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牵手一起滑冰的,有相拥相抱的。一个彩色胶卷都照完了,这才罢休。
  然后又去滑冰,一直滑了两个来小时,又回到放包处。
  “林驹,我有些累了”。
  米安娜的额上已经出汗,林驹掏出手绢,轻轻给她擦去。
  “累了就不滑了,到车上去,省得感冒了”。
  “好吧,换鞋”。
  两人回到车上的时候,米安娜的呼吸才渐渐平复。
  “林驹,我今天美吗”?
  “美,哪天都美”。
  “撒谎,你又不跟我在一起,哪里知道我美不美”?
  “不在一起你也美啊?难道你平常的时候是丑八怪啊”。
  “你才丑八怪呢。咱们还去哪里”?
  “你说去哪里就去那里。今天我什么也不干,就陪着你”。
  “这可是你说的啊,我想想。咱们去看电影吧”。
  “好,就去看电影,陪着米大美人看电影”。
  “米大美人跟林大帅哥看电影喽”。
  米安娜在林驹脸颊上亲了一下。
  到了电影院,车一停下,一个黄牛就鬼鬼祟祟过来。
  “要票么?马上就开演了。《青春祭》,今年最好的片子”。
  林驹一看售票处,窗口已经关了。
  “多少钱一张”?
  “五块钱,最便宜的。连座的,正好跟你女朋友一起看”。
  “好,来两张。”
  林驹给了钱,米安娜突然拉着林驹转过身去。
  “别回头”。
  米安娜低声说道。
  “怎么啦”?
  “朱文科和肖美娜也来看电影。别说话,他们就在后面”。
  此时米安娜已经恢复了武装,围巾和墨镜又戴上了。
  下车的时候,米安娜逼着林驹也戴上墨镜,这才叫朱文科和肖美娜认出来。
  朱老二,你不好好念书,出来看什么电影啊。弄得我心惊胆战的。就你这样的,一辈子也别想写出什么诗歌出来。
  朱文科和肖美娜进去了,米安娜才长长吁了口气。
  “好险啊,差点儿叫人给发现了”。
  “发现了又能怎么样,走,找他们去”。
  啪,米安娜在林驹后背上拍了一巴掌。
  “你找死啊,你一走了之没事儿了,将来我怎么见人”?
  “其实我也害怕”。
  “你怕什么”?
  “你是我们男生的梦中情人,要是叫他们知道我跟你这样,那帮家伙非得弄死我不可”。
  “格格格……,好啊,将来我就公开咱俩的关系,我看你怎么办”?
  “走啊,就去找他俩,我怕什么”。
  林驹就假装拉着米安娜走。
  “你找死啊,走,悄悄进去”。
  “好,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格格格,米安娜一阵娇笑,抱紧林驹胳膊,依偎着向电影院走去。


第469章 新定位

  林驹和米安娜鬼鬼祟祟地进了电影院,没看见朱文科和肖美娜,但也不敢寻找两人,找到自己的座位,就悄悄坐下。
  此时电影还没开演,灯光还亮着。
  “你看看,他俩是不是坐在附近”。
  米安娜捅捅林驹,低声说道。
  “我没有围巾,他们容易发现。你戴着围巾,隐藏的比较深,你看吧”。
  林驹说道。
  “不,你看”。
  “你看”。
  “气死我啦,你怎么这么胆儿小”。
  米安娜无奈,抬头前后左右看了一圈儿。
  “没事儿,不在附近”。
  “这就放心了,要是一回头,看见他俩就坐在身后,可就丢人了”。
  “你还好意思说,一个大男人不看,叫我去看,真不讲究”。
  “要不咱俩走吧”。
  “都来了,还走什么”。
  灯光关了,电影开演了。
  电影的故事比较简单,说的是一个女知青李纯下乡到了傣族的村寨,开始的时候跟这里格格不入,后来自己渐渐融入了当地的人群和生活中的故事,等到后来离开这里的时候,依然怀念这里的生活。
  她把青春留在了这里,自己的恋人也因为灾难,在这里遇难。
  这样的电影,在经历了前世生活的林驹看来,内心没有多大的波澜,但是米安娜却看得很入迷,甚至留下了眼泪。
  电影散场后,两人特意留在后面,等观众差不多走光了之后,才一边注意观察,一边出了电影院。直到上车,才松了口气。
  “哎呀,坏了”。
  米安娜突然叫了起来,吓了林驹一跳。
  “怎么啦”?
