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告信八开纸,双面印刷。
关馨把广告信折成几折,以能够装进信封里为准。黄天大则把叠好的广告信,装进信封。
信封都是一沓一百个,装完之后,还是一百个一沓,以便于到邮局投递的时候,清点数目。
晚上六点,三人简单地吃了点饭,吃过饭就接着干。
一直到下半夜两点,才封口完毕。
第二天上午八点,三个人用手推车把一万封信推到了水头邮局。
尽管昨天林驹已经到邮局来打过招呼,又把广告信给邮局的人看过。但是,当他们把一万封信都搬进屋里的时候,还是造成了轰动。
邮局几乎所有的人都出来看热闹。
“一万封信?这是要干什么啊”?
“是啊,我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了,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发信的”?
人们不免就议论纷纷的。
邮政支局的谢局长也闻讯出来。
“哇擦,小林老板,你还真的弄来一万封啊”。
“谢局长,这还是少的呢,从明天开始,一天两万封”。
“怪不得这几天人们都传说,东高地那里雇了十来个人写信封,原来都是真的啊”。
靠,你以为我跟你们闹着玩儿的啊。
“检查一下,再查查数”。
谢支局发话,两个职工就打开几封信,检查广告信内容,
“这东西也能卖钱?谁买啊”?
“是啊,你们可别赔钱了,这一封信,本钱就一毛多呢”。
“林老板,黄老板,你们发财,可别忘了我们啊”。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没问题,不管发财不发财,到时候我请你们喝酒”。
两个职工抽查了一下数量,把打开的信封重新封口。
“查清楚了,正好一万封,邮资总付,八百块,交钱吧”。
关馨到柜台上交了钱,大伙把信搬进柜台里面,一万封信交付成功。
三个人回到东高地,也不停留,就继续盖章、叠信、装信封,封口。
每天关馨胡乱地做点饭,稀里糊涂地吃了,就白天黑夜地重复这些简单而单调的工作。又用了五天时间,终于把另外的九万封信发了出去。
发出了最后一批信的时候,几个人几乎筋疲力尽,似乎有一种虚脱的感觉。
“中午别做饭了,到饭店去吃吧”。
林驹说道。
“饭店的菜,实在吃不惯,还是买点东西,回去自己做吧”。
关馨也有气无力道。
“也好,就买两样,一个鱼,一个排骨,多做一些”。
今天正好是赶集的日子,三人到了集市。买了鱼、排骨、鸡蛋和两只鸡,外加一些青菜回来。
回到的东高地,三人坐在藤椅上。
“谁去做饭”?
林驹看看黄天大和关馨两人。
“我累了,不愿意动弹”。
关馨先推辞了。
“我也累了,也不愿意动弹”。
黄天大也不起来。
“要不,咱中午就不吃了,睡上一觉,晚上再好好喝一顿”?
林驹想出了好主意。
“好主意,就这么办了”。
关馨起来回自己房间。
林驹和黄天大,也各自回房睡觉。
第240章 煎熬
第二天,林驹就到水桂那里去了。
现在也不想干别的,目前的任务,就是等着广告信的回音。
这几天,黄天大和关馨就在东高地这里等待着。
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煎熬。
一天,两天,三天……,一直到第七天,始终没有见到邮递员的身影。
两人也知道,不会这么快就会有回音,但是,仍然时不时地出门张望,希望见到邮递员的身影出现。
只要邮递员来了,就意味着广告信有了反应。
今天上午,关馨呆着实在难受,就去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单位。
王工还在那里留守。因为受了林驹租赁推土机的启发,推土机从林驹这里收回去之后,他就租给了别人。赚了钱,自然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里。
家里那边,经理和总公司来人了,建筑公司此次生意失败已成定局,已经决定撤回去。目前正在处理善后事宜。
欠关馨的工资也没给,关馨也懒得要了。在那里呆了一会儿,跟王工唠了一会儿就回来了。
黄天大把椅子搬在门口,懒洋洋地坐着。
“还没有什么动静”?
