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零软娇小甜妻-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志兆只是随意的点点头,推着车子进了院子。
  屋顶的烟囱冒着烟,董母收拾好甲鱼,现在已经开始炖汤。见了大儿子回来,放下锅铲就走过去,问着去村委的情况。
  本来进村委做会计这样的好事就有很多人盯着,董志兆倒是不觉得自己就会进去,只是不想自己的娘失望,就说了说。
  董母听了,便说再去董大爹家打听打听。正说着,外头传来卖豆腐的声音,她去正间拿了一个盘,出去买了一块豆腐。
  董卓扛着一捆地瓜蔓回来,董志兆帮着过去卸下来。随后坐在那里切地瓜叶,拌猪食。
  董家的两个闺女还没有回来,江珮拿着小盆蹲在地上,捡着松菇,晚上还要给老奶奶尝尝。
  五点的时候,董家姐妹才从山上回来,长衣长裤的也热得不行。两个篓子也是满满的,全是松菇,不过大多是那种黄色的。
  董淑月把蘑菇倒到地上,“今天大哥和嫂子下山,肯定被人看见了。我和姐去山后坡的时候,已经有人去了。”
  “这些也行了,晒干了好放。”董母道了一声,“这山又不是咱们自己家的。”
  人手多,晚饭做的也快,没一会儿,方桌上就摆的满满当当。甲鱼汤,香葱煎豆腐干,茄盒,炒松菇,西红柿面条。
  对于农家来说,这样的饭食很好的了。
  坐在正座的老奶奶笑的慈祥,儿孙们的日子过得好,她也开心,全北山村就属她的儿子,个顶个的成才。她心里一直都是得意的,拾起筷子,她说了声“都吃吧。”
  董志闻下午是空手回来的,说是网被水冲走了。所以吃饭的时候,有些闷闷不乐,一句话也不说。别人还在吃的时候,他就说吃饱了,放下筷子出了门。
  “整天就知道往外跑。”董卓皱眉,看着消失在夜色里的小儿子。“对了,怎么今天没摘菜,不去卖,放地里就老了。”
  董母忙给老奶奶夹了块煎豆腐,道了声,“今天这不是都有事吗?明儿早点起来,都一起去地里摘。”
  董志兆开口,“爹,咱家的菜以后不用往市场去卖了。”
  “不卖?”董卓习惯的去掏自己的香烟。
  “那天,我在国棉三厂前摆过摊子。第二天厂里伙房的师傅说,咱家的菜以后可以往厂里的食堂送。”董志兆回道。“就是要比外面的菜便宜一点,我正想跟您说这事的。”
  “便宜点无所谓,比一天都蹲在市场上强。”董母心疼儿子,“早点回来,可以帮着干点别的活。”
  董卓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几点送过去,我看能不能上班的时候,直接捎着。”
  “九点以前,还是我送吧。”董志兆道。
  点了点头,董卓走去院子里点了一只烟。
  晚饭后,由于天黑,老奶奶是被董志兆背着送回董五爹家的。老奶奶今天晚上吃的高兴,脸上一直笑着。
  董家的女人收拾着饭桌,董母坐去院子里乘凉。董卓说要把剩下的那条甲鱼送给厂里的一个同事,说是那人的媳妇儿生了,可以补身体。
  董母当然不乐意,人家生孩子,自家为什么出东西?但是想想,男人在外面上班,有些人际关系还是要处理的,就算有些心疼,也没有办法。
  山村的夜空总是宁静的,繁星闪闪,犹如一块洒了金粉的幕布。
  突然,董家的黑狗跳了起来,拽着脖子上的铁链哗啦啦的响,它朝着院门叫着。
  一个人影跑进院子,“二婶,志闻他……”来人跑的急,说话有些喘。
  董母站起来,认出来人是村前头老毕家的孩子双宝,他平日都是和自己的小儿子一起,现在这个样子跑来,她心里咯噔一下,“双宝,志闻怎么了?”
