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旧石器时代(绝响)-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才兼备,极难!老祖宗有没有尝试过这类的办法?有!

汉代就有这样的规定,一个人要当官,首先要有德,有了德,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有了才,就可以随时做官。

那要怎么样才算有德呢?就是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是个孝子,然后识大体,明大义。

那么就算这个人有德,那要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他有德呢?

汉代的办法就是举孝廉,让各地的地方官推举本地有德行的人,表彰一下他的高尚道德品质,发个荣誉证书,三好学生。

这个三好学生。就是孝廉。

然后对孝廉进行考察,有才干的,立刻上任做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保证所有上任的官员。既有高尚品德,又有才干。

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儿嘛,这个士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对社会挺好的嘛,眼看着就要大家一起奔小康了。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于是大家为了孝廉这个三好学生的称号,做官的荣誉,开始了政治秀。

不是说要孝顺吗?父亲活着的时候,咱就有饭都不吃,全部留给父亲吃。

没有父亲怎么办呢?好办,你总有个哥哥姐姐吧,学孔融嘛。他不是让梨吗?咱也让梨。

但是多用了几次,大家总不能都让梨吧?

没事儿,换个法子,汉代的时候儿子大了是要分家的。

于是。弟弟就把家产一分为二,大部分给了他哥哥,大家就觉得这个弟弟很好,孝顺哥哥,推荐这个弟弟去做官。

弟弟当上官以后,哥哥就找到弟弟,重新分家,这次是公平的分。

大家就不明白了,怎么你上一次分了家拿了大好处,这次又分家,却不拿好处了。

哥哥说:“我是为了弟弟的前程,才不惜毁掉自己的名誉拿大头的。”

大家就觉得这个哥哥很好,太好了,为了弟弟的前程,牺牲自己,于是又推荐他哥哥去做官,哥兄弟俩就这么当上官了。

道德品质高尚嘛,这么高尚的两兄弟怎么能不做官呢?

听起来很好,但全是政治秀,这样的人当上官以后,怎么可能是个好官呢?

他们也知道自己没几斤几两,就垄断书籍知识,让他们的子孙做政治秀,全部当上孝廉,而且垄断了知识,起码认得字,好家伙,德才兼备啊。

这种家族,就是士族,这也是士族地主阶级为什么要灭亡的原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是聪明的。

王扬要选择路线,如果走了士族地主阶级的道路,就得应对这种局面,保证帝国不会**堕落。

可除非他也去大闹地府,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上划掉,不然怎么设规矩都没用。

这些东西他解决不了,他绝对不认为,自己是个现代人,就能解决掉那些个天才都没解决掉的问题。

大家都是怎么解决的?建立新制度,根本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只能推翻砸掉。

王扬非常的清楚这一点,所以士族地主阶级,他很难考虑。

那么庶族地主阶级呢?这个阶级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维持了一千多年,有没有它的可取之处呢?

自然是有的,因为普通人的**得到了满足,大家都可以做官,有科举嘛。

而且皇帝昏庸,也是可以推翻王朝的,这不都推掉了六个王朝了。

可见这个制度确实也有其可取之处,尤其是随以后的唐,天朝上国,万邦来朝。

之后的元……咳咳,虽然是外族统治,但也采取了这个制度,强大如元也不敢违抗这个制度,为啥?因为这个制度代表着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往今来尽是如此。

而后的明朝,依然强盛无比,是世界第一强国,几下西洋,把外国人当场吓尿,霸气十足。

哪怕是清朝,这也是外族统治,但一开始是外族,最后也被汉化了,没办法,天下大势,说白了就是民心所向。

就算到了这个清朝,无比傻逼的闭关锁国,尤其是把海路完全封锁,在康熙、乾隆、雍正之时,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

虽然最后的历史证明,清朝确实无比的傻逼,在庶族地主阶级这么好的政治背景下,却没有更进一步,反而无比的落后。

但为什么这个庶族地主阶级却在此时结束了呢?

因为这时候,国外的文明也传播到了这里,他们有了更先进的制度,这叫什么,民主制!

