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醉-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氲惫嗣蟪迹谛戮次缓蠡袢「呷ㄎ唬帕直破瘸⒆龀鼋饰淮胩拥木龆ǎ撬霾⒉皇俏颂煜掳傩占吧琊⒍悸恰
朝堂上一片混乱,一直没有吭声的武则天终于忍不住了,怒喝了一声,令诸臣安静。贺兰敏之与戴至德、张文瓘等人才不甘心地住了口,但依然怒目而视。这时中书舍人裴炎走了出来,在众人刚刚安静下来时候,大声禀奏:“天后娘娘,臣有奏!”
“讲!”武则天的声音依然与平常无太多异常。
裴炎作礼后,长身而立,朗声说道:“娘娘,众同僚心忧天下,怕天皇陛下久病无法理政,导致朝中生乱,这可以理解。但天后娘娘是代陛下处理朝事,是受陛下所托而为,在陛下病恙未愈之际,代为执掌朝事自是合情合理,除非陛下沉疴不治,方可考虑传位于太子!臣等想知道陛下如今的身体情况,要是陛下身体慢慢康复,有治愈后继续理政的可能,那诸同僚联名上奏,请朝廷改立新君的提议自不需要再议什么!”
今天不想站出来凑热闹,只想看诸臣有何表现的陈易,听了裴炎此话后,甚是惊叹。他也弄不清楚裴炎为何这样说,好似他知道李治的身体情况一样。心里也不禁嘀咕,不成武则天将底细透露给裴炎过?他可是知道,原来的历史上裴炎可是武则天一手提拔上来的,虽然最后裴炎是被武则天杀掉,但依然改变不了早的时候,裴炎是武则天铁杆心腹的事实,难道这其中有他不知道原因的故事在?
就在他疑惑之时,殿上的武则天有了反应,在裴炎的仰然挺立,及其他众臣的惊愕之中,猛然起了身,暴喝道:“既然诸位爱卿如此关心陛下的身体,那今日本宫就领你们去看看现在陛下的情况!”说着一摔衣袖,从帘后起身离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
第八章怎么会这样呢
武则天拂袖而去,众臣面面相觑了一会后,立即闹腾开了,讨论的声音马上响了起来,也很快就在大臣走出殿,跟上已经往金銮殿方向去的武则天。那些迟疑着不知道要怎么而为的大臣,最后也是跟上。刚刚在朝堂上梗着脖子争论的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李义琰等人已经有点明白什么事了,他们真的被吓住了,醒悟过来后,跑的比其他人更快,特别是年事已高的戴至德和张文瓘,丝毫不理会身边那些比他们体壮很多的同僚,甩开步子,很快就跟上武则天了。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太有人敢大声喧哗争论什么,一大群朝中大臣跟在武则天身后,往李治所住的金銮殿而去,除了脚步声,再没有其他声音发出来。即使许多人心里充满了疑惑,甚至惊恐不安,但他们依然不敢交流点什么,哪怕是声音很轻的问询也不敢发出来。
宣政殿离金銮殿相隔距离并不是很远,顶着烈日而行的众大臣在刚刚走出汗之际,已经走到了金銮殿外,而这时武则天已经在殿外树阴下站定了。
因为盛怒之下拂袖而去,武则天离开宣政殿时候并没乘坐辇驾,只是在一群宫人及千牛卫军士相伴下而行。走了一段路,她也满头是汗了,只是并不觉得累,心里在一种满是恨意将消,很解气的感觉将上来的那种得意感。在树阴下长身而立,等着身后跟随的大臣们走近后,这才冷着脸喝道:“你们不都是关心陛下的病情么,那好,今天本宫就带你们过来看看陛下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众臣依然如上朝一样列队站定,一脸的汗水也没人敢擦。躬身而立,没人敢出声,只等着武则天的继续训令。武则天冷眼扫了一阵低头垂立的众臣后,语气淡淡地说道:“陛下身体未完全康复,如此多的大臣不方便全部进去见驾,会惊忧陛下养病的,戴卿、郝卿、张卿、李卿,你们四位是政事堂的宰相,今次又是你们提起要让本宫立太子为新君的,今日就请你们随本宫进殿。先看看陛下的身体情况,看了陛下的情况后,你们再告诉本宫,是不是应该将皇位传于太子!太子也随本宫进去见驾,还有左仆射裴卿、秘书监武卿、中书令李卿、军器监陈卿!”
