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嘉胜笑呵呵道。
“是啊,我估计他是先看着咱们干,等咱们干成了,他就跟着干。咱们今年栽山楂树苗,他也在他家园子里面,栽了六百来棵山楂”。
“也是好事儿,不怕他学,他要是问什么技术上的事儿,就告诉他,干的人越多越好”。
“有不少人,总是看来打听。不光是马家堡子,三道河,鲁家堡,胡家堡,二道河口,沙山寨都有人来打听,我和嘉胜现在已经成了名人啦”。
黄天大就有些得意的样子。
“这才哪到哪儿呀,过两年,你俩还要上报纸,上电视呢,到时候记者都来采访你们。县里乡里都给你们戴大红花”。
“驹子,真的假的,我俩还会有那一天”?
“会的,好好干,这一天不会太远,到时候人人都羡慕你们”。
过两年,你们就是万元户的典型,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再过一些年,你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有多威风。
只是天大这个易学大师,将来恐怕是做不成喽。
这就是因为我的重生,带来的改变?
自然是了,连三道河中学的历史走向都改变了,何况黄天大呢?
日薄西山,天边飘满了灿烂的晚霞,倒映在二道河水中,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彩。
眼前的林家堡,飘起袅袅炊烟,不时传来几声狗叫。
夕阳中,林驹、黄天大、林嘉胜往家里走去。
已经很长时间没在一起喝酒了,今天晚上,他们要在一起喝个痛快。
第188章 买房占地
高考结束之后,宋老师回城的事宜,也已经有了结果。
宋老师回城了。
宋老师住的房子,是他原来买下来的,回城之后房子没用了,林驹就用林驰的名义买了下来。
不仅买下了房子,连同屋里的一些破旧家具都买了下来。
对此,林驰没少跟林驹嘟囔,说他花了冤枉钱。
但林驹心里却乐开了花。
破旧家具自然不值钱,但是那个破柜子里面,是宋银山以前的绘画作品,足有一百多件。另外还有一百七八十件素描作品。
宋银山现在把这些东西当做垃圾扔了,但是二十年后,这些东西每一件都值至少上万元。
这简直就是个宝库啊,白来的啊。
林驹一直租住的房子,也一块儿买了下来。
两座房子,一共花了六百块钱。
这里的人们都认为林驹傻了,花了冤枉钱。
但是林驹看的是几年、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两座房子紧挨着,加上院子和园子,足有四百多平。将来在这块地上盖上楼房,即使是只有三层,也可以有一千多平方米。
如果将来的三道河高考工厂建成,大量的外地复课生到这里来,即使是出租房屋,就有极为可观的收入。
不过,目前林驹还没打算在这里大兴土木。
但对这里人的居住格局进行一下调整,还是必要的。
林驹还住在自己原来的房子里面。罗雅、马达、林嘉玲住进宋老师原来的房子。
周冰和罗浩,则住在马达和林嘉玲原来的房间。
现在房子都属于林驹的,他非常慷慨,把马达、林嘉玲和周冰的房租钱,以及冬天买柴的钱,都给免了。
三个人开始的时候,对林驹几乎感恩戴德,觉得这个林老四是天下最好的人。
等他们知道罗雅和罗浩要住进来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不过是跟着罗雅借光了。
于是对林驹的感激一扫而空,甚至有些鄙视起来。
“林老四就是个重色轻友的人,罗雅是红花,我们不过是衬托的绿叶而已”。
林嘉玲的评价,得到了马达和周冰的一致赞同。
“他现在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啊”。
周冰也颇有感慨。
“哼,就是个只爱美人儿不爱江山的昏君”。
马达给出了进一步的评价。
“林老四原来对咱们还挺关心的,自从他给复课班上课之后,就不愿意搭理咱们了。现在罗雅来了,他眼里就只有罗雅,以后就更不搭理咱们了,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啊”?
“是啊,凭什么啊”?
几个人都有一种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了的感觉。
“哎呀,你们几个都在啊”?
