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子重生(周硕)-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贝日记》的存在。

也正是这本书,让她的名字为世界知晓。甚至是在日本出版受挫后,不断的受到日本右翼份子恐吓和骚扰之下,她最终还是患上抑郁症选择了自杀。即使如此,这些日本人仍然不放过她。《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由于特殊的社会氛围和政治压力,而从来没有在日本出版过。可笑的是竟然反而不断的有日本人出书来驳斥它,各种订正、指责、说明、甚至批判的著作几乎是前赴后继。

即使他们已经逼死了这个美丽而又善良、认真的女作家,却仍然还要用谎言和妄加猜测来侮辱她。

日本人不会说的是,她的写作动机从小就已经埋下,张纯如的祖父正是抗日将领张铁军先生。自她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会提起那个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是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竟然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然而在美国、在西方,二战里打倒希特勒才是主流。在美国极少有记录中国人对日抗战的文字作品,甚至在非小说类的严肃作品里,竟然没有一本书提及南京大屠杀这个不应被忘记的历史。

这在被自诩为自由开放的美国,是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

张纯如虽然是一个美国出生、美国成长、美国生活乃至于嫁给了美国白人的华人,却无论如何也值得中国人称她为一句“同胞”。

正如约翰。拉贝虽然是纳粹党员,却无法掩盖他伟大的人格光辉一样。这个世界总是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存在,不论用如何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热衷于利益和享受。

“可是,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份史料?”张纯如这时候已经有了进行《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写作的念头,并且进行了长久的资料积累。这也是她在受到周硕邀请之后,能够同意前来的原因。

“《拉贝日记》从来没有被发现过,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拉贝家族以外的地方。”周硕将日记合上,重新放回了箱子里,郑重的说道:“张女士,我请你来就是希望能够让这份日记重见天日。请你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写一本向美国人介绍日军暴行的书。”

“如果这部日记记载的是事实的话。”张纯如谨慎的说道。

“当然,你可以去调查。”周硕诚恳的说道:“六耳软件公司将会支付你一千万美元的费用,作为你调查和写作的经费。我们不会干涉你的任何行动,只要你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把你发现的历史和事实记录下来就行。当然,这部日记同样可以向外宣布是你发现的。”

“我?”张纯如愣了愣,摆了摆手说道:“这怎么行,我不会冒领不属于我的功劳。”

“这不算是不属于你的功劳。”周硕强硬的说道:“即使没有我,你同样会在南京的调查中发现这部日记。重要的不是发现它,而是用它来向美国人宣讲日军的暴行,是核实它记载的真实性,是研究它和使用它。即使不是你发掘了它的存在,但仍然是你发掘了它的价值。”

“张女士,发现它的功劳非你莫属。”周硕真诚的看着她的眼睛说道。

“这,我……”张纯如有些犹豫起来。

“当然,我们并非是别无所求。”周硕连忙说道:“作为这本书的资助者,于琼女士会出资拍摄一部以拉贝日记为原型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电影。希望她的名字,能够附属在你的作者名下面。”

“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张纯如点了点头,她不爱财不代表不需要钱。一千万美元的费用,对1995年的一个美国人来说当真是一大笔钱了。周硕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不过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大方。

“太好了!”周硕欣喜的说道:“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把拉贝日记的手稿向社会公布出去。”

第二百二十三章考察

张纯如本身就是《纽约时报》和美联社的自由撰稿人,想发布一则消息那就太简单了。

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对《拉贝日记》的发现,反应都出乎张纯如的预料,甚至是周硕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

从她的文章一发表,作为《拉贝日记》原版的所有者,六耳软件公司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有的是各个博物馆希望能够收藏的,有的是历史学家希望能够进行研究的,有的甚至是亲历者的后代打过来电话进行核实的。

随即这则消息又被国内进行了转载,这样一份贵重的史料甚至惊动了人民日报。虽然并不是头版头条,但《拉贝日记》的存在还是惊动了不少的人。

外面纷纷扰扰,百人会里也有不少人通过朱丽雯来打听情况。对于百人会这些会员来说,其绝大多数祖辈、甚至是父母辈都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能够加入百人会的,无不是希望能够改变中美关系,改变美国社会华人地位的人。对他们来说,《拉贝日记》堪称是中国的辛德勒名单。

