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美食]心有不甘-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电话,今晚他不只打了一次,当然,今晚也不只他一个人打了类似的电话。
黎家兄弟还在为今天他们在电视机前面威风凛凛的表现而沾沾自喜,他们不知道,有句话叫不作死就不会死,也忘了有句话叫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川地出身的人最是嫉恶如仇,他们这种代表川菜贬低别的菜系的做法已经真正地犯了川菜厨师们的众怒了。
*******
初赛原本定的是都在京城举行,但是考虑到地域特色的多样性和各地观众想要当面观看的诉求,初赛就改在了各省的省会城市。
沈家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去了省城。
沈何夕还是评委,裴板凳还是参赛选手,区别在于沈抱石和乐青林也拎着嘉宾证进去等着美食上桌。
鲁菜,被人们誉为八大菜系之首,因为它技法全面用料考究,因为它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也因为它平和严谨不过不失。
其实,这是鲁菜的优点,也是鲁菜的缺点。
官府菜在大雅之堂上高坐,平民百姓望之而不及,所以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平民化的鲁菜又太普通了,普通到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可能道道菜都是鲁菜,道道菜又不是鲁菜。
说道道菜都是鲁菜是因为他们用了鲁菜的技法鲁菜的调味鲁菜的菜名,说道道菜都不是鲁菜因为那些菜都不可能代表鲁菜。
可是因为贴近了生活,所以在人们的眼中那就是鲁菜了,来自灶间的,来自母亲手上的,来自那些或大或小厨房的……因为都似是而非,所以人们也就不再把鲁菜的定义放在心上了。
到底是什么是鲁菜,到底怎样是鲁菜,能说的出来的人越来越少了。
或是人人能做,或是望而不及,这就是鲁菜的尴尬和窘境。
再过一些年,当饮食品牌的概念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时候,当川菜凭借辛辣的口味爽快的性格在华夏大地遍地开花的时候,当本帮菜进了国际酒店入了名胜景点被人们推崇的时候,当潮汕菜从偏安一隅走出让人们新奇也追捧的时候,当粤地的茶点让人们念念不忘的时候,他们就忘了鲁菜。
忘了它曾经的荣耀与辉煌,也忘了有那么一些人还在精益求精地让这个派系能努力地走下去。
到那时,人们记得省城的美味,记得海边的海鲜,记得官府菜的高大上,可他们忘了这些都是鲁菜的一部分,带了山的味道、带了海的气息、带了历史的厚重和积淀,这些不是鲍参翅肚能代表的,也不是家常小炒能概括的。
那,大概就是名存实亡吧。
看着来自鲁地的精英厨师们在烹饪着九转大肠、奶汤蒲菜、芙蓉干贝、油爆大虾、原汁鲍鱼,或者改良后取名为泰山日出的浓汤扒鲍鱼,还有改叫听海的油爆海螺,改叫龙游金溪的蟹黄鱼翅。
种种技法和名贵的食材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沈何夕在比赛选手中竟然看到了元三同,作为省城数得上的厨师,他竟然自己亲自作为选手参加了比赛。
比赛的时候他做的也不是自己拿手的奶汤元鱼而是一道新菜——浇汤涨蛋。
涨蛋其实是一道很家常的鲁菜,打到发泡的蛋液加上葱花打进热油锅里焖到蛋的上层都熟了再切块上桌,就是最常见的涨蛋的做法。
元三同的这道涨蛋明显讲究了许多,竟然连锅子都是特制的,锅底和锅壁比一般的锅子要厚,锅盖上加了一层套子是为了让锅内的气压也稍高一点。
烩制熟了的海参与肉末搅拌进蛋液中下锅做成涨蛋,再用熬制的素汤浇在做好后切成小块的海参肉末涨蛋上。
鸡蛋是金黄的,海参用的是泡发的海参,口感更细软,还有酱红色的肉末,碧翠的葱花,再用白色的蔬菜素汤浇在上面,看似家常实则精细,食材昂贵卖相亲民。
涨蛋融合了海参肉末之后的诱人搭配穿透素汤的包裹而来,让人最大的感触是,何不再来一碗米饭,用汤泡饭,用蛋下饭,用酱送饭,还能更舒适惬意么?
