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红尘)-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嵌苑⒄官鹬荼ё偶岫ú豢啥〉男拍睢
在这种信念面前,不但许攸不能反对,连袁绍也不能反对,正因为如此,大规模的恢复性开发兖州就成了袁绍眼下的第一要务,而要大规模的恢复开发兖州,解决周边的防御安全问题则是重中之重。
西北边,铁军的易帜解决了大问题,再考虑太行山如今已经被方志文从公孙瓒手中夺走,袁绍的整个西线从赵国到魏郡漫长的防线几乎不用担心了,与河内交界的地方也有铁军防守,西线可以说是无忧了。
东线,东线一向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袁绍自己不犯糊涂去招惹孔融,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剩下的就是漫长的南线了,从泰山到鲁郡、山阳、济阴、陈留,一千多里的漫长防线就是袁绍现在最大的软肋!
看看曹操的部署,陈县有荀攸、李典,梁国有夏侯渊军团,沛国、彭国有夏侯惇军团,都是战力强悍的主战军团,兵力充足战力强大,每一个都是让袁绍头疼的存在。
袁绍的部署呢,颜良在泰山,高干在鲁郡,潘凤在山阳,张颌南下济阴南部,袁绍亲自坐镇陈留,表面上看实力与曹操的不相上下,防御南线问题不大。
可是仔细一想,曹操的背后都是开发成熟的地方,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不论是物资补给还是人员补给都是非常方便的。反观袁绍,身后都是一片白地,西线算是比较好的,可以通过濮阳一线进行补给,算是勉强说得过去,但是中部和东线,都是满目疮痍的白地,数百里见不到人烟也是常有的事情,在这种地方进行补给,不但需要大批的部队护送,更是沿途就会被吃掉一大部分的补给粮草,还要防范大批的野怪,以及曹军阵营可能的渗透部队,真要打起来的时候,袁绍肯定吃亏。
现在袁绍面临的问题相当的矛盾,想要恢复开发兖州,就需要南线防御安定,先要防御安定,就需要兖州的交通和人口得到一定的恢复。
许攸等人冥思苦想之下,最后终于给出了一个先恢复三条线的建议,西线就是顿丘、濮阳、定陶、陈留一线,中部则是东阿、东平、任城、山阳,东线是奉高、鲁县、南武阳和邹县。
“本初,这就是计划的全部,需要从河北迁移的人口将近两百万左右,初期至少要一百六十万,才能将这几条线维持起来,等到这几条要道正常了,在向周围扩张,以点带面,全面恢复兖州的生产。”
这些城池有的还有些人口,有的已经完全是军事要塞,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冀州转移人口南下,西线要好一些,能够将陈留和司隶弄来的人口集中到这几个城市中,基本上能完成西线的部署。
另外两条通道,则需要从北边迁移人口南下了,趁着冬季农闲,这件事必须赶紧的做好,以便在明年开春时能够赶上春耕。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简单了,幸好有大批的异人可以帮忙,但是付出的代价,以及移民所需的粮草物资等等,袁绍掏得可就有些心疼了!
袁绍皱了皱眉头道:“这。。。需要的钱粮物资,还有农具、耕牛、种子都匡算过了没有,我们需要付出多少?”
许攸眼睛转了转,看向郭图,郭图会意的出列道:“主公,已经是匡算过了,折合了以西啊,大概要两万万七千万钱。”
“什么?!”袁绍差点没从地上跳起来,将近三万万钱,自己打下兖州这一仗也没有花这么多,现在建立几条城市带,对兖州的防御形成支撑,竟然需要花费这么多?建设比战争要更花钱么?