罗雅和罗浩进来了,两个人去供销社买东西,刚刚回来。
“罗雅和罗浩回来啦,买了不少东西呢,来,我帮你拿进去”。
林嘉玲立刻换上一副笑脸,接过了罗雅手里的脸盆。
“罗浩,来,我帮你拿”。
周冰就要接过罗浩手里的东西。
“不用了,这点东西我自己收拾一下就行了,谢谢你们”。
见林嘉玲和周冰转眼之间就变脸,马达心里鄙视了一下两人没节操,就操起了笤帚,准备扫地。
罗浩出来,夺过笤帚。
“马达,今天是我值日,还是我来吧。咱们既然已经分工了,每天打扫卫生,烧炕,就都轮着来,我和罗雅也不能搞特殊,对不对”?
“是啊,我和哥哥是新来的,以后还要你们多照顾呢”。
“罗雅,你这么说就太客气了,咱们从小就在一块儿长大,咱们互相照顾”。
林嘉玲揽住罗雅的肩膀,就像亲姐妹一样亲热。
罗浩扫完了院子,放下笤帚。
“我跟雅雅去一趟学校,一会回来”。
“好,雪天路滑,你们慢走”。
周冰将罗浩和罗雅送到门口。
啪的一声,周冰脑袋上挨了一下。
“马达,你打我干什么”?
“现在是冬天吗?哪里来的雪天路滑?拍马屁你都不会拍,纯粹就是个变色龙”。
“马达,你有没有良心啊,我还不是为了你俩好吗?要是咱们不对罗雅好,那个林狠黑损能放过咱们么?其实,罗雅和罗浩也没那么坏嘛。我看他俩还是不错的嘛,你们说,是不是”?
似乎也有些道理啊,也没瞧不起咱们,也没得罪咱们啊。
唉,都怪这个林狠黑损,要不是他把罗雅和罗浩弄来,哪里有这么多事儿。
林驹没工夫理会他们这些事儿,此刻,他正跟黄天大和林驰在北山脚下。
三道河背靠北山,山脚下是一片平地。平地上这座建筑,就是原来的“五?七干校”所在地。
五?七干校于去年停办,原来在这里参加生产劳动的那些干部、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们,都回到了城里。
这座建筑现在就空置下来。
这是一座庞大的院落,长宽各有一百二十米。院墙用河卵石砌成,高将近两米。
院内一共有七排房子,一百五十多间。还有库房,工具房等辅助建筑。
比较特殊的是,在这里还有锅炉和暖气,是整个三道河乡唯一有暖气的地方。
这里是原来绿江市的五七干校,当初曾经有三百多人在这里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再教育。
不过,如今已经是人去屋空。
这么大的地方,三道河无论哪个单位和个人,都没有能力利用。
其实也没有谁会想着利用它,因为这么大的房子,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用。
在林驹的前世,这块地方后来成了一家木材加工厂。
加工厂就是临近的三道河林场开办的。
不过只是办了三年,林场也倒闭改制了,此后林场连同林场的苗圃,就一直闲置。后来修建高速公路,把林场的大部分地盘都占用了。
“天大,二姐,这个地方怎么样”?
“地方倒是不错,可是没用啊”?
林驹一找他们到这里来,黄天大就知道林驹又在琢磨什么新事情。但是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林驹要这么大的地方干什么。
“老四,你是不是惦记上这里啦?买个住家房子什么的有用,弄这么大一块儿地方,将来有什么用”?
“将来用处大了,这就是我们赚大钱的地方。不过现在还买不了,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
“这么大地方,那得多少钱?起码要几万吧”?