沈何夕给这道菜打了8。8分,在满分10分的情况下,能从她手里拿到7。5分以上,通过的概率已经很高了。
二十名评委中沈何夕是年纪最轻的,即使她坐在角落里,还是引起了摄像师的注意,给了她几个特写的镜头。
裴板凳则是一改自己讨好鲁地口味的作风,来了一道精致版的椒麻鸡丝。
椒麻鸡丝这道菜说简单是真的很简单,家常做来就是一道扯肉成丝码料浇油的的凉菜,但是要说复杂也是真的复杂到了根子上。
川菜的麻,与其说是一种味道,不如说是一种轻度伤害。
让人的舌头发麻甚至短暂地丧失味觉,这样的形容甚至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含有微毒的植物。
麻的这种“感觉”用起来就像是行走在钢丝绳上,过之则非美,失之则无味。
在做这道菜的时候,裴板凳一边将一只三黄鸡烹煮后过冷河,拿出了自己自制的椒麻油,比赛的时候自带调味品是可以的,但是必须填写制作方法和味型,还要接受检查。
这一点椒麻油是裴板凳把花椒、麻椒、葱等等调料用刀剁到混碎在一起之后再浸泡在调制的油中整整一个月才算是能用的,本来想的是用来给小师姐加菜,现在直接被他拿来比赛了。
三黄鸡的鸡肉紧实易熟,短时烹煮之后已经很美味了。
鸡胸肉和鸡腿肉取下,鸡胸肉被裴板凳慢条斯理地扯成细丝,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往评委席上上菜了,裴板凳看了一眼,一点也不着急。
在选这个菜的时候,师父问他会不会太冒险了,与已经被人们接受了口味的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相比,这道椒麻鸡丝的川菜特点更浓重,又用了比花椒更浓烈的麻椒来制油。
裴板凳笑嘻嘻地对他师父说:“你徒弟我这辈子最大的冒险,就是千里迢迢来踢馆。我现在还记得,我是来踢馆滴,这次我就要用这道小凉菜试试来踢了更多人滴馆。”
盐、糖、醋,分次搅拌入味,秘制的油料点在上面,搅拌,搅拌。
即使是鲍参翅肚的材料,手快的厨师们也有人已经完成了,一道薄片鲜参用的是快到把海参切成薄片,蘸辣根食用,这道菜被一些人评价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只给它打了七分的沈何夕就比较显眼了。
趁着没人上菜,游走在赛场的主持人忍不住过来问这个一直低头的女孩儿:“这道菜,您为什么只给五分呢?”
女孩儿看到裴板凳慢悠悠地把鸡丝装进翠竹一样的容器里,脸上不自觉就笑了:
“硌牙。”
秋湖楼的李师傅有三个徒弟,这次比赛他们都没有参加,只有他的儿子做着李师傅二徒弟的拿手菜。
这份小人心思,岂不硌牙?
评委中有些消息灵通的大概也知道这个女孩儿似乎是主办方的代表,虽然年纪小但是话语权不小。
听见这样的评价,他们想笑又不能,想斥责又不敢,只让嘉宾席上的李师傅脸上一阵青一阵紫。
秋湖楼李迪均分太低基本无缘复赛,自由参赛的裴板凳的那道“绿意椒麻鸡”凭借着这些鲍参翅肚中的麻辣清爽还有味道地道的椒麻油火候恰到好处的清口鸡丝,平均分8。5,已经基本能确定成功晋级。
一位当评委的中年大厨慢悠悠地说:“鲁地的人,最有名的不只是做菜的手艺,而是能海纳百川的心胸。”
意有所指,让不少人会心一笑。
坐在评审席的沈何夕看着裴板凳完全不在意别人目光地拎起没用完的鸡肉和材料冲着她挥挥手离开赛场,笑的更灿烂了一些。
让正巧抬起头的徐山博看了个正着。
心有不甘(重生美食) 第127章 瓜藏
沈何夕也看见了徐山博,当初就瘦长的狐狸脸现在更瘦了;眉目依旧狭长却没了那份张扬;神色之间不复自己记忆中的神采飞扬;看来这几年他在徐家的生活并不如上辈子那么如意。
沈何夕知道;当年徐汉生似有似无的离间计让他跟自己的家族离心了。
徐汉生的汤方到底在不在徐山博的手里;徐家人总不能远赴太平区去找沈家去问吧?
