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女晶晶-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晶晶趁他们不注意,回头心里望着蚯蚓群,默念一个字:收!

地上百条蚯蚓就神不知鬼不觉的都被回春药府收去。

潭州府这一带的村子,农民家里除去农忙,平时每天只吃两顿饭。

曲氏原先在跟曲快手在浏阳县城住,吃惯了一日三顿饭,来到曲家村之后,吃了几天的两顿饭,肚子饿的难受,实在是不习惯,仍改回三顿饭。

李家当家的李炳长年在外做生意,曲氏是一家之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日三餐做得了主。

贺氏初到李家时就很赞同每日吃三餐。

整个曲家村除了家境好的曲族几户人家,就是李氏一日三餐,其余的人家都是一日两餐,日子过得非常节俭。

李家堂屋里飘出浓郁小葱肉汤香味,八仙桌中间摆了一大瓷盆肉沫米粉,旁边是碗筷。

李云霄已经洗漱好坐在板凳上,双手支着下巴,眼巴巴瞅着盆里的米粉。

贺氏微笑望着二儿子,昨晚他睡得晚,今早赖床不起来,要不是给他说有米份吃,才不会乖乖爬起来。

李晶晶噔噔小跑进来,惊喜道:“奶奶说今早舅奶奶送了新鲜米粉,早饭咱们家吃米粉。”

湖南道是鱼米之乡,几十年前出现了米粉。潭州一带的人都很爱吃。

曲快手家的米粉是儿孙昨天特意从浏阳县买回来的。本来只有五斤不多。林氏昨晚饭桌说错话,曲快手为了安慰妹妹一家,今早就让邓氏送了一半过来。

李晶晶不馋,可是好吃的谁不爱吃。她现在的身份是个幼童,说话行事当然要像幼童才对,高兴生气都摆在脸上。

贺氏笑道:“你大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奶奶疼你大哥,等不急你爹回来,就把米粉做了。”

李云青跟李去病洗漱完毕,等了曲氏一起上桌。

李晶晶人小动作非常麻利,刚才出去挖蚯蚓前就洗漱过了,现在洗了手就来吃饭。

李云青吃了几筷子米粉,忍不住赞叹道:“奶奶做的米粉真好吃,神仙闻了香味都要下凡间一趟。”

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太清观大锅饭没有油水,亏得有个在伙房当帐房的爹时不时给拿点吃食,不然吃得不好,做那么多活,会影响发育。

曲氏笑容满面。她的手艺好,最大的原因就是她嘴馋好吃爱琢磨吃食。全家人都沾她的光。

李晶晶的碗是专用的,青白陶瓷,比海碗小些。她一岁多就要求自己吃饭。刚开始曲氏不准,后来贺氏让李晶晶试吃几顿,见她没有打碎碗就同意了。

李云霄年初才自己开始用勺子吃饭,用的还是不怕摔的木碗。今早吃的是米粉,他不会使用筷子,贺氏喂他吃。

李云青见李云霄嘴里大口吃着眼睛还瞄着盆,看样子没个两碗不叫停,赶紧把碗里的汤喝光放下筷子道:“娘,我吃好了,我来喂弟弟。你快趁热吃米粉。”

------题外话------

昨天发现一个错误,把称呼写错了。

曲快手夫妻应是女主三兄妹的“舅爷爷、舅奶奶”,而不是“舅外公、舅外婆”。已经修改过来。

==

感谢亲们的大力支持,让本文于今天上了潜力榜第2名!

章节、14 田氏说曲族学堂

一家人用过早饭,贺氏给李晶晶梳好头发,就牵着吃的肚子圆滚滚的李云霄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李去病叔侄收拾碗筷去厨房洗。

曲氏从屋里拿着一件半成品的棉衣去村里亲戚家串门,带走了拿着“娇小”锄头的李晶晶。

曲氏幼年丧爹娘,被兄嫂养大,兄又是刽子手,在外名声很凶。她在浏阳县几乎没有朋友。

她成亲之后没几年跟着兄嫂迁回曲族,夫君长年不在家,她不方便常出门,跟同族的姐妹来往甚少,只有一、两个好朋友。

后来同族的姐妹都嫁到外村去,她也没有人能说说心里话。

如今她总算过了四十岁,在村里辈份高年岁大,同龄的男子都是她的堂兄弟。她得以走出家门串亲戚,交了几个脾气相投的好朋友,日子不再那么孤寂难熬。

她常去的几家当中就有老族长家。

老族长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在太清观当管事。二儿子、三儿子在浏阳县当衙役。两个女儿一个嫁到浏阳县城,一个嫁到太和镇。