武则天说完。一掀诺大的宫装裙摆,在两名宫女的搀扶下。率先踏上金銮殿外的台阶。拾级而上。被武则天点到名的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李义琰、裴行俭、李敬玄、贺兰敏之、陈易鱼贯跟在后面,走进金銮殿。殿内一片清凉,不过踏进金銮殿的大部分人都心情沉重,丝毫感觉不到殿内的清凉,心情最紧张的数人脸上的汗与直流淌着。在武则天率几位大臣进殿时,候在殿内的数名宫人一起上来行礼。却也没任何声音发出来。
武则天快步走到李治所躺地榻前,在坐下时候,已经完全换了副神色。满脸堆笑地对躺着榻上,双眼无神地看着殿顶的李治轻声说道:“陛下。众爱卿关心你的身体情况,今日他们一起来探望你了,你起身看看他们吧,也好让他们放心一下!”
说着武则天马上命令候在身边的两名宫女,将李治扶起来,让他靠着软垫而坐。这两年,李治一直这样躺着,但依孙思邈及陈易的吩咐,宫人们不停地为李治擦洗身体,并不断替他翻身,按摩身上的肌肉,他身体的情况并没发生大的改变,褥疮什么的也没出现,还因为久不见过阳光,脸色比以往更加白皙。因为用药的缘故,这两天白皙的脸上有让人看着舒服的血色上涌,乍看一下马上会判定李治的身体情况不错,除了眼神有点没有光泽外,其他情况看起来都是像一个大病将愈的人一样。
在武则天令宫人将李治扶起来,面对诸臣之时,裴行俭等一众大臣已经全部跪伏在地上,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等人更是以头触地,要不是硬忍着,早已经嚎啕大哭了。刚才他们已经看到了李治的神色,李治的神色看起来很好,任谁都可以马上判断出,皇帝陛下的病情已经大有起色,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很可能可以完全康复。他们当然不敢长时间与李治的眼神对视,臣对君敢这么无礼,是大罪,谁也不敢这么无礼的!连太子李显也是这样,所做的只能低着头跪伏在地上。
这也算是幸事,要是他们敢长时间注视李治的眼神,一定会发现李治的眼神中空洞无物,甚至不能聚焦,明显能看出是一个不大有意识的人。
在戴至德等人泣不成声,哽咽着低低地说着:“陛下……”“臣等叩见陛下”“请陛下恕罪”之类话时,武则天淡淡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诸位爱卿,陛下的身体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据太医讲,再过一些时日,多则半年,少则几月,陛下的身体就可以康复,今日你们也看到了陛下的身体情况,现在可以当着陛下的面说,是不是要陛下和本宫传旨,令太子登基即位?”
武则天说话间,除了冷眼扫过戴至德等人的脸外,还狠狠地瞪了眼一直低着头小声哭泣的李显,只可惜李显并没看到自己母亲那狠狠的目光。
“臣不敢!”抬起头飞快看了一眼依着身后靠枕,漠然地看着他们的李治后,戴至德等人又完全跪伏在地,并以头触地,带着哭音说道:“陛下,娘娘,臣万死不敢再提此议,臣等不知道陛下身体将愈,所以才提出希望娘娘将皇位传于太子,以免天下生乱的奏议,如今陛下身体将愈,臣等立即收回此奏,请陛下和娘娘处罚?”
