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新花样刺激感太强烈,丈夫又前所未有的凶猛,折腾得姜宁要死要活,不过她一直记得要噤声,只咬牙忍着。
夫妻俩都不吭声,偷偷摸摸让感官异常敏感,屋里的空气却越来越黏腻,赵向东无师自通琢磨出新花样,摆弄怀里软绵绵的娇躯,越战越勇。
姜宁从前以为所谓晕阙说法是夸张的,这回她还真尝到了眼前发黑的感觉,被刺激的,最后她一口咬在他的肩膀上,才将差点出口的呼喊堵住。
还有完没完?要撑不住了都!
第43章
昨晚姜宁一挨到床就睡过去了; 几乎没有停顿,脸皮薄得很的她,首次没有把衣裳给披上就阖眼。
累的呀。
不过就算这么累; 她还是起床号一响就起来了。
骨头有些酥软; 大腿根酸得厉害,好在动作慢点也看不出来,她缓了缓就起床了。
打开房门,她先做贼心虚瞄了眼客厅的长椅。
姜红兵昨晚喝得不少,还处于雷打不动状态,这么嘹亮的起床号也没能让他动弹半分。
还好; 还好。
姜宁松了口气。
心放下了,她上厨房揉开昨晚发好的面,掰成几团擀成大片,刷上加了盐的葱油,叠好压了压黏紧,切开小段,拉开利落挽成花团。
稍稍发酵; 大火蒸十来分钟; 葱油花卷就做好了。
姜宁还熬了大米粥; 完事才喊醒大家。
不喊不行,大家都有活儿干呢。
葱油花卷她蒸了好几屉; 除了大伙儿早上吃的; 剩下那一屉多; 她就找了干净的包袱皮; 给彭弘毅几人包上带着。
一百多里的客车,这年头得颠簸一天时间,不整点干粮,怕彭弘毅几个舍不得买。
“嫂子,家里留着吃吧。”
田斌摇头摆手,战友嫂子热情招待,他已经激动得很,哪能又吃又拿呢?
彭弘毅胡国川连忙点头。
“赶紧拿着,客气啥呀,这不是和我生分吗?”
赵向东酒醒了,在外还是一贯的稳重严肃的形象,拍了拍老战友肩膀,“你嫂子做都做了。”
三个汉子感激又感动,不过他们不是废话多多的人,回锤了一下,接了包袱。
深情厚谊都在不言中。
接下来大家没废话,直接就出门了,工作的工作,赶后勤车的赶后勤车。
姜宁领着二哥和彭弘毅几个,也一起上了部队的后勤车。
“彭哥,田哥,川子。”
到了杨市,双方分道扬镳之前,姜宁笑着嘱咐:“我也只做私人买卖的,正缺人呢,要是你们去那林场待遇不好,就回来咱这边哈。”
她这句真不是客套话,现在加工场不缺人,但以后扩大规模就缺了。
彭弘毅几个当不好踩缝纫机的活,但却是很好的管理型人才,毕竟没两把刷子,咋能在一群士兵中脱颖而出,成为军官呢?
