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药女晶晶-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晶晶刚梳好的发髻乱了,听到外面的奴婢忍俊不禁的低笑声,羞得打何敬焱的肩膀,道:“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啊?”
何敬焱心说,可不就一直把你当成孩子来宠着吗。重重的吻了爱妻脸颊几下,激动的道:“娘子,种马铃薯的事等不得,为夫这就去安排。”目光热切,嘱咐道:“你可得给为夫准备好马铃薯。”
李晶晶点头道:“这个你放心。”
“担米养仇人,碗米养恩人。为夫寻思咱们不能次次都白给农民,多少要收些银钱。”何敬焱兴冲冲出了院子,召集众位官员宣布陇北以后四季都在沙土地种马铃薯。
这回官府的马铃薯要收银钱,十斤两个铜钱。如果村民不买,要用自家的马铃薯做种,那么明年开春欠收,后果自负。
“十斤马铃薯两个铜钱,这简直跟白给似的。”
“秋季我们卖给官府的马铃薯,一斤五个铜钱呢。”
“我家听官府的,花钱买官府的马铃薯。”
绝大多数的村民愿意花铜钱买官府的马铃薯当种,只有极个别的村民愚蠢到不舍得花这个银钱没有买。
陇北的沙土地第二次种上了马铃薯,这回农民不放过一寸沙土,全部都种上了。
紧接着,陇北官府出了冬季的第二道农事告示,官府有优质小麦种子,每两斤一个铜板,农民可持田契去县城衙门购买。
往年农民种冬小麦,所用的种子都是从自家地里收获的麦子里面挑选最好的,颗颗饱满。
今年陇北官府有售卖优质小麦,农民不知道这个小麦到底有多优质,亩产量是多少,有没有自家留的小麦种子好。
对陇北官府非常信任思想开明的农民就拿着银钱买回来优质小麦,思想保守的农民只买了两斤的量试试,余下的农民舍不得花银钱就没有买。
马铃薯、冬小麦同时播种,陇北的农民赶在大雪之前忙碌了几天。
定朝朝规,登记入册的田地必须要种一定数量的麦子、水稻。
陇北的马铃薯产量虽然很高,何敬焱、李晶晶也不能违背朝规在正经田地上面都种马铃薯不种麦子。
陇北官府禁止农民在正经田地上种马铃薯。
于是,来自长安的前任司农林比安毛遂自荐担任了巡视官,带着人去封地七个城府的村子巡视,除去视察马铃薯,还有冬小麦的种植情况。
十一月将至,已下过三场中雪的陇北迎来了预料当中的大暴雪。
猖狂的西北风将鹅毛大的雪刮得漫天飞舞,天空被雪掩盖的一片灰暗。
千里飞雪,天地白茫茫,陇北城府里的人都冻得缩在屋子里不敢出来。
“陇北官府让咱们在沙土地种的马铃薯刚长出苗子,这下了大雪,就得冻死了。”
“这可怎么办,明年开春的口粮就指望着马铃薯了。”
陇北乡村里的村民聚在一起为半个月前种下的马铃薯愁眉苦脸。
不到半日,县里派了衙役到村里传令,让村民不要冒雪去给马铃薯扫雪冻坏身子。
“今年天降大暴雪,怕是要形成雪灾。往年雪灾要冻死饿死人,今年有了粮食饿不死人,就怕冻死人。官府说了,好日子在后面呢,乡亲们都好好活着以后过好日子。”各村的里正又特意召集村民,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冒雪去地里,更不要去山里打猎。
且说回屹部落今年夏、秋季没能从定朝玉门、敦煌一带的村子抢到粮食。
到了冬天为了生存,先是把两千多名老弱病残的回屹人赶到了定朝的边界,而后去抢吐蕃国、匈奴王朝的粮食。
吐蕃国的贵族冬天吃青稞、牛羊肉、酥茶,百姓、奴隶可就没这么好了,都是吃得青稞糊糊、干菜。
吐蕃*队以前装成马匪抢定朝的粮食抢习惯了,今年听说虎奔军在镇守边境,不敢去抢,就去抢回屹部落。
