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红尘)-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都是草原啊,地方大着呢”

其实让刘虞同意这点方志文一点代价都没有出,因为楼班内附成功的话,这个功劳可是要记到刘虞的头上,再怎么算,也算不到方志文的脑袋上,因为从原则上来说,方志文根本就没有外交的权力,这个权力在刘虞的手里攥着呢

没有权力自然也就不会有功劳,不过,方志文要的不是功劳,而是实惠,是楼班的那六十万部民和部队,至于功勋,以前很重要,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方志文自己的数据面板上,功勋值已经足可以拜将军了,就是东南西北的四镇将军职务,但是,现在方志文是太守,乃是行政等级,跟功勋值无关

至此崔林已经完全明白了,主公的意思是在说,现在丰宁郡其实就是一个样板,一旦丰宁郡成功的在草原上打开了局面,丰宁郡的模式就有可能被朝堂上的巨族世家所复制,所以,楼班也就成为了一个样板,乌桓的大部族内附,足以震慑整个草原上的胡族,同时也为处理汉胡关系,树立了一个的模式,不管是对哪一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想通了这点,崔林不由得有点小激动,自己刚刚来丰宁郡,就捞到了一个能够名留史册的任务,从中也可以看出主公对自己的重视,而自己一旦完成了这个事情,自然也就能够正式获得丰宁一系元老的认可,也算是在丰宁站住了脚跟,没有辜负大兄的托付(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纠结的楼班

【看完记得投票啊!谢谢!】

兴奋的崔林匆匆安置好了住处,以及跟他一起到来的从人,就带着有关的书信凭印,拜会了慕容方,领了一队护卫士兵,准备先行出发。跟我方志文这边也立刻重新部署部队,调回折罗加上他自己亲自出马,凑足了两万骑兵,一方面是给楼班施压,另一方面,也是准备在事情顺利完成之后,能有足够的部队控制场面。

同时方志文也给宇文伯颜下达了命令,让他尽快拿下古柳镇,抽调出机动兵力,准备配合西面的军事行动。

至于香香和李雪音,当她们被告知了崔林的存在,并且还是自己不远千里的前来投奔时,都有些梦幻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似乎在做梦,要知道,这崔林可是实打实的名将名人,来不得半点虚的,智脑这是怎么了,这样需要重点保护的人,怎么就生生的落到了方志文的手里,而且还是自己找来的。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解释,这崔林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要到三国中期才会在魏国任职,所以,将来崔林的际遇如何还真不好说,说不定到时候人家主动跳槽呢?

只是,关于这个崔林的底细,如何才能正确的传达给方志文呢?

李雪音琢磨了半天,只好将正在忙着准备集结部队的方志文给抓来,纠结了良久,才郑重的说道:“崔林这个人不简单。”

方志文当然知道崔林不简单了,他将崔林的属xìng共享给李雪音一看:“这年纪轻轻的都三阶顶端了,能简单么?!”

李雪音长叹了口气,然后认真的说了一句:“崔林有一州之才!”

方志文悚然动容!

李雪音不知道该如何向方志文准确的传递崔林的未来,但是实际上方志文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李雪音的意图的,虽然李雪音没有明说,但是有这一句话,就已经让方志文明白了,这个崔林的未来是一州之长啊!这种人怎么跑自己这里来了呢?多疑的方志文立刻开始了深刻的思考,想弄明白智脑大大又在搞什么名堂,这里面是不是有些什么陷阱。

方志文想了想,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继续问道:“是幽州这么大的州么?”

“就是幽州!”

原来历史上崔林会出任幽州刺史,如果是这么一回事的话,崔林来到这里就有些合理了,因为自己布局产生的影响,将来幽州很可能会处于长期的三强鼎立,甚至是多极化的状态,所以,一个统一的幽州很难出现,因此,智脑早早的将崔林弄到这里来,可能是因为对幽州的未来不好预测,或者也暗暗符合了崔林的未来之路。

至少,大方向上没有错,那么照此推论,凡是将来会出现在幽州的人,都有可能投靠到幽州现有的势力手下求得发展,以应天机?!

这么说,赵云大大捏?管宁呢?邴原呢?国渊呢?赵商呢?

一旦有了这种yòuhuò,方志文就很难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东西,只是他现在哪里有时间关注这些呢?他要忙着对付草原胡族啊!