有赵向东这层关系在,他们还很值得信任,正是姜宁以后欠缺的。
她说得真心实意,只是彭弘毅几个却如意料中般以为这是客套话,不过他们依旧满心感激,“好的,嫂子,咱们记住了。”
双方就此分开,姜红兵送小妹到店里,帮忙开了门,嘱咐几句,就匆匆离开了。
他也有不少事要办,闲不下来。
姜宁提了桶水,一边仔细擦洗店里刚装好的木货架,一边等常金兰带人过来。
店里已经装修好了,是姜红兵初二就喊人过来弄的。
地面原来是老式水磨石米砖,没破损看着还行,就没动。只给墙面刷了腻子,再装上年前订好的刷了清漆的吊挂架,放好展示架收银柜,吊上挂了红布的招牌,就完事了。
很简单的工程,地方也不大,两三天就干好了。
放在后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装修,这年头却新奇而拔尖,开门这么一会功夫,门前经过的人都往里好奇张望。
姜宁满意之余,心中却清楚,这装修现在还成,但再过一两年就不行了,不过到时候再更新换代吧,毕竟眼下复杂点的装修材料根本就没有。
地方不大,新做好的吊架又不脏,很快就擦好了。
时间已经到了九点,常金兰带着六个中青年妇女准时进门。
这就是她介绍给姜宁的女工。
大家寒暄一番,姜宁笑吟吟说了自己开的工资待遇,本来有期待有忐忑的大伙儿,一听是真的,立即就高兴起来了。
其中一个二十七八的妇人,叫石小兰的最外向坦率,一拍大腿笑道:“好啊!我干,不要提成我也干。”
刚才姜宁说,超过额定工作量的,有提成,意在激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其他人纷纷附和,城里人也有富有穷的,这年头公家单位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没门路休想插人进去。
老一辈工作倒是能传下来,但绝大部分人家孩子都好几个,肯定有没捞上的。
本来只能闲在家里做家务,现在能领一份工资贴补家里,就算不是公家单位,她们也十分乐意。
既然大家都十分乐意干,那就轮到姜宁考察一下对方的手艺了,她固然很需要第一批女工及时到位,但也是有严格技术要求的。
她锁了店门,领着一行人穿过小院子,进了加工场。
姜宁搬下来一匹棉布,指了其中一台缝纫机,轮流考验七人的手艺。
直线,曲线,压脚倒针等等,轮流试验,结果很满意。
这些妇女家里都是有缝纫机的,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她们做,间中还有接点外活贴补家用,正常该会的技术,她们都会,而且很娴熟。
皆大欢喜。
姜宁笑吟吟道:“很好,那明天八点三十,咱们就准时上班了。”
她半开玩笑道:“咱先礼后兵,平时要是有要紧事,请假就行,但不可以无故迟到早退。”
“那是当然,工作就得有工作的样儿。”
石小兰快人快语,爽朗应声,其余人也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姜宁笑吟吟地与大家说了大半小时话,互相了解熟悉一下,顺带介绍了大家以后的工作方式。
第一次见面相当和谐,她看着差不多了,才开了侧门,送走了大家。
出门时,常金兰似乎瞟了簇新的黄铜锁头一眼,她没吭声,姜宁也没在意,租了店换个锁头,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今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顺利完成,姜宁出门去吃了碗酸菜肉馅饺子当午饭,再回头拾掇拾掇店里。
下午,纽扣拉链,各色线轴,锁边机等等也到货了。
这是昨天拜托了吴刚,搭着纺织总厂一起订的。
没办法,现在起步阶段量有点少,与其四处欠人情,不如直接拜托吴刚得了。
万事俱备。
姜宁锁了店门,直奔自由市场去了,还有点儿时间,她抓紧点买了菜,再坐后勤车回家。
至于姜红兵,他嘱咐过小妹不要等他,他或许会不回去的。
他时间其实也很紧凑,昨天腾出了一天,这不得忙活回来。
姜宁匆匆进了自由市场,扫了两眼,看中了一个老农摆出来的大草鱼。
得,今晚做酸菜鱼吧。
很久没吃酸菜,中午吃顿酸菜饺子,倒是觉得不过瘾。
称了活蹦乱跳的大草鱼,沉甸甸的,姜宁再买点酸菜,上了后勤车回到家属区。
鱼刮鳞,片下两扇大鱼肉,顺着鱼肉的纹路斜刀切双飞片,加糖盐姜丝,胡椒粉和一个蛋清,抓均匀备用。
鱼头鱼骨剁块,放进油锅翻炒,再铲起备用。
再起个油锅,扔切碎的干辣椒姜片葱段,煽出香气,再倒入鱼头鱼骨和整理好的酸菜,翻炒一阵,注入开水。
煮上六七分钟,汤底就好了。
姜宁没有立即下鱼片,这个很快的,等丈夫回来再弄才新鲜。
蒸上米饭,她刚要去洗个澡,不想却听见一阵汽车引擎响声由远到近。
姜宁有些奇怪,这家属区能开车出入的就那一个,难道是方涵回来了?
