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嘛~”
听了妈妈的话,安安的头拨浪鼓似的摇着,搂着他爸的脖子,“爸爸,再来!再来!”
赵向东又抛了几回,就坚决表示要听妈妈的,得睡觉了。
安安噘嘴,不过他知道他爸主意正得很,没得说价,扭捏一阵子只好同意了。
安安有自己的房间,就在正房的右次间,与姜父姜母的房间隔着一个明堂。不过这么冷的天,谁也不放心他离得这么远睡,于是姜宁出了月子,他的小床就姜父姜母屋里搬回来了,就放在妹妹的对面。
“东哥,你刚转正,能申请休假吗?”
赵向东刚把大儿子放在小床上,还没直起身躯,就被一双柔软的手臂自身后抱住,姜宁的脸贴在他宽厚的背上,声音很轻柔,她道:“如果能,咱们今年回老家过年吧。”
赵向东一怔,迅速转身,他对上一双晶晶亮的眸子,媳妇儿仰脸看着他,笑意盈盈。
姜宁知道丈夫想爸妈,这是人之常情,赵向东是赵老头赵母的亲儿子,两者感情和她这种嫁进门的外来媳妇是不同的。
她逢年过节寄礼物,规矩到了就成,说发自心底想念,那是没有的。
赵向东两年多没回老家了,上学加重返部队,两年多时间下来,他只有两个过年有连贯的假期,一个适逢媳妇儿产期,另一个恰好安安病了,仅有的五天假期,耽搁一下就回不成了。
想肯定很想,打电话到底比不上见面,他本来就打算今年携妻小回老家过年的,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小闺女刚生下来,媳妇身体也还在养着,他正犹豫着要不干脆自己领儿子回去得了,姜宁就主动提了出来。
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媳妇儿果然与他心意相通,赵向东笑着点头,“能的。”
当然能休假,他这批军官学员毕业后没假期,正好过年给安排长一些,部队也并非不近人情的。
姜宁圈住他精瘦的健腰,冲他一笑:“那咱们把乐乐留在家里,让妈帮着带,然后咱们领安安回去?”
乐乐这么小,当然不能带出门的,好在这丫头平时吃习惯了奶粉,也不认人带,姜宁离开一段时间也成。
舍不得肯定有的,闺女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安安都两岁了,一家人确实很应该回老家一趟。
“嗯,乐乐当然不能去。”
赵向东喜悦过后,是对闺女的不舍和对媳妇儿的关切,他忙不迭询问:“那你呢,你的身体咋样?”
“我好着呢,你瞅瞅?”
姜宁眨眨眼睛,她面色红润,养得极好。
第143章
两口子商定了回老家的事,赵向东情绪明显亢奋; 搂着媳妇儿说了很久的话。
爸妈有没有变老; 都两年多了?
他有些惆怅; 不过转念一想; 又高兴起来; 爸妈见了小孙子,肯定很欢喜的。
姜宁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枕着他的手臂听着,不时附和并宽慰几句。
这般听着听着; 她就睡了过去; 黑暗中,赵向东低头,亲了亲她的脸。
既然决定了回老家; 那肯定要和家里人说的; 姜宁等次日丈夫下班回家,在饭桌上才提起这件事。
“是要回去的。”姜父率先点头。
要是闺女女婿今天没说; 他也打算提这事了; 都是当爸妈的人,他十分能体恤亲家的心情。
之前两年实在不凑合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既然今天能腾出空来,那肯定得回家一趟的。
姜母也说:“乐乐就不回了,这么小一点不好出远门,妈给你们带着。”
“辛苦你了妈。”
说话的是赵向东,这两年照顾怀孕媳妇和两个孩子; 岳家劳心劳力,他确实很感激。
姜母笑道:“和妈还说啥客气话,妈给你们带孩子高兴着呢。”
“等安安壮壮和乐乐长大了,刚好红兵的娃能接上茬。”