关馨也搬来藤椅坐下。
“没有,不用着急,这才七天,信到了,近的地方得三天时间,远的地方得十天半月的,再考虑几天,然后汇款,路上再走个十天八天的,最快也得半个月时间,钱才能到”。
“不汇款,哪怕打个电话,来封信咨询一下也行啊。怎么就一点动静也没有呢?难道是没收到信”?
关馨设想了无数种可能。
“今天就会有信儿”。
“天大,你怎么知道今天会有信儿”?
“早晨我算了一卦,得出的卦象是离卦。离为火,为南方,为朱雀,为信息。今天一定有信儿”。
“你算的准么”?
“你身上有几个痣,在什么地方,我都能算出来,你说准不准”。
“去你的,你还好意思说呢,算人家女人身上的隐私,下流”。
关馨娇嗔地打了黄天大一拳。
“关馨,你不用着急,我算过,咱们有这笔财,不过,恐怕要犯一些口舌”。
“你是说要打官司”?
“倒也不一定就是官司,反正要犯些口舌,我也只能推出这些,要是我爸来,他什么事儿都能推算出来”。
就在此时,电话响了。
黄天大和关馨不约而同地一跃而起,冲进屋里。
“你接吧,有人咨询,就好好跟人家解释”。
黄天大摊开手掌,示意关馨接电话。
关馨心情忐忑地拿起话筒。
“你好,这里是技术学校特区办事处,我姓关……,杨胖子,你没事儿乱打什么电话,你个该死的烂仔,别让老娘再见到你”。
关馨就差把电话摔了。
见黄天大发笑,关馨更加生气。
“黄天大,这就是你掐算的信息”?
“嘿嘿,电话不就是信息嘛”。
没一会儿,杨胖子拎着筐来了。
“我想叫你们到我家去拿瓜,怎么把电话给挂了?还得我自己给你们送回来”。
“谁叫你送了,不要”。
关馨耍上了小脾气。
“真不要?那我就拿回去了”。
“你敢”?
关馨一把抢过了筐,进屋去了。
“黄老板,她怎么了?是不是你惹他生气了”?
“没事儿,他不是针对你,一会儿就好了”。
“黄老板,漂亮的女人脾气都大,你跟他在一起,可要小心了。千万不要娶这样的女人。将来我给你介绍个好的”。
“杨胖子,你说什么呢”?
关馨站在门口。
“哦,我说你跟黄老板是天生一对”。
杨胖子抢过关馨手里的空筐,一溜烟儿跑了。
“黄天大,你笑什么笑,老娘才不会看上你呢”。
“我哪里差了”?
“哼,你差多了”。
“哎呀,邮递员来了”。
果然,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来了。
两人急忙下坡,迎了上去。
“老高,有汇款单吗”?
关馨亟不可待问道。
“什么汇款单?没有,有一封信,拿去吧”。
邮递员把信递给黄天大走了。
“什么地方来的信,快打开看看”。
“不用打开了,咱们发的信,地址不详,退回来了”。
“怎么会这样啊,这是那个混蛋写的啊”。
“关馨,不用着急,这才七天,没那么快。你看林驹都不着急”。
“你还好意思提他?一走就没影儿了,没心没肺”。
“算了,耐心等待吧。是不是该做饭了”?
“心情不好,我才不做呢”。
“好吧,我去做”。
黄天大乖乖地做饭了。
接下来的五天,邮递员一直不见踪影。
林驹倒是回来了,从城里带着车,把所有的资料都拉了回来。
外加在印刷厂追加的五万个信封,也一起拉了回来。
至此,在绿江印刷的所有资料,全都运到了东高地。,就等着有人购买,好邮寄出去。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份儿汇款单到来。
送货车走了,三人把椅子搬出来,坐在门口。
“林驹,这都十二天了,该有动静了吧”?
关馨试探着问道。
“嗯,比较近的地方,应该有反应了。不过远的地方,还得等等。不要着急,耐心等待。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关馨冲着林驹翻了翻白眼。
王八蛋才不着急呢,没心没肺的玩意儿。
“天大,你今天掐算了么?有没有信儿”?
“算了,有信儿。巳时就来信儿了”。
“巳时是什么时候”?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这都十点半了,就要过了”。
“不急,你看,邮递员不是来了么”?
