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鬼市扎纸铺-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这样,我就暂且绕过这段,先往下说吧。”孙亭面带微笑,似乎在卖什么关子,“三爷不知你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了解多少?”

  “这个,还算可以吧。”提到抗日战争,石三又是一脑门子的官司,当年自己上学时学过的课程大部分是以阶级教育为主,对史实以及各大战役的细节描述相对含糊,而此时这个孙亭,不但对中国近代史了如指掌,甚至对茅山教的历史也比自己这个还算是茅山的弟子更了解。这让石三着实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中条山战役,三爷你了解多少?”孙亭微笑着看着石三,“如果你了解很多,咱们可以绕过这段话题,如果你不是很了解,我可以讲详细一点。”

  “这个。。。”对于中条山战役这种对日作战的关键性战役,石三的了解程度仅局限于“听说过”而已。

  “孙先生,在下很惭愧,麻烦你讲详细一点,不过,这和云凌子以及又有什么关系呢?”石三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虚,从不弄不懂装懂那一套。

  “有很大的关系。”孙亭长叹一口气,“三爷,你是我见过最谦和的人,我很敬佩你的勇气与谦卑。”

  “哎,过奖了。。。。”石三黑着脸,不知道孙亭这是在夸自己,还是在损自己。

  ……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被国军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一九三八年以来,日本军队曾集结重兵,先后十三次围攻中条山,在国民党孙蔚如部的顽强抵抗下的未得逞,中条山战役最后胜利,完全打乱了日军对华的作战计划,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第三十三师团进驻中条山,加入中条山战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怪事给这个刚刚加入战役的师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众所周知,日本军人在所谓的武士道精神的刺激下是什么都不怕的,自杀飞机、自杀潜艇这类的东西都出自日本,且在全世界绝无仅有,但中条山的怪事,却让这些日本人闻风丧胆,甚至出现了有人因恐惧而精神失常的事,就连师团甘粕重太郎和樱井省三也是畏惧三分,万般无奈之下,樱井省才从日本请来了当时有名的巫术师原田幸九郎。

  “他们碰到什么情况了?”对于能把日本人吓得屁滚尿流的东西,石三还是蛮有兴趣的。

  “自杀。”孙亭默默道,“莫名其妙的自杀,而且死法匪夷所思,让整个日本军队人心惶惶。”

  起初,一班日本兵在挖战壕的时候忽然有几个人昏倒在地,长官并没在意,以为这几个人劳累过度而已,就吩咐人把他们抬下去了,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几个人在当天晚上忽然全部自杀,而且方法匪夷所思,有的人用铁针穿过自己的眼球,经军医解剖,这几个人是用铁针搅烂自己的大脑而死;有的人不停的啃噬自己的身体,最终死于失血过多;有的人干脆是用自己的肠子把自己勒死的。自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人死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惨叫或呻吟,要知道,这些死法放在常人身上将是怎样一种痛苦。


第256章 投敌

  “自杀!?”听到自杀这两个字,石三立即皱起了眉头。

  “没错,是自杀。”孙亭说道,“到了后来,死者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开始挖战壕的几个人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军营中无声无息的死去,不论夜晚放哨的士兵察看得多么仔细,第二天清晨始终会有人在军营不远处惨死,残缺的肢体大部分是其自己所为,这让一向无所畏惧的日本士兵也开始恐惧了。”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第三十三师团的死亡人数竟已达数百,整团的士兵们每天不敢睡觉,生怕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样的军队是没法打仗的,无奈之下,师团长樱井省三请来了原田幸九郎,希望他能指点一二。

  原田幸九郎虽然是一名巫术师,但对中国道术也是有所研究的,来到中条山后,原田很快确定了士兵自杀的罪魁祸首就是炼尸窑,并在出事地点周围搭建了一个“结界”,而后指导樱井师团后撤到安全距离之外。

  与此同时,原田还发现,日本驻中条山的其他军队也有过零星的类似现象,只不过远不如樱井师团严重而未加在意而已。经过一番调查,原田发现整个中条山埋着九个炼尸窑,结合中条山的地形分析,这九个炼尸窑的排列与传说中的“錾龙阵”完全吻合,索性断定这是一座规模庞大的中国古代墓葬。

  在这之前,樱井省三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保证军心,防止有人再次自杀而已,但在原田幸九郎的挑唆下,樱井也对这处中国古代墓葬产生了兴趣,按原田的说法,能布出这种阵法的墓葬至少也是王侯级的人物,且墓在山中,理应是个唐墓。日本人向来对中国的唐代充满了幻想,听原田这么一说,樱井也很想挖开这个墓葬以窥究竟,但问题是,这九个炼尸窑,该怎么处理?