老族长的客堂早就去世了。现在侍候他的是大儿子一家。

曲氏跟老族长的儿女同辈,老族长的大儿媳田氏是她的好友。

前不久田氏的长子成亲忙不过来,怕有人到伙房偷拿,叫她带着李去病看着东西。

老族长家境好,是曲家村为数不多吃早餐的。

李晶晶暗想:奶奶交往的这几个好友,家境都不差,都能吃上早餐。她跟家境同等的人家往来,这样不会被人妒忌,也不会心生妒忌。她不识字,却心如明镜,

曲快手家的隔壁就是老族长家。

新刷了漆的木门,门前两棵枝叶茂密的柚子树,树下蹲着一只耳朵竖立警觉性很高的大黄狗。

李晶晶朝大黄狗吐吐舌头,被它扭过头去无视了。

曲氏拍拍大门上的兽头铜环,田氏的新娶进门长媳柳氏面带微笑出来相迎道:“珠姑姑、晶妹子来了,快请进屋里说话。”

曲氏进了堂屋问道:“嫂嫂,昨个过节可好?”

田氏梳着短平髻,戴着一根蝉头银簪,穿着宝蓝色的长裙,站起来笑道:“好。我两个儿子昨晚从潭州赶回来,不耽误一家人吃团圆饭赏月。”

“哦,定山、定林都回来了。这是好事。”贺氏熟络的坐在田氏旁边,一本正经问道:“我听我的侄儿说明年朝廷开科考,你家定山、定林明年可要参加考试?”

田氏点头,倒没有得意忘形,道:“他们读了十年书,家里的银钱大都用在他们身上,明年得去考试试一试。”

曲氏真诚的道:“定山、定林学识高,能考中潭州的书院,明年必能高中。”

田氏流露出自豪的表情,笑道:“借你吉言。明年他们若中了,请你喝酒。”接着又道:“珠妹,你可知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出了秀才,田地、商铺都不用交税,若是赶上乱世,家里人也不用服兵役?”

曲氏点头,已猜出田氏话中话,道:“嫂嫂,我家没有田,也没有商铺。长生只识几个字,考不中秀才,我不奢求他。”

曲氏不缺银钱,曲快手曾多次劝她在族里买地,她不同意。

李家是外族,户籍在浏阳县不在曲家村,李炳长年不在家,李老实在太清观忙得一个月最多回三次家,每次还只住一晚。

曲氏跟贺氏要照顾三个孩子,哪有精力弄田,也不方便雇农民种田,再说田不是那么好种的,老天爷要是不高兴来个干旱、洪水,颗粒无收。

李家吃的米一部分是曲快手送的,一部分是跟村里人买的。

李家不养牲畜,只在家里的院子种些菜。李家人想吃什么就跟村里人买。

这些年曲氏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就算如今太平些,田价小幅度上涨,也不想买地。

田氏提醒道:“你家还有去病、青伢子、霄伢子!”

曲氏缓缓道:“去病性子弱,我怕他去镇里学堂读书被人欺负。青伢子已由他爷爷做主,去了太清观。霄伢子现在年纪小,上学堂是几年后的事。”

田氏凑过来,低声道:“我悄悄给你说,我爹准备明年开春请个才学高明的先生,在族里办学堂,专教细伢子读书。你家去病可以上族里的学堂。”

若是换了别人,田氏才不会说。曲氏嘴很严,田氏信得过。

曲氏眼睛一亮,道:“我家去病姓李,到时麻烦你跟我堂伯说说好话,让去病也进学堂读书。”

田氏绘声绘色道:“其实不用我说好话,你也无需找你哥。我爹已思量好了,本族的细伢子读书不收银钱,外族的细伢子每年交六分银钱的束修费。”

太和镇学堂的学生包吃住,每年一个学生要教六两银钱。

曲族的学堂虽不包吃住,但每年只收六分银钱,比太和镇学堂少收十倍。

曲氏心花怒放,禁不住笑出声,道:“我家去病就在族里上学堂了。”紧接着赞道:“我堂伯这是做大善事积阴德,你家定山、定林定能高中进士。”

田氏也是满脸笑容,又跟曲氏说起听到的族里各家琐事。

两个妇人边说手里边做着针线活。柳氏不时的过来添茶水。

曲氏低声道:“你这个儿媳妇是县城里的,可是蛮有眼色,也不傲气。”

田氏不把曲氏当外人,道:“她人还算勤快,厨艺绣活也过得去,就是不知道能生?”

