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深空之下-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科学研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短短半年还远远不够!不过他并不着急,人类也不着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学习,只要每天都在进步,总会到达质变的那一步。
于易峰忽然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人类,就好比大清朝末期的工匠,忽然获得了一架来自21世纪的波音737飞机!让他们研究一番倒是没有问题,但要让他们仿制一台,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完全是理论、经验以及工业实力上的不足。前置条件不足,就算看到了,也不一定能模仿出来,这也是人类非常遗憾的一点。
就好比一架波音737飞机,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各种操作系统,大清朝的工匠们都没办法一模一样地做出来,甚至连其中的一个零部件都做不出,因为这可是跨越了好几个时代的东西!
不过,虽然没法复制,科学家们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不要求造出另一个波音737,做一个莱特兄弟那样的“木头飞机”,应该没有问题吧?
诺亚号上的科学家也正处于这种摸索状态。他们没办法直接达到外星文明这种程度,却可以从外星造物中获得启发,获得新思路……他们着手各种各样的实验,然后将分析出来的数据,转化为人类自己的东西。
人们并不好高骛远,只有属于自己的科技,才是真正拥有的!只有这样一点一滴的进步,科学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踏实。
每天都有一大堆研究报告汇集在于易峰的电脑上,他每天都得聚精会神地分析、浏览。
“基诺夫工业工厂已经完全竣工,目前工业产量只动用了12%,大量生产线依旧处于闲置状态。”
“挖掘机以及火车已经生产完毕,短期内不需要扩大产量……”
“配套的炼钢高炉大都也停止生产,只留下了两个。诺亚号整体用电量降低到2000万瓦……”
于易峰点了点头,这种情况是预料之中的。
工厂停止生产并不意外着工业产能的下降,到了需要的时候,这些生产线又会重新启动,瞬间爆发出海量的产能。
这个面积接近300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工厂,放在地球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总工程师伊万诺维奇以及他手底下的团队,用天才般的设想,将工厂划分成了十五个区域块,每个区域块之间铺设了大量的传送纽带,可以相互联动,其过程十分复杂。
总共有六千名科学家、工程师在这个工厂工作。在体力劳动几乎被消灭的情况下,他们主要还是负责设计、监控以及机器保养工作。
因为这个超级工厂的存在,诺亚号的工业能力比当初上升了20倍以上!
打个具体的比方,如果想生产二十万台切割机器人,以当初月球基地的工业能力,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现在,只要不到半个月就能轻松完成!
这就是实力上的大跃进,是全体人类智慧与汗水的成果!
有了这样的工业能力,也为各种科学实验大开绿灯。科学家们可以尽情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完全不用担心工业产能的问题。
资源有了,能源有了,产能也有了,现在是科学的天堂!
虽然这个工厂可以铺设地更大,但是再铺设下去,人口可能就不够用了。人口一直是非常大的桎梏,诺亚号只有五万多人,不能再分配人口给这个大工厂。
于易峰一边思考,一边继续往下浏览呈递上来的方案,他每天都有大量的报告需要审核批复。
“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批准!”
“新型太空梭的研究……批准!”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制造……批准!”
一系列的方案批准下来,他真的是看的头昏眼花。
说实在的,现在飞船里不存在“骗经费”这种说法,许多报告也被各大科学家审核了很多遍,他只要不停地批准就可以了。
但秉着负责任的态度,于易峰还是一份份坚持看了下去。他必须要知道整个新人类文明的科技进度,才能从容地把控全局。否则,连文明发展到了哪一步都不知道,他还当个屁的领导?
最头痛与快乐的莫过于各大实验室的新闻发布会了,在这个科技井喷的年代,有时候一天就有两三场,还总是邀请他参加。但是不参加又不行,他分身乏术啊!
就在这天下午。
“……这种新型的铝空气电池,能量密度是普通锂电池的40倍,大大填补了材料界的空白。从此以后,我们不再为电池容量不够而发愁!”