画风不对呀?
她好奇出了阳台,探头往外看去。
有同样动作的人很多,大伙儿见一辆黑色小轿车驰进家属区,缓缓停在姜宁家楼下。
姜宁眼尖,咦?这车牌号不是方涵的呀。
不过车牌号不是方涵的,下来的却还是她,同时还有一个五十出头老太太。
这老太太一身灰色翻领套装,明显的职业女性范儿,花白的齐耳短发梳得整整齐齐,十分干脆利落。
她下了车后,一边往单元门走,一边与方涵说话。
距离太远,听不看两人说啥,不过方涵似乎有点畏惧对方,退后一步跟在身后,低头听着不说话。
很规矩。
前所未见。
姜宁眨眨眼睛,联系她平时知道的讯息,这老太莫非是方涵的婆婆,许卫国的妈?
这是亲自把儿媳妇接回来,送回儿子家?
她突然有些牙疼,也不知道许卫国获悉昨天的消息没有?
第44章
姜宁没猜错; 这老太太确实是许卫国亲妈,方涵的婆婆陈瑛。
陈瑛工作也忙,但小儿子小儿媳矛盾闹得有点大; 大过年的儿媳妇回了娘家; 儿子接两次都没接回来。
一家人这样不行,儿子工作忙,她这个婆婆就抽时间亲自去接了。
婆婆来接,这就不是小两口的事了,方涵不管乐不乐意,都得收拾收拾跟着回来。
陈瑛直接吩咐司机往北开; 把儿媳妇送回去。
“这牙齿舌头都有打架的时候,这夫妻呀,偶尔红红脸也是有的。”
陈瑛语重心长,“不过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有啥认为不对的,摊开来说清楚,商量着拿个合适章程; 就好了。”
方涵跟在后面; 低头应了声。
陈瑛上了二楼; 却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往上; “卫国最近都在东子家吃饭; 辛苦他媳妇了; 咱们可不能忘了。”
赵向东和许卫国搭档多年; 战友兼好友,许家人当然知道他,也见过面。
方涵抬头瞄了眼陈瑛背影,没吭声,她婆婆跟亲妈不同,虽平时和蔼,但骨子里是个极有主见的人,不管儿子儿媳还是孙子孙女,一律不会无条件纵容。
她不大乐意上去,却不好不跟。
姜宁从阳台回来,就听见了敲门声,很规律很简短的三声,她愣了愣,不会是方涵和那疑似许家老太太吧?
打开门一看,还真是。
“哎?是方涵呀?”
姜宁有些诧异,不过面上不显,笑吟吟打开门,让了让,“快进来坐坐。”
她一边热情招呼人进屋,一边有些疑惑看着陈瑛,“这位是……”
“我是许卫国他妈?”
陈瑛亲切一笑,“你是东子媳妇吧?我家都认识东子,卫国两口子吵架,倒是麻烦你了。”
“麻烦啥呀?”姜宁恍然大悟,这是来道谢的。
她将人迎进屋,一边翻出茶叶沏茶,一边笑道:“也就多添双筷子的事,没有什么麻不麻烦的。”
沏茶的空档,陈瑛领着儿媳在客厅坐下,略略看了两眼,这小家布置得很温馨很舒适,她点了点头。
许卫国在家闲聊时,曾说过赵向东结婚了,许家父母关心几句,他就提了嘴兄弟媳妇人不错,条件也不错。
这所谓条件,肯定不单单饱含个人条件的,因此从布置看出赵家比较宽裕,陈瑛也不意外。
她心里也松了松,小伙子都能吃,她怕儿子给小家增加经济压力了。
看来自己想对了,拿东西也没拿错。
陈瑛等姜宁坐下,喝了口茶,她就提起刚带上来的一个篮子,“这是伯母带过来的,你和东子尝尝,喜欢我改天让卫国给多带点。”
篮子本来是盖着层厚棉布保温的,放来提去,这棉布就歪了歪,姜宁好奇瞅了眼。
橘子甜橙,冬枣猕猴桃,个顶个圆润饱满又新鲜,这品相外面买不到,显然是特供的。
“这是你和许伯父的,咱俩咋能在长辈嘴里抢食,伯母快提回去。”
最近这段日子是最冷的,水果也是最难得的,恐怕特供数量也少,还要走亲戚招待朋友啥的。
陈瑛笑道:“这有啥,我和卫国他爸平时就不大爱吃,要是真想了,就让家里小子弄就行。”
陈瑛既然拿来了,肯定就不会收回去,姜宁也明白,于是推了两句,她干脆大方收了,“那好,我就不客气了。”
“我今天做了酸菜鱼,要不伯母和方涵都留在我家吃个饭?家里也不用开伙了?”