匈奴王朝的物资还不如吐蕃国,到了冬季不但没吃的还没有御寒的衣物,不出国去抢劫就活不下来,既然不能去定朝抢,那就改成去回屹部落、吐蕃国抢。
于是回屹部落、匈奴王朝、吐蕃国三方从一入冬开始,就为了粮食物资开战,打得不亦乐乎。
天降大暴雪之后,粮食竟是成了奢侈品,三方的战争达到一天一战,惨烈到战胜方的粮食还没有吃到嘴里,就又被抢走了。
回屹部落的实力最差,十回有七、八回打败仗,一些小的部落整个被灭杀。
中型的回屹部落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合并成为大部落。这样一整合,只留下精兵强将及一些年青的妇人,其余的人全部被抛弃。
被弃掉的回屹人为了活下来,只有冒着暴雪挨着饿往东边的定朝边境走。
一些回屹老人死之前嘱咐回屹妇人把他们的肉当成粮食给回屹小孩子吃掉,无论如何也要回屹的小孩子活着到定朝去,哪怕成了奴隶,也比死了强。
回屹部落的弃民在吃了同族人血肉的情况下,无比艰难的逃到了定朝的玉门、敦煌城门下。
早就得了陇北官府命令的玉门、敦煌长史下令收容回屹部落的弃民。
“护国公主有令,凡是逃难到本朝的回屹人,只要入了本朝户籍,就成为本朝人。”
衣不裹体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奄奄一息的回屹弃民仿佛听到了圣音,一双双绝望的眼睛里有了希望。
可是这件事引起了玉门、敦煌百姓的强烈抵触,他们说回屹人是汉人的死敌,等到在这里扎了根,就跟与回屹部落里应外合占领这里。
有十几位告老还乡的官员及名士联名写了奏折越级报到朝廷,将何敬焱、李晶晶告了。
何冬直接将此事压了下来,还把奏折转发给何敬焱、李晶晶。
何敬焱原本是要把回屹人就近安置在玉门、敦煌城府,看来此法不可行,只能另想办法。
------题外话------
现在本文在月票榜的名次靠后,亲们把手里的票都投给本文。谢!
章节、17 敬淼情窦初开伤心 张进士如愿成郡马
焱王府的议事厅烛火亮了一夜,何敬焱及十几位陇北高级官员终于定下接收回屹弃民的方案。
何敬焱派虎奔军将回屹弃民接到金城来安置,这样不但避免了回屹弃民与境外的回屹部落勾结,还容易教化他们。
金城远郊灾民得到紧急任务,就在灾民区旁边修建一个大的回屹人区。
半个月之内,两千多名回屹灾民陆续到了金城,住进了回屹人区。
回屹灾民到了这里,拥有了固定居所,粮食、衣物、碗筷、土地,简直到了天堂,对陇北城府感激不尽。
陇北官府为了让回屹弃民迅速跟金城百姓融合在一起,颁布告示,回屹人与汉人通婚,官府奖励银钱三两。
告示出来不到半个月,就有三百多名回屹妇人嫁给了灾民区的汉人。
这些回屹妇人都是三、四十岁,以前在回屹部落里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根本不会种地,还带着未成年的小孩子,也不会说定朝语,想要在金城活下来,只能依附着汉人男子。
她们嫁的汉人男子都是在地震时失去妻子的鳏夫,家里有老人要侍候,还有孩子要照顾,没个妇人实在不行,可是灾民区的寡妇嫌他们穷都嫁给了金城当地的男子,只有了娶她们。
双方搭伙过日子,语言、生活习惯都不同,需要长期的磨合,好在陇北给了银钱,又有土地,只要夫妻齐心协力,日子会一天天的好起来。
何敬焱秘密选了一百个回屹的孤儿,安置在金城的靖远县,由李云青派来的几个老细作训练成为定朝的细作。
这件事做的悄然无息,回屹弃民都不知晓,更别说当地的百姓。
大暴雪过后,陇北迎来了干冷的天气,天天都是西北风呼啸,风硬得能吹到人的骨头里去。
