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真实的盗墓(黑山)-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但失去的更多。
    天天守在荒山,和古墓作伴,我们不是守陵人,而是盗墓贼。计划这一个古墓盗另一个古墓,从河南到河北,从陕西盗陕西,足迹追随这中原文化的起源,发展。寻找那些没人人看守的古墓。最初是打开墓室,有一种刺激肾上腺极速分泌的感觉,一种类似射、精般的快感,现在却变成了阳痿的感觉了。
    我不知道自己这条路还能走多远,为什么我们总在外面游荡盗墓,只有远离人烟,没有人群,我才感觉真正的安全,害怕那种似乎看穿我们的目光,害怕别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害怕司法的纠缠。这是一条不归路,从走上去,就没有回头了,要不盗墓,要不被抓、、、、、、


疯狂的开始118开山见宝118


    这几天有点忙了,就没有更新,山上的核桃正是打药的时候,现在不在药,到了秋天坐不住果实,还全是黑色的,根本就卖不出去。这几天忙着山坡的果树,就没有更新。
    昨天夜里做梦了,我有回到了当兵的年代,这次不知道怎么梦变成了海军,现在应该是海军陆战队,具体职务因该还是导弹兵。守卫着祖国的海岛。
    昨天梦里,梦见小鬼子向我们开枪了,想挑衅。说心里话,我们恨不得他先开枪呢,牙根都咬的紧紧的,鬼子一开枪,这就好办了,自卫还击国际舆、论说不出什么。弄不好,我们还可以收回我们那些被占领的岛屿,讲鬼子赶出中国海。
    在战友的帮助下,一枚老式的地对地导弹通电准备发射,十几分钟后,拉着白烟呼啸呢,奔着鬼子的营房就去了,我瞄准敌人的营部,骨子里就想一下子把他的老窝给端了。没响,没有爆炸,导弹服役时间太长了,早就失效了,发射出去了,落在敌人的营房没有爆炸。
    还有一枚落在了敌人的阵地,也没有爆炸。正当我们想爆炸冲锋枪冲上去的时候,上级的命令来了,打不还口,骂不还手,不挑起国际争端、、、、、、
    鉴于我们几个人,没有请示,就主动开炮还击。全部接受退役安排,不享受国家政策。不知道昨天怎么会做这么荒谬的一个梦,想想现在中国的国情也是,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还主张和平,天天抗议。即使是一只狮子,天天吼叫,从来不亮起自己的爪子,那些豺狼时间久了,就不怕了,都敢嘴边偷肉吃了。
    不谈政治,伤心。咱也不懂。我就知道,如果国家需要我,我还可以上去,打那个岛国,我捐条命、、、、、、
    那一夜没有人言语,大家都彼此沉默,我知道大家都在想什么,这些年,我们得到了很多,但是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感情,有时候,我都感觉,我们之间的感情变淡了,变薄了。或许是我变了吧。
    “走吧,还舍不得呢,住上几天还住上感情了啊?”我轻踢一脚,还窝在哪里不想起来的潘子,昨天出来的时候,大家就商议好了,今天早上离开,想找到有人烟的地方。
    “我可不走来时候的地方了,那个那是路,根本就没法走,在抬着这些大铁疙瘩,还不把人累死、、、、、、”这几天在墓室里面踅摸,大一点的玩意就那几件,还有很多小一点的玩意呢,看起来东西少,规整起来,整整一大推。这要几个人抬着,只能有一个人在前面开路,身上也要背着物件。
    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我们自己自身携带的这些物件,还有这些挖出来的东西,那些钢钎,铁锤,早就扔到山崖子下面去了,谁也不会傻到回去的时候,背着那么多沉重的铁家伙,这些可以花钱买来的工具,一般在不好携带的时候,据顺手丢弃了。
    在很多的考古发掘现场,都看以看到盗墓人留下的工具,铁锹、铲子,火把、竹筐。在现代被盗的古墓盗洞附近,手电电池,方便面的包装,报纸等现代遗留,甚至穿过的脏透了的工作服。什么都有。甚至还有换下的鞋子。
    这些遗留下来的物件,在现代刑侦的高科技下,都是破案的提供了方向,通过鞋子可以知道你的身高,从现场遗留的食品还有包装可以知道大概的犯罪时间,从工具遗留的指纹,就可以找到犯罪嫌疑人。
    当然这些都是在你有犯罪记录,在电脑的数据里面有备存的情况下的,聊远了,这些就是告诉大家,不要抱着侥幸的心里,人在做,天在看的。
    “咱们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就是远点,但是要好走很多了、、、、、、”王二哥不愧是老、江湖,看来对这边不是一般的熟悉,就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有几条路都知道,还相当的熟悉。
    王二哥给我们介绍了这条古路。这是一条荒废的古路,在前几年朽烂公路就很少有人走了,但是在解放前,这是连接长沙和湘西的一条重要的交通。沿途还有驿站,也有一些商户,当然了这些都是在几十年前,现在早就没有了,那些房子现在用来拍摄恐怖电影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有很多的村子由于交通闭塞,很多孩子没法上学,整个村子都迁出了大山。王二哥还和我们讲起了这里的匪患,这边自古就是民风彪悍,常常和官府对抗者敢,当年反压迫的第一刀就从这里闹起来的。这是可是红色根据地。