这是一个新能源电池的发布会,高能电池一直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方向。电池,无论是武器还是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用处。
“大家都知道,以往锂电池的密度是200wh/Kg,如果安放在车上,车载续驶距离大概480公里,而且寿命很短,三四年需要更换。”
“但这种新型铝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为8100Wh/Kg,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9200公里!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更可以长久使用……”
在台上的是物理学家菲利克斯,他在此刻正满面红光地对下面的众多科学家说道:“所以,一旦实现新型铝空气电池的量产,传统的锂电池就可以淘汰了!”
这位来自英国的绅士很少有这种表情,显然正处于极端激动的状态。
第七十九章 科技井喷(二)
“……这样的灵感,来自于外星造物的一粒纽扣电池,其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公式请各位翻看论文第二十七页,在那里会有详细的论述……”很惊讶,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就能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启发。不得不说飞碟文明真的比新人类文明强盛了无数倍。
于易峰一开始听得饶有兴趣,但后来直接云里雾里,头昏脑胀,也只能迷迷糊糊跟着众人翻阅到第27页。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mc^2,不仅仅适用于核能,也适用于化学能!质量的亏损其实无处不在!”
菲利克斯一边拿着一颗实验型铝空气电池,一边激情四射地说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就学会了用质量的亏损来制造能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构成水分子时,水分子的质量一定小于两个氢原子加上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和。”
“这部分减少的质量就变成了能量,虽然质量的变化很小……我们的思路是尽可能将质量的亏损扩大,增加化学能的释放量……”
好吧,真是活久见系列,于易峰一脸的苦恼,他好像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令他奇怪的是,大多数科学家都在点头同意……
化学能的变化,竟然也会引发质量的变化!
于易峰敢发誓,他是真的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但看见周围的大批材料学家都没什么异议,他也不敢多嘴,省的给自己丢脸。
至于后边说的什么能量级别、电子跃迁就更听不懂了。
他现在才知道,自己依旧是个学渣级别。看来还是要加强学习啊!
当于易峰灰头土脸地从会议室内走出来后,看着从身边走过的百合子,不知觉一把拉住了她,忽然感觉好像不太合适,又快速放下了。
于易峰有些尴尬:“呃……很久以前就说要请你吃个饭的,就今晚吧。我还有些问题要问你。”
百合子愣了愣,这一餐她当然记得。她把高斯步枪送过去的时候,于易峰就说要请她吃饭的,结果一下子拖了半年,还把她的高斯步枪弄丢了……按照利息,至少也要两顿饭才能还清吧?
想到这里,她有些不爽地皱了皱眉头。
于易峰倒是没猜到她那么多的心思,直接就向着食堂走去。而百合子在低声哼了一下后,也只能紧随其后。
“我问一下,化学反应中也会质量亏损吗?”于易峰边走边问道。
百合子有些没好气地说道:“当然了,这不是常识吗……不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确实不知道这一点。老师们教的都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其中也包括质量。”
于易峰苦笑着说道:“我确实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观点……”
说到这种正儿八经的话题,百合子也不再嘲笑于易峰:“外星材料给我们带来大量启发的同时,也纠正了我们许多观念上的错误。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探知,并完善我们的科学理论。”
于易峰也点头道:“我们对宇宙依旧处于半知半解的状态,特别是我,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这方面还要多请教你才是。”
看到于易峰是诚心请教,百合子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当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能量时,必定失去等当量的质量,这一点是正确的!”
“但由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远远小于常见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因此,化学反应的质量亏损往往很小,以致于最精密的仪器都无法测量,只能通过反应释放的能量来推算。”
“我举个例子吧,1摩尔硝化甘油爆炸,能产生2700千焦的热量,其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3。074*10^…8克,幅度非常小。通常情况下也可以忽略不计……”
两个人走进食堂里,一边点菜,一边聊着这种奇怪的话题。不过,这似乎是食堂中习以为常的事请,周边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一个个也都在谈论科学以及相关的东西。甚至……没有听见其他的话题!
