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驹点菜交钱,几个人坐着等候。
饭店的一帮人,闲着没事儿干,就在另一张桌上闲聊。
“经理,采买的人什么时候到啊,这一天,我又当服务员,又当采买的,也不多挣钱。告诉你啊,我明天就再干一天,要是再不加人,我就不干了”。
一个胖胖的服务员抱怨道。
“王姐,你就再坚持几天。我跟谭院长说了,叫他给咱们再加一个人,可他说咱们现在亏损,再加人说不过去,等等再说”。
林驹听了,简直哭笑不得。
这么大个地方,一天没几个客人,已经八个人了,还要加人。
这个规模的饭店,要是在前世,一般三个人就够了。生意红火的情况下,也顶多四个人。
“经理,采买加人了,后厨是不是也得加一个人?我一天炒十三、四个菜,一个月不到四十块钱,这合理么”?
一个厨师,一天就炒十来个菜,还要加人,这纯粹就是一帮爷啊。
这大锅饭吃的可真香。
林驹今天算是长了见识。
就这样的饭店,要是不亏损,简直天理难容啊。
后厨里厨师敲勺了,这是厨师经把菜炒好,叫服务员上菜的信号。
但是两个服务员就是没人动弹。
厨师又敲了一遍,两人还是谁也不动。厨师端着菜出来,咣当一声放到桌上,菜汤洒出来,差点儿溅到米安娜身上。
“你们这什么服务态度啊”?
米安娜说道。
“还服务态度?给你们端上来就不错了。经理,剩下几个菜我不炒了,今天一天我都炒了八个菜了,我走了”。
厨师把白大褂一脱,仍在一张桌子上,就出了门。
“唐师傅,剩下几个菜你给炒了吧”。
经理跟另一个厨师哀求道。
“他炒了八个菜就嫌多,我今天炒了九个菜还没说什么呢,都是惯的臭毛病”。
这个唐师傅,嘟嘟囔囔进了后厨。
“切墩儿的,这肉怎么还没切呢?教我拿什么炒”?
“没有牛肉了,叫他们换一个菜吧”。
一人说道。
“怎么没有牛肉了?今天早晨不是买了五斤牛肉么?今天开票,开出牛肉了吗”?
经理问道。
“没有,今天没有点牛肉的”。
“那牛肉都哪里去了”?
“赵经理中午的时候拿走了”。
“喂,你们几位,牛肉没有了,换个菜吧”。
“那就换个羊肉吧”。
林驹说道。
“羊肉也没有”。
“那就换个清炖鲤鱼吧”。
“做鱼太费事儿,一会就要下班儿了,换个别的吧”。
开票的说道。
“换个炸刀鱼”。
林驹还就耗上了。
我倒是要看看,你们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刀鱼也没有,换个小黄花吧”。
“也行”。
“过来重开票”。
开票的不耐烦道。
林驹过去,又开了票,折算了钱,这才算是完事儿。
菜刚上来,服务员就催上了。
“你们几个快点吃,我们要下班儿了。以后吃饭早点来,谁家没点事儿,这么晚了还伺候你们”。
几个人草草吃完出门儿。
“怎么样?你们有何感想”?
林驹问道。
“这样的地方,以后就是白吃,我也不来了”。
米安娜幽幽道。
第349章 不用在意
米安娜第二天就躲到她同学那里去了,不过过了一天,就被谭院长找了回来。叫她立刻到他那里去。
米安娜先到了林驹那里,林驹叫她如此如此行事,米安娜才过去。
到了谭院长那里,林院长也在,米安娜就大致说了自己的想法。
主要意思就是举办经济管理面授班和函授班,外加教职工工资的事情。
具体的也没有说的太详细。
培训班的事情,也没有先例。两位院长心里也没谱,就叫米安娜先回来,他们研究一下再说。
第二天,米安娜要办培训班的事情,就在教职工们中间传开,立刻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人们的观点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此举纯粹就是幻想,根本就挣不到钱。谁会花钱来学习这些东西?