“几万块钱能下来就不错了。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
林驹想买下这里,手里的钱足够用。问题在于现在不会把这么大的地方卖给私人。
不过,这没有关系,林驹想到了变通的方法。
第189章 转正
林驹的办法,就是在这里开办实用技术学校。
当然,要用三道河中学名义。
为了先把这块地方抢到手,首先成立一个筹备处,进驻五七干校,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把这块地方先占下来。
有人先入为主了,就不会再有人惦记这块地方。
因为今年三道河在高考上放了个大卫星,无论是升学率还是升学人数,都是全县第一。
在整个绿江市,三道河中学的升学率是第一,只是因为考生数量少,在人数上吃了亏,没有绿江市一中多。
曾校长和钱主任这回一炮打响,虽然两人尽量保持低调,没有在风城县乃至于绿江市横着走,但到哪个部门办事儿,也几乎是畅通无阻。
叫他们出面把五七干校拿下来,几乎没有什么问题。
况且将来的实用技术学校,不仅可以为三道河中学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还会给两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政绩和巨大荣誉,两人没有理由不答应。
社会上永远需要实用技术人才。
现在是照相技术、木工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厨师培训等低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开办电脑、复印等新的行业培训。
原有的技术,还可以不断的升级。
机动车驾驶,将来可以向建筑机械比如挖掘机,塔吊,装载机等领域扩张。
照相技术,可以升级成彩色洗印和影楼,简单的复印,可以升级成文印店。
只要紧跟着时代步伐,就可以永久持续下去。
现在的五七干校的校舍,就足以支撑起将来实用技术学校师生的食宿和教学需要。可以为林驹节省大量的基建、设备和设施投资。
学校的东边,还有四十多亩土地,也归学校所有,将来还有利用空间。
如果将来再把西边的林场拿下来,就可以跟五七干校连成一体。
至于现在的林场苗圃,就栽上银杏树和天女木兰这些名贵树种。
等到将来高速公路占地,还能获得一大笔补偿款。
林驹心里核计已定,也不跟黄天大和林驰细说,几个人就往三道河中学走。
黄天大和林驰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胆略和见识虽然增长的不少,但是这样长远和庞大的计划,仍然是他们不可想象的。
好在两人现在已经认可了林驹的本事,如果林驹想做什么,他们也不会强力反对。
随着事情的推进,见到了实际效果,两人就会变成林驹狂热的支持者,坚决执行林驹的计划。
三道河中学换了新校牌。由原来的三道河公社中学,换成了三道河乡中学。
现在,公社又改回了乡,大队改回了村,小队改成村民组。
相应地,原来的主任,也改成了市长、县长、乡长、厂长。经理等称呼。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规定的开学时间,但是学校已经提前开学。
九年级和复课班今天开学,只剩下八年级还没有开学。
路过校长室的时候,林驹几人就被曾校长叫了进去。
“林驹,听说你去京城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才回来,今天不就来学校报到了吗”?
“哼,你说的好听。你倒是出去游山玩水,躲清净了,就不知道在家里帮着我忙活忙活”。
曾校长嘴上说得凶,脸上却是沾沾自喜的样子。
“学校这么多人,哪里用的着我一个学生啊。再说了,我也不是出去玩儿,是给学校办事儿啊”。
“真的假的,你又给学校办什么好事儿”?
“弄一些教辅资料,过些日子就会给寄来”。
“太好了,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儿呢,没想到你又想在我前面”。
废话,在你有生之年,你就别指望想在我前面啦。
“曾校长,找我们几个有什么事儿”?
“好事儿,大好事儿”。
曾校长立刻变得神神秘秘,拉开抽屉,拿出一张表格来。
“你看看这个”。
林驹一看,是一张《全民所有制职工转正申请表》。
填了这张表,基本上就意味着成为国家正式职工,从此捧上令无数农村人羡慕的铁饭碗儿。此后的生老病死,都由国家包办了。
这是身份上的一个根本转变。
作为重生者,林驹对这个身份倒是不在乎,即使他想要,也可以通过上大学直接得到这个身份。
但是,对于黄天大和林驰来说,这个身份就显得很重要。
如果给林驰,就意味着她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国家正式职工。身份变了,随之身价也变了。