于易峰竖起耳朵窃听了一会,什么电磁学、高能电池、核能……各种各样的话题都有。看样子,这股科学浪潮刮得有点厉害啊,他本人还是非常享受这样的风气的。
于易峰忽然发现百合子点的都是便宜的素菜,他连忙说道:“你减肥吗?随便点,不用跟我客气!”
百合子呆了呆,她刚才脑子里想着各种科学问题,其实是没反应过来。她还以为像平时那样,各吃各的。
可怜她真的有点穷,又是个标准吃货,忍受不住高档奢侈食品的诱惑,每个月的薪酬几乎全都填到肚子里,导致月末几天经常只能吃素。
想到今天是于易峰请客,她也不客气了,手指在电脑屏幕上乱按,“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于易峰眉毛跳了跳,什么海底小龙虾、蟹黄年糕、海带寿司,一样样都贵的很。不过也就惊讶了那么一下下,他是财大气粗的典型代表,工资是诺亚号上最高的,平时根本花不完,吃了也就吃了……当然了,他自己也依然遵从新币体系,不搞特殊化。
“那么……菲利克斯先生发明的电池,会带来能源系统方面的质变吗?”于易峰坐在餐桌前继续问道。
百合子看着眼前的丰盛大餐,满意地说道:“当然会,生活上方便了很多。从今往后,手机一个月只要充电一次;汽车一次充电能跑一万多公里……”
“不不不!”于易峰连忙摆手,“我指的是军事方面,可不可以制造借此制造激光武器或者粒子束武器?”
百合子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思考,显然,于易峰的丰盛大餐收买效果很不错。
她含糊着说道:“理论上说勉强可行,但需要手提箱大小的电池,只有一枪或者两枪的能源。想要制造你说的那些武器,我们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才能做到。”
“再高级的电池,就是核能电池或者说一些超导电池。我们目前实验室可以做到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采用钚…238,锔…244这些强放射性元素,它们会缓慢衰变,产生的电能……比最好的化学电池至少强个几百倍吧!”
第八十章 除了核聚变
听到这里,于易峰有些惊喜地说道:“那为什么不用这种高效电池制造高能武器?”
他的意思是,是否可以利用衰变电池,模仿制造高斯步枪这样的武器。他对这种救了自己命的武器就喜欢地紧,自从用过了之后,就感到食髓知味,人类的枪械与之相比,连渣都不如……
于易峰深刻的明白,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还是电与磁的时代,无论是武器还是其他方面,都离不开电、磁技术。
所以他也是异常关心高能电池方面的问题。小到生活家居,大到整个诺亚号的安全,都离不开性能更高的电池。
电这种东西是非常大规模难保存的,目前为止,发电站多余的电能没办法很好的储存,必须随发随用。诺亚号虽然有许多备用电站,但电网分布并不像地球上那么错综复杂,从安全角度讲,还是不太够。
如果有超大储量的高能电池产生,从电力保障上无疑能更上一层楼。
诺亚号是整个新人类文明的家园。从安全角度考虑,它比不上地球,因为任何的生态系统都需要人类自己平衡,期间的过程如同走独木桥一般,人类不能有一点马虎。如果突然大规模断电,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而且从另一方面讲,真正的太空武器还必须要这些超级电池的支持才行……
百合子听了,连忙摇头:“问题是有两个,第一,这种同位素衰变电池体积非常大,暂时没办法小型化,一般只适用于卫星等较大的装置,第二,它依靠元素衰变发电,输出功率是恒定的,难以迅速增加。比如说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对电池瞬间输出功率的要求极大,但瞬间加快核裂变,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如果技术不过关,电池很可能会爆炸……我们还不能控制这方面的问题!”