“雪音,这么看来,我们丰宁还是tǐng有吸引力的,连这样的人才都能吸引来,不过我这段时间抽不出空挡,麻烦你跟香香多多注意这方面的事情,看看,还有没有新的人才出现在幽州,包括我们丰宁,我也会给史阿一个命令,让他特别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李雪音美目一凝,方志文的话让她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崔林的出现是不是代表着什么更重要的意义,比如来自智脑的态度?

再结合方志文的话,李雪音顿时醒悟过来,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来看问题,必须与时俱进,当幽州的局势已经渐渐的摆脱的原本的轨道时,智脑作出了让步,让这种自自然然的改变继续向前发展,最终甚至会影响整个三国的历史,也就是说,智脑已经不再囿于固有的历史痕迹,可能仅仅会保证那些历史xìng的事件仍然发生,而发生之后的后果,却不在执着于原本的历史结论了。

所以,可以推测,人才的流动和出现,以及效忠的对象等等,都可能发生变化,唯一让人不解的是,这其中的变化是依循什么样的规则的?

虽然现在不知道,也不大可能知道智脑的规则,但是,却能够通过对人才流动模式的观察,来推测这其中的规则,方志文想要做的难道是这件事?

李雪音疑huò的看这方志文,方志文与李雪音对视着,良久才贼贼的笑着道:“你要一直这么看我,会引起误会的。”

李雪音大窘,羞啐了方志文一口赶紧将方志文赶走。

“你赶紧忙你的去!刚才说的事情,我会注意的。”

楼班最近比较烦!

原因嘛,是个人都知道,今冬汉军大举出塞,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的摧垮了强大蹋顿部族,那个曾经耀武扬威,曾经大言炎炎,曾经被父王认为是乌桓的希望的蹋顿,据传闻,已经回归了天神的怀抱。

本来这对与楼班来说绝对是个好事,因为即使有汉人与乌桓人种族产别,楼班还是更恨蹋顿多一些,汉军能干掉蹋顿,楼班心底里是非常高兴的,所以当时蹋顿派了使者求援的时候,楼班坚决的不出兵,眼睁睁的看着蹋顿庞大的基业轰然倒塌,真的很有快感啊。

但是问题在于,自己是乌桓人,汉军是汉人,汉军出塞的目的正是消灭乌桓人,抢夺乌桓人的地盘,貌似,自己就是要被消灭的那个目标之一。

所以,楼班纠结了。

西边的难楼已经派了几bō使者过来,想要说服楼班与难楼合并,双方合力抵御来自汉人的威胁,不过楼班都没有急着表态,虽然楼班资质平平,而且xìng格有些优柔寡断,但是不代表他是个傻子。

汉军只不过一个密云要塞的方志文,就横扫了蹋顿两百万部民,打下了偌大的地盘,周围的胡族更是噤若寒蝉,对于方志文在丰宁,也就是渔阳北部草原上的做为竟然毫无办法,楼班自觉在武力和能力上,他是远不如蹋顿的,蹋顿都挡不住的人,自己更是没有什么办法能挡住。

更何况,汉军可不仅仅是密云要塞才有,离自己大营不到五百里的上谷要塞也有,难楼之所以现在还能安稳的存在,正是因为有楼班在东南面挡着,汉军想要拿下难楼,恐怕第一个就得向自己举起屠刀。

至于鲜卑人,没见鲜卑人到现在都没有向丰宁郡派出军队么,他们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在他们的南边,也有大量的汉军,现在丰宁郡的汉军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成效,更是打出了榜样,很难说,一旦鲜卑人大军出动,南边的汉军不会趁机杀出,到时候,就不是一个丰宁的问题,而是无数个丰宁的问题,草原,可能要变成汉人的草原了。

别的胡族怎么想楼班不知道,在楼班看来,汉人与胡族的区别其实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权势地位,还有优渥富贵的生活,从这点上来看,其实投靠汉人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只要自己投靠之后,能继续保有现在的地位,他是不介意投降的。

于是,楼班想起了当年自己的父王向刘虞示好结盟的事情,觉得自己似乎也能够这样子做,但是他派去蓟县的信使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楼班更加的纠结,按照刘虞的意思,投靠结盟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出塞的丰宁郡是不会承认这种表面上的盟约的,想要保住自己的xìng命和富贵,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内附大汉,让楼班带领自己的部族,完全投向大汉,而楼班自己将来只能做一个富贵侯爷,当然,另一条路就是等方志文带着军队来。

