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入地眼-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一听都好奇的围上去,看向田鸡手指的地方,那条栩栩如生的飞龙我之前看就感觉怪怪的,但一直没有想到什么地方不对劲,田鸡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那飞龙虽然画的活灵活现,可是正如同田鸡说的那样没有眼睛,难怪之前感觉诧异,原来这龙有形而无神。
    “既然这是关系大清龙脉宝藏的线索,而且清太祖留下的线索又如此谨慎,断不会有任何突兀和遗漏,这没有眼睛的龙应该有其他含义才对。”我若有所思的说。
    “会不会是让找到这线索的人,给龙点睛啊。”薛心柔声音有些不太确定。
    “画龙点睛”我眉头一皱来回走了几步说。“这个典故本是说画师技艺神妙,而典故的由来是指著名的张僧繇。”
    据说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
    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众人不解讥笑他骄狂,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该不会说要是给这龙画上眼睛,这龙也会飞走吧。”田鸡不以为然的苦笑。
    我揉着额头来回走了几步,嘴里细细反复念着点睛而字,忽然瞟见被叶九卿还拿在手中的锡棍,虽然我们推测出锡棍代表这索伦杆子,但锡棍两头中空。
    我试探着让白近找来墨汁,用锡棍一头沾染后印盖在纸上,提手的时候,锡棍留下一处浑圆的痕迹,大小竟然和龙的眼睛差不多。
    “看来这根锡棍还有给龙点睛的作用。”叶九卿喜笑颜开。
    我心中暗喜,连忙小心翼翼给一飞冲天的龙点上眼睛。
    然后我们所有人一言不发的盯着那绢布,过了很久并没有什么变化,当然不可能有什么电闪雷鸣这龙跃出纸面腾空而起之类的事,我竖着锡棍慢慢提了起来,眉头皱的更紧,完全不明白这锡棍和图案到底有什么关系。
    忽然图尔占的手按在我手背上,我看见他眼睛尤为的明亮,沉默了片刻后对我们说。
    “这绢布中的图案,你们有些应该推测是对的,但有一个地方却是错的。”
    “哪儿错了?”
    “白虎抱月你们的理解应该有偏差,月属西就已经可以标示方位,而白虎抱月未免有些画蛇添足,白虎另外有其他的含义。”图尔占神情专注看着我们说。
    “白虎有什么其他含义?”我诧异问。
    “老鼠和马你们推测出是汗宫大衙门,而老鼠为子鼠,马为午马这源于生肖的说法,而虎在十二生肖中叫什么?”
    “寅虎。”叶九卿脱口而出。
    “对,是寅虎,月下寅虎指的不是方位,而是时间!”图尔占不慌不忙的对我们说。“这幅画真正的含义是,凌晨三时便是寅时的时候,把这根锡棍悬于汗宫大衙门之上。”
    我们都迟疑的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图尔占这话的意思。
    “寅时悬锡棍于汗宫大衙门然然后呢?”叶知秋疑惑不解
    一直默不作声的宫爵忽然手指向绢布,她的手指在上面慢慢滑动,我低头看了一眼顿时恍然大悟,锡棍在灯下投射出长长的阴影,不偏不倚刚好指在星宿图上,而星宿图其实暗指的是汗宫大衙门。
    “我明白了,寅时悬锡棍于汗宫大衙门,投射的阴影指示的地方便是清太祖指引要去的地点!”薛心柔兴高采烈的说。
    正当所有人都喜笑颜开的时候,我脸上的喜悦之情慢慢黯然下去,缓缓的摇着头说。
    “这也不对,就算我们领悟了这图中的含义,可是汗宫大衙门那么高大,怎么才能把锡棍放到上面去,即便我们想办法可以做到,可问题是,锡棍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
    其他人笑容顿时都凝固在脸上,如果是借助月光照射锡棍投射的阴影来指示线索的所在,那锡棍在汗宫大衙门上的位置不同,投射的阴影也不相同,如果没有确切的位置根本无从查起。”
    叶九卿忽然一巴掌拍在脑门上,指着桌上的绢布说:“你们怎么还不明白,这画中已经透露了一切玄机,画中以星宿暗喻汗宫大衙门,说明我们要参照的并非是真正的汗宫大衙门,你们好好想想什么样的汗宫大衙门会出现在纸上。”
    “汗宫大衙门出现在纸上”白近猛然抬起头异常兴奋的说。“地图!是赫图阿拉全貌的地图,以地图为参照,这样的话就能把锡棍悬于汗宫大衙门之上,寅时的时候阴影投射到到地图上的地方便是清太祖留下线索的位置。”