另一派则认为可行,是个好主意,多多少少总会挣到一些钱,如果运气好,兴许真就能把工资还上。
有些聪明人,认识到了这个商机,如醍醐灌顶,一下子认识到了这条路的前景。
于是就动了心眼儿,开始找一些亲朋好友研究,把商贸公司这件差事接下来。
有一个人动心,就有更多的人动心,短短两天时间,这件事情就成了经贸学院教职员工们中最热门的话题。
据说目前已经至少有五六个人,准备跟米安娜竞争此事。
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人想干这件事儿,连林院长和谭院长都没想到。
两人一见人们如此踊跃,就端起了架子。也不找米安娜了,就等着人们竞争,看看谁能给出最好的条件。
米安娜原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没想到把培训班的创意一放出去,立刻就引来了这么对竞争者,这个时候她才感到后悔了。
“都怪你,非要叫我说出去,这回可倒好,这么多人想干,这个事儿恐怕轮不到咱们,白白地成全了别人”。
林驹端起杯子,慢慢地喝了口茶,又轻轻把杯子放下。
“急什么,不过是晚几天而已。到时候谭院长还是得回头来求你”。
“那么多人想干,他给谁干不行,何必还要来求我”。
“米老师,这么大的事儿,你以为是想干就能干成的么”?
“你什么意思?别打哑迷,简直急死我啦”。
米安娜就在地上打转转。
“好,铁梅,你听我说……”。
“我不是铁梅,别废话,直接说答案”。
“好吧,这件事儿,归根结底是两个因素。一是钱的事儿,二是组织能力的事儿”。
“咱们先说钱。你已经跟院长说过了,四个月之内,还上十万块工资钱。第一个月,就要拿出去两万五千多”。
“这还只是第一笔钱,开办培训班,广告,教材,老师的教学费用,学员身上的一些费用,在没开班之前,就有不少要支付出去”。
“商店和饭店的工人工资,还欠了不少。要想让这两个地方扭亏为盈,正常经营,至少也得两万块钱”。
“这样算起来,在收到学费之前,就至少要拿出去五六万块钱”。
“你掰着手指头,不够的话,加上脚指头,好好算算,整个学校,谁能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钱”?
米安娜坐下来,琢磨了一会儿。
“哎呀,还真没有谁能拿出来这么多钱啊。这么说,也就咱俩有能力拿出来这笔钱”。
“所以,他们那些人,都是见这是个好主意,头脑一热,就跟着瞎起哄。等到他们冷静下来一算账,自己就泄气了。到时候没人了,谭院长还不得来找你”?
“你怎么不早说,叫我白白担心”。
米安娜躺到沙发上,伸开大长腿。
见林驹正愁着她,眼睛一瞪。
“你愁啥”?
一开口就是东北话出来了。
“瞅你咋地”?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哎呀,那我要不要再出去躲两天”?
“这回不躲,不仅不躲,你一会儿还要去找谭院长”。
“找他干什么”?
“找他退出,就说既然别人想干,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
“以退为进”?
还行,总算是开窍了。
“等他再找你的时候,你就可以提要求了”。
“还提什么要求”?
“第一,学校下文件行文,成立培训中心,把各项要求都在文件里写明白,当官儿的事儿,职称的事儿,都要写上。这是为了留下证据,免得学校将来赖账”。
“这么大的学院,不会赖账吧”?
米安娜还抱有幻想。
“工资的事儿,学校原来还说从不拖欠呢,不也欠了你们四个月”?
“也是,要是将来换了院长,没准儿就不认账了,对,还是你想的周到。第二呢”?
“经贸公司、饭店、商店原有的人员,一律不要,原来的什么狗屁经理啊之类的当官儿的,全都不算数,用人上你自己说了算”。
“这个恐怕做不到,这些人不要了,往哪里安置他们”?
米安娜在这一点上还没有糊涂。
现在还没有下岗一说,都吃大锅饭。也没有什么比较有效的考核约束机制。干好干坏都一个样,所以养了一大批懒人。
饭店的那些人,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饭店那些人,你也看见了,商店也跟他们差不多,都是职责不明,人浮于事,混吃等死。这种情况,咱们投入多少钱,也得赔进去”。
“公家的钱,咱们管不着,咱们拿的可是自己的钱。咱俩的钱怎么来的,你还不清楚吗?那是拿命换来的,凭什么给他们这么折腾啊”?