  “所以原田就找到了云凌子?”石三问道。

  “对,原田幸九郎认为,当今世界能够破炼尸窑者,非中原云凌子莫属。”孙亭说道,“在樱井省三的委派下,原田找到了云凌子,并许诺以黄金三十斤的代价请云凌子出山。”

  “云凌子答应了?”石三仍然不敢相信。

  “对!”孙亭如释重负,“不但答应了,而且收下了所有的报酬,三十斤黄金,以及银元无数。”

  “这。。。”看着孙亭似笑非笑的表情,石三也是一愣,“孙先生,你给我讲这些,到底想说明什么?”

  “三爷,希望你听我说完。”孙亭深呼吸道,“就像三国时期庞统向曹操献的连环计一样,云凌子在听罢原田的邀请以后,心中也生出了一个连环计,就是借这个由炼尸窑构成的‘錾龙阵’除掉三十三师团长官樱井省三与甘粕重太郎,这对于整个中条山战役将有很积极的帮助。虽说当时云凌子并没有详细的计划,但他相信一定会有办法将这件事办得干净利索,为了不引起对方怀疑,云凌子很痛快的答应了原田的邀请,并定于一个月后亲自赶往中条山。这一个月中,云凌子将这件事秘密的通知了师傅沈方卓真人以及茅山派掌教马思甲真人,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于是就有了后来武当以及茅山双双拒云凌子于道门之外的说法。”

  “苦肉计?”石三终于听出点门道来了。

  “没错,日本人不是傻子,要想博取他们的信任,首先要把自己搞得身败名裂,让他们觉得你没有退路的时候,才会相信你。”孙亭顿了顿,若有所思,“想用炼尸窑除掉樱井省三与甘粕重太郎的话,前提条件是他们两个人一定要在场,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计获取他们的信任。其实在云凌子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已经打定了一死的念头,事后云凌子制定的计划,几乎全是玉石俱焚的计划。”说到这里,孙亭的眼圈仿佛有些湿润。

  整个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原田幸九郎,因为他是内行,想骗他很难,而且到了中条山之后,云凌子发现,中条山所埋的炼尸窑,其规模与数量比自己当年在常家营破过的炼尸窑厉害了不止一个量级,所有预定的计划基本上全要重新安排,于是不得不飞鸽传书,希望茅山的马思甲真人能助一臂之力,这也是云凌子最后身败名裂的原因。

  “此话怎讲?”石三此时有点不自然,爱国之举反遭唾骂,怎么莫名其妙又和茅山沾上边了?

  “我来给你讲!”坐在一边的孟老鬼饿得实在是不行了,“孙少爷,你也该歇会了,剩下的东西让我来讲吧,可能他明白得更快,这些日子里,我也研究过这个什么炼尸窑,大体上应该是这么一个原理。”孟老鬼放下茶碗,一边比划一边眉飞色舞的讲了起来。

  早先的“炼尸窑”,是对“金身匮”的俗称,仅指炼就“赤灵丹”的容器而已,但到了后世,因为某些道门败类对于“炼尸窑”的特殊性质的利用,这一词也便成了一种邪器的称呼。相传大唐光化元年,曾经有人发明邪器“炼尸釜”,实际上与这个“炼尸窑”便同属一类。

  最早的“炼尸窑”,其成分大概为蒙脱石,其材料构成大致与普通家用的水缸相仿,当年常家营的那个亦是如此,如果有活人惨死于缸内,由于其环形的结构以及特殊的材料构成,死者的冤气很难发散,便很容易积存在四壁之中。而到了后世,一些不法之徒干脆用汉白玉或死玉打造“金身匮”,让其四壁吸怨引孽的能力大大加强,并且直接将活人烧煮于此内,这种东西便是“炼尸釜”,即使其中死不了几个人,其威力仍旧不可小视,而当时原田幸九郎在中条山发现的便是“炼尸釜”。

  因炼赤灵丹而积怨的炼尸窑,仅在正阳之位或正阳之夜才会“生效”,就好比当年在常家营害死丁一的那个,当年常四山糊里糊涂的在山里挖出了一个炼尸窑,还以为就是普通水缸,便搬回了家里,而他家恰巧就是常家营的正阳之位,才招来灭顶之灾,但中条山那个“炼尸釜”则不一样,见“阳”则“惑”,也就是说挖开土见了天便会“生效”,这也是那些日本兵频频自杀的原因,而且,比起常家营那类的传统炼尸窑而言,这些更为专业的“炼尸釜”则更厉害,既然是“錾龙阵”的阵台,便都不是省油的灯。

  说到这,孟老鬼顿了顿,“三儿啊,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你得知道,云凌子其实是个好人,其实我们也对他有误会,最重要的是,他的遗志,咱得想法完成啊!”

