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干]重生破茧成蝶-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贵?”夏桐听了咂舌,看着慕斯年,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接着问:“你不是说才回来两年时间,可是我一年前便去那里吃过饭了,你动作还真快。”
“我不是现在才买下来的,我二十岁那年从华尔街挣到了第一桶金,回国后和朋友聚会,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房主要卖这个四合院,他急需钱,要价不算高,我手里正好有闲钱,便出手了。原本是留着自己住,因我长期不在国内,朋友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拿来开一个酒吧玩玩,就搞成这个样子了。”
“你比我厉害多了,我二十岁肯定挣不到一座四合院的钱。”夏桐撇了撇嘴,和慕斯年比,差距还是太大了,活了三世也比不过人家一世,他可是实打实的真才实学。
“傻瓜,我的就是你的。”慕斯年摸了摸夏桐的头。
“对了,你手头钱够吗?”慕斯年问了一声吴仁越。
“够了。”
慕斯年听了没做声,他对这些明星的收入不是很了解的,不过他知道吴仁越算大牌明星,一年的广告收入应该也有不少,加上又连着开了几场演唱会,台湾、上海、北京连轴转,加上吴家有自己的家族事业,吴家不缺钱。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一章 、回绝
吃过饭,吴仁越便告辞了,慕斯年拉着夏桐问:“桐桐喜欢四合院?”
“我真的只是随便问问,太贵了。”夏桐忙说,想了想,又补充一句说:“等我将来有钱了,我去郊区盖一座,保管比这城里的还大还好。”
“没问题,这事交给我了。连大坚都知道,买房置地是男人的责任和义务。”慕斯年轻松地笑了。
夏桐听了也一笑,歪着脑袋说:“我们好像还不是夫妻。”
“你就故意气我吧,我们肯定会是夫妻。”
夏桐不跟他争论这个问题,倒是问他这几天都忙什么了。
“你不说我还忘了,我从网上帮你找了很多排名前十的棋手资料,你可以研究一下她们的棋路。”
“谢啦,我正有这个意思。”夏桐挣开他的手,就要去打开电脑。
“急什么,刚回来也不歇会。”慕斯年又揽住了夏桐。
“才两个小时的飞机,也不累。”
“桐桐,我问你,在你心里是我亲还是吴仁越亲?”慕斯年还纠结着吴仁越说要替夏桐还钱的事情。
夏桐哪里知道有这桩公案,笑嘻嘻地说:“当然是你最亲了,不过你要是气我了,我就找他去。”
“你敢?我咬你。”慕斯年找准了夏桐的粉唇真的咬了下去,咬着咬着就变成细细的品尝了。
二天后,夏桐跟着学校棋社的人一起上的火车,金昕这次也跟着去了,她纯粹就是为了陪姜磊宁,说实话,夏桐觉得本校棋社女生的水平实在太低,棋社一共有六个女生。金昕是一个棋盲,另外四个水平也强不到哪里去,所以团体奖夏桐是没敢想。
不过令夏桐比较惊喜的是,赵慕芝也会跟着台大的代表队过来参加比赛,她说比赛结束后会留在大陆好好玩几天,顺便看几场奥运比赛。
夏桐他们刚安顿下来,关莲一家三口就找来了。
“姨妈怎么知道我到了上海?”夏桐并没有通知她。
“哎呀,姨妈晓得你肯定会来参加比赛的,明天就开始比赛了,今天你肯定会到的。走,去姨妈家看看。”关莲上来就要拉夏桐的手。
“姨妈,明天我就要开始比赛了。能不能等比赛结束了再去?”夏桐一想进关莲家就头疼,可是既然来了,好像不上门拜会一下又说不过去,况且,有些话。夏桐也想跟他们说清楚。
“那也行。姨妈等着烧一桌好菜替你庆贺。”关莲见夏桐答应下来了,忙说。
“姨妈话可不能说这么满,高手很多的。”夏桐忙拦住了她,比赛这种事情,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敢说自己赢。
“不去家里。我们就去外面吃顿晚饭吧,夏桐来了,怎么也要接风。吃完饭去外滩看看,好好放松放松。”李青云说完扯了扯关莲的手。
“哎呀,看我这记性,姨妈真的是老了,走。姨妈带你吃饭去,坐了半天的火车。肯定是饿了,食堂能有什么好吃的。来了上海,肯定是要吃上海的东西。上海的小吃还是蛮多的,我以前就带你妈妈去吃过。你妈妈最喜欢城隍庙的生煎、五香豆、酒酿圆子和百叶汤,我们就去城隍庙,吃完饭走几步就到了外滩。”
关莲喋喋不休地啰嗦了一通,特地提到了夏桐的妈妈,夏桐有几分动心了,再看天色尚早,旁边的带队老师也开口同意了,说:“夏桐,你姨妈既然这样说了,你就跟着去一趟吧,盛情难却嘛。”