曲氏笑道:“瞧模样康健的很,等身子长开了肯定能给你生几个小孙孙。”

田氏流露出羡慕的目光,道:“我想有你家的龙凤胎孙子孙女。”

曲氏面露笑容,谦虚的道:“我家的霄伢子顽皮的很,可不好带了。”

田氏突然道:“咦,你怎么好几次来我家都不带他了?”

曲氏神色有些古怪,道:“你忘了,几个月前霄伢子差点把你家大狗的耳朵扯下来。”

田氏真忘了此事,倒是一直记得李云霄在她家厨房的菜篮拉了屎,老族长还喜滋滋说是童子屎生财。没几天真灵验了,她夫君真的生了笔财。她巴不得李云霄多来呢。

李晶晶跟曲氏打了招呼,提着娇小的锄头跑到族长家外面玩,田氏叫大儿媳派大黄狗守着她。

若是换了别的小童,大人是断然不敢放出去玩,李晶晶太乖,又非常懂事听话,每次出去玩,从不到危险的地方,都是在村里显眼处。

“晶妹子莫动,你身后有条蛇!”

------题外话------

评价票请投5分,别的分数就不要投了。多谢!

章节、15 众小无私助晶晶

两个五、六岁清瘦的灰衣小童站在远处尖喊尖叫。

大黄狗朝着草丛里一条筷子粗的黑蛇汪汪叫,黑蛇受了惊吓顺着坡爬进了野草密集的水沟。

李晶晶站起来回头感激道:“谢谢你们。”

潭州一带雨水多,天气潮湿,一年四季野草茂密,蛇蚁毒虫繁多。

曲家村挨着稻田、山林,经常能看到山蛇、水蛇的身影,孩子见多不怪。

两个小童是曲老族长两个亲侄子的儿子。大的叫曲正,小的叫曲义,关系是堂兄弟,年龄都是五岁,正是大人不管,整日在村里玩耍的时候。

曲正性子活泼,走过来好奇的问道:“晶妹子,你又在挖什么?”

村子里最漂亮的细妹子就是李晶晶,鹅蛋脸雪白皮肤,大大圆溜溜的杏眼,双瞳亮如星辰,小巧鼻子,玫瑰红的嘴唇,就算总拿着锄头挖地,衣裳永远干净整洁,跟画上的小仙女一样。

李晶晶花朵一样美的娘心灵手巧,将彩带编进了她的头发,村子别家的细妹子同样梳着包子头,可是没有她的包子头好看。

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她。

李晶晶家境好,懂礼貌还很大方,只要兜里有吃食,就会分给别的孩子。

他跟堂弟曲义就吃过李晶晶给的糖豆。

李晶晶用锄头指着地上一群正在“逃命”的蚂蚁,笑道:“我在找一个最大的蚂蚁窝。”

曲正蹲下瞧了几眼,道:“这个蚂蚁窝不大,都没有长着翅膀的蚂蚁。我知道哪里有大的蚂蚁窝,带你去。”

曲正帮李晶晶拿着锄头,牵着她的右手,曲义腼腆的拉起了她的左手。

三个人朝村头走去,大黄狗摇头尾毛跟上,路上几个小童、小女孩加入队伍。

“想看长着翅膀会飞的蚂蚁王吗?”

