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女晶晶-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队苦于没有能载几百人航行一个月以上的大海船,无法灭掉倭国。

十几年前李炳就写信给何冬,让他跟东罗马帝国写国书,用定朝的物资交换东罗马帝国先进大海船的建设图。

当时东罗马帝国瞧不上刚建朝的定朝,没有搭理定朝,后来突然间给定朝发来国书,要了些物资,其中包括五百盒去斑膏。

何冬将此事写信告诉李炳,李炳根据派往东罗马帝国细作的信息,叛断出在这些物资当中东罗马帝国真正想要的是去斑膏。

李炳让何冬把物资免费的赠给了东罗马帝国,一直赠了五年,直到去年秋季定朝大胜匈奴王朝,停止赠送。

去年冬季东罗马帝国皇帝派来使者,向何冬贺喜送了礼物,而后提出购买去斑膏的药方。

李炳让何冬提出让东罗马帝国用大海船的建设图交换。

之后今年年初打虫丸名传定朝,东罗马帝国使者将何冬赠的二十粒打虫丸用老鹰送回本国皇宫,皇帝一家人吃了,次日就都排泄出一窝窝的虫子,吓得要死,下令使者无论如何把打虫丸的药方弄到手。

李炳让李晶晶捂住打虫丸的药方,两年之后才公布,就是等着各国使者来用定朝想要的东西交换。

何义扬得了夸奖却是蹙眉摇头道:“可是东罗马帝国向我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

何敬海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的道:“就不说那些丝绸、茶叶,除去我们新制的盔甲、兵器一千套,还要去斑膏、打虫丸、羊乳玉肌膏的药方及每种药一万份。”

“哦,连长安新出来的羊乳玉肌膏也盯上了。”李炳笑容诡秘,摇头道:“东罗马帝国的使者还真是精明。”

何冬盯着李炳,此时还能笑出来的也只有这位,问道:“先生,你是不是有办法了?”

李炳斩钉截铁的道:“盔甲、兵器一套都没有。”

之前他就跟何冬与尚胜山再三嘱咐过,新制盔甲、兵器不能赠送给任何国家,就连定朝也都是每一套要记录在册。

何冬点头道:“我与你的想法一致。”

李炳环视一群急得如坐针毡的几人,坏笑道:“三种药方给了他们也无妨,他们的药师水平跟我国差了几百年,我国的药师都制不出同样效果的药,他们能制来才怪!”

李炳对李晶晶的药术的自信并非盲目,而是当年药神赤灵子在潭州亲口说过好几次李晶晶制药的药效比他都好。

“先生。”何冬感激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可是听慕容英说李晶晶的这三个药方子都是价值连城。

何融问道:“三种药各一万份呢?”

何义扬肃声道:“不行。晶娘已经答应给朝廷制数量巨大的打虫丸,没有精力给东罗马帝国制这么多药。”

邓镜跺脚叫道:“东罗马帝国真是可恨,狮子大开口要这么多的药。”

何敬海望向李炳,问道:“您是已有了计策?”

“先生接着说。”何冬早就从慕容英的口风里听出李晶晶身怀制药的大秘密,不过这个孩子是李炳的孙女,不要去探究她。

“东罗马帝国要一万份就给一万份?”李炳挑眉,道:“太子,你这就派个小林子去给使者回话,三种药打虫丸两千粒、去斑膏五百盒、羊乳玉肌膏一百盒,一个时辰内答复,不行本朝就与别的国家交换。”

何义扬问道:“使者是东罗马帝国贵族,我只派小林子去合适?”

何冬瞧着李炳一脸笃定,顿时吃了一颗定心丸,兴奋的搓手急道:“先生让你派就派!”

何融待何义扬去传令,担忧道:“使者若是拒绝了如何是好?”

尚胜山苦着脸道:“先生,东罗马帝国的大海船是天下最坚固结实的,就算是遇到海上的大风浪也不怕,别的国家大海船远不如。”

李炳高声道:“这三种药天下唯有我定朝有,别的国家没有。东罗马帝国别无选择!”