他和庶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其实非常的相似,只不过庶族地主阶级依然是保证皇权,保证封建帝国。

说白了。就是保卫皇族,由一个家族来治理天下,而那个家族之中,只能有一个人治理天下。

这时候就难免出现昏庸的傻逼皇帝。但再傻逼的皇帝也知道一个道理。他的权力,是和普通人冲突的。

他利用民心建立王朝之后。就拥有了武力,当失去了民心之后,他就渴望用自己积累下来的武力实行镇压。

但昏庸的皇帝只知道有枪就是草头王,忘记了本。忘记了民心才是王朝的长生不老药,于是一个王朝就被推翻了。

武力再强,如何能拗得过民心?因为王朝的一切,就是普通人堆积起来的,就是普通人给的。

而民主制的诞生,就给了普通人更大的权力,他们可以投票。你这个总统,或者说你这一任“皇帝”不行,投票把你弄下去,换一个可以的人上来。

这就兵不血刃的完成了统治者的交替。这一点优势在哪里呢?

在于国家不必经历战争,不会一炮打到解放前。

人民还是可以持续的发展,保证自己的生活。

所以说,世界的格局,包括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看谁的制度更先进,谁更得民心,只要忘了本,那么这个制度肯定是要灭亡的,迟早而已。

对于王扬来说,历史不难学,只要看准时代背景,就知道这个王朝的脉络了,翻来覆去的看其实没啥意思。

中国目前的时政,其实也是民主制,只不过党的名称不同,但是这个中国的问题比较复杂。

王扬就不好发表什么评论了,活在这个时代,是看不清这个时代的,他不过一个普通大学生,哪儿有那么多真知灼见。

所以说,王扬除了走士族地主阶级、庶族地主阶级,还有一条路可以走,民主制。

可是这条路也不好走,还是那句话,一口气很难吃成胖子,看看中国的历史,说来说去,不过经历了几个制度而已。

可是每个制度都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要有一个过渡。

历史上有没有人打算一口气吃成胖子呢?有!

而且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国时期,那么他们吃成胖子了吗?全都没有!

三国最后都被晋朝取代,晋朝是什么制度?彻彻底底的士族地主阶级。

三国想走什么制度?庶族地主阶级。

为什么三国会失败?不是说庶族地主阶级更适合民心吗?

那就要从三国的形成说起,汉王朝的制度不必多说了士族地主阶级的初期。

这时候有三股力量支撑着帝国大厦,外戚,也就是贵族,可以世袭的。

宦官,也就是一群太监,他们的权力的皇帝给的,太监不世袭,普通人可以当太监,但谁愿意当这破太监,就为了当个官呢?

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士族,读书人群体。

这部分群体组成的官位,就是为了顺应民心,给普通人准备的。

但问题是,这部分官位被垄断了呀,老百姓做不了官啊,所以汉王朝必亡!

而汉王朝灭亡的时候出现了意外,三大力量中,宦官力量和外戚力量火拼,两败俱伤,就剩下了士族这股力量。

士族这股力量怎么办?当然是当仁不让的登上历史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他们趁机巩固了垄断知识的成果,还把手往外伸,垄断了经济,控制了社会舆论,忽悠没文化的老百姓,有了话语权。

这时候,他们就是大地主了,是个门阀,如果这时候再掌握了军力,好家伙,那就成军阀了,可以割据一方,逐鹿天下了。

正在他们的手伸向军权的时候,轰轰烈烈,狂拽叼炸天的三国杀出了!

三国是如何在如日中天的强大士族中夺取天下的呢?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

第四百四十七章路就在眼前!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很显然,三国的出现,直接打乱了士族的规划,士族他们暂时没有兵权,于是在东汉末年之时,暂时没有争霸的能力。

这时,曹操雄踞北方,刘备占据西方,孙权制霸东南,三足鼎立。

他们三家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短刀长枪!

一枪在手,天下我有,他们是历史上的奇葩,也是最耀眼的时代,英雄豪杰辈出。

他们是唯一一个用冷武器拦截时代进程的三个霸主,都极其出彩。

但他们却没有料到,士族的算盘打得更好,更精湛,他们知道时代是不可逆的。

因为打天下的这三个国家,他们靠的是什么力量夺取天下的?士族!