  “这我知道,不过,既然跟茅山有关系,我倒是想知道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石三看看孟老鬼,又看看孙亭,“既然他向马思甲真人的求助成了他身败名裂的原因,我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破炼尸窑,不,是破炼尸釜,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况且云凌子还有一个连环计。”孙亭又开始叙述,“当时,马思甲真人很支持云凌子的连环计,派出茅山三个弟子协助,最后这三个人以身殉教,而连环计却未能成功。”孙亭一阵叹气,忽而恍然大悟,“不,不是殉教,是殉国!”

  为了试探云凌子,樱井省三找了几个日本女人到其身边当卧底,甚至原田幸九郎也开始弄苦肉计,假装有人要运用道法害樱井,看云凌子是否会出手相助来试探云凌子,但云凌子忍辱负重,最终博得了樱井与原田的信任。

  一九四一年九月,在原田的尾随监督下,云凌子先后破了九个炼尸釜中的八个,对于云凌子的身手与道行,原田幸九郎佩服不已,但令原田没想到的是,其实云凌子并未将这八个炼尸釜真正破除,而是用某些方法将这炼尸釜的力量暂时移至他处,这项工作,就是由那三个茅山弟子在百里之外协助完成的,当时云凌子等待的,就是日军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与樱井省三的出现。

  “天不作美啊!”孙亭刚说到这里,孟老鬼忽然一拍桌子,啪的一下放下茶杯,满口感慨,“突来大雨浇灭三炷引魂香,茅山义士由此命丧引葬大阵!云凌子以身相搏,无奈惨死枪下,除贼不成,反而种下祸根!”

  “怎么讲?”石三渐渐听出点门道来了,好像云凌子最后计划的失败,纯属偶然,而这次偶然的失败,好像又带来了什么不好的后果。

  “是这样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三爷,你知道他们发现的是谁的墓么?”孙亭并没有解释所谓茅山义士命丧大阵的事,而是又卖出一个关子。

  “谁的墓?是谁的墓,难道和这个连环计的失败有关系?”石三越发奇怪了。


第257章 大雨

  “三爷,你知道温韬这个人么?”孙亭看着石三,微微一笑。

  “知道,太知道了!”石三一听温韬,不禁笑了一下,可算问到自己强项上来了,这个自己曾经还差点从土里给挖出来的人,石三哪能不知道。为此,后来石三回去还特意查了一下关于温韬的资料。

  温韬,京兆华原人,唐末时曾任耀州节度使,梁太祖朱全忠建立后梁以后,温韬以耀州献降后梁,后来朱全忠改耀州为崇州,温韬便继续在这片地方当起了节度使。

  温韬出生的时候,相传曾有匪星坠落在嵯峨山,其在镇的七年中,丝毫没有辜负这颗坠落的匪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把辖区内的所有唐朝王陵帝冢盗了个遍,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昭陵,可以说是中国盗墓界的一朵奇葩了,这也是其作为一个五代乱世时期一个小小的节度使,竟然比很多帝王将相更加出名的原因,比起温韬这种搬家公司性质的盗墓贼头子,汉末的董卓、曹操派人盗的那点墓简直拿不上台面,民国时期的孙殿英简直就是良民了。

  对于昭陵的盗取,应该算得是温韬盗墓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了,相传盗出的宝物车拉马驮,几千人搬了一个月才搬完。昭陵,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霖寝,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帝陵,总面积达二万公顷,霖园周长六十公里,陪葬的王公贵族超过了二百人。用现代的数据估算,包括太宗陵与周围陪葬的王侯陵在内的整个昭陵,其陪葬品总价值大概相当于大唐朝鼎盛时期三年左右的国民总产值,在众多稀世珍宝中,王羲之的真迹应该算是其中最耀眼的至宝了,在李世民遗诏中,点名要用陪葬,按照史书记载,这部王羲之的颠峰之作就应该在李世民的棺椁之中。