按照沈何夕的想法,如果真能不要脸到这个程度;徐家还不至于在后来那么的进退维谷。
所以他们一定会逼问徐山博;疏远和冷落是必然的;看他现在的样子,恐怕经历的远不止那些。
没有了徐汉生也没有了徐山博,也不知道几年后还有谁能让徐家再次走到令人钦羡的高位。
现在灶边的徐山博穿了一件厨师的制服,整个工作案前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让人心生单薄落魄之感。看了沈何夕一眼之后,他又神色平静地低下头去熬自己的汤。
熬心熬骨,一碗汤就是把一个人的精气神都熬进去。
在这几年里,徐山博一直这样对自己说,不断地在亲人的逼问中打熬着自己的内心,熬到众叛亲离山穷水尽。
直到所有的参赛选手都已经结束自己的烹饪,场上只剩下了徐山博自己。
打开锅盖,他把飘在汤上变成黑褐色的蛋白捞起扔掉,就剩了下了清亮亮的汤,清透到能看见锅底的各种菌类和一根已经光秃秃的筒子骨。
用勺子把汤舀出来,颜色金黄的汤里几乎完全没有杂质,放在用小冬瓜雕出来的盖盅里,盖盅放在黑色的竹盘上,看起来有一点素寡又有一点诱人。
小冬瓜一个个圆墩墩的,挖掉了内里的瓜瓤,外面没有像别人一样雕出花样,只是笨笨地摆在那里,内里装着让人惊艳的清汤。
沈何夕捧起小冬瓜,拿下里面的盖子,如果不是凑的很近,几乎闻不到汤里的香气。
七八种菌菇、四五种荤菜带着冬笋竹荪熬煮在一起,其中又放了火候超过十个小时的特调老汤,这一份用心和时间的花费已经远超在场九成人的想象。
在比赛的时候熬汤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
因为熬汤不需要精妙的刀工,也不会有绚丽的摆盘,漫长的熬煮是厨师自己一个人独自的等待和期许,食客们在美味入口的那一刻无论如何惊艳也不会想到别人会有怎样的用心去对待这份有了滋味的汤水。
那是只有同样骄傲与执着的人才会明了的用心。
这份用心——让能够深刻感受到的沈何夕还没有喝汤就已经想要叹息。
每个行当里,都有一种苦行僧一样的人物,他们坚守着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理念,然后耗尽自己的心血去走自己的孤独长路。
在徐汉生的报复之后,徐山博已经变成了这样的人。
他沉默了,低调了,可是融进汤里的孤傲与坚持几乎能刺破别人的灵魂。
沈何夕慢慢地喝了一口,慢慢地放下了汤匙。
这一口就够了。
天赋异禀的沈何夕可以凭借嗅觉猜测将一道菜的做法猜的七七八八,只用这一口,她已经喝到了小冬瓜里内藏的繁花锦绣、另成乾坤,着是一个人全心全意的投入,不是一时的信念,而是一生一世对自己的无悔无愧——熬心熬骨。
透过如今这一口的浓醇鲜香已经让她能彻彻底底地明了,有一个人会在一条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前进,任由荆棘满途满目迷雾。
尽管汤味让别的人如痴如醉甚至拍桌叫好,沈何夕还是只喝了那小小的一口。
一口就够了,这是沈何夕对一位独行者沉默的敬意。
我用一口汤就记住你那份孤傲决绝的敬意。
徐山博的这一盅不起眼“瓜藏”,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全场前三的高分。
人们被那些金色的汤水彻底惊艳,直到比赛结束之后还有人念念不忘、回味不绝。
排名揭晓之后,沈何夕自己一个人往外走,似乎受到了徐山博那一碗汤的影响,她的心里正有什么东西沉甸甸地正在聚集。
现在的她现在不想去理会那些伸着话筒的记者。
美味不是快乐的一种么?沈何夕一直都记得泰勒夫人说过味道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做菜的人也应该是快乐并且专注的。
徐山博的理念与她完全相悖。可是她说不出对方是错的。
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人生,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口味,但是必须有人按照自己选定的路子走下去。
往大门处走了几步,有人拦下了他。
“沈小姐。”
拦下他的人就是徐山博,他的身边依旧一个人也没有,形单影只到了茕茕孑立的地步。
