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朱门风流-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房中的张越正在和张辅商讨军户事宜,就只听外头一阵喧哗。颇感愕然的张越上前一开门,就看见一个小厮几乎是气急败坏地冲了进来,随即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爷,越少爷,不好了,二老爷和三老爷……”

话还没说完,张越就只见两个人影气势汹汹地进来,正是张輗张軏。头前的张輗甚至二话不说一脚就朝那小厮踹了过去。所幸他眼疾手快,一把拽着人往后退了两步,这才躲开了那一击。见此情形,已经是站起身的张辅顿时大怒,当即厉声训斥道:“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干什么?”张軏把余怒未消的张輗拉了回来,又冷笑道,“大哥,你这个英国公可以安心起园子,养花种草调教儿女,我们两个却一个要去云南那种满是瘴气的地方,一个要去陕西吃沙子,就是为了给这个小子让路?”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

张軏平日里见张辅发怒便消停了,可今天他就是想把事情闹大,因而分毫不退,竟是又上前一步指着张越的鼻子说:“我胡说?咱们张家是什么样的门庭?父亲是河间王,上头三代全都封了公,为得着因为收容几个自净奴的事打发咱们哥俩去那么远的地方!大哥,你是国公,是你立下了功劳得了爵位,可你什么时候庇护过我们这两个弟弟?你一心一意只知道栽培张越,可他帮了你什么?为了给他让路,你连中军都督府的都督都不做了,连兵权也不要了,可就是这样,依旧还是有人要寻你的不是,寻我们的不是!”

饶是张辅在将士面前素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筑京观杀将立军法,纵使面前溅血也是面不改色,此时却被气得脸色发青。见张越要说话,他一个眼神将其制止,又挥手赶了那个小厮出去,待到大门关上,他这才冷冷看着面前两个份属血缘至亲的弟弟。

“说完了没有?”

见张軏恨恨住口,他又看着张輗。后者却是没有张軏那么大的胆子,被那冷冰冰的目光一扫,到了嘴边的话也吞了回去。这时候,张辅方才淡淡地说道:“既是你们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今天我就教教你们,让你们知道什么是让路,什么是退路!”

“你们说我是为了张越,方才辞了中军都督府的都督,没错,这是一个缘由,但你们别忘了,我在军中多年,曾经统帅过大军南征,也曾经管带右掖从太宗皇帝北征,经我的手提拔上来的军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而且如今大多数都是三四品的高官!再加上父亲当初在军中的威信,说那些五六品的世袭军官有三分之一出自咱们家也不为过!久握兵权,危机不可测,这道理你们两个四十开外的人居然不明白?”

见张輗还有些茫然,张軏的脸色却一下子变了,他又冷笑道:“还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就凭你们还有家里斌哥瑾哥那几个的德行,在朝堂上说一百句话,可有越哥说一句话管用?我栽培他,那也要他值得栽培,你们家里那几个孩子,我不曾替他们延请过老师,不曾让家将去教导他们武艺,不曾给他们安排好军中的路子?可他们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一个在我病了的时候白日宣淫,结果让太宗皇帝一顿板子险些打死,一个成日里无所事事,倒是会和那些勋贵子弟一块斗鸡遛狗!张家要是靠他们这样儿的,那家名早就毁了!”

“还有,你们刚刚说,为着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打发你们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好,那我就告诉你们那些被按下的小事!老二,你家里的第五房姨娘是哪里来的?一个世袭百户的妻子,你竟然用了那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弄了来放在家里,你以为锦衣卫和言官们都是瞎子?还有,斌哥名下的五十顷田是怎么回事?你在通州接连置的三处房产,钱是哪里来的,你替人往顺天府关说人情,顺天府尹不得不照办,这事情有是没有……”

张辅一口气说了十几桩事情,张輗最初还撑得住,可到后头几桩的时候,他就吃不消了,只能用求救的目光看着拉他一块来的张軏。可听到刚刚那番话,张軏也是心里直打鼓。果然,张辅训斥完了张輗,旋即便扭头看着他,那语气竟是比之前更加严峻。

“还有你!老二不过是贪得无厌糊涂透顶,你呢,心比天高,却尽用那些不入流的手段!早先到汉藩去传旨的那一遭,被汉世子算计,染指了王妃的表妹,可是有的?后来以为这事情瞒过去了,于是和李茂芳有些不清不楚的勾连,可是有的?还有,这次居然听越王的算计越哥,真是亏你做得出来,你以为人家是好心不成!”

