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赶坟(灯深)-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一说就过三更,小七特别爱听老吴胡侃,那就跟听评书似得,都听上瘾了,没事就缠着老吴让他讲一段。

睡觉前老吴说了在财主家吃大席的事,结果小七是个苦命孩子,他哪吃过那些东西,就是听一乐呵。结果老吴把自己给讲馋了,那馋的都快不行,翻来覆去好不容易才睡着,结果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吃大席呢。

老吴在梦中刚吃完一整只烤全羊,抹了抹脸上的油,感觉不太够,就招呼厨子,还有什么吃的再上来些。就听厨子在自己的头顶上说:“吴同志,吴同志。”老吴觉得奇怪,怎么这称呼这么耳熟呢,好像在哪听过,但梦里脑子转不过劲,始终想不起来,又接着听厨子说:“咸里又有人骨了,快起来吃吧!”

他一听咸里有人骨头,当时一愣,什么人骨啊?还让自己快吃,这时候就见厨子从后面就出来,手里还端着个烤全羊用的大盘子,盘子里竟盛着一堆还带着少许皮肉人骨头,还放到他面前,这给老吴吓了一跳,嗷的一声蹦起来。

老吴在通铺上突然一个鱼打挺就要坐起身,刘干事当时正俯着身,叫老吴起来,这两脑袋就撞在一起,哎呦,这一下发出西瓜掉地摔碎时那种闷响声。

在通铺最里面,还有个老二胡大膀在睡觉,听到声翻了个身,闭着眼睛含含糊糊的说了句:“我都说了是不?那瓜圆了咕咚的放不住,肯定得掉地,也没个去动动,完喽吧摔的稀碎。”

老吴这一下撞的不轻,捂着脑袋蹲在通铺上呲牙咧嘴揉脑袋,也没听着老二嘟囔着什么,扒拉开眼皮一瞧地上躺个人,那人的衣着看着眼熟,仔细再一瞧这不是县里的刘干事么,这才明白过来,感情刚才在做梦,这一起身把刘干事给撞到了。

他赶紧光着脚下地给刘干事扶起来,那刘干事脑门上,让他撞出一个大包肿的老高,赶紧用手给包揉下去,边揉边说:“哎呀官老爷没事吧?你来怎么不找地方坐,还躺地上了,多脏啊你说说。”

刘干事知道他在犯浑抵赖,也懒得跟他计较,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土,就对他说:“最近有人民群众反应说,坟坡子那边老闹事,说的都是那些不着边的鬼怪事,这不行嘛!都是新中国了,不兴讲旧社会封建迷信的东西,所以吴同志,组织上委派你们去迁坟坡子附近的那些个无主的坟头,好让人民能安心。”

老吴一听又是去迁那些个荒坟,脸就拉下来,但吃的就是这碗饭,也不能当着领导这面前多说什么,也就好好是是保准完全任务的说头答应下来。

一般来说,乡下田间地头上的祖坟里面都有随葬品,旧时候有用老钱压棺材底一说,虽然说当时普遍都穷的揭不开锅,但家里有老人过世了,那就是借钱也得添置一口薄棺,棺材里还得放些老人生前喜欢用过的东西作为陪葬,多多少少都算是点东西。实在没钱买棺材也只能用草席卷了,就是这样草席里也得隔上几枚老钱。

赶坟队从坟头里把棺材挖出来后,都堆在平板车上等着一起拉走,刚把棺材挖出的时候,有时有家属在旁边看着,他们不敢当场就打开棺盖,去里面拿陪葬品。

但所有的棺材都,会被拉到赶坟队宿舍后面存放,那原本是粮仓晾粮食的空地,现在成了棺材尸骨的暂时存放地,到这就他们说的算,那就得来一出“升棺发财”。

就这一阵子,赶坟队一直在挖年头久的荒坟,那些坟里一般连棺材都没有,就一堆骨头架子,挖出来用麻布袋装了,等着日后火化再埋在一起。

一天挖到晚累的那是满身臭汗,半点油水都捞不到,干活干的都没动力,但也有好处就是没棺材清理的快,县里分配的任务没几天就能干完,队员们闲的没事也都去县里玩。

刘干事通知完任务,捂着自己的脑门推着自行车就走了。老四李富德这时候也起来,刘干事跟老吴说的话布置的任务他也听着了,也不耽搁打算洗洗脸就去县城里给其他人都找回来干活。