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坚,他们背后都有一个财团资助,这些财团,就是掌握了财政、金融脉络的士族。

靠他们起家,他们又是唯一的知识份子,那么打下了天下以后,整个世界自然就是他们的。

那么,三个国家的主要掌权者,看不明白这个历史走向,或者说天下大势吗?

答案是,看得清!

正因为他们看得清,所以才更深刻的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危害性,灾难性,严重性。

于是,无论是曹操,刘备和诸葛亮,还是孙权,都在应对这种况。

曹操的理念是什么?唯才是举,地地道道的把权力放出去,让普通百姓可以做官,有点像庶族地主阶级统治。

蜀汉后期是诸葛亮当权,刘阿斗就不说他了,儿皇帝。没有一点实权。

诸葛亮的政策是法家寒族阶级,律法严明,公开、公平、公正,也唯才是举。简直就是一个现代社会。

在他的管理下。蜀汉管理得最好,没有贪官污吏。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还好刘阿斗那二货没有犯法……

这两个国家都想直接跨入新时代,尤其是诸葛亮。更是高瞻远瞩,差一点就要迈入民主制了,吖的简直逆天。

但两国为啥完蛋了?因为没有响应时代,没有响应时代的召唤,更没有做广播体操,于是步子迈大了,就扯着蛋了。

当然。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

但孙权那边,他采取的是响应时代,响应时代的召唤。打算做完一套广播体操后,把一切还给士族。

可是他为什么也亡了?

先说曹操和诸葛亮的两个国家,他俩确实足够牛逼,反正在世的时候,一切都是逆流而上,多大的压力都能顶住,这个,也可以说是顶风做案……

他们都在积极的争取民心,为百姓谋福祉,也是为了国家的昌盛持久,但他们实在是想得太远了。

要知道他们靠的是什么人取得天下的?士族!

士族是当时唯一一股政治力量,打下天下以后,该治理国家了吧,那么肯定要用读书人!

谁是读书人?士族……

他们不想用士族,又不得不用士族,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办法普及文化。

如果老百姓都读过书了,那么大可以杀光士族,可是普通人没读过书啊,大字不识一个,把士族杀了,难不成指望他们治理国家?

曹操和诸葛亮肯定想普及文化,但问题是,士族是干什么的?垄断知识的!你要普及文化,不就动了他们的利益了吗?你还得靠他们治理国家呢!

杀光?不可能!只要敢杀一个,其他的士族肯定跑到其他两国,不给你效力了,那么你肯定亡国!

没办法,文化普及不起来,知识依然垄断在士族手里,士族们正是算准了正一点,死死捏着三国掌权者的命脉。

怎样?杀我啊!杀我,你就亡国!

这时候,曹操死了,他的儿子曹丕上位,如果他的儿子继续走他老子的路线,其实很有可能成功。

但曹丕那家伙就想立刻称帝,士族故意不同意,你想称帝篡汉?可以,是不是该给我们点儿好处?

曹丕冷笑,你们不就是想子孙都做官吗?不是想垄断官位吗?反正都是被你们垄断,我干脆做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他出了一个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父亲当官,儿子可以世袭,孙子可以世袭,世代为官!

这一下士族大喜过望,这太好了,以前还要垄断知识,现在连知识都不需要垄断了,名正顺的世代为官!还是世袭的!

好吧好吧,你想篡汉称帝是吧,我们鼎力支持你!

这一下子好了,蜀汉那边的士族眼红了,曹丕那边的待遇这么好,咱这边儿还得和诸葛亮较劲,多累啊。

于是他们天天就等待着曹丕派人来解放自己……

诸葛亮没想到曹丕会来这么一出,为了不爆矛盾,不停北伐,将仇恨转移到北魏身上。

可以想像,这时候蜀汉注定要灭亡了,要不是诸葛亮顶着,股市早崩盘了。

那么东吴那边为什么也会灭亡了吗?他们不是也响应了时代的号召。

问题在于,曹丕来了这么一出,比东吴的福利还要好啊!简直是工资比东吴高,福利也比东吴高。

估计此时东吴那群士族也和蜀汉的士族一个心,快点来解放我们吧……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孙权也是个胸才大略的主,他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是和曹操还有诸葛亮一个想法的,打压士族。

当初他是妥协士族,并不愿。

结果曹丕来了这么一手,你大爷的不讲规矩,坑爹啊……你爹曹操被你坑惨了……

这时候孙权已经看出来了,自己的政权估计是保不住了,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大杀士族。

历史上很多人不理解,以为孙权到了晚年变得这么残暴,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其实是要亡国了……

现在又引了一个问题,既然曹魏的的福利和工资这么好,为什么曹魏最后被晋给灭了?