  双宝看了同样站在院子里的董卓,还是张口说道,“志闻他被闫麻子扣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占占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笑语妍妍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章 玉米
  头嗡的一声炸开,董母只觉得眼前发黑,“怎么回事?”
  “就是白天,我跟志闻去水库出水口下网,下村里的老两来了,什么也没说,直接把网就拿走了。”双宝说着白天的事,“我和志闻后来去了下村买冰棍,往回走的时候就看见闫麻子和老两在出水口那里网鱼。”
  董母急得迈开步子就往外走,“快带我去志闻那里!他闫麻子抢了东西还有理了。”
  “我……”双宝站在原地,有些支吾。
  “走,有二婶在,不用怕!”董母原也是个厉害的,哪里能看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伸手拽着双宝就走。
  董家的人听了,也都跟了去,董卓低声骂了小儿子几句,最后一个出了门。
  事情发生在闫麻子家的玉米地,隔着一段距离都能听到争执声。
  “志闻!”董母不管,先对着黑漆漆的玉米地喊了一声,想确认小儿子是否安全。
  闫麻子走到地外边,“二婶,这么黑的天,您小心脚下。”
  “志闻呢?”董母现在只想知道小儿子在哪里,有没有受到委屈,哪还有功夫跟闫麻子瞎扯?
  下一瞬,一个男人拽着董志闻走了出来,“闫盛,要不把这小子交到村里的联防吧?偷东西就该抓起来。”
  “什么偷东西?”董母一听,忙道:“我家的孩子从来不偷东西!”
  闫麻子张开满是酒气的嘴笑着,“婶子,我家地里的棒子可是掰了一地。这大晚上的,你说志闻跑到我家地里干什么?”
  董志闻被老两抓在手里,耷拉着头,不敢抬头看自己的爹娘家人。
  自以为得了理,闫麻子流气的笑着,“都是一个村的,你们怎么能这样?上次冤枉我偷你们家菜,可这才几天,你们就跑来我家的地里。这要不是有人看见,我家今年地里摆忙活了。”
  “志闻,你说说怎么回事?”董母不信儿子能做出这种事,上前看着小儿子。
  “是他们白天先抢了我的渔网……”董志闻越说越小声。
  这已经可以看出,董志闻的确是趁着夜色进了闫家的玉米地,而且也真的动手掰了人家的玉米。
  董母气得胸口透不过气,张嘴不知道怎么说,只抬起手指指着小儿子。
  “我没有偷玉米,我就是想掰下来扔到地上。”董志闻忙开口解释,瘦削的肩膀被老两抓得生疼。
  一听这话,闫麻子冷笑了声,“志闻,你说这话自己信吗?掰下来扔地上,你费这些功夫?”
  后来赶到的董卓冷着脸,走到董家人前面,“这都是想干什么?”
  “二叔来得正好。”闫麻子忙走到董卓跟前,“全北山村都知道二叔你是最讲道理的,你说今天这事儿怎么办?”
  董卓皱眉,看了眼低着头的小儿子,到底不能不管,“回去我会好好教育他,他这么做是他的错。你家地里糟蹋了多少玉米,等着我家的收了,给你家送去。”
  抓着董志闻的老两是闫麻子的狐朋狗友,在下村也是无人敢惹的痞子。他有些不耐烦道:“干脆把人送去村里得了,在这里罗里吧嗦的。”
  董母一听,这还了得,心疼儿子的要命。可她现在只能看着自己的男人,希望他想想办法。和闫麻子前几日结了仇,他今天势必不好说话。
  董淑月上前想拉回弟弟,被老两推了个趔趄。“妹子,别逼我动手!”