金城黄河两边的桃、梨树都被河边的大风吹得弯了腰,绿色树叶仍是牢牢的挂在树叶上,成为奇观,引来了各地知名的大画家到此作画。
李晶晶终于下令灾民区及回屹区的百姓在今年夏天开垦出来的三万多亩地里全部种上了马铃薯。
这些地是经过开荒挖出来的新地,不是朝廷在册的地,种植什么由陇北官府说了算。
贺氏又给何敬焱、李晶晶来信了,这回信里的内容说的是何敬淼的亲事。
之前贺氏给何敬淼说过三个少年,都是今年科举新榜进士。
其中一个少年进士是来自湖南道潭州书院的学子,名叫张湘奉。
此人曾跟李去病是同窗,家里人口简单,没有通房、妾室,上界科考因着爹娘去世要守大孝就没参加,这界参加科考一举中了二等的进士,现在长安书院进修,准备两年后回潭州书院当师长。
何庆、孔叶、何敬焱、李晶晶都觉得这个人合适,但是何敬淼觉得他生得不俊,没有相上。
这回贺氏在信里说的少年只有一个,就是慕容家族的嫡子慕容清刚,也就是秦山忆的夫人慕容清芳嫡亲的二哥。
慕容清芳曾被列为何敬鑫妻子的待选人,如今她的二哥又被列了了何敬淼夫君的待选人。
慕容清刚今年十九岁,今年开春刚考取了秀才功名,如今在长安书院读书,要再过三年才能参加府试考举人。
他跟慕容家族的子弟一样,自幼经商,现在便是有了功名,也没有放弃做生意。
如今他的产业不比慕容清芳少,除去有九艘大货船,还有十几个商铺,在长安、洛阳都有几处房产。
他为人比较低调,不想压了嫡亲大哥风头,外面的人并不知道他的生意做的大。
李晶晶曾去过慕容家族,还住了几天,见过慕容家族所有人,对慕容清刚一家人都认识。
慕容清刚的生父是慕容丰的四儿子慕容老四,脾气比较急,说话直爽。
生母寇氏是开朝从四品官员的嫡女,若不是开朝灭亡,家里败落,不会嫁给慕容老四。
她性子温柔,却是自命清高,跟几个妯娌关系很一般,自从婆婆去世之后,只要慕容老四外出做生意,她就回娘家去住。
李晶晶拿着信看了一半,自语道:“慕容清刚本人不错,只是他的生母寇氏不是好相处的人,淼娘要是当了寇氏的儿媳怕是有得苦头吃。”
何敬焱一听是慕容家族,便摇头道:“不行。慕容家族人口太多,淼娘不能嫁到慕容家族去!”
李晶晶把贺氏的信看完之后,也不吭声,让何敬焱自己去看。
原来何敬淼是在与何敬鑫开的茶馆里相中了带着学友去吃的茶慕容清刚,而后她去跟孔叶说一定要嫁给他。
孔叶便让管家去打听慕容清刚的情况,得知此人容貌非常英俊,人品没有问题,只是城府深心机重,家里人口多,生母寇氏清高不合群难侍侯,又有了两个通房,觉得不适合心思单纯的何敬淼,便不同意。
何敬淼性格非常倔强,伤心难过的不吃饭。
孔叶愁得去找曲氏、贺氏讨个主意。
贺氏便赶紧给李晶晶写信,让她跟何敬焱其中一人先回长安来劝劝何敬淼。
何敬焱看了之后,气得一拍桌子,道:“淼娘这么让人不省心,之前给说的三个少年,哪个家里都比慕容清刚家里简单,还没有通房,她偏偏不选,只在茶馆里见了慕容清刚一面,就非他不嫁!”
李晶晶劝道:“别气了。淼娘这不还没嫁过去吗。我给她写信劝劝她,她要是还这样,我就先回长安。”
何敬焱气道:“我也给爹娘写信,她要是还绝食,就让管家把她送到金城来,让她去灾民区、回屹区住着去!”
李晶晶也是认为何敬淼这回太任性,得好好的管教,不然以后成了亲再这样,多好的姻缘也得毁了。
夫妻俩要处理许多的事务,这就给贺氏、孔叶写了信。
两日后,长安庆王府,瘦了一大圈的何敬淼躺在床上,哭着看完了长兄、长嫂的信。
孔叶坐在床边抹泪幽幽道:“你爹跟俺决定了,你要是再不听话,就按你大哥说的,今个就把你送到陇北去。”
何敬淼呜呜的哭道:“俺这回找到了爱得的人,嫂嫂怎么不支持俺?”