这天下确实没有不需付出就能得到好处的事情,想要活命富贵,或者权势地位,还是要有所取舍的,当年父王告诉他,好男儿自会用手里的刀弓去博取富贵权势,现在看来,父王的话显然错了,刀弓只会将自己送进地狱。

正当楼班纠结不已的时候,丰宁大军出动,距离自己的地盘已经不远的消息传到了他的大帐之中,楼班顿时麻爪了,现在他的念头里面,居然没有抵抗的想法,只冒出投降还是向北逃走这两个选项,不得不说,楼班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幸好,第二个消息也紧跟着汉军到来的消息到达,汉军的一个使者来了,想要与自己会谈,楼班终于可以暂时缓一口气了,既然派出了使者,就说明汉军不会立刻发动进攻,这让楼班有种险死还生的庆幸感觉。

事实上,斥候的消息很准确,汉军只出动了大概两万骑兵。楼班手里可是有超过二十万的能战之兵,但是面对打垮了蹋顿的黑魔,楼班居然完全的丧失了斗志,拥有十倍于敌人的力量,却不敢言战。

对于汉军为何要派出使者,楼班自然是认为自己跟刘虞的那点事,刘虞已经告知了方志文,所以方志文见自己有意投降以保富贵,于是战前先派出了使者,可惜楼班一点都不了解幽州内部的事情,如果他知道了刘虞与方志文的关系,就一定不会这么想了,刘虞是巴不得方志文与楼班死掐的,怎么会将楼班有意乞降的事情告知方志文呢!只不过楼班的事情涉及汉族根本利益,所以刘虞没有从中作梗,从这点上看,刘虞还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第一百九十三章富贵险中求

第一百九十三章富贵险中求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

但是对于崔林来说,到楼班的大营里走一圈,其实跟去踏青没有什么区别,崔林很清楚的知道,楼班不敢动自己,何况崔林对自己的口才也很有信心,他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就算不能说降楼班,至少自保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险’未必有,但是‘富贵’,却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了,崔林求的富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富贵,他所求的一是名留青史的富贵,二是得主公信重的富贵,三是的同僚认可的富贵,有了这些富贵,崔林以及崔家,将来在丰宁郡的地位自然不会差。

崔林的护卫很少,只有一个百人队,不过这些护卫都是慕容方的亲卫队,跟慕容方出生入死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个个都是厮杀的好手,虽然楼班在营地里也摆上了jīng锐部队,刀枪出鞘,想要给使者增加一些压力,但是在这些护卫看来,这些明晃晃的刀枪除了好看之外,没有别的用途。

刀枪再利,也要看刀枪主人的心够不够强大,刀枪本身是没有力量的。

崔林略微有些好奇的走进楼班的金帐,这大帐真的是镶金嵌银的,说明楼班确实是一个注重享受的人,这种人不适合在草原上生存啊!

“大汉丰宁郡郡府从事崔林见过楼班头领!”

“大胆!为何不口称大王?!”一旁的一个将领按刀怒视,声若奔雷,倒是颇有些气势。

崔林微微的笑了笑,扭头看向这位将领问道:“这位将军如何称呼?为何要代头领答话?”

“哼!都说汉家是礼仪之邦,你着使者却好生无礼,吾乃大王帐下大将林泽,尔既对我大王无礼在先,吾自然要加以斥责,你们汉人不是讲究主辱臣死么!?难道你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那你还来这里出什么使!”

崔林微微有些惊讶,看不出这个粗壮的汉子,居然还能说出这样的一番道理,这与他的样貌完全不相符啊!

崔林点了点头:“不错,主辱臣死!我们汉家讲究忠义,所以有此一说,但是,这位林泽将军,你先要弄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有没有、会不会去侮辱你的主上?之所以不称楼班头领为大王,那是因为‘大王’这个词汇,在我们汉地是形容盗贼头领的,如过我口称大王,恐怕才是在羞辱尔等的主上。”

“那。。。。。那也应该叫大人,我主上是中部乌桓大人,称大人不为过吧!”

“不可,大人这个称呼在汉地是对有官职之人的称呼,或者是地位崇高的学者,这与事实不符,楼班是中部乌桓部族的领袖,称为头领不是很合适么!”