  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温韬盗墓也有失手的时候,在其盗窃武则天的乾陵时,忽然天降风雨,挖掘工程只能停止,等到风平雨止的时候,温韬刚下令继续,风雨忽然又来了,这温韬便认为此乃天意,遂放弃了乾陵,这也算是温韬一辈子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吧。

  “莫非中条山哪个墓,也被温韬盗过?”石三问道。

  “不,那个墓的主人,是杀掉温韬的人。”孙亭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李嗣源?”石三微微一笑,这也是他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的。

  “三爷果然博学。”孙亭微笑着道,“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在民间传说中,温韬为了保官保命,用自己盗墓盗来的宝贝四处打点,但最后却始终没能逃脱统治者的贪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温韬因盗墓而捞得盆满钵盈的时候,垂涎他这笔财富的早已不止一个人,李嗣源就是其中之一。”孙亭皱起眉头,开始比划着分析。

  后唐明宗李嗣源,本名邈佶烈,成为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养子后改名为李嗣源,本是一名武将,也没什么文化,虽说为人比较正直,非常关心百姓民生,一度被称为五代明君,但其骨子里仍然摆脱不了那种身为武将所特有的贪婪,之所以杀死温韬,原因之一是担心温韬的善变会威胁社稷安危,另一个原因便是看准了温韬盗墓所得来的巨额财富。

  “在李嗣源的墓中?”石三这次算长了见识了,没想到和氏璧传国玺和这两件稀世至宝竟然都被这些五代时期的皇帝据为己有。

  “对,为了讨好李嗣源升官保命,温韬不惜将手上最值钱的献给了李嗣源,但这一来反而勾起了李嗣源的贪欲,干脆将温韬杀了,将其家产如数收归国库。”孙亭说道,“之所以李嗣源执政时期国库相对宽裕,除了李嗣源施仁政治天下导致国富民强之外,抄没温韬的家产也让李嗣源赚了个够。”

  “对了,按照孙先生你的说法,云凌子连环计的失败,和这个墓葬有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爷,刚才我说过,温韬盗墓也有失手的时候。”孙亭道,“盗乾陵的时候,温韬曾遇风雨,从而导致温韬放弃了乾陵。”

  “莫非,这李嗣源陵,与乾陵有异曲同工之处?”石三不解。

  “岂非异曲同工啊,可以说是变本加厉。”孙亭微微一笑道,“李嗣源杀的不是别人,正是盗墓行业的鼻祖温韬,按照道家的理论,昭陵应

 


 

  该算是最为复杂的唐陵了,仍然让温韬不费吹灰之力就给盗了,所以李嗣源不得不考虑用一些别出心裁的方法来建造自己的墓。”

  “錾龙阵”,是唐代最流行的防盗墓局,这种畸形的流行当然就衍生出了一批专门研究“錾龙阵”的术士,昭陵虽说复杂,但在这些术士眼中也不过相当于高中生碰到了加减法的算术题一样,相传昭陵用的是“錾龙阵”中最复杂的“衍局”,每一个陪葬的王公贵族都拥有独立的“錾龙阵”,每个独立的“錾龙阵”都作为太宗陵“主阵”的一个镇台存在,其复杂程度若放到现代,简直匪夷所思,不过温韬也不知是请的哪路神仙,竟然一个月不到,就破了昭陵的“衍局”,把里面的宝贝搬了个一干二净。鉴于昭陵的教训,李嗣源认为传统的“錾龙阵”已经很难起到防盗作用了,所以才用“炼尸釜”弄了个与众不同的“錾龙阵”,虽说其基本原理仍未脱离“錾龙阵”的底子,但实际效果却远远高于昭陵。

  “当年那九尾狸猫以头撞的方法暂破炼尸窑,给了云凌子很大的启发,后来云凌子破这个‘炼尸釜’,其原理与那个狸猫撞头的原理类似,仅是暂破,并不是真破,具体原理我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云凌子有把握在甘粕重太郎与樱井省三出现的时候,随时将炼尸釜的力量恢复。虽然那时候他自己也不能幸免,但那两个日本人的死亡是肯定的。”孙亭摇摇头,显出一副非常惋惜的表情。

  “然后呢?大雨浇灭了引魂香又是怎么回事?莫非在李嗣源的墓中,有掌风控雨的道道?”石三似乎有些不相信。在他的印象中,道教虽说高深,倒也没厉害到呼风唤雨的地步。

  “温韬盗墓唯一的一次失手是在乾陵。”孙亭说道,“失手的原因,就是下雨。”