孔叶真想扇女儿的脸,气道:“闺女家家的,说什么爱不爱的,丢人死了。”
何敬淼见眼泪把李晶晶写的墨字浸花了,赶紧把信拿到一边去,慢慢的收了泪,呆呆的道:“嫂嫂跟大哥腊月就回长安,俺去了呆几天就得回来还给她们添麻烦,俺不去了。”
孔叶见女儿终于说了句像样的话,哽咽道:“你可是想通了?”
何敬淼摇头,道:“俺没有想通,俺准备先听嫂嫂的话吃饭,等嫂嫂回来了跟她说。”
孔叶长叹一声,这就让奴婢把饭菜端过来,见何敬淼小口小口的吃了,这才放下心来。
何庆、何敬鑫就在偏厅里坐着,听孔叶说何敬淼肯用饭了,也跟着松了口气。
何庆给三位管家下令,道:“这些天禁止淼娘出府,也不许任何人来瞧看她,对外就称她病了。”
庆王府发生的事,慕容家族自是不知晓。
寇氏给慕容清刚写信,说跟慕容老四去寇家给他定了亲事,女方就是寇氏的外甥女。
慕容清刚来到长安书院读书就是为了躲开寇家表妹,谁知还是没有躲过。
他心烦之下,课也不上了,独自去茶馆吃茶。
何敬鑫正好去茶馆,看到慕容清刚望着窗外发呆,就过去跟他闲聊。
慕容清刚常来茶馆的目的就是想结交权贵,便跟何敬鑫无话不谈,想着能够赢得何敬鑫的信任,日后得到庆王府相助,生意更上一层楼,仕途也能一帆风顺。
何敬鑫得知慕容清刚已经定下亲事,心里大喜。
半个时辰之后,何敬淼就得知了心上人已经定亲了,这下子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大哭了一通,得了家人的安慰才好了些。
过了几天,孔叶带着何敬淼去四季庄子散心,正好遇到亲家李王府的人。
贺氏旧事重提,又说起了新科进士张湘奉。
何敬淼头摇得像拨浪鼓,道:“他生得不好。”
贺氏问道:“你瞧你叔叔生得可好还是我生得好?”
何敬淼答道:“当然是姨啊。”
贺氏问道:“那你爹跟你娘呢?”
“俺娘好看。”
贺氏接着问道:“那你大嫂跟你大哥,你未来的二嫂跟你二哥呢?”
“俺嫂嫂长得跟仙女似的……”何敬淼话说了一半,见贺氏定定瞧着她,终于反应过来,嘴唇微张低下头深思,抬起头突然间道:“李爷爷比曲奶奶长得好。”
“那只是极少数。”贺氏缓缓道:“这世上像我爹这样的男子,凤毛麟角!”
孔叶点点头。
曲氏每每想到李炳这么多年来只有她一个妻子,自豪的扬起眉毛。
贺氏缓缓道:“张家的奉郎容貌,我觉得比你二哥俊些,你要是嫌奉郎生得丑,那就等于嫌弃你二哥。”
何敬淼小声道:“俺想找个俊的夫君,以后生得孩子也能好看些。”
“哎哟,原来你都想到这么远的事了。”贺氏忍俊不禁,望了一眼哭笑不得的孔叶,摸摸何敬淼的头发,道:“夫妻成亲之后,要家庭和睦,把小日子过好,至于以后的儿女,容貌是次要的,身子康健才是首要的。”
曲氏好奇的问道:“你给我说说张湘奉是个什么情况?”
