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他们自己的很多东西少走了很多弯路。
  原来的时候,他们走在最前边,一直是被别人摸,尤其是某只兔子,那摸起来简直就不松手,简直鬼畜到了极点。
  这次好了,虽然有些落后,但是能摸一摸别人,也是挺好的,那种感觉,他们已经很久没体验过了。
  在弧光航天公开的视频、图像、文字资料中,他们可是发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很多他们正在摸索前进的地方,看了弧光航天公开的那些视频、图像、文字资料,他们才发现自己的路已经开始歪了,而且有些东西很简单就能解决,但是他们偏偏复杂化了。
  其实很多东西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他们想不到,转不过那个思维的角度来,但是看了弧光航天公开的视频等方面的资料之后就豁然开朗了。
  而从这些东西中他们也看出弧光航天的先进性了,这些都是他们在研究的一些东西,虽然不是最核心和最必要的东西,但是对于航天技术的总体发展,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现在弧光航天竟然不保密,竟然随便看,这就说明弧光航天的相关技术是真的先进,根本就不怕别人学会。
  这事就一样的让他们不是滋味了,他们米国自从崛起之后就再也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了。
  不过好在后来经过他们的实验之后,他们终于可以突破经过清理的太空垃圾封锁线了,可以把新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核心部件给送上天了。
  这段时间他们的航天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虽然时间很短,但是确实是进步了,而米国最新的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也终于实验成功,可以说是正好赶上了这个机会,不过这也已经比原来的计划完了两年。
  与此同时,首个空间站部件,也就是第一节服务舱也已经制造检验完毕,为了赶时间,他们把之前的一个半成品给找了出来,然后又改了改,装上了新的零件和设备就完成了。
  虽然是以前的半成品,但是那质量是绝对没的说的,在用上了最新的科技之后,它马上就焕然一新,完全可以飞上太空待上十年。
  米国的空间站建造和弧光集团承建的天宫空间站不太一样,他们需要在太空进行施工的部分又没天宫空间站多,大约只占到了所有空间站体积的35%,其中大部分依然是要一个舱室一个舱室的拼装起来的。
  用他们的说法就是,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了,过不了几年这些舱室的科技含量就落后了。
  为了保持大型空间站的先进性和长久性,在以后科技更加先进之后,他们的这些舱室是可以被替换的,可以被更加先进的舱室所替代,而在那种情况下,模块化(单舱室组合结构)才是最合理的。
  ps:有二更
第六百零一章 迟来的“明星”
      卖东西都是要宣传的,而且很多人在卖东西的时候都喜欢稍微来点夸大宣传,这就是为了多卖点,然后也好多赚一些钱。
  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操作,只要你不夸大的太过分,一般也不会有人找事的。
  甚至是有时候有竞争对手,那么在宣传自己的时候夸大一下自己的优点,然后再夸大一下对手的缺点,这都是一个竞争的过程。
  谁能生存下来算谁的。
  不过新国际空间站的这个做法就有点扯淡了。
  虽然是在宣传自己的优点,但是众多的其他人也都看着呢。
  一般来说,如果是模块化的结构确实是有利于更换,这也是现在发展的趋势,就是为了方便快捷,就算是有一个地方损坏了,直接拆下来换上新的就行了,甚至一些一般的东西,连找专业人士都不用。
  从这一点上看来的话,新国际空间站的这一点做的确实是不错,为以后的发展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虽然新国际空间站这边宣传的时候没有提到天宫空间站,但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他们可是已经暗中比较了众多回合了。
  而且这些较量还是新国际空间站几个合作国方面主动的,弧光集团根本就没搭理他们,自己该干啥干啥。
  因为在弧光集团和董晨看来,这跟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他们连建都还没建呢,就算是有竞争,那也是新国际空间站建成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国那边比他们的,一些人也知道一些大体的情况,那就是新国际空间站这种模式是现阶段比较直观的模块化设计,也是现阶段地球国家能拿出来的最好的组建模式了。
  而天宫空间站就是另一种模式了,它是一种更倾向于未来的设计,或者说它就是应该出现在未来几十上百年之后的空间站才对,它的整体更加的稳定,防护能力也更强。
