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几个是江南省的,我们三个都是同班同学”一个个子不高,带着眼镜的男生说道:“我叫宋维军,这个是刘青青和钱虎。”他伸手扶了扶眼镜,指着身边的一男一女继续说道。
  “这是范鲁,甘童,宁乔和宁东姐弟俩,那是牛闫庄,欧夏,包进喜。。。”
  “我叫李文月”刚刚那个俊俏的姑娘说道:“这是孙芳、郑茜、石文先、许明友,我们都是燕京的。”
  “燕京的啊,咱们老农民做梦都想去一次,好见见毛大人呢?”
  安强接着又继续感慨道:“多亏了毛大人啊,要不然咱们这样的农民祖祖辈辈不都是被剥削的吗?那些黑心的地主老爷,个个肚满肥肠的,给我这个长工一天一顿吃黑面馍馍,那个时候我可不会想到有翻身做主人的一天啊!”
  好像碰到了听众般,于是安强讲性愈发不可收拾:“那个时候有个和我一个村的大姐,给地主家做饭。每次到了做饭的时候,把白面活上之后,趁着别人不注意,就偷偷的往自己的胳膊上上抹一层白面,然后盖好自己的袖子,晚上回家就给饿着肚子的孩子们熬面汤吃。这才让自己的孩子活下来!”
  知青们听说这位妇人的事迹,纷纷赞扬她的机智,和唾弃地主们的不仁义。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啊,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吧,是吧?”安强转了个语气问道。
  “是的,就是这么说的。”一旁的知青连忙接上道。
  “天有不测风云啊,这个大姐被地主婆发现了,于是就把他好一顿打,投入到大牢中去了。哎,可怜的他的几个娃啊,就这么没了娘啊!”
  安强的语气愈加的低沉,最后又是连着叹了几口气儿,像是缅怀着那位大姐,又像是感叹着她没见到新中国的好似的!
  这时,知青们便响起高昂的口号声:“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永保无产阶级江山永不变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听到安强这话,缩在队伍末尾的谭贡,心里揪揪的的难受着。
  因为他家就是地主,前两年他爸爸谭永林被定性为“黑五类”,他也就是“黑五类子女”,他爸爸虽说不像杨白劳那样的坏人,但是家里的长工纷纷揭发爸爸。
  他们编造了一系列的事情来证明受到谭永林的剥削和压迫。
  之后谭家的大院被砸,东西也被抢走了,爸爸和妈妈还总是被拉上台,让人批(斗)教育着。
  谭贡也遭受着严重的打击,从过去的一个吃穿不愁的大家少爷,变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黑五类”坏分子,连他的心上人也与他划分界限,离开他嫁人去了!
  这些变故让曾经有些天真浪漫的谭贡,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他更是为了减轻家里人的负担主动要求下乡。
  一旁的谭贡沉浸在思绪中不可自拔,默默地跟着队伍前进。
  山路高高低低,时而爬山,时而下山,谭贡感觉颠的自己小腿肚子生疼,脚底板在这些日子的行走中也被磨得起了水泡,现在火辣辣的,难受极了。
  但是他不能诉苦抱屈,因为他的身份不允许。
  如果稍微露出那么一丝的委屈,那么可想而知,周围这些知青们就会对他严加批评。
  比如,黑五类子女果然是吃不了苦的,就该让你们尝尝过去人民受的苦。。。
  看到大家有些疲惫,安庆昌便开口道:“先休息10分钟,一会在继续走。”
  终于到了休息的时候,但是这冰天雪地土都冻的结结实实的,山里的雪还没有开化,也没有地方坐下来休息。
  知青们虽然穿着棉大衣,可没有热水喝,一阵阵寒冷的风吹过,他们浑身发冷颤抖,脸上不时生出鸡皮疙瘩。
  看到这个情形,安强又让他们继续上路了。
  知青们为了保存体力,渐渐的闭上了嘴巴,闷头走路!
  之后专心走路,不必再提。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知青们这回真是体会到了,上山一步一使劲,下山还得控制着不能滑倒,体力不支的女同学们叫苦不迭。
  知青们都说,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真是太伟大、太了不起了。
  也要向老乡们学习!