郭图笑了笑道:“主公,这个我们反复核算过,不过差太多,不过。。。”
“不过什么?”袁绍的脸色沉了下来,这七千万里面,流进这些人腰包的恐怕一半还要多吧,袁绍心里暗恨,但是对此却也无能为力,世族的力量袁绍现在也是让着三分才行。
“不过主公不必担忧,或者有更好的办法,主公一个钱也不必花。”
袁绍眼睛顿时一亮,不过他还是尽量不急不缓的问道:“哦?什么办法竟然可以省下这么大的一笔钱。”
“很简单啊,用土地换就是了!”
“用土地换?!”袁绍眉头微微一皱,这就是说,他们看上了兖州的土地么?兖州的土地可大得很啊!
“这个可是怎么个换法呢?”
郭图扫视了大家一眼,笑着道:“这个简单,只要谁开发土地就归谁不就行了!”
袁绍心下暗叹,这到也是个办法啊,只是这郭图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了,不,这不是郭图的胃口,而是整个冀州世族的胃口,不过,袁绍也不会任由他们肆无忌惮的吃得如此难看的。
“这,岂不是将来真个兖州的土地都没了?”
“这。。。不大可能吧,现在只是开发沿线城市而已,将来官府缓过气来,剩余的土地开发还多着呢!而且,这些土地也不是不交税的,主公,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呵呵,是好事,不过税赋。。。诸位的税赋是如何缴交的呢?”
“主公,我们可是都按时按量的缴交完税的!”
“是啊,主公,这事都是有据可查的!”
袁绍的一句话顿时激起了千层浪,袁绍顿时有些后悔,自己没事说这个干什么啊。
“好,好,此事我已经知之,不过谁开发属谁是绝对不行的,除非这里面有个比例!”
“比例?主公是说,开发者需要向官府交出一定比例的开发田地?”
“对!我看,就三成吧!”
“主公,官府一钱不出,就拿走三成,这不是与民争利么!再说了,官府还要收税,如果这样的话,肯定会严重的打击百姓南下的积极性,这不是得不偿失么!”
“是啊,主公三思啊!”
“主公,圣人说与民生息。。。。。”
“够了,这就是最后的决定,三成,剩下的都算是开发者的,照此执行!”
袁绍生气了,许攸笑眯眯的看着不出声,其实这些家伙也未必真的要全拿,分个三成也照样得利丰厚,土地可是会持续产出的啊!袁绍也不过是想要分一杯羹罢了,也没有真的与世族翻脸的意思,所以,这两边不过是讨价还价罢了!
许攸不担心这个,他更关心的是曹操到底正在做什么。
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太行冬猎西望太原
热热闹闹的光熹十一年终于快要过去了,这一年里,中原风起云涌,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好戏,当这一切的纷纷扰扰终于在冬雪下落下帷幕的时候,都不免让参与者和围观者感慨莫名,但是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十分精彩的一年。
冬雪一下,方志文又开始了今年的冬猎行动,这次又是全家出动,连再次有了身孕的甄姜也没落下,虽然她身子已经显怀了,不过坐着马车还是很舒适的,她实在不愿意错过与夫君一起的时间,她知道,过了冬天,夫君说不定又呆不住要出去了。
这次冬猎的目的地是太行,明面上应该是常山郡,也算是方志文对常山郡的巡视之旅,跟随方志文的不但有近卫军将士,还有那一群正在逐渐成长起来的童子军,以及林闻之的高级知识分子军团。
在常山郡,方志文只设立了两个官方的城池,一个是北边山口的南行唐,一个是南边的真定,还有一个军事要塞井陉关也归驻守真定的于禁管辖,而常山郡太守梁习则驻跸南行唐。
方志文的冬猎队伍由北边的代县南下,阎志一路护送到了南行唐才返回代郡,方志文巡视了南行唐,对梁习的工作赞赏有加。
梁习果然是个人才,最重要的是梁习的责任心很重,所以每一件事他都做得很认真,很难找到疏漏的地方,看来历史上曹操夸梁习政务次次第一。难有出其右者还是有道理的。