带完外孙带亲孙子,家里热热闹闹,这种生活她想想都身心愉快。
姜母瞅了一眼二儿子,姜红兵嘀咕:“妈你也想得太远了吧。”
孙甜甜还有一年多才毕业呢,他结婚起码两年后的事。
不过亲妈一瞪眼,姜红兵嘿嘿笑两声赶紧转移话题,问赵向东:“东子,你们开车回去,还是坐火车。”
“坐火车。”
这年头外面继续乱着,本省中部大山小山连绵不绝,杨市和林县恰好一北一南,自己开车回去并不是一个十分好的选择。
赵向东固然身手极佳,但他只有一个人,还带着妻儿,一点儿险也不愿意冒。
相反绿皮火车虽然环境差点,扒手啥的还多,但它安全系数要高太多了。赵向东现在买卧铺票就打个电话的事,他还能先挑铺位,到时候门一关,里头就清静了。
姜红兵点了点头,“坐火车确实比开车回去好。”
就是有个缺点,到了火车站以后,回老家那段路比较麻烦,“你们确实了时间后,我再给以前的同事打个电话,让他们载你们一程。”
姜红兵忙碌,加上距离远,和以前的同事联系少了,但到底关系仍在,人家到杨市出差来找他他很欢迎,反过来他开口让帮点小忙,对方也乐意。
赵向东应了,这样最好不过,姜宁和安安连最后一段路也不用太颠簸。
回老家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不过启程还没这么快,春节是二月十二,距离现在还有大半个月,赵向东休假还早着呢。
趁着这段时间,姜宁正好整理一下回家该带的礼物和行礼,以及处理好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工作。
积攒下来的工作不少,她还得劳逸结合,采购礼物这事她是腾不出手亲自办了,于是斟酌着写了单子,再让陈安出门采买。
陈安办事很利索,开车出门一趟,满载而归,连家里的年货也顺道给买好了。
赵向东的假期有二十天,从一月末到二月十六,年初七回部队销假。
他和许卫国是搭档,两人得协调着休假,总不能他把一个年都休完了,不给人留点。
许卫国家就在杨市,工作不影响团聚,而且他年后要结婚了,正打算过年少休,然后把假期攒起来,婚假长点。
安安听说爸妈要带他出门,十分兴奋,天天和哥哥弟弟炫耀,小嘴儿嘚啵嘚啵,壮壮听不大懂,姜明杰却十分羡慕。
他嚷嚷着要跟着去,他也想去弟弟的老家。
一家人啼笑皆非,姜宁捏着他的小脸,笑道:“你老家和弟弟老家是一个地方。”
就是隔壁村,十来里地的事儿。
姜明杰眼前一亮,那就更好了,他和弟弟一起来老家!
姜母无奈,哄他,“咱们今年先不回,下次要回肯定带你,不过你得先把作业写好了。”
姜明杰小朋友太调皮了,他爸认为该让老师教一教,于是让他上幼儿园去了,作业很少但还是有的。
他一个字没写,于是被哄着走了。
姜宁笑着摇摇头,抱住活蹦乱跳的大儿子,揉揉他的小脑袋,她只希望好天气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年头出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带小孩子,安安才两岁,遇上雨夹雪的天气就够呛的。
她顺利如愿了,到了出门那一天,温度虽然有点低,但天气确实很好。
一家人都起了一个大早,吃了早饭,赵向东和姜宁轮流抱了乐乐,很舍不得她。
“乐乐要乖,在家听阿婆的话,爸爸妈妈和哥哥很快就回来了。”
小女婴今儿醒得早,也不哭,睁着一双黑琉璃般的眼睛,定定瞅着母亲。
姜宁心中不舍愈发浓厚,她亲亲闺女的小脸蛋,赶紧将襁褓递给她妈,“走吧。”
再不走,该舍不得走了。
“走咯,走咯!”
安安穿了一件黑色的羽绒服,他妈特地给他设计的,帅气得很,衬得一张胖脸格外白皙。
他冲出去院子,往门口蹦跶,大黑大黄追着他摇尾巴,他咯咯笑着,非常兴奋。
等上了车以后,他坐在他爸怀里,“妹妹?我妹妹呢?”