“我们去挖蚂蚁窝找蚂蚁王。”

一群小孩子说笑着来到了村头的二百多年的大槐树下,开始用锄头、树枝挖蚂蚁窝。

大槐树枝叶茂密,每到夏初结满雪白飘着清香的槐花,大人孩子就来摘花回去洗干净跟饭蒸了吃。

到了冬季,只要晴天,村里的老人就会到这里谈天晒太阳。

树下方圆五丈之内竟有五个超大的蚂蚁窝,全部被孩子们挖开了,露出了最上层,无数只蚂蚁从窝下涌出来,果真有十几只体型是寻常蚂蚁两倍长着透明翅膀的大蚂蚁。

孩子们戳死了几只翅膀大蚂蚁,还想拿树叶盛了沟水把蚂蚁窝淹了,李晶晶小脸红扑扑笑着提出抓蚂蚱玩。

一个小童叫道:“村尾的野地有好多蚂蚱。”

曲正用手掌李晶晶比划道:“那片野地我去过,太阳大的时候,好多只比我巴掌还长的青蚂蚱在草丛里乱飞。”

小孩子结束折磨蚂蚁,雀跃的去村尾。

李晶晶特意走到最后,将蚂蚁窝逃命的蚂蚁都收进了回春药府。

蚂蚁跟蚯蚓一样都是极为普通的小虫子,可是药效很高。

《药兽书》记载蚂蚁功效: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摘自百度)

曲正不动声色推开往李晶晶身边凑的流着鼻涕的小童,问道:“晶妹子,你原来喜欢野草、野菜,现在不喜欢了?”

李晶晶道:“我认识的不喜欢了,不认识的还喜欢。”

曲正道:“我外公家在山里,有好多连我都不认识的野草野菜,我下次去跟你带些来。”

李晶晶笑道:“好啊,不过你一定要记得把连着根带过来。”

一个五岁的细妹子道:“晶妹子,我外公家那边也有好多野菜,我下次去给你带回来一些。”

李晶晶感激道:“你们对我可真好。谢谢你们。”

她从去年开始收集药草,得到过村里许多比她年龄大一点的小孩子不求回报的帮助。

她为了感谢这些孩子,用长辈给的银钱跟货郎买了糖豆分给他们吃。

曲正低头亲了李晶晶脸颊一下,笑道:“不用客气。晶妹子,你对我也很好。”

曲义小脸通红腼腆的走向前,亲了李晶晶一下。

几个细妹子见几个小童都亲了,也挨个去亲她。

秋日碧空无云,阳光明媚,寂静的曲家村天空响起了一群稚嫩清脆的歌声。

几个细妹子一齐取笑几个小童,高声唱:“地上一个细伢子,水里一只瘦鸭子,细伢子下水追瘦鸭子,瘦鸭子上地躲细伢子。到底是细伢子追瘦鸭子,还是瘦鸭子躲细伢子。”

几个小童不甘示弱反击细妹子,大声唱:“床上坐着一个懒妹子,凳上躺着一只脏袜子。懒妹子下地找脏袜子,脏袜子不知躲到哪个破柜子,懒妹子气坏砸了破柜子。”

村尾野地空荡荡,野草足有三尺高,是昆虫安家的好地方。

李晶晶有了小伙伴的帮助,轻松的在这里收集到了几百只蚂蚱,还意外的得到了三条倒霉的壁虎。

蚂蚱就是蝗虫,不但可以烤熟吃,还有药用价值。

壁虎也是南方随处可见的动物,全身都可以入药。

《药兽书》记载壁虎的功效: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痉惊痫,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疗蝎螫。(摘自《本草纲目》)

收集药兽比收集药草要难得多。

药兽是活的动物,会跑、爬、飞,小的药兽好收集,大的药兽都在深山老林、江河海洋、无穷无尽的天空。

药兽还分雌雄,只有极小的药兽是雌雄同体,绝大多数的药兽雌雄分体。药兽要在回春药府敷衍,就能有雌有雄。

万事开头难。李晶晶心想年龄小,以后长大些能用药卖了银钱,直接用银钱买稀有的药兽。

李去病从李家方向走来,叫道:“晶妹子,回家吃饭了。”

曲正低着头道:“晶妹子,你快回家吧。”

曲义道:“我们再玩一会回家才有饭吃。”

孩子们都跟李晶晶挥手告别,“晶妹子,明天还一起玩!”

