨丽华虽是表姐弟,但因杨坚已登极做了皇帝,有公主身份的杨丽华和李渊之间便自然而然地也有了君臣之分。见李渊竟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贸然闯进了自己房中,独坐于房中的杨丽华面色不禁一沉,正欲向李渊发作,却一眼看见了跟在李渊身后走进房来的杨广,于是,并不理会满脸俱是关切之情的李渊,缓下语气单冲着杨广问道:“阿纵,宫里的事了啦?”

    杨广见杨丽华面色苍白,脸上似带有戚色,知她心中尚为小小年纪,就遭到暗害,死于非命的宇文阐感到伤心难过,不忍将今日在临光殿中看到的一切如实讲给她听,遂走上前,边躬身向杨丽华施礼,边轻声答道:“长姐请放心,一切都好。”

    “公主请保重贵体,无须对介国公身后之事挂怀。”李渊回身从珠儿手中接过药碗,亲手捧给杨丽华,殷勤地劝道,“公主抱恙在身,不宜久坐,服下这碗药,还是多歇息的好。”

    杨丽华眼中火星一闪即灭,任由李渊捧着药碗立于自己身前,却不伸手去接,只冷冷地应道:“我这一点儿小病,倒叫叔德费心了。侍候汤药的事,有珠儿她们几个呢,叔德要是没旁的事来说,尽可去忙你的吧。”

    李渊揣着分火辣辣的心思而来,却被杨丽华兜头一盆凉水泼下,手捧着药碗,面现尴尬地站在那里,劝也不是,走也不是,一时间竟想不出如何答对。

    杨广眼见得场面尴尬,忙从李渊手中接过药碗,转身向杨丽华奉上,替李渊劝道:“表兄说得对,这药要是凉了,就失了药效,请长姐快快服药吧。”

    杨丽华从杨广手中接过药碗,却不急于喝药,像是在等着李渊提出告退。

    “那,还望公主善自珍重,待晚些时,在下再来探望公主。李渊告退。”李渊倒还识趣儿,见此情形,舔了舔嘴唇,十分不情愿地抱拳向杨丽华提出了告辞。

    待李渊从房中离开后,杨丽华才紧皱着双眉,一小口一小口地将整碗苦涩的汤药服下,由珠儿服侍着,漱了漱口,这才向杨广问道:“今天进宫去,父亲母亲可曾向你说起过什么?”

    杨广一时间没明白过来杨丽华想向自己打听什么,据实答道:“临光殿葬仪已毕,父皇传我到武德殿听了一会儿朝政,并说自明日起,要差一个叫什么长孙晟的人来府中传授我如何与突厥交往,尔后就命我告退了。长姐,听说父皇已下旨,要把介国公葬入恭陵,还要在宇文一族中择贤者立为介国公之后嗣,您就不要再为宇文家的事耿耿于怀了吧。”

    “哼。”杨丽华煞白着脸,对杨坚如何料理宇文阐的后事未置可否,两眼紧盯着杨广,问道,“阿纵,我问你,母后可曾向你提到过,要劝我改适之事?”

    “啊。。。。。。”杨广大张着嘴,这时才醒悟道,方才杨丽华想问的原来是这件事,“长姐,母后在你挪来兄弟府中前,确实向我说起过,长姐你年岁尚轻,不值为宇文家守着。。。。。。”

    “用不着再说下去了。”杨丽华陡地抬高声音,喝止杨广道。

    杨广与杨丽华相识、共处的几天来,还是头一次见长姐对自己动怒、发火,看她面带潮红,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着实动了怒气,担心她因怒伤身,忙闭了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过了约摸一碗茶的功夫,杨丽华才缓缓继续问道:“阿纵,你老实对我说,母亲是不是有意将李渊配与我为夫?”