    白近听到这里连忙翻箱倒柜,很快找到赫图阿拉的全貌地图,等到时间刚好到寅时,我小心翼翼把锡棍悬停在地图上汗宫大衙门的正上方
    我们本来满怀信心可以找到下一处线索,可当阴影投射在地图上的时候我们欣喜的神情都凝固在脸上,锡棍投射的阴影太长完全超出了地图之外,按理说阴影会固定在地图上某一个点才对。
    “可能我们推测是错误的。”叶知秋有些失望的说。
    我刚想说话忽然发现图尔占低头思索着什么,然后喃喃自语说:“推断应该没有错,只不过你们拿错了一样东西。”
    “拿错了东西?”大家全都疑惑的看着图尔占。
    “”我一愣忽然反应过来,回头看了看桌上的地图。“清太祖留下这个线索是以赫图阿拉城全貌地图为参照,而我们如今用的地图并非当初清太祖所用,当然找不到确切的地方,要找到下一处线索的位置,就必须先找到清太祖所用的赫图阿拉全貌原图。”
    “那那估计我们永远也别想找到下一处线索了。”叶知秋听完无力的坐在石椅上。
    “为什么?”田鸡问。
    “这还用问,你也不想想,清太祖留下这条线索可是几百年前,他所用的那张地图谁能知晓下落,指不定早就遗失了。”薛心柔说。
    “不对,这中间肯定有什么地方我们出现了纰漏。”宫爵蹙眉凝思了良久,缓缓摇头自言自语。
    “纰漏?不会有疏忽的地方了啊?”我看向宫爵声音焦灼。“图案上所有的东西都被我们解开,而且都是正确的,我看不出那里有错。”
    “如果我是清太祖,要留下如此重要,关系大清国运命脉的线索,就不会有任何纰漏,既然那张地图至关重要,为什么没有出现在金盒中呢?”宫爵一脸认真问。
    “对啊,按理说地图应该出现在金盒中才对,只有这样才能指引找到金盒的人,前往下一处线索的地点。”叶知秋也反应过来,百思不得其解说。“地图没在金盒中,而清太祖又绝对不会如此疏忽,那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在某个环节出错了。”
    “有没有这个可能,毕竟这些线索指向的是大清龙脉宝藏,所以清太祖格外谨慎,并没有把地图放在金盒中,而是分开藏匿,来确保龙脉宝藏的安全。”薛心若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应该留下关于地图的线索,可在盛京皇宫之中,清太祖除了留下金盒外,并没有留下其他东西。”田鸡说。
    “也许”叶九卿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说。“也许清太祖把地图留在了另一处地方呢?”
    “爸,什么地方?”
    “金盒中的东西暗示出赫图阿拉,那是大清龙兴之地。”叶九卿来回看看我们说。“赫图阿拉对于清太祖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把地图藏在自己称帝的地方也合情合理啊。”
    

第725章 赫图阿拉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出发赶往赫图阿拉,图尔占和我们顺行,毕竟他是八旗后裔,这涉及到他先辈的秘密,而且还需要他帮忙翻译满语。
    到达赫图阿拉时,冬日的阳光照耀着这座古城,那些凝聚着沧桑和岁月变迁的城墙,似乎还在像我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赫图阿拉是满语,图尔占告诉我们汉意为横岗,其实就是一片横卧的山岗,在辽东大地随处可见,但清太祖却赋予了这里无上的荣耀。
    清太祖从旧老城费阿拉迁居于此,八旗后裔把这里称为老城或是故里,即便到现在,八旗后裔依旧相信这里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城。
    城池依势筑于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岗之上。峭壁峥嵘,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赫图阿拉有内外两城,城墙高七尺,土石杂筑,内城住的是清太祖的家属和亲族,外城住的是八旗兵丁,城外住的是各种工匠有二万多户。
    叶知秋到这里后显然有些入神,或者说是感慨万千。
    “怎么了?你见过的遗迹也该不少了,这巴掌大点城池干嘛让你如此入迷。”我走在她旁边问。
    “我现在有些矛盾。”叶知秋很纠结的笑了笑。
    “你矛盾什么?”