黄天大和关馨两人下坡等待,一会儿邮递员老高就到了跟前。
关馨想问有没有汇款单,又怕没有,令人失望,就忍住没问。
“汇款单,签字”。
关馨如听纶音,就差跳了起来。
“太好了,终于来了,终于来了”。
“关老板,就两块钱,至于乐成这样吗”?
两块钱?
关馨接过汇款单,确实只有两块钱。是从本省高湾县寄来的。
汇款单附言上写着:购买《妇女孕期保健知识》一份,编号118。
关馨把汇款单递给林驹。
“呵,没想到,第一笔钱竟然买了这个。这是个好兆头啊。有苗不愁长。登记一下,下午就把资料给发出去,明天开始就等着数钱吧”。
“我就说今天会有信息吧,怎么样,我算的准吧”?
关馨看着这两个人,就像看着怪物似的。
这笔买卖,投资没有十万八万的,至少也有五六万。到现在才回来两块钱,竟然一点儿也不着急。
我怎么就遇上这么两个玩意儿啊。
第241章 波折
期待中的数钱情形并没有出现。
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除了偶尔有两封信来咨询的,还接到了两个电话咨询。
但是期待中的汇款,一直没有出现。
三个人也不等了,为了打发无聊,就开始写信封,用干活儿来掩盖自己的无聊和焦虑。
“天大,第一批信发出去多少天了”?
这句话,这几天关馨也不知道问了多少回。
“十九天了。驹子,远的地方也该有回信儿了吧”?
“快了,应该就在这几天”。
林驹似乎没心没肺地答道。
不过,他表面上平静,内心里非常焦急。
按说这么长时间了,比较偏远的身份没有反馈,倒还正常。
但是,本省以及附近的省份,信件三四天的时间就应该到了,确实应该有反应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除了那天来了两元钱汇款,就再也没有一份儿汇款来。
这种情况实在太反常,难道这一次败的这样彻底?
赔上几万块钱,林驹倒是不太在乎,关键是自己非常看好的项目,要是出了问题,就说明自己的眼光出了问题。
这种挫败感,令林驹难以接受。
自己对这个项目反复研究,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实在不应该是这个结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一次,林驹实在想不明白了。
重生以来,做生意基本上都是顺风顺水,即使倒卖电子表和麦克镜的时候,他也没有这样焦虑过。
失败并不可怕,找不到失败的原因,才是最可怕的。
“天大,你去看看邮递员来没来”。
关馨又催了一遍。
“来了他自己不就进来了么,哪用总去看”?
黄天大虽然如此说,还是出去了。
“林驹,咱们还有必要写信封么”?
关馨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上回发出去十万封信,都没什么动静。现在还写信封,这不是瞎折腾么?
越发信赔的越多。
“写,反正已经印出来了,留着也没用”。
“你真的打算再往外发信”?
“是,过些日子就发。关馨,你不用着急,或许在路上耽搁了。现在已经进入雨季和汛期,交通不便,晚几天也正常”。
你就给自己找借口吧,没心没肺。
关馨也懒得再跟林驹说了。
黄天大回来,邮递员没来,倒是来了另外一帮人。
覃乡长、黄佃发、邮局谢支局长,还有两个警察。
“林老板,黄老板,这两位民警同志,想要找你们了解一些情况,还请你们配合一下”。
这是什么情况?警察还来了。
似乎没干什么犯法的事儿啊。
“找我们有什么事情”?
“这就是你们发的广告吧”?
一个高个警察过来,翻看着林驹几人写的信封,另一个则去查看屋里堆放的各种资料和剩下的几百张广告信。
“这几样东西,我们一样拿回去一份,可以吗”?
