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星球博物馆-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几条命的价格,往往意味着一个小门派的,“也许”,“可能”,可以在一次门派战斗中占到优势,得到一个灵气资源更丰富的地盘——从而吸收到更多的弟子。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些法器是属于风险投资的领域。
玄铁盾的实用性虽然强,但是在群体战斗中,充其量也不过能保护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其他的法器——比如那个用来放出电击的东西,如果在合适的使用时机使用,一道闪电打出去击中十几个人,使他们丧失战斗力,或者击中十几把飞剑,使它们短路也未可知——据那些卖家们所说,现在风头最盛的乾阳门门主,三昧真人,所用法器乾阳指,当初买来的时候,其实也不过花了几个灵石而已。
当时,这个法器同样也被认为是废物,因为其能力不过是放出一些光线,在很短的距离内,可以融化割断金属而已。
只不过,谁都没有想到,一旦这乾阳门门主得到了化虚石,灵气充沛之后,其法器释放出来的威能竟然能达到如此可怕的程度。
现在整个验灵岛上,都在流传几天前,三昧真人灭了天岳宗的事情——搜救队也从远处观看了全过程。
结论只有一点,就连吴小清就看出来了——他们在地球上,之前做的那些武力对抗的假说,可以完全抛弃了,只那个三昧真人所用的激光发射器功率这一点上来看,就算把全地球的部队调过来,也不够他一个人一顿饭功夫杀的。
这畜生甚至还不需要吃饭!
第146章 经费在燃烧
青蓝咨询,项目代号C,第四次会议。
会议开始的时候,饶鑫看了看左右,和上次来了十几个人不同,这次参加会议的人数很少,他自己,青蓝咨询的沈教授,一位据说是来自美国的工程师,还有一位上次同在一个讨论小组的那位核物理专家,专家姓田,饶鑫只听沈教授叫过他老田——他们彼此之间应该是认识的。
在这些大佬面前,一段视频正在第三十三次播放。
沈教授和田教授正在小声的彼此谈话,那位美国人瞪着眼睛,一边摇着头,一边低头在纸上算东西。
看得出来,在这之前的三十二遍中,他们已经从中看出了不少的东西,而且还在了解更多。
尤其是那个美国人,最开始播放那几遍的时候,他恨不得一帧一帧的在里面寻找信息,找出任何可以质疑的地方来对沈长文质询。
只有饶鑫自己,从第一遍到现在,他几乎没有感觉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也没有因此想到更多的东西,在他看来,这短短十几秒的视频里的内容,就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全部的信息。
在无重力环境中,一个人使用了激光,在两秒钟的时间内,切断了两百四十把剑,杀死了两百四十一个人。
信息是简单的,不简单的,是对于这些信息的具体阐述。
整个视频虽然短,但是信息量很大,视角旋转,放大,每一个镜头的清晰度都特别高——短短十几秒的画面,转化出来的数据里有足足好几个G,其中每一幅画面都经得起几十倍的放大而保证细节依然清晰——只这一点,便远远超出了一般电影画面的需要,也超出了常规特效制作的概念范围——看起来不是一般的大制作。
视频本身的画面频率,也远远高出一般电影的摄制需要,达到三百多帧每秒,是通常电影的五倍。当然,和画面本身的内容相比较,这一点也算不上什么了。
他们要做的工作跟这些画面如何实现无关,他们是需要分析,假设画面中的内容为真实,那如何评估其中武器的威力,以及可能的对抗手段。
首先,最重要的细节,之前那个美国人已经强调很多次了,就是这道激光的能级评估——这也是他们此次会议主要分析的东西。从画面中的时间来计算,这道激光从出现到结束,一共维持了两点五三四秒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激光始终维持这样一个明显的操作过程:锁定目标,移动追踪,摧毁目标,锁定下一个目标……全部目标的数量为四百八十一个,也就是说,平均锁定和摧毁一个目标的时间,仅仅是5毫秒——这么打个比方吧,蜜蜂挥动翅膀的速度,就是5毫秒一次,也就是说,蜜蜂在挥舞一次翅膀的时间内,这道激光便成功的摧毁了目标。
而这视频的录制频率为三百帧,也就是平均三毫秒一幅画面——在两幅画面的时间里,激光正好完成锁定和摧毁的任务。把视频画面放大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被摧毁的飞剑和人体,都有明显被高温汽化的物理过程,其他三个人都在纸上简单的算过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最起码的能量等级——结论是很明显的,那道激光本身的温度,起码是在几十万度,甚至百万度的级别——这甚至超过了许多恒星内部的温度。