她看了眼一直面无笑意的方涵,仿佛没有察觉对方的异常,笑盈盈邀请。
还别说,这本来就预计了许卫国一份的。
“不了,我还有话想和卫国谈谈呢,这年轻两口子,就是爱闹些矛盾。”
陈瑛婉拒,说实话她对姜宁观感很不错,热情大方,既不胆怯也不贪婪,谈话间早搁下平时在外的客套,多了真诚。
她也没掩饰此行目的,毕竟小儿子两口子闹矛盾,肯定瞒不过挨在边上的邻居。
既然话都得这么直接了,姜宁没再挽留,她收下水果,拿油纸包了五六条自制的腊肉,“这个我自己做的,伯母你和伯父尝尝味道合适不?”
这接人待物就算不是面面俱圆,也差不了多少了,陈瑛笑着接过,又瞥了眼一直沉默不语的儿媳妇,暗叹了口气。
她现在大概明白儿子媳妇闹什么矛盾了,方涵在大院接人待物是及格的,但显然她没有把这些往外带。
或者说,方涵并不认为,自己该将家属区的邻居,放在平等地位上。
陈瑛不禁蹙了蹙眉心。
“我们回去了。”
“伯母,你们慢走哈。”
送走了陈瑛婆媳,姜宁把水果篮子放好,也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许卫国知道真相没有。
要是知道了,那就……
答案是还真是知道了。
六点多赵向东回了家,这样对媳妇儿说:“卫国借了部队的车,刚回杨市去了。”
两人是晚操开始前知道这个消息的,许卫国脸色当场就阴下来了。好不容易熬到晚操结束,他旋风般冲出去,打临时报告借车去了。
赵向东认识许卫国这么多年,从没见过兄弟脸色这么难看过,虽也对方涵的行为极不感冒,但他还是追上去劝了两句,让别冲动。
许卫国从牙缝里蹦出一句“不会冲动”,就离开了。
没想到陈瑛却带着儿媳妇回来了,还专门留下等儿子,想着给小两口劝解一下。
赵向东叹了口气,本来陈瑛在,他是应该敲门打个招呼的,但这一团乱麻的,他犹豫半响,还是直接上来了。
“卫国肯定马上折回来的。”
姜宁用的是陈述句,这事儿往轻里说是闹脾气,但往重里说,却是鄙视丈夫出生入死的兄弟。
这样的行为,将丈夫置于何地?
方涵出身高,但许卫国同样高,她有脾气,他也不是泥捏的。
相反,他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只不过经过千锤百炼,更理性容忍度更大而已。
然而这样的人,爆发起来更厉害更决绝。
姜宁一边利落将鱼片下到汤里熄火,端到饭桌,一边压低声音问:“东哥,你说他们会离婚吗?”
