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林嘉玲那里得到的评价是:损。不仅嘴损,还动不动用损招整人,其中要特别注意他罚款。
  课间虽然仅仅十分钟休息时间,但是复课一班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二班和三班。
  二班跟一班一样,也是理科班,三班是文科班。
  下午第二节课是二班的英语课。
  林驹一上课,就觉得有些奇怪。
  都说二班班风差,这不挺好的嘛,没什么毛病啊。
  于是就像在一班那样,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把学生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自然免不了垃圾之类的话。
  不过,跟肖春生那样,在教室里面摔跤的情形,倒是没有发生。
  尽管学生们都挺老实的,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还是找了四个倒霉蛋的毛病,两个出去“凉快凉快”,两个在教室前面“精神精神”。
  第三节是三班的课,课堂纪律更好。
  进行的非常顺利。只是有一个家伙,或许是因为学文科的原因,太热爱语文,竟然偷偷地看语文书。
  这自然没逃过林驹的眼睛。
  不过林驹对他的处罚,却非常人性。
  既没有叫他出去凉快,也没叫他出去精神,只是让他在前面蹲着。
  别的老师处罚的时候,从来没这么处理过。这个家伙以为占了便宜,心想一班和二班,把这个林狠黑损传得神乎其神,也不过如此嘛。
  没想到,过了十分钟,他就后悔了。
  蹲的时间短,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可就要比站着难受百倍啦。
  十来分钟,两条腿就蹲麻了。
  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原来说这个林驹,总是用一些损招儿整人,是一点儿也不假啊。
  这一招儿,实在是太损了。
  承担了复课班的外语课,林驹也享受了老师的部分待遇。虽然不挣工资,但在其他方面都跟老师一样。
  在生美外办公室里,有自己的办公桌,吃饭的时候,也在老师食堂吃。
  三节课结束,林驹回到了办公室。
  “怎么样啊,林老师”?
  孙老师问道。
  “还不错,孙老师,你总说复课班的课堂纪律不好,我看不错啊”?
  “嘿嘿,我要是第一节课就把班级里最强壮的学生给撂倒了,我的课堂纪律也会呱呱叫”。
  “呵,就这点事儿,这么快就都知道了”?
  “林老师,学校就这么大,有点儿事儿谁不知道?你现在可厉害了,都有东洋名字啦”。
  宋老师一脸笑意,意味深长。
  “宋老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什么时候有东洋名字了?叫什么名字”?
  “林狠黑损,四个字,不是东洋名字么”?
  “谁给起的”?
  “我哪里知道,反正不少人都这么叫”。
  哪个混蛋给老子起的外号?我有那么坏吗?
  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为了落实强项突破计划,在课程安排上,向外语进行了倾斜。
  除了正常的外语课时之外,每天晚上还要在自习课上,加一节外语课。
  虽然其他学科老师有些意见,认为外语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但是,林驹现在在学校里有话语权,曾校长和钱主任又极力支持林驹,别的老师发了几句牢骚,也就过去。
  给三道河新派英语老师的事情,一直没有着落。
  左局长从别的学校借调老师,人家都知道了郭存刚的事情,害怕来了丢脸,就没人愿意来。
  左局长给曾校长打电话,叫曾校长再等等。
  没想到曾校长竟然说不要了。外语教师的事儿,自己已经解决了。
  他是怎么解决的呢?
  把左局长给弄得稀里糊涂的。
  林驹给复课班当老师的事情,自然瞒不住。
  一个十五岁的八年级学生,竟然给复课班当英语老师,这样的新鲜事儿,自然引人注目。
  有的学生家长着急了,就来打听。但也就是打听一下而已。这件事儿他们也说了不算。
  当听说林驹在七年级的时候,就给马家堡子学校的老师当老师的时候,这些人就到马家堡子去打听。
  证实确有其事之后,才将信将疑地回去。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一中、二中、铜羊中学和石门中学。
  因为铜羊中学离三道河很近,铜羊中学的杨校长和英语老师甚至还来了一趟。
  两人要听一堂林驹的课,被曾校长给拒绝了。
  那个英语老师甚至还跟林驹聊了一会儿,中间不免就进行试探,想看看林驹到底有什么水平。
  林驹将计就计,索性装傻,故意出丑。
  于是对方断定,曾校长的话是真的。
  这是实在没有英语老师,才拿一个学生顶坑的。
  就此,三道河中学复课班外语科目,就成了风城县教育界的一个笑话。
  每当某个学校缺老师的时候,人们就常常把这件事儿拿出来说
  “你跟三道河学啊,从学生里面找一个代课,不就行了嘛”?