    “这些城墙都是清太祖带领兵士亲手修筑。”叶知秋望着古朴的石墙,手轻轻触摸在上面说。“我耳边仿佛响起了八旗的号角和出征的战鼓声。”
    “哦,你是汉人。”我忽然反应过来。“清太祖就是在这里建立大清,并且开始入主中原,你学考古的,怎么还会纠结这些。”
    “所以我才矛盾,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我其实挺佩服清太祖的。”叶知秋淡淡一笑对我说。“文史中记载,清太祖就是从这里出发踏上了讨伐尼堪外兰的征途,也是在这里清太祖公布了七大恨,并以此为理由向大明宣战。”
    “知秋,你应该客观的看待历史。”薛心柔在旁边笑着说。“清太祖壮丽的帝国史书从这里开始书写,历史的车轮我们是没有能力去阻止,但却可以从过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我当然知道,可我毕竟是汉人,到了这里难免会主观一些。”叶知秋说。
    “谁也不能否认女真人的顽强,大金国在当年的蒙古人的屠刀下几乎被灭绝,蒙古人屠杀了十之八九的女真人,在休养了三百后,又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图尔占的声音充满了骄傲。“女真不满万,满万天下无敌,这是敌人对女真人最中肯的评价。”
    图尔占带着我们在赫图阿拉城转了一圈,看见很多古建筑遗址,当我们途经城中一处庙宇时,田鸡停下脚步,一个劲招呼我们过去。
    他手指着里面供奉的神像,是汉人模样长方红脸,美髯,头戴帝冠,身穿绿色锦袍,肩披金色铠甲,手持一块玉板,叶九卿走近一看大吃一惊:“这,这里怎么会供奉这关二爷?”
    白近笑了笑给我们解释,满清皇族的大祭中一天内举行三次祭祀,早上祭祀关公、如来和观音,晚上和夜里分两次祭祀祖先和游牧民族的诸神。
    “关帝忠勇无匹,满人视为武神,皇族因此供奉希望得到关帝庇佑。”白近说到这里,趁着图尔占不注意,压低声音对我们说。“其实满人以前供奉的武神不是关帝。”
    “那是谁?”田鸡问。
    “岳飞。”白近声音更小,生怕被图尔占听见。
    “啊?”田鸡一头雾水。“为什么啊?”
    “宋朝到明朝的时候武圣是岳飞的,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大清帝王觉得岳飞打败了他们的祖先对他们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才把武圣改为关羽的。”白近捂着嘴说。
    “哦,我懂了,岳飞杀金人那是杀出了名,这要把岳飞当武圣供奉,岂不是在拜祭灭杀自己祖辈的英雄,敢情这满人挺小气的啊”
    薛心柔在旁边戳了田鸡一下:“你说话过点脑子行不行,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田鸡吐了吐舌头,憨憨的挠挠头,继续跟着图尔占往前走,在古城的中心,正白旗衙门岗下西南方,白近指着一眼木构泉水井:“这就是汗王井,在赫图阿拉所有关于大清龙脉宝藏的秘密,都和这口井联系在一起。”
    我们走上前,站在汗王井边,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里面的井水清澈见底,叶九卿还喝了一口,说是清爽甘甜。
    “这口井严冬不封,酷暑清凉,是赫图阿拉城内唯一一口水井,自古以来,城内军民皆用此水。”图尔占在旁边介绍。
    “都说无风不起浪,为什么所有关于大清龙脉宝藏的传说都和这口井有关了?”宫爵偏着头自言自语说。“可从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看,大清龙脉宝藏并没有在赫图阿拉,那这个关于汗王井的传闻又是从何而来?”