  “三儿啊,古代有些东西,不是以你我的脑袋能够想象得到的,道术确实能呼风唤雨。当年温韬盗乾陵时突遇风雨,实际上就是那些掌风控雨的法术生效了,咱们不会,不能说别人也不会啊。”孟老鬼抽了口烟,撇起了嘴,“那些法术其实都是吓唬人的招,没想到温韬还真中招了,他的谋士可能跟你一样,认为道术不可能掌风控雨,所以才建议他收手,没想到,李嗣源参考温韬的成败,在自己的墓中也用上这招了。”

  “按田中千户的说法,当云凌子点着三炷香的时候,忽然天色大变,瞬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原田幸九郎的脸色也变了,而云凌子忽然拔出佩剑刺向离自己比较近的樱井省三,结果被旁边的日本兵乱枪打死。”说到这里,孙亭的语气仿佛有些激动,用拳头砰的砸了一下桌子。

  “那是引魂香”孟老鬼皱着眉头,若有所思,“依我的分析,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云凌子参考狸猫的方法,暂破了由炼尸釜组成的‘錾龙阵’,并以引葬大阵将炼尸釜的力量暂时引到了那三个茅山弟子那里,理论上讲,这么做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炼尸釜的力量不被引回来,那么那三个茅山弟兄肯定有性命之忧,然而当云凌子点着引魂香准备把炼尸釜往回引的时候,忽然李嗣源墓里那种呼风唤雨的道术生效了,浇灭了引魂香,引葬大阵失败,茅山那三个弟兄一命呜呼是肯定的,但云凌子却孤注一掷,见引葬大阵未成,便想以真功夫一剑刺死樱井省三,结果也被乱枪打死。”孟老鬼顿了顿,稍微理了一下思路,“炼尸釜的力量被引葬大阵引走之后,那‘錾龙阵’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威力了,所以云凌子死后,日本人大摇大摆的搬空了李嗣源墓中的所有陪葬品,其中包括稀世珍宝,但这一切,尤其是下雨的事,马思甲老爷子并不知情,眼见三个徒弟惨死,国宝也被倭贼搬空,而云凌子却就此失踪,马老爷子不得不怀疑到云凌子的头上,所以云凌子才有现在的汉奸名声。”说到这里,连孟老鬼都叹了口气。

  “原来是这样。”石三叹了口气,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对了,田中千户是谁?”

  “是当时樱井省三的贴身警卫,我专程到日本走访过这个人,按他的描述,云凌子至少身中七枪,最后以佩剑撑地,站立而终,就连原田幸九郎本人,最后也对着云凌子的遗体鞠了一躬。”说到这里,孙亭忽然眼眶红润,语气也有些颤抖。


第258章 下套

  “三爷,关于云凌子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查了整整五年,但内地与香港的道门中人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所以我希望你能以茅山弟子的身份,帮我澄清这件事,还云凌子一个清白,在下将感激不尽!”说到这里,孙亭忽然咬着牙站起身,向着石三深深鞠了一躬。

  “孙先生!使不得。”石三赶忙站起身搀扶,“孙先生,为抗日志士澄示清白,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快坐下。”石三搀着孙亭坐下后,不禁满脑袋的疑惑,“请恕在下冒昧,不知孙先生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费尽五年时光,究竟是为了什么?”

  “云凌子,也就是丁瑞宗,其实,其实是我的阿公。”孙亭道,“丁建邦,其实就是我的父亲孙启林,丁瑞歧是我祖父,我父亲就是被阿公抚养成人的。”

  “这”石三彻底搞懵了,怎么连姓都不一样啊,“孙先生,我被你说糊涂了。”

  “三爷,你还记不记得,我最开始所说的,丁一只不过是‘窥名’?”

  “记得啊,莫非,丁一先生本姓孙?”石三一皱眉问道。

  “正是,我太爷丁一,本名就叫孙晓辰,按他师门的规矩,子女在十五岁之前是不能姓回本姓的,但太爷死得太突然,还没来得及说这件事,甚至连太奶和祖父丁瑞歧都不知道,后来阿公云凌子去常家营破炼尸窑的时候,从以前自家住所的房檐下面翻出一封太爷的亲笔信,才知道自己的真姓,但由于战乱,阿公和我祖父之间的联系甚少,所以我祖父也不知道,直到后来我父亲被阿公抚养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为了让三爷你有一个客观的印象,所以我一直没提及这件事,还希望你能理解!”说完这些话,孙亭长叹了一口气,用一种满带寄托的眼光看着石三。