沈何夕发现在近看之下,这个年轻的男人更显得沧桑和憔悴了。
憔悴到不像是一个与美食相伴的厨师。
“徐先生。”沈何夕抬起头,脸带微笑地跟他打招呼。
“那位……大师,还好么?”谈起徐汉生,徐山博的寡淡苍白的脸上也是带了微笑的。
两人这么一时间就有那么点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徐老爷子很好,每顿吃二十多个饺子。”
“那就好。”
沈何夕想问他,如果知道自己今天会落得如此境地,他当年还会不会踏进徐老爷子的那扇门,去承受一个老人一生累积的全部负面情绪?这个念头在她心里一闪而过,终究没有问出口。
会的。
无论是当初高傲在外的徐山博还是如今孤傲在内的徐山博,他们都会的。
徐老头儿用这个年轻人对厨艺的坚持惩罚了他的冷血与自私,也用这个徐家新一代最有前途的年轻人惩罚了徐家,这样的惩罚,徐山博自始至终甘之如饴,将之变成了对自己的磨练。
徐山博又笑了一下:“他很好,那就很好了。”
瘦削的男人微微躬身行礼,然后后退了两步就转身往外走去。
沈何夕突然出声叫住了他:“我们那要开一个饭店,如果有一天你想离开鲁西,就来吧。”
高瘦的徐山博在人群中转身冲她招了招手,就此离开了。
一个人坚信美食是带给别人快乐,一个人是坚信美食是对自己内心的磨砺,他们其实都知道,他们可以回首致意,但是绝不会通路而行。
前世第一次见面,他是评委,她是选手。
前世第二次见面,她是赢家,他是输家。
今生第一次见面,她是赢家,他是输家。
今生第二次见面,她是评审,他是选手。
他们还会有第三次,他们之间的输赢的争斗,还会像宿命一样地继续下去。
*******
复赛在京城举行,一百四十名来自全国的厨艺高手汇集在这里,决定他们命运的,不再是君王而是百姓。
只要手上有手机,用一个短信就可以参与到这一场比赛中,观众可以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也可以要求评委特别点评某一道菜,有内容的短信会发布到网络短信平台上。
这是华夏第一次将短信投票的方式引入到美食类节目中,在赛前,短信的活跃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比重。
从通讯商手里拿到的分成让苏仟忍不住感叹,这还真是一个属于吃货的国度啊。
不过……
“甜豆花万岁”、“豆腐脑才是正宗”、“甜党去死”、“咸党滚开”……这都是些什么意思?
“吃粽子必吃甜粽子”、“肉粽天下第一”……这又是些什么鬼?
盯着短信平台上突然喷涌而出的信息量,有点理解不能的苏仟觉得有点心塞。
她吃尽华夏美食,了解美食文化的道路,似乎比想象中还要遥远啊。
真是……太令人心潮澎湃了。
*******
沈何朝微微低头,神情温和地看着自己的妹妹在给自己整理制服的领子,复赛的时候沈何夕不再是评审,她在嘉宾席有个可以混吃混喝的位置,一边是苏仟一边是沈抱石。
刚刚几个老头儿来找沈何朝想嘱咐几句,结果发现这个年轻人似乎比他们都靠谱一些,想了半天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就有点失落地去折腾裴板凳和正川平次了。
听闻了这次的美食盛典,正川平次也赶到了华夏,他本来是想观摩一下比赛长长见识,顺便给自己的朋友打气,没想到刚见面就被裴板凳一把拽住给他当了助手。
有时候正川自己都觉得自己其实和裴板凳这个家伙不是一个物种,但是偏偏就没什么理由能拒绝,这次比赛来的不仅仅是在华夏的厨师们,还有从全球各地赶回来参加比赛的热爱华夏菜的厨师,他一个外籍助手混在其中并不显眼。
为了显示公平,十四组的比赛是在同一天进行的,沈何朝与板凳这对师兄弟并不在一组。
对此,裴板凳的反应是跪地喊了几声菩萨保佑。
正川平次:“……”为什么自己搭档把朝君当成了大妖怪?
领子整理好,袖口也整理好,沈何夕又检查了一下自己哥哥口袋里的笔和本子。
“好像没问题了。”女孩儿绕着自己哥哥转了一圈儿,表示这么长身玉立的厨师真是除了自家亲哥就别无分号了。
沈何朝拍了拍她的头,走到桌子前开始检查自己的工具。
蓝色的麒麟纹锦缎包裹着金柄大刀,黄色的清漆盒子里装着是别的刀具。
还有那个他曾经为爷爷拎过无数次的花梨木提盒,现在也属于他了。
那份沉重的责任,也已经属于他了。
他的妹妹在他身后突然笑了:“哥哥,你猜门外有什么?”
什么?