而且诸葛亮和孙权见到曹丕改福利了,他俩为啥不改福利?不涨工资?

因为他俩看出来了,曹魏也要亡国了,既然学着曹丕是亡国,不学曹丕是亡国,还改什么改?无济于事!

为什么说曹魏也要亡国?他福利工资待遇不是最好吗?天下士族都等着他来解放吗?

其实很简单,这个九品中正制是不是有点眼熟?是不是和贵族地主阶级一模一样?

他让士族世代为官,不就成了又一个夏商周吗?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已经经历了秦和汉两个统一的国家,已经迈入了新时代很多年了,他竟然想要回到远古,过旧石器时代的生活。

这不是太傻x吗?知道王扬寂寞,去陪他的?王扬又不搞基,你那么痴干什么?

曹丕更是大大的不响应时代的号召,还想回到远古,他就不想想,这个世界是什么才是根本?

是普通人!是老百姓!是民心!

普通人好不容易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你吖要把大家都穿越到旧石器时代去,我们又不喜欢王扬!

所以曹魏必亡!这个三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存在下去,不管怎么走,都是死局。

曹丕有没有看出来?这吖的早就看出来了,他又不笨,相反,他很聪明,太聪明了。

所以他最早称帝,反正我活不下去了,我要亡国了,我死都要当一把皇帝!咱们破罐子破摔吧!

最后被司马炎统一,成了晋朝。

敢问司马炎是何人?是司马懿的后代。

那么这个家族是什么性质?咳咳……士族。

天下只有一股士族的力量,理所当然的士族统治天下,从皇帝到九品芝麻官,全部都是士族。

但全部都是士族,肯定是不行的,肯定很快就要没落的。

果然,才过二三十年,便天下大乱,被广大人民群众狠狠的煽耳光。

最后,隋朝出现了,科举出现了,正式成为普通人统治天下的庶族地主阶级时代。

而这时,离三国结束并没有多少年,但三国却是必须的过渡期。

这意味着,有时候,步子迈大了,会扯到蛋的。

但有没有步子迈大了,不仅没扯到蛋,还成功的跨入新时代的呢?

中国没有,但外国有!mei国就是!i国建国不过两百多年,早期之时,mei国有等级,bai人第一等,hei人是奴隶。

bai人只要一出生,就是高人一等的,是不是有一种贵族地主阶级的感觉?

确实是基本一样,但他们却是直接跨过士族,然后跨过庶族,在短短的数百年时间里,迅速进入min主制,这速度实在逆天了。

但为什么他们能跨过士族和庶族?因为他们没有士族,知识没有被垄断。

而庶族地主阶级,他们有跨过,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最后才进入min主制。

现在王扬要走的路很清晰了,他不可能直接跨入min主制,那要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机。

而部落的况,知识也没有被垄断。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可以大步迈入庶族地主阶级?

是!

其中会不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

会!

那么还要不要实行?

废话!当然要!

第四百四十八章知错了!

实施是迟早的事,王扬会一件件的做,迅速,干脆的做。

而当一切完成后,一个坚不可摧的帝国就会在旧石器时代诞生!

眼下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他们要求的是什么?获得更多的物资!

看了看张三驱赶者等人,王扬慢慢的写了出来。

“我觉得,每个月应该发给他们一定量的物品,由他们自由支配。”

“啪嗒!”瓷碗掉到泥地上,被松软的泥土接下,没有破碎。

接着就是一阵阵“啪嗒”的声音,张三驱赶者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刹那,全都呆若木鸡。

骨学家第一个反应过来,瞪大了眼睛:“怎么能给每个人物资呢?这绝对不行!”

“没错,一切都是部落的!不能给他们。”

“他们吃饱喝足已经够了,也有衣服穿,还有房子住,条件这么好,绝对不能再给他们多余的东西了,凭什么啊!都是我们一起努力发展出来的,凭什么让他们这么享受?”