换了她,肯定离。
赵向东给媳妇盛了饭,闻言浓眉猛地一蹙,“说不准,但有这个可能。”
两口子竖着耳朵听下面动静,然而,许卫国来得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快多了。
借了车,刚到军区大门口,他就听到哨兵说,许教导员你母亲来了,媳妇也回来了。
许卫国立即一转方向盘,飚到家属区楼下才一个急刹。
他摔上车门冲上楼,掏钥匙开门时,手都是抖的,好半响才扭开了锁。
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客厅一侧的方涵,愤懑到了顶端,许卫国一时竟说不出话,只冷冷盯着她。
“卫国,你咋回事呢?”
儿子很不对劲,陈瑛看了看儿媳,又看了看儿子,蹙眉,“啥事?和妈说说。”
“妈,你问她!!”
许卫国觉得呼吸有些不畅,抬手将军衬顶端的风纪扣解开,才粗粗喘了一口气,指着方涵,“妈,你问问你儿媳妇,你问问她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丈夫!”
陈瑛的心沉下来了,她儿子她知道,打小他爸就教育要有担当能抗事,因此多年来,从不让父母多操心,是个很独立很优秀的孩子。
这夫妻间的矛盾,究竟闹到一个什么地步,才会赤裸裸摊在亲妈跟前。
“我怎么了?!”
方涵憋半天了,她不愿意回来却被迫回来,一贯强势的婆婆气场足,之前压着还好,现在却一下只子被许卫国挑了起来。
她“腾”一声站起来,“你给我好好说说,我到底怎么了?!”
她压根就没把昨天大门哨的事搁在心里,早忘了,她想的还是之前的事。
许卫国既然来接了她两次,这行为就意味着低了头,现在好端端态度突变,方涵彻底炸了。
好歹做了两年多夫妻,她的想法许卫国一眼就知,登时怒上加怒,指着对方,“你,你!”
“我说的是你昨天干的好事!!”
“彭弘毅几个来探望我,你没空不愿意,不搭理我不说啥,但你凭啥鄙视人?!”
一腔愤懑爆发,许卫国高大的身躯气得颤抖,无处宣泄,他猛地抬手,将立柜顶上的所有东西一把扫落。
乒铃乓啷一阵乱响,就像是一个开关,他指着方涵,恨声说:“人民军队能解放大江南北,少不了农民的支持,杨市家属区现住着的,往上数三代,有几个不是农民出身的?!”
“我的战友穷点,穿得破点,你就看不上,你就鄙视人家,你凭啥?”
他的战友做错了什么?好好地来看个他,凭啥受侮辱?!
许卫国目光如冰,冷哼一声,“方涵,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能高高在上,凭的也不是你个人的功劳!”
这是实话,却极戳人,利箭直击方涵的要害,偏许卫国愤怒之下,厉喝毫不遮掩响遍大半个家属区。
方涵双目圆瞪,指甲掐进掌心,尖锐的刺痛伴随她的尖叫声响起,“啊啊啊!”
她竭嘶底里,怒吼:“许卫国你胡说八道!”
这年头,谁也不敢将鄙视穷人,鄙视农民放在明面上,方涵胸口剧烈起伏,却说不出更多反驳的话,对上许卫国冷嘲的目光,她一腔怒意倏地转为愤恨迸发。
“许卫国,我要和你离婚!”
第45章
“许卫国; 我要和你离婚!”
这句话一出,空气陡然一静,方涵才觉得重新处于上风; 她昂起头; 冷笑一声看着许卫国。
许卫国盯了她好半晌,才吐出一句话,“你决定了?”