老四蹲在门口刷牙,一抬头见远处小七回来了,手里拎着不少东西。等走进看到小七一手拎着酒坛另一只手还拿着几个油纸包。

小七看到老四跟他打招呼:“四哥早哎,俺买些吃的当早点,赶紧来进屋吃吧。”

老四嗅了下鼻子说:“买烤地瓜了吧?拿屋里跟老吴一块吃吧,又来活了,我得去县里把那几个人都叫回来。”

小七说:“四哥你咋这厉害呢?每次闻着味就知道俺拿着是啥,反正没啥事,俺跟你一块去县里找人得了?”

老四摆摆手说不用,他一会就能回来。说完话抹了一把嘴边的牙粉末,抬腿就走人了。老四是个闷葫芦,平时话不多只会闷着头干活,也就能跟队里的人多说些话,虽说老四话少,但那嘴损起人来着实是厉害。

这不到晚上人都回来,吃完饭各忙各的,有睡觉的,也有凑在烛火旁边缝补衣服的,小七这时候又让老吴讲一段。

老吴今儿个一整天都在想着坟头,听见小七让他讲一段故事,他自然就联想到坟头的事,看周围都各自忙活也没注意到这,就给小七讲了一段,以前他在陕西老家盗墓的往事。

第四章盗墓贼

河南陕西这两地,历史最为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许多朝代曾在这里建都,那帝王、诸侯、将相的大墓多了去了,解放前这一带盗墓成风,曾一度还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旧时候盗墓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挖的全是些拥有大量陪葬品的帝王墓,手法相对简单,依靠着人多炸药多,动静大但没人敢管,为升棺发财那对陵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

民间的盗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是少数,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少,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

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一个人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

至于说这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业余的盗墓贼,那绝大多数的职业盗墓贼,始终都是一人行动。

老吴年轻的时候,跟着他爹给其他村里打井赚点体力钱,那时候打井全得靠人力挖,井口小只能容得下一人在里面挖土,基本挖到地下三四米深就能见水了。

虽说不是很深,但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一个人不仅得挖土,完事了还得用石头垒起井壁,起到加固作用。一般打井之前,还得探水脉的位置,打一口井探水脉加上挖土,短则四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忙活这么长时间赚的其实也不多,刚刚好能够养家糊口。

老吴他爹,也算是打了一辈子的水井,手上的活好,挖井的速度快,井壁的石头码的也整齐,谁家想要打井都推荐找他,在老吴还小的时候他爹就有一个外号叫“铁铲吴”。

就说其他人打井,都是用长柄铲子,把铲头插进土,里用脚踩下去,再把土给撅起来,装进吊框上面的人拽上去。而这铁铲吴使的是两把短柄铲,那铲面也比正常的要小不少,双手反握铲把,像会打洞的动物一样快速的刨土,那干起活来土石横飞,仅半天功夫就能挖到水了,论速度和井壁的工整程度,当地无人能及。

后来这铁铲吴挖井都能挖出名气了,每当他去谁家挖井,那附近都能围上一圈看热闹的闲人,瞅着那土石从井中刨飞出来还挺有意思,赶上哪次土石飞的高还都拍手叫好,跟那看戏似的。

直到铁铲吴岁数大干不动了,老吴才接他的班给别人打井为生。要说这老吴,也还算是给他爹争气,两柄铁铲在老吴的手里,用的比他爹还要好,铁铲吴这个称号也就落到老吴的身上。

老吴虽然使得双铲挖井的绝活,但他始终觉得干这行没什么出息,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还不如街面上摆地摊卖菜赚得多,没啥奔头。

虽说他满心不愿意,但其他的啥也不会,只能老老实实挖井攒钱,日后争取能娶到个米脂的婆姨,这就知足了。

说那日,他在给村里的一个姓牛的人家院里打井,牛家住的地势较高,那足足是挖了**米深才挖出水。老吴累得够呛,就拽着绳子,想爬出刚打的井,抽杆烟歇歇气,结果刚爬到井边,就见上头蹲着一个老头正,低头看着自己。

蹲在井边的老头身材干瘦,头戴一顶清朝时候的**一统帽,留着撮白色的小山羊胡,虽然年迈但双眼透着股英气,一看就不似常人。

老吴不知道这老爷子是干嘛的,爬出井拍了拍手里的灰土,随手把满是泥土的双铲扔在地上,就问道:“老爷子看着面生,您是这老牛家的亲戚?”