夏桐只得跟着他们出去了,不然老师还以为自己不近人情了。
到了城隍庙夏桐才知道,原来著名的豫园就在城隍庙旁边,这里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商铺林立,关莲带夏桐尝了几样小吃,尤其是关莲介绍的那几种妈妈爱吃的,都带夏桐尝了一个遍。
夏桐是典型的南方人,从饮食习惯上来说,还是比较愿意接受南方的各类小吃,清淡、可口,卖相也精致。
关莲见夏桐吃的还比较香甜,便笑了笑,说:“你跟你妈妈真像,连吃东西的喜好也都差不多。”
“那是当然,我是妈妈的女儿呢。”夏桐也笑笑,直觉关莲肯定有话要说。
“是啊,要是你妈妈还活着看到你这样子该多好。”关莲想起了自己的妹妹,眼睛也有些红了。
夏桐知道,这一瞬间,关莲的心里还是有点亲情,只是一瞬间。
“妈,你看你,好好的非要提起小姨来,一会你就该把夏桐弄哭了。”
“就是啊,老婆,好容易大家在一起,就该开开心心的嘛。走吧,我们转转这城隍庙就去外滩看看。”李青云忙说。
外滩的建筑风格跟城隍庙迥然不同,这里汇聚了各国的建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群”,令夏桐想起了香港,那个洋味十足的地方。
七月份的上海闷热闷热的,实在是不适合旅游的季节,尽管已经是华灯初上,夏桐呆了一会仍感到汗津津的,遥望了一下对面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夏桐便提议回去。
“既然来了,就去家里坐坐,我家离这里很近的啦。”关莲说。
夏桐知道不让他们把话说出来是不会死心的,便说:“既然姨妈说近就上门看看,省的到时比赛结束了又着急回北京。”
“那不行,好容易来上海了,怎么也要在姨妈家住几天,姨妈带你去逛逛商场,买几件漂亮的衣服。女孩子到年龄要好好打扮,姨妈最会打扮人了,以前我也没少给你妈妈买衣服。”关莲又提到往事。
夏桐知道她说的可能是实情,因为记忆中妈妈的衣服确实很洋气,要不然她走了以后,婆婆也没舍得把衣服烧了给她带走。
关莲说的不远,其实真不近,汽车走了半个小时,夏桐也不知是什么地方,李家的房子不小,也是跃层,跟慕斯年在景园的房子布局差不了多少。
夏桐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关莲和李菁菁陪着,李青云去洗了点水果,又从冰箱里给夏桐拿了杯酸奶,夏桐不得不说,李青云真的心细。夏桐跟他们吃过有限的两顿饭,李青云便记住了夏桐不喝饮料,要喝就喝点酸奶。
“姨父别忙了。”夏桐客套了一句。
“不忙,不忙,你是我们家的贵客。”李青云有些讨好地笑笑。
“就是呀,夏桐,你现在可真今非昔比了,我家夏桐现在是美丽的白天鹅。”关莲特地摸了摸夏桐的头。
“姨妈,上次在医院门口没生我的气吧?其实姨妈应该猜得到,我跟慕斯年的事情慕家根本不同意,他们家一直嫌我是农村出来的,出身太低,门不当户不对。我现在理解了我爸爸当年的苦衷,就算我们夏家不去求你们关家什么,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姨妈仍是嫌弃我爸爸,生怕我爸爸会拖累你们关家,所以,连带对我们也不想认。姨妈说我说得对吗?”夏桐想了想,直接问了出来。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姨妈怎么会嫌弃你?姨妈找到你高兴还来不及呢。”关莲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如果不是这样,当年外公外婆为什么会不让我父母进门?从他们结婚到去世,整整十年,每年的三节我父母都上山,给外公外婆送节礼,十年来没有一次断过,可是也没有一次进去过家门,都是放在门口就走,直到最后一次。”夏桐的眼泪出来了,有些凝噎。
“这个跟我真没关系,你外公固执,外婆只能听你外公的,我可劝了你外公多次,你外公那个脾气,你是不清楚,谁的话也不听。”关莲说完也叹口气。
“我今天说这些话的意思不是想追究当年的事情谁对谁错,只是想说,关家对我爸爸尚且如此,慕家又会怎么对我呢?姨妈觉得我的亲友有困难了,慕家人会出手相助吗?他们连我都不待见,又何况你们?”夏桐见关莲似乎没听懂,索性把话挑明白了。
“这个,这个,我看慕斯远不是跟你还蛮熟的,我们的事情用不到慕家长辈出面,只要慕斯远开口就行。”李青云在一边忙说。
“慕斯远不是慕家的?你们当初不也是不赞成我妈妈嫁给我爸爸?你们会伸手去帮夏家的亲友?”