说实话,目前的常山郡政事并不是很繁忙,问题在于人口太少。城池外围,特别是道路沿线的治安环境比较差,还有就是不断的有外来的人口,比如从瀛洲、从北边草原、从南边山地送来的人口,而这些人口素质低,种族习惯又各不相同,由此而产生了各种矛盾。南行唐就像是一个大大的集中营,这里面的问题肯定是少不了的。
也亏得是梁习坐镇,能文能武。做事又极其负责,才将这如同乱麻一样的南行唐治理得井井有条,更将这些纷乱的关系处理得很好。
实地看过了梁习的能力,方志文算是放心了。接下来。向常山郡的移民速度看来是可以稍微加快一些,常山郡在应该将薄吾、灵寿、石邑几个城池都建立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链条,否则,从代郡广昌一路南下到太行南端距离太远,李元志的后勤就会成为大问题,就连于禁部队的后勤也会有问题。
随后方志文一行南下真定,然后在于禁的陪同下前往井陉关。这里可是个名气十分大的地方,战国时期。这里也曾经爆发多次大战,汉初,韩信更是在这里完成了攻灭赵国的关键一战。
方志文当然不是来这里缅古怀夕的,井陉关如今可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是通向并州乐平国的要道,是南下南太行地区的关隘。
如果仅仅是来观光的话,井陉关确实没啥好看的,这里就是个大型的兵营,有数的几个店铺也主要是为了异人提供服务的,这里不是城池,不能注籍,也不对外开放营业性的设施,除了一个副本广场之外,也没什么热闹的地方。
不过那群老头和孩子们还是很兴奋,不停的从这个山头的哨所爬向另一个山头的哨所,乐此不疲的样子让方志文和几位夫人都叹息不已。
不过爬不动的人也还是有的,比如蔡邕。
“蔡先生,怎么不去登高啊?”
蔡邕的眼睛似乎始终追着自己那宝贝女儿,看到宝贝女儿活力十足的样子,蔡邕就笑眯了眼睛,不过蔡琰年岁渐长,蔡邕有开始担心起她的婚事来,这事方志文还是听林闻之无聊的时候聊起,说这事的时候,林闻之嘲笑蔡邕,说自己的孙女快三十了他都不着急,蔡文姬才十四,蔡邕就坐立不安了。
“老不以筋骨为能事,爬不动了!”
方志文相当无语,甄姜和太史昭蓉使劲的忍住笑意,糜贞却忍不住嘻嘻的笑出声来,小宁赶紧轻轻的拽着糜贞的衣袖,提醒她有些失礼了,糜贞赶紧扭过脸,捂着嘴抖着肩膀,样子很是可爱。
方志文呵呵一笑,指了指那一群老头老太道:“这话该跟他们去说。”
蔡邕也笑了起来:“他们不怕风雪,老夫可是很怕的,其实爬上去也看不到什么吧?”
蔡邕说着极目向西边看去,只见峰峦如涛风雪如海,苍苍茫茫哪里有个尽头呢!
方志文点点头:“是看不到什么,估计也就能看到一片大山,西望是太原啊!”
蔡邕看了一眼方志文,揣摩着方志文是不是又开始打太原的主意了,不过随即他自己也失笑了,方志文是不是在打太原的主意跟蔡邕没啥关系,蔡邕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文人,年轻的时候或许还忧国忧民,年纪大了之后,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忧国忧民的能力,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学问比较好,因此对于政治,他是敬而远之,甚至连出仕都不愿意,还是在甄姜的劝说下,勉强在教育司担任一个闲职,算是为幽州的教育开发度增加了一点贡献。
“太原是个好地方。”蔡邕笑着接了一句。
方志文有些好奇的看向蔡邕:“蔡先生为何说太原是个好地方?”
“太原四面皆山,中有平原大泽,土地肥沃山川险峻,太原不是个好地方么?”
“呵呵,说得也是,太原是个好地方啊!东有太行为界,西有吕梁阻隔,南有群山为屏障,北有长城可以倚重,是个关起门种地的好地方。”
“莫非大人准备取之?”