  “他们不会发现你的车吧”?
  现在的车很少,这台奔驰又比较显眼,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没事儿,他们到三道河的时候,这台车还没提回去呢。再说了,他俩总是马大哈,不一定注意到这台车”。
  “这我就放心了”。
  “现在去哪里”?
  “该吃饭了,是回家吃还是在外面吃”?
  “要不咱俩吃包子去?还是上回那家”。
  “好,就去那里”。
  很快就到了王府大街的狗不理包子铺。
  虽然这里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但是冬天的晚上,人流仍然不多。不少商家已经关门。
  现在还没有后来那样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人们的消费能力也不高,用于休闲的财力比较有限。
  包子铺的人不多,两人要了四个小菜和包子、啤酒,很快就上来了。
  米安娜先到林驹的笼屉里面夹了一个包子吃,林驹也到米安娜的笼屉里,夹了一个包子吃。
  两人目光相对,会心地一笑。
  上回两人在这里吃饭,就是这个吃法。
  “你什么时候回来”?
  米安娜突然问道。
  “回来?”
  林驹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我是说,你什么时候到小黑山农场”?
  “过了春节吧。现在已经这么晚了,大棚也建不了,花卉苗木也不能经营。”
  “现在是十二月份,我要是承包,就从明年一月份开始算。”
  “行啊,不过遗留问题你要处理清楚,免得将来纠缠不清”。
  遗留问题,不过是因为沙河经营不善,他的承包费和工人工资问题。
  “我已经想好了,承包费和工人工资的问题,尽量叫沙河跟学校解决完毕。如果他们解决不了,留给我也行,但是要从今后的承包费里面扣除”。
  “你还要问清楚沙河和何会计,小黑山农场在外面的债权和债务问题,免得他在外面欠了账,将来找到你的头上来。”
  “你不说我倒是忘了,这还真是个事儿。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不过,那些山楂树怎么办”?
  沙河弄回来的山楂树,一棵也没卖出去。没办法,就只好栽倒地里了。
  “留下”。
  “留下?怎么留下来,买下来”?
  “不买,叫沙河挪走,他要是实在不挪,你就看在同事的面子上,说自己将来砍了”。
  “真的要砍掉?”
  “不砍,将来还指望它们赚一笔好钱呢”。
  “沙河十块钱都卖不出去,你怎么赚钱”?
  “他卖不出去,我能卖出去。他十块钱都卖不出去,我至少能卖五十块钱”。
  “又吹牛,你怎么卖”?
  “现在保密”。
  “跟我还保密?”
  “是的”。
  “我要你说”。
  “不能说啊”。
  “不嘛,我就要你说”。
  米安娜抓住林驹的手,不断地摇晃着,撒娇了。
  “好好好,我告诉你。这就要转换思路。”
  林驹的思路,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这些山楂树的定位问题。
  原来是做为果树来卖,这回他准备作为景观树来卖。
  有了这个定位,目标客户就变了。
  原来是卖给个人的,作为一种家庭致富项目。现在准备卖给公家和集体,作为绿化观赏树种。
  为了配合这个定位,需要对山楂树进行修剪整形,整理成圆形或者伞形,直接就有观赏价值,也能提高档次,便于卖高价。
  修剪整形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林嘉胜就能干。
  山楂树将来自然可以结果,这个时候的山楂果实,就不是用来卖的,而是一种免费的附加品,提供给了购买单位。
  这就使得观赏树种又有了实用价值,属于提供了增值服务。
  原来的山楂,是一种负担。现在这山楂,反而为观赏树木加分。
  这就是林驹的整个思路。
  山楂树到明年就是四年生,枝体已经足够大,很适合作为观赏树种出售,也能卖上好价钱。
  即使以50元一棵的价格来卖,1100来棵山楂树,也能卖五万多。
  这就等于从沙河手里白捡了五万多块钱。
  米安娜看着林驹,一双美目瞪得大大的。
  “安娜,怎么啦?不认识我啦?”