于易峰皱着眉头想了想,这种同位素衰败电池几十年前就有了,如果真的能改进,也早就改进了。也是他把问题想得太简单。
百合子继续说道:“外星科技倒是有相关的造物,但我们还没有摸清其中的原理……”
两人谈着谈着,于易峰越来越感到前方的科技树似乎永无止境……像星辰大海一般广阔,人类目前也只是摸到一些底层。
按道理,人类至少再要发展个几百年或者上千年,才能迈入星空,但现在却被活生生赶出了母星……
不过现在,有了这些外星造物的启发,一年就能赶上正常发展几十年的速度,于易峰已经比较满意了。人们至少能够看到科技树的发展方向。
他打了个饱嗝,有些吃饱了,不过依旧肚饱嘴不饱地啃着海底小龙虾。
这种龙虾是近半年推出的新鲜产品。从夏普山抽取的地下水含有很高的盐分,恰好可以配置海水,养殖一些海鲜。得益于此,诺亚号上的饮食方面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更加美好。
他看了看,忽然伸出手去,将一只小龙虾夹给百合子,“最后一个给你吧!”
其实也没想太多,几乎是下意识的。他们两人相处了两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混的实在太熟了,这种行为也算不上什么。
“说起来,激光点燃系统的测试怎么样了?”于易峰坐在座位上,擦了擦嘴巴,随意地问道。
那可是四氢核弹的基础入门,他还是非常在意的,核弹再怎么有缺点,也是人类的大底牌。这种有点原始的武器,威力奇大,是激光、离子炮拍马也赶不上的。
百合子想了想,说到科学问题时,她就变得极其认真,“现在我们的激光系统,能瞬间同时点燃49个直径一毫米的氢球,目前的情况只能到达这个程度。想要进一步地射中一百个以上的目标,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改进时间……”
于易峰直接说手道:“时间不成问题。而且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物资与能源,会进一步加强对各大实验室的扶持力度。说起来,我们的军事实力真的太差了,要不是从飞碟上拆下来几个不错的武器,真的和零没什么两样。”
百合子也表示同意:“其实……也就是装饰品罢了。我们的电能输出功率不够,发生出的炮弹,威力估计连原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如果真的想要使用它们,第一,我们需要超级电池,第二,我们要更强大的能源,那就是——可控的核聚变技术!”
说到可控核聚变技术,两个人忽然沉默了起来。
外星飞碟的引擎室、动力室被完全摧毁,人类并没有得到“可控核聚变”的任何信息。也就是说,这方面的内容很可能要人类自行摸索,这也是能源学家们最为伤感的一件事。
可以预见的,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科技都能够大大地进步,除了……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能源的“终极形态”,核聚变一旦像核裂变一样实现发电,将是颠覆世界的革命性成功,人类在能源方面,再也不用精打细算。因为核聚变的材料,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以目前科技发展的进度,这种能源技术还处于遥遥无期的状态。
“这种技术至少几十年内看不到希望。”于易峰语气有些低沉。他曾经和丁一东、菲利克斯等大科学家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短期内没办法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
目前地球上最好的结果是华夏国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
这样的成果,也只是将等离子体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是最初步的一步,距离正式发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于易峰心中微微有些遗憾,要是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就好了。许多外星武器,都是基于核聚变的超大能耗才能正常使用。
“我们认为,可控核聚变技术到目前为止,暂不具有工程可行性,或许等我们的超导技术、冷却技术、磁约束技术上去后才有可能……”
百合子淡淡地说着:“当然,你带回来的那个小球或许是个资料库,可能有相关资料,不过距离解密成功也同样遥遥无期……”
于易峰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第八十一章 大时代开端
没有可控核聚变的资料,也就意味着只能人类自己研究,这也是于易峰感到比较遗憾的地方。