    先前,杨广因怨恨李渊,曾打算找机会,主动向杨丽华提及此事,与杨丽华联手赶李渊出府。此时待听杨丽华主动向他打听起此事来,他一副儿童心性,心下一软,遂改变了主意,不愿再翻嘴多舌,使长姐怒上生怒,只迟疑着点了点头。

    杨丽华脸上显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眼光随即变得黯淡了下来,坐在那里,低头不语。

    “长姐,你还好吧。”

    “阿纵,我要谢谢你告诉我这一切。我倦了,想要去后面躺着啦。”杨丽华说着,站起了身。

    杨广只好随着她站起身,欲向她告辞离开。

    “娘娘,坠儿回来了,说有要紧事回禀娘娘。”一名和珠儿年纪相仿的侍女急急走进房来,向杨丽华报说道。

    杨丽华闻言吃了一惊,摆手示意杨广不必忙着走,淡淡地吩咐那侍女道:“唤她进屋来说话。”

    那侍女遵命转身出屋,稍顷,领着一个身穿灰色僧袍的年轻尼姑走了进来。

    “你俩个,都到门外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这间上房。”杨丽华命珠儿等两名侍女出房守候,向一脸惊慌的坠儿问道,“出了什么事,要你如此惊慌地跑回来向我禀告?”

    坠儿长着一双溜圆乌黑的大眼睛,一瞧就是位聪明机灵的小姑娘,她迟疑地望了坐在一旁的杨广一眼,嗫嚅着不肯爽快地说出要向杨丽华禀报的事来。

    “晋王和我都是一样的,你用不着忌讳什么,放心地说来就是。”杨丽华返身坐下,冲坠儿说道。

    “是,是。回禀娘娘,晋王殿下,安姑娘她,她不见了。”

    “你说什么?”杨广惊得从座中一跃而起,“快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刹那间,杨广脑海里再次掠过了同样的一个念头:七天前在安若溪房顶上被鲜于罗瞧破行藏的那个不速之客,很有可能正如自己猜想的那样,确是为了安若溪而来。

    “禀王爷,今日一早,我和了音,也就是安姑娘一同起身,各自漱洗已毕,了音说她要到前院的大殿中随师父们一起做早课,因我当时还有些衣物要洗,便没有随她一同前去。谁知,直到临近晌午,在大殿中做早课的其他僧尼都回来了,唯独不见了音的人影。我生怕她出什么意外,便到寺中找她,却找遍了各个角落,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后来,还是一位好心的师姐告诉我,早课做至近一半时辰时,她见了音独自起身离开了大殿,从此再没回来过。当时,她误以为了音是出殿方便,趁此机会偷个懒,便没再回大殿,及至见我焦急地在寺中各处找寻了音,这位师姐才觉得不对劲儿,主动告诉了我此事。”
………………………………

第四十三章 初访万善尼寺(上)

    (今天会有加更,第二更在20:00)“这么说来,你只不过有两个多时辰没有见到安若溪,是吗?”杨丽华听罢坠儿的话,轻舒了一口气,问道。

    “可是娘娘,我找遍了整座寺院,也没找到她呀?自从我奉娘娘之命,陪着安姑娘到了万善尼寺出家之后,安姑娘一向都是除了随众僧尼到大殿早晚做功课以外,哪里都不去的,今天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回出现,我担心她万一有个闪失,没法向娘娘和王爷交待,所以着急着跑回来先禀报娘娘一声。”坠儿的语气中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份焦虑和不安。

    “嗯,这件事你可曾向寺内的其他僧尼提起过?”

    “娘娘有言在先,婢子在回来向娘娘禀报之前,不敢擅自向寺内僧尼提及此事。”

    “那也就是说,除了你之外,眼下寺内还无人知道安若溪失踪一事喽。”杨广坐在一旁,听罢多时,禁不住插言问道。

    “是的。”

    “阿纵,我目前不便出入府邸,你能否代我到万善尼寺走上一趟,查访一下安若溪的下落?”杨丽华目视杨广,问道。

    杨广私下里正对安若溪离奇地失踪大起疑心,怀疑今天她的突然失踪和七天前那位潜入晋王府的不速之客有关,此时听杨丽华如此一说,正切中心意,当即起身答道:“安若溪本是我府里的人,她在万善尼寺不见了踪影,我自应当前去查访一番,长姐何须跟我这般客气?”