  江珮忙扶住董淑月,在这种身材高大的无赖面前,一个小姑娘只能吃亏。
  “我刚才说的不行?”董卓问,他是读过书的,所以想跟眼前的人讲道理,“你放心,到时候给你的肯定是我家最好的玉米。”
  董母也不吭声了,这件事的确是小儿子做错了。不说白天渔网的事,首先你大晚上摸进人家地里,就已经说不清了,能做的只有压下此事。
  闫麻子点了一支烟吸了一口,蹲在地上,“我是没什么,可是我这兄弟,老两他可被志闻打了……”
  在场的董家人是不信的,董志闻一个十六七岁瘦瘦的少年,能打了五大三粗的老两?
  “对。”那老两也是接话快,“我被他踢了好几脚,现在腰还疼着呢!”
  “我没有,是你先打我的。”董志闻低声反驳着,他还不大,遇到这种事,脑子里全乱了。
  闫麻子的话谁听不出?就是想要钱。董家姐妹气得不行,“你们打了我弟弟,还想讹我们的钱!”
  闫麻子继续抽着烟,不反驳也不承认,一副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那就先去医院看看?”董卓没了办法,小儿子在人家手里,自己这边又没有理,“药费……”
  “爹!”
  董卓的话没说完,小路上走来一个人影,脚步匆匆,正是闻讯赶来的董志兆。刚才碰到往回跑的双宝,才得知了此事。
  “志兆来了。”闫麻子打了声招呼,他现在有些洋洋得意。董家也有落在他手里的时候!以前看不上自己的妹妹,不同意玉花跟董志兆,前些日子还让他难堪。
  更主要一个原因是,董家的日子说起来过得是真好,别人家吃地瓜干,董家就吃得起饼子;别人家吃饼子,董家已经能吃面了……所以,人在心里总会有些妒忌的。
  董志兆看着自己的弟弟,又看了看闫麻子和老两。落在这俩无赖手里,董志闻怕是也受了皮肉苦。
  “有完没完!”老两粗声粗气的不耐烦,“费什么话,送去村里,让村委评理。”说完,拽着董志闻就作势要走。
  董母和董家姐妹忙上前拦着。
  “爹,是志闻错了。”董志兆开口,这个弟弟从小被家里惯着,没经历过什么,现在做出这种事,是应该让他长长记性,“人家要带他去村里,也在理。”
  董母一听,更加气了,这个大儿子平时看着聪明机灵,怎么这时候犯了糊涂,居然不想帮自己的兄弟?
  刚站起来的闫麻子听了这话也是一愣,“你说让我把志闻送去村里?”
  “对。”董志兆斩钉截铁,转头对董淑月道,“小妹,去地里点点,掰了多少棒子?以后咱家还上。注意别给人家糟蹋了地。”
  董淑月从小就听董志兆的话,闻言嗯了声,钻进了玉米地。
  董志兆转头又看去自己的弟弟,“志闻,你别怕,去了村里就实话实说。咱董家的人向来敢作敢当,我跟着你一块去。”
  “这……哎呦!”闫麻子眼看着事情朝着他想不到的方向发展着,早已忘了夹在两指之间的香烟,被烫了一下,慌忙甩了甩手。
  “还有,你们谁伤了,咱现在先去姜大夫家看看。怎么的也先弄一贴膏药贴上。”董志兆继续道,“也给志闻看看,我看他腿好像有点不对劲。”
  “好,去就去。”闫麻子哼了声,“到时候可别怪什么一个村儿的了。”
  “自然,该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夜色里的董志兆,脊背挺直。
  碰到董志兆这么个硬的,闫麻子看去董卓,“二叔,那我可把志闻带走了?”
  其实大儿子说的有些道理,今天如果自家赔钱又认错,最后还要背上一个偷东西的名声,倒还不如直接光明正大的去村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是孩子不懂事,人家也都看的出来。
  这时候,董淑月从玉米地钻出来,“哥,我仔细找了,地上就四个棒子。”
  董志兆嗯了声,对闫麻子道,“等着我家的棒子收了,你过去挑。”顿了顿,“既然要去村里,有些事也说清楚,我弟弟的渔网呢?”
  “谁拿他的渔网了?”闫麻子笑了声,“这事怎么又转到我身上了?”