    “我猜想应该和汗王井的由来有关。”图尔占在旁边说。
    “这口井有什么来历?”我好奇问。
    图尔占如数家珍告诉我们,清太祖最先建立女真国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在佛阿拉,渐渐势力越来越大,佛阿拉城虽然地盘也不小,但这个城里的水源却不足。
    涝时井里的水还能勉强够用,旱时干脆是滴水没有,人畜饮水只能到离城五六里地之外的嘉哈河里去挑,另外,这里的水质还不好,发苦发涩,有一股碱腥味。
    等到冬天,水更不好解决了,军民们只能到十几里地之外的硕里加河砸冰块,然后用人挑马拉往城里搬,贮存起来备用,浪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
    这是这个原因才促使清太祖有了迁都的决心,并且派人返回故里赫图阿拉探察水源,结果在这里发现泉眼,而且水质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清太祖决定立即迁都。
    “八旗后裔称这口井为千军万马饮不尽的罕王井,加之后来传闻越来越多的大清龙脉宝藏,所以很多人不约而同把宝藏和这口井联系在一起。”图尔占不慌不忙对我们继续说。“由于满族当时是游牧民族,对食物、财物有着强烈的储备意识,既然这口汗王井能提供千军万马的饮水,所以都猜测井下有很大的空间,宝藏就藏匿在古井内。”
    “原来是这样,不用说,一定有人到这口井下去找过吧?”我问。
    “当然,即便现在也有好事之徒试图到井下一探究竟,不过第一个派人入井查探的是大清一位帝王。”图尔占说。
    “皇太极?”叶知秋接过话。
    “你也知道?”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叶知秋大吃一惊。
    “到底是什么?”田鸡问。
    叶知秋慢慢告诉我们,她听过一个传说,大清初期权力争夺相当尖锐和残酷,谁要是能掌握大清龙脉宝藏便能占据主动。
    皇太极在赫图阿拉下令掘地三尺,不挖出宝藏绝不罢休,并且把注意力放到汗王井上,认为这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古井大有来头,清太祖为这口井迁都到此或许另有原因。
    因此派人入井查探,谁料军士们刚抡起锹镐准备挖掘时,原本睛空万里的天空骤然间黑云蔽日,同时,一股浓烟从汗王井中滚滚而出。
    浓烟散尽,有声音从井中传出,怒斥皇太极贪财忘义,不思进取,并告之此宝藏是大清的国本运数,将护佑大清国运昌盛,江山永固,惊恐万状的皇太极当即跪地叩拜,并发誓不再寻找宝藏。
    “你听到的这些的确是传说,不过皇太极下令探查汗王井是确有其事,古井被彻彻底底勘查过,并没有任何发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宝藏就在汗王井中。”图尔占说。
    “皇太极派人探井”我眉头微微一皱说。“这么看起来皇太极并不知晓大清龙脉宝藏的秘密。”
    “宝藏的线索最后只有清太祖知道,可他居然没有选择告诉继承皇位的人,这其中莫非有什么原因?”薛心柔也从这段传说中听出其他的东西。
    “从目前掌握的线索看,继承大清龙脉宝藏的人是多尔衮,可说起来也挺奇怪的,皇太极在盛京皇宫中暴毙,当时大清最有权势的非多尔衮莫属,他原本有机会登基称帝的,可为什么放弃了登九五之尊的机会呢?”叶知秋愁眉不展说。
    有人在旁边拉我衣角,回头看见是宫爵,她伸手到我面前:“金盒中的锡棍呢?”
    “”我一愣,完全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我拿出来交给她。“怎么了?”
    宫爵把锡棍慢慢举起,我们全都围过去,然后听见她冷峻的声音:“根本不是画龙点睛,我知道我们推测中错在什么地方了!”
    

第726章 萨满神堂
    我正想开口问,目光落在宫爵举着的锡棍上,等她慢慢移开锡棍的时候,我们眼前出现一根漆黑的木杆,屹立在一座宏伟的建筑旁边。
    “汗宫大衙门!”图尔占一怔,很快大吃一惊说。“我怎么忘了这个。”
    “这里是汗宫大衙门”我顿时也恍然大悟。“清太祖留在金盒中的锡棍其实是暗指汗宫大衙门旁边这个索伦杆子。”
    图尔占兴奋不已点头,指着我们眼前的建筑说,在汗宫大衙门西侧是一处深潭,面阔水幽,荷香四溢,金鲤满池,东侧陡坡下,还有一泓清澈的池水,西潭东池景色恰人,汗宫大衙门好似龙头,两弘碧水左右辉映,恰如龙目,故神龙二目之誊。
    “绢布上的飞龙其实就是暗示汗宫大衙门,锡棍指的是旁边的索伦杆子。”宫爵的脸上绽放出笑意。“清太祖留在金盒中的线索全解开了,寅时的时候索伦杆子在月光下的阴影所指的地方,就是清太祖留下的秘密。”
    “那不成清太祖在赫图阿拉留下了什么遗迹?”田鸡下意识踩踩地面对我们说。“这下面该不会修建有东西吧。”
    “不可能。”白近摇头斩钉切铁说。“如今你们看见的赫图阿拉,除了之前进城之前看到的那几处城墙外,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
    “赫图阿拉是满清的圣城,不过后来在战火中被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废墟,包括这座汗宫大衙门,都是重新修建的。”图尔占点头说。
    “重建的?”叶九卿眉头一皱,指着地面问。“这下面被挖掘过?”