当然,也有部分科学家将希望寄托在于易峰带回来的金属小球上面。那小球到底是个啥,人类目前还搞不清楚,而且解密工作也一直不太顺利。
诺亚号上的密码学家就好像大清朝的工匠,面对一块现代的固态硬盘,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为他们的理论知识太少,不知道型号,不知道具体参数,只能够慢慢摸索。
不过于易峰暂时不担心能源问题,按照目前两千万到三千万瓦的能耗,人类储备的铀…235,足够用两百年的。而且现在又发现了几个小铀矿,铀储备量还会增加。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又点了两杯饮料,作为饭后的甜点,然后开始聊另外一些科技方面的进展。
于易峰发现,抛开那些不顺利的工作,新人类文明的科技几乎是全方位的进步着……
武器方面,除了人类自己制造的核弹外,还在诺亚号外边安装了一些飞碟上拆下来的东西,像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等。虽然威力十不存一,但也算有了超远程攻击的手段。
他们曾经尝试过发射一发离子炮,要求的功率非常大,因为没有超级电池的关系,需要人类的所有核电站齐开,才能勉强亮的起来。
不过超大功率也换来了极大的威力,这发离子炮的威力至少比得上一颗中型的原子弹。最重要的是,它的速度接近光速,是真正的太空武器。
面对真正的星际文明,人类总算是强壮一些的蚱蜢了,至少能伤害到对方,脱离了毫无还手之力的范畴。
毕竟,普通核弹虽然威力大,但是飞得实在太慢了,在星际战争中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飞行路程……这种武器除了短兵相接之外,没什么太大用处。
于易峰本人还是非常喜欢这些新型武器研究,他的骨子里还是一名热血军人,总有一种巨舰大炮的情怀。
百合子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继续说道:“好了,武器方面大概也就是这些,半年的时间也发展不了很多东西……不过在生物学上,长寿病毒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于易峰抬起头来,他前几天就看过相关报道,不过此刻还是愿意听百合子讲解一番。
“关于长寿病毒,几乎可以确定是飞碟里带出来的东西了,毕竟它的DNA特征和普通火星病毒太不相同了。许多生物学家认为,它的前身,可能是那个肉球剥离出来的某些细胞。”
“这些细胞从母体脱落后,为了适应火星的环境而逐步退化,一直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按这种说法,长寿病毒就成了外星文明的造物!这样的解释其实也说得通,毕竟那个肉球活了这么久,身上的某些细胞肯定有长寿功能……
对于外星造物,于易峰心中还是非常警惕,“关于长寿病毒的研究怎么样?”
“如果这些细胞没有退化,分泌出的长寿因子效果会更好,不过人类反而不敢用了。现在退化下的病毒活性很低,倒是安全了不少……可以说是人类的运气。”
“科学家们还修剪了大量的冗余基因,制作出的药剂,寿命增长的效果在30%…40%左右。”
“安全吗?”这是于易峰第一关心的问题,一想到长寿病毒可能是那个肉球的一部分,心中就感觉怪怪的,或许是他的心理因素作怪吧。
“理论上说,已经足够安全,科学家们已经把看不懂的基因全都修剪掉了,只剩下我们了解的部分。所用基因试剂的主要成分是由催化蛋白以及RNA模板组成的酶,不含其他的遗传物质。”
于易峰点了点头,也就是说,使用了这种药剂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到110岁左右。
最关键的是,它能在生物学上带来大量的启发,让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更进一步。或许在以后会有更好的药剂出现……
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他不可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去阻止一项对人类有益的科学。在科学家们信誓旦旦的保证下,长寿试剂的第一期人体实验已经开始。
他有些担忧使用这些药剂后,人类会变成另外的生物,毕竟人类的生命科学还太弱了,理论上的安全,并不是真正的安全。特别是那个肉球还有控制心灵的能力,谁知道呢?
“你放心……安全性没有问题。我知道你的担忧,一些试验者在注射了相关干细胞后,依旧是原来的思维波动……属于人类的思维波动!”
“而且,他们的基因链并没有出现改变。”
百合子有些扭扭捏捏地说道,“我没有窥探他们的心灵,只是模糊感知了一下。你不要误会……”
“这样啊!”于易峰笑了笑,忽然就放下心了,“这样就好,谢谢你了!”
原来百合子还有这种功能,这一点倒是不错,至少,外星间谍绝对混不进来……
除了武器以及生命科学,人类进步最大的就是材料科学了!