他小妹妹哪儿去了?
小家伙一脸困惑,东张西望,又扒在前座椅背上,往舅舅和外公怀里瞅了又瞅。
姜母和刘慧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送他们的是姜父和姜红兵兄弟,刚好一车坐了,安安当然找不见妹妹。
姜宁把儿子抱过来,温声哄道:“妹妹还小,这回出门不带她了,她留在家里阿婆带着呢。”
妹妹不去,安安不是很乐意,好在他人小,比较好哄。等进了火车站看见人头涌涌,还有绿色长长的火车,他目不暇接,很快就被转移了注意力,忘记那茬了。
一家人两年多没回去,行礼虽然一再精简,但依然装了满满两大箱子,还收拾出一个大背包。
这三样都挺重的,好在不管是赵向东还是送人的姜家父子,力气都有的是,很轻松就搬上了车。
赵向东在前面开路,姜宁抱着儿子跟着,她爸和她哥在后面护着,很顺利按票找到卧铺车厢。
这年头的卧铺车厢比较简陋,狭小的车厢内左右各三个铺,赵向东定的是两个下铺。
他如果一个人睡哪都无所谓,但媳妇孩子都在,他必须盯着才安心。
姜宁做好了心理准备,这环境她觉得还成,虽然寝具有些旧,但有窗有门,都活动自如不影响开关。
姜父和姜建设兄弟轮流叮嘱了好些话,两口子仔细听了,等车厢再有其他乘客到位,他们不走显得拥挤,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姜宁这位置能看见站台,她和儿子凑在窗前等了一阵子,姜家父子下了火车,往这边眺望,母子俩赶紧挥手。
安安扯着小嗓门喊:“阿公!舅舅!”
离得不近,这声音被风吹散了,不过姜父那边手挥得更欢了。
“妈妈,阿公舅舅?”
姜宁摸摸儿子的小胖脸,无奈哄道:“安安乖哈,阿公和舅舅也不去呢。”
安安十分失望,撅着小嘴伸着脖子往窗外探,姜宁只好使点儿劲把他按住。
又等了十来分钟,汽笛长鸣,火车“况嗤况嗤”由慢到快,缓缓驰出车站。
第144章
这是姜宁这辈子第二次坐的火车,比上回好过多了; 小小的车厢虽然简陋; 但最起码不会人挤人; 气味也没有太混杂难闻。
不过也仅此而已; 绿皮火车噪声大; 也不甚平稳,要说多舒坦是没有的。
安安一开始很兴奋,在铺位上蹦跶,又要他爸抱着去窗边瞅风景。
等旅途过了小半; 新鲜感消褪; 小胖墩就焉巴了,爸妈说不能出门,他只能恹恹趴在母亲怀里。
“安安睡吧; 妈妈抱你睡。”
只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 姜宁也没躺下,只竖着枕头靠坐在窄小的铺位上。她伸直腿; 让儿子坐在自己的大腿趴在自己怀里睡觉。
“你睡一觉咱们就到了; 到时候妈妈叫你好不好?”