从《拉贝日记》中记载的故事来看,约翰。拉贝的所作所为不仅对中国人意义非凡,同样也完全符合了美国人普世价值的描述。

即使是没有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背景,这样的历史发现都是弥足珍贵。何况,如同张纯如一般,从小耳濡目染却偏偏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的华人,同样也是太多太多。

有自我割裂的abc。自然也同样有愿意追根溯源的华人。张纯如的文章一经面世,立刻就受到了这些人的广泛关注。

不仅是民间。就连在驻美大使馆甚至都专程派人前来了解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拉贝日记》的复印本。

当他们得知张纯如即将动身前往中国。为《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进行实地调研的时候,就更是激动的无以复加。

一个美籍华人,不远千里跨越太平洋,只为了描述半个世纪前故国曾经发生的惨案。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要知道在六耳软件公司表示资助之前,张纯如就已经开始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即使没有《拉贝日记》的出现,两年以后她也将动身前往中国。

中国人在二战中付出的代价。在美国被关注的实在是太少了。能够有这么一个人、一部书,对大使馆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

虽然作为原始史料,《拉贝日记》在平常人之中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在百人会这样的精英组织之中,还是都有足够的知识去了解这样一份文件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于琼作为名义上的实际发现者,以及未来《拉贝日记》电影化的投资者,无疑将为自己获取足够的名气。要知道很多百人会里的会员,本身也没有很大的公众知名度。但是其在某一领域内的成就被广泛认可的话,仍然可以达到百人团的要求。

何况名气这个东西虚无缥缈,关键还是朱丽雯和其余两个推荐者的认可程度。而于琼在《拉贝日记》这一层光环笼罩下。多多少少是够上了这个边。

说白了,四千万拍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光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百人会说到底,建立的宗旨就是促进中美交流。还有什么比让好莱坞拍一部中国战争题材更好的促进方式?如果于琼做到这种程度都还无法获得提名。那百人会本身的存在意义都要受到质疑了。

朱丽雯在得知了《拉贝日记》的事情后,也是傻傻的发呆了很久。她实在没有想到,周硕竟然真的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

在几个对南京大屠杀非常感兴趣的百人会成员的支持下,朱丽雯很快就凑齐了推荐于琼入会的三个推荐人名额。虽然她回想着周硕当初信誓旦旦的样子。心里着实不怎么相信《拉贝日记》是于琼发掘出来的。不过这本日记现如今在于琼的手里,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迫于当初她对周硕许下的诺言。朱丽雯仍然还是答应了向百人会提出增加新会员的申请。

“五千万就为了把我送进这个百人会,是不是代价太大了……”于琼难得的有些紧张的说道。

周硕微微摇了摇头,微笑道:“百人会这种级别的‘俱乐部’,如果会费只有五千万,我还要觉得便宜了呢。”

百人会虽然自我标榜是非政治组织,但其在未来中美之间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虽然不是政治组织,却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的时候,它甚至成为中美之间的传声筒。而它的成员,也往往借此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个组织虽小,但也因此凝聚力很强。而其成员每一个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强大。

“那好吧,我听你的。”于琼认真的点了点头,再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

百人会的成员每个都是有着自己一摊事情的领导者,当然不可能没事儿就聚在一起讨论是否接纳某个人成为新会员。在成立之初,这个精英组织就确立了对会员严格要求的宗旨。任何一个新会员的加入,都必须先有三个现有会员进行推荐。然后经过全体会员一致同意之后,才能够被接纳。

可是这上百个精英华人天南地北,岂是那么容易一一拜访拉票的?这也就要求百人会会长和一个临时组织的考察团,肩负起对新成员的考察重任。

百人会的第一任会长杨雪兰,特意从汽车城底特律飞到了纽约,就是为了进行对于琼的考察。同时一些能够抽出时间的会员,也一致来到纽约。他们的评价,将很大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会员对于琼的印象。而只要有一个成员表示异议,她就无法成为百人会的一员。

