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入地眼-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从时间推算的话,应该是彭家的先祖,想必是找到了第一个离开那艘船的人留下的线索。”宫爵说。
    我揉了揉额头,渐渐把整件事捋顺,整个过程应该是,彭家先祖在找寻同伴和神域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留在贝壳上的玉猪龙,这个图案是属于红山文化的,但是根据我们推测,也应该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人传授给红山文化的居民,玉猪龙就是最早的羽龙图案。
    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不可能出现在夏朝王室的手中,唯一的解释就是留下这个图案的人正是彭家先祖要找的同伴,这也解释清楚彭家先祖为什么要用九龙程瑞尊来传递消息。
    应该也是受到玉猪龙的启发,看见玉猪龙的归墟人一定知道代表着什么含义。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器物,我追查了很久,没有在其他地方发现过相同的玉猪龙,直到后来我看到竹书纪年上的记载,还有九龙程瑞尊的图案,上面的玉猪龙竟然和朱家先祖留下的一模一样,我就推测这两件东西之间一定有联系。”
    朱七不慌不忙告诉我们,他用了很长时间追查九龙程瑞尊的下落,直到探查出上村岭的墓葬群,如此重要的东西应该埋葬在君主的陵墓中才对,可古墓群却是平民公墓。
    但是西周商周对很注重风水,在古墓群中朱七发现两座与众不同的墓葬,便是后来被证实的太子和大夫墓,可惜在墓里面依旧没有收获。
    应悔元告诉我们,朱七那个时候已经断指明志,他虽然探墓但绝对不会盗墓,刚巧那个时候应悔元想要接近田婉清苦于无路,朱七便顺水推舟让应悔元抛砖引玉,让田婉清得知古墓群的下落。
    

第607章 假手于人
    不过在我看来,朱七所谓的借花献佛未必只有一个意思,用叶九卿的话说,能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保住命那都是极其精明的人,应悔元把虢国古墓拱手送给田婉清是借花献佛。
    事实上这个佛或许并非是田婉清。
    朱七发过誓断指之后不再盗墓,他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怎么都不会出尔反尔,两百多座古墓他是绝对不能亲手沾染,何况要探两百多座古墓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稍有不慎便会走漏消息,这要是让圈里的耗子知道,按规矩朱七就是胃口再大,也吞不掉这么多墓。
    若是让圈里同行沾指,一个月不到,山村岭下面的古墓群就会十墓九空,这可不是朱七想要看见的结果,朱家先祖留下的藏宝图和九龙程瑞尊有关,而这件器物最后的下落是在虢国之手。
    朱七也想知道这些古墓群中可有关于九龙程瑞尊的其他线索,他一个人干不了这事,这才是借花献佛真正的含义。
    与其说是朱七把虢国古墓群拱手相让,还不如说是朱七假手于人,让考古队接手古墓群总比让圈里同行挖掘要保险,毕竟所有出土的文物他都能知晓和掌握。
    “就算还有不能掌握的,这身边不是还有一个不知不觉被拖下水的内应嘛。”我淡淡一笑看向朱七,然后指着田婉清。“七爷,您这招可真是高明啊,一箭三雕,一来成全了应叔,二来通过田姨您可以掌握所有出土文物的情况,三来您也没有违背自己誓言,指头连土都没有碰,事情就有人帮你办的妥妥当当。”
    “七叔,您老居然还算计到我身上来了。”田婉清张嘴看向朱七。
    “我说什么来着,叶九卿的眼睛毒,这调教出来的人也就更毒了,我这点小心思,估计你都没瞧出来吧。”朱七抽了一口烟瞟向应悔元。
    “敢情您老这不是成人之美,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应悔元也反应过来。
    “无伤大雅,一箭三雕这话多难听,这应该叫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才对,我没有违背誓言把事给办了,悔元一掷千金抱得美人归,婉清一鸣惊人名垂青史。”朱七吐了一口烟雾。“看,是不是皆大欢喜。”
    应悔元和田婉清相视无奈的苦笑,我也在笑,不过笑的远比其他人要深邃,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想到居然自己送上门来,这下所有的神器都齐了。