  “林驹,连这样的招数,你都能想出来。原来还能这样赚钱”。
  “做生意也要动脑子嘛,这就叫做化腐朽为神奇,废物利用”。
  “唉,沙河和郭纯、朱大林要是见到你这样把山楂树卖出去,不知道会不会一头撞死。。就这么简单的办法,他们竟然想不到”。
  “我说出来了,你觉得简单。我要是不说出来,有几个人能想到这个办法”?
  “唉,林小鬼儿就是林小鬼儿啊”。
  “喂,别叫我笔名”。
  “格格格……,叫你小鬼儿是给你面子,没叫你小流氓就不错了”。
  “好,那我就耍流氓给你看”。
  林驹就抓住了米安娜的芊芊玉手。


第470章 再回东高地

  吃过饭已经十点多,林驹把米安娜送到了楼下。
  “早点儿回去,睡个好觉”。
  米安娜说道。
  “你不请我上去坐坐”?
  “你个小流氓,一上去就不安好心,你还是回去吧”。
  “我那屋子一天没烧火,回去冷冰冰的,你就不心疼”?
  “要不你就找个宾馆住一晚上。不过,我劝你还是回自己屋子住,否则明早罗雅一看晚上没烧火,就会怀疑你”。
  “我就说到归家去了”。
  “对了,你说归家我倒是想起来了,你跟归莫愁那个小丫头是怎么回事儿?”
  “没事儿啊,就是跟他家人比较熟悉,经常到她家去。”
  “哼,我看没那么简单,女孩子的心思,我比你明白。你给我小心点儿,别到处招蜂引蝶的,否则将来有你受的”。
  米安娜伸出纤纤玉指,在林驹脑门上戳了几下。
  “冤枉啊,我跟那个小丫头什么事儿也没有。我心里只有你一个人”。
  “罗雅呢”?
  林驹不吱声了。
  “算了,我也不跟你计较这些,总之你明白我是为你好就行。回去吧,听话”。
  米安娜说完,就下车上楼,林驹也只好离去。
  回到自己房里,由于早晨加了煤,屋里倒也不太冷。
  又往炉子里面添了一些煤,林驹就睡觉。
  第二天一早,罗雅和林嘉玲就来了。
  三人吃了饭,就去找马达和周冰,中午林驹请几个人吃饭后,把几个人分别送回去,就不再停留,开始启程前往南头。
  一路上晓行夜宿,四天之后,林驹抵达了南头特区水头乡的东高地。
  一见林驹的车到了,黄天大和几个人就从楼上下来。
  “哈哈哈,驹子,你怎么来了?也不事先来个信儿”?
  “一路上行程不定,也弄不准什么时候回到,就这么来了。怎么样,你还好吧”?
  “还不错,你看我不是挺精神的吗”?
  虽然很长时间没见面,但是两人见了,丝毫没有陌生疏远的感觉,就好像当初创业的时候一样。
  接着黄天大就给介绍了这里的主要管理人员。
  一个是接替关馨的王总。
  这个王总也是个熟人,就是当年林驹和黄天大买下来东高地的时候,在路上遇到关馨,然后去了关馨原来所在的建筑公司那里留守的那个王工程师。
  林驹就是从他的手里,租用了推土机,开始了东高地的土地平整工作。
  当时他们的公司在南头投资失败,后来王工程师随着公司撤回老家,在家乡呆了两年。公司效益不好,王工程师就又回到了南头,投奔关馨,此后就一直当关馨的副手。
  今年关馨到三道河操办服装公司,就由王总接替了关馨,担任天驹服饰公司的总经理。
  这个也是老熟人了,林驹又是公司的大股东,见了面自然亲热。
  接下来是是技术学校的马校长,今年三十八岁,是津门市人。
  马校长原来是一所高中的教导主任,因为跟领导不合,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就跑到了南头特区来。
  黄天大去年在人才交流中心,把他给聘用来了。
  东高地在当初规划的时候,就留了技术学校的位置和相应的建筑。从去年开始,技术学校就已经开班。
  目前已经有服装、电工、车工、焊工四个专业,十六个班,将近七百多名学生。
  培养的学员,主要就是熟练的技术工人。