  “阿公离开南昌前,曾给父亲留下一封信,信中说明了我父亲的身世,并把当年何素灵的亲笔信以及日本人送给他的黄金与银元留给了我父亲,后来我父亲回家探亲,见到这封信时阿公已死了。一九四八年,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我父亲先随国民党的残部一起逃到了台湾,后来又到欧洲,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陈德,当时恰巧陈德身患绝症,看完当年何素灵写给自己的亲笔信之后,感到十分内疚,便把自己遗产的一大半留给了我父亲,关于自己的身世,我父亲也是在阿公死后才知道的,其实孙启林这个名字,也是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后才起的。”

  “唉!百年之冤啊!”石三的眼圈似乎也有一丝红润,心想中国人就是有这个臭毛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别人只要说什么,肯定会一股脑的跟风盲目轻信,根本不去核实真实情况,听得几句耳边风,便会不分青红皂白把当事人一棒子打死,史上多少冤案就是这么发生的。

  “孙先生,实不相瞒,家师马真人其实就是茅山掌教,此事我定为云凌子前辈昭雪,至少尽已所能!不过,这空口无凭,孙先生可有什么证据?”石三也颇难为情的问道,毕竟光凭他口说,也没啥用。

  “有!有!当然有!这里是阿公在去中条山之前写给沈方卓真人的密信,还有,这是阿公留给我父亲的信,这是我去日本走访田中千户时的录音带,还有田中千户的谢罪书与亲笔信。这些都应该可以当证据”孙亭满带感激,握住了石三的手,一口气拿出一堆证据。

  石三都有些愣住。

  “咳!”孟老鬼在旁边清了清嗓子,觉得说正事的时候到了。

  “三儿啊,难道,你就不关心这些宝贝的下落?”

  “师傅,那都是身外之物,我觉得、现在应该着手给云凌子前辈正名啊。”石三也是的热血青年,听孙亭一说云凌子的事迹,早就把什么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

  “放屁!”孟老鬼来劲了。

  “中国人的宝贝,怎能在日本人手里放着!?咱们得把它拿回来!”

  “此话怎讲?莫非,去日本偷?”在孟老鬼跟前,石三永远像个孩子一样。

  “三爷,那些东西其实不在日本,包括你有兴趣的,也不在。”见石三愿意为云凌子出头,孙亭的劲头也上来了。

  “三爷,你知道山下奉文这个人么?”

  “山下奉文?”石三摇头,“我只知道山本五十六”

  山下奉文,是二战时日本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长官,二战甲级战犯,被称为“马来之虎”。一九四二年以后,日军的海上运输线被美军切断,日军在东南亚的战利品无法再运回日本本土,山下遂奉天皇之命将日军从整个东南亚搜刮来的财宝都藏于缅甸境内,这一行动被称为“金百合计划”。

  而当时参与中条山战役的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在中条山战役失败之后即被调入缅甸,直接由山下奉文指挥,为了讨好自己的顶头上司,师团长樱井省三将从中条山李嗣源墓盗得的稀世珍宝真迹以及其他无数珍宝一起献给了山下奉文,这些宝贝,也被山下同其他战利品一样,藏在了位于缅甸境内的藏宝之处。

  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曾经聘请美国一家贵重金属探测公司前往探宝,而在该公司在柬埔寨境内确定了大概一百七十个藏宝地点之后,忽然接到秘报,说红色高棉政权准备将该公司所有在柬人员灭口,此后,该探宝公司人员便毁掉了在柬寻宝的所有资料,以偷渡等非法途径逃回了美国,自此以后,山下奉文的宝藏便又陷入了迷踪。红色高棉政权倒台之后,柬埔寨官方又聘请了大批国外探宝公司来柬寻宝,然而奇怪的是,柬埔寨境内可能藏有宝藏的地方,诸如学校、教堂、二战时的日军军营、防空洞等目标几乎被挖了个遍,而山下奉文的宝藏却有如人间蒸发一样,再未显露出半点线索。

  “你知道山下奉文的藏宝地点?”石三也有点将信将疑。

  “乔治森博士是当初亲临柬埔寨搜寻宝藏的美国探险专家,也是我的朋友,他去世之前,将事实真相告诉了我。”孙亭道,“根据乔治森博士的回忆,当时那家美国探宝公司找到那一百七十个藏宝地,基本上全是凭借当时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提供的大量重要线索,后来红色高棉政权倒台,波尔布特病逝,这些线索便又告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