贺氏笑道:“娘,您在潭州时还见过他呢。他是去病的学友,来过咱们府里用饭。”
曲氏便道:“去病的学友好几个,我忘记张湘奉是哪一个了。”
贺氏道:“张湘奉就是那个个子高、方脸膛小眼睛,爱说笑的。”
曲氏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那个伢子。我想起来了。我记得他爹曾是潭州书院的师长。”
原来张湘奉的家是正经的书香门第。
他的爷爷在开朝时是潭州书院的博士,写了奏折得罪了湖南王被斩首。
他爷爷去世之后,他奶奶带着一家老小去了湖北道的乡村避难,他的大伯、二叔都死在了那里,直到定朝建立,他奶奶才带着他爹返回潭州。
潭州书院聘请他爹当了师长,他爹按照他爷爷的遗愿,娶了他娘,一家人就住在书院里面。
前几年他娘生了臆病,天天发疯砸东西,闹得他爹教不了书,不好再住在书院,就都迁回了老家。
如今他的奶奶、爹娘都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六岁的小弟弟,跟着他一起来到长安,现在长安学堂读书。
贺氏劝道:“淼娘,这个张湘奉是进士,家里人口简单,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小弟弟,你嫁过去不会有半点气受。”
曲氏点头道:“那个伢子,我瞧着很懂事。”
孔叶瞅着何敬淼,恨铁不成钢的道:“上次你大嫂来信就说张家奉郎好,你连你大嫂的话都不听了?”
何敬淼有些意动。
贺氏怕说得过多激起了何敬淼的叛逆心理,便给两个妇人使个眼色,换了个话题。
何敬淼回到府里,拿出李晶晶的信反复看了好几遍,睡了一夜,次日醒来,何庆、孔叶再次提起张湘奉时,她就点头同意了。
孔叶怕何敬淼反悔,要再给她一天时间考虑。
何敬淼已经想通透了,便道:“俺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
孔叶跟何庆商量之后,仍是等了一天再去找的贺氏。
“这孩子之前非要嫁到慕容家去是钻了牛角尖。这下好了,她终于想通了。”贺氏露出微笑,道:“前几天去病还说张家奉郎在他面前提起淼娘呢。我这就让去病去传话给他。”
李去病得了贺氏的信,就骑马去长安书院,见到张湘奉,让他请官媒上庆王府提亲。
张湘奉在那次四季庄园的相看会上就相中了何敬淼,觉得她心思单纯,日后肯定是个好妻子,也会善待他的弟弟,谁知被否了,就一直怏怏不乐,推掉了几门亲事,突然间喜从天降,难以置信。
等他反应过来,李去病已经骑马回府去了。
张湘奉便带着小弟弟张江亮去了李侯府,也没空着手去,提着水果去的。
以前李家在曲家村时,张湘奉去做客,就没空着手。
李去病让下人收了水果,便跟以前一样笑道:“湘奉下次不许提东西过来。”
张湘奉先是再次确认了此事,而后问道:“侯爷,你看我提亲时用什么下聘礼好?”
李去病直言道:“你家的情况,我都给庆王府那边说了。庆王府相上的是你这个人,只要你待小郡主好就行了。”
张湘奉摇头道:“那我也不能让官媒空手去提亲。”
男方要表示对女方的重视,从聘礼上就能看出来诚意。
李去病跟张湘奉是熟识,知道他这个人特别实在,而且没有文人的迂腐,是以一直就想促成这门亲事,便道:“咱们来好好合计一下你大婚的事。”
狄玉蓉已经出了月子,听说未来的淼郡马带着小弟弟来了,特意派人让李去病留他们兄弟用饭。
张湘奉不贪杯,再好的酒顶多吃三杯,这点与李去病相同。
两人是学友,又是老乡,操着潭州话在饭桌上有说有笑。
李去病感慨道:“我等着喝了你的喜酒,就去陇北金城书院。下次咱们不知何时能这样单独吃酒。”
张湘奉早就知道李去病要去陇北的事,沉吟片刻,便道:“侯爷,我若是能跟郡主的亲事成了,就去陇北给焱王、公主当个帮手。”
李去病问道:“湘奉,那你弟弟呢?”
张江亮立即抬起头来,望向张湘奉,听他说道:“我弟弟当然得跟着我同去。我听说王爷与公主在金城的学堂办得红红火火,深得民心。我弟弟去了就到金城学堂读两年,而后就考进金城书院。”
李去病用力的拍拍张湘奉肩膀,笑道:“金城书院的院长是洪博士,我也会在书院当师长,你弟弟去当学子,你就放心好了,我看着他。”
张湘奉见张江亮低下头来,不再吃菜,问道:“怎么了?”