“好。”
安安揉揉眼睛,打了个小哈欠闭上眼睛。
铺位挺窄的; 赵向东身材高大健硕,要是挨过去坐恐怕挤得姜宁的腿难受,他就坐在对面下铺。
等安安睡着后,他就把儿子接过来自己抱着,对媳妇儿说:“你眯会儿吧; 今儿起得早。”
赵向东说着,就解开自己的军大衣,将儿子裹进怀里。这车厢冷得跟冰罐子似的,孩子穿得厚实醒的时候没啥,但睡着了总需要更暖和一些。
这个恋人之间的经典动作,现在一对父子做出来,看着却格外暖心,姜宁不禁微笑:“我不困,不睡了。”
火车上也睡不好,她懒得折腾了,车厢里有其他旅客也不好说太亲密的话,她冲丈夫一笑,翻出课本扬扬,“我学习。”
她开学就考试了,还是翻翻书吧。
“况嗤况嗤”的声音十分有节奏,到了下午两点,火车终于到站了。赵向东一手提一个大箱子,身后背着背包,护着妻儿挤下车。
姜宁本来提出由她来背背包的,但赵向东没同意,只让她抱着孩子。
这背包对于他来说不沉,但媳妇儿背着肯定吃力,姜宁生了小闺女那虚弱状态犹在眼前,他哪里乐意让她劳动。
姜宁没法子,好在两个箱子是拉杆式的,下了车后就能拉着走了,她也就不争了。
顺着人潮出了火车站,赵向东先买了几个热腾腾的鲜肉大包子,递到媳妇和刚睡醒的儿子手里。在车上他不放心娘俩单独待在,想着旅途不长,于是就没有挤去前头餐厅买午饭,一家三口就保温壶里的温水吃了些饼干巧克力。
他自己没所谓,就惦记着媳妇孩子没吃好。
和姜红兵老同事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停下来去路边小店吃东西也不合适,他们买了包子就上了公交车,往市纺织厂赶去。
这货车上颠簸了快两个小时,终于到了林县,不要说安安,就连姜宁也露出疲态。
赵向东很心疼,但没办法,谁让回家就得走这些路程呢?
好在现在林县客车站外头有不少拉客的,挑夫,人力车,畜力车都有。他询问过姜红兵的老同事,一家三口就在客车站附近下了车。
赵向东挑了辆看着最干净的驴车,让媳妇和孩子先坐上去,然后把行礼也给扔了上去。他就不上了,他不累,驴车也并不比他走路快。
“坐稳咯!”
车主是个五旬出头的庄户人家老翁,虽有些年纪,但精神头和身体都很好,吆喝一声后一挥鞭子,大公驴“咴咴”两声,撒开四蹄。
县城外的黄土路坑坑洼洼,驴车其实挺颠簸的,好在那车主是个细心,车上铺了厚厚的稻草和一层旧棉被,姜宁虽然感觉不大舒坦,但还能接受。
果然欲想富,还是得先修路啊!
不然说啥都白搭。
姜宁一边感慨,一边细心给怀里的儿子调整个更舒适的姿势。
安安自打出生以来,就没这么折腾过,小胖墩恹恹地趴在他妈怀里,没啥精神,但好在也未见不适。
“安安告诉爸爸,有没有不舒服?”
儿子遭罪,当爹妈的肯定心疼得很,赵向东俯身给儿子压压帽檐,掖了掖围巾。
安安仰脸瞅了瞅他爸,摇了摇头。
“那你要是有不舒服,一定告诉要爸爸妈妈,知道不?”
安安“嗯”地应了一声,赵向东抚了抚他的小脑袋,又给姜宁掖了掖身上的军大衣。
早在上驴车的时候,他就把军大衣解下来,密密罩在娘俩身上。
“小伙子,领你媳妇孩子回家过年吧?”
老人家是个爽朗健谈的,赵向东一身绿军装,本地话熟练地道,年前带着媳妇孩子回来,不用说都是过年的。
赵向东今天的笑容多了很多,“是啊,有两年多没能回来了,我这小子还没见过爷奶。”
“哎哟,那是得好好见见!”
是啊,是得好好见见的,赵向东举目眺望家的方向,目露期盼。
大岗村并不偏僻,驴车走了大半个小时,姜宁就能看见记忆中那个小村庄。
冬天日短夜长,没到六点天就开始暗了下来,冷风中,小村庄炊烟袅袅。
饶是内敛如赵向东,此刻也难掩激动之色。
老翁挥了两下鞭子,大公驴加快脚步。
村口老槐树底下,一个少年已经在冷风中等了很久,他远远见了驴车面露喜色,冲出去几步,又犹豫了一下,先掉转头往村子里奔去。
“爸!妈! 二哥二嫂回来了!快到村口了!”