和训斥张輗的那些事情相比,这些事情却是涉及重罪,因而张軏固然是浑身冰冷,就连张輗也不知不觉地往旁边退了两步,竭力拉开自己和这位兄弟的距离。眼见此时的情形有些僵,一直没开腔的张越不得不轻轻咳嗽了一声。

“輗二叔,軏三叔,我不妨说一句实话,此次你二人的任命虽说是兵部推举,我也回避了,但按照许侍郎的本意,并不是让你们去云南和陕西。当初选定的地方是南直隶和河南,一个靠近南京,一个离开封老家不远,但题奏送上去之后,是皇上亲自改的地方。”

果然,此话一出,刚刚对他开口说话还皱起眉头的张輗一下子呆住了,张軏更是想到了某种让人心悸的可能,竟是一个站立不稳,跌坐在了椅子上。眼见这般情形,张越便叹了一口气说:“如若你们不信,尽可从中官处打听消息。不过我之前得到的皇上朱批,倒是可以给你们瞧一眼。”

张越转身从张辅那书桌上取来了一本折子,又递给了张輗张軏两人。他这般坦然,兄弟俩就有些迟疑了,最后还是张輗按捺不住,接过来展开到最后一瞧,果然是看见了那鲜红的朱批,那字迹赫然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当看到上头竟是说他们俩“将门之后,名不副实,若不加以训导,他日必有辱家名”的时候,两人对视一眼,各自都看清楚了对方眼中的恐惧。

当今天子……可不是平民百姓想象中的那么宽容!否则,汉藩之乱也不会牵连到那许多人被处死被黜落被编戍,此次晋王之事亦是不会有处死的流言散布开来!

盛气而来的张輗张軏在书房呆了不到半个时辰便狼狈告辞离去,张辅在那边扮黑脸,而张越作为晚辈,则是在一旁扮白脸,又向两人许了些好处,因而两人离开的时候怨气也差不多消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深深的惊悸。这倒是让闻讯赶来的王夫人有些意外,进屋之后问过果真无事,她方才如释重负地离开,又令人捎信给前院的荣善,让其不必担忧。

碍事的人总算走了,张越顿时松了一口大气,而张辅则是疲惫地揉着太阳穴,又回了位子上坐下,又叹道:“你想得比我周到,我从前只是想一味让他们走正路,却没想到人不是贪名就是贪利,他们没了正当途径,少不得走歪路子。你既然能带挈他们多些银钱,他们便能把那芥蒂抛开……至少是暂时抛开。不说这些了,总之他俩的事情算是解决了,你也能放下一桩心事,毕竟,这两个长辈可不好办。”

张越看着露出笑意的张辅,倒是有些不好意思,随即才轻轻点了点头:“不管怎么样,这次多亏了您,否则他们若是真的寻上家里去,我就招架不住了。”

第九百一十三章 金枝玉叶

弘文阁经筵至今为止已经开了四次,但直到四月十五为止,尽管有好几位官员因为建言而受了提拔,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而简在帝心,可归根结底,终究是没有讨论出一个结论来。可四月十五这一日,当乱哄哄的一番议论到了尾声的时候,从来都只是默默作壁上观的大佬们仍然仿佛一个个菩萨一般,或赞许或欣赏或厌烦或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些刚刚还侃侃而谈,这会儿却齐齐闭上了嘴的朝臣们。可出乎意料的是,只是在一次经筵之后赋诗一首赐群臣的朱瞻基,竟没有由得太监高声结束此次经筵,而是站起身来。