只这一点,说明拥有该武器的文明如果真的存在,那他们在技术上,要远远超出地球……不知道多少个等级。
在地球上,只有在一个地方,人们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出这种高温环境,那是现在还在试验阶段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中。但在ITAR中,这样的激光是通过数百道激光发生装置共同聚焦,最后催动核聚变产生之后,才能短时间维持的,而且需要用强磁场约束等离子流,但是在画面中,是完全的室外自然环境,发生装置仅仅是一根棍子,从发生到接触,持续时间很短,就跟开关一次手电筒一样——这足以说明这种装置本身的可靠性非常的强。
“还有控制装置,这比能量级别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你们注意到发生装置自身角度的移动了吗——注意视频中,操控者的手部肌肉……”
“你可以手里握一个东西试一下,当你准备调节手中东西角度的时候,肯定会有轻微的肌肉抽动,但是画面中并没有发生这种运动,但控制装置本身的角度却在发生微弱的变化。”
“也就是说,从锁定到摧毁,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动的——我也不相信人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操作——这完全超出了神经的传递速度。”这句话是沈教授在说的,和之前的发言一眼,他先用普通话跟田教授和饶鑫说了一遍,又用英语对那位美国人说了一遍。
美国人陷入了思考,又开始在纸上计算,片刻之后,他停下了动作,对着沈长文点头。
田教授补充了一个观点:“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整个微调的角度差别非常大。我们看第一次摧毁,两百二十把剑几乎是分布在整个视域的全部角度,十分的均匀,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一个坐标点,平均每两个坐标点之间的角度约为20度,注意看它的移动轨迹,我用追踪软件自动绘制了轨迹图,你们看一下。”
田教授从电脑上再次打开视频,换到他说的那个片段,然后饶鑫惊讶的看到,其中红色激光扫描过的轨迹路线全都记录了下来——在那些飞剑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红色的激光就如同穿针引线一般,从第一个目标,到第二个,第三个……
整个过程完美遵循了球极投影的扫描方法——激光的运行轨迹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螺旋形曲线,以刚刚出发的地方为极点开始运动,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逐步扩大运行半径,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精巧的控制着这道光在空间中搅拌。这个过程并不是匀速运动的,而是伴随着加速,停止,再加速,再停止的过程——每一个停止的短暂瞬间,都是激光聚焦在目标上,进行能量释放的过程。
饶鑫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当激光离开一个目标的时候,单从画面上来开,根本还没办法区别目标是否已经得到摧毁,那些剑甚至还保持着整体的形状和稳定的飞行状态继续飞行,但激光就自动离开了。
直到整个摧毁过程接近结束时,第一个被摧毁的目标剑身才开始出现了断裂和分离。
“这意味着激光对摧毁这些目标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参数,同时能量也是饱和和过载的——这样才能确保摧毁。如果没有摧毁而离开,从效率上来说是极为浪费的。”
用通俗的话来说,把激光摧毁一把飞剑比作一个人一拳打倒一个人,这听起来不难做到,但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连续打倒两百四十个人,意味着这个拳击手必须对自己的出手力量,以及对手的抗打击能力有着非常精确的预估,才能确保每次打击不浪费过多的力气,又要确保每次出拳都能真正的打倒。
“在武器设计上,我们通常要在杀伤力上,留百分之百,甚至超过百分之两百的余量,在具体的战斗行为中,那更是投射出必要的火力几百倍,几千倍,甚至数万倍也不为过的火力。伊拉克战争中,平均二十五万发子弹才打死一个人……但是这个,这个……这个机器就像魔鬼的手术刀一般精准,”这是美国人的评价,“在它面前,*就跟鞭炮一样,简直像个小孩恶作剧的玩具。”