  学员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各地自己来的学员,这个模式跟三道河技术学校的模式差不多。
  另一个来源,就是各个工厂送来委托培训的工人。
  虽然不免有些波折,但是几年下来,特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对于熟练工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这种形势下,技术学校的学员们,根本就不愁就业。
  现在,技术学校的学员还没等招上来,就已经被老板们预定下来了。
  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行政总监杨家福。
  这个杨总监,就是杨胖子。
  当初林驹和黄天大买下了东高地,带着关馨来这里平整土地的时候,杨胖子带着一些村民来闹事儿。
  关馨讹他耍流氓,被林驹和黄天大狠狠地揍了一顿。
  几年过后,现在竟然成了黄天大手下的得力助手,现在负责服饰公司和技术学校的整个行政和后勤工作。
  还有一个就是原来水头乡邮电局谢支局长的女儿谢瑶,现在是天驹信息咨询公司的经理。
  当初在这里出售技术资料的时候,曾经雇了一些人写信封,装广告信,收款发货,谢瑶就是最早到这里的人当中之一。
  由于她比较机灵,又肯钻研,黄天大、关馨后来就把出售技术资料的事情交给她来负责。
  当初出售技术资料的业务,经过几次整合,现在还在进行。除了增加一些新品种,现在还增加了经济咨询,供销信息交流,代办企业登记等业务。
  林驹将来的目标,是等待互联网技术比较成熟之后,建设一个大型的线上、线下的咨询公司,为国内外的企业服务。
  杨家福和谢瑶,原来都是水头乡的普通农民,经过几年时间,现在已经转型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许多人的命运,就在这股滚滚大潮中,发生了改变。
  几个人带着林驹,就在东高地的个个建筑里面慢慢走着,给林驹介绍情况。
  这里有些老人,还认得林驹。不过绝大多数都是陌生面孔。
  看着如今兴旺发达的东高地,林驹也不禁感慨万千。
  当初跟和黄天大两人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虽然这里的整个创业思路和规划是他提出来的,但是黄天大和关馨两人,坚决地执行了他的计划,才有了今天的这番景象。
  到现在为止,两个人也不过才二十来岁。
  三个年轻人,硬是在一片荒地上,创造了这一片奇迹。
  林驹、黄天大、王总、马校长、谢瑶、杨家福几人正在厂房里,一个人气喘吁吁跑来,一把抓住了林驹的双手。
  “哎呀,林董,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


第471章 这回我请你们

  来人正是水头村的村长黄佃发。
  “呵,黄村长,好久不见,你可有点儿发福啦”。
  “嘿嘿,林董,这不是饭局多了嘛。不过你放心,今天我不是到你这里来蹭饭,而是来请你吃饭的”。
  黄佃发拍拍胸脯,说的很仗义。
  “哦,黄村长还是第一次请人吃饭啊”。
  黄天大说道。
  “黄董,你的记性不错,就是第一次请人吃饭,这不就请你们嘛”。
  “算了,还是在我们这里吃点吧,正好林董来了,热闹一下”。
  跟黄佃发也是老朋友了,这么多年,黄佃发经常到东高地这里来蹭饭吃。如果有几天他不来,黄天大和关馨都有些不习惯。
  “不行,今天是个特殊日子,一定要请你们吃饭”。
  黄佃发倒是来了牛脾气。
  “什么特殊日子”?
  林驹问道。
  “昨天,水头村的第三十家企业开业,正好是个整数,我这个当村长的,一定要庆祝一下”。
  “要庆祝,你到开业的那家去庆祝啊,为什么要找我们”?