几人坐等除去李炳悠闲的吃着果子点心给何冬说起了今个去四季庄园的感受,其余的人都心情焦虑。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几人却像是等了一夜那么漫长,林海兴冲冲的进来复命,跪下道:“使者同意了,只是说了一句,三种药七日之内送到使馆。”

“恭喜陛下!”李炳激动的起身仰天大笑几声,手指着除了何冬外的几人,道:“如何,我说得可对?”

何冬腾的站起来,喜得啪啪拍了两下桌子,大笑道:“先生料事如神,又为我朝定下大功!”

何融激动的热泪盈眶,道:“我在海边守了多少年,就盼了多少年能有大海船打到倭国去,这下可好了,我朝终于得到了东罗马帝国的大海图。”

尚胜山哈哈大笑,道:“先生,小药丸换大海船。这笔生意咱们定朝做的可真是划算!”

何义扬急问道:“等等,七天时间晶娘能制出那么多药?”

“我的晶娘是药神的关门记名弟子,应是没有问题。”李炳手目光慈祥,握在了何义扬右肩。

何敬海笑道:“小晶娘再次为我朝定下大功。”

李炳干咳一声,道:“你们出去莫说我的晶娘就是回春居士。”

邓镜干瘦的脸上两眼冒精光,点头道:“先生放心就是。这个秘密我已经守了几年了。”

当年他去曲家村,李晶晶送给他家人的药里面就有去斑肓,那时他就知道长安的回春居士就是李晶晶。

李炳挥手道:“小林子,你去给我的晶娘把此事说了,再跟我夫人说一声,我今个要请陛下、太子、融王、海王、邓国公、尚尚书去四季庄园住一晚,就不回府了。”

何冬笑道:“先生可真是善解人意,刚才我就想着去四季庄园瞧瞧。”

“陛下操劳国事太过辛苦,今个我朝有大喜事,就好好放松一夜泡泡温泉用些异国饭菜。”李炳瞧着几位,笑道:“你们今个可是沾陛下的光。”又令宫人去把何敬焱、李云青也叫着去四季庄园。

众人哈哈大笑出了皇宫,趁夜骑马去了四季庄园,正是饿得前胸贴后背,在那里先享受了倭式饭菜美酒,再泡温泉,而后笑谈灭掉倭国,好不痛快。

邓镜原本以为调出长安是件坏事,今日才知道这是何冬对他的信任,要让他今后跟何融一起建造大海船,而后攻打倭国,这是大好事。

何冬满身酒气,拍着何义扬的肩膀,大声道:“我与你老丈人等着抱乖孙,你抓紧了!”

何义扬忙于国事,这些天回了东宫都是独寝。

李云青自豪的笑道:“太子,我夫人已怀有身孕了。”

何冬叫道:“扬郎,听到没有,先生都要当曾祖父了!”

“明日正好是沐休,陛下不用上朝多睡会。”李炳扶着沐浴之后穿好衣裳有些摇晃的何冬去了卧房。

何冬头一次睡倭式的卧房,烛光下瞧着墙壁上挂着的倭国美女樱花图,憧憬道:“先生,你说我朝几年能打下倭国?”

李炳微笑道:“陛下,建大海船长则五年,短则两年。倭国只是一个极小的岛国,只要有了大海船,用不了一年,就能打下倭国。”

“除掉倭国,我的子民才能再也不会被倭寇屠杀。”何冬喜得哈哈大笑,道:“先生,可还记得多年前,你我在北地的山林木屋同宿三夜,秉烛长谈?”

李炳笑道:“怎会不记得?那三天夜里谈白日昏睡。”

隔壁的何敬焱与何敬海同宿一室,也是因着兴奋睡不着,就说起了国事与家事。

何敬焱低声道:“师父的意思是让虎奔军好好休养半年,等着入夏去趟北地巡查,顺便除掉马匪。”

何敬海问道:“鑫郎、淼娘的病情如何了?”