饶鑫简直不能再赞同美国人的这段评价了。
饶鑫忍不住挠挠头——认真是没错啦,不过……不管是电影还是游戏,有必要把细节搞得认真到这个程度吗?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的作者,他自然能够意识到,这种完全超出想象能力的,超杀伤效率,超精准的武器,究竟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如果视频中的这样一个人,带着这样的武器出现在地球,那意味着什么?两秒钟之内,他能清空两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目标——而且是精确杀伤,这种屠杀效率比核弹更让人有恐惧感。在5毫秒确保锁定摧毁的自动观瞄系统前,地球上所有的飞机*,都成了摆设,这简直就是美国TMD(战区*防御计划)的完美形态。连飞剑那种仅有一米多长,十几厘米宽的小目标,都能精确锁定,更别说地球上的这些巨大无比的*了。
这么一分析下来,现场的几个人都面面相觑——在一阵尴尬的沉默之后,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就一个虚幻的话题,他们竟然讨论出某种真实感来,仿佛真的外星人要出现在地球上并进行侵略一般。
“对于这种武器,唯一的可能就是它耗尽能量,暂时休整了,”美国人说,“他发射时的瞬时功率几乎相当于ITER点火功率,也许发射间隙是他的弱点。”
“这个技术前提不存在,假设的技术背景下,这种武器的功能系统是一颗反物质电池,”沈长文说,“它所储存的能量,相当于一个小国家全年的用电量。别说两秒钟,就算是两个小时,也不至于让它的能量耗尽。”
反物质电池?这个项目的预算到底有多高?
经费在燃烧啊!
“对,反物质电池。现在开始讨论我们拥有的武器,这些也不都是来自地球,”沈长文打开另一个视频道,“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块类似盾牌的防具,我先提醒各位,它是一块电磁铁。”
第147章 火力配备和投送问题
是的,它是一块电磁铁。
就像之前那根棍子,是一个激光发射器一样。
饶鑫记得自己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就流行一种玩具,严格来说也算是激光发射器。在里面装上一节电池,然后就可以拿着在墙上扫来扫去。每次课间下课的时候,教室的墙壁上到处都光点来回晃动,那时候的他们,感觉这玩意就像绝地武士的激光剑一样。
同样是激光,一个只是玩具,一个则是可怕的武器。
饶鑫绝对不怀疑,这种武器在原理上的可行性——如果真的是用反物质作为能量来源的话。
激光武器也是现代前沿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卫星轨道上,给卫星装上激光发射器,可以用来摧毁敌人的卫星;在地面上,借助图像识别和锁定技术,激光武器也可以完成反导工作——灼烧来袭的*,让其失去正常的功能——激光作为一种武器,其中相当的功能在地球上得到了实现。
就原理上来说,用于作为武器的激光发射器,跟用来作为玩具的激光发射器,本质并没有多少区别,只是量变产生质变而已。
同样的类比,地球上的激光武器,和之前视频中看到的激光武器,也只是在量变上更迈进了一步——让原本被认为,只能用于精确打击个别目标的特殊武器,进一步畅想为核武器级别的大杀器。
仅仅从创作的层面来解读,饶鑫觉得这部电影要是真的出来,他肯定第一时间去买票观看。
而接下来的这些视频,毫无疑问,就是这个电影创作方,在整个思路上的扩展。
既然激光量变之后可以得到这种效果,那同样,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更是如此。
在地球上,最多只能小范围内起作用的电磁铁,在视频中的环境里,展现出非同寻常的作用——鉴于电影中,预设的武器是那些飞剑,那自然,电磁铁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作为护盾,对剑产生防护作用。
同样是量变产生质变,现实生活中,即使是用在吊车上的电磁铁,作用范围也不过一米以内,但是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到飞剑在接近电磁铁的几十米范围内,就开始受到立场的扭曲,开始出现了轨迹的变化。其吸力之强,在剑被完全吸住以后,竟然还出现了因为表面应力不一致,产生材料的扭曲和变形的现象。——这又是一大笔被燃烧的经费。
只是用来自动加热煮水的杯子,竟然可以用来作为小型的金属冶炼炉。