可见加入百人会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杨雪兰是美国通用汽车唯一的华人副总裁,其亲生父亲是中国驻马尼拉的总领,后来死在了日军手里。她的继父就更不得了了,是有着“民国第一外交家”美誉的顾维钧。从她的出身,就可以看得出来她对挖掘出《拉贝日记》的于琼,抱有怎样的态度。

杨雪兰的出身并非个例,反而在百人会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们的移民,和八十年代出国热潮动机截然不同。并非是抛弃了自己的祖国,而是战争中不得已的选择。对于祖国的感情,前者要复杂的多。

“于琼女士,不要紧张。”杨雪兰温和的笑着,看向身体有些僵硬的于琼。

于琼用大拇指狠狠的捏了一下自己的手掌,用疼痛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个机会可是价值五千万美元,她绝不能接受失败。

“好了,请坐吧。”杨雪兰伸手拍了拍身边的藤椅,示意她坐在自己的身边。

百人会的考察并没有布置的好像审问犯人一样,或者像个会议室一样,反而是非常温馨的下午茶风格。十几个百人会的成员,非常自然的三五围坐在一起,藤制的茶几上或者是茶水、或者是咖啡,也都在袅袅的散发着热气。

于琼的出现虽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却没有阻止了他们的继续交流。这些人平常都是天南地北,难得能够聚会一次,当然不会只为了进行对于琼的评估。会员之间的沟通,才是他们加入百人会的目的。

“首先我要感谢于琼女士,你为美国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做出的贡献。”杨雪兰亲自为于琼端过来一杯茶,亲切的说道:“百人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想必你也已经了解过了,我这里就不重复了。那么接下来我先确认一下,你是否有加入百人会的愿望?”

“当然,我非常希望加入百人会。”于琼肯定的说道。

“那么,能说说你为何希望加入百人会吗?”杨雪兰正视着于琼的双眼,紧接着问道。

“百人会是致力于提升美国华人社会地位的组织……”

考察的过程并没有持续了太久,毕竟这里的每一个人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周硕在外面等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见到于琼神情有些恍惚的走了出来。

“你怎么了?”周硕有些紧张的问道。

“哦?嗯,我没事。”于琼如梦初醒一般的回过神来,略微有些勉强的笑道。

“考察过程中,他们的态度很严厉?”周硕皱着眉头问道,于琼神思不属的样子实在让他有些担心。

“没有,我只是有些担心。百人会里的会员,看起来都非常的精明。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达到他们的水平……”于琼有些担忧的说道。

“哈哈,没关系的。”周硕拍着她的肩膀,笑道:“和他们比起来,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呢!”

第二百二十四章纳米光栅

于琼是周硕的替补,这件事情百人会里不少人都是知道的。虽然对周硕死活不愿意入籍表示有些不理解,但六耳软件公司如今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以及周硕本人的财富,都让这些自诩华人精英的百人会会员,无法太过于较真。

不说他网景公司百分之二十股份所带来的财富,六耳软件公司本身掌握的技术以及专利等有形、无形资产至少也要价值数千万美元。这还没有算与网络三巨头合资的压缩算法芯片生产公司,以及微软那百分之五的股份。若是加上日本和国内的资产,周硕的总身价至少要有二十亿美元以上。

以这样的成绩来说,他在美国拥有的个人财富,华人之中进入前十几乎是妥妥的。那个没有几百亿美元就不能叫富翁的时代,起码还要等待十年之后美元烂大街再说。

当然,虽然叫做精英组织,但百人会也不是只看财富的。其创始人除了杨雪兰是通用副总裁以外,麻友友和贝聿铭本身并不是以财富著称。哪怕是杨雪兰,副总裁说白了也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

历史上,雅虎ceo杨致远成为百人会会员的时候,身价也才十多亿美元。

在名气这方面,《贝拉日记》就给于琼加了不少的分。虽然麻友友对于琼的政治倾向有些意见,不过在得到了《贝拉日记》电影的配乐工作之后,也勉强投下了赞同票。

(麻友友当然不是笔误,而是鄙视正牌马友友为xizang七年配乐。这货有zang独倾向。)

百人会里的投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最后杨雪兰提议专门在西雅图举办一场宴会。来最终宣布投票结果。