  “因为你们是水头的第一家外来企业啊?就是因为你们开了头,以后的企业才陆续落户水头村。你们这个功劳,我们水头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今天就吃黄村长一顿”。
  “谢谢林董给面子,走,这就过去”。
  也到了饭时,林驹、黄天大、王总、马校长、谢瑶、杨家福加上黄佃发,开上两台车,就去了水头乡街里。
  黄佃发的说法,其实有些高抬林驹和黄天大的作用。
  天驹公司虽然是水头的第一家外来企业,但是,在整个特区的开发大潮下,即使没有林驹和黄天大,也会有别人到水头村来投资。
  林驹估计,黄佃发的目的,不过是借此机会,向他显摆一下这几年水头引进企业的成果罢了。
  果然,出去之后没有直接到饭店去。
  黄佃发指引着林驹,一路上就到新建的各个工厂和公司去。
  规模小一点儿的,就简单介绍一下,从门前路过。
  规模大一些的,就叫林驹停车,黄佃发喋喋不休地给林驹介绍,甚至还要到人家的院子里走上一圈儿。
  现在的水头街面,跟几年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新建许多工厂,还出现了不少居民住宅和商业服务设施。
  宾馆、饭店、商店等各类商业设施,随处可见。
  乡政府、电力、邮局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也纷纷搬进了办公楼当中。
  街上的人流明显增多,很多都是外来人口。其中有一些就是东高地的工人和学员。
  已经建起了不少楼房住宅,还有好几个工地正在施工。
  其中黄天大和关馨就在这里购买了住宅,两人同时还给林驹也买了一套。
  这个时候买房子,价格还很便宜,一平米还不到一千块钱。跟后来的一平米动辄几万元相比,简直就是白菜价。
  直到天要黑了,才到了饭店。
  酒席已经定好,六个人到了,很快就开始上菜。
  黄佃发举起了酒杯。
  “五年前,林董和黄董第一次来到水头,开始了我们的缘分。几年来,二位对我们水头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林董来了,我非常高兴。这是个美好的日子,请允许我代表水头村民,敬林董和黄董一杯,来,我先干为敬”。
  黄佃发就先喝了下去。
  黄佃发今天确实大方了,一桌子菜,档次颇高。
  “谢谢黄村长,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喝黄村长的酒,深感荣幸啊”。
  黄天大打趣道。
  “哈哈哈……,我以前是小气了点儿,总是到你们那里蹭饭吃。不过今后……”。
  黄佃发停顿了一下。
  “怎么了?今后不去了?你可别不去,你要是不去,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呢”。
  黄天大说道。
  “我的意思是,今后该去还要去”。
  黄佃发憋出了这么一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喝上了酒,聊起了当初创业的点点滴滴,几个人都颇多感慨。
  “林董、黄董,这么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谜团。这个谜团要是解不开,我死不瞑目啊”。
  黄佃发叹了口气。
  这个家伙什么意思?
  林驹和黄天大对视了一眼。
  “黄村长,有话你就说”。
  “当初你们刚到东高地的时候,不是跟杨总监他们打了一架吗?这些年,我一直怀疑,那是你俩事先下的套,故意叫他们上当的。”
  “这件事儿过去了这么多年,咱们也成了好朋友。现在你俩跟我说实话,那是不是你俩预谋好的?”
  “是啊,当初我真的没想调戏关总,就是想讹你们几个钱儿而已”。
  直到现在,杨胖子想起这件事儿,还觉得委屈。
  “哎呀,这事儿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们还记得啊。现在我们就告诉你们。确实没有预谋,就是个误会”。
  林驹说道。
  “对,就是个误会。也是那个时候咱们不熟。要是今天,就不会有那样的误会”。
  黄天大及时上来助攻。
  这样的黑历史,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
  在这一点上,两人高度一致。
  “是个误会就好。这我就放心了。那个时候你俩还不到20岁,要是有预谋,那就太可怕了”。
  “是啊,不到二十岁就能做出那样的事情,要是三四十岁,说不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儿呢”。
  谢瑶推测道。
  你个死丫头,还有这样类推的吗?
  黄佃发酒量有限,虽然喜欢喝酒,但是喝不了多少。一个来小时,酒席就结束。
  几个人回到东高地,就谈起林驹此行的目的来。
  “二手复印和彩色洗印设备?”
  马校长首先就感兴趣了。
  “怎么了?马校长”。
  林驹问道。
  “林董,在咱们这里的技术学校,同时上这个项目,岂不是更好”?
  “对啊,南方的经济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比起北方来,更加容易接受这几个项目”。
  谢瑶也看出了这个项目的前景。
  “林董,我觉得马校长和谢经理的看法有道理。这里的天时、地利都很适合这个项目,在这里开办这个项目,甚至比在安东的效益更好”。
  黄天大也赞同两人的意见。
  “可是你们的校舍和宿舍不够啊?”