    黄金罗盘和太古权杖的晶石在我手里,随侯珠和权杖柄在117局,管他什么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神秘部门,我早晚都会找到117局拿回属于我的东西,鸿蒙珠在卓明风的后院埋着,如今就只剩下涅槃轮和神域图。
    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彭家先祖应该是发现了同伴的下落和留下的线索,也就是说倘若找到龙脊之地彭家先祖的陵墓,不但能得到涅槃轮,很有可能还会找到神域图的下落。
    “七爷,您不是说朱家先祖留下的藏宝图应该有三份,您手里一份,被人拿走了一份,那另一份呢?”叶知秋问。
    “这个就不得而知,我追查了一辈子,也就查到其中一份或许落在虢国国君之手,只有最后一份,先祖遗训中并没有提及下落。”
    “遗训?七爷,这遗训的内容是什么?”田鸡问。
    朱七不慌不忙对我们说,朱家先祖曾协助大禹治水,居功至伟功不可没,后来被封为王室,先祖在离世之前,大禹为感激治水之宫,为朱家先祖修建青铜宫殿的陵墓。
    而先祖把藏宝图交给后人,并告之藏宝图中有能问鼎天下的宝物,找到便能得到整个天下,然后先祖只身一人前往青铜宫陵墓,没有人知道这处陵墓的所在。
    因此后人推测那能让朱家后人问鼎天下的宝物应该就藏匿于青铜宫殿之中,所以朱家后人世代盗墓,但并非小打小闹,专门探寻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大墓,就是想要找到传闻中的宝物。
    “后来我反复推测,到底什么宝物能有问鼎天下的能力,思前想后才意识到,先祖是在暗示九州鼎。”
    “七爷,您是怎么推测出来的?”我漫不经心问。
    “先祖协助大禹治水居功至伟,而大禹治水采取的是疏通,这就必须有全盘的九州地形图才能做到,因此我猜测先祖应该是掌握了九州全貌的地图,无独有偶,大禹后来铸造九州鼎,上面铭刻的便是九州名山大川等地形地貌,而九州鼎在随后便销声敛迹。”朱七心平气和回答。“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先祖所说的问鼎天下宝物,八九不离十指的就是九州鼎。”
    朱七看似邋遢固执,可心思缜密滴水不漏,想到这里我重复之前问过的话:“七爷,山村岭的虢国古墓群,您是最先发现的人,后来考古队接手挖掘,所有出土的文物想必您知道的一清二楚,这都几十年了,您也没有过问这里的事,可见考古对在山村岭的发现对您并无作用,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您突然到这儿来呢?”
    “七叔隐居在白鹿原,收山之前特意交代我一件事,倘若玉猪龙重现的话,我务必要第一时间告之他。”应悔元在旁边解释。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应悔元应该早就知道朱七在找的是什么,他看到我拿出的玉猪龙后一定很吃惊,难怪他会让我们先到这里,说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事要办,原来是去通知朱七。
    “那枚玉猪龙我可否一看。”朱七取下嘴角的烟杆。
    “当然可以。”我笑的很轻松,估计朱七都没想到,我才是真正借花献佛的那个人。
    我把玉猪龙递到朱七手中,他放下烟杆,原本浑浊的眼睛顿时变的年轻和犀利,来回端详了良久:“是的,就是这个,和先祖留下的如出一辙,看来九龙程瑞尊真的存在,也不枉我耗费了一辈子时间在上面。”
    “七爷,您老可以关于九龙程瑞尊的线索?”田鸡连忙问。
    “线索?你们不是拿着垂棘之壁去博物馆了吗,按理说应该已经看到九龙程瑞尊了啊。”应悔元一脸诧异。
    田婉清把垂棘之壁拿出来,失望的摇头:“当年被我发现的九龙程瑞尊被朝歌发现是仿制的赝品。”
    “赝品?!”应悔元更是迷惑,好半天没反应过来。“不对啊,以你的本事,真假应该可以分辨,即便你打眼,那东西被研究了几十年,是真是假考古队里的人总该能鉴定出来才对。”
    “爸,真假有很多种,作为西周的古器来说,收藏在博物馆中的九龙程瑞尊是真的,但是并非是我们要找的东西,那不过是虢国一个大夫仿制的。”田鸡解释。
    “既然博物馆中收藏的是赝品,那真正的九龙程瑞尊又在什么地方?”应悔元疑惑不解追问。
    “在虢国国君的墓里。”朱七不假思索回答。
    我一直在留意朱七的反应,他听到博物馆中的九龙程瑞尊是赝品时,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似乎早就知道这个结果。
    “七叔,我突然想起来,您既然一辈子都在找玉猪龙的下落,九龙程瑞尊出土的时候,我还专门告诉过您,可您从来都没有向我打听过九龙程瑞尊的事。”应悔元眉头一皱,都说了,这行当里就没有傻子,估计应悔元也觉察到不对劲。“难不成您老早就知道那玩意是假的?”