  相对的,新国际空间站这种模式比较省事,看起来也是巨大无比,但是它的内部空间绝对还不到比它小的天宫空间站的70%,而且它防护性也不好,对于太空垃圾的防护性和普通的空间站没区别,遇到了比较大块的太空垃圾还是要发动引擎来躲避,要不然肯定会步上它前辈空间站的后尘的。
  再说了,天宫空间站那里可不是没有模块结构,只是它的模块架构没有那么明显罢了,最起码没有新国际空间站那样一个舱一个舱的连接起来的……那么明显。
  它那个就和搭积木一样,是个人都知道它是属于模块化的范畴,而且是那种非常浅显的模块化涵义。
  从某一方面来说,几个合作国宣传的优势并没什么大错。
  还有就是这次负责运货的货车……货箭,米国最新的“太空发射系统”,它是一种从航天飞机演变而来的超重型运载火箭,由米国国家航天局设计,主要目的是维持星座计划的进行以及取代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
  它的第一阶段以70到110吨的星座计划载人任务为主,之后会发展出130吨的货舱型载荷任务。
  最终它的设计运载能力将达升级为143吨,甚至有可能达到165吨。
  整体而言,太空发射系统与土星五号还是非常相近的,都是超重型运载火箭,体积都大的惊人,执行的任务也都是最困难的任务。
  不过这么几十年过去了,它可比土星五号先进多了,而且运力再次反超了华国上次用来登月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上,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史上最强的运载火箭系统也不为过。
  加上已经愈加纯属的火箭回收技术,让它做到了可多次重复利用,这样一来它的作用可比以前的航天飞机大多了,而且比土星五号也便宜了很多。
  这也就达到了它的研制目的,比航天飞机可靠,比土星五号便宜。
  要知道火箭可比航天飞机的技术成熟多了,对于人类来说它是目前最可靠的航天工具,而土星五号的造价那是没得说,在当时的造价相当于一艘核动力航母。
  想想吧,发射一次土星五号,就是一艘核动力航母在天上飞,并且还是一次性的,没有什么非常必要的大事,谁会这么干。
  土星五号直接叫“土豪(号)”或者“壕”都没问题,也只有土豪才能玩的起,并且还是肉疼的玩。
  再说可靠性的问题,之前就是由于米国的航天飞机先后发生两次灾难,所以米国航天局才需要研制一种更加可靠的运输系统。
  因为经过他们的分析,如果采用普通串并混合式火箭发射系统,那两次灾难都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次航天飞机灾难是由于助推器在发射过程中损坏,并且人员无法逃离而产生的。
  因为航天飞机的助推器一旦启动,航天员们便无法逃逸了,它上边可没有什么紧急逃生舱,要想像普通飞机那样跳伞,那更是完蛋。
  而如果当时采用的是普通火箭,那么这种载人航天任务一定会配备逃逸塔的,就是火箭上那根“避雷针”。如果发生意外,则航天员们可以启动逃逸塔逃离。
  第二次航天飞机事故是因为机翼受损,所以在下降过程中毁坏,进而产生了连锁反应,发生了最后的事故。
  如果采用的是普通宇宙飞船,也就是火箭的载人返回舱,一个外表光滑的圆锥形舱体,这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机翼受损的可能,直接就下来了,到了预定高度开降落伞就好了。
  米国方面给“太空发射系统”设定的规格和很高,说它可以将宇航员运送到更远的地方,并且是人类空间探测的基石。
  它的出现将开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到时候“太空发射系统”将把载有宇航员的“猎户座”号太空船送入太空,首个目的地为一颗小行星,最终目的地是火星,可以说是载人航天走的最远的地方了。
  不过在有了弧光航天的异军突起之后,再看看弧光航天研发的那些航天设备,什么“基石”、“新纪元”用在它的身上,已经不怎么符合了。
  这个不管他们怎么宣传,信的人都不怎么多了,毕竟有弧光航天的空天飞机在那里摆着呢,哪怕他们说这个“太空发射系统”是为了火星任务而诞生的,即将让米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国家。
  而在弧光岛的董晨,他就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新闻,边看还边品头论足。
  不得不说米国这次花的公关费和宣传费应该不少,关于新国际空间站的消息已经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了,主要都是在宣传它的体积有多大,积木式模块化的设计有什么什么好处,空间站内部有一些建模图,但是却没有提起过内部空间有多大。
  “你说这米国要发射就发射呗,说这么多有什么用,不知道什么叫“少说多做”吗?实际行动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而且都在说优点,缺点一个都不说,打的一手好算盘,误导那些不知情者。”董晨一边往嘴里塞饭一边对坐他旁边的一号说道。
  一号看着董晨笑笑说道,“先生,人家当然要为自己考虑了,并且展示优势,不展示劣势,这不是所有生物的通性吗?”