  “不是你拿的?难道是我听错了。”董志兆说的平静,“不如一起去你家看看?要是没有,我给你赔罪,到时候在让你多挑几个棒子。”
  “哟,志兆小看你哥我了吧?我在乎几根棒子?”闫麻子觉得好笑,自己在董志兆眼里是吃不起饭了吗?
  “盛哥怎么不在乎?大晚上的,咱不是还要去村委里为了几根棒子讲理吗?”董志兆也轻笑了声。
  现在闫麻子反映上来了,这董志兆就是在绕他,让他说错话。妈的,读了几年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行,走吧!”他才不怕去村委,老两的堂伯就是村支书。
  这时候,小路上又走来几个人,看起来来势汹汹。
  “闫麻子!”走在前面的人吼了一嗓子,“他妈的,你敢打我六弟!”
  董家的人往路旁让了让,见来的是村头老毕的儿子们。老毕头家生了六个儿子,双宝是老小,刚才跑回家,被五个哥哥知道了挨打的事,立马就一起杀了过来。
  一看是毕家的六个儿子,闫盛当场有点怂了,“哥几个怎么都来了?我哪有对双宝动手?”
  毕家的老大是个急性子,什么话都喜欢直接说出来,“没有?我刚去了你家,这是怎么回事儿?”他抬起自己的手,手里抓着一张渔网,正是白日里被老两抢去的那张。


第14章 担当
  “这……”现在的闫麻子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说是老两抢回来的,势必得罪这个伙计,再说这抢渔网的事,的确是他怂恿老两的。
  “这什么这?”毕家的老大可不管,“你好意思的,两个学生的东西也抢,真是有出息。怎么着,这是还想打人家志闻?”
  “这事儿可得明说,是志闻来了我家地里偷棒子。”闫麻子的声音很快又硬了起来。
  “你也不想想,还不是你先抢他俩的渔网?”毕家老大嗓门子粗,声音响彻了这个山底。“也好意思动手?这是想做什么?”
  一旁抓着志闻的老两虽然不怕打架,但是架不住对方人多,也有些想息事宁人的意思,“这不都是误会吗?正好闫盛家还有酒,咱在这里耗什么?一起去喝酒,正好他媳妇做了甲鱼汤。”
  一听这话,毕家的几个兄弟更火,自家的六弟出去网个鳖,就被人欺负了,现在人家还吃上了。
  “谁稀罕去喝酒?”毕家老大哼了声,“告诉你,闫麻子,以后老实着点儿,再敢欺负双宝和志闻,你试试!”
  闫麻子现在也不敢硬呛,毕竟对方去了自家找到了渔网。再说刚才没抓双宝,就是因为怕惹到毕家的这几个兄弟,谁知道那老两还是踹了双宝一脚。
  见闫麻子不再说话,毕家老大转头对董卓道:“二叔,领着志闻回去,今天这事儿就是闫麻子的错。”
  董母一听,急忙上前拉回小儿子,就要往回走。
  闫麻子现在是敢怒不敢言,明明可以趁机敲一下董家,谁知道事情错了方向。
  董志兆一把拽住往回走的董志闻,“等等。”
  一群人看过去,不知道董志兆想做什么,这件事情这么结束是最好的。
  “明天,我还是会带着志闻跟你们去村委。”董志兆说的明白。
  这时所有人都看不懂了,尤其是董母和董志闻。董母拍了一下大儿子的手臂,示意他不要再说多余的话。
  董志兆没管,继续道,“掰了你们的玉米,我家依然会赔。所以还是到村委里说个明白,把这件事彻底化解,谁也别在心里留疙瘩。”
  说完,董志兆对着家人说,“爹,咱们回去吧。”
  当着众人,董母不好发火,只能气呼呼的绷着脸。跟在身边的董志闻更是,他不明白这件事过去不行吗?非要去村委,他不是很丢脸吗?这个大哥是不是不想看着他好?
  回到家里,董卓坐在炕上,闷头抽着烟。他一辈子老老实实的,何曾跑进人家地里过?