    “竹书纪年上记载的很清楚,九龙程瑞尊原本属于戎狄之物,推测起来应该是红山文化居民的后裔,这器物据说有长生不死的秘密,第一个得到此物的便是虢国国君,从此以后虢国开始国力衰败举国上下迷信鬼神妄想食玉成仙,这一切应该都和那尊青铜器有关。”
    朱七心平气和回答,长生不死一直是人梦寐以求的事,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是想要得到永生,而且长生这东西没人希望和别人分享,虢国上下迷信成风,应该是受到君王影响,这么重要的器物虢国国君即便是死也不会流传后世的。
    “所以九龙程瑞尊的下落只有可能在国君的陵墓之中,再说,大夫古墓中的九龙程瑞尊上,那处画蛇添足的铭文,就足以证明那玩意是赝品。”朱七看着手里的玉猪龙侃侃而谈。
    “九龙程瑞尊上的铭文?!”田婉清突然一愣。“七叔,您老是怎么知道器物上有铭文的?”
    “田姨,您不是在大夫墓室中发现了盗洞嘛,而且还有人进入时留下的脚印,七爷把话都说到这份上,您怎么还想不明白。”宫爵聪慧的淡淡一笑。“七爷就是当年比您先进入墓室的人。”
    我看向朱七把已经卷好的烟递过去笑了笑说:“七爷把先祖的秘密原本是打算烂在肚子里的,以至于对应叔都没有说,七爷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今肯到这里来,想必又是要故技重施了。”
    朱七放下手中的玉猪龙,嘴角缓缓翘起,手摸进衣服中。
    “三十年前我借花献佛,成全了悔元和婉清,如今我就再借花献佛一次,我这个老东西能不能在临死前完成先祖遗训,就全仰仗在座的各位神佛了。”
    朱七说完手放在桌上,等他把手移开,那竟然是半卷竹简
    

第608章 王陵迷踪
    朱七说他先后探查过太子和大夫墓,结果在大夫墓打通盗洞的时候封石断裂,压住了古墓中最重要的金井,他进去后第一眼就看见了九龙程瑞尊,本来大喜过望可当他看见里面铭文时就知道是赝品,原封未动退到金井的地方。
    可惜人单力薄抬不起封石,只看见半卷竹简留在外面,朱七只好隔断绳索带走,在当时的行当里,朱七就是风向标,他到什么地方就预示着一定有大墓。
    为了找寻虢国国君墓的下落,朱七在上村岭一带停留了太长时间,圈里的同行也闻风而动,朱七心里清楚这里的古墓群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发现,为了能掌握这些墓葬中出土文物的情况,绝对不能让盗墓同行沾指,这才顺水推舟让应悔元把消息透露给田婉清。
    “竹简的另一半内容,悔元已经早就告诉您了吧。”田婉清苦笑。
    “和竹书纪年上记载的一样,九龙程瑞尊应该真的隐藏着长生不死的秘密,可惜虢国国君不得其解,自以为是妄想食玉成仙。”
    朱七指了指桌上的竹简,告之上面记载的很清楚,我们连忙围上去,竹简上的文字详细描述了九龙程瑞尊的来历,以及至今考古学家都无法知晓的虢国秘密。
    虢公征伐戎狄并且得到九龙程瑞尊,同时也得知了关于这尊器物的传说,上面的玉猪龙具有通神的能力,若是知得其法便可长生不老,虢公将九龙程瑞尊带回,为了揭开永生的秘密,终日荒废朝政迷信鬼神成风。
    非但虢公一人如此,食玉之举举国上下效仿,为了尽早破解九龙程瑞尊中的玄机,虢公召集群臣集思广益,长生不死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美事,大夫偷偷仿制一尊,最后当陪葬品一同下葬。
    “这些事情我们已经知道,看起来这半卷竹简并没有我们想要的线索。”薛心柔看完有些失望说。
    “刚好相反,这半卷竹简上应该透露了真正九龙程瑞尊的下落。”朱七抽了一口烟不慌不忙说。
    “有吗?”叶知秋从我手里拿过竹简,认真重新看了一遍,表情依旧很迷惑。“没有啊,这些记载顶多说明了九龙程瑞尊的来历而已,并没有提及这尊器物的下落。”
    “我说过,九龙程瑞尊下落唯一的可能,应该在虢国国君的陵墓中,我找寻这个地方大半辈子,原本都打算放弃的。”朱七漫不经心回答。