第六百零二章 苦逼的重头再来
      对于“展示优点,隐藏缺点”这件事,这没什么好说的,虽然一号说的是所有生物范围,但是董晨知道她现在这一刻指的就是人类。
  不过董晨不得不同意一号的说法,她说的确实没错,人类就是这样的,或者说的好听一点,把所有的生物都包含进来,让人类不那么明显,那就是一号说的“所有的生物都有这样的特性”。
  听到一号的这些话,董晨吞咽掉自己口中的食物无奈道,“这倒是没错,不过他们这老是暗中的拿我们的天宫空间站比较,并且老是拿一些莫须有的缺点来说我们,还是让我觉得有些蛋疼,不知道该说些他们什么好,简直就是啥事都干,但是就是不干正事。”
  “先生,您说的没错,根据我对网络用户数据的分析,他们的这些言论和宣传对我们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是原本对他们有利的舆论方向有了一些变化。”
  董晨听见一号说的这些一愣,不过看着一号给他摆出的一些数据对比之后,他就相信了,所以表情怪异的说道,“所以说这次又被我给说中了?!”
  一号点头笑道,“是的,先生,您又一次说中了。”
  好吧,董晨不觉得自己是乌鸦嘴,反正是说别人嘛,又不是说自己,他只是说的太准了。
  这次米国算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确实是因为董晨说的那个原因: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这样嘴上口花花,反而让人不喜欢了。
  主要是他们太着急了,现有的时间内不够他们把所有人的心理变化分析一遍,不是太清楚在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尤其是弧光集团出现之后的世界,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在的人们,可没有以前的那些人们那么好骗了,不是做个什么计划,然后来个3d演示图就能骗的了,哪怕是做的科幻电影级别的演示图也不行。
  只要看不见实物,那可信度立马下降好几个等级,毕竟科幻片谁没看过。
  而你这个还是科幻电影级别的演示图,连基本情节都没有,连爆米花级别的科幻电影都有情节,这怎么比得过。
  最重要的是,现在可不是米国一家独大的时候了,人家的大型空间站已经在天上开始正式的运营了,你现在才让看3d演示,并且第一个舱室还要明天才能发射升空,这里边的差距你自己心里没点那啥数吗?
  知道了这个,董晨也就不关心这方面的事情了,差距太大了,关不关心都一样,反正现在米国也是倒霉,一直想要再把第一的位置给追回来。
  不过相应的,他们想追回来,董晨这边也已经计划好了,那就是给米国貌似看得见的希望,而且也不出面狙击他们。
  弧光集团就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管其他。
  他们如果认为弧光集团怂了,那也是他们的事。
  董晨就打算让他们能看见希望,然后那么飞快的发展,飞快到不能顾及一些其他的细节问题,然后让他们不均衡的发展,让他们的社会结构出现问题。
  而哪怕是以这样代价的追赶,依然追赶不上弧光集团,那就有好戏看了。
  到时候第一夺不回来,自己国内也乱了套,甚至会不会出现被一些人给推翻的情节,那都是他们自己要手忙脚乱处理的事情了。
  毕竟之前他们给董晨造成的烦恼可不少,董晨虽然没打算直接给他们炸了,但是也不想让他们好过。
  而董晨其实也是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毕竟这事到最后到底会怎么样,还是看他们是不是自己作。
  不过按照董晨的估算,再按照米国的一贯尿性来看,一条道走到黑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董晨非常有可能会看见那一刻。
  只是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岔路和突发情况,谁知道会出什么事,而董晨其实也想看看会不会出现一些什么未知的事情,那样应该能给他一些惊喜。
  董晨不关心这边了,但是米国这边可没有放弃,连带着那些合作国都开始跟着宣传了,可谓是声势浩大。
  一号在网络上得到了那些数据和结论,但是现实中可没有怎么突出的表现出来,毕竟同一个人,可能在网络上和在现实中……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网络中说话的“成本”那是真低。
  现实中的情况是,在米国发射火箭的那一天,它的发射场周围了来了大量围观的全世界航天爱好者和看热闹的,望远镜、摄像机都架了起来,那声势可是一点都不比华国登月的那次小。