沈何朝转身看向他的妹妹。
“油盐酱醋而已。”
你从小与之相伴的东西,它们在那里等你,就这么简单。
一瞬间,女孩儿的目光柔和得让人心醉。
心有不甘(重生美食) 第128章 鱼传尺素
银红色的上等加吉鱼摆在案板上,鱼目清明、鳞片有光;怎么看都是鲜嫩肥美的好货色。
一把大刀的刀背重重地一下下地砍在鱼的侧面上;从鱼头砍到鱼尾。在看似有力的砍动之下鱼肉纹丝不动,甚至连皮也不曾破;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低着头拿着菜刀的厨师神情专注;他把每一条鱼都同样操作之后就放下了手中金色手柄的大刀。
一直站在他身后的助手见状立刻拿起另一把小刀走到案板前开始剖洗那些加吉鱼。
而那个年轻的厨师又转身去调制由肉末、蛋清、乌鱼子、香菇配以各种调料和高汤和成的馅料。
馅料调制好了之后,他
这个厨师很帅气也很俊秀;偶尔抬起头的时候;都会引来旁边年轻女性观众的欢呼声。
他的注意力却并不曾因此有一丝一毫的分散。
观众席的骚动却引起了摄像师的注意;他们把镜头对准那个腰板笔直的年轻人;也就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了那样一个挺拔的身影。
此时;他的助手已经把鱼都剖好了。
年轻的厨师一只手压住鱼头,另一只手伸进了鱼的腹腔内,摄像机忠实地拍下了他的动作,人们都看见他的手指轻动了几下,鱼的整根大骨刺就被他掏了出来。
这不科学!
有一些观众在惊呼,也有一些人站起来举着望远镜和相机想看清楚他的动作。
又一条鱼,又是把鱼骨完整地抽了出来。
摄像师先生自己都想揉一揉眼睛,怎么可能呢?如果鱼骨这么好拿,那吃鱼还管什么刺啊,随便抽出来不就好了么?
正想着,第三条加吉鱼的鱼刺又被取了出来。
在鱼腹腔内薄薄地涂上一层醇香的高度酒,再把调好的馅料填塞进鱼肚子里,最后,厨师拿起一根针,在上面穿了一条细线,他就用这样的针线小心地把鱼肚子又缝了起来,看起来与没被处理过的鱼没有什么区别。
在盘子上摆上几片猪油之后放上加吉鱼,在鱼的上面再撒葱姜丝,然后上锅蒸制。
如果不是刚刚神奇的一幕,没有人会想到这锅里看起平常的蒸鱼竟然会内有乾坤。
与此同时,评审席上的几个大师也在交头接耳。
“刚刚那是隔着鱼肉把鱼骨拍松了?”
“劲儿使得好啊。”
“这是哪家调理出来的,基本功很是不错呀。”
只凭着去鱼骨的那手本事,那个年轻、俊秀、认真到让人着迷的厨师——沈何朝,已经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今天的评审席上原本该有的黎伯行并没有出现,事实上,他自以为自己大出风头的海选赛结束之后,主办方就通报所京城赛区所有的评审和嘉宾,他被剥夺了评审的身份。甚至连他弟弟的嘉宾证都收回了。
在那之后,国内的主办方还直接对各大派系的领军人物放话:
“你们让年轻人在赛场上怎么比都没关系,但是评审结果必须公平公正,绝对不能有派系之见。”
有了主办方这样的态度,整个赛场风气都为之一清,一些想要出幺蛾子的都掐了自己的心思,安心地当起了评委。
此时,黎端清就坐在嘉宾席上,如今,他是黎家在场的唯一一个能撑起门面的人了。
在川地他根本没当上评委,原因是举办方要求评委们都是年富力强的骨干厨师,他已经太老了。
谁年近八旬的时候不是应该颐养天年,偏偏黎端清还不行,他要继续为自己的三个儿子打算,为自己的功成名就打算,争来算去,这次因为“超龄”而不能当评审,也让他恍然惊觉,自己在别人的眼中也成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存在。
这种惊觉让他愤怒又颓然,这一辈子他只输给了沈抱石,人老之后才发现,自己最惨烈的失败是面对时间。
即使是这样,时间还是没有放过他,它甚至没给他去感伤的机会。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当不了评委,一个当不了嘉宾,如果在这样的一场全国性的比赛里他们家连个露脸的人都没有,那简直就是光明正大地对所有人说黎家已经走下坡路了。
——这是黎端清绝对不能忍受的。
所以,他放下了尊严,承受着耻辱,忍耐着京城同行们异样的目光,在他儿子被赶出赛场短短三天之后就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京城,于是今天他就靠着那张嘉宾证坐在了这里。