高个警察说话到还客气。
“可以,这都是公开的东西,拿吧”。
“把你们的身份证明拿给我们看看”。
也没有身份证,就是技术学校的介绍信和工作证。林驹拿出介绍信和工作证,黄天大也拿出自己的工作证。
两人的工作证都是三道河中学的,上面盖着三道河中学的大红印章。
关馨那边,拿出的是她原来在建筑公司的工作证。
警察看完,又还给了几个人。
“我们有些情况,还要跟你们分别核实一下,林驹,咱们找个地方说话”。
林驹带着高个民警到了自己办公室,另外一个民警则跟着黄天大走了。
在办公室坐下,高个民警说话了。
“林老板,你也不要慌,就是有些事情,需要找你核实一下”。
我又没干什么犯法的事儿,有什么慌的。
民警态度倒也和蔼,也没做记录,就是问林驹一些个人的情况,三道河中学和技术学校的情况,以及这回出卖技术资料的情况等等。
也没说找他究竟要干什么,也没说他犯了哪一条。
最后又问了黄天大和关馨的情况。
原本林驹还以为可能跟上次自己和杨胖子等人打架有关,但民警根本就没提这事儿。
“能让我再看看你的技术资料么”?
“可以”。
林驹带着高个民警,又来到一堆堆技术资料跟前。
“一共多少”?
“120种,每种2000份”。
资料都是分开摆放着,每种一堆。包装纸上表明了每种资料的名称、数量和编号。
民警拿着广告信,按照上面写的编号,把包装打开,开始对照检查,连着抽查了12包。
跟着黄天大一起的民警也出来,也抽查了几包。两个民警到一块儿嘀咕一会儿出去,又跟覃乡长和谢支局说了几句话,一帮人也没说什么就走了。
“驹子,他们来到底干什么”?
你问我,我问谁去。
“不知道,似乎是冲着咱们的资料来的,对了,民警找你都问些什么”?
“也没问什么,就问问咱们家里和学校,加上这回资料的情况”。
“你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有什么就说什么呗”。
“你俩是不是干什么坏事儿啦,要不民警怎么会找上门来了?快说,到底干什么坏事儿了?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我就觉得你俩不靠谱,才这么大一点儿,怎么就会有这么多钱呢”。
关馨倒是着急了,直接给两人贴上了坏人的标签儿。
“关馨,我俩能干什么坏事儿?你别急着下结论”。
“也是啊,看你俩也不像是坏人啊。可民警找你们干什么呢”?
“管他干什么呢,咱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今天中午谁做饭”?
“林驹,你的心真大,现在还有心思吃饭”。
“关馨,照你这么说,咱们现在就都不吃饭,等着饿死”?
“哎哟,也是。哪能遇上点事儿就不吃饭呢。我做饭去”。
过了一个来小时,饭好了。
三个人正在吃饭,邮递员老高笑呵呵地进来了。
“汇款单,来人签收”。
几个人也不报什么希望,谁也不愿意去签收。
“你们两个懒货,就知道欺负女人,你们吃吧,我去”。
关馨把老高领进了隔壁的屋子里。
突然之间,就听得关馨一声尖叫,林驹和黄天大扔下碗筷,就冲了过去。
第242章 赶紧签收吧
两人冲进屋内,就见关馨瞪大了眼睛,呆呆地站着。邮递员老高在一边儿笑呵呵地坐着。
“关馨,怎么啦”?
黄天大问道。
“你们看,汇款单,都是汇款单啊”。
就见长案上,堆着一大堆汇款单。
林驹抓起一把,就见上面的地址全都写着东高地,收款人都是关馨。
“老高,这都是我们的”?
“黄老板,不是你们还是谁的?赶紧签字吧,一千多封呢,我还等着走”。
“怎么会这么多”?
“压了好几天的,可不就多了吗”。
“怎么会压了好几天”?