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保障,在她将来恋爱、嫁人的时候,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她将来的子女,也将随着这个身份,吃商品粮,可以安排工作。
所以,在目前的时代,这个身份的含金量还是很大的。
“曾校长,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高考成功,今年给了咱们学校三个转正指标。其中两个给老师。因为你们几个对学校的巨大贡献,经过慎重研究,又征得全体老师一致同意,决定给你们三个留一个指标”。
“林驹现在年纪还小,将来上大学也没什么问题,毕业就包分配,也用不着这个指标。所以就给林驰和天大你们两个人。至于你们俩个谁转正,就由你们自己决定。今年先转一个,明年再转一个,你们自己核计一下,今年谁先转”。
“那有什么好核计的,二姐先转呗”。
黄天大不假思索地说道。
“天大,还是给你吧”。
林驰虽然也很想要,但是黄天大做出了很大贡献,她不好意思跟他争。
“我才十七岁,着什么急,二姐就不要客气了,你来吧。我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说了,转不转的,我还真就不在乎”。
“二姐,既然天大这么说,就是他实心实意的,今年你就先转了吧。天大就等以后再说,不过是晚一年的事儿,天大,就这样定了啊”。
林驹其实也赞成林驰转正。
倒不是他偏袒自己的姐姐,而是认为黄天大确实没有必要要这个身份。
“就这样定了,二姐,你就去填表吧,走走走,我去帮你填”。
黄天大拿起表格,推着林驰出去了。
“曾校长,谢谢你”。
林驹虽然觉得给一个转正指标是应该的,但客气话还是要说的。
“林老师,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没有你们,咱们学校哪有今天的成绩和地位?没有林驰和天大张罗赚钱,哪里有钱给老师们发奖金?你们做的事儿,我和老师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件也没有忘记,这是你们应得的。目前,我也只能做到这些,来回报你们”。
“曾校长,这些不算什么。其实,我们将来还可以做更大更多的事情”。
“你又有什么好主意”?
曾校长站了起来。
“我这个主意,需要喝酒的时候,晕晕乎乎地才能说出来”。
“哈哈哈,好,林老师,今天晚上到我家里喝酒”。
第190章 不占绝对优势
曾校长家不在三道河住,而是在三道河湾村。
所谓的三道河湾,就是三道河下游的一个转弯处,距离三道河村大约二里地左右。
曾校长老婆那老师是三道河湾村小学的老师,她是公办老师,两人都捧着铁饭碗。
这样的家庭,被人称为双职工家庭,意思是夫妻双方都是国家正式职工。
林驹是第二次到曾校长家,跟那老师虽然不熟,但是关于林驹的事情,那老师早已耳熟能详。
林驹推着自行车一进院,那老师就热情地迎了出来。
“林驹来啦,快快请进。老曾去出抓鱼了,一会儿就回来”。
“哦,曾校长还出去抓鱼”?
“他说你爱吃河鱼,非要去抓点鱼回来,也快回来了”。
呵,这个家伙,专门为我去抓鱼吗,还挺讲究呢。
“你们不用这么客气,我也不是外人”。
“不是外人倒不假,可你是稀客,老曾天天回来说你好,把我的耳朵都听出茧来了。开始我还不相信,寻思着一个八年级学生,能有多大本事,高考成绩出来了,才叫我心服口服”。
“林驹,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有这么大本事的”?
“哦,也没什么,我现在做的这些事儿,我前世的时候都见过”。
“格格格……,好啦,你既然不愿意说,我就不问啦。架上有葡萄,你愿意吃就自己摘,我给你们做菜去”。
唉,那老师,我说的都是实话,你怎么就不相信呢。
曾校长的家,一进大门,就是一个葡萄棚子,一直延续到房门口。
此时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走在棚子下面,头顶上就是一串串紫色的葡萄,一伸手就能摘到。
夏天的时候,这个葡萄棚子就是个凉棚,在这里乘凉,一定非常惬意。
棚子里面的少半截,是软枣。
软枣是当地的叫法,其实就是一中野生的猕猴桃。
这种软枣为绿色,有鹌鹑蛋大小。外表没有毛,连皮都可以吃。
软枣是藤生植物,长长的枣藤,可以盘旋几十米长。
林驹也不客气,就在棚子里摘葡萄和软枣吃。
没多一会儿,曾校长拎着旋网回来了。
“还行,来得挺快,我就估计你快来了。特意去打点鱼,一会儿下酒”。
林驹一看,鱼篓里有五六斤鱼,都是比较大的鲫鱼。
河里的鲫鱼,跟水库和池塘的不同,虽然肉不多,但是味道极为鲜美,如果做好了,鲫鱼汤是一道非常鲜美的美味。
“好啊,今晚一定多喝两杯”。
那老师出来了,接过了鱼。
“别的菜都好了,你俩先喝着,一边喝一边儿聊。先慢慢喝,我这就把鱼做了,一会儿就好”。
“林老师,你喜欢怎么吃,清炖还是酱焖”?