“下一次弘文阁经筵之后的议题是赋役和军户,诸卿回去之后,可以告诉同僚,好好地想一想。我朝赋役原是定的轻省,但如今多年过去,欠赋的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逃避差役,每年户籍黄册上流失的人户动辄数以千计,而江南湖广一带,隐户尤多。而诸如船户等他户,常以解物送京为苦。至于军户,民皆言军户乃是贱役,由是军户流失亦多,兵部武库司勾补军户,常常是勾无可勾。而九边以军户屯田,以至于鞑虏犯边动辄死伤甚多,便是因为心思全都在军田上……”

皇帝洋洋洒洒说了一盏茶功夫,但下头听的人虽仔细,心中却无不犯嘀咕。这前头的三件事呢?是究竟搁置下去暂且不提,还是已经有了决断?话说回来,前些时候都察院御史们沸沸扬扬的上奏风波,也有不少是涉及此事的,究竟是怎么个结局?可是,一双双眼睛看来看去,终究是一个老成的翰林侍读学士待皇帝说完示意的时候,出列躬下身去。

“皇上,那此前所议三事……”

“此前所议三事,到今日为止。下次经筵,朕会宣布相应事宜。”

这便是尘埃落定的意思了。一时间,群臣自是不敢追问,只见着部阁大臣又是留了下来时,好些人都投过去了殷羡的一眼。只是,刚刚从南京赶过来的户部尚书黄福虽是填补了一个尚书的空缺,但六部之中,刑部、工部、兵部的掌印堂上官依旧是空着。自永乐以来,朝政日趋稳固,六部尚书几乎是不曾动过,倒是侍郎偶尔会有变动,再没有此次这般空缺人的情形。只虽是巴望着位子,可先头兵部一个右侍郎人选就用了好几个月方才决定,众人自也是不敢用太过激烈的手段。

而翰林们则是想着杨溥到现在还未挂上大学士的头衔,对于入阁的期冀就更低了。几位阁老之中,如杨士奇杨荣已经执掌阁务二十余年,看情形仿佛至少还能干上十几年,黄淮是致仕了,金幼孜每每生病,杜桢却是春夏秋冬连个风寒头疼都少,如今杨荣去了云南,剩下三个人执掌机务,硬是水泼不进,张瑛陈山说退出就退出,竟是连一丝复起的希望都没有。

朝堂之上,留给他们这些壮年派说话的地方,就只一个弘文阁了。

没被别人算进壮年派里头的张越,随同众部阁大佬在文华殿说了一小会话之后,便和其余人一块退了出来,可才到门口就被御用监太监王瑾截了回去。这一次,他却是径直跟到了乾清宫,却是陪着朱瞻基商议藩王之事。当他说唐宋皇族宗室几乎无谋逆事的时候,朱瞻基的脸色不禁变了一变,随即又摇了摇头。

“朕知道你的意思。汉时也是高祖定下制度,可到了文帝景帝的时候就已经起了变化,待到汉武帝之后,藩王权柄已经是削得几乎没了。但本朝亦是如此,藩王最初带甲护卫少则九千,多则万五,如今却几乎没几个亲藩还保留着护卫。杨卿之前提过,若是加上亲藩不得擅离封地,不得擅请朝请,不得侵占民田等等,应该已经足够了。”

杨士奇这是老成持重,生怕宗藩事逼得太狠,因而闹出更不可开交的事情来——汉时的七王之乱,再加上后来陆陆续续的动乱,不但是晁错死了,而且还牵连到了更多的人,因而他深信杨士奇亦是不想让杜桢深陷泥沼——可是,想到那位岳父兼恩师的性子,他仍是摇了摇头说:“皇上,如今亲藩确实是没了当日的权柄,却架不住人多。几家大藩的郡王乃至镇国将军等等加在一块,已经占到了皇族的一多半。这些人不能科举不能做官,自然更不会去种田经商。一直闷在那儿,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会不得消停。”