“这,这个因人而异。”李青云说。
“姨父真会说话,姨妈和舅舅连我和夏樟都不想管,还会去管夏家的穷亲戚?这么多年,你们每次从我们家门口过,有谁想过来看我和夏樟一眼?”
“那是你外公糊涂,怨不得我们。”关莲还想推卸责任。
“不说外公,只说你们,如果菁菁嫁一个农村小伙,你们愿意伸手帮助男方的那一堆乡下穷亲戚吗?”
“这个,这个。。。”李青云这个半天也没这个出什么来。
“我才不要嫁乡下人呢,脏死了。”李菁菁在一边皱起了眉头。
“就是啊,这个菁菁自己不愿意,我们当然更不愿意了。”李青云忙接了李菁菁的话。
“这不就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夏桐说完站起来了。
正文 第二百九十二章 、寻旧
夏桐从关莲那回来已经很晚了,洗漱过后,便倒在床上,这一趟出门真累,尤其在关莲家,说到后面到底还是闹了一个不欢而散。
“夏桐,你姨妈对你真好,真热心。”金昕羡慕地说。
“还行吧。”夏桐笑笑,也不解释,这种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还有啊,你姨妈年轻时肯定是一个大美人吧,现在也漂亮,也会穿衣服。”金昕出身富裕,时尚品味比夏桐强多了,所以才会看见关莲觉得眼前一亮。
“嗯,差不多。”
金昕见夏桐兴致缺缺,还以为夏桐是出去半天累了,也知道夏桐跟她不一样,夏桐是奔拿奖来的,肯定需要休息,便没再打扰夏桐。
接下来的七天,直到比赛结束,关莲都没有再来找夏桐。夏桐虽然心里有些微微的失望,不过也是意料之中。
关莲虽然没来,吴仁越来了,还带给夏桐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原来爷爷知道吴明伊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当年爷爷的同学也有在美国的,见证了吴明伊的这场婚礼,婚礼六个月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吴怀,这场婚姻只维持了一年。
这位同学后来去了瑞士,他的父辈跟夏宁远有来往,等夏世轩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是1957年了,彼时吴明伊一家已经回到了台湾。
夏世轩猜到孩子是他的,一个是从日期上推断出来,另一个是孩子的名字,第三则是吴明伊的短暂婚姻也说明一个问题。
可是这一年夏宁远被划为右派分子,被送去劳动教养,一直到1959年10月才从劳改农场回到上海,这个期间。夏世轩是不可能有出国机会的。
夏宁远的工作是1960年恢复的,夏世轩这才鼓动父亲出国,而夏宁远经过这一劫,也有些心灰意冷,却还没有真正的萌生去意,直到六年后的再一次政治运动,终于浇灭了他最后的一丝热忱。
这些是在夏世轩的日记和信件记录的,夏桐没有看完,自然不知道,吴仁越花了一个星期。总算全部读完了。
“你们大陆的运动真多耶,我看爷爷的日记,好像曾祖父经历了好几次起落。爷爷也受到牵连,可能就因为这个才出不了国吧。”
“这个我还小,那一段历史真不清楚,网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资料。不过我知道我外公就是在文革中因为有海外关系的牵连才被批斗得很惨,如果曾祖父不走。估计也难逃此劫。”
“这样子说起来,还是我奶奶的父亲英明。”吴仁越长叹一声,如果夏家那时也听从了吴家的建议离开北京,夏家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走吧,我们去愚园路看看。”夏桐不想再探讨这个问题,自己只是一个再渺小不过的普通人。那些历史上大人物的功过是非自然有人去评判。
吴仁越换了一件地摊上的T恤和牛仔裤,特地化了妆,往丑里化的。跟平时确实不太一样,大墨镜,换了一个大众的发型。夏桐也是不起眼的装扮,两人也没打车,挤地铁。地铁站行人匆匆,没有谁去留心身边的人究竟是谁。
两人先到的静安寺。从静安寺出来,沿着愚园路往西走,因为日记里提到那房子离静安寺不远,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愚园路这一带还有不少遗留下来的花园洋房,小河边两侧都是幽深的弄堂,高大的法国梧桐将整条路包裹在自己身下,时不时有一栋栋建筑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出现,花了半个多小时,夏桐他们才找到愚园路**弄的弄堂口,门口小卖部的老大爷说,这里曾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最新式的弄堂,住得都是当时上海滩的名人。
夏桐趁机问他:“老大爷,您好,请问您在这里住了多久?”