  于是就引起众人的哈哈大笑。


第145章 也是我的事儿

  曾校长和钱主任特别重视保密工作,把这个工作当做一件大事儿来抓。
  教师们的加班费、外语强项突破计划,题海战术这些招数,每当开会的时候,都作为重点来讲。
  从绿江师范学院请老师培训自己老师的事儿,也是秘密进行。不仅瞒着其他学校,就连教育局那边也瞒着。
  为了防止闲杂人等突然进入学校,新盖了一个收发室。凡是外来人员,一律经过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学校。
  《新概念英语》和各种教辅资料,发放到学生手里之后,都要进行登记,要求学生妥善保管,只允许在校内使用,不允许带出院外。时不时地,还要进行检查。
  已经用过的试卷,都统一回收,上交到教导处保存。
  再有需要的时候,必须由老师来领取,登记签字,用完之后,清点好数目再教回来。
  对学生也经常进行保密教育。
  教育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强调保密跟学生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
  如果资料泄露出去,叫别的学校的学生知道了,那就是为自己树立竞争对手。
  敌人强大了,战胜敌人就更加困难。敌人没有进步,而自己进步了,战胜敌人就多了一份把握。
  这个道理,学生们自然明白,倒也都很配合学校的保密工作。
  这种高强度的高考冲刺活动,老师和学生们开始时候,也很不理解,甚至有所抵触。但是,在曾校长和钱主任以及各个学科组长的强力推行下,还是坚持了下来。
  人就怕习惯,什么事情习惯了,就好办了。
  现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快节奏学习生活。
  转眼之间,强项突破计划已经实施了一个月。
  今天是月考的日子,这是对这一个月以来的新政,进行检验的日子。
  现在实行的,是班级周考,年级月考的考试制度。
  复课班这次月考,用的是金陵省的模拟试卷。
  金陵省是个教育大省,古代的时候,就是科举大省,一直比较重视教育。
  这几年的高考中,金陵省的录取分数线,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所以,它的模拟试卷的难度,也比其他省的难度要大一些。
  这套试卷,就是林驹从魏老师那里,用电子表换回来的。
  林驹终于批完了文科班的最后一份英语卷子。
  在他的身边是孙老师,林驹每批完一份试卷,孙老师就把分数加上。
  “这份是67分”。
  “加上67,全班平均分是64分。我再看看以前的分数,43分。哇擦,林老师,文科班一下子提高了21分啊”。
  “我再看看理科班,平均分66。7,以前平均44。2,提高22。5分,巨大的进步啊”。
  “唉,这一个来月,总算是没有白费力气,终于见到点儿成效了”。
  “何止是一点儿成效,简直是巨大的进步啊。这样下去,将来了不得啊”。
  “现在是刚开始,见效比较明显。不过越往后,分数提高越难。如果高考的时候,平均分数能提高35分到40分,一个班里出十个升学的,才有可能”。
  “这还只是就外语说的,前提是其他学科不拖后退,总分能上线”。
  “别的学科也很卖力,不过想象外语成绩提高的这么明显,就比较难了”。
  “别的学科成绩都出来了,据说都有提高。你去吧,曾校长和钱主任就等着你的成绩呢。排榜的事儿,就交给我”。
  “那就谢谢孙老师”。
  “跟我还客气什么。我八年级的外语,现在也提高了一大截。照这么下去,高考的时候,我就能把一中那帮废物给毙了。哈哈哈,到时候,郭存刚可就彻底瘪茄子啦”。
  林驹来到教导处,曾校长、钱主任和各科的组长都在。
  “哟吼,林老师来了,我们可都等着你呢,怎么样”?
  “曾校长,钱主任,你们俩今天捡着钱啦”?
  “捡钱?没有啊”。
  “没捡着钱,怎么这么高兴,满脸笑容的”?
  “哈哈哈,能不高兴吗?各科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形势一片大好,快点儿,现在就看你的啦。你的外语怎么样”?