蔡邕的问题让方志文一愣,同时身边的于禁也眼睛一亮,于禁自投方志文以来,虽然深受重用,但是却没有捞着建功立业的机会,眼看着俞涉、文聘都在瀛洲大放异彩,于禁也不由得很是眼热,如果主公有意攻下太原,自己可就能派上用场了。
“呃?!蔡先生合适也开始关注这个了?”
“哪有关注,就是随口一问罢了,我观大人巧夺常山控制太行,莫不是想要拿下太原这处宝地么?”
“哦?志文又看上太原了么?照我说啊‘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随便找个借口,将太原拿下就是,哪里需要顾忌那么多。”
方志文的身后响起了林闻之那老无赖的声音,蔡邕听到这句名诗,眼神却是一亮,脱口赞道:“好诗句,不过怎么是七字呢?不如五言铿锵,倒是颇为婉转!”
“呵呵,这可不是我写的,我也不研究诗词。说正事,志文想要图谋并州了么?为何不先拿下冀州呢?”
方志文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说了要拿下并州了,更没有说要拿下冀州,林老你这纯粹是想像。”
林闻之挤开方志文身边的于禁,站到方志文身边向关塞西面的狭窄道路看去,嘿嘿的笑着说道:“不打并州冀州的主意,要太行山来做什么,你那参谋部里的一群聪明人难道都是没事干了闲得发慌么?”
于禁苦笑着向后退了退,想起甄翔对林闻之的评价,不由得深以为然,这家伙就是个倚老卖老的老不修。
方志文很细心的给了于禁一个安慰的笑容,然后才看着林闻之答道:“拿下太行不一定是为了进攻,也是为了防御,甚至是为了阻止公孙瓒与袁绍发生冲突。”
“阻止公孙瓒跟袁绍发生冲突,是为了让袁绍放心的去跟曹操死磕么?这个如意算盘未必就能打得响啊!”
“哦?林老莫非也有高见?”方志文撇了撇嘴,林闻之的战略水平,也就是纸上谈兵的水平罢了,跟参谋部里的聪明人相比相差甚远,可能还不如田稚。
“高见没有,浅见有些,不过先不忙着说中原的事情,你入主太行,固然可以说是避免了公孙瓒东向的可能,甚至公孙瓒向西攻陷河东也是你在背后撺掇的吧?你的目的是让公孙瓒与司马防去死磕?这公孙瓒明显不是司马防的对手吧?司马防潜心发展多年,可谓是兵精粮足,正有东出中原的打算,你鼓动公孙瓒西进,不正好送到了司马防的刀口上去了么?现在中原抵定,公孙瓒西边有司马防,东边有铁军,恐怕正是进入了危亡之际了,取太原,正其时也!”
方志文不屑的笑了笑:“公孙瓒真的那么差?铁军刚刚分裂,还有能力跟公孙瓒硬碰?司马防真的需要河东郡么?您老真的明白这些么?”
“呃。。。啥意思?你是说公孙瓒不会输给司马防?”
“不是,我是说,司马防根本就无意河东郡,因为那里太贫瘠了,拿下河东郡,北边是北地,东边是西河和河内,不是三面受敌么,河东郡能安稳?不能安稳又怎么能够安心发展,不能发展要来何用?”
“这。。。那司马防派李傕和司马懿占据河津,又命张济屯兵焦县准备北渡黄河,这不都是想要图谋河东郡的意思么?”
“谁说的,这样就是图谋河东郡么?不能是骚扰河东郡,不让公孙瓒发展河东郡的意思么?只要河东郡不能正常的发展,就不可能对司马防形成威胁,甚至还能成为公孙瓒的流血之地,这才是司马防的真正打算吧!”
林闻之眼睛转了转,虽然认为方志文的说法在理,但是他嘴上可不认输:
“那,司马防兵强马壮,难道不想有所作为么?”