林驹其实早就有了主意,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这么一点一点地分析,就是要米安娜理解自己的思路,让她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什么事儿都等着林驹给她现成的答案。
“我就说不要饭店和商店,学校要是实在逼我,连培训班我也不干了”。
米安娜终于拿出了林驹满意的答案。
饭店和商店两个包袱,学校是一定要甩掉的。
米安娜就可以用这个办法,逼迫校方来处理这些人员问题。
最好的结果,是把这些人全都召回去。
做不到这一点,把用人权和考核权抓到手里,也勉强可以接受。总之,就是必须让这些懒人干活儿,不能让他们在这里混日子。
想挣钱,行,就给我老老实实干活。
不想干活就滚蛋,没人养活你们这帮臭大爷。
第350章 又不是外人
米安娜一走,林驹就到新华印刷厂去联系印刷广告和信封的事情。
这里他已经很熟悉了,事情自然很快就办妥了。
信封需要先下料,等到培训中心的名头正式确定之后再印刷。
广告信则先排版,培训中心的名头和地址先空着,等到确定下来之后,填上去就可以印刷。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出成品来。
报刊上的广告,也是必须的,而且是主力。
林驹从印刷厂回来,就去了图书馆。
现在还是暑假,图书馆也照样开放,不过只有三个人,
林驹到了报刊区,就开始找相关的报刊。
先找京城的,然后找京城周边比较近的。
一一记下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每份报刊都大致浏览一下,还没发现有刊登经济管理培训广告的。
林驹确定,自己这次培训,也是独一份儿。
按照约定,晚上米安娜又到了林驹这里。
米安娜已经找了谭院长,说了自己要退出来的事儿,但是谭院长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是说现在到底谁干还没定下来,叫米安娜不要这么早就下结论。等研究之后再说。
米安娜也顺便在老师们中间放出风声,说自己想退出来。
“他们不会真的交给别人干吧?我看谭院长现在就是脚踩两只船,两头下注”。
米安娜还是患得患失的。
“米老师,你就放心吧,我说的话,你还不信?就凭他们那些人,哪个是我的对手?这回你也去三道河了,知道了我干的那些大事儿,你说说,他们哪个能做出来那样的事儿”。
“也是啊,我实在想不到,你那么小的年纪,竟然做出这么大的事儿。喂,我真想把你的脑袋劈开,看看里面长得的什么样”?
“行啊,你到厨房去拿菜刀来劈开”。
“我才舍不得劈呢,还要留着这个脑袋帮我赚钱呢”。
“好啦,这件事儿几乎就是板上钉钉了,你看看这个”。
林驹给了米安娜一张纸。
“这是什么?合同,咱俩还要签合同?又不是外人”。
“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两口子有时候还要算账呢,况且……”。
“去你的,谁跟你两口子”?
米安娜嗔道。
我没说跟你是两口子啊。
“事先把事情都说明白了,免得将来彼此猜疑,产生纠纷。有很多人,就是因为钱财的事情,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阋墙”。
“你又说夫妻”。
“我只是打个比方么,我又看不上你,你怕什么”?
“你竟敢看不上我,我哪里差了?哦,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是你老师,没有这个意思”。
见她窘迫的样子,林驹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你个坏小子,就知道欺负我”。
林驹和米安娜,这次是五五分账。
林驹出创意和资金,米安娜出身份和资金。
林驹出四万块钱,米安娜出两万。这个条件,是两人此前就商量好的。
米安娜只是略扫一眼,就在协议上签字。
“你不好好看看?就不怕这里面有什么陷阱?我要是签字,可就生效了”。
“你签字吧,我相信你不会坑我。你要是想赚钱,有的是办法,不用在我身上打主意。这一次,也是你帮我赚钱,没必要坑我”。
“米老师,谢谢你的信任。你放心,我不会坑你的”。
“接下来做什么”?