“五十多年了。”老人家的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夏桐听得有些费劲。
“那请问您知道夏家吗?夏宁远家,就是在**号那个夏家。”
“夏家?夏宁远,你们是什么人?”老人家想了会才想起来夏家,态度有点警觉。
这个让夏桐和吴仁越不能理解,现在又不是什么特殊时期,打听个人还用得着防备吗?
这时,有一位老阿婆打着大蒲扇从屋子里出来,看了一眼夏桐和吴仁越,对着夏桐说:“小姑娘看着蛮讨喜的,侬问的是不是那个老教授夏家伐?”
夏桐忙点头说:“我是夏家的后人,想问问夏家当年的事情。”
“小姑娘骗人的吧?夏家怎么可能会有后人?”老头憋不住问了一句。
“这有什么不可能?兴许是当年那个男孩子的女儿也不一定。”老太太用扇子拍了一下老头。
老头听了盯着夏桐看了几眼,又看了看吴仁越,说:“你们真是夏家的后人?”
“是。”
“那夏家的事情你们还能不晓得?”
“老大爷,我是夏家的后人不假,可是我才多大?对夏家以前的事情不了解,才来这里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我们夏家的故事?”
“夏家的儿子当年死了,没听说他结过婚有孩子,夏家的女儿倒是有一个儿子,到如今应该也有四十多了,可是他不是一直跟着他外公在国外吗?老婆子你看她哪里像从国外回来的?”
夏桐听他话里的意思,这位姑奶好像也出事了,便问:“夏家的女儿呢?”
“夏家的女儿没死,听说当时疯了,可怜哇,现在也不晓得怎么样了?要是活到现在,也该有六十多了。”
“疯了?为什么疯了?”
“小姑娘,你不是她家人吧?你到底是谁?”老头又问了一句。
“我说死老头,你管人家是谁干什么?”老阿婆又拿着扇子敲了一下老头,然后对夏桐说:“小姑娘,夏家的事情我们只晓得这么多,你想想啊,人家是住洋房的,我们是住小阁楼的,平时也不搭界,就是出来进去看过几眼,他们家的保姆嘴也可紧了,我们想打听也不打听不出来,就是当年他们家儿子死的事情,我们当时也不晓得,还是后来从别人嘴里听说过。”
“那当年他儿子怎么死的?”夏桐颤抖着问完这句话。
“这个我们哪里清楚伐,好像是造反派冲进了夏家,说夏家人要叛逃,孩子,这些事情现在哪里说得清楚,后来政府给夏家落实了政策,可是找不到夏家后人,哎。”老阿婆叹了口气。
“那当时夏家人还是出国了?连他们疯了的女儿?”夏桐主要是不明白那种情况下,夏家怎么还能走出国门?
“走了,走了,不走哇。。。”老头摇摇头,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请问,你们晓得他们家保姆现在哪里么?”