    但是,这是土匪山贼也是出了名的。黑话讲究“关羊”,就是拦路抢劫。在那些土匪眼里,这些过路的客商,就像羊羔一般的命运,可想这些人的后果如何。
    在一些险要的关口,常年盘踞这一些土匪,一般的客商和行人,就和路过当年的景阳冈一般,需要结伴而行,即使一些大户人家有“丘八”保护的商队,也难免不遭受劫持。
    对于那些抵抗的商户,有的被抛下路边的悬崖,在岩下的河水里面见到几具浮尸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有的为了震慑那些敢
    于反坑的商户,就把那些反抗的商户的脑地都割下来,挂在路边的树上。
    胆小的人在白天走这条路都瘮得疼,王二哥这么一说,我们几个人都来了兴奋,这年头早就没有什么土匪路霸了,只要不拿着枪,三五个人,我们还是有自信对付的。只要王二哥跑开,我们四个人放开手脚,对付五六个还是有这个把握的。
    “王二哥,您怎么知道的这边的事情的”一旁的潘子听的都兴奋起来了,我知道要是那个年代,潘子要是遇到土匪,倒霉的不一定是谁呢?
    “哦,当年那个带我们这边的老板,他爸爸就是一个土匪,当年没有枪毙,活下来了,这些事情都是他给我们讲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老子土匪儿子盗墓、、、、、、


疯狂的开始119开山见宝119


    解放前,湘西这边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很多人进山当了土匪,这些人白天下地干活,夜里拦路抢劫。还有几个巨匪盘踞在险要的关口,拦截过往客商。
    说到土匪不得不提东北,在东北的土匪是旧社会出了名的。有的地方甚至大小几十绺子土匪,这些盘踞在大山里面的土匪,有的和日本人斗,皇协军也抢。颇有侠盗的风范。对于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怎么搭理。有时候借宿,还会扔下几个大洋。
    “土匪,现在没有了吧”一旁的大刘问到。
    “早没有了,解放后,解放军进山剿匪几次,早就给打散了,那些土匪头子早就都给抓到枪毙了,现在还有谁敢进山当土匪啊?”那几年严打,在大街上面调戏妇女,抓到都有可能打靶。更不要说进山当土匪了。
    沿着山脉,七拐八绕走了半天,才找到王二哥说的古道。路系在山腰,水流在谷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大山劈成两半,一条深不见底的河流在谷底翻滚。
    路是青色的石板铺成,有的还可以看到骡马踩踏出来的蹄窝。这在百十年前,一定是一条热闹的大道,现在还可以看到路边残破的驿站,还有房屋建筑的残骸。
    大白天走在这里,都有一种阴森的感觉。更不要说晚上了。总感觉大山里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你。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胡子,这大白天怎么这么慎得慌啊?”兔子问了我一句。
    “你怕什么啊,有什么可怕的,咱们五个人呢”潘子不在乎的说到。
    “二哥,还有多远咱们你找到人家啊?”在布满落叶的石板路上,我对走在前面的二哥说
    “咱们今天要在外面过夜,明天中午就能走到前面的一个镇子上面去了、、、、、、”王二哥头也不回的对外面说。
    直到我们手都酸的想要把这几个用布包裹的铜疙瘩叫它自己滚下山去的时候,我们才找到了一处过夜的地方。在古道这样的驿站,几十公里才有一处。围绕着驿站还有一些酒馆饭店之类的。当然了,现在这些都是荒废了的,杂草密布,连房子上面的瓦片都快掉没有了。
    这些酒馆饭店在过去,很多都是那些土匪的眼线。一般人也都得罪不起,专门负责给这些人传递信息的,什么时候过去一队什么货物,人数,马匹多少,有什么武器防御。这些都会告诉那些土匪的。当然了,这些都是故去,现在早就没有了。
    这边的房子和北方的房子不一样,基本就是框架结构的,几根木头支撑一个房子的结构,上面在铺上瓦片,就成了一个简易的房子。为了防止木头的腐烂,一般都在屋子里面,柱子下面有石块垫起来。
    “这房子,我可不住啊,我怕晚上睡觉砸死了、、、、、、”潘子围着这个连屋顶都塌了一半的房子转了一圈说到。我也看到了这摇摇欲坠的屋顶,真害怕夜里塌下来。
    最后,大家商议了半天,还是没有住在哪个房子里面,只是清理了一块干净的地面,利用地上随处可见的木料。点了一堆篝火,就在这里过夜了。
    古道,驿站,摇曳的篝火。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在墓室里面寻找物件。
    我们今晚过夜的地方,因该是古时候驿站的残骸,现在早已经荒废了。除了半个坍塌的屋顶,就剩下了几根支撑的木架。
    “你说,这些物件沈胖子这家伙要吗?”潘子打量这最大的那个包裹,里面的盗出来的玩意。