    “七叔,难不成您老找到了国君陵墓?”田婉清大吃一惊。
    “真找到我还用得着跑这儿来和你们磨叽。”朱七摇摇头回答。“西周葬制中,诸侯国多采用群葬,虽然有贵族和平民之分,但是墓葬群的位置都在一起,可唯独虢国古墓群与众不同,我始终找不到国君的陵墓,由此可见虢公下葬的时候刻意不想陵墓位置被人发现。”
    “七爷,您刚才不是说,虢国国君陵墓的下落就在竹简之中吗?”田鸡问。
    朱七的手指移到竹简上,我们目光望过去,那行文字很简短。
    虢公崩,葬河水,尊器陪葬无踪,复而铸之
    “这句话说的很清楚,尊器指的就是九龙程瑞尊,最为陪葬品下落不明,大夫才根据原来的器物重铸九龙程瑞尊,也就是后来在古墓中发现的那个。”朱七手指往前移,在文字上点了点。“关键就在最前面这两句话,虢公崩,是说国君驾崩,葬于河水。”
    “河水?难道是水葬?”田鸡大吃一惊。“那这事就可以到此为止了,这都几千年前的事,水葬上哪儿去找?”
    “可是西周葬制中,诸侯国都没有水葬的风俗,特别是在中原地区,这种下葬的方式闻所未闻,要知道历来都讲究入土为安,何况还是一国君王,怎么可能如此草率用水葬呢?”叶知秋眉头一皱。
    “这个问题纠结了我大半生,至于水葬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首先不符合规矩,从未听说过有国君会采用水葬的方式,再者水葬太过张扬。”朱七把手收回去平稳说。
    “河水不就指的是江河嘛,难道还有其他的解释?”薛心柔也一筹莫展。
    “我推测了很久,河水应该是一处地名才对。”朱七说。
    田婉清沉默了片刻,连忙让应悔元找来地图,这是一张春秋战国时候的各个诸侯国疆域图,她在地图上用红笔画出一个圈,是虢国曾经的版图。
    “如果河水是一处地名的话,这个地方无论如何都应该在这个红圈之中。”
    “为什么?”宫爵问。
    “当时是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乱世之秋,堂堂国君驾崩又岂会埋葬到别国的疆域之中,由此可见,河水这个地方应该在虢国的版图之内。”我给她解释。
    “那不就简单了,找到河水这地不就能找到国君的陵墓。”田鸡兴高采烈说。
    “真有那么简单,你七爷如今就不会做在这儿了。”应悔元看向朱七。
    “该找的地方我都找过,可以说任何有可能是墓葬的地方,我都探查过很多次,可奇怪的是,我竟然在虢国的疆域中找不到国君陵墓。”朱七叹息一声。
    “河水”田婉清目光专注的看着地图。“我对虢国的历史算是比较了解,可所有的文献以及古籍中,从未提到过在虢国境内有河水这个地名。”
    朱七又从身上拿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张保存完好的绢布,小心翼翼平铺在桌上,告之这绢布是当年和竹简一同从大夫墓中带出来的。
    绢布上绘制的也是地图,不过是更加详尽完整的虢国版图,一城一池甚至每到关隘都巨细无遗的标注,上面详尽的写着地名。
    “这绢布和竹简是在一起的,我寻思应该有很重要的作用,就一同带走,可琢磨了几十年也没看出端倪。”朱七解释。
    我们目光全都注视在上面,虽然这张绢布年代久远,可绘制出来的版图和如今的地图大同小异,即便标注出详细的地面,可是依旧没有出现河水这个地方。
    “干嘛要留一张虢国的地图在墓里?”宫爵喃喃自语,来回在两张地图上对比。“也没瞧出有哪儿不同啊。”
    “有,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田鸡说。
    “什么地方不同?”我们异口同声问。
    “你们看,原来的地图上这里有一条路,而现在的地图上却没有。”田鸡手指在两张地图的某处说。
    还真如同田鸡所说,现在的地图上没有那条路,叶知秋连忙问:“田姨,您对虢国的历史最为了解,这条消失的路原本干嘛用的?”
    田婉清在两张地图上对比了很久,摇摇头回答:“这不是路。”
    “那是什么?”