周硕和于琼为这场宴会花了很多的功夫,通过宴会方式宣布。其结果当然是昭然若揭。若是这样大张旗鼓的宣布一个否定的答案,这梁子可就结大了。

整个西雅图万怡大酒店的顶层餐厅被包了下来,全市最顶级的宴会外包公司进行设计策划。虽然这只是一个不到一百人的小型宴会,却光是酒水就花掉了三十万美元。

李祉抿了抿嘴,悄悄的掐了周硕的手心一下,疼的他差点嗷的一声跳起来。

周硕刚想发火,转头却瞧见李祉眼角似乎有些湿润润的。心中略微思索,便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他拉着李祉的手,叹了口气说道:“于琼为了公司付出了太多。连中国国籍都放弃了。我能做的,便只有这样让她能够在美国风光一些。这件事处理完了,咱们就可以回国,你就不要吃醋了。”

李祉用手轻轻的抹了抹眼角,勉强的破涕而笑,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是在吃醋,我是在怨我自己。我太没用,只能看着别人为你付出,作为你的女朋友却帮不上什么忙。”

“别这么说。有你在身边对我就是最大的帮助了。”周硕拉着她的手,心里松了一口气。李祉果然不是那种乱吃醋的女人,反而是在为帮不上自己而自责。

“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李祉坚定的点了点头。

“哎?”周硕放开李祉的手,突然一愣。看着远去的邵世明。向着他的背影喊道:“老邵,你这是干嘛去?宴会都要开始了!”

“我去吐会儿!”邵世明咬牙切齿的奔向了洗手间。

(哈哈哈哈,晒个幸福。祝大家七夕节快乐!作者还是单身狗!)

华灯初上,宾客们陆陆续续的到来。杨雪兰作为百人会的会长。自然是早早就到的。她和于琼、周硕三个人站在餐厅的门口,把百人会的成员陆续的介绍了一遍。

“朱教授。咱们又见面了。”周硕表现的非常欣喜,主动向一身晚礼服的朱丽雯走了过来。

“周先生。”朱丽雯仔细的上下打量了周硕一番,好奇的问道:“《拉贝日记》究竟是你发现的,还是于琼发现的?”

“这不重要。”周硕从服务生手里端起两杯酒,递给朱丽雯说道:“重要的是,《拉贝日记》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任何人也无法反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不论是谁发现的,只要约翰。拉贝先生的记录不会说谎就行了。”

朱丽雯笑着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是啊,只要《拉贝日记》讲述的是真实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我也不想深究了。”

既然于琼加入百人会已成定局,朱丽雯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把周硕得罪到底了。说白了美国社会还是个金钱至上的地方,她一个科学家,说不定以后用上资本家的地方还有很多。

“敬朱教授的豁达。”周硕微笑致意,举杯说道。

朱丽雯也举了举杯,浅尝辄止道:“一直以来,似乎周先生都想请我帮忙。不过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是我能够提供给你的。”

“我想请朱教授为我介绍几个科学家,最好是能够去中国工作的那种。”周硕借着喝酒的动作,掩饰着自己有些紧张的内心。

“去中国?”朱丽雯皱眉说道:“我认识的大多数都是研究基础科技的学者,如果没记错的话周先生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吧?”

这倒不是朱丽雯蓄意推脱,世界各国鲜少有个人来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像是朱丽雯将会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激光冷却俘获原子就是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里完成的。这方面,多是国家资助大学在搞。个人去做这种研究,收益和付出会非常的不成正比。

周硕摇了摇头,否定的说道:“还是有的,我希望在中国建设一个纳米光栅实验室,至少需要一个领头人。”

“纳米光栅啊!”朱丽雯恍然大悟的说道:“周先生真是野心勃勃,怪不得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不过即使是有经验的学者,想在中国完成纳米光栅的研究,恐怕也要数千万美元级别的投入、两三年的时间不可。”

“我出得起这笔钱,也等得起这个时间。”周硕挑了挑眉头,感叹的说道:“只是希望我们,不至于被落下的太远。”