  毕竟……谁还没几个铁粉不是嘛,想办的热闹一点招呼一声就可以了。
  而且这是一个比例的问题,网络上就算有几千万或者几亿的人不喜欢米国,但是只要现场去了一两万人,那也是人山人海的,现场的热情依然能爆棚。
  所以就在那人山人海的围观者的欢呼中,新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室就成功的到达了预定位置。
  这个舱室一上天,米国好像是又找到了自信一样,和几个合作国对着那节舱室一顿猛夸。
  说到这节被命名为“曙光”号的服务舱,它继承了之前老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室的名字,也算是一种重生,或者信号,国外非常喜欢玩这个的。
  虽然老的“曙光”号大部分是毛熊那边设计制造的,但是不妨碍它继承这个名字。
  第一个上去的舱室,多少也要有点纪念意义。
  不过说真的,有东西在天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几个合作国的心里就有底了。
  虽然形容的可能有点不合适,但是有点像当初华国的奥运金牌一样,第一块金牌到手的时候,那就是零的突破,之后就是新世界,是新的台阶,然后就开始了无尽的追赶,向着第一不停的飞奔。
  如果说华国的那个奥运会金牌数在追赶中还得过第一的话,那么米国的这个航天事业注定是没有结果了,永远都别想再得到第一了,甚至是可能永远的要当万年第三,连华国都比不过。
  ps:五月的最后一天,来个一章调节一下气氛,然后睡觉回血,要在六月做一个每天两更的美男子……
第六百零三章 欲速则不达
      在米国的那枚最先进的火箭发生成功,突破了太空垃圾的封锁到达了预定过轨道之后,世界好像又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地球世界就像是一头被抽了一鞭子的驴一样,尥着蹶子就向前飞奔了起来,甚至飞奔的快到一些人目不暇接的地步。
  在地球轨道被太空垃圾封锁之后,地球上就没怎么进行过航天发射活动了,这次这个如此大规模的火箭发射事件,可谓是又起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作用。
  这就证明地球上的航天事业可以再次的火热起来了。
  只是人们没想到,会是那么的火热。
  先前在无可奈何的“禁止发射”期间,只见弧光航天的空天飞机在起起落落,虽然看起来很先进,但是从视觉冲击力上来说还真没有办法和火箭发射比拼,而且弧光航天的飞行活动仅仅是他们这一家公司的行为,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航天活动,多少有点孤单的意思。
  而在米国的那枚火箭发射成功之后,紧接着几个合作国就也开始了火箭发射行动,人们纷纷通过网络视频或者电视直播,或者是直接在现场看。
  那不断扩散的水蒸汽和冲天而起的烟柱,还有那巨大的声浪都在提醒着所有人,地球的航天活动又正式的开始了。
  董晨也没想到,这种他们之前不怎么热衷的航天活动,在再次开始了之后,他们竟然这么疯狂,好像不发射火箭就不给吃饭一样。
  本来弧光航天那边清理垃圾之前给联合国那边的任务计划是三年时间清理掉所有的太空垃圾,并其实之后也打算长期承包的。
  只是没想到才过了十个月,他们就开始大胆的进行发射活动了,太空垃圾虽然已经被清理了一部分了,但是远远还没有到安全界限呢,仅仅是刚刚降到了风险发生的密集点警戒线之下。
  也就是说,虽然有着弧光航天的太空垃圾运行数据的支持,但是以他们自身的条件来说,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依然不小。
  这个可能性“不小”是和没有发生太空大撞车之前的安全性比的。
  其实在火箭发射之后,它的结果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出意外,另一种是不出意外,没有第三种。
  只是之前的那种太空垃圾的数量,也不能说就绝对不出意外,只能说是除了因为太空垃圾的问题出意外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会可能出意外,只能说的可以保证99%的可能会成功。
  而在发生了太空车祸之后,因为太空垃圾而出现意外的可能性,那已经是100%了。
  经过了弧光航天的清理工作之后,太空垃圾已经有所减少,甚至是提前清理出了几个贯通的缺口,虽然由于很多垃圾的运转速度不同,依然会运转一段时间之后重合住,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个开口是会从新打开的,这足以保证航天器材的比较安全的通过了。