“当然想了!”方志文十分肯定的说道。
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冰峰观雪纵论中原
ps:感谢‘风极轩’大大投出宝贵的月票!感谢‘堃水’大大的慷慨打赏,还有‘780102294’大大的评价票,谢谢!
林闻之得意的伸手想要抚摸自己的胡须,只是这关头上迎面风不小,呼地将他引以为傲的长髯吹了起来,盖了他一脸,这个样子就有些好笑了,关墙上顿时响起一边闷笑声,等到林闻之将胡须拢住,扭头怒目相视的时候,大家的脸上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只有方志文笑嘻嘻的看着林闻之,林闻之为之气结。
“哼,既然你都说了司马防将要有所作为,为何他就不能有向东发展,重回中原的想法呢?”
“我没有说他没有这个想法啊?假如您是司马防,中原的局势如此,你待如何入局破局?”
“这。。。”
“您也明白中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慢慢来,用坚实的基础,一点点的蚕食才是正途。”
“可是,中原豪强也不会坐视吧!”
“呵呵,您这是在狡辩,我只是说,司马防不能大鸣大放,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向东走,拿下一点地盘就消化好巩固好,然后再迈出一步,司马防这个人从来都不缺乏耐心,何况还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更应该谨慎小心了。”
“那你认为,司马防会先将吃下去的弘农消化了,然后才会图谋河东。拿下河东才会图谋西河、太原、上党,而中原却是要放在最后的?”
“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司马防的性格谨慎,绝对不会冒险,就算看到曹操或者袁绍拿下中原,他也不会因此乱了分寸,毕竟他现在是关中、西凉在手,已经有了稳固的根基,着急反而是大忌。”
林闻之揪着自己的胡须。眨了眨眼睛道:“这么说你的看法跟我相近了!”
方志文撇了撇嘴,于禁瞪大了眼睛,这家伙果然是脸皮极厚的。蔡邕也是莞尔一笑,方志文的几位夫人都是抿着嘴直笑,只有靠后一些的珈蓝眼神不善的看了林闻之一眼。
“是嘛,那刚才林老您似乎对中原的局势另有看法。现在可以说说吧!”
“呵呵。当然,不过在我说出意见之前,我想要先问问你的看法,省的一会你绕来绕去又将我的想法说成是你的想法。”
“呃。。。这样也行?”
“当然!”林闻之很肯定的点着头,一脸的大义凛然,其实肚子里都笑烂了。
“好吧,”方志文无奈的说道:“我对中原的看法是会消停一段时间,或者到春耕之后吧。曹操重新整顿好军队,或许会有新的动作;至于袁绍。他现在是最希望中原安定的人,好争取时间努力的恢复发展兖州;刘备方面,应该会在汝南维持一个低烈度的战斗,而将重心转向汉中吧,其实从张梁忽然朝汉中出手就能看出,有人在将刘备的目光吸引向西边,这人希望给刘备找一个坚实的根基。”
“就这些?”
“就这些!”
林闻之得意的扬了扬眉梢,笑道:“好,司马防和公孙瓒就不必说了,未来一段时间,这两人的重心都在对方身上,刘备你说的也不错,至于是谁将刘备向西面引导其实不难猜,不就是庞元和江永么!对张梁来说,西边的天地开阔,如果能依托汉中,逐步踏上高原,则张梁的天地开阔,对于刘备来说,有了蜀中,不但有了一个坚实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关进时刻还能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如果早有准备的话,这也是一个可行的后路。”
方志文点了点头,对此表示赞同。
“再说曹操,曹操经过连番的大战之后,其实战力损伤不大,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到全盛状态,拿下颍川之后,曹操的西线基本无忧,汝南西部有桐柏山阻隔,刘备军难以大举出动,这无疑是减少了曹操的防御负担的。那么接下来曹操是不是会休养生息,马放南山呢?我以为不会!”