至于放电器,那就更不用说了,人为制造出上几百米,甚至数千米的干闪电,只要功能足够,短时间内甚至可以制造一场闪电风暴。唯一的问题,只是闪电的释放终端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无重力环境不存在接地一说,所有的闪电会随即导向周围的小岛,具体导向哪里,只看目标区域的电势高低。
和激光武器比起来,这些武器相对要弱了很多。
而他们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讨论,在能源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的前提下,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些武器,以及地球上的其他武器,和之前的激光武器进行对抗。
从这种种细节来看,这个项目似乎是又一个地球大战外星人的题材。——很老套的大题材,但大题材下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很有趣。
另外,从今天的这个议题来说,这是上次饶鑫参加过那次会议中,其中一个议题的进一步延伸。
上一次会议中,他们讨论的内容仅仅是泛泛的,那次的资料没有今天这么的详细,不仅有视频,还有现场具体的技术数据,其中就包括那些电器的常规指标,比如电磁铁功率和吸力的曲线图,放电器的输入输出比率……有一个数值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在所有这些用电器中,功率全都不存在上限——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输入足够多的能量,这些用电器就能产生同等的量变。
这一点在科学上倒是非常具备合理性——很可能那些用电器内部的电路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导材料,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功率限制。
饶鑫觉得自己大概猜到了为什么他会被邀请参加这些咨询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科幻小说的创作经历——这些项目大概是电影的前期筹备,专门找一些技术专家来完善设定的。
但这个猜想在接下来,那个美国人的发言中,又受到了很大的动摇。
显然,那个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并不是从电影创作的层面出发的。
美国先生表示:“仅仅从武器效率上来说,这些设备并不具备激光那样,成为武器的天然优势……”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电器本身的能量释放方式。电磁铁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排列分子极性,磁场本身随着距离衰减的速度非常之快,用来作为防御武器防御那些飞行的剑,可以说还有一些作用……”
“前提是,对方没有研究出非磁性材料做成的飞剑,但要用于防御激光,是完全不可靠的,这就像企图用匕首防御长枪一样。”
“激光具备的最大优势,是能量的投射形式非常精确,这种精确性在自动信息化的控制手段下,会产生叠加效应,精确的能量加上精确的释放,这可以说是一件完美的武器。”
“就我之前的工作的经验来看,对付激光武器,最可靠的方式,一是采用专用的抗高温物质,作为保护层,但这种方式仅限于针对地球上的武器能级,如果真如视频中的设定,用以反物质为能源基础,那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一种,饱和火力覆盖。”
“从视频中来看,这种武器最大的缺陷,并不是武器本身,而是使用武器的人。那些飞人的速度——是的,尽管他们依靠飞剑,可以达到战斗机的速度,但相比起激光武器,这个速度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它最薄弱的点。”
“我可以打一个比方,使用激光的飞人,可以比作战争中的一位狙击手,他的射击精准而致命。如果我方不存在同样的狙击手作为反制,那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充分的火力,覆盖这位狙击手的所有躲闪范围。””
饶鑫忽然有点疑问:“可是,以这道激光的瞄准速度,*之类的武器对他的威胁可能很小啊,根本没有办法接近就……”
“那就不用接近,”美国人说,“激光作为一种直线武器,天然受到可视范围的限制。在地球上,视距范围外就能发挥的武器,也不在少数。”
好吧,我问了一个傻问题……
饶鑫撇撇嘴,看了看这个美国人,然后又看向沈教授和田教授,但他们脸上似乎完全没有表情——估计不是听不懂,而是他们很可能在心里早也有了这个答案。
“核武器?”