  刚开始弧光航天是没想着打开“窗口”什么的,只是按照他们的处理计划在按规定处理,这样一片一片的处理,只是不想围着地球一圈一圈的转罢了,这样也能出现明显的清理效果,阶段性检查的时候效果好,没想到让这些国家给找到了这样的用法,这可真的成了“发射窗口期”了。
  那几个国家运送的依然是之前的存货,或者说是之前的国际空间站的地面复制舱体和半成品,然后经过改装之后就发射到了太空中。
  这些舱室作为第一批被发送上去的舱室,它们可不是为了在天上久待的,各国给它们定位的就是半临时舱室。
  都是为了以后宇航员进行太空施工和太空监工时准备的住宿场所,可能会有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但是绝对不算是以后空间站的主要场所。
  另外就是先发射点东西上去,表明自己的厉害之处,然后稳定一下民心,别让自己国家的人老看着别人的空间站流口水。
  并且表示自己等国家是很早就开始准备这个事情了,并不是临时凑出来的计划,是经过周密的准备和计划的。
  而他们以后的主要舱室现在还没制造出来呢,就算是现在几个国家合作了,那些设备也不是马上就出来的,总得先发射点什么好表明自己的立场:太空是属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并不是你弧光集团的。
  为了保持住这个势头,他们在发射完太空舱的存货之后,他们又发射了一些卫星。
  毕竟之前可是有不少数量的卫星被波及了,里边可是还有一些正在运行的卫星,这不补充上可不行,一些公司已经在受影响了。
  有的公司找上了弧光航天,然后补充上了自己的卫星,而有的公司则因为一些国家原因没有找弧光航天,一直在领着国家补偿呢。
  就在他们的关注点都在天上的时候,董晨就来到了弧光岛上的科技公司部门,见看了高泽和刑自胜。
  不过他们今天要看的东西不在弧光科技的研发大楼内,而是在弧光岛的智能制造工厂中,所以在他们的办公室内稍微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他们就坐着弧光集团内部使用的智能汽车出发了。
  几人把座位变换了角度,围坐在一起,中间升起来一张桌子,上边放着茶点,几人一边看着外边的风景,一边聊着近期的一些事情,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最近的航天热上了。
  “……今天早上看新闻,说米国发射的一枚商业卫星没有达到预定轨道,初步查了原因应该是因为重复使用的火箭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它没有及时脱离,所以偏离了轨道,现在米国航天局正打算开启卫星自带的调节引擎调整轨道呢,不过这样一来,卫星在轨的时间就短了,据说那个公司已经准备起诉米国宇航局了。”高泽对坐在他旁边的董晨说道。
  “这个啊,我也看了,”董晨喝了一口茶淡定的说道,“他们现在太急了,做检查的时间也不够,很多地方做了基础次数检测之后就通过了,稍微出点小毛病也是正常的。”
  ps:有二更,祝还是小朋友的书友节日快乐呦~
第六百零四章 新产品
      “也对,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现在这么重视太空,之前明明都爱搭不理的,现在几乎天天能看见他们的火箭发射新闻,计划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刑自胜在旁边叹气道。
  “还能怎么样,肯定是被刺激了呗,要不然怎么会突然冒出一个新国际空间站的计划来,那就是他们拿之前搁置的计划更新改进的,他们开会可是吵了好几天呢。”董晨无所谓的说道。
  听见董晨对这些发生的事这么淡定,高泽和刑自胜都望向了他,高泽更是直接问道,“怎么?小董,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还没等董晨说话,刑自胜也凑过来说道,“高哥,他肯定知道,他有很多信息渠道的。”说着又转向董晨问道,“说说呗,小董,到底怎么回事,满足一下我们两个老大叔的好奇心。”
  “咳,”见自己好像有些说漏嘴了,董晨尴尬的咳嗽了一声说道,“这个我确实知道一些事情,但是肯定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多,你们要是想知道的话,那我就和你们说说,不过你们别说出去就是了。”
  “肯定的,”高泽听见董晨这么说,马上拍拍胸脯保证,不过又马上问董晨道:“我们就算说也是也言明他们说,这应该不用隐瞒吗?”