何敬焱答道:“我弟弟、妹妹恢复的很好。晶娘说他们三月初就能下地如寻常人一样行走。我爹娘准备四月带着他们回老家祭祖,到时我会跟去。”

清明节是在三月,何庆夫妻为了让何敬焱陪着李晶晶去洛阳,就把祭祖延迟到了四月。

何敬海替五叔一家人高兴,道:“我等着武郎大婚之后就回南地。武郎夫妻就留在长安陪我娘。”

原本他只能在长安呆一个月,何冬为了让他安慰牛老王妃,特意又多批了两个月。

他如今没有了王妃,孤身一人,牛老王妃要让他再娶,从过了正月至今都给他提了十几位小姐。

何敬焱有些感慨道:“时光飞逝,武郎侄儿都要大婚了。”

何敬海想到之前一心想让长子何武与李晶晶定亲,最后没有定成,不过李晶晶与堂弟定了亲,仍是成为何家的人,笑道:“明年我能吃上你的喜酒?”

何敬焱有些没底气的道:“能。”明年李晶晶才十三岁,听着李炳的口气,不可能让她出嫁。

何敬海道:“你让五叔、五婶多到师父家里走动,师父看在他们的面上,说不定一松口就同意早让晶娘与你大婚。”

何敬焱憧景着与李晶晶大婚后的生活,可是一想到何敬海和离了一个人过,问道:“海哥,你总不能一个人过下去,还是赶紧找一个。我听师父的口气也要让你再娶。”

何敬海轻叹一声道:“我没有说不再娶了。我的打算是把三个儿女的亲事办了之后再娶。”

他把三个儿女生下来不能不管。他个人的亲事,唉,等以后再说。

何敬焱想到好些天没瞧到何敬青了,问道:“敬青哥的亲事如何了?”

“他去了我的封地。他的亲事,我娘正在给他寻着。”何敬海一听到何敬青的名字,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原来正月里头何敬青跟几个军官喝多了酒,回了府竟是把牛老王妃跟前的大奴婢认成了秦婉静,流着泪道歉说着情话。

秦婉静都已成了李云青的妻子。何敬青竟是闹了这么一出,若是传出去,秦家、李家、何家的脸都要丢尽了。

何敬海把何敬青打了一顿,把他的酒意打醒了,怕他留在长安会闹出事来,过了正月就让他去了北地的封地。

牛老王妃把那个大奴婢嫁到了外地去了。

他与何敬青都是牛老王妃所生,怎么就这么不一样。

何敬焱关切的道:“我的亲事都定下了,敬青哥的可不能再耽误了。”

何敬海长叹一声道:“找不到合适的。”

何敬焱知道出了何敬海和离的事,牛老王妃在子孙亲事上不得不谨慎。

后半夜,何敬焱躺在暖和的倭式地床上呼呼睡着了,何敬海一直睁着眼。

二月底,温暖的春风终于吹到了长安城,桃花、李花比南方整整晚了近半个月绽放。

十几辆普通的马车浩浩荡荡由百名骑兵护送着进入了长安城李府。

------题外话------

九月的第一天,先感谢亲们帮助本文8月上了月票榜,而后祝9月天天愉快,有个好心情。

我这几天先缓一缓,更新字数少一点,请亲们见识。

要是亲们有系统赠的票,别忘记投下来。

推荐我的完结文:军医重生贵女宝瞳。

章节、71族人迁长安曲氏喜 曲多再议亲事

曲族的族长曲顺下了马车,瞧到了门匾上金光闪闪几个大字“一字并肩王府”,再看到站在门口相迎的孪生子及李立,脸上禁不住堆满了笑容。

曲顺带着曲族的几十口人跟在孪生子身后到了正院大厅,见到了分别近一年贵气逼人却仍然没有架子的曲氏,一下子热泪盈眶,跪下磕头道:“草民曲顺率族人拜见王妃。”

“你们一路劳顿辛苦了,快都坐下说话。”曲氏很是激动的连忙扶起了曲顺,又让有些怯懦的族人都起来。

原来何冬给曲族赐了千亩地,这些地无需交税,也不限制种什么。

李炳给曲族人写信,为了族里的发展,劝他们先迁来一批能吃苦的人家种千亩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余的族人再陆续迁过来。

曲族来的人名册半个月前曲氏就知道了,曲顺、曲义、曲正家都来了,还有十户老实本分的人家,一共是十三户,跟李炳提的要求完全一样。

曲顺坐下来这才瞧清大厅里清一色的紫檀木家具,奴婢端着用来盛官窑粉彩瓷茶杯的托盘都是紫檀木,比起潭州的开国侯府更加的富贵。

曲氏环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些遗憾的道:“老族长堂叔不来长安了?”

