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国川这人,翟贤才观察多次是知道的,对方即使不是老板,也是重要管理者了,每次偷瞄,对方都是一脸从容,指挥若定的。
现在胡国川面露忧虑,而且是悄悄露出来的,一等有人关注,他立即换上平时神色。
“锦衣”出问题了吧?
啥问题?
难道是冬装?
是了,否则不可能这个时候冬装都不上的,没道理为了防止款式外泄,自己捂住不卖吧?又不是傻。
翟贤才为人其实也算谨慎,可惜他被第一波胜利冲了昏头脑,发现了“秘密”欣喜若狂,当即决定乘胜追击,
他也不去店里了,直接奔到加工场,吩咐以最快速度,尽可能地加大批量生产。
这里头是事,姜宁并不清楚,不过她却能看见高仿店一天比一天多的秋款冬装,没几天,店里就摆满了。
她淡定地再等了一旬,直到十一月初,第一波强冷空气抵达杨市,温度陡然降了超过十度。
“胡哥,马上就关门,今晚连夜把冬装上架,日常需要用的码数都备好。。”
姜宁拢了拢身上的驼绒大衣,抬头看一眼外面昏暗的天色,明明没够五点,看着已差不多入夜,北风呼呼地吹着,刮得人脸有些疼。
姜宁笑看胡国川石磊和店员们,“今晚辛苦你们了,奖金和加班费另发。”
“就是大概得忙到半夜呢,为了安全,今晚大伙儿都睡店里吧,别回去了。”
以杜鹃为首的一众店员面露喜色,她们跟的是大方老板,奖金和加班费肯定很丰厚的,工作半晚上,就能抵平时好几天,谁不乐意呀。
胡国川早就含糊知会过这事,她们已和家里说过了,不怕家里担心,后院原加工场地方宽敞,也不怕睡不好。
八。九个人连夜动手,店里焕然一新。
第95章
翟贤才最近算得上春风得意马蹄疾了。
他这个人打小命好; 父亲在国营大厂的后勤单位当领导,近水楼台,在全国绝大部分人民缺吃少穿的年月; 他居然还能小胖。
他还是个活络人; 虽读书不成,但依傍父亲的关系; 暗地里倒腾各种吃穿用品; 荷包鼓胀,小胖长了大胖。
后来改革开放了; 翟贤才成了第一波下海的人,将原来的生计抬到明面上来,摊子越铺越大。
后来大到一定程度,他大手一挥,在西河坊拿下了一个门面,专营日杂土产,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这西河坊就是西河坊,生意好是不用说的; 可惜人心总有不足; 没过多久; 翟贤才就发现; 在西河坊诸多店铺里,他真不算什么。
也是,日杂土产很多地方都有卖,虽然你品种更齐全; 但好不容易出来逛个街,大多数人都不爱提着杂货土产继续走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翟贤才就萌生了转行的念头,他本就是个心思活络的,于是,就开始着意观察西河坊,看那个行当更赚钱。
这时候,姜宁的店就进入他的眼里。
这小小一家店,位置还靠里,生意火爆的程度,居然不逊色于牌坊口的大店,甚至还带动了最里面那一条街,真正的日进斗金。
翟贤才当即定下目标。
目标定下来以后,他也不莽撞,开始观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颖时髦的衣服款式,才是“锦衣”小店制胜的关键。
既然已经了解清楚,还等什么,那就仿造呗!
翟贤才知道自己这做法不光明,但他并不在意,不杀人不犯法,在公安跟前他都是没罪的,怕啥?
况且就算自己不仿,也有人仿,钱干嘛自己不赚,给人家赚呢?
联系原料,招聘人手,定做货架,等等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他的新店“华衣”开张了。
前期准备充足,胜利的果实也足够甜蜜,再加上抢先占领冬衣市场,他红光满面,踌躇满志。
尤其寒潮逼近,他更兴奋得摩拳擦掌,立即就去了加工场,许下加班费,让他手底下几十名工人通宵加班,尽可能地赶制冬装。
他必须在“锦衣”解决问题前,再使劲儿捞上一笔!