老头先伸手,摸了摸刚挖好不久的井壁,原本严肃的表情突然放缓竟有些高兴,这才回老吴的话:“不是啊,我只是个路过贩皮子的,跟你说的老牛没有半点关系。”

老头说完话,又弯腰捡起老吴随手扔在地上的铁铲,拿起来仔细的看了看,随后笑着说:“哎呀不容易呀,真是后生可畏,你看井边的铲印一个接一个那距离分毫不差,打眼一看就像是鱼鳞一样,你这手艺,在打井这行中可算是一绝。”

老吴听别人夸自己手艺好,不太好意思的说:“啥绝不绝的,就是村里人照顾混口饭吃,我还指望着攒点钱日后能做点买卖,像您一样当个商人啥的。”

老头笑着说:“我看你完全不用去做买卖啊,凭你这手艺那可是能赚大钱的,何必去费劲做什么商人啊。”

两人站在井边说了一会话,老头三句不离他手艺的事,这让老吴很奇怪,一个挖坑的手艺怎么就能赚大钱?但瞅着老头穿着打扮和说话的谈吐,都不像是他平时见过的人,没法形容有些奇怪,老爷子虽然看起来年岁不小,但却非常的精神那双眼珠子特别的清亮。

后来老头直接说要请他挖口井,但是不着急这都到饭点了,先请他去县城馆子喝羊汤,老吴心想着感情好啊,自己刨那么多土早都已经饿的是前胸贴后背,在不好好的祭一祭五脏庙,就得饿过劲了。

随后两人到了县城一家羊肉馆,要了三碗羊汤十个馍,全摆在老吴面前,老头只是要了点茶水,并没有吃东西。老吴实在是饿的不行,也不客气,那羊汤一碗接一碗就下了肚,终于等他吃的差不多,老头就介绍了自己,称自己姓胡名叫胡万,是从外地过来贩皮子的商人,顺道过来帮一个老朋友打一口风水位的井,那井得挖很深一般人干不了,听人说这附近有一个铁铲吴,挖井的手艺了得,就寻过来找到老吴。

风水什么的老吴哪懂啊,但是打井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干的就是这行,再深的井它能有多深,还能挖漏了不成?胡万请自己吃饭了,而且还答应挖好井后要多给钱,也没含糊就答应下来。

第二天胡万带着老吴,到老松山后的荒地,这地方很荒凉平时很少会有人来,同行的还有三个年轻人,岁数和老吴差不多都不到三十,但模样都不似什么好人。胡万介绍说这三人是自己的徒弟,此次跟他来,是熟悉下路线,以后好让他们接自己的班。昨天让胡万请老吴喝了一顿羊汤,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胡万怎么说老吴也就怎么干不多问什么,虽然不知道这荒郊野地的挖什么风水位,但一想到有钱拿,老吴也就没有多少顾虑,打算拉开架势干活。

“胡爷你说在哪挖,我现在就动手,不用晌午就能挖好一口井。”老吴边问胡万边从腰里抽出两把短铲撸起袖子就要开挖。

胡万笑着拦住他说:“别着急别着急,这急不得也不差这一时,先让我的徒弟找一找风水位,等找到了在劳烦吴老弟你出手。”

这时胡万摆摆手示意所有人都安静,眯着眼睛看周围的山势,片刻之后指着远处的一处小山包,三个徒弟也会意,各自拿出个一端有个半圆柱形的铲器,到山包上就往里面探,老吴没见过这架势,也就不做声干瞅着。

没一会,徒弟们就拿回些从地下带出来的泥土给胡万看,胡万伸手接过在手里揉碎,然后仔细的瞧着放在鼻子一嗅,嘴角不自觉的就往上翘,伸手抚了一下小山羊胡说:“就是这!”