朱丽雯盯着周硕看了一会儿,缓缓的点头道:“好吧,我会帮你留意这方面的人才。如果有消息的话,这周就会通知你的。哎,不过看在同为华人的份上劝你一句,你选择的这条路实在是太难了。”

朱丽雯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当然知道纳米光栅的作用。所谓纳米光栅,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衍射光栅的方式,进行纳米级别的测量。由于纳米光栅的测量精度非常高,能够达到1纳米的级别。在机械加工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而这项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应用的方向则非常明确。它是光刻机的光学镜头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没有它,也就无法对光学镜头进行准确的测量,也就无法保证加工的精度。而光刻机,则是芯片生产中最最重要的核心设备。这样的设备,当然是欧美日等国家绝对严禁先进产品进入中国的。能够进入的,无非是已经淘汰的二手技术,或是中国人即将产生突破的领域。

不仅是光刻机,就连生产光刻机镜头的纳米光栅这样的基础技术,也同样是绝对对中国封锁的。纳米光栅技术不仅是半导体光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同样是精密制造业必不可少的设备,它甚至是与材料学一样可以对一个国家制造业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技术。历史上,中国要直到2010年,才堪堪实现了1纳米的纳米光栅关键技术。而这种级别的技术,欧美国家甚至早十年就已经实现了。

所以朱丽雯才会在周硕提出寻找纳米光栅技术人才的同时,立刻就明白了他的目的。若非想要生产光刻机,他就没有研究纳米光栅的必要。这也是九十年代中国的悲哀,指望国家投资进行技术科技的研究,将会错过太多的机会。周硕若想打破日欧在光刻机上的封锁和垄断,就只能自行投入,争分夺秒的完成这项关键技术。

周硕举杯致意,欣喜的说道:“那我就等朱教授的好消息了,您作为斯坦福大学的物理系主任,无论如何夹带里不会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吧。”

朱丽雯无奈的笑了笑,她虽然生长在美国、连中文也说的不怎么好,但却是真的有一颗热爱中国的心。在不会对美国产生危害的前提下,能够帮助中国加快一些领域的发展,也是她乐于去做的事情。

“好吧,我会尽力去帮你物色这个人选的。”被周硕将了一军的朱丽雯,和他碰了一下杯,笑着点头说道。

两人随意的又聊了两句其他的话题,餐厅里的灯光突然渐渐暗了下来。餐厅的灯光聚拢在一角的讲台上,百人会的杨雪兰会长双手扶着讲台,喜不自胜的宣布道:“各位百人会的成员们我们今天齐聚在这里,是为了共同欢迎一位百人会的新成员。她就是六耳软件公司的总经理、《拉贝日记》的发掘者于琼女士!”

杨雪兰的话音刚落,餐厅里顿时响起了热切的掌声……

第二百二十五章接机

帝都国际机场,飞机刚刚停稳,周硕立刻就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同。

飞机外面,一溜的公务汽车从停机坪方向开了过来。为首的是一辆奔驰,看牌号竟然是在序列里相当靠前的座驾。奔驰的后面,既有德国产的奥迪、也有日本产的皇冠,不过从场面上来说在1995年可就太震撼了。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外汇紧张,进口车可是稀罕玩意。要想一次拉出这么一支车队来,还真是非得帝都市gov才能做得到。

“周哥哥,你快看!”李祉拉着周硕的衣服,好奇的指着窗外说道:“不是有什么外国政要,和咱们做的是同一架飞机吧?”

周硕从旁边探过头来,还顺便在李祉的脸上偷偷亲了一下,惹的小姑娘一阵娇羞。

“不是迎接政要的。”周硕看了一眼,肯定的说道:“如果是国外的官方人士,出面的应该是外交部、甚至是国务院。下面的车只是帝都市gov的,大概是欢迎比较重要的投资商吧。”

俩人说着话的功夫,车队就已经靠近了飞机。空姐从前舱走过来,礼貌但是坚决的阻止了其他乘客的移动,然后直直的竟然向着周硕走了过来。

“请问您是周硕先生吗?”空姐站在周硕身边,端庄大方的问道。

“我是。”周硕伸手拍了拍有些紧张的李祉,镇定的说道。

空姐低着头,恭敬的说道:“请您、还有六耳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和我来,有帝都的市领导在等您。”