昨夜在加工场监督了大半夜,翟贤才补眠到快中午才起来,意得志满的他精神奕奕,吃了午饭才去店里。
然而还没进店,他就发现不对劲儿了。
店里依旧人多,但对比起昨日挤得水泄不通而言,今日是稀疏了不少,反正翟贤才这身材,是很轻易就进去了。
往日一脸惊喜满足的顾客少了很多,更多人是换上了挑剔的神色,试衣间出来的客人没有马上买单,而是丢下一句再看看。
“这款式没有刚才那家的好看,算了,我不要了。”
“咦,这和秋装款式差不多呀,看看这纽扣一模一样。”
“就是,好贵呀我觉得不值。”
更有甚者,质疑道:“你们不是说是锦衣的分店吗?咋连新冬装都没有呢?”
款式这么类似,总有人问一问的,翟贤才一向让店员回答,他们店是“锦衣”的分号。
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求证,于是就相信了。
但这信任显然很浅薄,见店员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女顾客生疑:“算了,我还是回去挤一挤吧。”
说完,她就扯着同伴走了,刚才两人一看“锦衣”新冬装上市,立即心动意动加行动,可惜人太多了,她们死活挤不进去,想起这家“分店”,才过来看看。
现在看来,所谓分店疑点重重,她还是回去挤一挤吧,希望货源充足,不要轮到她就断货。
想到这点,两人不约而同加快脚步,小跑起来。
翟贤才脸都绿了,也就过了一夜,这咋回事?!
“姐夫,不得了了,那家锦衣突然就上冬装了。”
说话的是翟贤才的小舅子池彬,他拽着姐夫,脸色很不好看,“昨天还没有的,今儿一大早开门,一屋子都是新款冬装。”
“咱们店里生意马上就差多了,这一个上午,还没昨天一小时的营业额!”
“他们肯定是要坑我们的!”
池彬恨得咬牙切齿,怒道:“真可恶!姐夫,要不咱们找些人教训教训他们!”
他气愤之下声音很大,一句话落地满场寂静,不要说顾客,就算是店员也一脸惊诧瞪着二人。
“我教训你妈个头!”
翟贤才大怒之下,破口大骂:“你脑子塞的是稻草吗?!老子干的是正当营生,违法犯罪的事情统统不干!”
他这个小舅子原来是个二流子,以前就和些不三不四的混在一起,后来改革开放后,那个团伙升级开始偷窃抢劫,池彬前期也是其中一员。
池彬出身不好,也没人脉,但耐不住他有个艳压群芳的美女亲姐,被二婚头的翟贤才一眼看中,娶回去当媳妇了。
亲姐惦记着弟弟,求了丈夫多照顾,翟贤才本来很看不上这个小舅子的,但看在媳妇和小儿子份上,怎么也得照顾照顾。
于是,就塞进来看店了。
但他没想到,这个蠢货居然当众揭了自家老底还不算,还胡说八道些什么教训不教训的疯话!
翟贤才仿冒锦衣款式,赚钱手段确实有点儿卑鄙,但他是守法公民,不管怎么样,就从没想过触碰法律。
这个小舅子,开口就是教训,怎么教训?联系他以前的“老朋友”吗?
什么毛病?!
“老子告诉你,你从前那套给老子统统收回去!!”
翟贤才拽着池彬的衣领,开了后门拉出去,“砰”一声摔上门,“老子告诉你,让你看店你就好好看店,别的事你统统甭管!”