  走了将近3个小时后,大概下午4、5点钟到了村里。
  听到消息的社员们都出来看个新鲜,鼓掌的、帮着拿行李的,老老少少都是热情的招呼着这些知青们,小孩子们也喊着:城市来的洋学生,城市来的洋学生。
  安爷爷说了几句欢迎的话语,就让王大姐带着知青们先去了他们住的地方。
  “两间房子隔得不远,我看你们男青年多,那就住那间大一点的屋子,剩下的女青年住另一间。你们先把行李放好,然后跟我去大食堂吃饭。”王大姐干脆利落的道。
  知青们看着眼前的高高大大的茅草屋,心中自是一番感慨。
  这就是他们以后要住的房子啊,还是茅草盖得,虽然比不上城里的红砖房,但是这群热血的知青们都是怀揣着建设祖国的梦想来的,不畏惧艰辛和险阻!
  安顿好之后,王大姐带着他们一起去了大食堂。
  由于知青们第一天刚到,所以安爷爷安排他们吃上了大食堂的大锅饭。
  掐着时间,算计着知青们差不多要到的时候,安爷爷就安排好了三五个做饭的妇女,让他们在大食堂准备晚饭。
  安茹也跟着安爷爷去了。
  现在的安爷爷对于自己孙子辈中的人,最喜欢的不是大孙子安国,也不是嘴甜机灵的安谨,更不是安小叔家的两个男孩子,而是安茹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安茹是个过目不忘的小姑娘哇,超级学霸!
  安茹学霸上辈子的时候就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的人,一路从小学初中高中称霸着过来的,上大学时反抗了父母让学的英语师范学校(因为语言对安茹来说太容易了,没挑战性),才转而研究起了机械设计。
  安茹还是上辈子思维,从而没转过来,以为过目不忘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呢?
  除了这辈子有时候安谨教她一些东西的时候,被安谨夸赞聪明,其余的时候也就忘了这件事了!
  但是安爷爷不这么想啊!
  自从有一天安爷爷经过时,发现安谨教安茹背诵新学的毛大人的诗词,而安茹听完一遍后就背了下来,就对安茹这个往日里没多加注意的小孙女关注了起来!
  安爷爷发现这件事后,认为孙女安茹是个过目不忘的小天才,这个放到以前就是状元之才啊!
  虽说现在考不了大学,但是以安茹的本事不怕出不了头的!
  所以现在安茹虽然才7岁,但是安爷爷也有心带着她见见世面。
  这不,在听说这里要来一些大城市的知青后,安爷爷心中就有了念头,他想让自己最喜欢的小孙女多和他们接触接触,长长见识。
  知青们吃的是杂粮面的馒头,菜是过冬常吃的萝卜汤,暖暖的下肚,正好去去寒。
  吃完饭后,安爷爷发表了讲话。
  “如今快要到了秋天,你们这些娃娃要勤快些干活,这两天你们好好跟着生产队的队长学习怎样干活!”说着指着身边的5个男人说,“这几个都是咱们生产队的种地的一把好手,你们认真的学着。”
  “大队上还给你们分了2块自留地,明天开始先开荒,你们可得好好的种,这就是你们一年的蔬菜口粮,可不能马虎啊!” 

☆、第14章 安国和宁乔

  安爷爷做主把知青们分配到各个生产小队。没有像前几年那样让队长们自己选,最后队长们挣得脸红脖子粗的,他分的才能做到尽可能公平!
  有些队长对于这些跟小鸡子似得白面书生内心很是瞧不上,就怕他们干不好活!
  安茹看着安强对分配到自己小队的四眼,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样子,就忍不住在心中偷笑。
  这时的农村人不管男女,都以一副身强力壮的好身板子为荣,向这些学生这样瘦弱的,一向是不喜欢的。
  看着文质彬彬的李维军,在后世中被推崇的长相,即使放到60年代城市中,也是方心未艾的女孩子们心中的白马王子。
  但是就是不受安强队长的欢迎!
  安茹看着这群从全国各地不远万里来到安家村大队,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们,心中微微发涩。
  这是被时代耽误的人啊!66、67、68届的毕业生统称是老三届。他们的大学梦就这么断了,千辛万苦去插队,有的甚至还会丢掉性命。
  如果遇到不好的农村干部,还会被欺压!
  安茹回过神来,细细观察这20多个知青。
  他们有的家庭条件好,穿着一身新衣服,有的甚至还带着机械手表。应该是从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的。剩下大多数的都应该是生活困苦之辈。
  这次的安茹没有和这些知青们深入接触,他们主要是围着安爷爷他们询问着种地开荒的事儿。
  偶尔也会有几个梳着大辫子的女知青,见到安茹乖乖的坐在安书记身边,就逗逗安茹:“小妹妹叫什么啊?几岁了?”