“这个哪里晓得,都四十多年了,当年的老住户哪里还有几家,你们是碰到了我们,碰到别人肯定什么也不清楚。”
夏桐见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便和吴仁越往弄堂里走,走了五六十米便看到了门牌号标着**的一个大门,上面还有一行大字,***幼儿园,铁栅栏里面是一排高大的灌木,只是很久没有人修剪,有些凌乱。
透过虚掩的大门,夏桐看出里面有人,夏桐和吴仁越商量了一下,决定这次由吴仁越开口,扮作台湾来的记者,采访老上海的花园洋房,因为他那一口台湾腔太明显了。
两人在门外喊了几遍也没有人出来应答,干脆直接推门进去,门口有两棵高大的香樟树,再往前是两棵广玉兰树。
看得出来,前面应该是一片草坪花园,可是这草坪也没有人打理,倒是分割成块了,不伦不类地种了些花,有美人蕉和凤仙花,还有几块是菜地。
房子是三层西式小洋楼,室外有扶梯可直接上二楼,一楼的前半部分搭出了两个小建筑,很不和谐,应该是后搭的厨房。
夏桐和吴仁越走到楼前的台阶上,这时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过来问找谁。
吴仁越把来意说了一遍,夏桐又在一边补充了几句。对方听了不耐烦地甩甩手,说:“出去,出去,这里放假了,我就是一个看门的,你们要看房子等哪天园长来了再说。”
“大爷,麻烦您行个方面。”夏桐递出了两张粉红的票子,对方见夏桐出手大方,期期艾艾地说:“再给两张,我让你们随便看,再给两张。”
夏桐再给了两张,对方笑嘻嘻地接过去,带着吴仁越和夏桐进门。
房子已经改造得面目全非,进门是一个大厅,地面是大理石,两边墙上贴的是幼儿园的海报和书画园地,拐过去两边是幼儿教室,夏桐走过去,推了推门,锁住了。
上了二楼,地面是木地板,也是几间教室,“三楼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也锁住了,没什么看头。” 看门人这才说了出来,有些占了小便宜的狡黠。
“那后面有什么?”
“后面原来是厨房和保姆住的地方,还有一个后门,是佣人专门进出的,现在全成了库房。”
夏桐听了眼睛一亮,说:“那我们能进去看看吧。”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寻宝
也许是夏桐表现得太明显了,对方抓住了夏桐眼睛里露出的渴望,装作为难地说:“能是能,也锁住了。”
夏桐看他眼睛又咕噜噜地转,便说:“大爷你不就是看门的吗?你肯定有钥匙吧?”
“这个是不可以随便给外人看的。”对方的口气明显还是要钱。
“那我们刚才给了四百,你可是说了随便看,既然不让看,你把钱还我们,我们去别的地方看。”夏桐有些生气了,这人也太贪了。
“这样吧,你再给一百,再给一百,我把门打开,你们两个随便看,我要去做晚饭了。”
夏桐还没说话,吴仁越给了他一百,对方接过钱,带着夏桐两个到了后面,痛快地把两间房门打开了,然后他真的走了。
一股霉味迎面扑来,差点把两人熏倒,两人进的最外面这一间,是老厨房,里面堆满了旧东西,光大花盆就摞了七八个,还有门框、窗户框等,还有一大堆不用的碗盘,大部分都是磕了角破了边的,估计好的早让人挑走了。夏桐从这些碗盘看,都是上等的景德镇青花瓷和粉彩瓷。可惜,别的没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
另一间屋子是一明一暗的套间,里面有床、桌椅凳子等,还有一个玻璃书架,里面还有些旧书,打开书架门看了看,都是些专业书籍,应该是曾祖和祖父留下来的,这些没人能看得懂,所以才能留到现在。
“哥,我们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夹带。”
“好。”
两人动手一本一本地快速翻起来,找到两封信,也没时间看,夏桐先放背包里。
“哥,这还有一本日记。”夏桐翻到一本绿皮日记本,字迹娟秀。明显是女性,是繁体竖行。
“快点放进包里,肯定是曾祖母的。”吴仁越抢过来塞进夏桐的包里。
“哥,你负责翻这书架,速度快点,我去那边看看。”夏桐见天色有些暗了下来。着急了。
夏桐进了里屋,里屋不光阴森,霉味更重,到处是蜘蛛网,东西都是大件的。应该是很久不曾来过人,不像外面那两间房子,兴许偶尔还会有人找点能用的东西。
里屋最里面是一张普通的木板床。床上堆了一些没用的旧棉絮,上面还有四根挂蚊帐的竹子,夏桐猫过去拔下一根竹子,先把蜘蛛网扫了一下,这才好好看看房子都有什么。
一个西式大衣柜,夏桐打开了,里面什么也没有,底下有两个抽屉。夏桐也都拉开看了,只有几只旧袜子。