一大批积压的秋款冬装,前阵子赚的都倒贴回去还远远不够;加工厂还在赶制,必须立即制止;还有新款冬装,得赶紧把款式弄过来,还得联系原料等等。
一大摊子事压在身上,翟贤才焦头烂额,偏这小舅子还在扯后腿,他怒火憋得难受,忍不住松了松衬衣顶端的纽扣,才觉得舒服了些。
“行了,我没空得先走,你看好场子就行,旁的事都不要过问。”
跟蠢人没啥好说的,翟贤才没心思解释,黑着脸扔下一句话,就匆匆赶去加工场了。
“姐夫,我……”
池彬叫了一声没叫住人,眼睁睁看着翟贤才走远,“我姐还让我好好给姐夫帮忙,姐夫都不给我派活,我干啥?”
他既郁闷又愤愤不平,嘀咕好几句才摔门进去了。
*
姜宁并没能第一时间验收自己的布置成果,她白天忙着上课,下午五点多才到店里。
生意如她意料中火爆,熙熙攘攘,店里不但挤,还吵得厉害。冬装不同夏装,像外套什么的不需要进试衣间就能试,合适了直接拎着就往收银柜排队交款。
不合适的人,正大声喊店员拿码数。杜鹃等人忙得脚不沾地,还得分出一个人专门负责补充店面上的样板,要不然货架上很快就空了。
收银柜前排了一条长队,人挨着人,幸好这收银柜是原木打的很结实,将人统统拦在外面也推不动。
胡国川见过大世面,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看单子收款找零。外面石磊和彭弘毅一边眼观六路,一边应和顾客。
彭弘毅现在负责厂子,但昨日姜宁估计这边要爆,特地调他过来帮忙几天。他有经验,能协助胡国川他们尽快渡过适应期。
收银柜后隔出一个安全空间,姜宁和姜母从小后门进去,她环视店里一眼,满意点头。
姜母已经赶紧上前帮忙收款了,姜宁对胡国川说:“胡哥,你先吃饭吧,也安排杜鹃她们轮批吃饭。”
看样子,吃饭时间店里也不会人少,大伙儿也不是铁打的,该轮流吃饭并稍稍休息,她开店赚钱,但也不能枉顾员工健康。
还有,对高仿店的布置也不知进展如何?姜宁打算也顺便了解一下。
胡国川也有话和姜宁报告,应了一声后,说:“嫂子,店里乱,要不你先回后面去,我等等就来。”
姜宁怀孕都快七月了,姜母也让她赶紧到后面去,这前头太吵了。
她点了点头。
胡国川翻起翻板出了前面,先安排人吃饭去,姜宁和她妈说了两句,就推开了小后门,到后面的休息室坐下。
加工场搬走后,原来位置放了些饭桌餐椅,还有实木长条椅,充当餐厅和休息室。
店员小组长杜鹃是头一个来的,她匆匆在小摊上买了三个包子,打算配点热水就一顿了。
姜宁见了,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请个人回来做饭。
杜鹃笑着摆手,“不用,也就今天忙,平时我们能腾出一个人做饭的。”
忙成这样,她却神采飞扬,店员也是算提成发工资的,越忙碌她越高兴,匆匆吃了包子,猛灌两口水就回去上班了,坐不住。
胡国川也来了,他买的也是肉馅大包,还配了一碗热腾腾的莲藕大骨汤。
他多拿一张油纸,递了一个香葱肉馅包子给姜宁,姜宁笑着接过,两人才一边吃,一边说高仿店的事。
“咱们的新款冬装一出,那边就不行了,上午还有些人,到了下午,要求退款的比买的还多。”
胡国川打了漂亮一仗,红光满面,精神奕奕。
店里虽然忙得不行,但他没忘记去侦察敌情。
那高仿店上午还好些,毕竟逛街人群基本是从坊口往里走的,先经过“华衣”,当场就买了的人也不少。
可是等过去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那买了衣服的人不是掉头就走的吧?她总的继续逛下去,于是,她发现了里头“锦衣”的正版。
冬装比夏装价格高多了,大衣好几十块钱一件,心平气和决定再买一件的人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盯着手里的秋款冬装,都会产生后悔情绪的。
有的抱怨几句自认倒霉就过去了,当然也有不少人会直奔回“华衣”,要求退货的。
买了也就个把小时,衣服没上身,要求退款怎么了?!