“酱焖吧”。
酱焖河鱼,是当地常见的一种吃法,鱼里面加上一点儿大酱,上锅焖,好了之后,既有鱼的鲜味,又有酱香味,吃起来令人回味。
进了屋,那老师很快就把菜摆了上来。
一个酱肉,一个咸鸭蛋,小鸡炖松蘑,一个鸡蛋炒大葱,一个酱茄子,再加上正在做酱焖鲫鱼,六个菜。也算说得过去。
尤其是杀了一只鸡,证明对林驹还是非常看重的。这已经是把林驹当做重量级嘉宾了。
曾校长打开一瓶绿江大曲,一人倒了一杯。
“来,林老师,早就想找你来喝顿酒,可是一直就忙。你是不知道啊,高考成绩一出来,我和钱主任这事儿就多了起来。一天到晚的,不是那个来找,就是这个来求,都想把孩子送到咱们学校来,这个烦呐”。
“现在开学了,总算是多少清净点儿。今晚上什么事儿都不办,咱俩就是喝酒。酒要喝透,话要说透,来,先透一个打底儿”。
两杯酒下肚,曾校长话就多了起来。
“今年打了一个翻身仗,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现在到局里开会,办事儿,那帮鳖犊子,见了我就像耗子见了猫似的,再也不敢牛气了。刘小鬼儿和杨大牙两个,见到我就躲着走”。
“他们就没想着找回脸面么”?
“他们当然不服气,我也听说了,他们正到处打听咱们有什么秘诀呢”。
“曾校长,你觉得咱们的秘诀能永远保密么”?
“是啊,我也担心这事儿呢。他们要是得到一点儿消息,有些事儿就都能推测出来。即使老师们不说,从那些落榜的考生嘴里,也能打听出不少秘密出来。咱们那些习题,再保密也有泄露出去的时候,我也正要跟你核计这事儿呢”。
“秘密早晚会泄露出去,即使他们没学到全部,也会摸索个差不多。不过,他们即使知道了咱们的秘密,也未必能达到咱们的效果”。
“林老师,你这话我就不明白了,你详细说说”。
“咱们今年成功的秘诀,除了有《新概念英语》、题海战术,教辅资料之外,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把老师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不对”?
“对啊,老师们的配合,是关键因素之一”。
“曾校长,老师们为什么这么积极”?
“待遇和报酬上去了呗。就这个学期,多的挣了差不多一千块钱呢,顶他们两三年干的工资啊,谁不拼命”?
“发给老师的钱,从哪里来的”?
“自然是你们给学校挣的啊”。
“如果别的学校,把咱们这些东西都琢磨透了,也给老师发这些钱,你说会怎么样”?
这一下,曾校长不吱声了。
答案不言而喻,自然也可能达到三道河中学的效果。
“我们今年虽然靠突然袭击成功了,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优势来。无论是一中还是铜羊中学,如果他们醒过腔来,也采取我们这一套战术,就随时有可能再一次反超我们三道河,这一点,你承认不承认”?
“林老师,你提醒了我,这一点,还真就完全有可能”。
“来,鱼上来了,林老师,你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那老师把一大盘鱼放到桌上,立刻满屋酱香。
林驹吃了一口,顿感鲜美可口。
“那老师,你的手艺真是没说的。你也上来吃吧”。
“好,林老师是贵客,今天我也陪你喝两杯。老曾,倒酒啊,傻了怎么的”?
“好,倒上,都倒上,来,咱仨一块儿走一个”。
三人一起喝了一杯。
“林老师,你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心里就一定有办法,赶紧说说,你有什么好主意”?
第191章 喝酒就有好事儿
林驹见曾校长意识到了存在的危机,就开始展开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占据规模上的优势。所谓的规模,就是招生的人数。风城县乃至于绿江市,生源毕竟有限,所以,就要把目光向外扩展,扩展到全省乃至于全国”。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考作为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都将存在下去。所以,每年就会有大量的复课生进行复读,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生源。只要我们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就会有人到三道河来就读”。
“这些人跟应届生不同。应届生不收学费,复课生是可以收学费的。你想想,如果一年有几千人到这里来复读,光是学费就能收多少”?