    “坠儿,你先行返回寺中,切记,关于安若溪失踪这件事,在晋王前往万善尼寺之前,不可向任何人提起。”杨丽华示意杨广不要着急走,转向坠儿叮嘱道。

    坠儿答应一声,转身出房去了。

    “长姐,你还有什么要嘱咐我吗?”杨广急于赶到万善尼寺,求证他心中的猜想正确与否,站在原地向杨丽华问道。

    “万善尼寺中,目前有数百名前代周朝的后妃宫嫔在此出家修行,想那安若溪虽然原是江左人氏,却在般若妹妹身边侍奉过多日,与原周室不少嫔妃相识,阿纵,你此去万善尼寺查访其下落、去向,依我之见,不宜向寺内僧尼大肆声张、直陈其事,只须旁敲侧击,暗中寻访即可。我料安若溪断不至于这么快,就一去不复返的。”

    杨文回想起七天前,杨丽华初到自己府中,乍听到安若溪关于自己无意中堕胎的一番解释之后,对自己曾说过的那番话,心中对这位前朝的皇后兼太后油然升起一股敬畏之心。心中暗想:这位长姐表面上沉静、文弱,每临大事,方能瞧出她胸中城府,倘论其智识,决不在母亲独孤伽罗之下。

    他兀自站在原地出神,杨丽华见他一脸迷茫的样子,误以为自己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小兄弟不知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有意微笑着对杨广说道:“你过来,长姐教给你,该怎么去做。”

    万善尼寺座落于长安休祥坊东南隅,是一座占地上百亩、拥有五进院落,几千名僧尼的大规模尼寺。这座尼寺初建于西魏初年,当时独揽西魏朝中大权的丞相宇文泰笃信佛教,在长安城中修建了数十座寺院,供人出家修行,万善寺便是其中的一座。

    后来,北周代魏,宫中的历代皇后、嫔妃笃信佛教者甚众,却囿于身份,不便亲身出家修行,遂采取变通的办法,多找替身代其皈依佛门,代其修行。及时到周武帝宇文邑在位时,遂下旨将万善寺改为尼寺,专供宫嫔、贵妇各寻替身,出家修行之用。

    隋文帝杨坚受禅开创大隋之后,因北周所遗留下的历代宫嫔多达数千人,无处安置,又因杨坚本身自幼曾受过一位僧尼的恩惠,有过长达十几年在尼寺中生长的经历,故为此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将万善尼寺辟为专供北周宫嫔、贵妇们出家修行的一座寺院,以示其对前代宫嫔的尊重。只不过,杨坚在为昔日的这一千多数位娘娘、夫人们找到了一处还算得上令她们感到满意的容身之所的同时,也下了道密谕:凡万善尼寺的住持、执事、知客等一应管事僧尼的人事更迭,俱由皇后独孤伽罗亲定。

    这道看似寻常的密谕,实则将这一千多名被安置在万善尼寺中出家修行的前朝宫嫔无一例外地都置于了严密监视之下。

    杨广带着鲜于罗和那条甩不掉的“尾巴”――张须陀,来到万善尼寺的山门前,早有寺中僧尼得到消息,报告给了寺中的知客执事心仪。

    心仪得到禀报,说是晋王已到了山门前,来不及知会寺中住持、师姐心严一声,就忙不迭地率领着一班知客僧尼迎到了山门外。

    “不知晋王殿下到了敝寺,有失迎迓,失礼之处,还请殿下不要怪罪。”

    心仪近四十岁的年纪,生得白白净净、疏眉细目,未曾开口说话,脸上就自然地带着三分笑意,一见就使人大有亲切之感。她嘴里说着请杨广不要怪罪,却将身子拦在山门外,并不放杨广进寺。

    杨广初次造访万善尼寺,对眼前出现如此众多的光头尼姑感到十分新奇,一边拿眼睛不住地在面前一众僧尼脸上扫视着,一边开门见山地对心仪说道:“小王受长姐之托,前来宝刹进香,为已故介国公祈福。不知大师如何称呼?可行个方便否?”