这个少年是老赵家的小儿子赵向阳,随着他一声响亮的吆喝,老赵家沸腾了起来。
赵老头赵母本就坐不住,这下子直接站起来往外面走去。
“你小侄子呢?瞅见你小侄子没?” 赵母没听见小孙子,忙不迭追问了句。
赵向东打电话说过,他领媳妇儿子回来,小闺女太小了先不回。
赵老头也一脸关切,赵向阳离得远其实只看见一抹醒目的橄榄绿,他努力想了想,“好像是二嫂抱着坐在驴车里,我没看清楚,不过他们快到村口了。”
“好好!”
赵母笑得合不拢嘴,和赵老头两个往大门外迎去。
他们两个都去了,家里其他人不管是否主动,也起身跟在后面。
没等多久,驴车拐过弯,赵向东一眼就看见正在院门引颈张望的老父亲老母亲,“爸!妈!”
他大步上前,跨上台阶,一把攥住爹妈的手,爹妈看着老了些,他心一酸眼眶红了。
赵老头赵母非常激动,使劲回握儿子的手,“好,好!回来就好!”
这父母和儿子久别重逢,总是格外激动的,赵向东抹了抹眼睛,赵老头赵母也是。
姜宁暂时被忽略了,她也不在意,掏出钱付了车资,抱着儿子下了地,那赶车的老翁跳下车,帮她卸下行礼。
赵向阳瞥见上前帮忙,赵向前也是。
姜宁朝大伯哥小叔子笑了笑,又对赵向阳说:“小弟高了很多。”
赵家就没有矮个子的,赵向阳今年十五,往上窜了一大截,现在已经比姜宁高了,看来以后185以上没问题。
他考上了高中正上着高一,去了县城见识广了,年龄也有增长,眉目添了自信,存在感比以前强上不少。
姜宁笑道:“二嫂给你带了一套学习资料,等会给你。”
“谢谢二嫂。”
姜宁又对怀里的儿子说道:“安安,这是小叔。”她又指指赵向前,“这是大伯,快叫人。”
下了汽车有一段时间了,安安精神头好了些,他瞅了瞅赵向前哥俩,才唤道:“大伯,叔叔。”
“好好!”
赵向前兄弟俩挺高兴的,但小侄子伏在弟妹(嫂子)怀里,他们也不好做出揉脑袋之类的动作,只连连说好。
没等哥俩在和安安多说两句话,那边赵母已经欢喜道:“哎哟,这就是我的小孙子?”
二儿媳妇靓丽远胜从前,但她的焦点却在对方怀里那个唇红齿白的小男孩身上。
哎哟,多好的小娃娃啊!
姜宁笑着上前,先唤了公婆,“是啊,安安,快唤阿爷阿奶。”
她直接将儿子交给丈夫抱着。
阿爷阿奶,回家前赵向东和姜宁教过很多遍,安安会喊的。他歪着小脑袋打量两激动的老头老太,又回头看了看他爸,赵向东点头,他才唤道:“阿爷,阿奶。”
“乖,好孩子!”
赵老头赵母都想抱小孙子,赵向东就把安安递给赵母。安安挣动了一下,赵向东低头哄了哄,他才待在奶奶怀里没动。
“快进屋吧,外头冷。”
向来沉默的赵老头乐呵呵,赶紧招呼大伙儿进屋再慢慢说话,天色渐黑,外头愈发寒冷了。
姜宁和赵向东肩并肩,跟着两老身后往里走,堵得严严实实的大门一松,他俩就看见了站在后头的赵玉燕。
她怎么在这?!
赵玉燕抱着个一岁大的小男孩,小男孩穿得很厚实,映衬着那张脸更小了,脸颊消瘦,眉眼羸弱。
这孩子是她的儿子。当初她生下闺女后虽与婆家和解,但紧迫感却一点不减,婚前婚后丈夫态度天差地别,她迫不及待要生下儿子稳固地位。
三个月一过,大夫宣布可以同房,她就把卢修文往床上拽。
那时候的赵玉燕身材样貌只恢复了三四成,实在不符合卢修文的审美,但年轻人容易冲动,把灯一拉,权当泄火也不是不行的。
赵玉燕这体质还挺容易受孕的,三个月过后,她就发现自己怀上了,一个多月。
赵母知道后气得要死,刚生了孩子没半年,又怀一胎,这身体还要不要了?!