说起来,这个位置还是他的两个儿子费尽心思给他弄到的,在他后面是各大菜系的大师级人物,在他前面是外籍嘉宾。
怎么看都会是一个被摄像机重点光顾的区域。
他和他的儿子们都对这个位置很满意。
所以此刻黎端清的身后坐了一个老头儿,他的名字叫是沈抱石。
黎端清前面的海外嘉宾席上,在他正前方坐着的是一位片儿国国宝级料理大师正川雄一,正川雄一的右手边坐着一个娃娃脸的中年人是Panda国际美食集团的首席华夏菜顾问俞正味。
兔子入了狼窝是什么感觉,大概黎端清一辈子都没有体会过,只是开赛之前,沈抱云回过头绕过他跟沈抱石说话的时候,那一声“小刀”让黎端清的脖子都彻底僵硬了。
小刀……
坐在黎端清身后的沈抱石还没发现自己前面坐着的就是经年未见的“老朋友”,自己的孙子表现得那么好,他哪有闲情逸致去关注那些糟老头都是谁。
哎呀,自己可得好好看看,小勺儿只能坐观众席,肯定没自己这里清楚。
在锅里用自制的酱料爆炒之后调入汤水,熬制浓稠到透而不流滑而不粘就放在一边。
打开锅盖,在水汽蒸腾散去之后能看见笼屉上摆放的加吉鱼依然带了原有的清透红色。
撇掉蒸出的汤水,在小心地去掉鱼身上的各种配料,还用特有的纸沾去了鱼上面的那点水分,恢复了干干净净的鱼看起来依然完整可爱,透着一股天然的新鲜劲儿。
看到鱼是这样的状态,年轻的厨师脸上露出了一点微微的笑意,他弯腰又拿起了一瓶酒,手轻轻摇晃了一下之后就泼洒在了鱼的身上。
接着,在人们不解的目光中,他举起燃烧器往鱼身上一点,鱼身上的酒液都燃烧了起来。
明亮的火焰带着酒精燃烧特有的光晕,这一步看起来颇像是西式调酒的表演,其实也是华夏古老的烹饪技法——燎。
古人就用这样短暂又直接的燃烧,让同一种食材的口感有了分层,也让酒香更渗入到了的食物的内里。
酒精燃烧的时候火焰内里是蓝白色的外面是灿烂的金黄红光,如斯火光照在了沈何朝的脸上,就好像此时此刻,也有火焰在他的双眸中明灭。
火渐渐熄灭,留下的是更加浓郁的鱼的鲜香气。被燎过的鱼身上带了一点深深浅浅的颜色,看起来也更明丽了几分。
沈何朝举起刀,快手将鱼头鱼尾之外的部分切成了两厘米左右的厚片,然后他把整条鱼都按照原来的样子摆放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素白深盘上。
手指轻轻一推,他切出的厚片就整齐地往一个方向倒了下去,露出了内在细白的鱼肉和粉白丰富的馅料。
一时间在鲜香酒香之外多了一种更加诱发人食欲的香气,三种香气混合在一起,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品尝。
香啊,真香啊。
靠近沈何朝的几位观众都站了起来,引起了后面一阵不满的嘘声,他们看着这样色香都近乎绝妙的加吉鱼,都按捺不住心里的渴望。
“上菜吧!”
“怎么还不停表啊?赶紧上菜啊!”
人们催促着沈何朝赶紧把菜端给评委,这样他们就可以品尝到专门为观众们留出来的那一份了。
听到那些催促,年轻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他看向那些观众,笑得似乎有点腼腆。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这样的笑容,观众席渐渐地就安静了下来。
刚刚熬好的酱色的汤汁用汤匙淋在鱼的身上,随后,沈何朝拿起一旁小川刚刚做的翠绿色米粉团。
手在米粉团上连续揪了几个小团子,把它们放在手心一同揉好,男人的双手稳定又有力,在他的指缝间绿色的小团子被碾压和拉扯,人们看不大清楚他的动作,只觉得他十指轻扣之下那些在手指间的小团子竟然都变成了柳叶的形状。
纤细的柳叶纷纷扬扬又错落有致地地落在了鱼和盘子上,像是被春风卷落的几片新柳嫩叶。
粉色、白色、粉白色,在这样的颜色搭配中突然加上了一点酱色一点翠色,整条鱼就瞬间生动了起来,生动到仿佛这不是一盘菜了。
这还没有结束,他的助手一直在做的米粉团子除了绿色的还有褐色和咖啡色的,没有一个形状一样,疏疏落落地摆在盘子的旁边,很多人人立刻就看明白了。
这个盘子上他们摆出的造型是溪流,溪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