“是!”方涵犹豫了一瞬,梗着脖子肯定。
刚才出口时,确实是一时冲动,但现在方涵想想也不错; 她是父母唯一的孩子,打小疼着宠着长大,从来没有这么不如意过。
“好,咱们离婚,孩子得归我。”
许卫国思绪一瞬间复杂,他盯着方涵沉默半晌,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做下这个决定后; 他意外轻松; 像是之前套在身上的无形枷锁已脱落; 不需再负重前行。
许卫国恢复平静,没有再呵斥方涵; 只是转头对一直坐在旁边插不上话; 眉心紧蹙的母亲道:“妈; 我送你和她回去; 再和爸说一下。”
陈瑛沉默半晌。
从刚才儿子儿媳的争执中,她大概了解了发生何事,她也是军嫂,她明白儿子的愤怒,也无法接受儿媳的做法。
以前的方涵,身边都是同阶层的人,并看不出有这个毛病,虽娇气点倔强点,但年轻小姑娘有点小脾气也是常事。
没想到……
想起小孙子,她想劝一劝,但瞥见儿子平静的眼神,她嘴唇动了动,没开口。
陈瑛最终说:“你回去和你爸说吧。”
许方两家孩子相亲结婚,联姻意义并不重,相反许家是十分看重孩子的人家,以孩子的意愿为重。
小汽车引擎再次启动,出了军区大门,往杨市方向驰去。
许卫国的父亲许海胜将军,是一个严肃的男人,他对于小儿子的决定,凝眉沉思半晌,认真问:“你真决定了。”
“是的,爸。”
许卫国端端正正坐在父亲跟前,点了点头,“虽然决定来得突然,但我已经认真考虑清楚。”
“行,爸妈该教你的都教了,日子是你过的,爸妈尊重你的决定。”
大家长许海胜一锤定音。
相较于许家的风平浪静,父子间互相尊重,方家就要热闹多了。
“小涵,你说啥?!”
方母不敢置信,闺女大半夜敲响了门,同行的还有满满当当的行礼,说是要离婚。
这不是傍晚才被婆婆接了回去的吗?咋回事?
方父方母就养了一个孩子,眼珠子一般养大,依依不舍嫁出门,年前闺女气哭回了娘家,说实话老两口是很气愤的。
许卫国你一个大男人,就不能迁就一下媳妇吗?
虽私底下也教育两句为人媳妇不能太倔,但谁的闺女谁心疼,女婿两次来接人,老两口都没给好脸色看,闺女说暂时不回去,他们也没说什么。
谁料到女婿之后就没再来了,说是工作忙,方父方母就不大舒坦了。
后面就是亲家母陈瑛亲自上门了。
这方家就不好再拿乔了,方父方母发话,让闺女跟婆婆回去。
毕竟除了婆婆身份以外,许家也是压方家一头的。
许父是掌实权的军职,而方父却是后勤部的,天然矮一头;陈瑛是省里的领导班子,而方母却是市里的,又差了一个大阶级。
小辈这边,许家兄弟军事素质过硬,无需父亲过多扶持就立起来了,前途无量。
而方涵则被母亲安排在市政府上班,虽能按部就班升职,但父母护荫占大部分功劳,升到一定程度,就到瓶颈了。
方母最大的骄傲就是生了优秀的女儿,样貌标致大院数一数二,长大后顺利找了个出色的女婿,羡煞大院一干老中青女人。
现在居然说要离婚?!
“我不同意!”
方母跳了起来,方父也一脸惊讶及不赞同,老两口固然心疼闺女,想敲打一下女婿,但从没想过闺女离婚呀!
不提有外孙子,这么优秀一个女婿,丢开手得往哪儿找去?!
“婚是我结的,我决定要离!”
经过两三小时收拾细软,方涵愤怒已经稍稍降温,不过见了父母过激的反应,她抿了抿唇,倔强昂起头丢下一句,直接进了房间。
“小涵,小涵!”
方母追上去,一拧门把手,锁了,她又气又急,门拍得砰砰响,“小涵,你开门!”
许家方家具体发生的事,姜宁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那晚响彻大半个家属区的争吵过后,次日,许卫国就往上递了离婚申请。
部队调解过,但夫妻双方没有改变决定,于是,最后也批了。
六个月大的儿子,归许卫国。
说实话方涵这人,在家属区是不咋受欢迎的,但离婚消息一经确定,大家都是惋惜的。
郑翠娥叹道:“孩子这么小一点,咋说离就离了呢?”