  董母却是喋喋不休的埋怨着董志兆,“你怎么想的?把你弟弟送去村委,让全下村都知道他进人家地里偷棒子?他以后到了厂里,被人知道了,会笑话他的!”
  坐在炕沿上的董志闻听了这话,心里更觉得委屈,外人欺负自己就算了,现在连自己的亲大哥都不帮自己。他瞪了一眼站在门边的董志兆,人家双宝的哥哥们是怎么护着弟弟的?
  “娘,这事是小闻进了人家的地。”董志兆开口试着解释,“咱董家人敢作敢当,做错了也不怕承认,没人会笑话的。”
  “哟,给你娘讲道理?”董母现在可听不进去那一套,“你是不是心里有怨气?”
  “怨气?”董志兆不解的看着自己的娘。
  “是不是觉得爹娘总是向着你弟弟?让他顶替你爹进厂当工人?”董母道,“他是你弟弟,你是大哥,让着他点儿吧,他小。”
  董志兆一愣,“我从来没有这么想,我只是……”
  “行了!”董卓将烟蒂摁在烟灰缸里,碾了碾,最后一丝烟迹消逝。“这么晚了,都去睡吧。去一趟就去一趟,明儿我早点儿走,去跟你们大爹说一声,他在村委里,也能说上几句。”
  董志兆说了声知道,然后出了门。明天他不能去给人家厂里的食堂送菜,想着拖自己的伙计,姜政方帮忙送一趟。
  夜深了,董家的灯也熄了,窗外的小虫又开始鸣唱。这么静,西间躺着的江珮能听见东间董家两夫妻极低的话语声。
  很快,董志兆便回来了。他到了正间,对着躺在地铺上的董志闻,小声叫了句,“志闻。”
  回应董志兆的只有一声冷哼,以及董志闻翻身背对他的疏离态度。
  没有办法,董志兆自己舀了盆清水去到院子,将自己清洗了一遍。身上的汗水洗去了,可是心里的惆怅未减半分。
  回到西间时,摸了一把还湿着的头发,掀开蚊帐,轻轻地上了炕。他看了眼炕东头,那个小小的身影或许已经睡着了。
  枕上枕头,董志兆轻叹了口气。
  “他以后会明白的。”江珮小声说了句。
  “什么?”董志兆没想到江珮还没睡。
  江珮翻过身,“其实你是想帮志闻吧?”
  她看出来了?董志兆平躺着,转头看着江珮,“我是想让他知道敢作敢当,以后他去了工厂上班,肯定会遇到更多的事,好的,坏的。”
  “嗯,他现在只是还小。”江珮小声说着,听上去软软的。
  “去了外面,家里的人就不能时刻护着他,什么事都要自己解决。”董志兆说着,“我是想让他知道,发生什么事,我可以陪着他一起承担,但是不能永远替他挡着。”
  这话说的很对,江珮是赞同的。若是董志闻遇到什么事,家里人都替他解决掉,他就会种下一种心理,出了事找家人。
  “志闻是家里的老小,上面有哥哥姐姐,什么事都轮不到他操心。”董志兆说出这些话,心中的憋闷少了许多,“可是他长大了,总要学会担当,有些事情做错了就改,而不是逃避。”
  “你做得对。”江珮认同董志兆的想法。
  董志兆没想到,明白他的居然是他一直认为是冤家的江珮。心里舒服了些,娘的误解,以后也会解开的。他是董志闻的大哥,哪里有不想他好的道理?