  “姐姐,我叫安茹,今年7岁了,上一年级!”
  是的,安茹现在不叫二丫了,这个小名随着安茹上学之后,便弃之不用了!
  安茹为了不让别人叫自己新名字时没反应,就跟家人撒娇耍赖的又叫了安茹这个名字。
  怎么说也是上一世用了一辈子的名字,如果起新名字她会不习惯的。当初的那个二丫,那是没办法之下的妥协!
  不久之后知青们散去。
  安茹以为跟知青们是短时间不会有交集的啦,不想两天后,有一个女知青匆匆忙忙的跑来安爷爷家。
  “小妹妹,安书记在家吗?”安茹的记性很好,在他们刚来的那天做介绍时,安茹记下了他们的模样,长相和籍贯。
  现在问自己问题的就是宁乔,有个弟弟叫做宁东。
  “爷爷出去了,姐姐你有什么事儿吗?”
  宁乔知道小妹妹安茹是个聪明的小孩子,于是就直接对她说道:“我们女知青中有一个人前天开荒时不小心把手划伤了,自己没当回事,要了点红药水就涂了起来。可是这两天伤口不仅没好,却又严重了,都化脓了!”
  原来这两天知青们在开荒,可是土都冻得很结实,锹挖不动,镐下去一个白点,用力不好震的手臂发麻,镐把儿震断了太平常的事。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进展却缓慢。
  于是知青们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在使用方法上改进,变刨为震顺着冻土的裂缝敲击,连续震敲常常能落下大块的冻土,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进展加快了,但是不幸的事也发生了,欧夏在敲冻土时没注意,于是就把手弄伤了。
  说着她又自责起来,这个受伤的女知青叫做欧夏,两个人挨着睡,但是不是同一个小队的。
  知青点的所有知青们都是轮流做一天饭的,正好今天轮到欧夏,这才被她发现欧夏的伤口严重了:“我领着他去找了安强队长,安强队长又带着我们找了村里的李大夫,但是李大夫看了之后说自己手里没有药,让我们尽快送病人去县城治疗!去县城这事儿得找安书记才成啊!”
  恩,这时候出行得开通行证,住旅店、就医也得开证明,没有证明就是寸步难行。
  “这样啊,姐姐我给你们开一份证明吧!一会我带着你去找我大哥安国,他在运输队工作,可以驾着牛车带着你们去医院,而且县城他还熟悉!。”安茹想了想,爷爷不在家,找他也麻烦,正好她看过爷爷开证明,知道怎么做。
  “你”宁乔有些吃惊的上下打量了安茹一眼,“你还会开证明啊,字你都会写吗?”说完她还是有些狐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写这么多的字吗?
  “姐姐,那我让我小叔写给你。”安茹看着对方不相信她,却也不想继续争辩,正好安小叔在家,就让他写吧,反正这东西谁写都行,主要就是要盖章才能用!
  安小叔问清事情的原委后,提笔就写好了证明,并且认为安茹的安排很妥当,保证等安老爷子回来后,就立马告诉他这件事。
  于是安茹就带着宁乔去大伯母家找大哥安国。
  宁乔看着这个从砖瓦房中走出来的年轻男子,挺拔的身姿,俊俏的面庞,他不像从前遇到的那些老乡一样粗鄙,也不像下乡的同学一样小孩子气。
  那是成熟的、顶天立地的男人,那一抹唇角的微笑仿佛勾住了宁乔的心。
  此时的宁乔有些怔怔的望着和安茹说话的安国,心脏不受控制的砰砰直跳,她感觉脸颊*辣的!
  她拼命地对自己说,令静下来,清醒一点。
  等宁乔回过神来,就看着安国向自己露出了一个礼貌的笑容。
  “同志你好,我叫安国,小茹是我的妹妹。你放心,我曾在县城念过高中,对那里很熟悉,一定会送你们到医院的。”
  “你好,我叫宁乔,是刚从山东来的知青。”宁乔虽说有些害羞,但她是个爽朗的性子,不做一些扭捏的姿态。
  “小茹,你先回家去吧。”安国转头又叮嘱我道。
  “我知道了,大哥你们出门要小心啊!”安茹对于县城总是敬而远之的,毕竟运动期间还是在家里比较安全。
  “回去吧!”
  安茹对着两人打了个招呼,就回家去了,她相信以大哥的能力,这件小事完全难不倒他。
  “你先回去准备下,我去驾车,一会到知青点接你们。”
  “好。”
  之后的事情,安茹到知青点听宁乔说了一下,之后他们的事情很顺利,医生给欧夏开了药,他们就回来了。
  她还着重感谢了安国一番。
  几天之后,安谨跑来跟安茹说,大哥安国最近总是不在家,老往知青点那里跑,不知道去干什么?