“还好家就在杨市,爷奶带着也没有不尽心的。”
那天吵得很大声,许卫国为啥离婚大家都知道了,曹来喜几个说不出方涵没错,只能说:“唉,好好说说,说不定能改好的。”
能改不改姜宁不知道,不过方涵离婚后第二天,就回来收拾了所有私人物品,搬上车走了。
许卫国离了婚,儿子也不在身边,不过家属区空置的房子不少,部队就没收回原来分给他的201,让他继续住着。
赵向东喊他以后上来吃饭得了,一个人别瞎折腾,姜宁没意见,反正就多下点米的事,她家肉菜向来不少。
许卫国挺愿意的,就是不大好意思,她笑笑打趣道:“你看看你就吃了几顿饭,昨天伯母就给拎了多大一篮子水果来,我赚大了呢?”
“那好,嫂子爱吃我多拿点。”
许卫国拎的不止是水果,还有几大袋米面,反正家里粮食他包圆了。
姜宁不缺米面,但她喜欢这样有来有往,和有分寸不爱占便宜的人打交道就是愉快。
打那开始,许卫国除了隔几天回去看一趟儿子,晚饭时间就在赵家扎根了,赵向东姜宁不拿他当外人,他也不见外,摆桌洗碗撸起袖子,该干就干。
这么七八天过去,生活重新上了轨道,恢复平静,大家各有各的忙碌。
姜红兵这边,诸事谈妥,他立即动身折返林县,与姜建设一人开一辆货车,重新前往杨市,与孙鑫一行汇合,五辆货车出了省,一路往南。
南方物产丰富,气候温暖,各类特产货物运回春寒料峭的杨市,没有不紧俏的。
姜宁去送了,反复嘱咐:“大哥二哥,你们要事事小心,不许大意,爸妈嫂子小杰和我,都等着你们呢。”
出这么远的门,说不担心是假的,不过她压了压牵挂,笑盈盈半开玩笑说话。
这些瞒不过姜家兄弟,姜建设郑重应道:“行,我们知道的。”
他又笑道:“宁宁还有钱在咱们手里,我和你二哥咋敢大意呢?”
红联摊子越接近过年越火爆,姜家人痛并快乐着,哪怕人手不大充裕,但年后理一理账,姜宁这边还能再分七百多块。
姜宁店里该花钱的都已经花了,她手里还有不少剩余,反倒哥哥们出门在外,又是拿现钱进的货,她干脆让他们先用着,以后手头松动再给她。
姜家兄弟准备的钱比较充裕,不过两人也没推,打算干脆给小妹带一份得了,赚了算妹子的,亏的算他们的。
姜宁瞪了大哥一眼,“行,反正你们上心就好。”
姜红兵含笑不语,揉了揉小妹的脑袋,“好了,上车,我先送你回店里。”
姜宁说要坐个公交车回去,兄弟俩没答应,特地绕路载她回西河坊,才正式出发。
说实话姜宁挺惦记的,但无奈她很快就没空分神想太多,因为店里的第一批产品已经紧赶慢赶,成功做了出来。
店门紧锁了半个月的铺子,该重新开张了。
第46章
正月十五宜开市; 姜宁的店选在元宵开张。
她一大早就起来了,收拾妥当往市里赶去。
同行的还有赵向东和许卫国,前者是特地请假来支持媳妇儿的; 后者则是正常休假。
许卫国不用攒假期回老家; 他是正常被安排假期的,他今天回杨市看爸妈儿子,顺道去姜宁店里转转,以作庆贺。
一行三人,后勤车还没位置,干脆就向部队借了吉普车; 直接开车得了。
军用吉普直接开进西河坊,在拐角靠墙停下,走几十米去店里。
常金兰石小兰等人已经在等着上工了,还别说,男人和女人的震慑力到底是不同的,往常闲暇喜欢家长里短的妇女们,一见两个一身军装的高大青年跟在女雇主身后; 瞄两眼立即噤了声。
赵向东接过钥匙; 两男人搬开厚厚的门板; 把开店门的活干了起来。
姜宁笑吟吟为双方介绍一下,大伙儿点头打过招呼; 常金兰几个已经自觉穿过后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