卢父卢母知情后也皱眉,卢父呵斥儿子,卢修文却摊手,是赵玉燕想要的孩子,拼命把他往床上拉。
他还真没说假话,哪怕他半推半就。
当时赵老头赵母气不过上卢家讨说法,也在场,老脸火辣辣的。
当着亲家的面,闺女被女婿说得像个荡。妇似的,赵老头一辈子的脸都丢尽了,他气得当场把赵母拉回家,说不管了,管不了!
说不管,其实还是管的,赵玉燕怀相很不好,两家人为她这胎操碎了心,鸡飞狗跳大半年后,她挣扎了一个昼夜,最后还是得剖腹把孩子取出来。
这是一个孱弱的小男婴,磕磕绊绊现在养到快一岁了。
赵玉燕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大夫说,她身体得长期调养才能恢复,而且就算恢复了,她以后也怕是很难再怀孕了。
这个中详细情形姜宁虽不清楚,但大致发展方向她却是知道的,毕竟赵母被折腾得心力交瘁,每回电话都得絮叨絮叨。
但知道归知道,她却没预料一回家就看见这个小姑子。
赵玉燕到底是卢家人了,她应该明天携了丈夫孩子,四口人一起回娘家才是。
这难道是又折腾出啥幺蛾子?
第145章
姜宁从前绝对不会预料到,那个看着有点懒有点馋的小姑子; 折腾能力居然远胜于大嫂孙秀花。
孙秀花是混是横; 但她一旦遇上比她更横的; 她就焉巴了。自从偷灯芯绒事发后; 用了猛药她气焰就消了下来; 虽然日常依旧嘀嘀咕咕,但言行举止却有了顾忌。
再加上赵母开店赚钱后时常给些小甜头,有根胡萝卜吊着,她工作越发卖力; 基本没啥闲心挑事; 偶尔有些小磕碰但日子也能过的。
反倒是赵玉燕一朝放飞自我,彻底往不可预料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这些都是姜宁根据赵母电话里的絮叨总结的,如今看来; 倒还真没掺杂一点水分。
看来回老家这半个月; 是有“热闹”可看了。
姜宁视线从赵玉燕身上一掠而过,挑了挑眉; 和丈夫对视一眼。
她想到的问题; 赵向东当然也意识得到,浓眉不禁微微一蹙。
不过今天是一家人重逢的好日子; 不管是他们夫妻俩,还是赵老头赵母,除了欢聚,都没有丝毫提起不和谐话题的想法。
赵向东看媳妇儿的目光带着安抚,微微侧过身体挡住穿过院子的寒风; 护着她往正房快步走去。
夫妻心意相通,默契十足,赵向东动作虽小,但呵护意味十足,让一直关注这边的赵玉燕暗暗咬了后槽牙。
她妒忌。
日子过得不如预期,总会很容易妒忌其他顺遂如意的人。
赵玉燕没想到她这二嫂能过得这么好。
女人过的好不好,其实一个照面真能看出来。姜宁眉目舒展,容色照人,如春花般娇艳,若说她以前是个花骨朵,现在就已经怒然绽放在枝头。
一身羽绒服毛呢裤,脚踩一双小皮靴,款式简单却大方得体。
一看,就知道是贵价货。
赵玉燕虽有诸多不如意,但终归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可惜眼下和她这个丈夫疼爱,条件优越的二嫂一比,却被比到泥地里去了。
她性子如今越发左了,立即心有不忿。
“三姐你又咋回事了?”
赵向阳最后进院,他拽了拽他姐的袖子,皱了皱眉。
小少年逐渐长大,是非观初步建立。他这几年转到县一中上学,学校规定统一住宿,很少和他姐碰面,不知何时开始,他发现他这姐姐越来越陌生。
“我能有啥事?”
赵玉燕没好气,她好歹没蠢到家,知道今天这日子重要,自己要是整出啥不痛快,她爸妈铁定不会高兴。
二哥是她的倚仗,娘家也是靠山,她跺跺脚哼了一声,跟在后头进去了。
赵向阳眉心皱得更紧。
*
赵向东姜宁和安安已被拉到赵家老两口身边坐着。
赵老头抚了抚二儿子肩膀上的鲜红肩章,连声说:“好,好,东子好样的!”