    “这东西也不烫手,这家伙自然有门路漂白这里”那几年通过和沈胖子接触,也多少知道一些古玩物件走私漂白的办法,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关系,先把物件流到香港甚至日本去。然后在通过一些公司甚至还有“爱国人士”在回流的中国市场。
    这些从古墓里面挖出的物件,几有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在这么已经过包装,价格也大大的升值了,就变成在市场可以流通收藏的物件了。
    这只是其中最简单的办法之一,还有很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用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贩毒、军火、文物走私,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最挣钱的行业。当然了,盗墓的只是这个行业中的最低等级,也是挣的辛苦钱。
    “他不要,他什么不敢折腾啊,干尸都收过、、、、、、”大刘在一旁说了一句。
    现在想沈胖子这个家伙还是真能折腾,也该人家发财,挣大钱。只要挣钱,这家伙什么都倒腾。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里面就完成原始积累。
    说到沈胖子这个家伙,现在我想,这个家伙就是一个典型扮猪吃老虎的主,在看似愚钝的外表下面,谁也看不透他是怎么想的。这种人表面看总是在吃亏,其实最后在最大的便宜都是他占了。
    还有这个家伙看人说人话,看鬼说鬼话,看了阎王马屁话。常年混厮于社会中,却总是利于不败之地,这多少和他圆滑的
    为人处世有关系。
    我就没有沈胖子这等的精明,也注定只是一介武夫,也算是上不了台面吧,折腾的在大,也只是别人手里的棋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那几天,我们在外面盗墓,沈胖子这个家伙也没有闲着。
    都是一山的狐狸,就不要讲什么聊斋了,说是去和潘子回东北,这个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总不能对着人家说,我们去盗墓了,你家里等着啊,出来还的物件给你留着啊,你就放心吧。
    据事后,沈胖子还有店里的活计说,这个家伙,在我们不在北京的这几天,基本是天天都要到店里去露一个面,有时候也不说话,就是转一圈就走。
    我知道这个家伙着急了,一定是手里没有什么好物件了,或者有什么买家托他找什么物件了。在古玩这个圈子里面,这叫做淘换,有钱的老板喜欢佛像,就有人给他四下踅摸,这个就要看你在圈子里面的人脉了,谁知道沈胖子这个古玩掮客有给人踅摸什么物件呢,反正不是好玩意、、、、、、


疯狂的开始120开山见宝120


    苍蝇喜蜜,最后死在糖里。盗墓者最后也是好折在古墓文物上面。为什么聊这个呢,这个和我们最后折了有关系的。
    盗墓在如今的社会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那几年北京的地下黑市也基本如此,这些年来,更加隐蔽,一般不为人知。
    从基层的盗墓者,到上游的文物商,中间还有文物掮客,甚至文物贩子,中间甚至还有做旧的,专门负责宣传的。
    盗墓者里面不是光有力气就行了,还有很多,有看水的(找古墓的)放风的,干活的,负责销赃的。而沈胖子在这个行业里面,不光是一个文物商,更多的时候就是文物掮客。混的不好的,满街跑的,那个叫做串货的。
    所谓的串货。就是在常年游荡在三四线城市的古玩店,地摊。甚至还经常去农村的老房子里面淘换古物。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在拿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古玩店里面,赚取中间的差价。
    这些人都有自己经常光顾的店铺,淘换到上面好一点的物件,一般都会直接拿到店里出、售,赚取一些差价。店铺老板也乐意和这些人打交道,这些人手里的东西杂,什么都有。
    很大一部分这些人手里的物件,都是从盗墓者手里直接收购过来的。现在在西安,洛阳邙山附近的村落,还有很多这样的串货人。直接从村民手里收购从土里刨出来的物件。这些都是隐语。所谓刨出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全部都是古墓里面挖出来的。
    聊这个什么意思。沈胖子不是一般的串货的,高级的串货的。一般的串货的手里淘换的什么卖什么啊。沈胖子不一样,人家是卖家需要什么他就给淘换什么。卖家也不是一般的店铺老板。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所以沈胖子淘换的物件,不会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这边真正兴高采烈的准备回京呢!沈胖子现在在那边发愁呢!为什么啊?