一点都不过分,等退了款,她就赶紧去里面“锦衣”重新买一件。
可是退款有可能成功吗?肯定不能的,池彬怎么可能让退款?!
他态度还挺恶劣的,当场吵起来顾客不在少数,这么一来,店里的顾客都知道咋回事了。
有更好的谁买次一档?
大伙儿自然是放下手上正看着的衣服,直接出门往里头赶去了。
时间越往后,“华衣”那边就越糟糕,偏翟贤才回店里的时候,恰好没有要求退款的客人在,他没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问题。
等他下午匆匆折返的时候,一个脾气暴躁的女顾客,正退款不成,当场撒泼,将衣服捣得一团乱。
池彬大怒,和女顾客推搡,不小心砸伤了女顾客的额头,伤很小,但见红了,那女顾客暴怒,还让同伴去报了公安。
胡国川最后一次去侦察敌情时,那店还安上了门板暂停营业,公安来调查情况,必须先把这事儿解决再说。
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姜宁感叹之余,只觉得身心舒畅,让你仿,遭报应了吧?
胡国川也分外解气,“看来,他赶制的那批秋款冬装,是得砸在手里了。”
第96章
“是啊; 看来是砸定了。”姜宁挑眉一笑。
她心情非常不错,要知道,所谓秋款冬装砸在手里; 受影响的绝对不仅仅是这批冬装这么简单。
做买卖这事儿; 流动资金可是很关键的。流得动,摊子就活了;倘若流不动的话; 周转不过来; 那麻烦就大发了,一个不小心; 摊子就会垮掉。
姜宁做的是高档女装,原料选取择优,价格当然也高,冬装料子是高上加高。
“华衣”虽是仿冒品,但它走的也是高档路线,这其实不难理解,利润高嘛,好款式配上好料子; 才能利益最大化。
姜宁足足给了翟贤才半个月时间; 这么长一段时间; 足够他囤积好大一批秋款冬装了。
现在改也改不了; 卖也卖不出去,积压的不是衣服,它是大批资金啊!
能空降西河坊,挖空心思只为开一家仿冒店的; 要说翟贤才资本有多么雄厚,姜宁是不信的。
毕竟这年头机遇太多了,先富起来的都是关系户,人家既然能领先一步,人脉肯定是杠杠的,路子大大的有,至于这个费尽心力,只为开个仿冒小店吗?
又不是傻。
姜宁不紧不慢把肉馅包子吃了,用手帕擦了擦手,笑道:“我想呀,他熬不了多久,就得降价处理那批冬装了,得先把成本资金收拢回来。”
姜宁猜得一点不错。
“你这个蠢货!”
本就焦头烂额的翟贤才,又遭遇小舅子一击雪上加霜,他出了血赔了款,好不容易和受伤女顾客达成和解,送走公安同志,晚饭时间早过了。
他气得两肋生疼,肚子也不觉得饿了,干脆吩咐直接关了店门,指着池彬的鼻子就一通大骂。
“你有没有脑子?!你告诉我你有没有?啊?!”
“咱们打开门做买卖,讲究和气生财,衣服是不能退,但你也不能骂人更不能打人!”