静则思动,动则思变。

这八个字不用张越提醒,朱瞻基自然知道。他倒还没有答应杨士奇的提议,只是觉得,庶子不承爵这一条有些苛刻。可是,毕竟亲王纳夫人有定数是洪武初年就定了,上宗谱的规定亦是如此,只是一直以来没有从严执行。想想自己的兄弟中因无子绝封的就有两个,而其他的宗藩却是连封郡王的地方都没了。因而思前想后,他最终便点了点头。

“也罢,没有封爵的,便准农商。至于降等袭爵……且自下而行。”

张越倒不是没想过把那些没法承袭爵位的皇室宗亲封到海外去——大明神威舰传回来的消息不断,在海外也不是没有富庶的地方。只是,在如今这种乡土情最重的年代,贸贸然提出这个实在还不是时候。因而,在又同皇帝商议了一阵子武举的细务之后,他就站起身来,可告退的话还没出口,一个人就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

“皇上,皇上,吴嫔……吴嫔要生了!”

朱瞻基于吴嫔的情分只不过是寻常,更因为之前的宫变亦有那个未出世孩子的缘故,一度是有些心里不痛快,但毕竟子嗣艰难,也因张太后的劝去瞧过好几次。此时听到这话,他不禁霍地站起身来,脸上又惊又怒。

“那几个御医不是说少说也得半个月之后吗?”

范弘急得满头大汗,忙解释说:“听宫人说,吴嫔是早上起来活动的时候动了胎气,请了太医去瞧之后,发现当是早产,所以这会儿稳婆太医等等都已经在那儿了。回禀太后的时候,太后已经吩咐下去,一定得保着孩子,毕竟如今是四月,天气正炎热,阳气重,就算早产也能保得下来。”

“那还啰嗦干什么,去那儿守着!”

朱瞻基终于是顾不得那么多了,厉声吩咐了一句,见范弘连声答应便一溜烟走了,他这才发现张越还在,不禁有些挂不下脸去,半晌才叹气道:“朕倒是羡慕你,膝下两儿两女,家中妻子还又有了身孕。朕如今统共才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为着这个,也不知道被太后教训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有多少文武在那儿悬心……元节,要是这胎是儿子便罢,要是得了一个女儿,你那边又是儿子,朕把她许给你的儿子怎样?”

这已经不是皇帝第一次提这事了,可这一回的口气却不像是之前的开玩笑。张越正怔忡间,就只见皇帝背着手从书案后头走了出来,到了面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他几眼。

“朕知道你顾虑什么,要知道,当初是有大臣提过,勋戚专权非福,所以朕的两个舅舅一个承袭了彭城伯,一个卸了兵权。洪武年间,公主多是联姻勋戚,日子过得却还算美满,可是到了朕的几位姑姑,有的嫁的还算美满,有的却是英年早逝,还有的则是生出了李茂芳这样的混账……朕不是想逼着你讨个公主回去做儿媳供着,朕是觉得,公主下降也该有个好制度。唐宋以来,有几个公主真能嫁得好的?朕就那么几个孩子,所以心疼自己的女儿,你既然主意多,回头想个好主意来。”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这是唐宋以来的现实,因而,张越本以为皇帝硬是要把一个公主推来自己家,还吓了一跳,可听到后头那话,他吓得就更不轻了。明清公主们可怜自是不假,可驸马们除却少数为所欲为的,也不还是可怜?因而,他正要拒绝,朱瞻基却压根不给机会。

“虽说是血光之地不能擅入,但朕心里难免记挂着,这就去太后那儿坐坐,跟着念两句佛经……时候不早了,朕给你假,回家去探探你家媳妇。对了,朕倒忘了,今天宁姑姑说是没事,带着两个孩子已经去了,这会儿怕是已经在你家里。”

皇帝走得快,张越出宫的时候,不免有些头疼。有些事情他能够用后世的经验解决,可有些事情……还真是不一般的麻烦。想着朱宁为了两个孩子的前途着想,又想减轻一层束缚,硬是没让朱如钧和朱如筠入皇室宗谱,想着因为要解决宗藩而闹得鸡飞狗跳,他就忍不住连连摇头,心想朱瞻基这一回还是当真了,随即就生出了一层警醒。

朱瞻基还年轻,身体也康健,这样一位皇帝,怎么会只在位十年?