“几千人”?
那老师拿着筷子的手,停在了空中。
她想象不出几千人来三道河复课,会是什么样一种情形。
曾校长的呼吸也急促起来。
“当然,如果有几千人,就需要增加不少校舍和老师,这就需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呢”?
“大致上有三个来源,一是学生们的学费,二是上级的投入,第三点,就要靠学校自己去赚钱了”。
“目前我们虽然能给学校赚一些钱,但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必须有新的财源,才能够满足需要”。
“快说说,你还能从哪里赚钱”?
“这个话说来就长了,一会儿我再跟你详细说。首先我问你一个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三道河中学的升学率,最高能达到多少”?
“今年的学苗好了,复课班我想达到20%。明年的应届班,达到30%以上”。
“也就是说,即使再努力,还是有绝大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对不对”?
“是的,就是如此”。
“曾校长想没想过,给那些考不上大学的人,找一条出路?让他们不用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只跟土坷垃打交道”?
“现在已经分田到户,每家每户,其实用不了那么多人种地。这些剩余的劳动力怎么办?”
“这个事儿,我还真的想过。那些落榜生,念了那么多书,一旦考不上大学,还真就可惜了,实在不行,就办个农业技术班”?
以前学校里也办过农业技术学习班,但不过是走形式而已。其实学生们没学到什么正经技术。
而且方向也不对,只是一些简单的农业技术,在实际中应用也不大。
最致命的缺陷,还是没有脱离把人束缚在土地上的思路。
林驹的实用技术学校的思路,是把将来的学员,赋予他们一技之长,把他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入广大的农村和城镇,从事农业以外的产业。
“现在改革开放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农村,或者做生意,或者自己干一些手艺活。比如说,我们家照相,这你们也是知道的,这个生意的收入,就非常客观。据我所知,绿江市也就我大哥和老刘家两家在干这个生意”。
“那么,别的地方也需要照相的,对吧?但是他们又不会照相,也不知道靠这个能赚到钱。如果我们开办一个学习班,传授他们照相技术,告诉他们怎么做这个买卖,他们学了之后,回家就能照相赚钱”。
“啊……,我明白了。你是说,教了人家技术,咱们收他学费,是这个意思不”?
“对,就是这个意思。这样一来,学生们虽然没考上好大学,但是学会了一门手艺,这些年的书也没白念。学会了手艺,就可以回去赚钱,也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也是一个人才,对不对”?
“上大学的,是高级人才,这些会手艺的,就是普通的人才。光有高级人才也不行,社会上还需要大量的普通人才,对不对”?
“最主要的是,如果这条路走通了,曾校长,你在风城,绿江,乃至于整个安东省,都是头一份儿,这就是个创举,一定会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那个时候,你就绝不仅仅是个校长,还是个教育家”。
“到那个时候,你就等着领导视察和表扬,三天两头上报纸。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不仅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这个给学校赚钱,将来学校增加校舍,给学生改善伙食,给老师发奖金,不就都有钱了么”?
“咱们学生多,又有钱,那个时候,还怕它一种和铜羊中学”?
“他们有好老师,咱们花钱把他挖过来。他们给老师发一百块奖金,咱就发二百块。什么时候,咱们都压他们一头,叫他们不能翻身,有个两三年,他们干不过咱们,自己就泄气了。那个时候,咱们的优势就彻底稳定住了”。
“高啊,实在是高。不过,教技术需要老师,也需要校舍,吃喝拉撒什么的,一样也不能少,这都要花钱啊”。
“如果你相信我,这件事情就由我和黄天大来操办。我们是怎么做飞碟买卖的,你多少也应该知道一些。就像以前一样,咱们还是合作,赚了钱,咱们两家分”。
“老师啊,教学设备设施啊,招生啊,都由我来办。你只要做三件事儿就行”。
“哪三件事儿”?
“第一,三道河中学出个名义,就像做飞碟生意那样”。
“行,这个没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