  已经出了伏天,虽然天还是很晒,但是没了闷热潮湿,让人感觉舒爽了不少。
  董志兆和董家姐妹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便到了菜地采摘蔬菜。
  早饭,饭桌上的人没有一个说话的,各自端着自己的碗。董志闻更是阴沉着一张脸,连瞧都不瞧董志兆一眼,更别提开口叫一声。
  “快吃吧!”董母开口,“吃了饭都去地里掰棒子。”
  董志兆抬头,“娘,我和志闻今天要去一趟村委。”
  “去什么去?家里的活儿不用干了?”董母的语气并不好。
  “我不去,谁爱去谁去!”董志闻更是直接摔了碗筷,头撇去一旁,看着后窗外面。
  董志兆眉头微皱,“昨晚的事还是说清楚的好,免得闫盛总是咬着咱家。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认个错而已。志闻还小,村委里的人也不会说什么。”
  “丢不起那人啊!”董母耷拉着眼皮,“再说,不是他闫麻子先抢了志闻的网,还打了他,凭什么跟他认错?”
  董淑莲从小疼爱弟弟,这时也开口帮着董志闻,“哥,志闻还小,谁家孩子没有皮的时候?不要带他去了。”
  还小?董志兆看着身高快赶上自己的董志闻,这只是现在条件好了,放在早几年,十六七岁早就出去跑动跑西了。哪还有家人护着,怕他吃不饱穿不暖?
  “娘,大爹在村委,我和志闻一起去,就是把事儿说开而已,又没有人为难咱。”董志兆好生劝着,“你想,那老两在下村可是一霸,这不说清楚,以后志闻或是咱家的人在路上被他堵了怎么办?”
  一听这个,董母有些犹疑。从北山村出去,一定要经过下村,这万一真的像老大说的……
  董淑月一向听大哥的话,此时也帮腔,“大哥说的是。我有次放学回来,就看见老两带着个人把一个走路的堵住了。我姐也看见了,后来听说那人被打了。”
  董母看看小儿子,此时他还是倔强的看着外面,生着气。
  “这样的人可不讲道理,说不定昨晚他心里就记恨上了。”董淑月很会说话,“以后小闻上班可是要经过下村的。真不如像大哥说的,把事情说开了,就是几句话的事。”
  到底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外面被欺负,董母口气松了,转而对董志闻道:“跟着你大哥去一趟,反正你大爹也在,咱不怕。”
  董志闻回头看着董母,这个一向疼他的娘现在也不帮自己说话了?
  “吃完饭就去吧,家里我和你姐姐们先去地里。”董母做了决定,“我给你一毛钱,你去买根冰棍吃。”
  一直不说话的江珮能看得出,董母真的很惯董志闻。明明就是去村委解决一件事,她还要拿钱哄着小儿子。至于大儿子董志兆,只是得到了一句叮嘱:好好帮着董志闻。
  阳光不错,江珮蹲在院子里,翻了翻昨天晒的蘑菇,经过一宿,已经有些干瘪。
  董家的四个女人沿着小道去了位于北山村西南,自家的玉米地。
  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玉米须已经黏在棒子顶端。风儿已过,长长的玉米叶子轻轻摇晃。


第15章 千金
  董淑莲包了头巾,依旧一身长衣长裤。她手里拿了一把镰刀,走去玉米地,从头开始,一排排的割断玉米秸子,然后放倒在地上,排成一排。地的另一端,董淑月也做着同样的事情。
  董母和江珮则蹲在地上,把玉米棒子一个个的掰下来。一棵玉米一般只能结一个棒子,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外面包裹着一层外皮。
  毕竟是读书写字的手,江珮干活比不上董母熟练。董母掰完一排,江珮只干到中间。
  “你要这样才行。”董母走过来教江珮,她拿着一根玉米棒做示范,“看着,手快点。”
  只听一声响,那棒子便掰了下来。江珮明白了,干这活就是要动作干脆。
  地里很快堆了一堆玉米棒,董淑莲往大竹筐里装着,地旁边放着一辆小推车。
  已经快十点了,日头很晒。江珮头顶上戴着一顶草帽子,她现在已经做得熟练了,偶尔还会有些小乐趣。比如从草丛里跳到手上的小蚂蚱。
  远处大杨树上的知了还是叫得没完没了,董母累了,坐在地边休息。今年的收成不错,玉米棒子长得不小。她还记得有一年,玉米就不收,拨开外面的皮,里面只是一根芯子,上面零星的几个玉米粒。
  那样的饥荒年代,现在想想真是可怕。家家户户都没有吃的,也幸好靠着这山,挖着什么苦菜,草根……那时候真是什么都拿来吃。
  不敢再想以前那苦日子,董母站起来,见着路上两个人往这边过来。她提步上了路,正是自己的两个儿子来了。走在前面的董志兆推着旧自行车,后面跟着董志闻,嘴里叼着冰棒棍儿,自己的汗衫脱了,搭在肩头。
  “回来了?”董母问了声,“怎么样?”