  安茹也对这件事情很是好奇,于是兄妹俩偷偷跟着安国去了知青点。
  埋伏了一段时间他们才发现,原来安国是去找那个叫宁乔的女知青的!
  抓住他好一顿逼问,威胁他说,不告诉自己实话,就去向大伯母告状,他才对安谨安茹说了一部分的实情!
  虽然弟妹俩还小,对他们说这男女之情很难为情,但是也不能让母亲知道这件事!
  母亲看不上从大城市来的知青,认为他们不能吃苦耐劳,种地干活都不行。
  母亲肯定不会同意他知青们交往过密的。
  再说他现在也仅仅是对宁乔有好感,也没有对宁乔表露心迹,最后两人能不能到那一步,现在的安国是没有考虑好的。所以更不能节外生枝。
  “那天我不是送女知青去医院吗,我们聊了聊,我们都是同龄人,相互之间有话题。之后我发现他们在这里生活不会种地、不会做饭的,他们都是从城市来的学生,没在农村生活过,我教他们快速的适应这里的生活。”
  “原来是这样啊!大哥,那你下回也带我去呗!”安茹对知青们还是很好奇的,很佩服他们不怕苦难的精神。
  “行啊!”安国想着如果有安茹跟着一起去就是给他打掩护,如果母亲问起来的话,也好有个现成的借口,岂有不答应之理啊!
  安谨是个还没开窍的10岁男孩,听完大哥的解释之后,顿感无趣,也是忘在脑后了。
  但是安茹作为一个活过一世的人,直觉告诉她安国肯定有什么瞒着自己,但是书呆子安茹感情很迟钝,她是肯定不会发现的!
  安茹是后来也是和大嫂宁乔交谈时,她说漏嘴这才知道。
  原来是因为那天送她们去医院的时候,安国发现这个叫做宁乔的女知青性格爽朗、明事理。
  和她深入交谈之后,才发现他们都喜欢文学,于是也就越聊愈发觉得,宁乔与他兴趣相投。
  于是安国怀着一丝隐秘的心思,假借去知青点和知青们畅谈人生、相互帮助,实际上是想和宁乔加深了解,忙着追女朋友去了。
  当然安国和宁乔他们的恋爱史,就是后来的事儿了!这里我们暂且先不提。 

☆、第15章 耕地三人组

  “阿茹,阿茹,一会我帮你打猪草,你帮我讲讲这几道题好不好?”说话的人是安茹的同桌安小小,她是个颇为乖巧的一个小姑娘,不过就是对于学习上不开窍,总是逮着安茹问数学问题,同一个问题给她讲上10遍都记不住,安茹真是有些怕了她!
  后来小姑娘发现安茹不喜欢干活,就帮她打猪草,作为交换安茹就帮她讲题。
  虽然安茹很不想给她讲题,但是她更不想打猪草啊,于是二选一,安茹可耻的选择逃避体力劳动了,安茹美其名曰她可是做大事的人,怎可把时间浪费到打猪草上呢!
  “好吧,你要争气点,今天讲完了,明天不许忘了,知道吗?”安茹瞥了瞥黏在她身上的安小小,语气生硬的说。
  “好好,知道了,我会尽力的啦!”安小小知道自己很笨,总是问别人很多遍还记不住。所以其他人都嫌弃自己笨,只有安茹还和她玩,所以发现安茹不喜欢干活之后,这才帮忙的,没想到安茹会主动帮她讲题,真是好感动啊!
  所以说这是个美好的误会啊!
  所以安茹现在有一个小尾巴了,这是安茹交到的第一个同龄朋友了!
  这可和安萍姐姐是不一样的,安萍是个贴心的大姐姐,但是安小小是个磨人的烦人精!
  但是两人相同的特点就是都能包容安茹。
  安茹所在的一年级就一个班,总共36个学生,男生23个,女生13个。
  放学的钟声响起之后,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一起回家,教室里只剩下安茹和安小小了。
  “笨死了,笨死了,这道题和上面一样的步骤啊,就是数字变了,我再讲一遍,你认真听。”安茹真是被安小小打败了,身心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啊!