    “是的,而且前后挖掘还不止一次,如果下面真有东西,早该被发现才对。”白近说。
    “既然地下没有东西,那就该在地上,可这些原建筑全都被摧毁,万一清太祖留下的线索就在这些建筑中,岂不是中断了!”田鸡忧心忡忡说。
    “清太祖要留下的是大清龙脉宝藏,任何突发情况应该都考虑到,万一真有疏忽,那怕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找到宝藏的所在。”薛心柔也有些担心。
    “既然都来了,而且该做的我们也全做了,尽人事听天命,剩下的只需要等到今晚凌晨三点,一切都会清楚。”叶九卿说。
    从来没有感觉时间过的如此漫长,这里的冬夜异常寒冷,我们全然毫无睡意,等到快凌晨三点的时候,走到汗宫大衙门,晚上的月色皎洁,向一层银纱覆盖在古城中,汗宫大衙门后面的索伦杆子拉着长长的影子,在雪地里格外的醒目。
    薛心柔不时看着手表,我们一言不发注视着随着月色在转移的阴影。
    “快了,还有一分钟。”薛心柔声音紧张的提醒我们。
    所有人全都目不转睛盯着阴影,可索伦杆子的阴阳却停在一处建筑上,我们面面相觑,顿时感觉掉进冰窟里,心里远比这里的风雪还要冰冷。
    “这建筑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萨满神堂,因为满人信奉萨满教。”白近在旁边声音有些失望。“满人信鬼神,遇事不决可问神,也可借神之口治世。
    我快步走到神堂上,索伦杆子的阴影停留在神堂的砖壁上,很显然这里不可能会有线索留下,即便是有,也早给毁于战火。
    “为什么会选择神堂?”叶九卿心烦意乱。“会不会是别有所指?”
    图尔占的表情也很失落,有气无力对我们说,满清的宗教信奉很杂乱,除了我们之前看见的关帝庙之外,甚至还有孔明,这是清太祖为加速后金政权封建化的进程,采用宗教手段,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原汉文化,对儒教汉文化推崇备至。
    赫图阿拉故城建城不久就在内城东南隅高阜上修建了文庙。当年的文庙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澡辉煌,钟鼓齐唱,香烟燎绕,善男信女拜谒不绝。
    不光如此,在赫图阿拉城之中,皇家寺庙就有后金时期七大庙宇当中的两座。
    分别是地藏寺和显佑宫,地藏寺是佛门寺院,可惜毁于战火,只能从一些满文古籍中追溯这座寺庙的金碧辉煌,地藏寺主要建筑有山门中殿、后殿和东西配殿及钟楼、鼓楼组成。
    而位于地藏寺西侧的便是显佑宫,是清代辽东地区非常著名的道教宫观,内有玉皇龙虎殿、三官殿、敕建碑、香亭等等,是二进式建筑群,建筑古朴典雅,神气充盈,彩绘辉煌。
    地藏寺与显佑宫仅一路之隔,这种佛教与道教毗邻而居,在任何地方都极其罕见,兴京八景其中一景就是皇寺晚钟,夕阳西下,皇寺楼隐,古木参天,清悠的钟声在林间传响
    “比起这些寺庙,萨满神堂就显得不是那么厚重,我也想不通太祖爷为什么会选择在萨满神堂留下线索。”图尔占说。
    “会不会是我们推测错了,其实金盒里留下的线索并非如果我们想的这样?”叶知秋问。
    “应该没有错才多,金盒里的线索全都对上了,不可能再有疏忽和遗漏,或许错的并不是我们。”宫爵用手触摸之前阴影停留的地方。“清太祖在留下线索时,万一认为圣城能万代永固呢,他也没料到大清的江山只持续了三百年而已。”
    “你意思是说,线索就留在这里,可惜已经毁于战火?”我忧心忡忡问。
    “否则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的解释和原因。”宫爵点点头。
    “这是唯一关于大清龙脉宝藏的线索,如果就这么毁掉的话,恐怕就再没机会找到宝藏所在。”叶九卿重重叹口气,估计还是心有不甘。“白近,你再好好想想,你家先祖可有”
    叶九卿回头发现白近并没有在神堂上,我们转身才看见他一个人站在下面,表情凝重疑惑的用手来回指着我们:“叶哥,你往旁边站。”
    我这才意识到白近指着的是我们身后砖墙,白近神情越来越迷惑,看了半天后问图尔占:“这萨满神堂虽然是重修的,可是按照原来神堂的样子重建?”