张江亮小声道:“哥哥,皇家的郡主会喜欢我吗?”
李去病抢着答道:“亮伢子,你就放一百个心。淼郡主再善良不过了,要不你大哥怎么非她不娶。”
张湘奉笑道:“侯爷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张湘奉得了李去病的指点,次日就请了官媒拿着一万八千两银票及潭州祖房的地契去提亲。
官媒就按着张湘奉交待的说道:“不瞒王爷、王妃说,张进士府里只剩下四千银票,是要用来摆喜宴。”
何庆、孔叶见张湘奉这么有诚意,当下就同意了亲事,只收了一万两银票,八千两银票及潭州祖房让官媒还给张湘奉。
张湘奉与何敬淼正式定了亲事之后,何庆夫妻去了趟皇宫。
何冬在百忙之中召见了张湘奉,听说他准备去陇北,下旨册婚,封他为从一品的郡马,赐黄金千两。
张湘奉带着张江亮去了庆王府,要跟何庆、孔叶商议与何敬淼的婚事。
------题外话------
亲们,上旬已到第6天,本文月票榜排名靠后,请把所有的票投下来。
谢!
章节、18 敬淼得小叔子认可 夫妻离封地忙碌
张江亮进了庆王府,见比李侯府还要大,低头不吭声,像小尾巴一样紧紧跟着张湘奉。
孔叶上次在四季庄园见过张湘奉,这回再见觉得怎么瞧着都顺眼,道:“俺家敬焱、闺女腊月底回来,正月参加了鑫郎的大婚,就要返回陇北。”
张湘奉自是听出了孔叶的弦外之音,巴不得早点娶到何敬淼,道:“叔叔、婶婶,侄儿上面没有长辈,大婚的日子就由您们说了算。”
何庆便道:“那就定在正月,比鑫郎晚几天。”
孔叶心里又怕张湘奉以为何敬淼嫁不出去,干咳一声,缓缓问道:“奉郎,你看是不是有点急呢?”
张湘奉一本正经的道:“婶婶,若是按年来算,正月就是明年,亲事过了一年,这可不算急。”
孔叶笑眯眯,道:“是呢。那就这么定了。”
张湘奉又说了准备大婚之后带着何敬淼及张江亮去陇北。
“好。”“俺家敬焱、闺女正缺帮手呢。”何庆、孔叶喜出望外,立刻叫奴婢把这个事说给何敬淼听。
何敬淼一高兴就让奴婢去跟何敬鑫说,让他把张江亮叫过来说话。
何敬鑫生着一张无害的脸,又总是爱笑,张江亮不怕他,就乖乖的跟着去见何敬淼。
何敬鑫大大咧咧的道:“妹妹,这就是你未来的小叔子亮郎。”
张江亮飞快的瞧了何敬淼一眼,见是个容貌清秀带着单纯笑容的姐姐,跟想象中的高高在上的郡主形象不一样,心里就一喜,有模有样的鞠躬行礼,道:“亮郎见过郡主嫂嫂。”
“你几岁了?”何敬淼羞得脸通红,也没不让张江亮叫她嫂嫂。
张江亮答道:“回郡主嫂嫂的话,我今年六岁。”
何敬鑫笑道:“你小叔子在长安学堂读书,识得字可不少呢。”
“读书累吧?”何敬淼见张江亮点头,道:“俺也觉得读书比学算术累。俺们今个不说读书的事,就好好的玩。”
她令人把前几年珍藏的玩具拿出来给张江亮玩。
张江亮瞧到整整几箱的玩具,眼睛一下子亮了,拿了这个又拿了那个,都非常的喜欢。
何敬淼手里举着一个红通通的苹果,问道:“亮郎,俺嫂嫂封地产的苹果可甜了,你吃一个还是半个?”
张江亮拿着玩具玩得正入迷呢,抬头瞧了一眼,便道:“半个,削皮。”
何敬淼就把苹果皮削好切了一半递过去。
张江亮接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突然间想起这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庆王府,给他削苹果的也不是他娘,而是堂堂的郡主。
何敬淼又递过去半个苹果,笑道:“半个不够吃吧,再来半个?”