“就按照我的方案,物色老师,准备教室和学员宿舍,看看宿舍的床,暖气。门窗等各种设施是否齐全?这些都要跟学校讲清楚,叫他们负责维护”。
“至于学员吃饭,就在教工食堂。餐券这类事情,都要事先安排明白,免得等学员来了之后,措手不及”。
“哎呦,还有卫生管理什么的,也要人啊”。
“这就可以从饭店和商店抽出人手来,这样他们就有了去处。面授学员,其实就跟学生一样,怎么管理,你也熟悉,不用我教”。
“函授班的事情,你和方春合也干过,基本上就是一个套路。就叫方春合协助你,将来给他点儿钱就行,也别让他白干”。
“至于我,这段时间就好好琢磨一下商店和饭店的事情,争取尽快地赚钱”。
“这两个地方想赚钱,可不容易。今天谭院长还说了,不仅是咱们学院,别的学校的企业,也大部分都赔钱”。
“同样的企业,要看谁来经营。到了我的手里,就会化腐朽为神奇。世上没有赔钱的企业,只有赔钱的人”。
“我讲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该鼓掌表示一下啊”?
“美得你,我才不鼓励你呢,省得你骄傲。对了,饭店和商店的事儿,你打算怎么办?也该叫我心里有个数吧”。
“商店的问题,除了内部管理不善之外,主要是经营上的问题。商品没有什么竞争力,都是大路货”。
“两个思路,一是从南头进货,进一些新潮商品,二是内部改革,把的封闭式柜台,改成超市”。
“就像外国电影里那样”?
“对,规模不用太大,但是要找好定位,以学生用品为主。除了咱们经贸学院,附近还有钢铁学院,交通大学,邮电学院,再远一点,还有外语学院等等,只好咱们的东西好,就能把这些学校的学生都吸引过来,没有不赚钱的道理”。
至于饭店,林驹的计划是改成火锅店。
这一带,有二饭店和经贸饭店,不远处钢铁学院那里,还有钢铁饭店。整个周边三千米范围之内,一共有九家饭店。
这九家饭店,经营的方式惊人一致,都是中餐。没有一家火锅店或者其他特色店。
各家的食谱,也几乎一模一样。到了一家吃饭,就知道另外八家什么样子。
现在专门的火锅店,即使在整个京城,也没有几家。
林驹相信,改成火锅店之后,生意一定会不错。
效益好了,就可以给员工一些物质刺激,可以落实考核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听了林驹的介绍,米安娜又兴奋了。
“好,就这样干了。林驹,我现在算是彻底找到自己的队伍,这辈子我就跟你混了”。
这是托付终身吗?
别啊,我还有罗雅呢。
第351章 没有悬念
三天之后,经过一阵热闹之后,原来想要接手经贸公司的三个人,因为拿不出钱来,满足不了学校的要求,纷纷退出。
此时谭院长找到了米安娜。
米安娜推迟一番后,勉强答应了接手这个烂摊子的要求。
第二天,学校就行文,宣布撤销经贸公司,成立培训中心,由米安娜出任培训中心主任。
除了培训中心,商店和饭店也归米安娜经营。
米安娜每年向学校上交伍万元利润。
为了尽快解决拖欠教职工工资的问题,两年的利润在四个月之内上交。
关于商店和饭店的人员问题,学校将所有人员招回,由米安娜根据实际用人需要,择优选用。
原来的经理等管理人员,也一律免职。
学校方面,将为培训学员提供食宿条件,伙食费用由学员自己负担。
这个条件,几乎就是当初林驹提出的要求。
学校发文的第二天,米安娜上交了第一批利润两万五千元。
这笔钱,立刻被学校发放给教职工,归还拖欠的工资。
与此同时,林驹、米安娜和方春合三人,分头出动,在十八家报刊上发布培训班的面授和函授招生广告。
原来商店和饭店的十二个人,并没有送回学校去。
根据林驹和米安娜的研究,饭店留下了四个人,商店留下了两个人。
剩下的五个人,被分配到培训中心去,承担面授面的生活卫生管理,函授班的收发等杂役工作。
这些人原本就领学校的工资,现在的工资也不用培训中心负担。
不过,米安娜承诺,如果他们工作努力,表现良好,培训中心将会在他们正常的工资外,格外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
商店那里,选择一个二十三岁的姑娘杜晓丽任经理,商店暂时歇业,重新布置内部格局,订做了新的货架,制定了新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经过跟杜晓丽研究,列出来一份儿采购清单,林驹给黄天大和关馨寄去,叫他们在南头那里先组织货源。