受到大量外星造物的启发,新材料开始成批出现,弥补了材料史上的空缺:石墨烯、气凝胶、碳纳米管、富勒烯、非晶合金、泡沫金属等等,都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上批量生产!
于易峰深深地为之欣喜着,一想到新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所有的冒险都是值得的!
“一代材料一代器件,一代器件一代技术。以往材料学的发展太慢了,大部分科研成果只能用来发论文,到现在终于有了突飞猛进的态势!”
百合子喝完最后一口饮料,淡淡地说道:“因为这些新材料的发明,性能数十倍于以往的旧材料,我们终于有了建造大型飞船的可能性!”
“是啊。”于易峰也点头赞同,“不过大型飞船到没什么必要,我们的诺亚号暂时够用,小型太空梭的研究已经提前开启了!”
于易峰有一种感觉,所有的一切,都仅仅只是开端,一个大时代的开端!
第八十二章 外太空信号
就在科技井喷的大时代刚刚开启时,一件出人意料的事请发生了……
这里是奥尔特星云,太阳系的最外围。
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云是50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残余物质,并包围着太阳系。奥尔特星云是彗星的发源地。距离太阳约50000至100000个天文单位,差不多等于一光年,即太阳与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一。
太阳的光芒在这个距离已经十分微弱,还不如天狼星的亮度,真真正正成为了无数恒星中的普通一员。
速度最快的光,从太阳来到这里也要走上一年多。因此,这里的彗星绕太阳一周要花百万年的时间,只有当它们跑到离太阳几亿千米的距离时,才能被人们看到。
此时此刻,一艘直径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庞大飞船正经过此处,如果有人类科学家站在飞船里边,会惊讶地发现,它的速度超越了光速!
它的表面如同被一个气泡般的薄膜包裹着,光线照到这艘飞船上时,会发生奇特的弯曲现象。它正以远超光速的速度向太阳系飞去!
这种超光速运动,并不违背任何已知的物理定律,其最好的解释,便是“曲率航行”。
曲率航行,通过改变空间曲率地方式让物体前进,其本质是空间的运动。就像一个站在地毯上的人,抽动地毯时,人也会跟着“运动”。不过空间的运动更加抽象也更加复杂,包裹在运动空间中的飞船几乎是静止的,并不违反相对论效应,所以曲率航行理论上可以达到任何速度,甚至——超越光速!
这一直人类幻想中的航天科技,却在这艘飞船中彻底实现。如果让人类科学家看见了,必然会引发一波疯狂的研究浪潮!
超越光速,对于星际文明而言是最好的危险规避方式,因为它会带来信息上的大量混淆。
从各个角度观测超光速飞船,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如果,从超光速飞船运行方向的正后方观测,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它远离的速度依旧是光速。不过此时会产生严重多普勒效应,所有的信号波长变大,频率变低,也就是说,观测的飞船会非常黯淡。
如果从运动方向侧边观测,根据角度的不同,情况会更加稀奇古怪:飞船被拉成了一个奇怪的长条形,而且越来越长,就像一根长面条一般。
如果飞船的速度远大于光速,人们会看到一个个不连续的点,然后这些点慢慢连在了一起,组成一根根长面条。
根据最前以及最后的点,这也是唯一可能“看到”超光速运动的情况。不过这种现象对观察者的角度要求非常高。
如果,观测者站在飞船运行方向的正前方,人们反而……看不见飞船的任何影像!因为它的速度太快,将一切光都甩在了后面!
只有在一段时间后,飞船掠过此处的一刹那,人们会看见一艘飞船从眼前经过,以光速远离。与此同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向后倒退的影像,看起来如同倒着播放的录像一样,人们会看见这艘飞船又以光速飞回了原点!
这种情况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并不是时光倒流,本质上,是超光速产生的视差错觉。所有的观测,人们看到都不是飞船本身,而是一个个由光形成的影像。
因为飞船的速度超越光速,所以,当飞船掠过观测者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