张江亮扭头便望到何敬淼纯真笑脸,伸手接过了苹果,道:“谢谢郡主嫂嫂。”
何敬淼伸手摸摸张江亮的头发,问道:“俺嫂嫂就是潭州人,她喜欢吃米食。你也是潭州人,喜欢吃面食还是米食?”
张江亮答道:“米食。”
何敬淼吩咐奴婢去给厨房说一声蒸上米饭,问道:“哥,俺就跟亮郎在这里用饭,你去正院用饭还是跟俺们一起?”
何敬鑫道:“俺去正院陪妹夫去,你有没有让俺帮着问的话?”
张湘奉到底没有见到何敬淼,心里有些惆怅,不过瞧着张江亮得到了两件贵重的见面礼、一箱玩具、二十斤贡品苹果,小脸上的笑容是许久没有过的,道:“你觉得郡主好吗?”
张江亮咯咯笑着,答道:“哥,郡主嫂嫂一点都不像郡主,没有半点架子,待我可好了。”
总之何敬淼跟他见过的贵女完全不一样,待他是真心实意的好,就像娘一样好。
哥哥对他很好,可是非常的严厉,没有何敬淼温柔体贴。
他开始期盼着何敬淼说的下次要带他去开满奇花异草还能泡温泉的四季庄园。
何敬焱、李晶晶收到了何敬淼的信,她说把慕容清刚忘记了,听李晶晶的话嫁给张湘奉,然后正月跟着张湘奉一起到陇北金城。
李晶晶欣慰的笑道:“淼娘大婚之后要来金城。”
何敬焱唇角上扬,道:“张湘奉这小子倒是会来事,知道讨好我这个大舅哥。”
李晶晶激动的道:“我这就去安排淼娘的宅子,定制一套紫檀木的家具,还在院子里住上花草,让她明年一来就能住进去。”
何敬焱提醒道:“娘子,给淼娘的宅子不要弄得太大。”
“好。”李晶晶点头。
她知道何敬焱要考虑张湘奉的脸面,不要让外人觉得张湘奉是吃软饭,宅子就跟其余官员的一样大。
“有劳娘子了。”何敬焱探手抓住从太师椅上起身的李晶晶的手,往怀里一带就把她抱住了,低头深吻到她喘不过气才放手。
腊月下旬,忙碌得快要忘记日子的何敬焱、李晶晶在李云霄的提醒下才想起回长安的事。
何敬焱连夜召集陇北高层官员,商议离开封地二十天的事务。
封地最重要的农事交给了前司农林比安。虎奔军及封地驻军交给了吕道明。七座城府有主官长史,若有急事飞鸽传书到长安。
李晶晶则是去了一趟二公主府见何敬蓉,将管理封地官员夫人的权力暂时交给她。
何敬蓉为了治好何然浩的病,在金城买了宅子住下,而后每隔几天就带着他去找李晶晶瞧看。
李晶晶见何敬蓉对何然浩如此上心,就让她教何然浩学会看人唇语,用手来做手语表达思想。
如今何然浩已经能看懂简单的唇语,还能做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手语,比来陇北之前强多了,也更得何敬蓉疼爱。
母子虽然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李晶晶以前因为刘族的关系,对何敬蓉都是有着很强的戒备心理,更别说走动,现在发现何敬蓉善良的一面,对于母族尽到责任,比何敬莲可强多了。
“我在宫里待了那么多年,什么事都见过,管一些妇人没有问题的。这里交给我,妹妹放心去长安就是。”何敬蓉打了包票,又让李晶晶进了宫代问何冬、慕容英等人好。
“多谢蓉姐姐。”李晶晶知道何敬蓉不想回长安,除去那里没有真心爱她的亲人,也是不想让何然浩折腾。
何敬焱与李晶晶一起去远郊拜访林比安。
陇北官府给林比安的官邸在金城城府内,面积比给李云霄的还要大。
可是林比安为了去乡村看地方便,没有住在城里,而是自己从一个破产的商人手里买了个二进的院子。
陇北官府特意派了四个侍卫保护林比安的安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