  “这有何难,挨着东高地这里,再征用一块土地不就行啦。将来就跟东高地连成一片”。
  黄天大说的胸有成竹。
  “可以考虑一下。等明天到三里桥见了水桂和水木棉,看看那边的供货量。如果可以的话,就在这边也实施这个项目”。


第472章 赊销

  林驹表态了,这件事儿就算定了下来。
  黄天大当即就给水桂打电话,说林驹到了这里,准备明天到他那里去。
  水桂自然高兴,满口答应。
  水木棉原本打算明天回香港去,听说林驹来了,也不走了,就在三里桥等着林驹明天过去。
  南头特区这里,已经安装了程控电话,通讯要比安东那里方便了不少。
  但是打长途电话,仍然比较困难,线路总是忙。
  通讯的不便,让前世习惯了使用手机的林驹,头痛不已。
  乘飞机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仅航班少,还要有级别才行。以至于这么远的距离,林驹不得不开车过来,在路上奔波好几天。
  第二天,林驹和黄天大就去三里桥。
  三里桥的变化,比水头更大。
  这里虽然只是一个乡镇,但是在林驹看来,已经具有一般县城的规模了。
  跟水头相似的是,这里也到处都是工厂和楼房。
  大概是因为这里更加靠近边境,境外舶来品更多。
  尤其是镇东的批发市场,更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这些人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商贩,从这里进货之后,通过火车或者陆路运输,运往全国各地。
  路边停满了卡车和长途大客车,从牌照看,这些车来自于全国各地。
  不看人和货,仅仅看车,就足以证明这里生意的兴旺。
  事实上,三里桥也确实是境外的电子产品、服装、玩具等轻工业品的一个集散地。
  黄天大的车在前面,林驹跟在后面,两人直接到了水桂的电子元件厂。
  水木棉和水桂已经在门口的门卫室等候了。
  “你们来得好快啊”。
  水桂说道。
  “来见阿哥和阿姐,能不快么?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你们身边啊”。
  林驹笑道。
  “就是林阿弟嘴甜,会说话,这一点要比天大好”。
  水木棉笑吟吟道。
  “水阿姐,林驹那叫油嘴滑舌,我这人实在。”
  “呵,你可不实在,你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几人说说笑笑,水桂和水木棉就领着林驹参观他的工厂。
  夏天那次林驹来跟两人谈服装厂事情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到这里来,这回算是补上。
  这个电子厂占地面积有四十多亩,基本上跟东高地的规模差不多。
  现在有职工六百来人,算是个中型企业。对于个人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规模。
  按照水桂的说法,他一年的盈利在200万元左右。这个利润额,比东高地那里要多一些,比三道河的服装厂少一些。
  不过,在这个年代,能有这么高的盈利水平,已经足以傲视很多企业。
  工厂的产品,主要是电路板,还有一些电子元器件和简单的电子产品。基本上就是来料加工,产品销往境外。
  这也是目前南头特区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林驹知道,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只能利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赚取产业链最低端的那点儿利润。
  至于产业升级、自主知识产权、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海外市场这些东西,现在还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在工厂转了一圈儿,就到了办公室。
  林驹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三道河服装厂的情况,两人对于进展如此之快,赞不绝口。
  没等林驹说完,就不让林驹讲了,表示那里的事儿,就由林驹全权做主。
  事实上,这件事情就算是交给他们来做,也不可能做的比林驹更好。
  林驹讲的关于服装厂的建设、培训、管理等的一些思路和名词,连他们都不懂。
  林驹刚才在厂里走了一圈儿,就发现了这里在管理上还比较粗糙,有很多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
  但这是水家姐弟自己的工厂,跟林驹没什么关系,他也不好多说话。手伸得太长。
  自然就说到了电脑和复印机、彩照洗印机的问题。
  电脑问题,原先跟水木棉的计划是进一些散件,回来组装,现在也还是这个思路。
  散件的来源,水木棉已经解决。进口手续,也已经办理完毕,现在就有一百台的存货,就放在电子元件厂这里。
  有了这一百套散件,已经够林驹应付一阵,至少可以开办三期培训班。
  “复印机现在有七十多台,还有四十多台在维修和组装”。
  水木棉说道。
  二手的复印机,有的是没有什么毛病,因为到了使用年限,或者增添了新设备,淘汰下来的。
  这一部分,不用进行大的维修,只要进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