“嗯,肯定不会!”
“别急,你认为曹操接下来会做什么?与袁绍开战么,再次掀起争夺兖州的战役?”
方志文笑着点了点头:“有这种可能性,而且是相当大的可能性!”
林闻之哈哈大笑:“哈哈。。。。这回你错了,我敢肯定,曹操的目标一定不是袁绍!”
方志文敛起笑容,周围的众人也都诧异的看向林闻之,这老头还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啊!这话听起来到真是很让人在意,因为曹操不打袁绍,跟刘备只是保持有限烈度的战争状态,那么曹操唯一能进攻的方向就是东面,收复整个徐州乃至于青州。
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局面,跟这里的所有人可就有着切身的关系了,就算林闻之只是吹牛,这话一出口,也一样能够引起大家的充分关注。
“哦?林老为何这么肯定呢?莫非是得到了什么特别的消息?”
“怎么可能,我的消息哪有你的消息厉害,你的人原住民也有、异人也有,渗透的厉害啊,单论情报方面的工作,这个世界上能跟你相提并论的势力恐怕没有,连天地会也得甘拜下风!”
“呵呵。。。那么林老判断的依据呢?”方志文略有得意的一笑,心里暗道那是你不知道在情报方面密云的投入有多大。
林闻之抬起右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当然是用我这聪明的脑袋想的了!”
“啊?空想啊!”
“什么叫空想,那叫推理,推理懂不?”
“呵呵,懂,那您说说是如何推理出来的?”
“你听好了啊!”
林闻之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这事应该先从袁绍身上说起,你刚才也说了,现在中原最不想打仗的人就是袁绍。袁绍刚刚发布了新的政策,让冀州世族开发兖州的荒弃的土地,建立几条城市带来支撑兖州南部的防御体系,这个时候开战,最痛苦的肯定是袁绍和冀州世族,因此,袁绍无论如何都不想打。至少在秋收之前是不想打的。”
“没错!”
“可是,曹操会任由袁绍踏踏实实的消化调兖州么?说起来,曹操手里只握着一个豫州。而袁绍手里则有冀州和兖州,还有青州的一部分,因此,从地盘算袁绍占优。从人口看两者相差仿佛。但是袁绍阵营的异人支持者更多,如果给袁绍充足的时间发展兖州,要不了多久,袁曹之间的实力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加上窥伺在侧的刘备,志文你觉得曹操能忍受这种局面?”
“不能,所以我刚才判断曹操有很大的可能会跟袁绍开战,就在春耕开始后不久。让袁绍在兖州的投入都见财化水,这样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大大的消耗袁绍的战争潜力,甚至能够迫使袁绍主动的收缩,让出兖州南部。”
方志文的话获得了周围听众的一致支持,大家都纷纷的点头,然后将目光看向林闻之,看看林闻之这次又如何让圆好自己的观点。
“呵呵,前提是对了,但是结论却错了,你完全忽视了袁绍的能动性,战争和政治是斗智斗勇,曹操能想到的事情,袁绍也一样能想到,因为他必定会有阻止曹操开战的想法和动力,从而催生出策略和行动!”
方志文眼中精芒一闪,笑着问道:“哦!那么袁绍会采取什么行动,能够有效的阻止曹操的行动呢?莫非是用超限战之类的?”
“超限战?袁绍有这个能力么,而且曹操若是不顾袁绍的软杀伤,强硬的以攻对攻呢?”
“也是啊,那么袁绍岂不是没有办法了?”
林闻之得意的笑着:“谁说没有,当然有!”
“林老高见,愿闻其详!”
“袁绍没有办法直接对抗曹操,或者说直接对抗并不能避免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为他和曹操寻找一个共同的敌人,比如之前他们共同对付刘备时候,他们之间就是和平的,袁绍尝到了这个甜头,肯定会再次想到这个办法。”
方志文眼睛眯了眯:“那么这个敌人只能是徐州和青州了?”