“这。。。。。。”

“好了,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有什么好争的,贵使前来有什么事情啊!?”楼班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已经落到了下风的争执,在崔林看来,楼班的退让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妥协的态度,这已经预示着自己的任务很有可能完成了。

“楼班头领,在下是奉丰宁太守方志文大人之命,前来为中部乌桓六十万族民谋个未来,为头领以及在座的各位将军谋个前程的。。。。。。”

“大胆!居然敢来劝降!视我乌桓无人焉?主上,杀了此人祭旗,汉军不过两万,我们有二十万勇士,必能一战而胜之!”

林泽上前一步,大声的打断了崔林的话,狠狠的瞪了崔林一眼,颇有压迫力的一股子腥风直扑崔林,崔林脸sè微微一凛。

“杀!”

帐内的众将齐声吼了一句,还颇有威势,连帐外的卫兵都有些动容,倒是在不远处的那一百汉军护卫,只是抬头朝这边看了看,就继续给自己的战马喂食黑豆。

崔林瞥了一眼帐中面sè各异的众将,为何是面sè各异呢?因为大家都有不同的心思,有的真的希望能与汉军一战,刚才林泽的话没错,在百里之外的汉军确实只有两万人,楼班手里也确实能聚集将近二十万战士,这种情况下,不战而降,似乎真的很丢人。

但是,也有人是跟楼班一样的心思,知道即使战胜了也不过是一时之胜,战争不是只打一次的,强如蹋顿还不是让方志文给灭了,难道楼班比蹋顿还强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战,实是死路一条啊!

“楼班头领,现在是我在向您陈述,请您约束帐下将领,不要总是打断我的陈述,这非常不礼貌,如果要反对的话,可以等我说完了再反对,难道你们连听我说话的胆量都没有么?”

楼班轻轻咳嗽了一声,挥了挥手,示意林泽退下,再点头示意崔林:“贵使请继续说。”

崔林自信的笑笑,接着说道:“当下草原形式如何,想必头领也十分清楚,蹋顿已经彻底灭亡,其百万部民已经成为我大汉的子民,东边的苏延仆正在遭受我军攻击,西边鲜卑慕容氏被我兵锋所迫,正在向西退却,眼下我主公正准备征讨难楼,主公曾经对我言道,曾经与头领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是以知道,楼班头领是个识大体的聪明人,而且天xìng仁厚、不喜征战,想必不会牺牲自己部民的福祉,替难楼做打手,所以才有在下出使一事。”

楼班眨了眨眼睛,所谓的愉快合作,想一想愉快的恐怕是方志文吧,自己只不过弥补了损失,好处倒是没有多少,不过崔林的恭维话还是挺受用的。

“哦?贵使请直言,贵主上有何说法?”

“我出发之前,主公对我言道‘此去只谈内附,不说投降’。楼班头领,在下愚钝,但是也能看出贵部现在已经是危如累卵,踏错一步则万劫不复,相反,若是处置得当,则对数十万部民,对数万将士都是巨大的福祉。”

“此话怎讲?”

“恕我直言,贵部之实力,绝无自持的可能,在我军的攻势之下,只能与难楼联手,我们汉人有一句话,叫做天无二rì,既然两位联手,请问以何人为主?说穿了,所谓的联手,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投降,到时,或许头领还能被楼班养在金帐之中,锦衣玉食,而这些忠诚的将领,怕是都要人头落地,至于头领的部民士兵,都只能成为他人圈里的羔羊,手里的刀枪。”

崔林的话音落下,大帐里居然出奇的安静,这些事情不是没有人想过,只是没有当面说出来而已,现在崔林的一番分析,将事情的发展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种非常符合事实的事情,大家都不会怀疑,投靠难楼的下场,让帐内的将军们心寒不已。

楼班叹了口气,看着将领们难看的面sè,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其实事实就是如此,草原上的部族吞并本来就这样。

不过,崔林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显然觉得还不够,还需要再加上一把火。

“即使各位为了数十万普通部民将士着想,肯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们,但是看看蹋顿的下场吧,最终这些人不过是战场上的孤魂野鬼罢了,各位以为,同样是战死,谁的士兵先战死,是难楼的,还是楼班头领的?”

楼班看了看脸sè苍白的众将,想必此时自己的脸sè也不好看吧,使劲的吞了口唾液,楼班努力让自己看上去更平静一些,可是一开口,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十分的干涩,像是几天没有喝水似的,赶紧清了清嘶哑的嗓子。

“咳,贵使,难道投靠汉人就好?与投靠难楼相比,至少我们还是同族吧!”