“我哪里知道,今天才给我的。到我手里就给你们送来了”。
一堆汇款单,数量也不知道多少,三个人饭也不吃了,一起签字,签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算签完。
汇款单来自全国各地,面额大小不一。最小的两块钱,最大的一张是二百的。大多都是二三十,三四十元的。
“我的天啊,真的发财了,这可真是天天数钱啊”。
老高一走,关馨就叫了起来。
兴奋地脸色发红,张牙舞爪的,一高兴,又跟林驹和黄天大狠狠地拥抱了一下。
“先别急着高兴,赶紧登记一下,统计一下多少钱”。
三人饭也不吃了,就开始分类登记,忙了两个来小时,才完事儿。
“一共1276份,总计23568元,真的发财了,林驹,你真的了不起,这简直就是捡钱啊”。
关馨又兴奋了。
唉,还是没见过大钱啊。还捡钱,你没看见我付出多少心血啊。
“一会儿就写信封,装袋,明天一早发出去。这还只是刚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多”。
“好,就接着干,天天这么赚钱,不吃饭都高兴啊”。
“哦,对了,先吃饭吧”。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吃什么饭,等晚上一块儿吃吧。对了,还有一块儿腊肉,晚上做了,今天好好庆祝一下”。
几个人正忙着,黄佃发乐颠颠地来了。
“恭喜你们啊,这回可发财了”。
这个家伙一进屋,就连连拱手。
“对了,黄村长,今天民警来是怎么回事儿?那么大排场来了,这会儿怎么没动静了”?
“怎么没动静?汇款单给你们送来了,不就是动静么”?
“黄村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这几天以来,邮局那边突然收到了东高地这边的大量汇款单,这样的情形,多少年也没见过。
不仅钱多,汇款单上还总是标注着什么代号之类的东西。
这一带属于边境地区,现在虽然是特区,但以前的习惯和警惕性还是遗留下来。
谢支局把这事儿跟上面汇报了,又跟乡里面通了气儿,所以就把汇款单暂时留下来,等上面有了指示再说。
这就是林驹他们这几天一直没有收到汇款单的原因。
最后经过研究,决定派两个民警到这里调查一下。
把林驹和黄天大分开问话,就是为了验证两个人的身份,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关于这些资料的的调查,也解开了汇款单上那些编号的疑问。
又看林驹这里确实储存了大量的资料,也不是骗人的把戏。
就这样,见没有什么问题,回去之后,就叫老高把汇款单给送来。
听了黄佃发的介绍,林驹简直哭笑不得。
你们一场误会不要紧,害得我们几个这些天耗费了多少脑细胞啊。
这个精神损失,找谁要去?
黄佃发一边说着,就一边帮着干起活来。
林驹他们这里伙食比较好,黄佃发有事儿没事儿就愿意往这里跑。
到了这里倒也不闲着,看见有什么活儿,就帮着干一些,顺便就在这里蹭饭吃。
这个家伙儿有点儿爱贪小便宜,不过胆子比较小,能蹭顿饭,偶尔给他一瓶酒,他就挺高兴。所以林驹几个人倒也不讨厌他,经常留他吃饭。
汇款单来了,而且一下子就来了两万多块,,也不用别人说,关馨就主动去做饭。
四个人高高兴兴地喝了一顿,晚上黄佃发又帮着把资料装完才回家。
装完资料,关馨仍然没有睡意,非拉着林驹和黄天大聊天,一直到半夜,困得实在受不了,这才放两人睡觉去了。
第二天,三个人就去邮局。
一是取款,二是邮寄资料。
由于款额比较大,林驹就跟邮局商定,也不取现金,就从邮局这里直接转账,转到他们的账户里面。
今年刚到这里的时候,立的是173特户,后来取消了特别账户,用办事处名义立了正式账户。
随着这笔钱转入账户,林驹在三道河技术学校之外,建立自己单独财物中心的目标,正式完成。
今后,这些钱就完全属于自己的,跟三道河中学再也没有什么关联。也不用给三道河中学分成25%了。
由于林驹的这个业务,使得一向清闲的水头邮局一下子忙碌起来。
原来负责汇款和邮件的两个人,一天闲的没事儿干,现在两人一天几乎都在忙着林驹他们这单业务。
谢支局没招了,就调整了人手,增加人力。整个水头邮局,一天的大部分业务,基本上都在围着东高地转。
把邮件交付完毕,林驹三人到了水头街里,一人刻了一个名章。
有了名章,在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只要盖章就行,不用一一签字,这样一来,效率就会提高不少。
东高地这里来了大量汇款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水头街。
三个人走在街上,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都纷纷跟他们打招呼。
特区这里,到底比外面开放一些。
不仅街上有了一些摊贩卖各种货物,还有私人开起了门市。
细粮和肉类,也不再要票。整个经济环境,明显比外界宽松。
几个人买了些吃的,又到供销社去买了几十瓶浆糊,装上往回走。
这段时间,因为东高地的大量需求,供销社的浆糊和印泥,销量大增,连连进货。
“依我看,他们暂扣汇款单,也是一件好事儿。这么一折腾,方方面面都知道,民警又去查了,都没什么问题,咱们反倒是名正言顺啦”。
关馨也会辩证地看问题了。
“关经理见识不凡啊,说的很有道理”。
“那当然,正宗大学毕业嘛,哪像你们俩个没文化的小毛孩子,没有什么见识”。
唉,又骄傲了。
是谁头两天没精打采的?是谁去年混不下去的?走投无路投奔到我们这没文化的人手下来了?