带着这满肚子心思回了兵部,张越便以皇帝准假为由,名正言顺地将一堆公务推给了许廓——当然,由于最近将这位许老压榨得太狠,他自是承诺接下来的一旬由他晚上在兵部当值,这才算是混了过去。等到一路疾驰从宣武门大街到了家门口,他果然听说朱宁带着两个孩子来看杜绾,这会儿正在后宅玩耍,略一思忖便让人先报一声,随即才赶了进去。

朱宁是杜绾的闺中密友,如今虽说不曾嫁人,可带着两个孩子,她已经是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母亲,因而看着孩子在铺着厚厚高丽地毯的地上满地乱爬,她的脸上自然而然便满是母性的光辉。看着张家如今两个正好和如钧如筠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也在爬来爬去,杜绾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她就忍不住低下脑袋紧贴着杜绾的肚子听了起来。

“宁姐姐!”

“害羞什么,难道张越就没听过?”朱宁笑吟吟地瞅着杜绾,见她只是没好气地白了一眼,便笑道,“我只是想着,以后有机会带孩子了,可就让他们两个玩在一块也未免没意思,索性以后我常常带着孩子过来,也好让他们从小玩在一块。对了,还有小五家的那个。你别瞪我,这孩子多了玩起来热闹,难道你不愿意?我知道了,你要是怕我碍着你们几个私底下相处,他回来了我立马走,他走了我再来,这总行了吧?”

被朱宁这一打趣,正在屋子里的琥珀和秋痕也笑开了,杜绾更是满脸的无可奈何。正好到了门外的张越恰听见朱宁这一声,站了一站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从前看到朱宁时,她总不免露出一丝藏不住的无奈,可如今只听那说话的声音他便知道,这位郡主是彻彻底底地撂开了那些心思,否则也不会开这等已婚妇人才会说的玩笑话。

于是,他等人报了一声后才进去。此时天气已经热了,屋里屋外都换上了湘妃竹帘子,只孩子在地上爬,若是只铺竹席,未免一爬就是浑身印子,所以想着不过出一身汗罢了,因而仍是铺着地毯。他一进门就觉得有一小团人影撞了上来,低头一瞧方才发现是一个圆滚滚的孩子,见着他依依呀呀了一会儿,突然冒出来了一声爹。愣了一愣之后,他便低下身把人抱了起来,笑嘻嘻地逗弄了两下。

“小家伙,叫错了,是干爹,不是爹!”他一边说一边看着杜绾说,“上回你不是说要当如钧和如筠的干娘么?正好宁姐姐带着孩子来了,怎的不把东西送上?”

朱宁原是被如钧那一嗓子叫得尴尬不已,听到这话方才吁了一口气转恼为喜。杜绾自是知机地恍然大悟一拍脑袋,立时朝琥珀点了点头,后者便一阵风似的出了门去,不一会儿就拿着两个荷包回来。两家人原就时时来往,因而见面礼早就送了,拿着这两个荷包,哪怕知道是张越为了解尴尬,可朱宁想着那声宁姐姐,一时也笑开了。

几人说了一阵子话,杜绾少不得问起张越为何这么早回来,待到张越说起今日在宫中那番故事,她立时怔住了,当即扭头看着朱宁,却发现朱宁也恰好看了过来。

皇帝嘴里说是公主,但其中焉知不是也有朱宁的缘故?