他们的反应可想而知,这直接与他们的观念相冲突!

而且王扬还在书籍中夹杂了那么多大公无私,一切为了部落的口号,“脑子”都快洗成功了,怎么现在又改变了?

“咳咳……纠正一下,部落的发展,主要是我努力出来的。”王扬连忙转移他们的观念,不让他们产生居功自傲的心理。

每一次改革,都会有阻力。何况是这种制度的变革,在历史上。这只有用鲜血的祭奠,才能成功。

必须把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否则事情会很麻烦。

“那也不行!部落的东西就是部落的,不是其他人的,不能分出去!”驱赶者依然反对。

其他也一样,确实,他们是有一点居功自傲的心理。

但更多的,还是观念作祟,好似不如此,部落一定会衰败,会崩盘。

确实。这种社会制度,对发展是最好的,但是是建立在绝对的无私、没有一点私人财富的前提下。

这需要极强的个人品德作风,老一辈人不一定有这种极高尚的道德品质,但他们因为早年的经历,已经彻底被残酷的森林法则灌溉,有极强的危机意识。

这种极强的危机意识,就会让他们对生活品质没有要求,吃饱穿暖就能满足。

可年轻一辈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都没有啊,他们一出生。就是食物充足,不用为食物发愁。

而且他们认识的部落,已经是强大的。他们认识的人类,是凌驾于其他动物之上的。

既然动物不是对手。食物又很丰富,那么玩命干什么?小小的放松一下。享受一下不行吗?

两个因为经历,而产生的完全不同的观念,这种观念,“洗脑”都无法改变,这是时代趋势啊,这是人心啊。

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反面教材朱元璋,这位大明朝的开国皇帝,那叫一个勤政,出了名的勤于政事。

把全国大小,无数的事情都自己决断,财政问题,军事问题,社会问题,后勤问题等等的问题,全部一手抓。

这就相当于他这个皇帝都干了什么呢?

当了财政部长,决策财政政策,当了后勤部长,全国各地的粮食储备和情况,以及未来规划。

当了军事部长,当了公安局长,当了环保部长,当了等等等等无数个部长。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全部都亲自决断,当然,他的决断还算英明。

但这样一来,朱元璋就累成狗了,真的是累成狗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

但他并不觉得劳累,还乐在其中,因为他深知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更难!为了千秋万代,为了大明的统治。

把皇帝当成了工作,干得相当出色,相当勤恳,任劳任怨……

简直就是一个劳模中的劳模,放到现在,一定是被上司各种盘剥的苦逼职工。

没办法,能力又强,又肯干嘛。

可他觉得不仅自己应该如此,自己的子孙也应该如此,百官也应该如此。

于是那个朝代不是民不聊生,而是民很欢乐,但百官却不聊生,皇帝不聊生,当大官当皇帝都不如一个平民百姓来得快活。

到了后来,他的子孙就把这个政策推掉了。

王扬想对众人表达的是,你们很能干,很刻苦,很劳模,但你不能指望后代也这么勤勤恳恳啊,总得给点好处,给甜头嘛。

另一个例子就是诸葛亮,他也是什么事务都一把抓,但他知道其他人不能像自己一样这么勤劳,所以他没有提出任何这方面的政策。

可是这两个例子他懂,张三驱赶者他们不懂啊!自己又没教他们历史,况且,这旧石器时代,哪里来的历史教啊。

更没有政治可教,难不成要自己和他们谈这些?岂不是对牛弹琴?牛也不乐意听啊。

“你们不要这样嘛,给大家多分一点东西没事的,辛苦建设部落是为什么?是为了享受嘛,现在又不是要故意败家,而是要让大家享受一下劳动成果。”

王扬没有说政治和历史,偷换了一个概念讲道理。

驱赶者不置可否:“就是不能分。”

骨学家也是不假思索的表示:“要是分了,去哪里弄那么多物资给那些败家子做试验。”

这话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部落如今的生产力还是很强的,拿去做试验的不过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堆一大堆的物资囤积着呢。

“如果大家都想要多一点东西,难道你们不给吗?”王扬问了这句话。

几人纷纷摇头:“怎么可能,大家肯定不想要那么多东西的。拿去干什么?”