胡万示意老吴以这个探下取土的小洞为中心,开始向下挖。老吴听这话抄起双铲就开始动手,那刨土的姿势极为怪异,但顿时是挖的土石横飞,没一会井就打下去人就见不着,只能看见被铲子扬飞出来的泥土。这里地下的土质很细腻,没有太多的石块,但是却又非常的硬,每下一铲子那都挺费劲的,就是这样老吴也愣是挖下去四五米深,随后用竹筐吊上去的土,在周围攒起好几个土堆。

一直到天快要黑,老吴已经挖到大约十米的深度,他觉得差不多够了,既然是风水位井那估计也是象征性的东西,打算再挖几下,就拉绳子让人把他拽上去。

随后的一铲子,竟发出一声脆响,似乎挖到了石块,但用手一摸竟是砖石铺成的地面,可以沿着缝隙摸出那单个石砖的大小,老吴纳闷心想:“怎么还挖着砖地了呢?但是不可能是以前的地面啊,这也太深了。”

突然,老吴想起来以前听人说起过,老松山附近有一座元代的穹隆顶砖石墓葬,那整个墓室由大个的青砖搭建,搭起了一个弧形的穹顶解构的墓顶,所以叫穹隆顶砖石墓葬。

一直以来,都有民间的盗墓贼来这挖掘,但是始终没有都找到,都说是因为那座元代的古墓埋的极深,但此刻老吴挖到的一片由砖石垒建的东西,他心里暗叫不好,他娘的,难不成挖到那元代古墓的墓顶了。

就在老吴因为挖着砖石结构的建筑发愣的时候,系在腰间的绳子一通乱晃,抬头一看有个人顺着绳子下来,腰间还系着一盏马灯。等到那人顺着绳子下到井底站在老吴身边,这才看出来原来下来的是胡万那老头,老吴还真是没想到老爷子虽然岁数大,但身手却如此灵巧,像猴一样顺着绳子就下到自己身边。

老吴见胡万下来赶紧就说:“胡爷坏了,咱们可能是挖到古墓了!这可怎么办啊?”

胡万先是蹲下摸着挖到的石砖,随后嘿嘿怪笑,站起身把马灯举在两人的中间,互相都能看到各自的表情,老吴有些吃惊,这胡万一脸窃喜的表情,像是得到什么宝物般。

胡万伸手拍了拍老吴的肩膀说:“怎么会坏了呢?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那么多人都没有找到的元代古墓被你挖到了,这是你的福分嘛,待一会咱们就可以升棺发财了!”

老吴听后吓的一哆嗦,赶紧说:“这不就成盗墓贼了吗?这要被抓到那得掉脑袋啊!不敢不敢!”刚说完话看着胡万被马灯照亮的面孔,他突然明白过来了就问了句:“你是盗墓贼?”

胡万顿时哈哈大笑,摇着脑袋对老吴说:“错了错了!不应该说我是盗墓贼,应该说咱们是盗墓贼。”

第五章遇险

胡万那应算是个老盗墓贼,至今,老吴也说不清胡万究竟是哪的人,到底多大岁数。唯一所了解的就是胡万这老爷子,探墓定穴的手段好生了得,他为人也非常阴险多疑,即使是跟他多年的徒弟,那也很难取得他的信任。每次盗墓不管下面是什么情况,他肯定会亲自进到墓室内,取那些值钱的明器,所有的东西,需要从他眼皮子底下走过才放心。

说胡万当年带三个徒弟,打着贩皮子生意人的身份,在陕西咸阳、西安一带,盗了不少古墓。后来一行人到商洛的丹凤县,去到县里找本地人闲聊,结果无意中打听到,往南边走二十里地的秦岭山区里,有一处元代的穹隆顶砖石古墓。据说那墓主是一位从二品的大员,死前生活极其奢靡,死后葬在老松山一带,当时地面上还建有面积不小陵园,那穹隆顶砖石的墓室深埋在地下。后来地面上的陵园在一次山火中被烧毁,再往后到如今,那原本陵园的遗址也是半点也都寻不见,当地人也说不清古墓具体的位置,只是知道在老松山一带,以前也有一些盗墓贼来挖过,那都是空手而归。

听当地人说到这个元代大官的古墓胡万大喜,在古墓地面没有任何标志的情况下,一般民间只会乱挖一通的盗墓贼,那是不可能找到的。但大型的墓葬建的都是极为讲究的,那不是说随便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就能动土修墓的。要依当地山势、山脉的风水而建,只有葬在那些绝佳的风水宝地,才能起到日后家族兴旺的作用。