  “唉,不太理想”。
  “怎么啦,落后了?哪怕持平也好啊”。
  “你们自己看吧”。
  林驹把成绩统计单递给了曾校长。
  “哈哈哈,平均提高21。75分,林驹,好好好,巨大的进步啊。你小子,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没有明显提高呢”。
  “来,给我看看”。
  钱主任抢过了成绩单。
  “呵,林老师,了不起,了不起啊。所有学科,就你的成绩提高最快”。
  “不是提高最快,是原来的基础太差,所以现在提高的明显一些。以后要想提高,会越来越难”。
  “这就很不错了,我估计,一中也就这个成绩。现在咱们已经超过二中、铜羊中学和石门中学啦”。
  “哈哈哈,要是刘小鬼儿知道了,不知道他会不会气死。我现在倒是真的想叫他看看。哼,以为没有了郭存刚,我三道河就没人啦?他想的倒美”。
  “校长,注意保密,我们现在还不能高兴的太早”。
  “对,保密。咱们自己知道就行了。等高考的时候,再放卫星,通知财务,发钱,发钱,大伙儿辛苦了一个月,现在要兑现承诺,告诉大伙,注意保密”。
  “大伙儿都挺辛苦的,你们……,哎哎哎,怎么都走了?钱早晚都是你们的,急什么啊”。
  一听说发钱,人就都走了,只剩下了曾校长和林驹两个人。
  “林驹,你也去领钱吧”。
  “还有我的”?
  “工资没法给你,但是,加班费我还有权决定给你。我知道你不缺钱,但该给你钱,也要给你”。
  “好啊,我这就去领钱”。
  林驹走到门口,曾校长又叫住了林驹。
  “林老师,谢谢你。我现在越来越有信心”。
  “曾校长,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也是我的事儿”。
  财务室里,已经被老师们挤满了。
  有的在领钱,有的再看墙上的加班费明细表。
  表上列着每个人的加班时间,加班费标准和数额。
  最少的二十四来块,最多的三十六块。
  林驹拿到了三十二块钱。
  林驹走出财务室,小心地把钱揣进兜里。
  三十二块钱,对于他来说,现在已经是很小一笔钱。
  但是,这笔钱非常有意义。
  想起在学生身上付出的心血,林驹不禁有些感慨。
  这可真是血汗钱啊。
  把这几个月坚持下来,送走这批复课生,以后再也不干这傻事儿啦。


第146章 卖蚬子的朋友

  林驹走到第二排教室的房头,就见到一大群学生在那里,正在看榜单。
  这就是这次月考的成绩排行榜。
  自己的复课班外语成绩,孙老师已经给填上了。
  林驹正要走,突然被人拉住。
  原来是复课一班的肖春生,上次被林驹揍的那个家伙。
  “肖春生,你的成绩都看见了吗”?
  “林老师,看见了,总榜第三,班级里第二,英语第三。林老师,我现在越来越有信心”。
  “好,肖春生,考的不错,再加把劲儿,你今年很有希望”。
  林驹拍拍肖春生的肩膀。
  肖春生长得人高马大,比林驹高出半个头。林驹拍他的肩膀,都有费力。
  “林老师,你站好”。
  哦,这是要干什么?
  肖春生立正站好,规规矩矩地给林驹鞠了一躬。
  “林老师,谢谢你”。
  说完走了。
  这个傻大个儿,人还不错么。
  林驹刚想走,就见到马达和林嘉玲两个人正跟文科班的几个女生在那叽叽喳喳,比比划划的。
  这两个死丫头,这段时间没怎么盯着她们,也不知道最近的成绩怎么样。
  林驹悄悄过去,就听得马达正跟人眉飞色舞地讲着。
  “我就说林狠黑损教你们,你们肯定行嘛。你们看看,现在成绩提高了吧”?
  “提高倒是提高了,可是真遭罪啊。这个林狠黑损,可真是名副其实啊。又狠,又黑,又损。我现在一上课,就怕他又来什么损招”。
  复课班的女生说着,还警惕地四下看看。林驹急忙转头,才没让她发现。
  “我当初就跟你们说过,可你们还不相信,现在知道他的厉害了吧?我告诉你们,我给他起这个东洋名字,可不是白起的”。
  说这话的是林嘉玲。
  好啊,林嘉玲你个臭丫头。原来是你给我起的外号啊。我找你很久了。
  “林嘉玲同学”。
  林驹突然出现在几个人面前。
  “唉呀妈呀,林老四来啦,快跑”。
  嗖,林嘉玲和马达没影儿了。
  现在墙上的这个成绩榜,排名是真实的,但是成绩是假的。
  榜上的成绩,是用学生们的真实成绩,扣除20%后得出的数字。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来对付教育局和别的学校,不让他们知道自己学生的真实成绩。
  这也是曾校长和钱主任的保密措施之一。
  相应地,保存的成绩单也是两份,一份是真实成绩,一份是榜单上的成绩。
  将来如果有外人来看,就给看榜单上的成绩。
  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对手。
  这个曾校长和钱主任,保密工作也做到家了,简直是当间谍的料。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散去,林驹往办公室走的时候,就见一个人从大门进来。
  正是走了一个来月的黄天大。
  “林驹,我回来啦”。
  两人紧走几步。
  “天大,你终于回来啦。这一回时间可够长的”。
  “没办法,就在那里等着资料呢”。
  “资料买到了吗”?