翟贤才只觉得太阳穴一突一突的,有这么一个小舅子,他不禁得担心自己宝贝小儿子的智商。
他恨铁不成钢,手指都差点戳到池彬脸上,“你咋那么能啊?!都把人的头砸出血了。”
吐沫星子都喷到池彬脸上,但他没敢抹,往后缩了缩,他十分没底气地嗫嚅道:“我没想打她的,就是她扯咱们的衣服,我想制止她,不留神就……”
女人打架挺难缠的,那女顾客指甲差点戳到池彬的眼珠子,从前混团伙的人,脾气也没多好,恼怒起来伸手一掼,就见红了。
谁知那个臭娘们,也就破了点油皮,出了点血,就赖上了,又报公安又索要赔偿,最后不但衣服退了,还拿了两百块钱才能肯事宁人。
翟贤才环视店里一圈,那女顾客撒泼,将吊挂架的衣服扯落扔在在地上,展示柜本来叠地整整齐齐的毛衣也被推得七零八落,整个店乱糟糟的。
哪来的女疯子,他头疼地揉揉眉心。
“这种事应该看情况处理的,一般人肯定不退,但像刚才那女疯子,就当送瘟神,你也的赶紧把钱给她,让她麻利滚蛋。”
这样店里就不会闹成这样了。
池彬见姐夫平静了些,忙解释道:“我这不是觉得口子不能开吗?万一开了,后面也跟着要退,那麻烦就大了。”
“那你得变通!”
翟贤才没好气,“在场几个退了,后面不退就行,这西河坊逛街的谁认识谁?你不说后面的咋知道?”
池彬唯唯诺诺,“姐夫,我下次懂了。”
“这么简单还要人教,长是的啥猪脑袋?!”
骂了一句,这事就算揭过去了,但翟贤才的烦恼并没有因此减少。
姜宁没猜错,他确实不是啥大资本。
改革开放前,偷偷摸摸谁也不敢做大,后来才放开手脚多积累了资金。
可惜杂货日用品之类利润不高,开店定制货架,聘请人手加工场,最关键是这一阵子脑袋发热,给进了大批高档原料赶制出来的秋款冬装。
他手头大部分资金都压在里头了,面对眼下的局面,非常被动。
翟贤才很清楚,想要破局,当务之急是马上购置一批“锦衣”新冬装,然后让加工场立即拆开研究,琢磨出仿制。
再赶紧入手原料,让加工场尽快赶制,争取早日上市,他才能恢复元气。
但一切步骤,都需要资金支持,而且这个数目还非常可观,问题是他已经无法挪出这么多钱了。
甚至,锦衣冬装价格高昂,他眼下连购置一整套都感到十分吃力,别提其他。
翟贤才当年敢投机倒把,骨子里就是个有决断的人,他盯着小舅子收拾乱哄哄的店里,阴着脸沉思良久,最终一拍收银柜。
“这个价格牌子马上改掉,新价格统统按原价一半,咱们必须尽快将资金收回来。”
高价卖不掉,那五折呢?
翟贤才也是个当机立断的,五折下来,按原料算可能还会小小赚一点,但要是再加上工资店租等等成本,他是要亏的。
要知道他当初为了抓紧时机,赶工赶得很急,高底薪高提成聘请了缝纫女工,又要人日夜赶工,加班费另算;还让老师傅加班改款,将秋款安到冬装上,也支付了不少报酬。
他不是姜宁,自己不会设计,这不得找外援吗?
成本推高了,现在就要亏了。
亏就亏吧,舍不得亏一点,损失将更大!
于是,“华衣”次日开店,就挂了一个半价的牌子。
效果是不错的,毕竟衣服真材实料,价格降低了,自然就有人愿意将就。
姜宁知悉后,挑了挑眉,“这华衣的老板,也算个有决断的。”
胡国川点了点头,“要是他不肯大幅度降价,恐怕这批冬装得卖很久。”
这一仗大获全胜,姜宁心情不错,她笑道:“等他资金回笼,再赶制了冬装,这个冬季都差不多过了一半。”
她不但吃了肉,甚至连春装都差不多做好了。
以后就这般循环往复,自己遥遥领先。
姜宁嘱咐胡国川,“以后仿冒品只会多不会少,咱们关键得守住核心设计,再把好新款上市时间,这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胡国川郑重点头,“嫂子你放心,我会盯紧的。”
“成,你们几个办事,我没有不放心的。”
姜宁确实放心,这个话题告一段落后,她笑道:“胡哥,你不是说回老家把家人接过来吗?啥时候动身?”