“如果保守起见的,至少应该在百万吨级以上,”美国人补充道,“他们的飞行速度不算慢,存在一定的避险能力。”
“其实也用不着这么极端吧?”虽然刚才有一点点小尴尬,不过这并没有对饶鑫造成什么影响,他又说出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激光武器作为直线武器,受障碍物的影响很大。人工制造大量尘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它的能量,以及阻碍他观测。”
沈长文摇了摇头:“雾霾防激光?对地球上的激光武器,也许可行,但对设定中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他们具备使用电磁波扫描和定位的能力,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人形雷达。至于削减能量——尘霾的削弱能力,不会比防护物更强——但即使是耐高温的陶瓷,在数百万度的高温下,也只会瞬间汽化。”
“柯兰德先生说的核武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思路思考,但核武器……”
沈长文皱了皱眉眉头:“核武器也确实……还是太极端了一点。”
“也对……”饶鑫理解地点点头,“这种大杀器,怎么也得等到游戏或者是电影的*再用。”
沈长文笑了笑。
“也许还可以考虑金属风暴,”柯兰德看了一下大家,又科普道,“一种速射的模块,你们可以想象成是许多机枪枪管整合而成的一个速射工具,采用电子控制,射速高达一分钟180万发……”
“而且发射的弹丸更小——平均每秒三万发,这大大超过了视频中的拦截速度。但我不确定,视频中所展现出的速度,是不是就是这种激光武器的最高拦截速度,理论上它是可以加强的。”
“当然,这个思路是可以进行量化扩张的,一个金属风暴不行,我们可以准备两个。发挥足够的想象力,如果我们准备超过一百个金属风暴,以及准备这些金属风暴十秒钟的投弹量……”
“那这十秒钟内,每秒弹幕密度将会高达五十万发,平均每毫秒五百发,是它现有反应速度的一千多倍。这也是一种量变达到质变的思路。五百万发子弹,加上一百个金属风暴——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比核弹却又合理的多。”
饶鑫整个人都听傻了,这个柯兰德到底是何方神圣?怎么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个字,听的都能让人感觉背上直冒冷汗。他看他的态度,显然这里不是什么讨论艺术创作的所在——这俨然就是参谋部在讨论火力配备和投送的问题。
但不得不承认,一想到一秒钟五十万发子弹朝着同一个目标覆盖过去的场景,他又下意识的觉得浑身兴奋,仅从解决问题这一点来看,这位柯兰德的方案毫无疑问,是相当可行的。
第148章 虚假的神圣化
今天的会议参加人数虽然少,但持续的时间,却是历次会议中最长的,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因为是头脑风暴式的会议,大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会议中,产生了不少有趣的点子,但是这些点子最终要成为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还要经过沈长文和搜救队的再次斟酌。
“人都送走了吗?”
“都送走了,沈老师。”
“行了,今天公司也没别的事了,你们就提前下班吧。”
“谢谢沈老师。”
“老田啊,”沈长文亲自把田教授送到天梯口,在等电梯的时候说,“还要麻烦你跑这一趟。对了,之前你说的那个俄罗斯人的事情,方便的话,到时候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你以后要是没空啊,我可以找人家吗。听说他现在经济状况也是不太好?”
“苏联解体之后去了美国,其实混的还不错,”田教授点头道,“就是后来儿子吸毒,他现在也在到处找活干。你们公司这活就挺好,又轻松,有不涉及什么机密,天天来吹吹牛B就可以。那个美国人,听口气是做过军官吧?”
“差不多,一个陆军参谋,听出来了?”