  “好阿茹,嘿嘿,别气了,你再讲一遍我就会了!”安小小略带讨好,很狗腿的样子。
  “安茹,安小小,很晚了,快回家去吧,路上小心点啊!”说话的是安茹的老师张刚,就是那个当然赢过安爸爸留下来当老师的人。
  张刚饱读诗书,博闻强记,讲课又深入浅出,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虽然安茹刚开始有点介意,但是也被张刚的出口成章折服了,消了心中的芥蒂!
  尤其是这个时候的语文课程,基本上把语文、政治、历史合并在一起,取名“政文课”就是马列主义、毛的思想之类的政治和反映和歌颂“□□”、“人民公社化”运动、之类的时事宣传。
  但是张刚却不一样,他是真正的教知识的人,在这个年代教书在安茹看来是一件高危职业,很容易就被人打倒的,即使教授对象只是一些小孩子。
  同时安爷爷没有像其他学校那样,放任学生们不上课去写儿歌、写黑板报、参加革命斗争、参加□□。
  安爷爷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知识的力量,现在也在不断的学习着。他是一个兵,不知道政策为什么不让孩子浪费学习的时间去搞运动,但是在安家村的一亩三分地上,他要保证新建立的小学没有白费大家的心血。
  所以在各方面的综合之下,孩子们还是有很多人重视努力学习的。
  “知道了,张老师再见!”安小小虽然数学是个渣,但是语文还是不错的,所以对于这个交语文的老师,还是很喜欢的。
  “老师明天见!”安茹也对着面前语带关切的张老师回答道。
  “阿茹,今天时间晚了,我们先回家吧!”
  “哎,听你的,给你讲题是不能急在一时的!”
  于是安茹和安小小就手拉手的双双把家还,当然了,各回各家。
  “今天又回来那么晚?”老妈沈翠翠一如既往地犀利,御姐范儿爆棚啊!
  “妈啊,那个小小你又不是不知道啊,总是问我题,讲了多少遍也记不住,真不知道我怎么有她这么笨的同桌!”安茹放下书包,立马向爷爷奶奶他们问好。
  “你呀,要好好的给小小讲题。”沈翠翠点了点安茹的额头,“前两天小小妈还来咱家送了东西,你呀要认真点,人家给你送的罐头可不能白吃,知道吗?”
  安小小的妈妈在农村供销社上班,供销社有时候也会处理点残次品的东西,如果内部有人的话,就能抢到手。虽说是残次品,但是也不是不能用。为着这个沈翠翠从来都是待小小妈热情三分的,更别说安小小也是个可人的小姑娘了!
  “知道了,知道了!”安小小可是安茹心中承认的小弟,对自己人安茹还是不错的。
  “小茹,过来,过来,给爷爷念念这本书。”安老爷子虽然还没老眼昏花,但是他看东西还是很费劲,安茹给他念过一篇报纸之后,安爷爷更是把它当成了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了!
  安茹接过安老爷子递过来的书,看了看封皮,原来是万国鼎编写,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祯和农书》。书里主要是对王祯的农书的概括。
  安茹翻了翻之后内容,发现它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书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要尊重天时、地利等自然规律的条件下,人事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专篇,概述了农业种植中的各项问题。里面还有农器图谱、百谷谱、等等重要的农业知识。
  安茹连忙问爷爷:“爷爷,你从哪里找来的书啊!”
  “是我的老战友,他知道我在农村肯定需要这东西,所以托人给我捎回来的。”安老爷子想起自己分别多年的战友,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哦”解决完心中的疑惑之后,安茹念到“王祯和农书。作者万国鼎。。。”
  “别念了,老头子,小茹过来吃饭!”安奶奶打断两人。
  “好的,奶奶。”
  “来了。”
  安茹看着前面相携而走的爷爷奶奶,想着爷爷在家虽然很权威,但是他对于这个相伴了20多年的老伴很尊重,家里安奶奶决定的事儿,安爷爷从来不反驳。
  安茹对于他们的感情很是羡慕,要是她也能找到这样一个相伴一生的人就好了。
  安茹摇了摇头,现在想这些太早了,虽然有着大龄剩女恨嫁的心,奈何身体才是7岁的小屁孩啊!
  心有余而力不足,古人诚不欺我!