第九百一十四章 金童玉女

妃嫔生产时历来都有御医女官稳婆宫女等等在旁边伺候,哪怕当初孙贵妃临盆的时候,朱瞻基再是忧心,也没法进去探望,因而这一次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只想到这皇子皇女诞生兴许可能有的庆祝,他少不得预先吩咐了一件事,随即才赶往了仁寿宫。陪着张太后说了一阵子话,他终究是心神不宁,到最后大病初愈的张太后瞧着他那患得患失的样子,便吩咐胡皇后去那边瞧瞧。这边厢温文娴静的皇后没走多久,就有人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却是奉命留在那儿的司礼监少监程九。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是个皇子!”

“是皇子?”

朱瞻基急切地询问了一句,再次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却有些怔忡了起来。身为天子却只有皇太子一个儿子,在群臣看来自然是危险,哪怕他自己也觉得也极不牢靠,但眼下有了皇次子,他却忍不住思量起了母亲张太后的反应。正如之前张太后表现出来的冷淡疏远一样,孙贵妃已经很久没能踏进这儿一步,就是问安也只能在正殿之外叩头,便是寻常的低等嫔妃也比她有脸面些,如今有了皇次子,若是母亲真动那心思,他该怎么办?

只不过,这毕竟是一个莫大的喜讯,因而在怔怔呆立片刻之后,他便急急忙忙回到了张太后的寝殿,亲口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果然,张太后在一愣之后便是眼睛大亮,随即欣慰地点了点头道:“总算是吴嫔有功,平安诞下了这个麟儿。既是皇子,便晋封她为贤妃吧,至于孩子,好好派人看护,就在那儿养着。”

朱瞻基最担心的就是母亲说孩子过早出世,如今吴嫔坐褥期间,把孩子养在胡皇后那儿或干脆是仁寿宫,因而听母亲这么一提,他先是一愣,随即便面露赧颜,又重重地点了点头说:“一切便依母后。”

“储君之位已定,总得有个长幼尊卑,省得让有些人会错了意思。”

张太后把话说得很明白。撇开儿子的执拗不提,她活了这么多年,亲历了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兄弟在东宫储君之位上的争夺,深知稳定对于朝堂有何等重要,因而不得不抛开个人喜恶。见朱瞻基已经是在面前单膝跪了下来,她便轻轻按着那坚实的肩膀,露出了笑容。

“你还年轻,按理不必考虑这么多,但有的事情不得不以防万一。既然好几个御医都隐晦地说我这病兴许有祖上遗留的缘故,那你也得小心些,毕竟,你父皇、你三叔,都是英年早逝,能预防的总得预防起来。至于你在西苑骑马射猎,以往我是怕群臣觉得你这个皇帝耽于享乐,如今看来,你当初便是太宗皇帝那么教出来的,若是丢了这些也可惜。”

母子多年,朱瞻基已经习惯了母亲时时刻刻的提点教训,但这些日子来,他觉得母亲与从前的严肃苛刻大不相同,仿佛更通情理了些,心里自然是万分高兴的。此时此刻,张太后竟是连他最受大臣责难的游猎也松了口,他就更欣喜了,忙点头应是,又许下了好些承诺,包括等张太后病好了奉其出京赏玩等等。虽说被责不体恤民力,但好歹是又拉近了母子关系。

等到离开仁寿宫的时候,朱瞻基最初的那点患得患失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自得。待到贤妃宫中看过孩子,发现只一丁点大,御医们也都有些战战兢兢,他方才生出了一丝后怕和惊悸来,却也只能吩咐严加看管照顾,这才回了乾清宫。

“可惜不足月,只盼老天能庇佑一些……也不知道张越的媳妇怀的是男是女。”

宫中皇帝喜得麟儿的消息尚未传开,张府中这边思量着皇帝所说的勾当,却也是你眼看我眼。公主不好嫁,郡主更不好嫁,尤其是面对如今藩王地位每况愈下的情形,一个亲王动辄十几个郡主的婚嫁就成了大问题。由于士子们要科举入仕,决计不会想着去当仪宾,稍有些前途的也想着步步高升,不愿意娶个郡主媳妇回家高高供着,所以,能娶郡主的,不是只挂着个空头衔的王府官,就是寻常的富户子弟,再或者就是世袭军职的子弟,这三类人取代了当年娶郡主最多的勋贵,成了仪宾的主力军。至于尚主的驸马们,也已经少有世家子弟。