    “是的,大小和样式一模一样,白爷,您如今看见的赫图阿拉和太祖爷营建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图尔占很肯定点头。
    “那萨满神堂上这些装饰呢?”白近加重语气问。
    “装饰?”图尔占回头看了看。“哦,您是说这些八旗啊,拿就更不可能有错了,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每一面旗放什么地方那都是有讲究的,绝对错不了。”
    我看叶九卿眼里好像又有些希望,他快步走到白近面前:“你是不是瞧出什么了?”
    “我们一直都说,清太祖对大清龙脉宝藏的传承很在意,他要留下线索给继承的人,势必会极其谨慎和小心,同时也会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因此线索他应该留在一处怎么都不会被销毁的地方才对。”白近拉了拉衣领,一边跺着脚一边说。“谁也不能保证建筑会一直屹立不倒,可是规矩却能拥有传承下去。”
    我听完细细一想,立刻重新抬头看向神堂:“你是说,线索并非是留在神堂,而是留在这些旗帜上。”
    “还真别说,白叔这个想法真的有道理,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创立,初建时仅黑旗、白旗、红旗三旗,后来将三旗扩为八旗。”叶知秋眼睛也恢复了光泽。“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正黄、镶黄、正蓝三旗,由皇帝统帅,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不管时间怎么变迁,满清的八旗不会改变,线索留在上面会一直传承下去。”田鸡兴高采烈说。
    “白叔,您刚才在下面看的最清楚,寅时的时候,索罗杆子的阴影指向的是哪一面旗?”叶知秋问。
    白近挠挠头,表情有些疑惑,抬手指着神堂:“正蓝旗和镶蓝旗之间的位置。”
    “之间?!”我一愣,顺着白近手指望过去,果不其然正好在两蓝旗之间。“这,这是什么意思?”
    “不对啊。”薛心柔在身后声音凝重。“如果清太祖想要传递的是八旗的话,何必要指引继承宝藏的人来赫图阿拉,他完全可以在金盒中留下线索,根本不用多此一举。”
    “心柔说的在理,可见这条线索一定和赫图阿拉有关。”叶九卿点点头望向神堂。“这些八旗随处可见,放在赫图阿拉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啊。”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图尔占忽然慢慢向前走去,重新回到神堂上,刚好站立在白近手指的位置,可他看的并非是在风雪中飘舞的旗帜,而是颤巍巍的手触摸到系在两蓝旗之间石栏上的一条红带子。
    “这个!是这个!太祖爷想传递的线索是这个!”图尔占的声音和他的手一样在颤抖。“这东西只有在赫图阿拉才会有特别的含义!”
    

第727章 黄红带子
    图尔占手中触摸到的是一条红色的绸带,和其他地方常见的红绸没什么区别,我们都不知道图尔占反应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大
    站在我们身边的白近忽然也一惊,快步走上神堂的另一边,我们这才发现萨满神探有两个门,虽然大小样式都一样,但不同的是,在门前的石栏上系着两种不同颜色的绸缎。
    “黄带子”白近嘴慢慢张开。“难道清太祖要留下的线索就是这个?”
    “白叔,这绸缎普普通通,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连忙跟上去,叶知秋站在白近旁边问。
    “这东西在其他地方就是普通的绸缎,可在赫图阿拉,却有非凡的意义。”白近一边说一边撩开自己衣衫,在他腰间也系着一条明黄色的带子,中间镶嵌一颗指头大小的宝石。“这就是黄带子。”
    “这带子干嘛用的?”田鸡问。
    白近指着腰间的黄带子告诉我们,这是大清皇帝和宗室专用的黄色腰带,一般用丝线织成,以四块圆形或方形的金属镂花版衔接,版上镶嵌宝石珠玉等装饰品,带子左右的金属版配上两环,以系饰品。
    带子的颜色与金属版的镂花镶嵌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皇帝的腰带用明黄色,就如同他身上所系的一样,白家是辽东王,从佩戴的腰带就能看出,白家虽无实权但去有着和大清帝王一样的殊荣和待遇。
    而宗室皆用金黄色,其饰版数量等均各有定制,爱新觉罗家族以外的官员系蓝色或石青色腰带,严禁越级束用,因此,黄带子成为清朝宗室的特殊标志,俗称宗室为黄带子。
    “这么说大清皇室都有黄带子?”薛心柔问。
    “当然不是,黄带子就是皇族,但并不是所有的皇族都是黄带子,按老祖宗的规定,从太祖爷的父亲塔克世一辈算起,他的儿子的子孙,都称宗室,也叫黄带子。”图尔占走过来摇头对我们说。“黄带子是满清王朝的中坚力量,从清太祖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