  “买到了,我见到那个黄瑶军啦。这个家伙挺狡猾。不过事儿终于办成了”。
  “走,回去去慢慢说”。
  “先找曾校长,叫他派人把资料取回来。托运回来的,不少呢。你在京城弄回来多少”?
  “哈哈,不少,拉回来一车,一吨多货吧”?
  “我还以为我弄回来的就够多了,没想到你弄得比我还多。不过,我的也不少”。
  两人到了曾校长那里。黄天大说了经过,钱主任立刻就招呼老师们,推着板车到车站去。
  林驹和黄天大则跟曾校长在这里,由黄天大介绍资料的情况。
  原来黄天大到了浙省昌北县,黄瑶军正好不在家,出去推销教辅资料了。
  此时黄瑶军的生意,规模还不算大,出去推销的事儿,还得他自己跑腿儿。
  现在通讯也不方便,黄天大也联系不上他,就只好在昌北等着。
  直到六天后,才把黄瑶军等回来。
  此时黄瑶军的主要教辅资料,还没有现货。正在印刷厂里面排版。
  因为黄瑶军手里的钱不够,印刷厂不给他开印。
  黄天大见此情况,就先交了钱。黄瑶军拿着黄天大的这笔钱,交给印刷厂,印刷厂才给印刷。
  等到印刷出来之后,黄天大才带着资料回来。
  就这样,从上回两人从家里走开始,到现在回来,持续了二十八天时间,不过终于把资料弄回来了。
  没多久,就见一台板车装着满满的纸包,进了院子,旁边的十来个老师,每人也扛着一个纸包回来。
  “呵,天大,你这也是大场面啊”。
  “出去走一趟,总不能空手回来不是?曾校长,一共六十包,你们清点好了,这是账单”。
  黄天大把一张表格递给了曾校长。
  “好,天大,谢谢你。,明天就给你报销,今晚上请你吃饭,给你接风”。
  “不用了,很长时间没回家,我要回家去看看。林驹,咱们一块儿回家”。
  “好,就一块儿回家”。
  资料交给学校,两人也就不管了,于是就骑上自行车回家。
  走到三道河街里,就见一群人,正围着一台手扶拖拉机。
  从那里离开的人,端着盆,盆里都是黄蚬子。
  “天大,你的命真好,正好有卖黄蚬子的,我去买点儿,晚上喝酒”。
  “驹子,这玩意儿怎么吃”?
  黄天大还没吃过蚬子。
  这里距离同港虽然不是太远,但是以前一直是集体经济,那里的海产品捕捞上来之后,都是直接交给水产公司,统一供应市里。农村地区享受不到这个供应,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蚬子怎么吃,甚至不认识蚬子是什么东西。
  “我知道怎么吃,回去你就知道了,到时候你就吃吧,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林驹算计了一下家里的人,心里有了数,就凑上去。
  “给我来一百斤”。
  蚬子一斤卖一毛五,一百斤就是十五块钱,一下子花十五块钱买蚬子,一下子就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
  等到人们看清是林驹的时候,就不奇怪了。
  这不是林驹吗?最能花钱的那个,于是纠纷让开。
  “你要多少”?