得力助手兼丈夫老友的生活,也需要关心关心。
说起这事胡国川也很高兴,“再过一阵子吧,屋子刷了腻子得晾晾,现在店里也忙,缓缓再说。”
姜宁赞成,“这刚装修好的屋子,确实得去味,不然人住着不舒服。”
她是个奖罚分明的人,事业蒸蒸日上,自然不能亏待手下的得力干将,现阶段她每月除了工资以外,还会额外给予孙弘毅等人高额奖金。
姜宁还计划着,等以后规模再上一个台阶,体制更健全,劳动分红也弄起来,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年利润,再按比例给高层中层,还有基层管理者分发分红。
将劳动与报酬直接挂钩,才是最能鼓励人,要让马儿跑,又不让吃好草,没有可行性。
不过这个说得远了点,估计得比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孙弘毅等人手里攒了钱,就动了把家人接过来的心思,好在眼下房子价格低,他们虽暂时买不起好的,但选个干净整洁的带院子小平房,还是可以的。
姜宁说能借,但他们没愿意,说有多大的头,就带多大的帽子,以后手头松了,换房子也不是不行。
姜宁觉得这种心态非常好,就没再多说,转头介绍了姜红兵的好友李哥给他们认识,就是兼做房产中介那个。
这不,上月买了,装修好了以后,过段时间就能回去接家人了。
胡国川计划是十一月下旬再回去,因为他知道姜宁要参加日杂土产公司的竞拍,这事非常重要,他得等结果出来再说。
大家都很期待,因为一旦竞拍成功,拿下这个好位置,所谓“华衣”之类的仿冒店就没了地利优势,他们将能进一步将其打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竞拍的日子就要到了,不想这天,却多了个小插曲。
前去侦查敌情回来的胡国川,一脸气愤,“嫂子,那个姓翟也去报名了。”
他呸了一口,恨恨道:“就是日杂土产公司总址的竞拍,这家伙不知哪来的消息,我刚才看见他进去报名了。”
第97章
姜宁怔了怔; 回神后倒也不觉得太奇怪,毕竟她有门路能得到消息,翟贤才当然也能。
“华衣”开了大半个月; 她这边已经得知老板的底子了。化肥厂双职工家庭出身; 父亲在后勤部是个中层领导,专门管采购一块肥差; 这位置没点门路坐不稳。
翟家有一定人脉; 翟贤才看来也是胆子大的,难怪两年功夫就攒下一份家底。
“就算没有他; 也会有其他人。”
姜宁将手上的账本收进包里,打算回去再看,“但对我们来说,就算拿不到,也最好不要落在他的手上。”
她皱了皱眉,总址落在翟贤才手里是最糟糕的结果,这么一大家高仿店杵在西河坊口,她店小还靠里; 打击会很大。
不行; 她必须得做好两手准备。
“胡哥; 你明天把招工告示贴出去一张; 咱们请店员。”
日杂土产公司总址能拿到手最好,万一不能,姜宁打算往外发展,西河坊是好; 但情况有变也不能一直困守在这,杨市大得很,走去就行。
虽然她怀着孕,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但现在摊子已经铺开并上了轨道,很多事能有心腹代劳,不必亲力亲为。
万一总址花落他家,姜宁就另外找个位置,具体事宜就交给胡国川和田斌,这两人一个负责“锦衣”,一个负责批发店,已经积累的足够经验,能够胜任这份任务。
然而不管走哪条路,售货人手都是必须的,所以现在开始招聘并培训,差不多了。
“行,嫂子,我明天就贴出去。”
胡国川利落翻出一块红纸和墨汁,这是上次用剩下的,裁好铺开,让姜宁给写上具体内容。
他读书不多,干不好这活。
招聘告示写好,姜母接过来晾在一边,她既担忧又奇怪,“宁宁,那个姓翟的能有那么多钱在手里吗?”