曲家村条件好能吃上早饭的家庭屈指可数。曲正、曲义家家境都一般。今早大人去田里种菜之前说昨天仲秋节油水重,今天让他们过了午时才回家吃第一顿饭。

------题外话------

两首儿歌,本人自编。

==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记得收藏。亲们把评价票给我吧,一定要打5分,别的分数就别投票了!多谢。

推荐跟本文风格一样我的1对1完结文种田超宠文《嫡女玲珑》!

章节、16 晶晶得制药装备

李家人正在午休时,李老实推着飘散浓浓血腥味的独轮木车回来了。

曲氏一骨碌爬起来穿上衣服开门见李老实将蒙着黑布的独轮车停放在厨房门前,喜道:“今个观里没事,回来的这么早?”

以前仲秋节的第二天中午之前太清观香客仍然,李老实得到了晚上才到得了家。

李老实满头大汗,高兴的道:“娘,昨个落大雨,观里一头耕牛受雷惊吓,从半山腰滚下来摔死,我们管事昨个下午派人去县里官府给牛销名,今早就把牛肉贱卖,一斤肉三文。我买了一条牛腿、一个牛头,白得了一套牛下水。”

前朝本朝都十分重视农业,每头耕牛从出生起就在官府备名,自然死亡之后要去官府销名。

律法规定,偷、杀耕牛一头罚银百两并杖刑十棍,偷、杀耕牛三头以上罚银五百两并杖刑五十棍。

前朝本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爱吃牛肉,特别是律法严禁偷杀牛,牛肉成了稀有品,有时就算有钱有势也吃不到。

太清观有田地千亩,全部租给农民种。十五头耕牛是香客所赠,都在官府备过名,每次自然死亡都要去官府销名。

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传说就是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成仙,所以道教食荤的一派禁止吃牛肉。

太清观耕牛死了,道士不能吃,管事做主就把死牛分解卖了,得得银钱仍归观里。

曲氏一听一斤牛肉才三文,比十三文一斤的猪肉便宜十文,跟白送的差不多,有些激动道:“牛肉可是稀罕吃食。牛头、牛下水收拾好了味道不比狗肉差。”

李老实高兴的话多了,笑道:“我们管事怕牛肉放久了不新鲜,让我立刻回家,顺便把他买的那份送到他家里。”

太清观灶房管事的权利非常大,观里养的大小牲畜,猪、狗、羊、牛、鸡、兔、鸽子、鹿等都归他管。

灶房管事的家在小桔村,离曲家村十里路。他让李老实送牛肉,也不让李老实白跑,将收拾起来很麻烦的一套牛下水白送了。

曲氏从堂屋倒了一碗茶道:“你多走了十里路。先喝水,我去给你热点饭菜。”

李老实咕咚喝完茶水,接着道:“大堂舅也买了一条牛腿,刚才我路过老族长家直接送进去了,老族长跟大堂舅娘喜得嘴都合不拢,要留我吃茶,我惦记着回家就没喝。”

大堂伯就是老族长的大儿子。他在太清观是迎宾管事,负责招待有身份的香客。

曲氏笑道:“我今个还跟你大堂舅娘说了一上午的话。”

李晶晶揉着眼睛从卧房里走出来,打着呵欠道:“爹爹回来了。”

独轮车的黑布已经掀开半边,露出一个大箩筐,里面装着牛头、牛腿、牛下水。灰黑色的牛头放在最上面,瞪着两只眼角湛出血的牛眼,恐怖吓人。

李老实瞟到血淋淋能把成人吓坏的牛头,急得大声道:“晶晶闭眼莫看。”

曲氏箭般射至一把抱起了李晶晶,用把她的脸捂住,道:“我的宝贝心肝,你怎么醒来了?”

李晶晶无精打采道:“我听到爹爹的声音,就出来瞧看。”

她刚才一出卧室的门就看到了牛头,心里压根不害怕,但是为了行动跟年龄相符,只有伪装成没睡醒啥也没看到。

李老实松了一口气,赶紧用黑布把牛头裹起来丢进了厨房角落。

李家厨房比堂屋还大,水井就打在厨房的角落,墙角开了一个狗洞,方便洗衣洗菜倒脏水。

曲氏把手放下来,亲了外孙女脸颊一口,柔声哄道:“晶妹子喝点水好不好?”