    接了一个活,现在不知道这么办呢,也就是这个活,我们最后折了的。那是一年半以后了。在陕西一个村子边上,沈胖子不知道从谁嘴里知道,这里有一处古墓,一直没有被盗。他打的就是这处古墓的主意。
    记不清楚了,反正从这次干活到出事,两年左右的时间吧,不想写的太细了,自己感觉有压力了,大家理解吧。
    就这火光,和王二哥聊着天。聊的是什么呢,就是两湖地区的历史上面的大移民,长期走南闯北的王二哥,自然对这个多少有些了解的。
    对于江西人,湖北人总爱亲昵地喊一声“老表”;广泛流传于鄂东北一带的游戏“闯麻城”,也被称为是移民的佐证;四川人喜欢背着手走路,据传源于清末一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这些民俗民风都和历史上面的大移民有关系。
    朱元璋在随后统一全国过程中,也对在湖南、湖北的陈友谅余部,出动大批军队剿灭,这也使当时湖北人口进一步凋落,大部地区几无人烟。对此,地方文献多有记载。
    同治《汉川县志》:“(元末)川沔一带,烟火寂然,至明初仍是土旷赋悬,听客户插草立界。”湖北不仅遭受兵灾荼毒,而且天灾肆虐。如《元史·五行志》载:“至正七年五月黄州大水……六月已丑,中兴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平地深丈有五尺余,漂没六十余里,死者一千五百人……”这类记载见于国史方志谱牒者比比皆是。
    大明初立,为巩固政权,朝庭在政治上采取一项重要措施。从洪武三年起,以垦荒为由,江西饶州、江州等大户被赶往江北,进行强制性的大规模移民,谓之“洪武赶散”。
    而移出地江西,自北宋时经济已相当繁荣。在各丘陵地区,梯田大量出现,说明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了。人口也大幅增加,导致人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明太祖实录》中曾记载:“江西州县多有无田失业之人”,也是江西人口外迁谋生的原因之一。
    江西迁往湖北的移民,按资料记载是在南昌筷子街或鄱阳瓦屑坝集中后出发的。他们可从水陆两路行走。有的从南昌至湖北走陆驿,至武昌府辖各县分散落居;另一部分则走水驿入鄂,沿长江各码头如蕲州、黄州、阳逻等一直到达今宜昌等地上岸,或沿汉水上溯至襄阳府等各处。
    抵达湖北者,有的又走随枣走廊的陆路通道前往德安府、襄阳府各地。总之,移民者充分利用了长江、汉水交通动脉,他们多是乘船溯江而上,先选择鄂东定居,然后向湖北中部、北部、西部扩散,一路继续沿江而西进到达江汉平原,一路进入汉水逆流而上。如果没有便利通畅的水陆交通,60至100余万人的人口迁移,会困难多多,也不可能集中在明初时期内完成。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湖北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北东部的家族比例中,江西移民达80%以上,而在西北部还不到30%。
    所谓的大移民,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皇权。害怕当地的百姓造反,就把这些
    百姓都迁离自己的本土,离开了本土,这些村民为了生活,安家,就没有心思造反了。这个就是明朝的大迁徙。
    这些村镇就是当年那些大移民的后裔聚居的遗留下来的,好的土地都被早来的占领耕种了,这一部分人就要被迫迁徙的大山里面,直至现在那些生活在边远山区的人们。很多还是刀耕火种的过着原始一般的生活。
    解放后,还有几次大移民。这次是把那些大山里面的人家,村镇,迁徙到城市的边缘,远离那些过去贫瘠的土地,所以,这些古道,驿站就是那个事情留下了的。
    “胡子,你说,咱们出去的时候给沈胖子打个电话,叫他找一辆车接咱们,要不咱们运走这些玩意啊?”潘子剔着牙说到。


疯狂的开始121开山见宝121


    长走夜路,没有不见鬼的。做这行时间久了,早晚要出事,还有一句话,树大招风。你总觉得自己做的很隐蔽其实早有人家注意你了。只是你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昨天和一个曾经和我同行的一个朋友聊了很久。也叫唤了一些心德。这个哥们也折过。判了三年,罚款五万,家里花钱托人扔进去了十几个。现在,早就洗手不干了。
    现在的他的朋友还在这行里面混,多少也知道现在圈子里面的事情,和我说到北京现在最照耀的几个。不知道姓名,只是知道人家开什么车,长期在什么一代盗墓。都是一个庙里的和尚,谁不认识谁啊!