  “不用,”董晨摇摇头说道,“其实本来就没打算对你们隐瞒,只是没想到你们现在就问到了。”
  车子在飞快的开着,而董晨也就对他们说了一下他了解到的事情,满足了一下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虽然董晨说是不打算管这些事情了,但是一号还是尽职尽责的对这件事做了调查,而董晨就在无聊的时候听了听她的汇报。
  一号启动了原先在米国航天局那边布置的一些监控装置,然后知道了一些他们那边开会和制定计划的事情,不过董晨对那边已经确实兴趣不大了,所以也就听了一个大概。
  现在弧光岛上的车辆还不是很多,所以路是非常的通畅,倒是用于施工的工程机械不少,不过它们都在工地上,所以就没有什么堵车不堵车的事情了。
  而现在在路上跑的用来载人的车辆也都是智能无人车辆,都是弧光集团这边自己生产的,弧光科技做的总体设计,弧光重工做的生产组装。
  这里边有公共车辆,也有员工购买的私人车辆,在未来的弧光城正式开放之后,这里的车辆将全部是智能车辆。
  关于这些智能车辆,弧光集团正在和各个国家谈出售和合作的事情,相信在不久以后,满世界将会跑上弧光集团的车辆,或者装有弧光集团智能部件的车辆。
  很快,他们就坐着车来到了智能工厂里,然后就在导航的指引下自动来到了他们要去的组装车间外。
  等他们来到这里后,早就有几个工程师和工作人员在等着他们了,见他们进来,马上就引着他们来到了组装车间内。
  “董事长、高部长、邢部长,这里就是智能眼镜的组装车间了。”工作人员带他们来到了组装车间后说道。
  董晨点点头没说什么,而高泽和那些工作人员说了一些什么之后就把他们打发走了,只留下了他们三个人。
  三人在组装车间里边随意的走了走,看着那些正在不停忙碌的智能机械,那些零件不断被制造出来,然后跟不同的零件组装起来,最后出来的就是一副完美的精巧智能眼镜。
  这样的智能化无人生产线三人都见过,而高泽和刑自胜由于工作关系会时不时的去生产第一线,所以对这里非常熟悉,不管是在华国海上市的时候还是现在在弧光岛上的时候。
  董晨则是见过比这更加高级的智能生产设备,在地下基地也见过小规模的,只是这么大规模的智能生产线还是第一次见,他可是第一次来集团公司的生产第一线。
  之前他是去过最早的机械厂的生产车间,但是那时候他还不是老的机械厂的厂长呢,而且那时候的生产车间也不是智能的。
  不得不说,现在这规模真是太庞大了。
  让他们今天来看的智能眼镜,就是弧光集团近期要推出的一款新产品,它将是一个划时代的智能移动终端,比智能手机还要有即时性和方便性。
  智能眼镜其实和智能手机一样,都是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安装来实现各种功能的智能设备。
  只不过它是眼镜外形的罢了。
  不过也这正是它的眼镜外形,赋予了它不一样的特性,那就是比手机更方便。
  手机你如果想要用的话,那就要先拿起来,然后才能进行各种操作,就算是它永远的拿在手上,那用的时候也要往眼前举一下。
  尤其是当你要拍摄照片和视频的时候,绝对能让你举着手机举个够。
  而智能眼镜就不一样了,它就戴在你的脑袋上,你的脑袋转到什么方向,它也会跟着转向什么方向。
  理论上是你的眼睛看见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