周硕站起身来。环顾了一番跟自己一起回国的众人,点了点头然后跟在空姐身后向机舱门走去。

舷梯车已经就位。下机的台阶上竟然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秀美的空姐带着标准的微笑站在舱口表示欢送。周硕光看这阵仗。就知道一准是把自己当外商迎接了。只是略微一想,周硕便明白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之前在美国有网景公司的股票做抵押,庞舟很容易就在华美银行得到了这笔两亿美元的贷款。华美银行是个面向美国华裔市场的银行,虽然是一家1973年才成立的银行,却以保持十年成长新高纪录而闻名。由于其华裔背景,和国内也是比较早就建立了联系。

而这笔两亿美元的贷款随即就通过多个渠道辗转回国,现在就躺在泛翰集团华美银行的账户上。

这笔钱换算成人民币,也不过是17。2亿而已。虽然数目不小,可也不会放在帝都的眼里。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的话。作为外汇来说这笔钱可就意义不同了。1994年,也就是前一年中国的外贸顺差也不过才五十四亿美元,两亿美元可是足足在全国外贸盈余上面增加了四个百分点!

说起来,1995年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过后,中国的外贸盈余就如同进入了过山车的上升通道一般。之前还有外贸逆差的年份,可是这一年过后,中国的外贸顺差盈余,就从来没有低于一百亿的年份。直到2005年,直接从320亿一下蹦到了1020亿。这两个带5的年份。都是中国外贸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

由此就可以看得出来,此时的中国对外汇是多么的饥渴了。正是这种饥渴,才造就了十年后,整个中国的外贸奇迹。

而如今这么大一笔外汇就躺在华美银行的外汇账户上面。中国银行作为监管方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以帝都的特殊地位,要是没听过什么风声,或者作为地主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才叫奇怪呢。对于早就已经患上无药可医的外汇饥渴症的gov来说,这笔钱哪怕不能都留下来。狠狠的咬上一口也是肯定的。

周硕身后跟着一长趟的随员,从飞机上快步走了下来。只见下面的公务人员簇拥着一个五十多岁的领导。团团的就迎接了过来。

虽然不是很容易,不过周硕还是在人群里发现了涂岸北的身影。还来不及向他点头示意,人群中间的领导就先把手伸了过来。

“六耳软件公司的周先生吧?我是帝都的副市长刘延峰,代表帝都市政府向你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回国表示欢迎!”

周硕连忙受宠若惊的伸出手去,别看只是帝都的副市长,或许还是那种没有进常委的。但是放到外省去,可就妥妥的是个副省长了。何况帝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副市长的含金量可以算是天下第一了。

“您太客气了!”周硕抓住刘延峰的手,用力晃动起来。

飞机前面说话不方便,两人随便寒暄了两句便坐上了奔驰汽车。后面一溜儿的六耳软件公司员工,也坐上了后面的公务车辆。车队打着双闪,直接开出了机场。

周硕看着机场出口,人群好奇的探究眼神,不禁有些忐忑起来。这倒也是人之常情,不论他在美国行事如何高调,基业毕竟还是在国内。这就好像人们出去旅游,往往都比较能放得开,反正人生地不熟的自然不用那么循规蹈矩。可一旦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却又变得有些谨小慎微的维护自己形象来。

“周先生不用担心,我们已经向有关人员下了封口令,不会有人知道你的具体情况。”刘延峰何等精明的人,坐在周硕的身边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疑虑。

“哦,呵呵,那就好。”周硕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从细节上可见帝都市的领导们确实非常注重自己的感受。

刘延峰耐心的宽慰道:“其实周先生没必要这么担心嘛,你在美国的事迹,可以说是大涨了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说是为国争光也不算过。以你的成就,这样规格的欢迎程度,谁能说的出什么来?”

一路上,周硕也难得的享受起外商的待遇来。不论是红灯还是绿灯,交警大手一挥所有的车就都得让路。车队一路上畅通无阻,风驰电掣的开进了帝都。

周硕虽然说到底还是个国内企业,不过谁让他手里握着大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