随后杜晓丽赶赴南头,去找黄天大和关馨,开始进货。
至于货款,就暂时由黄天大那里垫付。等到这边将来把货卖出去了,再给钱。
方春合则一直跟着米安娜,帮助张罗培训的事情。
米安娜和方春合此前跟着林驹办文学函授班的时候,参与了全过程,按照林驹的计划操作起来,倒也是轻车熟路,进展顺利。
培训班和商店的事情安排差不多了,林驹就把经历放在了饭店上。
也是先停业,对室内进行了简单的装修。
说是装修,也就是重新刮一下大白,把门窗和桌椅换了。添置了火锅,购买了木炭、碗筷等设施和用具。
饭店这里留下了四个人。
分别是原来的开票员孙明明,她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少妇,性格开朗,精明能干,作风比较泼辣。
然后是原来的厨师唐师傅,服务员王姐和切墩小刘。
饭店原来八个人,一下子砍掉了一半人。这四个人开始的时候,抵触情绪也很大,干活也不积极,甚至摔摔打打的。
米安娜也不客气,干脆就把他们几个撵了回去,叫他们到人事处去报到。
这一下几个人才慌神儿了,第二天乖乖地来上班。
虽然没了脾气,但他们见主持这里事情的林驹是个小孩儿,以为林驹好糊弄,就消极怠工。
没想到,林驹比米安娜还难对付。不仅什么事儿都糊弄不了,反倒被林驹折腾的差点儿掉了一层皮。
经过一周的磨合,几个人才老实了,乖乖听话。
“林经理,东西取回来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唐师傅从三轮车上搬进来一个箱子。
这是他刚刚从车站提回来的。
“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几个人都围了过来,打开箱子。
“这是什么机器,看着好漂亮啊”?
小刘惊讶道。
“这是切片机,从香港进来的,国内还没有呢”。
这是林驹叫水桂给弄来的切羊肉片机。
这个时候,国内还基本上见不到这样的机器。涮羊肉的时候,切肉片基本上都靠人工操作。
即使刀工再好,人工的效率也很有限。
“切什么肉片啊”?
“王姐,你拿一块羊肉来试试”。
林驹把机器搬到厨房案板上,安装调试好,通上电,就开始切羊肉片。
“啊,果然能切羊肉片啊”。
唐师傅惊讶道。
“这个机器,简直神了,切得又薄又快,比手工强多了。照这个样子,就算是客满,也供得上啊”。
孙明明说道。
几个人以前就一直嘟囔,说人不够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据,就是人多的时候,切肉片的速度跟不上。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不过,有了这个机器,切肉片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唐师傅,小刘,你俩注意点儿,我教教你们,将来切肉片,主要是小刘的工作,如果小刘忙不过来,就由唐师傅补上”。
“这个机器质量非常好,只要按照要求操作,就不会出什么故障”。
“小林经理,你才十八岁,怎么什么都懂啊”?
王姐问道。
“就开饭店这点事儿,有什么难的?等将来赚钱了,你们才知道我的本事。我告诉你们几个,你们命好,遇着我了。只要你们跟着我干上一年,你们将来各个都能干成大事儿。你们就好好跟着我学吧,学会了,都是你们的”。
“林经理,你是不是吹牛啊?我们怎么说,也是京城人,见过世面的,难道还不如你”?
唐师傅就有些不服气了。
“你们见过的世面,就是八个人把一个好好的饭店给搞垮了,你们还好意思说?要是我,早就找根绳子,找一棵歪脖树上吊了”。
“哟哟哟,就你有本事?将来叫我们看看你的本事”?
孙明明不服气道。
“孙姐,你也别不服气。用不了多久,就叫你们看看,我是怎么赚钱,怎么把饭店扭亏为盈的”。
“你们有时间的话,也不妨去问问米老师、方春合,对了,还有沙河,他们都到我家去过,见过我干的大事儿,叫他们说说我的本事,吓死你们”。
“好,到时候我们真就问问,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所以,你们现在就跟着我好好学,看着我是怎么做生意的。哪怕你们能把我的本事学到一半儿,将来就能赚大钱,在京城横着走”?