    “这是河道,现在的地图上没有,想必是断流了。”
    “断流的河道”我猛然站起身,震惊的看着现在的地图,手指在上面搜索这条断流河道的源头,当我看见写在源头处的文字时,顿时大吃一惊。“河水!河水不是地名!”
    “不是地名?”朱七连忙取下嘴角的烟杆。“你认为河水指的是什么?”
    “河水指的是河流的名字,而且还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一条河流。”我兴奋不已回答。
    “有叫河水的河流?!”田鸡挠挠头。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旁边的叶知秋恍然大悟说出声。
    朱七一怔也慢慢站起身,震惊无比的沉默良久:“你,你是说河水指的就是黄河!”
    黄河在春秋时期就被称之为河水,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之中,而且后来的文献中有明确的描述,把古代华夏的四条自有源头并独流入海的大河分别是江、河、淮、济称为四渎。
    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黄河在四渎中便是河,河水指的就是黄河之水。
    “虢公崩,葬河水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虢国国君驾崩后,埋葬于黄河沿岸的某地。”叶知秋兴奋的大声说。
    “那麻烦就更大了!”田婉清非但没有开心,面色更加凝重。
    “为什么?”宫爵问。
    “若是没有修建三门峡大坝,沿着虢国境内的黄河河道探查,虽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至少还是有希望的,可是如今这片区域已经完全被淹没,若是虢国国君墓在河道沿岸的话,根本没有机会再找到。”
    “婉清,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春秋战国时期黄患就开始严重,若是把陵墓修建在河道边,一旦黄河泛滥陵墓势必会被淹没,虢国国君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啊。”
    “虢公当然想到了,不过此人为了不让自己陵墓被发现,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之前的推测是错误的,国君墓并非在靠近河道的地方。”我来回看着桌上两张地图,豁然开朗的淡淡一笑。“我知道国君墓在什么地方了。”
    

第609章 黄河古道
    其他人都紧张看向我,朱七最为激动嘴边的烟杆都耷拉下来,我指了指绢布上的河道:“国君的墓就在虢国的疆域之内”
    “疆域之内?!”朱七听完大吃一惊,然后茫然的摇摇头。“扪心自问探墓的本事我还算是拿得出手,得到这张绢布之后,所有可能下葬的地方我都探查过,如果在虢国境内的话,我怎么也该有所发现才对。”
    “七爷,不是您探墓本事的问题,是您压根就没探过陵墓的位置。”我淡淡一笑回答。
    “还有我没探过的地方?”朱七眉头一皱想了半天还是摇头。“这关系到朱家先祖的遗训,我断然不会有所偏差,按照西周的葬制,但凡是可以下葬的地方,我一处不落啊。”
    “七爷,不是您有所遗漏,而是陵墓的位置您根本接触不到。”
    “到底在什么地方?”
    “葬河水!”我指了指绢布上的河道。“真正的意思,虢国国君墓在黄河之底!”
    我话音一落,房间里所有人目瞪口呆,朱七嘴边的烟杆都掉到地上,相互之间面面相觑对视,应悔元好半天才说出话来:“国君的陵墓在黄河之底?这,这怎么可能?”
    “朝歌,你这个推断恐怕有待商榷,要知道黄河历来泛滥至今都无法根治,在当时的情况下,以虢国的人力和物力根本驾驭不了黄河,又怎么能把陵墓修建在黄河之底。”田婉清说。
    “是啊,我看也没有这个可能,如果你所说的成立,首先得让黄河断流,势必就要在上游修建大坝,从而才有可能在下游某地修建陵墓,理论上的确是有可能成立的。”薛心柔指着地图上黄河的河道说。“但是,一座君王级别的陵墓,少说也得修建五六年吧,即便能在黄河上游修建大坝,可蓄水也不能超过这么长时间不排洪啊。”
    “别说蓄水五六年了,你没听过天下黄河不桥这句话啊,黄河水流湍急,架设桥梁非常困难,古时生产力落后,不桥是不可使之成桥的意思。”叶知秋也对我摇头说。“桥都无法架设,又怎么可能在上游筑坝。”
    “再说,修建陵墓最忌惮的就是水,挖掘的墓室一旦有水渗透,势必会导致土层塌陷,陵墓即便能完成,埋葬在里面也不会牢固,早晚都会坍塌。”应悔元看着我郑重其事说。“而且西周时期墓葬都采土木架构,就算墓室封顶,河道只要恢复,在黄河之底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以当时的建筑技术是绝对无法承受的。”
    “在坚固的墓室相信会在瞬间坍塌!”田婉清不假思索说。
    “对,你们说的这些我当然清楚,莫要说是两千年前的虢国,即便是现在,想要在黄河之底修建陵墓也难于登天。”我淡淡一笑声音很坚定。“但是,其他人不行,可虢国国君却能做到。”
    “为什么?”朱七问。
    我指着现在地图上消失的河道回答:“你们为什么不想想,在两千年前这里本来应该是黄河的河道,为什么现在去没有了吗?”