“这还听不出来?典型的军人思维。国内我们跟这些人打交道最多,其实啊,都一个样,干什么工作的,自然就说什么话。就说那个作者吧,说话就没底气,为什么?没搞过一线工作呗。当然,人家也有人家的强项……至少想法比我们多。”
正聊着,电梯这个时候到了,田教授走了进去,沈长文看着电梯门关上之后,才往回走,一直走到公司,此时办公室里已经空无一人,颜雁和何雨晴都已经离开了。沈长文把大门仔细的锁好,然后走去吴小清的办公室里,打开了电脑。
吴小清因为住在宁州,申海这边他基本就不过来,所以名义上是吴小清的办公室,但实际上,还是沈长文用的比较多。
电脑是打开着的,打开之后,沈长文甚至还能看到,上面的程序正在自动运行。
这是青蓝咨询的一个秘密——平时这个办公室的门是锁着的。但如果,仅仅是有人在网络上关注吴小清的去向的话,他们就会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每个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吴小清都会来到申海的这个办公室,开始他一天的工作,直到晚上下班,关机并离开。没人会知道,真正的吴小清早就不在地球上,而是去拯救另一个世界去了。
沈长文刚坐下来,电脑的麦克风当中,就传来了搜救队的声音:“仅从效果上来说,金属风暴的创意是最好的,但不具备可行性,美国人是不会允许我们一家中国公司来购买的。”
“是,那……”话还没说出口,沈长文自己就摇头了,“核弹就更不可能了,看来正面对抗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第一次会议的时候,饶鑫提出过信息战的思路,还是可以借鉴。”
“那只是针对普通有飞剑的飞人,对于这种使用激光的——那么近的距离,控制信号是不太能干扰的。”干扰这个思路,在今天的会议上也谈到过,但大家已经形成的共识是,这种手段只适合用在飞剑和人互相分离,进行远程攻击的那种状态,一旦剑和人,或者激光发射器和人在一起,施法者很容易通过拉近距离来排除干扰。
“我的意思并不是针对那个使用激光发射器的人,”搜救队解释道,“那个三昧真人,除了本人具有大量的武力之外,别忘了他还是一个门派的门主。如果要从他的手上夺回电池,他门下的势力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吴小清这两天又搜集到了不少关于这位三昧真人的消息,有一个点值得我们关注——从他个人的行为上来说,这个三昧真人,是很珍惜他门主的身份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这个世界中,突然很多地方出现了干扰源,导致大量的区域无法正常使用飞剑,他这个九大派的门主,会有什么反应?”
“肯定会干扰他们的正常秩序,但他也肯定会寻找这个干扰源——这会让吴小清很快陷入危险。”
“不会的,”搜救队道,“信号干扰所需要的工具,不过就是在地球上,定制一个信号*,其中内置无线充电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就是那个世界里的法器了。而且我们这个法器还不需要身份识别——没有认主功能,谁拿到都会用。”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把这些法器实现放在一些地方,然后通过隐秘渠道,告诉所有人这个消息而已。这样一来,整个原有的武力秩序就会遭到极大的破坏,这样一来,我们实施其他的计划,就有了更大的把握。”
“不跟他们谈了?”沈长文这里说的谈,就是原来搜救队计划的,在验灵大会的这段时间里,和九大派的人进行接触——如果他们愿意卖反物质电池,还能答应不再拦截运送燃料的飞行器,那一切就都好说了。
“谈还是要谈的,但他们总的有点需求。如果都跟现在一样,太平盛世,他们就算肯卖电池,我们又能拿什么东西来买呢?”
“可……就算有一点麻烦,他们也不至于卖电池,那是他们的镇派之宝。”
“所以仅仅进行电子干扰,还是不够,”搜救队道,“在电子干扰之后,我们还要想办法,破坏他们的能量来源,之前你提到过,无线供电,都需要存在电力供应塔——大概的方位你都定位了,离空间站并不算远。”
“那些人……如果都没了电的话,他们不会饿死吗?”电力就是这些飞人的能量来源,如果破坏电力供应的话,对整个飞人们的生存模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具体怎么破坏,我们还是要去实地考察吗?最好是有限度的破坏,降低总供能功率。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以修复电力塔为条件,跟九大派进行谈判……他们是距离电力塔最近的门派,所以享受到的好处最多,电力塔一旦受损,他们受到的损害也最多。这是我们最能拿得出手的筹码。”
沈长文并不看好搜救队这次的计划:“他们肯定会跟我们翻脸的。”
“翻脸是一定的,但谈判谈判,有的打才有的谈,”搜救队说,“刚才我说的这些,都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至于谈判桌下的东西,还是要等吴小清回来,我们一起去取。”
“什么东西?”
“核弹。”
“核弹???!!!这怎么可能!”沈长文几乎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