“此言差矣!头领并非投靠,乃是内附,内附之后,头领的部民就是大汉的子民,军队自然也是大汉的军队,又何来异族之说,我主公麾下强兵悍将,多是草原儿郎,您可以去看看,他们现在都以自己是汉人为荣。”

“那吾麾下的将领又会如何?”楼班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想问自己的待遇,不过这话不能这么直接的问。

“若头领诚心内附,依据大汉的规例,头领去军职,封乡侯,封享食邑,各位将领根据实际才干予以任命,军队重新检核,合格者可以继续从军,不合格者退役为民,部民均为大汉子民,移居各处城池免受风雪野狼之苦,并享有所有汉民应有的权力和义务。如若头领不信,可以派人前往密云城或者丰宁城,看看现在在城内生活的原乌桓人的状况。至于各位将领,想必大家都知道折罗,现在折罗为丰宁偏将,秩三百石,此事众人皆知,而且他此刻就在百里之外,各位将军自可前去向他求证。”

楼班眼神闪烁,这个条件与刘虞所说的并无二致,看来刘虞确实将自己想要投降的事情告知了方志文,虽然丢掉军权和地位楼班颇有些不舍,但是崔林的话让他明白,这个军权和地位是到哪里都保不住的。

帐内的将领们也开始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折罗的事情他们自然是知道的,有些人还是眼看着折罗在密云城下投降的,折罗现在成了方志文的爱将,这也是他们一清二楚的,有本事的将领自然想着自己将来能不能建功立业,没本事的,则在打算怎么保住自己的富贵了。

“投靠难楼,各位的财货必为难楼所夺,各位的妻女必为他人只奴仆,而内附大汉,或许各位会一时失去权位,但是大家的财产得保,妻女自安,前程也还有奔头,该如何选择,岂不是已经不言自明?”

楼班搜肠刮肚,试图找到能讨价还价的筹码,不过似乎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值得拿出来作为筹码的东西。

“如果我数十万部民不肯呢?”林泽倒是帮忙找到了一个筹码。

“呵呵,林泽将军,不知道现在贵部的部民每年所要负担的税赋有几何呢?他们一年所获又有多少呢?”

“这个?。。。。。。”

“成为大汉子民,除去正常的一月徭役,另需缴交农税三十稅一,商税半成,除此之外,在丰宁郡和密云地区,再无其他税赋,贵部部民想必也能算清楚,是做草原上的牧奴好,还是做大汉的子民好。”

第一百九十四章归顺

第一百九十四章归顺

崔林的最后一番话,如同一个宣言!是的,一个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讨伐宣言!

即使再愚鲁,也能明白,在这样的政策之下,牧民们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除非他们用强悍的武力压着,否则,自己的部民迟早会跑光了,肚子饿的时候,谁管他什么乌桓和汉族的仇恨,只要能吃饱了不饿死,其他的都可以不顾。

汉人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汉人能让他们养儿育女,那么就去做汉人!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原来他们能从汉人那里抢,现在抢不到了,那么就自己投靠过去,这就是人的本xìng,为了生存而选择的本xìng。

楼班知道,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于地了,除非他已经做好了为乌桓献身的打算,否则,内附大汉是唯一的出路,或许下半生做个富贵侯爷,到花花世界的中原去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谈到这种程度,楼班已经被崔林描述的景象彻底忽悠了,实际上,如果文明的力量真的那么强大,草原上早没人了,不过也不可否认文明力量的强悍,虽然草原深处的贫穷牧民丰宁郡影响不到,但是眼皮子地下的乌桓和鲜卑,方志文的渗透宣传策略,是肯定可以影响到的,至于效果有多大,那要取决于丰宁城的声誉,现在还真不好说。

不过崔林只要能忽悠住现在大帐里这些乌桓人就足够了,崔林也没有说谎,那些所谓的后果,不过是乌桓人自己脑补的而已。

大方向决定了,剩下的不过是细节。

而楼班所谓的细节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他非要见到大汉天子的诏书才肯举族内附。至于第二个条件,那就是当他听说方志文打算在这里建造一个城池之后,希望能永久住在这个城池里。

而崔林的细节则是,首先立刻解散临时征召的部队,除了常备部队之外所有的部队解散回原籍,第二,立刻召集所有的部民向大营靠拢,第三,部队解除武装到西面百里之外进行整编,第四,立刻开始以大营为基础建城。

对于楼班的两个条件,崔林没有拒绝但是也没有完全答应,楼班想等天子诏书才宣布内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为了防备难楼忽然发难,所以必须先建城,依靠建城抵御难楼可能进行的报复xìng打击,最多在正常情况下,双方都不在城内保留部队以安楼班之心。

至于楼班要求永久居住在这里,当然是不行的,但是崔林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反问楼班,这里将来就是战斗的第一线,他放心居住在这里么?而且,这里干什么都不方便,最重要的是,难道楼班打算坐吃山空,没想着做点累世的营生么?