他儿子今年二十九,老赵家乃至大岗村头一个大学生,正团级军官,真真好样的!
老两口满心自豪,先询问了儿子媳妇,随后,话题就转到安安和远在杨市的乐乐身上。
赵老头赵母或许有些重男轻女,但不多,两人目前就一个孙女,也轻不到哪里去。
听说小女娃能吃能睡,就是闹腾了些,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又连连说:“辛苦亲家母了。”
爱哭的娃娃不好带。
这点姜宁没有谦逊说不辛苦,她妈帮她带孩子,一天晚上起来好几回,确实很辛苦。
乐乐虽然是姜母的外孙女,但她姓赵,姜母担得起老赵家的歉意道谢。
赵母赵老头轮流抱了抱安安,安安就挣扎着刺溜一下滑下来,赵向东就坐在旁边,他扬起手臂要他爸抱。
“你这小子,阿爷阿奶抱抱你咋啦?”
赵向东笑骂一句,到底舍不得,俯身抱起儿子,让他坐在自己膝上,父子俩和赵老头赵母面对面说话。
“你说他干啥?孩子想要爸爸抱不是正常么?你抱着他得了。”
在老两口看来,小孙子的要求太合理了,赵母说完想起一事,忙往兜里掏了掏,掏出两个红纸包的红包。
她乐呵呵塞到小孙子手里,“安安,这是爷奶给你的。”
这是见面钱,乐乐没来,只能下回见面再给。
安安挺喜欢这个红艳艳的东西,不过他先仰脸瞅他爸,赵向东笑道:“爷奶给你你就拿着,还不谢谢阿爷阿奶?”
“谢谢阿爷,阿奶!”
安安一高兴,小嗓门十分响亮,赵老头赵母高兴得不行,连声说好,又嘱咐道:“这个安安可不能玩丢了,给爸妈帮拿着也行。”
安安“嗯嗯”应了两声,拿着两个红包把玩一会儿,就攀他爸的肩膀站起来,递给坐在后面的妈妈。
姜宁笑道:“那妈妈给你拿着。”
她接过来,还别说着这两红包挺厚的,要是都是大团结的话,恐怕一个得有一百块钱左右。
赵家老两口疼爱小孙子真心实意啊,而且看来赵母这两年开小店也攒了一些钱。
姜宁有些许好奇心,但她肯定不会现在就拆开看的,把红包放进包包里,她摸摸儿子小脑袋,让他继续和爷奶说话去。
至于她本人,就是这次团聚主角中的一个配角,保持微笑,不时附和,就是十分出色的表现了。
姜宁顺势打量一下阔别已久的赵家人。
赵向前孙秀花胖了点,但没显老,看来在小店帮忙虽忙碌,但日子有了盼头,人的精神面貌反而更好了。
大房两个孩子长大了许多,看着没那么邋遢了,也坐得住椅子,果然县城的教育要更好一点。
赵向阳朝气蓬勃,就不多说了。
姜宁的目光最后落在小姑子身上。
要说最让她吃惊的,当属赵玉燕母女三个。
刚才在外面黑灯瞎火,赵玉燕还背光,她匆匆掠过没看仔细,进了屋里的灯泡亮堂堂的,对方的憔悴一览无遗,实在很让人惊诧。
赵玉燕今年才十九,但她看着起码得有二十五六,身材微胖赘肉不少,肤色黯淡,眉心有一道竖直的褶痕,还挺明显的,看来日常多思多虑少不了。
昔日清秀少女不见踪影,和比她大几岁的姜宁站一起,她明显是更年长那一个。
赵玉燕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脸色很难看,以至于站在她脚边的那个小女孩怯怯的。
她这个当妈的紧紧抱住小儿子,也没有腾出手来把闺女抱上椅子坐着。
最后还是赵向阳端了个小凳子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