    从他说的车子还有活动区域上,我也猜到了大概是谁,我不羡慕人家,光看贼花钱,没看贼挨打的时候。前天一个朋友约我出去喝酒,整整半天,我也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啤酒了,反正是多了。
    人家开着一辆进口的德国车,在车上电话打着还要换一辆进口的大排量越野车。穿的衣冠楚楚,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西服革履的。不知道是还以为是那个大学的教授呢。
    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头头是道的。知道底细的人也知道,这个家伙也是一个老河底子。当初也是因为折腾这个进去了。现在人家可不这样玩了,手里养了一帮兄弟,按月发工资。做什么啊?当然是老本行,盗墓啊!
    当天对话如下、、、、、、
    “还折腾呢?”我不是很烦的,还算我一个朋友吧,在监狱那些年,也看我几次,一般人也不跟他出去喝酒。
    “不折腾吃什么啊,我现在养着一帮大爷,要吃要喝要哼哼的、、、、、”
    “你愿意,你又不是没钱,就这车也值几十万吧”我随口问了一句
    “那是,新车一百多个,走私的便宜一半,花钱半个手续,套个牌子,瞎开”一脸的得意还有骄傲,我还真不知道当天他开的是什么牌子。
    “那吃去啊,今天我请?”那个哥们开口
    “那吃去都行,我可不去北京啊,喝多了,折腾”
    “山里吃去”那个家伙一脸的坏笑
    “还山里吃去呢,我住的这个不算山里”一路无语,从怀柔开车折腾到密云。路过河南寨那边的汉代古墓群的时候,我们两个人都不时的看着车窗外边。
    现在都栽上树木了,变成了河边公园一般。有几个人还记得这里二十年前是一片河边荒野地,中间还有很多乱坟岗子。老人说还有独狼出没。一般的人也不到这里来。
    对的,就是这一片不起眼遍布乱坟岗子的河滩地,却是一片东汉古墓群。古墓密集的地方,八步就一个,绵延一片,谁也不知道有多少。
    当时,北京、河边、天津、还有内蒙的盗墓者,都在这边趟过水。当然,我们也试过几镐头。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全是一些简单的随葬物件,从随葬的物品看,这些都是当时普通百姓的墓。最好的据说出过青铜镜子,也都是素面的,没有花纹。
    对于这样的古墓,我们自然是不屑一顾。就这样的古墓,不说十室九空也差不多,随便挖开一个,里面也没有物件了,骸骨都翻的乱七八糟。早就被人光顾了。我猜想早就解放前,这里就被人挖遍了。
    就这样的一片被人挖遍的古墓区域,成就当天开车那个家伙的这番事业。就在这样一个被人都挖烂了的古墓区域里面,这个家伙竟然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古墓。还不是一般人家的古墓。
    从随葬的物件上看,这个也应该是当时比较有钱的人家,出土的物件用青铜鼎还有铜盘,还有几枚箭簇。还有一些不完整的玉器。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家伙在这里会打开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那以后,这个家伙手里有了本钱,也敢折腾了。五湖四海的跑,就是请师父,高人,看风水,找古墓。现在这些年,也在圈子里面混的有头有脸的。
    “你丫就这里发的吧”我看了一眼窗外,当然我知道的这些,都是圈子里面的传言,从来没有证实过,今天第一次问他,在他挖出那个出货的古墓后,这边有被人扫了一遍,因该什么也没有出来。
    “呵呵,还真是,当年就在这边,遇到了一个大的”那个家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胡爷,您知道吗,我当时都快吓傻了,就我和一个哥们,当天晚上我们挖开了那个古墓,上面全是石板的,还好不是很厚,我用钎子撬,那个哥么掀。一股青烟,吓的我都快尿了,我还以为遇见鬼了呢,四周黑漆漆的,还有夜猫子叫,您说当时多恐怖,我们就愣没有跑,您说胆子大吧、、、、、、、”