王扬微微一笑:“不信你们就去抓个人来问问啊,你就跟他们说。我打算每个月分一些东西给他们自由支配,看他们是反对呢。还是欣然接受。”

“大家肯定反对的!”几人均是一脸不信,他们认为,自己能够一切为了部落,其他人也能够一切为了部落。

“那你们就去问问吧……”王扬信心满满。

几人也不废话,出门就抓来人问。

张三找来了一个木匠队的人来问。

“听说,王扬打算每个月发点儿物资给你自由支配,你觉得好还是不好啊?”

“物资?每个月都有物资?可以自由支配?”那人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是不是觉得王扬的做法很错误?很荒谬?很不考虑部落?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我也为王扬的错误想法感到震惊,你们肯定愿意为了部落奉献出一切,不想有个人物资的,可是王扬不这么想,实在是让我难过……咦,你怎么哭了?”

张三正写得兴起,忽然见那人痛哭流涕,还来不及向他阐述自己的想法,连忙把这一页翻过去。问他怎么回事。

那人一抽一抽的写下了一行字:“王扬太好了。”

“……”

“王扬怎么好了?他这么做不是非常的错误吗?”

那人一脸茫然:“很对啊,怎么错了?”

“……”

“你不是愿意为了部落付出一切的吗?不是不希望有个人物资的吗?”

那人皱起了眉头,像看怪物似的看着张三。

“我确实愿意为了部落付出一切,可是我很希望有个人物资啊。”

“……”

另一边。驱赶者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你说什么呢!我也是非常希望拥有个人自由支配的物品的,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什么?!”驱赶者震惊莫名:“怎么会呢?你可别乱说,其他人都是不希望有个人物品的。不信我问你旁边的一个人。”

驱赶者问他旁边的一人:“你应该是不应该有个人物品的吧?”

“呃……这个……我其实很想有个人的物品。”

“……”

另外几边,众人都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出奇的一致,好似是事先商量过。故意坑他们的。

他们根本就不死心,继续询问。

“你不希望有个人物资吧?”

“听谁说的?我打不死他!”

“王扬打算每个月给你一些物资,让你自由支配,怎么折腾都行。”

“呜呜~王扬太好了。”

“少年,部落的发展需要你的支持,需要你无私的奉献,为了更好的将来,更广阔的明天,你愿意……”

少年打断道:“先别写了,问你个事儿。”

“啥事你问。”

“听那边儿人说,王扬要给某些人发自由支配的物资,我有没有?”

“……,你想有吗?”

少年幻想着那个时代,不由得流出了口水:“当然想。”

“……”

几人无比的挫败,失魂落魄的核对情况,得出的答案让他们崩溃。

“大家都疯了……”

“我们在做梦!”

“这一定是假的!”

他们难以想像,众人怎么会有那样的心思,有那样的想法,太难以理解了,太疯狂了,太郁闷了。

蔫蔫的坐在地上,王扬一看就知道他们碰壁了,不由得微微笑着。

“你们啊,太久没有下到基层,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这是不好的。”

“部落是什么?部落就是河,河是由一滴一滴的水组成的,大家就是那一滴一滴的水,有他们,才有部落。”

“你们一定要认真的改正错误,端正态度,多下基层,了解民情,这样才能把部落发展好。”

几人羞愧的表示:“我们知错了。”(未完待续。。)u

第四百四十九章怎么是王扬

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王扬为了推动制度改革,进行第一步,开启个人财产的概念时。

部落的气氛出现了新的情况。

原本应该按部就班,成为部落全新追偶风貌的流行热潮,迅速降温,而且快要进入冰点。

一个很诡异的情况出现了,那些去追求别人的人,统统没了追求的兴趣,整天精神衰弱的坐在一旁。

经常看见一堆人围坐在一起,闷声的抱怨一些事。

“那女人真是的,我们这么多人追求了她这么多天,天天笑脸相迎,又是端茶送水,又是朗诵情诗,费尽了脑汁,可这么多天过去了,她谁都不选,我天天围着她转,看不到半点胜利的希望,算了,我不伺候了!”

又有一人过来搭腔:“我们那边的情况也是如此,大家都烦透了!气死人!”

“我们那边那个男人也是这样,哪个女人都不选,混蛋啊!”

“咦?我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