  买蚬子的人声音也有些兴奋。
  他卖了这么长时间蚬子,还从来没有一个人一下子买一百斤的。
  抬起头来,看见林驹的时候,两人不禁同时喊了出来。
  “林驹”。
  “韩奎”。
  卖蚬子的人,正是林驹去年冬天到同港大炮台去买大米和鱼的时候,见到的朋友,小炮台的韩奎。


第147章 四友相聚

  原来韩奎还真就承包了生产队的渔船,又承包了队里的手扶拖拉机。出来卖蚬子。
  此时,韩奎车斗里的蚬子还有一大半,看来卖出去的并不多。
  周围围观的人不少,但是买的人并不多。
  林驹一下子就知道了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吃过,对于蚬子了解不多。
  “韩哥,你这个卖法不对路,这样下去,你今天注定卖不完”。
  “是啊,兄弟。我也着急呢。到城里卖倒是能快一些,可是不敢去啊,叫人给没收,我这两天可就白干了”。
  “韩哥不用着急,我帮着你卖,今天晚上就在我家里住下,咱们好好喝一杯。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兄弟黄天大”。
  黄天大和韩奎打过招呼,林驹就找来几块砖头,在路边临时搭了一个简单的锅灶,黄天大到林驹那里,拿来一个铝盆,到旁边的人家接了水,就放在锅灶上。
  然后就装了一盆蚬子,开始蒸上了。
  没多久,盆里冒出了热气儿,等了六七分钟,打开锅盖,就见里面的蚬子壳已经张开。
  这个时候就可以吃了。
  “来,大伙儿都尝一下。这个黄蚬子就这么吃,把蚬子肉扒下来,在汤里面涮一下,把里面的沙子涮掉,就可以吃,什么调料也不用家,就吃这鲜劲儿。”。
  “来来来,都吃,这个不要钱,吃了觉得好,就买点儿,一个人买多少合适呢?就照一个人二斤买,就够吃一顿的”。
  在林驹的演示下,众人就纷纷上来。
  “哇,还真不错,好吃。行,我买十斤”。
  这个黄蚬子,味道确实鲜美,只要吃上了,就令人难以忘怀。
  就这样,原来围观的人,就开始纷纷购买。
  现在各家的人口都比较多,每家三四个五六个孩子的,非常普遍,多数家庭,都至少五六口人。
  只要一买,就都是十多斤。
  学校的老师们下班了,林驹也见一个招呼一个。
  他们今天正好领了加班费,手里有钱,尝了蚬子之后,见确实不错,也就纷纷购买。
  爱凑热闹,是很多人的天性,见买的人多了,其他人也就着急,也上来购买。
  很快,车上的蚬子就只剩下了三袋。
  “走,跟我马家堡子卖去,剩下这些,到了那里一会儿就卖光了。正好今晚上就在那里住”。
  到了这里,韩奎自然听从林驹的。
  于是韩奎开着手扶拖拉机,林驹和黄天大骑着自行车,就到了马家堡子。
  林驹和黄天大到堡子里一吆喝,人们就纷纷出来。
  有林驹和黄天大给站台撑场面,林驹自己又买了一百斤,韩奎很快就把剩下的蚬子卖光。
  林驹把蚬子送回家里,叫二姐给罗家和二大娘、老叔家送一点儿去,把韩奎的手扶拖拉机留在家里。他就跟黄天大、韩奎推着自行车,带上韩奎留下的三十多斤蚬子去北大沟。
  水桂还在北大沟,加上二姨夫和二姨,今晚就吃蚬子喝酒。
  到了二姨家,三个人刚刚开始吃饭,把韩奎介绍给大家,二姨那边就生火蒸蚬子。
  “二姨,我来告诉你怎么蒸”。
  林驹担心二姨不会蒸,如果加了一大锅水,吃起来味道可就差得多。
  “去去去,上炕等着,我吃蚬子的时候,还没有你呢”。
  林驹这才知道,自己的担心多余了。
  没多久,二姨就用大盆端上来满满一盆。又用小碗儿装了蒸蚬子的汤水。一共三碗,两人一碗。六个人就一边喝酒,一边吃蚬子。
  水桂有南方口音,林驹给韩奎介绍的时候,只说是自己南方的朋友,到这里来住上一段时间。
  韩奎也是机灵人,也不刨根问底,只是跟水桂说些闲话。
  水桂也是见过世面之人,自然也能应付自如。
  不过,双方也都知道,林驹既然能够给他们引荐,也都是可靠之人。所以相处倒也融洽。
  “来,韩哥,今天也没有外人,咱们喝一杯,欢迎你到马家堡子来”。
  “谢谢林老弟。去年你说叫我到这里来,我这回就寻思着,一边到这里来卖蚬子,顺便到你这里认认门儿。没成想这么巧,在大街上都能碰上”。
  “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是缘分,来,干”。
  “干”。
  几个人共同喝了一杯。
  “没想到,韩哥竟然真的就把渔船给包下,有胆量,有气魄”。
  对于韩奎的胆量,林驹也确实感到挺佩服。
  “去年你从我家里走之后,我就一直琢磨,你说的有道理。所以今年一过年,我就包了下来,现在看来,还不错。我看了,这年头要想赚钱,就得胆子大一些”。
  边喝边聊,一个多小时候,林驹,黄天大、韩奎告辞离去,回到了林家堡。
  三人到了黄天大家,黄老道不在家,林驹就决定今晚和韩奎在住在黄家。
  三人正在屋里聊着,赵杰英教林驰把林驹找到了家里。
  “妈,有事儿么”?