也是因为如此,只有那些懂风水的职业盗墓贼,才能找到古墓的位置,并且能打一条盗洞进到墓室,神不知鬼觉的取走大量随葬品。等日后能有文物局考古队的发掘,那墓室里基本上只能剩下墓主的尸体和棺椁了,那些珍贵值钱的随葬品,也早都不知道几经转手留落到何人手中。

胡万是个盗过几十座古墓的专业盗墓贼了,那经验极其的丰富,来到老松山观察山势山脉,不出半天,就找到这里最好最适合修建陵墓的风水位。随后经过简单的发掘,还真挖到一些残破的砖墙,由此就断定,那座元代从二品大员的墓室,就在他们脚下的深处,徒弟们就拿出洛阳铲开始探墓室的具体位置。

洛阳铲又叫探铲,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如今那应该算是一种考古的工具,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因为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从出现一直被沿用至今。

民间流传洛阳铲,是由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的也是有关盗墓的问题。这时,他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人正准备在地上打一个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兴趣。因为他看到,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受到启发,比照着那个工具做了个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照纸样做了实物,这样就做出了第一把洛阳铲。

胡万岁数大了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像探墓穴挖盗洞也不会亲自去干都留给他带的三个徒弟来练手。这一次找到了元代古墓的大体位置,徒弟们也就用洛阳铲向下探。

虽说这墓室埋葬的并不是特别深,但是这上面的封土层着实是硬的厉害像添了什么特制的秘药一般,光是用洛阳铲探墓室的位置就用了一天时间,如果是挖一条盗洞的话少说也得一个多礼拜,还得是夜里偷偷的挖,白天难免不会有人经过这里,如果被人撞见挖盗洞,那可就不好说会发什么事。

胡万带着徒弟们就先回到县里去休息,暂时不对那座元代古墓动手,就在这期间听说附近有个专门给人打井的铁铲吴。众人提到铁铲吴那都是一个劲的称赞,说他那双铲使的厉害,挖一口井最多只用一天时间。胡万当即就想到可以利用此人帮自己快速的挖一条盗洞进元代古墓,等挖到了墓室拿走了值钱的陪葬品,然后就在里面把他给宰了封死盗洞,那就神不知鬼不觉。

老吴以为是打一口风水井,一直挖到墓顶才觉出不对劲,等明白过来的时候心知晚了,再听胡万的一通话不禁吓的有些腿软,那时候盗墓贼如果被抓到了那可就是要掉脑袋的,自己哪有那份胆量,只能贴着盗洞瘫坐在墓顶。

这时候胡万的一个徒弟也从上面下来,拿铲子将盗洞底附近的泥土都清走了可以看清一大片墓顶的石砖,下面顿时宽敞不少,胡万和徒弟随即撬开了墓顶露出一个可以容人进入的盗洞。

老吴一直看着他们清土撬开墓顶,心想着得赶紧逃出去,但原本系在自己腰间的绳子也被胡万给夺走,现在只能待在这里哪也去不了。他曾经听说过那些盗墓贼特别的凶残为了一点随葬品都会争的你死我活,恐怕胡万那老头利用完自己就会在这杀他灭口,顿时是吓的浑身发抖。

胡万在墓顶破开了一个洞口,把马灯伸进去照亮,里面空间不小马灯的光亮还不足以将墓室内全部都看的清楚,这时胡万瞅见坐在一边的老吴瑟瑟发抖,就笑着说:“吴老弟你这是怎么?还没见着财宝就兴奋的直哆嗦了,你说你这点出息。”

老吴听胡万跟自己说话,但没听懂胡万说的是什么意思,就赶紧说:“胡爷这井都挖好了,那没我什么事我就上去啊。”说罢就要去抓绳子。

从上面下来的那个徒弟是个秃头,虽然不是很胖但却面生横肉,那面相看着挺吓人。此刻老吴刚伸出手要去抓绳子就被那个秃头反手给擒住,接着一脚踹倒在地险些从墓顶的洞口掉进去,老吴捂着自己被踹痛的肚子不停的叫唤。

胡万放下马灯蹲下身对着老吴说:“吴老弟你着什么急上去,咱还没进墓室拿宝呢,这放在眼前的真金白银都不要了?这样吧,你先进去看看情况如何,我随后就进去。”