    我听了,不自然的笑笑,嘴里上面也没有说,不是胆子大,是贪财什么都不怕了。其实谁都知道,古墓石板打开,里面喷出一股青烟,这是古墓密封好,里面多少年没有打开过,里面腐烂氧化的随葬物件在遇到外界
    空气的时候,喷射出去的。
    即使没有随葬物件,墓室里面的棺板还有墓主人的骸骨,也会产生一种气体,在墓室打开的时候也会喷发的。遇到这样的古墓,不是什么闹鬼,只是古墓没有被盗过。这样的墓,就是没有被人动过的,里面有没有东西就看你的造化了。
    “你胆子还不大,都敢打我的注意了”我知道这个家伙绝对不是找我喝酒这么简单,要不也不会大老远拉我到密云喝酒去啊,家门口很多饭店,就是说显摆一下,他那百十万的汽车,也不用带我跑到快承德了啊,说是密云,当天去的地方都快赶上承德了。
    那个家伙不好意思的笑笑,嘴里说“前面都安排好了,在村子里面找了一间农家院,今天给包了,就咱们几个人,那还有一个朋友等着呢,菜都点好了,就等着您呢”
    “你小子,是不是有事情啊?”我知道这个家伙觉得有事情找我,什么事情,我也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疯狂的开始122开山见宝122


    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找我自然也不是闲谈叙旧。而是有求于我,说白了就是“看水;就是寻找这里的古墓。
    在一般人的眼睛里面,盗墓人都有一双可以看到地下的眼睛。俗称“看地眼”这些都是谣传,但是堪舆学里面倒是真有“翻山镜”。这个我不是很懂,不敢误人子弟。
    说白了,古墓在寻找起来,也有一定的诀窍和口诀的,这个不是什么秘密,说出来,也不怕大家去盗墓,一般人也找不到。
    民间把寻找古墓的高手称为看地眼,我是没有那个本事,多少懂一点皮毛。说出来献丑了。简单的说,就是几句口诀。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一座山有没有古墓,地下埋着没有宝贝。这些都是要靠人去寻找的。有的盗墓高手走过一遍就知道地下的情况,甚至古墓是否被盗都可以看出来。
    寻找古墓可以说和风水先生差不多,前者是帮人选墓,后者是挖人坟墓。
    “秦埋岭,汉墓坡”这些都是盗墓人在长期盗墓活动中总结的经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葬山不葬顶,埋坡不埋岭”这些都是古代时候的丧葬习俗,现在都用来寻找古墓,也有用来考古发掘。
    还有一些以前秘不示人的说法“春秋战国在山顶,秦汉大墓在山岭,东汉南朝在山腰,隋唐宋人坡下挺”简单而言,就山势而说。春秋、战国以及西汉时期的大墓,一般都在山的最高处,或者就是山顶处。西汉后期的大墓一般的选在岭上,地势比先秦时期要低。东汉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变成了,在半山腰处,隋朝,唐朝到宋代的古墓,一般都在山下了。
    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大多数古墓的出土都印证了这些。也不是每个山岭都有古墓的,你当然要懂一些堪舆的常识。要不及时古墓就在你脚下踩着,你也不知道的。
    有封土的古墓,谁都会看,这些都是找那些千百年来,地质变迁,上面早就没有封土的古墓了。当然有时候这些也要变迁的运用。
    想找到先秦的时期的古墓,就要到山顶去看看,你在山下找,这个不就是徒劳吗。你在山顶要是找到明清的古墓,这个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我在北京的怀柔境内的山顶,找到过一处古墓的痕迹,但是也在早年间被盗了,里面什么物件也没有留下,从现场的遗留可以推测,这个古墓应该在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