最近店里发生的一连串事,姜母也是很清楚的,不是说翟贤才资金不充裕,又压了不少货在手里吗?
半价销售才十天,应该没清完吧?
就算清完,他也不够资金参加竞拍吧?
姜母此言一出,胡国川和石磊也面露不解。对呀,西河坊可不比外头的住宅,两三千就能买到一套极好的,这地儿价格高多了。
前段日子传出消息,说坊里中段一位置悄悄转手了,两层,每层约一百平米,卖出了一个快两万块的天价。
这还不是坊口,坊口位置肯定能再高点。
日杂土产公司的总址,是一排共四座楼房,四座楼房捆绑销售,不拆开卖,光凭这点,就能拦下很大一拨心动的人。
参考价就八万块了,还得搞竞拍,一次机会,有心的人肯定尽量往高里估价,怕是八万还打不住。
翟贤才要是有这资本,前些日子就不会搞得焦头烂额了。
几个人困惑不解,姜宁笑笑,她大约能猜到对方怎么筹的款。
“妈,他大概是贷款了。”
改革开放伊始的八十年代初,由于国家一把手坚定不移地将政策执行到底,虽有保守派磕绊,但总体还是飞速向前的。
各种政策大力倾斜,其中就有贷款方面。
姜宁还记得,不知八二还是八三年,中央还批下来近两百亿的无期无息贷款,大力鼓励农村城里的人借贷。
可惜的是,时下绝大部分的人,老观念约束,导致不敢也不愿借贷,那一小撮胆大的,后面基本都混成大富豪级别了。
言归正传,现在虽然没到八二年,但借贷也是很容易的,用价格偏低的抵押品,就能贷出一大笔款项。
翟家有家底,只要肯豁出去,贷个十万八万也是行的。
客观来说,姜宁还是挺认同翟贤才的魄力,够当机立断,就是搞高仿品这点令人厌恶。
“啥,贷款啊?”
姜母愣了愣,半晌摇头道:“这是把家底都压出去借钱了。”
她很不认同,不愁吃不愁穿的,手头还阔绰,好端端押了东西还欠下一大笔债,这是为了啥?
她撇撇嘴,“他爹妈也是糊涂的,由得他胡闹,万一钱都亏了,一大家子都喝西北风去吗?”
姜宁笑而不语,也不反驳,其实她妈这样的思想,才是时下主流,无债一身轻,好人家是绝不考虑借贷的。
也是,不管哪个时代,有超前意识和独到眼光的,才能杀出重围,不是吗?
她抚了抚正懒懒动弹的宝宝,站起来笑道:“妈,咱们回家吧,我有点饿了。”
姜母立即将刚才的事抛在脑后,“那咱们先去买点吃的垫垫?”啥事儿都及不上她闺女外孙重要。
“不用了妈,回家也不用半小时。”
*
姜宁一点没猜错,翟贤才确实是靠贷款筹措的资金。
在“锦衣”新款冬装上市的第二天,他遇上了一个在日杂土产公司上班的朋友,得到了这个消息。
不过考虑了半个小时,他就牙根一咬,下定决心。
成功劝说了爸妈,将自己和家里所有资产都抵押上去,再找了关系拜托了朋友,小半月时间,贷款就下来了,足足十万块钱。
报了名以后,他将存折和资格证牢牢锁着,钥匙揣在自己兜里,谁也不给。
“栓子他爸。”
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妇站在边上看着,她是翟贤才的媳妇,怀里正抱了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忧心忡忡,“咱真要借这么多钱吗?”
太不让人安心了,一家子的家底都压上去,万一……
呸呸!好的灵坏的不灵!
“这叫贷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