  “没事儿,都说开了。”董志兆支好自行车,他从下村回来就直接来到地里,“人家也说志闻还是学生,有时候难免冲动。”
  其实这一次去村委,董志兆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打听了关于石场的事。他觉得江珮说得对,空想没有用,干着试试才知道行不行。
  董母稍稍松了口气,“那老两那边怎么说?”
  “他能把我怎么样?”董志闻插嘴道,似乎还是生着气,一副满不在乎。
  “那种人咱可惹不起,听说打架直接用石头砸了人家头,那人当场就倒了。”董母想想就觉得害怕,“被打的人还不是拿他没有办法?”
  董志兆弯下腰挽着裤腿,“娘,不用心事了,这事过去了。志闻,你以后不要冲动,有些事你回家跟爹娘商量下,自己跑出去能不吃亏?”
  董母也说是,又叮嘱了几遍,以后别惹闫麻子和老两那样的人。
  董志闻听得有点儿不耐烦,小手指抠了抠耳朵,“娘,双宝叫我去网知了了。”
  “看着点脚下,青草青稞的。”董母叮嘱着,“别忘了回家吃饭啊。”
  随意嗯了声,董志闻便跑没了影儿。
  这边,董志兆和董淑莲把大竹筐绑到小推车上,准备推回家去。回去有上坡路,所以董志兆在后面推着小车,董淑莲找了绳子拴在小车前面,帮着拉。
  一个上午过去,这一片地的玉米收完了,秸子留在地里,等着晒干之后在拿回家当柴烧。
  中午,董家的人简单做了午饭,过后就歇晌。董母在东间睡着了。
  西间,董志兆也想躺下睡一会儿,可是江珮在这里,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虽说两人晚上是在一个炕上,可那是夜里,彼此都看不见彼此。这样大白天的,你当着人家面躺着,有点尴尬。
  江珮没在意到董志兆想什么,洗干净手,回头看着人坐在炕头上,她也坐下。
  “嫂子,你睡了?”董淑月敲了下门。
  “没有。”江珮走过去开门,“怎么了?”
  “嫂子,你出来,我有好东西给你。”董淑月探进头去对着大哥一笑,拉着江珮到了正间。
  江珮看着正间地上支着绣花架子,心想这是董淑月想让她教着绣花。“又领了活儿了?”
  “嗯,想赶在开学前做出来。”董淑月从裤兜里摸出一把糖塞到江珮手里,“上次跟你说的,领了钱给你买糖吃的。”
  摊开手心,江珮看着用黄色糖纸包着的高粱怡,差不多七八块,手指一捏,软软的。
  “糖?”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看到这边的糖,和自己那边的不一样。
  “我托欣姐从镇子上捎回来的,你吃完了我还有。”董淑月笑着道。
  江珮看着这个董家的小姑娘,的确是个机灵聪明的,知道要人家帮忙,给人家一点甜头吃。她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开口,“我看看你这次领的什么活儿?”
  “被单。”董淑月走过去坐下,推给江珮一个小凳子,“就是在四个角绣上月季花。”
  这个地方还真是喜欢月季花,被单,枕套都绣。江珮这样想着,剥了一块糖送到董淑月面前,“你也吃一块。”
  眨了眨明亮的眼睛,董淑月捋了捋辫子,总觉得这个嫂子变了。变得聪明了,也叫人喜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