李晶晶望到了李老实从厨房走出来,张开双臂道:“爹爹。”

李老实情不自禁哈哈笑起来,道:“我双手脏着,等会抱你。你上次给我说的小玩艺,我托观里的人做出来了,今个给你带回来了。”

李晶晶心里大喜,让曲氏把她放下地,跑到李老实跟前,伸出右手道:“爹爹,我的小玩艺呢?”

李老实从大箩筐旁边的小箩筐里拿出用油纸包裹的东西,放到了离牛肉腥味远些的青石地,道:“你瞧瞧对不对?”

李晶晶蹲下打开油纸,里面是一套小号熬汤药制药丸的紫砂质药罐陶瓷瓶,一套捣药的小石臼、石棒槌,竟然还有一个用来切药草的超小铡刀,惊喜的一蹦三尺。

她来到这个世界三年多,天天想的就是拥有一套制药的家伙。

李老实笑问道:“喜欢吗?”

李晶晶小脸神采飞扬,道:“我很喜欢。谢谢爹爹!”

李老实匆匆用过饭就在厨房里协助曲氏收拾牛头、牛下水。

曲氏特意把牛腿用盐酒腌上,准备明天做成熏、腊两种,等着李炳回来吃。

李云青、李去病从卧室里出来时,李晶晶已把宝贝家伙放置到了杂房的柜子。

李晶晶抑起头来认真的道:“哥哥,帮我把小炉子提到院子里点着柴火,再帮我用木桶打点水放在小炉子旁边。我要今个就要熬药膏。”

李云青二话不说去杂房将年年用在屋里烧炭火取暖的铁炉子出来。

李去病打趣问道:“晶妹子,你熬什么药膏?”

李晶晶道:“一种喝了冬天不上火来咳嗽的药膏。”

贺氏抱着刚睡醒带着床气的李云霄走出堂屋,听到女儿的童言,笑道:“晶妹子好厉害。”

“哥哥过来跟我玩。”李云霄小手挥挥,知道跟妹妹抢哥哥了。

“哥哥帮我生着柴火才跟你玩。”李晶晶朝李云霄吐吐舌头道:“你快去见爹爹。”

曲氏从厨房探住半个身子,道:“去病能你舅舅带口信,让他们晚上别做饭,来这里吃牛肉。”

撒满秋日温柔阳光的小院传来李家人的欢声笑语,非常浓郁勾人肚里馋虫的牛肉香味取代了令人恶心的血腥味。

李云青追着李云霄在院子里疯跑,抓住他双手提起衣领抛到半空,把他乐得眼泪水都出来了。

突然间,李云霄挣脱李云青的双手,朝李晶晶站的地方跑去。

李晶晶已经用紫砂药罐煮了一罐开水给“宝贝家伙”全部消毒杀菌,开始煮第二罐水准备熬药膏,抬头见李云霄马上冲过来,瞪眼双手叉腰大声威胁道:“你跑过来就被我的炉子烫着吃不着牛肉!”

------题外话------

咱们的晶晶开始制药大业了。

感谢亲们以各种方式支持本文。

评价票有木有,打5分,别的分数不要投票!

章节、17 林氏挨曲快手怒骂

李云霄被吓得打消了祸害李晶晶的念头,转身跑向大门道:“哥哥,带我到院子外玩。”

李老实跟曲氏终于收拾完牛头。

李老实把大铁锅卤好入味的牛下水倒进旁边的锅,等着凉了就将牛心、肝、肠、胃、腰子等切了分别盛盘。

曲氏在大铁锅重新放油、辣椒、蒜头、姜炒出香味,将牛头肉、牛舌头、牛耳朵、牛骨头放入翻炒,加入足量的水,用大火快炖。

贺氏帮着摘蒜葱切姜,弄好了出了厨房,望到在小炉子边忙得不亦乐乎的女儿,就跟李老实使了个眼色,让他出来瞧。

李老实走出来,见李晶晶蹲在小炉子旁边拿着扇子给灶扇风,只有一尺长超小铡刀静静的放在半尺高的小板凳上面,小铡刀旁边的海碗里放着大小各异的梨块、桔皮。

贺氏笑道:“晶妹子熬药真像那么回事。”

李老实点头憨笑。他宠女不亚于贺氏,女儿又比二儿子乖巧懂事的多,要什么都会尽量满足。

曲氏在李老实身后得意的道:“晶妹子是个认真的。你瞧她种的药草真有活的。”