    田婉清低头去看,很快抬头说:“在虢国古墓被发现后,考古队专门研究过这条河道,消失的原因是当时的周王对黄河改道”
    田婉清突然愣住,我看她表情就知道多半是想到这其中的奥秘,黄河频繁的灾害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不计其数,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
    泥沙一直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最早能追溯到大禹时期,当时治理洪水采用的方法便是疏通。
    而关于黄河第一次改道的记载就是周王,地点正是当时的虢国境内,为了防止黄河泛滥,周王对黄河实施了改道工程,参与这个工程的就是虢国。
    “这就是为什么在虢国的境内会出现一条被荒废的河道,当时的虢国国君反其道而行之,黄河改道之后,国君便直接把陵墓修建在旧河道之中。”我点点头继续对其他人说。“要改道黄河工程一定极其浩大,在旧河道上修建陵墓自然不会被注意,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工程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虢国国君墓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
    “虢公崩,葬河水原来是这个意思,难怪我寻遍虢国境内,怎么也找不到国君墓的蛛丝马迹,我哪儿会想到会把陵墓修建河床之下。”朱七恍然大悟。
    “既然知道了地方,那还不好办,抓紧时间把墓室的位置给探出来。”田鸡说。
    “怎么探?”田婉清抬头看着田鸡。
    “妈,探墓这门道可就多的去了,和您考古挖掘的方式截然不同,这儿不是还有七爷和我爸,再说了朝歌可是叶叔亲手调教出来的,这间屋里可有三代探墓高手,只要知道地方什么墓都能探出来。”
    “在其他地方我当然相信这不是难事,可若是陵墓修建在古河道下面,不管用什么探墓的方法,也不可能知道古墓的位置。”田婉清郑重其事说。
    “田姨,为什么在古河道下面就探不出来?”薛心柔问。
    “河床干裂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河床上沉积的河水会凝固,并且坚若磐石,很难把探铲打下去。”
    “对啊,这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应悔元神情凝重问。“婉清,这段河道你最熟悉,全长有多少?”
    “测量的距离是三十多公里。”
    “这么长的距离”朱七拾起地上的烟杆,低头沉思片刻后说。“陵墓可能修建在任何一处位置,要想探明墓室的地点,势必要采用梅花桩的探洞方式,事关重大不能走漏消息,就靠屋里这些人,少说点,没个五六年时间绝对探不出结果。”
    “我看恐怕还不止,河道虽然荒废但又不是没有人走动,我们明目张胆在河道上打探洞,以七爷和应叔的身份,想必顶多十天半个月时间,消息就会走漏出去。”宫爵说。
    我默不作声的摇头,重重叹息一声说,这些都不是关键,最麻烦的还不是这些问题,即便我们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探查完这三十多公里的河道,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无所获。
    “为什么?”叶知秋问。
    “探铲打下去后,是根据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等情况,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说简单点就是看看下面有没有活土”
    “古河道下面不可能有活土!”应悔元顿时一惊,接过我的话声音焦虑。“古河道下面的土层全是沉积的淤泥河沙,修建陵墓时候挖掘和填埋的都是死土,整个古河道也是如此,就是说,在这三十公里范围内全都是死土。”
    “这个虢国国君还真有点意思,不知道此人是随心所欲选择的陵墓位置,还是千挑万选才决定把陵墓修建在古河道下面,如果是刻意如此的话,那此人恐怕修建了一座最隐秘也是最安全的墓室,任何人都别想找到这处陵墓的所在。”朱七抽了一口烟缓缓说。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叶知秋焦急万分。
    “应该没有,虢国古墓被发现后,因为只找到平民墓葬群,贵族古墓至今没有被发现,所以除了考古队外,还有很多盗墓贼试图找寻贵族陵墓的位置,但至今也没有听到任何一处贵族墓葬被发现的消息,如果陵墓在河道之下,想必除非对整个河道挖地三尺,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