“没错!徐州,是曹操背后的毒疮,随时都可能要了曹操的老命,青州,一直是袁绍觊觎的对象,因此,如果他们两个合谋攻取青徐,是不是有了一个共同的的人呢?而且这事还会有另一伙人极力推动!”
“倭人?”
“对!”
林闻之用力的点点头,看着方志文微微皱着的眉头得意不已,自己的纸上谈兵也终于战胜了方志文一次了,这可是辉煌的胜利,要知道方志文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可是有着一大票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林闻之的骄傲在于以一敌众,颇有舌战群儒的风采啊!
“照您这么说,曹操会笨得看不出来这是个圈套?”
“就算是个圈套,如果此事成了呢?还有,倭人的态度他也必须考虑吧,现在缺了异人,战斗几乎没法打,难道曹操不能被异人所挟持么?”
“可能!林老果然聪明啊!”
“呵呵,那是,服了没!”
“服了!真的服了!您就是凭着道听途说的情报就能想到这些,厉害,厉害啊!”
“哈哈。。。。那是!不然你以为我真的不懂军事战略,切!”
“是的,是的!您最厉害!”
“那是,既然明白了,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呢?”
“呵呵,简单啊,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不过为了防止袁绍真的动手,先要拿下太行山,在他后心上顶上一把刀子,就是我们现在做的。”
“嗯!呃?。。。。”
林闻之惊讶的看向方志文,周围的人顿时恍然,原来这一切早就在方志文的计算之中,方志文之前所有的布置,都是针对这种变化而来的。
林闻之看了半晌,颓然一叹:“哎,非战之罪,非战之罪啊!”
“呵呵,您老不必沮丧,您是在跟一群人战斗!”
方志文憋着笑,一脸严肃的说道,众人闷笑不已。
一千三百八十三章纸上谈兵江刘对阵
冬去春来,时间转眼就到了光熹十二年一月。
刘表被刘焉逼着,不得不从南郑出来,如果可以的话,刘表当然是不愿意来的,可是严颜和张任两人带着大军到了南郑,刘表要么关起门来跟他们打,要么就该乖乖的夹着尾巴滚出来,刘表能选择么?
刘表悔啊!早知道刘焉这么不厚道,就不向他求援了,现在自己这就是引狼入室嘛!
在张任的陪同或者是押送之下,刘表磨磨蹭蹭的带着杨任等人,率领着十万部队来到与石泉距离一百里左右的南乡城,南乡城不大,这一下子来了十几万大军,顿时将这个小小的山城给塞满了。
刘表不急着进攻,只要守住了南乡,张梁就不可能深入汉中。
于是刘表先在小小的南乡城外建造大型的军营,将这十几万的部队先驻扎下来,然后又建设配套的仓储、后勤设施,最后干脆将城墙边上的军营直接就划进了城里,用军营的外墙做扩建城池的外墙,硬生生的将南乡的面积扩大了两倍,都快要赶上一个二级镇的规模了。
对于刘表的行为,张任也没有反对,他只是冷眼旁观,当然了,刘表的做法也不能说做错了,从战略上看,在南乡建立据点,扼守东向的通道,确实能阻挡来自石泉方面的威胁,而事实也证明了刘表的做法正确。
黄巾军见刘表谨守南乡,作出一副缩头乌龟的样子。竟然也不急着进攻,而是在石泉跟刘表做着同样的事情,建城!
这可就奇怪了。石泉的位置很尴尬,东边是西城,西边是南乡,南北两边都是大山,你说刘表在南乡建城,有闭门谢客的意思,他背后可是有着富饶的汉中平原的。你张梁前后左右都是大山。你在这跟刘表耗时间,那不是找死么?
可张梁偏偏就找死了!或许张梁的智慧只是如此,要不然也不会被人赶得四处逃跑。从汝南一路转进到汉中来了!
张梁的做法让张任觉得张梁也不过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