  “有点事儿,老胡家的事儿”。
  “是不是为了他家那些树码子的事儿”?
  “可不就是这事儿么?胡巧他爸和她妈,来了两回,求我和你爸跟你说说,他们那些树码子,你就收了吧,再不栽上,就过了节气,全都废了”。
  “要我收也行,只给别人一半儿的价钱。必须是好的,枯死的不要。想按他们的价钱收,不可能”。
  “这件事儿他们做的虽然不地道,但毕竟是亲戚。你就按别人的价钱收了,他们也没赚着钱”。
  “妈,这个事儿不能这么看。他们要是一开始就跟别人的价钱一样送给我,我就收了。别人的能收,亲戚的还不能收”?
  “问题在于,老胡家觉得是亲戚,就要从我身上占便宜。我这边儿收,他也收。既占着我的便宜,那边他还要赚差价。现在看卖不出去了,就来利用你们”。
  “老胡家固然可恨,但往他家送树码子那些人,也怪可怜的”。
  “我这边敞开来收,他们不往我这里送,偏偏愿意听老胡家人哄骗,往他家送,还不是觉得老胡家能卖上高价,他们也多挣点?算计来,算计去,最后都是算计我手里的钱”。
  “这一回,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叫他们明白,跟着老胡家算计我,占不到什么便宜,也是叫老胡家丢脸,叫他们长点儿记性,以后别老是想算计咱家”。
  “你说的倒也是这个理儿,好吧。等你大哥回来,我就叫他去跟老胡家这么说”。
  对于有些总想算计你的人,只有坑他一把,他才会收敛。
  这件事儿,林驹早就下定了决心,即使自己的父母出面,也不能让胡家人得逞,


第148章 出现竞争者

  树码子的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但是,照相的事儿,又出了问题。
  原来是沙山寨那里,也出了一家照相的。是沙山寨原来的一个大队长老刘干的买卖。
  老刘的经营方式,跟林家的方式一模一样。
  只是他合作的对象不一样,是县里的红光照相馆。
  而且老刘一出手,就很到位,直接把暗房建立起来。
  这样就形成了跟林骏竞争的局面,因为有了暗房,在成本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这个老刘是什么时候开始干的”?
  “也就是去年腊月才张罗的”。
  “老四,我告诉你实话。这件事儿我已经打听明白了,妈。你拉着我干什么”?
  赵杰英不想让林驰说出真相来。
  “这件事儿是这么回事儿。老胡家藏着心眼儿,就留了一手。怕大哥结婚之前照相,赚钱交给家里,去年冬天不就停了么,想今年再开张,赚钱就不用往咱家交”。
  “那个老刘本来没打算干,但是看咱家停了,以为咱家不干了,他就干上了,这一回,大哥傻眼了,这两天就在老胡家琢磨着怎么应付呢”。
  林驹明白了,这就是大哥和老胡家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人家乘虚而入。
  不过,就老胡家那些鼠目寸光的人,又能琢磨出什么道来?
  他们除了昏招,什么正经招数也想不出来。
  “妈,二姐,这件事儿咱就别管了。他们自己把买卖搞砸了,又能怪谁?反正三天之后就给大哥办婚事,他们的事儿,以后跟咱们也没关系。何必还去操那份儿心”。
  “照相的买卖要是不行,你大哥以后怎么办”?
  “多一家照相的,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该干也照样干,农村这么多地方,以后照相的人越来越多,也不至于赚不着钱”。
  “再说了,大哥就是赚着钱了,不也是给老胡家赚的?大哥他自己愿意,别人还能说什么?咱们总是在里面说三道四的,也叫大哥为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