曲顺答道:“我爹不愿离开曲家村,我就让我的二弟、二弟妹回了村照顾他老人家。”

他爹曲老族长觉得老了,不想离开故乡死在长安,所以就不来了。

曲顺的妻子田氏以前跟曲氏关系很好,如今也有两个做官的孙子,可还是白身没有诰命,远比不得曲氏当着王妃尊贵。

田氏小心翼翼的瞧了几眼曲氏,忍不住道:“王妃一直都这么年青,根本不像是当奶奶的人。”

曲氏突然间自豪的笑道:“青伢子的堂客已有了身孕,我要当曾奶奶了。”

曲族的人一激动,就忘记了礼仪,大声笑道:“青伢子要当爹了!这可是大喜事。”

“青伢子今年十九了,也该当爹有崽了。”

曲正爷爷羡慕道:“珠妹子的命真好,有生之年能抱上曾孙子。我家正伢子今年刚十四,还没说亲事呢。”

曲顺高声道:“你们莫乱叫了,那是世子。”

曲氏的笑声就没断过,挥手道:“无妨。他们都是瞧着青伢子长大的。”

李晶晶在药院里得知小伙伴曲正、曲义一家人都来了,立刻到了正院大厅跟众人叙旧说话。

李家人与曲族人一起用了午饭,下午李去病、李云霄特意从书院赶回来,把曲族人送到长安远郊的一个大村子。

那里已有李家给曲族人盖好的房屋,足够住一百户,就算整个曲家村的人迁来都住的下。

曲族人进了房屋,瞧到家具生活用品及农具都是崭新齐全的,每家都打好了一口水井,厨房的缸里满满的米,整篮的鸡蛋,整筐的土豆白菜葱,对李家人更加的感激。

李去病直言道:“这个村子里有几姓人,都是开国功臣的族人,比你们早来长安二十几年。我们府里已给他们族里上面的开国功臣打过招呼,他们不会欺负你们。”

他又给曲顺说了都是哪几姓人。

曲顺问道:“有没有里正,我今个去见见他?”

李去病摇头道:“没有里正,都是各族的族长管着族人,遇到事情就进城找府里解决。”

曲顺一听失声道:“那我们岂不是经常要打扰贵府?”

曲族初到此处,又值春耕时期,族里有几个孩子还要上学堂,要做的大小事太多了。

从村里到李王府坐马车需要近一个时辰,骑马也得半个时辰。

李去病笑道:“顺伯,我娘就想着你们常去府里。”招手叫过李炳跟前的随从李康、李跃,道:“从今日起,你就陪着老老夫人的族人在此住一个月,顺伯有什么事就找你们。”

李康、李跃都是细作出身,这些年在潭州开国侯府、长安县公府、王府给李炳办了不少事,对官府及长安市井都很了解,由他们帮着曲族人熟悉这里的环境适应生活最合适不过。

李云霄特意去找了曲义、曲正,笑道:“长安书院离这里骑马一刻钟,秋天你们考进来,就能跟我一起读书。”

李家叔侄走后,曲顺就给十三户人家分了房屋,而后都不休息,按着李康、李跃给的地契去看何冬赐的田。

当日村里几姓的族长先后来瞧看曲族人,送来面粉、刚杀好的猪、塘里养的鱼、酿的柿子酒、看门用的狗及一些长安特色的吃食。

“我们府里的老老爷曾是贵府老老爷的部下,如今我们两族人住在一个村,你们有什么事,直管开口。”

“我们族里的田都下过种了。你们有千亩地,要在几天之内下种,人数肯定不够,我们族里给你们族三十个人。”