“除非驸马们能做官,哪怕是一地父母官,否则无论是尚主还是娶郡主,仍会被人视之为畏途。”朱宁自己便是这般过来的,因而在张越说起此事由头的时候,便打趣说,“只不过,皇上要把公主许给你家,并不是单纯的玩笑。绾儿的家教好是出了名的,我对太后也提过,所以大概皇上就上了心。静官是长子,将来就算不走科举,总也有恩荫,亦或者走武路,这都看他自己,但小的一辈你可得留一个出来……不说这些玩笑话了。两个公主我也常见,虽小小年纪,可也全都不是骄纵的,若只是因为公主身份而草率嫁了,那便太令人扼腕……”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任凭是谁也越不过这一关去,张越当初虽说躲过了盲婚哑嫁这一道关卡,可要不是长辈那儿早有打算,他一个人就是算计到天上去也没用。因而,朱宁有调笑他们小夫妻俩的打趣,也有夹杂着对于自己的感慨,他听在耳中,心里也不免快速盘算了起来。只是,纵论古今,从汉唐公主们的肆无忌惮到宋明清公主们的徒有尊贵,几乎就没哪个时代真正有什么好制度,因而他只能抛开那些固有的意识。

“若是要让公主们嫁得如意,归根结底,第一便是上下尊卑。若是公主们不但不用侍奉舅姑,还得二老向她行礼,这驸马一家在礼节上矮了太多,谁乐意这么娶一尊菩萨回去供着?第二,便是驸马的官职,若是无才也就罢了,有才却一味闲置,并非国家之福。有郡县之才,便授以郡县;有治理一省的才能,不若授以参政参议之衔,令其管事;至于有部阁之才,哪怕不能真的授之以部堂,佐贰官却不妨由其试一试。”

说话的是朱宁,见杜绾瞪大了眼睛看她,张越也在皱着眉头思量,她便淡淡地笑道:“这是我很久以前就想过的了,只哪怕在太后和皇上面前也不曾提过。你且做个参考便好,我倒不是全然只为了这些看似金枝玉叶的尊贵公主着想,也不是只为了驸马着想,要紧的却在于两个字——怨气。藩王之事也是一样,如何能缓解大多数人的怨气,这才是最要紧的。”

朱宁正说着,下头突然传来了咿咿呜呜的叫声,低头一看,却见是四个小孩子已经是你压我我压你滚成了一团。张越原本正在思量怨气两个字,可一见这光景顿时笑了起来,忙站起身抱了端武和四四,由得琥珀和秋痕一人一个分别带出去看着,这才若有所思地把朱如钧抱了起来,见他那圆滚滚的眼珠子使劲瞪着自己,他看了好一会儿,方才把孩子还给了朱宁。

“原来宁姐姐说是公主郡主的事,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杜绾这会儿也回过神来,于是低声说道:“宋室当初南迁之后,就曾经放开了从前对宗亲的限制,准宗亲出任官职。”

“要说这一点做得最好的,却是唐时。李适之身为废太子李承乾之孙,却能一度官至左相,由此可见一斑。而且,减等袭爵历经唐宋两代,早就被证明是英明之策,比之汉时的分封更为管用,若是当初……”

这话哪怕是在自家对最亲近的妻妾和朱宁这样的知己说,也已经是有些犯忌,因而张越自是略过不提了,心中却在想要不是朱元璋在有些方面完全是刚愎自用的小农意识,怎会在有些事情上完全打错了算盘,弄得藩王制度被一改再改,完全失去了本意,变成了完完全全的养猪?当皇帝的人出身阶层不同,这大政策的方向,原本就是不一样的。

“如今的怨气已经是激发出来了,要想压下去却是不容易。如何有效地引导这些怨气往不同的方向疏解,甚至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这才是最重要的……”

“少爷,少爷,外头有人传了消息过来!”

门外崔妈妈熟悉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