衣柜旁边是两个真皮沙发,可惜已经破旧不堪。不光如此,还被刀子割了很多条缝,大概也是找东西。
另外还有两张床。一张是西式金属床,一张是雕花架子床,夏桐知道古代大户人家有在雕花床做暗格的习惯,便围着这床找了一圈,还真在床底一个最不显眼的地方找到了暗格,里面有四封牛皮纸包着的圆条,夏桐一掂一摸,应该是银元,还有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居然是十根小黄鱼,夏桐快速地装进了背包,应该是他们当年走的时候没来及带走,或者是根本带不出去。
夏桐估计洋房里没准也有暗格藏了什么东西,可惜现在没法去查看。
想了想,夏桐钻到保姆的床底下趴着看了看,有两个藤编箱子,拉出来一看,明显被人翻过无数次,除了书还有几封信件,前面看过的人明显没有耐性,连信纸都没有装进信封,散乱地放着,夏桐把信纸信封全装进了自己包里。
正要走时,夏桐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夏桐发现了这床明明是木板床,怎么刚才好像看见床底下似乎有一根根手腕粗的圆竹棍钉在木板上。
夏桐觉得这竹棍有些蹊跷,又趴进去看看,发现这竹棍是用钉子钉住的,夏桐只得爬出来,从自己的背包里翻找出一把小刀,这刀很实用,有不少种功能,是夏桐上次从香港买的,一直放在包里。
夏桐用这个钳子起开了这几个钉子,好在当时可能因为匆忙,或是爬在床底不好操作,钉子不是十分牢固。夏桐颤抖地卸下一根竹子,其实是一根竹子剖开来的一半,半根环状,正好包住一个卷轴。夏桐刚才没看仔细,这会才发现,这些竹棍很均匀地钉在床底下,都是半根环状的,一般人见了只会以为是一张普通的竹床。
因为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保姆的床底下能会有什么好东西,即便有人看见了,或许只以为是用来支撑这个床的竹棍。如果夏桐不是爬进了床底,也发现不了这竹棍,要不是从刚才的那张床床底找到了东西,夏桐也不会去多想,估计也发现不了这床底的秘密。
夏桐忙了好一阵,才把这六根竹棍撬开,里面都是用塑料布包好的卷抽,粘在床板上,夏桐抽了出来,又依原样把那几根竹板钉了上去。
好容易从床底爬出来,又发现这几个卷轴夏桐的背包塞不进去,真要折起来放,肯定会对字画有损伤。
夏桐出去找吴仁越,“哥,这应该是字画,保姆床底下找到的,估计当时带不走,故意藏到了保姆的床底,这个我们怎么拿走。”
“先放一边,天快黑了,赶紧找找还有别的没有,天黑了我们想办法出去。”吴仁越这边没什么大发现,只找到两封信,还有三本围棋棋谱,一并放进了夏桐的包里。
两人正说着,听见外面的脚步声响,“你们两个还没看完?我跟你们说,肯定没有值钱的东西,这都多少人来翻过。”
“好了,好了,我妹的脚不小心崴了,我正帮她揉一下 。”吴仁越迅速地蹲在夏桐面前,要背着夏桐出去。
夏桐把字画抱着自己胸前,贴着吴仁越,还好,对方并没有进来,大概也是进来无数遍了,现在懒得进了。
“大叔,你一直在这里看门吗?”夏桐问。
“没有,我才来了十来年,老家在乡下,我跟我老婆在这里,我老婆前些天回乡下了。”
“那你听别人说过以前这里住的是谁吗?”
“没有,我听说这里一直是幼儿园,换了一茬又一茬的老师。”
“那里面这些床、衣柜什么的我看着都蛮好的,怎么没有人搬去用?”夏桐一直觉得六十年代物质应该是很匮乏的,夏家留下来的东西都是好的,怎么会没有人捡去用。
“这个我怎么晓得,我一来东西就在那摆着,对了,我想起来了,好像听别人说起过,当初给这家落实政策,可是找不到这家的后人。正好那时居委会找不到办幼儿园的地方,就挪到了这里,特地把房东的家具搬到一起,说是怕这家后人找来。不过这么多年过去,这家人也没有人回来,这家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
夏桐听他话里的意思,估计他也是没少从那里划拉东西走,不然这些碗盘一个好的也没有,花瓶什么一个也没有,估计早就让人拿去卖了。还有书也是,除了专业书,别的是什么也没剩下,夏家当年可是书香门第啊。
那两张床估计是目标太大留了下来,不然也被搬走,没准这看门的睡的床也是夏家的,用的家具也是夏家的,夏桐想起来就觉得不舒服。
“大爷,楼上那些屋子里你有钥匙吗?”夏桐问。
“没有,那个也真不能给你们看,你们要真想看,等开学了找园长吧,我没有钥匙。”
“那我们走了,谢谢你了,不用送。”夏桐担心吴仁越背不动自己了,又怕把胸前的画卷压扁了,夏桐呆在吴仁越背上的姿势有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