“村子每隔三日有集市,再往北走十里路就是长安书院,那里天天都有集市。你们族里的人不认得路,我们族里的人带你们去一趟。”

曲顺高兴的收了礼物,把吃食给族人分了,而后热情留了几位族长用晚饭,叫田氏与两个族人妻子一起弄个十几个菜盛情款待。

曲义的姑姑曲雨与姑夫李北带着两个儿子坐着马车来了。

李北如今已是李晶晶的下属,暂时是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用不了几个月就会正式被朝廷封为从五品上的护国公主府副典军,到时曲雨就能妻凭夫贵封了诰命夫人。

曲雨比族人早一年来到长安,一直住在城里,已经适应了繁华的都城生活,如今当着官夫人,又跟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了些字,已没了怯懦,多了自信与一些贵气。

曲顺把李北叫来跟几个族长一起用吃酒,相谈甚谈。

众人正吃着,曲快手、曲长久、丁氏、曲光耀、曲光宗坐着马车来了。

田氏没瞧到邓氏与小邓氏,就问了几句。

丁氏当着几位外族族长的面打了个马虎眼,趁着田氏去解手的空,跟了出去说了小邓氏被休、邓氏被禁足的事。

田氏站在头顶满天星星的院子里,惊得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失声道:“怎么会变成这样?”

丁氏请了田氏进了无人的屋子悄悄说话,缓缓道:“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不过我们都是一个族的人,告诉你也无妨。”这就简明扼要的把小邓氏贪得无厌的事说了。

田氏自是不会相信小邓氏会变成那样,一个劲的摇头感慨,话都说不出来。

丁氏知道再多的解释也无用,也是好心提醒,就把长安城前些天尚郡公因为错娶恶继室导致被降为县公的事说了,又说了去年开国侯贺山家因为两个儿媳妇收印子钱倒了的事。

田氏打了个寒颤,等着客人都走了,给曲顺吃了醒酒茶,等他清醒了,说了曲快手家的事及丁氏的那些话。

哪知曲顺一点不惊诧,道:“小邓氏在北地做的事,山伢子写信给我说了。那时我就觉得小邓氏再这样下去不会有好下场。”

他的长子曲定山、二子曲定林都在北地当官。

曲定山官职已是从六品下。曲定林官职还要高些,已当了从六品上的官员。

两个儿子时常给家里写信,说北里的情况及家族的发展,心里都很非常关心家族。

他非常欣慰也很高兴,在得知小邓氏的事时,庆幸给两个儿子娶的两个好儿媳。

田氏之前怀疑是丁氏从中做了手脚,现在听了曲顺的话,才知误会了,却是更加感慨道:“这人一旦得了富贵怎么性子就能变化这么大?”

曲顺道:“有些人天生就不是富贵的命,富贵刚到手没多久就没了。”

次日早晨,曲族的男人们用过早饭,正准备跟着曲顺去田地种地,各族派得几十个壮力来了。

各族又出了两个妇人带着孩子叫上曲族的妇人、孩子去逛集市。

中午曲族的男人回来用饭,庆王、邓王、海王、秦国公府都派来管家送来庆祝曲族迁居的贺礼。

曲族族人好不风光,更是坚定了在长安定居生活下去的决心。

曲顺选了一套房屋做了族里的宗祠,在原有的族规上面再加了几条,花了银钱叫人雕刻在大石,立在宗祠门口,给族人开会,要人人都背了遵守。

曲多从曲长久的口信里得知曲族人来了,带着两个儿子去了曲族。

曲顺恨铁不成钢的气道:“你与小邓氏和离了,怎地还那么糊涂让她住在你府里?你不想再娶,也不想两个儿子以后有出息?”