李老实刚回家时就看到在堂客种的花旁边多出四个花盆,里面有几株叫不出名字的草,原以为是堂客种的,现在才知道是女儿种的药草,夸赞道:“晶妹子真是聪明能干。”

李晶晶谦虚的道:“哥哥能种一亩的药草,他比我聪明能干。”

曲氏笑眯眯道:“晶妹子好会说话。”

黄昏时李家堂屋的八仙桌跟杂屋的折叠圆桌抬到了院子中央,每桌摆着同样丰盛的牛宴、一坛太清观用晚稻米自酿的纯醇米酒。

曲快手一家全部来了。两家人跟昨晚一样男女分桌吃。

林氏发上改戴镶青松石的银钗,脸上皮笑肉不笑,趁着众人不注意,竟是钻进了厨房。

贺氏正在厨房取碗,见林氏走到用石板盖住的水井边,道:“小心脚下。”

林氏眼睛只盯着井边大木盆里腌的牛腿肉,哪看到凸出的石板,脚被绊住,一个踉跄,险些摔在石板上面,正要骂人,外面传来众人入席准备吃酒的欢笑声,赶紧转身挺起平扁的胸脯快步的走出厨房。

贺氏在自家厨房被人无视还是头一回,也不生气。

李云青进来帮忙,小声道:“娘,大伯娘怎么气呼呼?”

贺氏不为林氏遮掩,道:“她刚才只顾着盯着咱们家腌牛肉,差点摔在水井石盖上。”

李云青小时候没少在水井石盖上摔过,轻声道:“她怎么就没摔成呢?”

贺氏眼里含笑嗔怪道:“别咒人。”

母子俩端着碗出去给众人分了,坐好之后便正式开席。

曲快手今年五十岁,今晚是人生第二次吃牛肉,上次吃只分得了三片,这回量大敞开肚皮吃,筷子满嘴是油,痛饮三碗米酒,微带醉意大笑几声,道:“听说今个全村只有我们两家跟老族长家吃牛肉。我们家真是沾了长生的光。我这个当舅舅的敬长生一杯。”

李老实赶紧站起来道:“舅舅千万莫客气。”

他爹长年不在家,他也是很少回家。他家是外姓,在曲家村日子过得这么安稳,也是托了曲快手护着。

林氏望着李老实,笑着高声道:“长生,你看你哥哥、侄儿在县里书院读书,今个你得了许多的牛肉,能不能把厨房的腌牛肉给他们带回去送给先生?”

众人目光各异望向林氏。

曲快手摇头道:“我们全家都吃到了,怎么好意思拿走?”

林氏见曲长久没有吭声望着她微笑,就知道丈夫心里有意,接着道:“长生,你哥哥、侄儿明年高中当秀才,日后少不得要帮你家一把。”

邓氏嘴唇微动,到底没有开口拒绝。

李晶晶抢在李老实开口前叫道:“腌牛肉是给我爷爷留的。要带就把剩下的牛头肉带去。”

反正她现在是小孩子,说什么都是四个字“童言无忌”。

李云霄跟着嚷道:“我要吃牛头肉。谁拿走我的牛头肉,我打谁!”

两家龙凤胎岁数最小,平时宠着惯了。李云霄什么话都敢说。

李老实道:“腌牛肉给我爹留些。”

林氏打断李老实的话嘲讽道:“长生,你连这点牛肉都舍不得,以后还怎么让你哥哥、侄儿帮你?”

李云青小脸紧绷。

曲氏喝道:“你把话听清楚再开口。长久没说不给,只是要给他爹留些。你没事挑拨他们兄弟、叔侄干什么?”

曲快手总觉得儿子孙子送牛肉给先生有些不对劲,但是想不出为啥,见妹妹生气,酒劲一上来,瞪眼吼道:“林氏,你再开口,老子让长久今个就休了你!”

林氏当着小辈的面挨骂,特别是提到了休弃,羞愤无比,正要大声嚎哭。

邓氏瞪了林氏一眼道:“连你爹都敢忤逆?”

林氏小声的哭啼。

贺氏缓缓道:“舅舅莫气。本来我娘是准备将一些腌牛肉给大哥、侄儿带去潭州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