    心仪见杨广小小年纪,一副童稚未泯的模样,边向自己表明来意,还不忘偷眼来瞧自己和身后的一班知客僧尼,抿嘴一笑,双掌合什,口诵佛号,看着杨广身后一左一右站着的鲜于罗和张须陀,答道:“贫尼心仪,乃是本寺知客执事。殿下有所不知,当今皇后娘娘有旨,万善尼寺一概不准男子出入。殿下既是受天元娘娘所托,前来寺中进香、祈福,贫尼自应为殿下效劳,但是,这两位。。。。。。”说着,用手一指鲜于罗、张须陀二人,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杨广早就烦透了张须陀一步不落地跟在自己身边,听心仪有意将他拦在山门外,不准他随自己一同入寺,正中下怀,便回身向二人吩咐道:“你们就在这里等候,我一人进寺即可。”
………………………………

第四十四章 初访万善尼寺(中)

    (求推荐,求收藏)鲜于罗、张须陀二人听了这话,不约而同地急了眼,不干了。

    鲜于罗上前几步,用手指着心仪,高声叫道:“我们王爷乃天潢贵胄,来到你们这座尼姑庵,你们寺中住持不亲自出门迎接,只派了你这么个小小的知客来,我们王爷不怪罪你们,也就罢了。怎么,还要拦着我随王爷一同进寺?要是王爷在你这寺中有个闪失,你担得起吗?”

    张须陀也瓮声瓮气地嚷道:“不行,我奉了唐国公的将令,时刻不离王爷左右,我要随王爷一同进去。”

    他们两个这一通叫嚷,心仪倒变得为难起来了:放这二人随杨广一起进寺吧,难免坏了寺里的规矩;而若将他二人拦在山门外,正如鲜于罗方才所说,要是万一晋王在万善尼寺有个闪失什么的,那么不单是她,即连住持师姐,都难保活命了。

    “大胆,放肆。”杨广怎肯轻易放过摆脱张须陀的大好良机,有意沉下脸,厉声喝斥道,“本王是代长姐来万善尼寺进香的,不是要你们两个奴才来此耍横使强的。你两上,老老实实地呆在这儿等候,本王一人进寺便可。”

    鲜于罗被杨广这一骂,吓得倒退两步,再不敢多说一句话了。而张须陀却不买杨广的帐,把脖子一梗,硬梆梆地顶了句:“将令在身,恕张某无法从命。”手按腰刀,挺身站在杨广身后,摆足了一副要随杨广进寺的架势。

    “你。。。。。。”张须陀居然当着一班知客僧尼的面儿,公然顶撞自己,杨广气得脸色铁青,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事情闹到了这般田地,心仪不能不站出来讲话了。

    “这位将军,目下敝寺住持师姐正陪着太子宫中的云昭训在方丈叙话,贫尼姑且代住持师姐向将军作出承诺,晋王殿下在敝寺中但有个闪失,敝寺知客堂二十六位僧尼,皆愿以命相抵。这下将军该放心了吧。”

    张须陀强梗着脖子,还想辩说些什么,冷不防杨广趁他不备,抬腿就从心仪身边走过,径直进了山门。张须陀待要去追,却被十几名寺中的知客僧尼团团围堵在身前,一步也前进不得,只能眼睁睁地望着杨广的背影渐渐远去。

    心仪陪着杨广径直来到了万善尼寺的正殿――观音殿,亲自为杨广主持进香仪式,看着杨广口中喃喃有词,代杨丽华在观音菩萨像前替夭亡的宇文阐上了三柱高香,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宇文阐的亡灵早日转世、托生,免受阴间诸种苦痛。待杨广进香、祈福已毕,方缓缓走至杨广身边,请他到后院的方丈中与住持师姐相见。

    “太子宫中的云昭训来万善尼寺做什么?”杨广按照杨丽华临行前的嘱咐,不见住持的面儿,决不主动向旁人提及安若溪,一边跟随着心仪前往方丈,一边随口问道。

    “这。。。。。。”心仪略一迟疑,压低声音答道,“若非殿下问起,贫尼断不敢说,云昭训来寺中,是为了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她早日为太子爷生得贵子的。”

    杨广依稀记得,七天前在弘圣宫中,母亲独孤伽罗曾当着自己等几个兄弟的面儿,警告太子杨勇不要独宠偏房,冷落了太子妃元氏,尔今在万善尼寺中巧遇受到杨勇偏宠的云昭训求佛赐子,由此,他不禁联想到太子后宫之中想必颇不安宁,同时也对云昭训充满了好奇,不知她究竟生得怎么个花容月貌,竟迷得大哥为了她,不惜惹恼亲娘,暗暗期望能与云昭训在方丈碰到,使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