曲多长叹一声,道:“她没个地方可去。”

曲顺心里已有了主意,道:“族里有空房子,我给你开个特例,你把小邓氏送过来,让她住在族里。”

曲多回去之后,给小邓氏说了。小邓氏哭天抢地不肯去曲族。

正月过了之后,长安书院的人不知怎地都知道曲多和离的事。

有几个官员想通过曲多搭上后面的李王府,要把侄女、外甥女嫁给他。

小邓氏无意中听到,哭得要死要活,邻居都听到了以为曲多要把她打死了,怕出大事就报了书院护军。

护军拍开门,发现小邓氏毫发无伤就走了。

邻居有人劝曲多赶紧把小邓氏这个哭丧的妇人弄走,不然家里的好运都哭没了。

曲多恼道:“你与我已经和离,我能让你住到族里已是尽到了最大的情分,你还要如何,是要拖死我,还是要把两个孩子教的跟你一样?”

他到底是把小邓氏送到了曲族。

田氏劈头盖脸把小邓氏臭骂一顿,并以曲多的生母林氏为例示警,道:“你今后就在族里老实呆着,你有两个儿子,为了他们不能再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来。”

曲顺跟曲多道:“你的亲事不能自个做主。你去求王妃,请她帮你把关找个好的堂客。”

曲长久跟曲顺的区别就是不会给他指路。

曲快手得知曲顺帮了曲多解决了小邓氏这个大包袱,十分感激,特意来了一趟道谢。

曲顺道:“福哥,你该主动跟我说这事。我们族到了长安这样的地方,必须得抱成团。”

当晚曲快手就在曲顺家里住下了,跟他说了许多话,也把拒绝封侯的事说了。

曲顺前几日跟几个族长吃酒时就听到了一点风声,没想到是真的,竟是感慨的哭了,道:“我们族里一直是贱籍处处被人瞧不起,改朝换代之后,祖宗显灵,竟是出了位王妃,你还差点封侯,族里如今来往的都是贵人。”

曲快手承诺道:“以后若有机会立军功,我拼了老命也要去,一定要封侯。”

曲顺却是劝道:“福哥,你今年已五十九岁了,可得悠着点,王妃就你这么一个亲哥哥。”

这日长安书院休课,曲多带着礼物去瞧看曲氏,跪下请她帮着寻门亲事。

“好。这事我应了你。”曲氏不擅长做媒,就把此事交给了李老实与贺氏。

贺氏直言道:“娘,我瞧着舅舅的意思,以后是要二孙子青城继承家业。我与长生寻思曲多再娶,不能找个太精明能干的,只能找一个本份老实善待光耀、光宗的。”

曲氏想想道:“我问问你舅舅的意思。”这就派人去请了曲快手过府,得知他的想法与李老实夫妻一样。

贺氏道:“舅舅,娘,这事拖久了,小邓氏会以为曲多还想着她,还是尽快办了。”

曲快手自是同意,连声道谢。

贺氏道:“舅舅,等我寻好了人选,您还是跟长久哥与丁嫂子说一声的好。”

这样的大事,若丁氏是曲多生母该有多好,可惜只是继母。

贺氏办事的效率向来又快又好,不到两日就找到了两个人选。

一个是长安书院已故马博士的嫡女马氏,丧夫之后有两个女儿。

另一个是虎奔军已故军官的嫡长女江娘,下面有四个弟妹,前两年生母再嫁,她独自抚养四个弟妹,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题外话------

感谢亲们订阅,送钻票花打赏留言支持本文。

我发现本月刚开始月票榜就竞争的很厉害。亲们有票就投给本文哈。谢!

章节、72马寡妇带女嫁曲多 三高僧质疑敬焱换人

贺氏细细给曲氏说了两女的情况,道:“娘,两个女子的容貌品性都配得上曲多,您是什么意思?”