  ——————
  这天安茹听安小婶说了一件有关于新来的知青们的趣事儿。
  原来这两天到了春天播种之前的耕地的时候,安家村虽然有一个小拖拉机和2头牛,;社员们种地虽然不至于刀耕火种了,但是机械用柴油,牛得有休息的时候,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也还是用着非常原始的农具耕地。
  安家村这么多年来一直用着的犁杖,犁杖是用木头做的,犁铧是铸铁的,扶犁杖的人大都是农活上叫得响的好把式。
  扶犁杖的人把犁铧□□田垄里,前面的人奋力的拉着犁杖沿着垄沟向前走着,深棕色的泥土就会被犁杖翻了起来,散发出潮湿的泥土和草根的气味。
  宋维军、谭贡和李文月三个知青分到了一组,宋维军文弱,李文月是个女的,他们都是力气小的,唯有谭贡虽然从前是个大少爷,但是毕竟有副好身体,力气也比他们足,所以垃犁杖交给了谭贡,扶犁杖交给了谭贡,后面的李文月就负责点种、撒粪、浇水、培土。
  那天,他们这副犁杖刚刚犁了一小会儿,犁铧就掉下来了,李维军三人开始忙着摆弄犁杖,周围的社员们扶着犁杖一趟一趟的耕着,不时有人往他们这边看,三个人被社员们这种你们偷懒的目光看的很是羞愤,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那没法子,犁杖坏了。这三个人不想刚来就被打上好吃懒做的标签,于是抓紧时间修犁杖,一袋烟的功夫犁铧安好了。
  李维军吃力的扶着的犁仗在田里来回扭着,耕出的是一条弯的垄沟,很是搞笑。其实扶犁杖这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熟练的农民不但犁得快而且犁得直,而李维军他们差的远了去了,比之农妇们都不如,更别提壮劳力们了。
  这不,看到三人的成果,又引来周围人的一阵吃吃的笑声。
  不一会儿,只听见一声“呀”,他们又站住了,原来是犁杖又坏了,就这样大半天的功夫,他们连一条垄都没耕到头,净修犁杖了。但是犁杖终于还是让他们修理得散了架,根本没法用了。
  “那边的后生们,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你们三个杵在地中间的,你们去生产部换一副好用的犁杖,快去!”王大姐看到这个情形,立马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三个人吁了一口气,终于摆脱这尴尬的场面了,连忙道过谢后,扛起犁杖奔向生产部去了。
  只听噗嗤声不断,“哈哈,可笑死我了”“真好笑”,身后传来一阵的大笑声。
  安茹听完安小婶讲的趣事儿,心里描绘出三人的窘境,十分不厚道的笑出了声。 

☆、第16章 偷鸡贼

  在知青中,有的人总是跟着大拨到地里干活,踏踏实实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干起来也有模有样的。
  比如宋维军、谭贡、宁乔、李文月,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初来乍到,什么都不会,经常引起别人的笑话,但是这些人敢想敢拼、努力向农民学习,干活正经是把好手。
  但是也有的人受不了安安分分的劳动,动起了歪脑筋。
  钱虎是p省人,家里孩子多吃得少,从小就偷鸡摸狗的,弄点有油水的东西吃,不是个正经人,来了安家村之后安分了几天,就又故态萌发了。
  这一天钱虎假借身体不舒服,向生产队长请了假,等人都走了之后,就偷偷摸摸的掩门而去。
  钱虎要去的是王大姐家,刚来这几天钱虎已经暗地里打听过了,王大姐是个寡妇,家里有个12岁的女儿,平日里王大姐母女俩都要去上工,家里就没有人在了。
  为了避免被乡亲们看见,钱虎走的是人少的小路,这个时候大家都去上工了,路上很安静,一个人都没有。
  钱虎快步的走着。到了王大姐家,钱虎先观察了一下院里和周围,没有发现人,于是放下心来,一个纵身双手用力就爬上墙去,动作很是利落的翻墙而过。
  屈膝落地之后,环顾了四周,于是直奔鸡舍而去。
  王大姐家有2只下蛋的小母鸡正在悠闲的吃着鸡食,丝毫不知道危险正在来临。
  钱虎抓住鸡,手脚利落的扭过鸡脖子,只听咔嚓一声,鸡就死了。
  钱虎把两只死鸡放到身后的背包里,就迅速离去。
  钱虎其实不是不想偷钱,只是现在的农村人藏钱的地方很多,要找出来不是不行,却要花很多时间。
  但是现如今王大姐家的小丫头不知道什么时间就会回来,如果被发现了,那可不得了了。
  批(斗)不说,以后他会在这里混多少年不一定呢,安家村的人对他印象不好,落到他们手里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尤其王大姐还是个军烈家属。
  钱虎一直都小偷小摸的没被人发现,靠的就是把握好时间、不能太贪心。
  钱虎找了个隐秘的树木遮挡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