其实崔林的回答里是有yīn谋的,先建立城池自保,这里面有个问题,城池一旦建立,这里的地方就是大汉的地盘了,而能在大汉地盘里生活的自然就是汉民,虽然暂时只是在名义上的汉民,但是当这些乌桓的穷苦牧民加入大汉城池的时候,就会被系统自动告知大汉的律法,在得知了自己作为大汉子民的待遇之后,这些牧民还会继续支持楼班的盘剥么?

至于居住地,除了这个新建造的城池以外,楼班爱去哪里都行,他不离开,方志文又怎么好分割这些部民呢,将来这个城池可是会出售给玩家的,这里的居民也会被打散分布到各地去定居,所以,楼班肯定不能跟这些部民呆在同一个城池里。

至于楼班属下的将领,方志文到是愿意全部接收过来,这些将领都是打工的,给楼班打工是打工,给方志文工作也是一样的,方志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他们会发现在汉军体系中更加公平,获得的利益也更大,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异心,反正开始的时候肯定不会让他们独当一面的。

而且这里毕竟是游戏世界,有忠诚度这个属xìng,虽然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多多少少的还是能看到一个趋势的,只要主上细心,想要不声不响的反叛,难度还是挺高的。

对于崔林的提议,楼班跟一众将领经过一番紧急的磋商,最后还是基本上同意了,反正先建立一个城池也不用楼班来掏钱,说不得,到时候城池到手,万一汉人皇帝给的条件不好,楼班不是也白得了一座城池。

至于双方都不能在城池中驻军,楼班倒是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个城池里都是自己的部民,他们还不就是自己的士兵么!那么不在城里驻军,其实等于城里的人都是自己的军队,这种好事不答应才怪,汉人真傻!

最后也就是召集部民朝大营靠拢这个事比较麻烦,但是开会统一了思想之后,问题也不大,只要城池能够如期建立起来,靠拢过来的部民转变成城镇居民之后,还能躲过这个冬季的寒冷,也没什么不好。

于是,所有的技术细节都解决了,崔林立刻掏出已经基本上拟好的条文约书,一条一条的跟楼班解释清楚,重新誊写了一式两份的约书,大家签字换约,算是完成了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汉胡融合的大事件,开启了汉人大举外扩,融合百族的序幕。

之后崔林又使出浑身解数,帮楼班代笔,写下了一份声情并茂流传百世的请求内附的请归表,楼班盖上印信之后,崔林立刻让卫兵将请归表送往方志文处,然后尽快的送到洛阳请天子诏。

楼班下令解散临时召集的部队,常备部队由林泽率领向西一百里扎营,同时请方志文移师西北,协助楼班的五万骑兵防守难楼可能到来的攻击。

而崔林则留在楼班营地,按照方志文的授权,开始建立村镇,随后,来自丰宁城和密云城的异人开始出现在楼班的营地,运来了大批的筑城材料,他们都是接到了这两个城市的运输任务,与原住民的运输方式相比,级别高的游侠和生活玩家,运输能力是远远高于原住民的,因为他们个个都有包裹这种逆天的道具,而原住民只有将领和官员才有包裹,另外就是大型牲畜和马车有类似包裹的东西存在,所以仔细分析起来,雇佣异人的运输成本更低。

当然了,这也就是在非战时能用异人,在战争期间,方志文还是宁愿使用原住民。

第二天,更多的异人出现在楼班的营地,不过现在已经不能算是营地了,因为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新到来的异人是铁血战旗公会的成员,他们就是这次的幸运儿,这里将要建起的城池,正是属于他们的地头,不过现在楼班的封侯诏书还没有下来,所以他们也知道这事暂时还上不得台面,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城池,如果能从早期就参与建造,显然会更加符合自己的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