曲氏缓缓道:“我自是中意未嫁过人的军官的嫡长女江娘。只是我想着多伢子的俸禄不多,又不像去病、霄伢子那样心思灵活会做生意。没有多的银钱帮衬江娘的娘家。马氏更合适些。”

贺氏想法跟曲氏不谋而合,道:“往后是曲多跟她们中的一人过日子,还是听听曲多的想法。”

曲多知道马氏,还曾远远的见过两面,听说是个很善的女人,想着娶了她不会虐待两个儿子,他也会对她的两个女儿好,就选了马氏。

曲氏把曲快手请了过来说了此事。

曲快手一听能与长安书院已故的马博士做亲家,马氏又是知书达理的嫡女,十分满意,回去后一高兴就跟曲长久、丁氏及邓氏说了。

曲长久自是没有意见。

邓氏压根未想到曲多离了小邓氏,就能娶到出身长安书香门第的嫡女,喜得哭道:“我差点误了多伢子。”

小邓氏是邓氏娘家的亲戚,论亲近当然比不过曲多是邓氏的长孙。

邓氏对于之前生曲快手的气很懊悔,又禁足了这么天,彻底想通透了。

曲长久趁机向曲快手替邓氏求情。

曲快手大手一挥,就解了邓氏的禁足令。

丁氏派人悄悄去打听了马氏及军官的嫡长女,得知前者是个没什么手段被亡夫婆家欺侮过心善的妇人,后者是个特别能吃苦性子坚韧的女子,对曲多的选择很是满意,主动提出帮他置办亲事。

曲家请了官媒刘喜娘去马家正式提亲。

马氏的生母之前觉得曲快手曾当过刽子手不同意这门亲事。

后来觉得马氏的生父已经去世多年,马氏的两个兄弟在官场上默默无闻。

马氏容貌普通,以她这样的条件,带着两个不满五岁的女儿,嫁到名门不会有好日子过,而且曲多是个老实人,连个通房都没有,不贪杯好色,不会欺侮马氏的两个女儿。

马氏的生母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马氏,这就同意了亲事,并教导马氏嫁到曲家要善待曲多的两个儿子。

曲家按照朝规再去马氏的前夫家族取放妻书。

马氏的亡夫曾是河南道一个州的长史,官职正六品下,一方父母官,手握实权,生前有两个妾室三个通房,他在发洪水时被水冲下堤溺死。

马氏亡夫的家族在咸阳城,亡夫父母早已去世。族里欺侮马氏没有公婆护着,又没有男人没有儿子,总给她使绊子要吞掉她的嫁妆。

马氏温柔却不软弱,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跟族里人斗争,遣散了亡夫的妾室、通房。

她带着两个女儿及嫁妆搬回了娘家而后再嫁,不让两个女儿与前夫的家族再有什么关系。

曲快手怕马氏的前夫家族不同意她再嫁,叫上了王府的李立及二十几个亲兵去了咸阳。

马氏前夫家族原来打算利用马氏的亲事赚一笔或是拖一拖毁了她的亲事,一听是马氏再嫁的夫君是天煞星李炳夫人曲王妃嫡亲的侄孙,哪有胆子招惹,赶紧写放妻书。

曲家把放妻书交给了马氏的生母,而后曲多与马氏交换生辰八字到官府备录正式定下亲事。

曲多成亲摆了四十几桌,曲族人都来帮忙。李家人除去秦婉静怀着孕,其余的人都来了。曲快手、曲长久、曲多的同僚也来了不少。

曲多先见到得是马氏的两个女儿,一个四岁、一个三岁,长相的确一般,不过很可爱乖巧,惹人心疼。

他正好一直没有女儿,又是个实在人,想着以后当成亲生女儿来养。

他等着拜堂成亲入了洞房终于面对面看清了马氏。

马氏容貌比小邓氏好看些,就算不笑的时候模样也很温柔,年龄比小邓氏小六岁,加上保养的好,显得年青许多。曲多非常满意。

曲多容貌比马氏的亡夫清秀,个子稍矮些,不会花言巧语,看着就是个实在过日子的人,马氏心里一下子就觉得踏实了。

两人都不是头回入洞房,可却是初次面对,都有点羞涩,等行了周公之礼,这就放开些了,互相问候说着话,都盼着日后能过得圆满。

次日曲多就把家里的银钱都交给了马氏,自是比不得马氏亡夫银钱多。

可是曲多朴素惯了,不讲究吃穿,几乎不下馆子,更不会去青楼,没有妾室、通房的开销,亲戚也简单,两个儿子以后上长安书院也是免费,这就省了许多的银钱。

马氏在银钱方面也是满意的。

她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