“一个月就那么三四十块钱,上哪里赚大钱去”?
“唉,你们没出息啊”。
第352章 传说而已
“谁说我们没出息啦?一个月三四十块钱,还有多少没工作的,不如我们呢”。
唐师傅都不服气了。
“是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王姐似乎也很知足。
“就你们这几个钱儿,还好意思在我跟前说。实话告诉你们吧,我吃顿饭都比你们一个月的工资多”。
“你就吹牛吧,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税”。
“不过,只要你们好好干,将来我叫你们一个月的收入,翻上一番”。
“别说翻一番,就是能多给十块钱,我们就知足了”。
“要不我说你们没出息嘛。十块钱就知足。算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林经理,你说的是真的”?
孙明明问道。
“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像以前那样干,肯定不行,出力也要比以前多得多”。
“林经理,不是我们怕出力,真要能赚钱,你叫我们出多少力都行”。
这话说的还比较上路。
归根结底,还是个奖惩机制的问题。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养懒人,有些事情倒也不能全怪他们。
“你们真的没人愿意承包这个火锅店”?
林驹曾经打算从这几个人当中选一个人出来,承包这个火锅店,这样他就能当甩手掌柜。
可是几个人都害怕,没人愿意干。
“我们可不敢干”。
“要不你们四个人合伙包下来,一年交上来两万块钱就行”。
“还交两万?两千块钱都不敢干。实在要我们承包也行,等过几个月,看明白了再说”。
“过几个月可就不是两万,那个时候就要涨到三万了”。
“还三万?我这一辈子也挣不上三万块”。
唐师傅自然是不信的。
“行了,唐师傅,你跟我出去把牌子挂上”。
林驹不打算在他们身上白费口舌了。
这个饭店原来叫做迎春饭店,很平常的一个名字,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这个名字。
现在林驹给改成了“西来顺”火锅饭庄。
这自然是沾“东来顺”的热度,隐隐把自己抬高到跟东来顺平起平坐的位子上。
两人正在挂牌匾,不远处经贸饭店的褚经理过来了。
“呵,西来顺火锅饭庄,好大的口气啊。连工资都开不出来,这才几天,就鸟枪换炮了”。
褚经理的口气,充满了不屑。
经贸饭店,在这一带的三家饭店中,算是比较好的。
不过,所谓的好,也只是比二饭店和迎春饭店好一点儿而已。其实经济效益也不怎么样。
至于原因,跟原来的迎春饭店也基本相似,不外乎是职责不清,人浮于事、服务态度差,经营单一这一类的通病。
“褚经理,我们再怎么换,也赶不上你们啊”。
唐师傅说道。
“行,还有自知之明”。
“谁说我们就赶不上他们啦”?
林驹挂完牌子,从上面下来。
他对褚经理这种冷嘲热讽感到很别扭。
开门做生意,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你管别人家怎么做生意呢?
“小林经理,你的口气倒是不小啊。我倒是要看看,你们怎么赶上我们”。
“褚经理,那就走着瞧吧”。
小样儿,用不上一个月,我就叫你老老实实地闭嘴。
“好啊,那就试试看。还弄火锅,大热的天儿,谁吃火锅”?
褚经理嘟囔着走了。
褚经理的观点,在这个时候也有一定的根据。
不仅仅是他,此前包括米安娜都不赞同林驹上火锅项目。
唐师傅他们几个人,几乎也都是这个观点。
现在的习惯,一般只有冬天才吃火锅。除了满足食欲之外,一个主要根据就是冬季吃羊肉可以进补。
其实这只是一种习惯性思维。
夏天吃火锅人少,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更多是因为风俗习惯的原因。
在林驹的前世,夏天吃火锅是一个普遍现象。
现在虽然年代上提前了,但是这并不是不能突破的禁区。
况且林驹的火锅,不仅仅是涮羊肉,还可以涮牛肉,猪肉以及各种蔬菜,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般传统火锅食材的范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