老吴听的一愣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人抬起脚大头朝下的从洞口扔进墓室里。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六章空墓与金钱蛊惑

老吴被胡万的徒弟大头朝下从墓顶的盗洞就扔进墓室内,虽然这墓室并不是很高,老吴在下落的过程中虽然也尽可能的护住头部,但还是被摔的很惨,后背不知撞在什么凸起的物体上,疼得他是满身都是冷汗。

周围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只能看见头顶盗洞口的亮光,两个脑袋时不时探出来看下面的情况,老吴在墓室里渐渐缓过了口气,双手后撑爬到边缘将自己依墓墙而坐。

老吴依着墙休息了一会,他刚才被摔的不轻在加上被突然扔下来也是被吓坏了,脸上不知是血还是汗水顺着脖子都流进衣服里,这时候脑子也反应过劲来。想到刚才自己是被人从上面的盗洞扔下来的,不由得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挨千刀的,他娘的想摔死我,我要是死了做鬼都不会放过你们的…”

老吴骂骂咧咧的喊了一段时间,胡万听到不仅不生气反而还乐了,对墓室里的老吴喊道:“吴老弟你果然是一条真汉子啊!居然能为老夫先进墓室打探情况,你的恩情老夫永世不忘,你死了以后那每年的祭日老夫一定多给你烧些纸钱。”

胡万这通话差点没把老吴气死,明明是他把自己扔进来的,这家伙说的就跟老吴自己跳进去的一样,便又要张口去骂,还没等开口就见从墓顶盗洞口扔下来一根绳子,垂在地面上,从上面依次的下来的两人,正是胡万和他那秃头徒弟。

老吴一见人下来了,也不敢去骂,赶紧缩紧身体躲在光亮找不到的暗处,生怕刚才把胡万给骂火进到墓室就要对自己动手。

胡万刚才把老吴推下去主要是为试试墓室的空气质量,听老吴没啥事还有力气在叫骂,就知道墓中没有能致人死亡的有害气体,便就和徒弟顺着绳子下到墓室里,进去之后也没有去寻找老吴,只是用马灯在周围照亮观察墓室。

胡万提着马灯站在中间,嘴里发出一阵冷笑说:“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哪是什么元代古墓,这里的墓葬风格那分明应该是隋朝以前的。”

那秃头不懂就问:“哎师傅,这怎么又成隋朝以前的呢?当地人不都说那是元代的古墓,难不成是咱们挖错了,误打误撞进到这个隋朝以前的古墓吗?。”

胡万说:“你他娘的除了知道吃还知道什么?那元朝是什么?那当朝的皇帝官吏都是蒙古人,你什么听说蒙古人有厚葬这一说?

据老夫所知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不同于中原汉族的厚葬久丧,而是薄葬简丧。蒙古旧俗,人死后,如果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就被秘密地埋葬在他们认为是合适的空地上。埋葬时,同时埋入他的一顶帐幕,使死者坐在帐幕中央,在他面前放一张桌子,桌上放一盘肉和一杯马乳。此外,还埋入一匹母马和它的小马,一匹备有马笼头和马鞍的马。另外,他们还杀一匹马,吃了它的肉以后,在马皮里面塞满了稻草,把它捆在两根或四根柱子上。因此,在另一个世界里,死者可以有一顶帐幕以供居住,有一匹母马供他以马乳,他还有可能繁殖他的马匹,并且有马匹可供乘。

至于重要的人物,他们死后则秘密地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在那里他们把草、根和地上的一切东西移开,挖一个大坑,在这个坑的边缘,他们挖一个地下墓穴,再把尸体放入墓穴,放入如上幕帐等必要的东西。相传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

尤其成吉思汗的王陵具有代表性,相传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任何异样。

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所以这个古墓就算我看走了眼不是隋朝以前的,那也绝对不会是元代古墓,而且这个附近也根本不会有元代的墓葬,丹凤县一直流传的古墓应该就是这座无误,那为什么都说是元代古墓那老夫就无从得知了。”

这些话说完不仅是秃头听蒙了,连躲在一旁的老吴都傻眼,这胡万老家伙虽然心肠极度阴险歹毒但着实是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