不过他说的也有些道理。
随着将来生意的扩大,也确实需要越来越多象关馨这样的人才。
天大和二姐,也该给自己充充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了。
第243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林驹三人回到东高地不久,邮递员老高就到了。
今天的汇款似乎开启了井喷模式,一下子达到了580份。
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登记完毕,金额统计出来,9880元。
“哎呀,我还以为会达到一万元呢,没想到还差了120元”。
关馨的胃口也大了起来,一天收入将近一万,她都嫌少了。
“不要着急,即将达到高峰,这几天估计就会突破万元大关”。
林驹也有一种预感,从现在开始,就见逐渐进入反馈的高峰期。
等到比较远的省份都有反应,别说一天一万,两万都有可能。
“照着这么干下去,一年岂不是要好几百万”?
“天大,你这么想就有些太乐观了。这批信发出去,会有一个高峰,以后就会逐渐下降。想要一年达到几百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这个办法赚钱,是最轻巧的。不过,就怕别人看了,也跟咱们学”。
“肯定会有跟风模仿的,不过,到时候咱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
“驹子,你有什么办法”?
“一个是高,一个是精”。
“具体说说”。
“高,就是等这一批高峰过去之后,提高价格”。
“还提高价格?就几张纸,你就卖好几块钱,这就够黑的,你还要提价”?
关馨又鄙视林驹了。
怪不得人家都叫他林狠黑损,一点儿也不假。
“一般人买东西,都是买涨不买降。看见涨价了,害怕再涨价。本来还在犹豫买不买,现在一看,哎呀妈呀,再不买又涨价啦,还是赶紧买吧”。
“那什么是精呢”?
“精,就是走精品路线。通过这一批反馈,到时候总结一下,看看哪些资料卖的最快,今后就把重点放在这些资料上面”。
“剩下那些不好卖的怎么办”?
“那也没关系,卖不出去的,就赠送出去。比如养牛的资料,原来是20元一份,提高到30元之后,再赠送他一份10块钱养狗,一份10块钱果树栽培的”。
“人们一看,虽然养牛的提高了十块钱,但是得到了20块钱免费的资料,加起来40块钱,比原来还便宜10块钱,买,这个时候不买,还等什么呢”?
关馨瞪着林驹,真想劈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是怎么长的。
这个小孩儿,怎么就能想出来这么多招数啊?
“驹子,行,你这招我看行,将来就试上一试。不过,我们几个现在实在有点儿太忙了,实在不行,就雇两个人吧。反正在特区雇人也没事儿”。
“过几天吧,到时候好好选两个人。一是要多少有点文化的,二是人品要可靠”。
其实林驹早就想增加几个人手。
首先需要一个做饭和打扫卫生等干零活的。
其次需要两个包装、发货、写信封的,以及出去采购的。
现在林驹在这里,三个人每天都很忙,将来林驹走了,剩下两个人,就更加忙碌。
之所以目前没有加人,一切活儿都有自己干,林驹有着全面的考虑。
目的就是要黄天大和关馨熟悉这些流程、
只有自己亲自干了,才能对整个业务流程非常熟悉,每一个环节怎么干,用多长时间,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都能了如指掌。
只要这样,才能带好新人,新人也难以糊弄他们。
第二天的汇款有所下降,一共不到八千元。
就在黄天大和关馨感到沮丧的时候,第三天的汇款给他们来了个惊喜,突破了两万元,达到20016元。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都在一万五到两万元之间徘徊。
从汇款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