“咚咚”的磕头声传到同样跪在一边的陈易耳中,让他很不是滋味,这些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他们的能力与忠心是不能置疑的,如今却见他们这样的表示,让他很是内疚。这骗局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但这念头也只是一瞬间存在。马上就消失了。他也知道,要不是弄出这一骗局来,那结局谁也难预料,即使武则天有其他手段,那也肯定没有设置这样一个骗局来的平稳,这些老臣既然忏悔,就让他们忏悔一阵吧!
这时武则天略显恼意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各位爱卿,肃静!陛下需要长时间静养,你们不能在他面前哭泣,那样会让陛下也跟着伤感。不利于身体康复的,你们快起来吧!”
“是,陛下,娘娘!”戴至德、郝处俊等人强自忍住心中的悲意,抹去眼泪。起身站定。
这时裴行俭上前一步奏道:“陛下,娘娘。臣等已经看到了陛下身体康复情况。不敢再在这时打扰陛下的静养,我们这就出去!陛下,娘娘,臣等告退!”说着对诸人使了个神色,再对武则天和榻上的李治行了一礼,率先离去了。众臣也先后向李治和武则天行了礼。转身离开金銮殿。
在众臣抬眼行礼间,大多的人看到李治两侧眼角边各有一颗泪滴落下来,更让他们悲戚,包括裴行俭在内的大多人。都不禁掉下了泪,当然掉泪的人中不包括陈易和贺兰敏之。看到此景的陈易心里是咯噔一下,很是吃惊,他在嘀咕,难道李治真的有点恢复了神智,为眼前情况动容了吗?
只是一切不容他细想,马上随着裴行俭等人离开了金銮殿,走到殿外。
李显却是并没有和他们一道离开,依然跪伏在地上,哽咽着不肯起来。
殿外的诸臣看到裴行俭、戴至德等人含着泪从金銮殿走出来,不少人迎了上来,低声问询皇帝的身体情况,其他没迎上来问询的人也是一脸关切的神色,空阔的殿外依然没太多声音,连戴至德等人的抽泣声音都可耳闻。作为百官之首的裴行俭压压手,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在所有人都肃身而立,竖起耳朵静听之际,裴行俭以他那很有磁性的声音缓缓而道:“各位同僚,某等已经进殿探望过陛下的病情了,陛下的病情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脸色红润,气色很不错,并且已经可以坐起身,据太医所述,再过几个月,至多半年到一年,陛下就可以起身理事了!”
“啊?!”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叹,无数惊异的眼光落在裴行俭身上,又马上看向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等这次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太子事件的始作俑者。
戴至德等人一副无地自容的神色,面对众人的质疑神色,在相互看看后,也没退缩,由戴至德领头说道:“诸位同僚,某等事先并不知道陛下身体将康复,因此才奏请天后娘娘,改立太子为君,今看到了陛下的身体将复,我们将马上撤回奏请,不再提请此事!”
怎么会这样呢?这是许多人心中的感叹,此前他们都认为,皇帝的病再不可能治愈,因为这是此前得了的结论,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结论,因此戴至德他们才花了几个月时间密谋此事,却没想到事到临了,却发现李治身体将愈,这不是自找苦吃,自己将绳子套进自己的脖子吗?
就在一群大臣吵吵嚷嚷议论这件事的时候,发现太子李显耷拉着脑袋,红着眼睛从金銮殿内走了出来,人堆中马上变得鸦雀无声。裴行俭等职位最高的大臣马上迎了上去,作礼问候。李显却是没回礼,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众臣免礼。在众臣的疑惑不解中,李显走到一脸惶恐的戴至德、郝处俊等人面前,不待他们再次行礼,就冷声说道:“戴卿、张卿、郝卿、李卿,你们这是要陷孤于不义啊!父皇依然康健,你们即要逼迫母后将皇位传于孤,这事要是让天下人知道,孤还有何脸面当这个太子!”
李显说着,抹了把眼睛就走了,把众人惊的再一次目瞪口呆。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等四位挑起这件事的政事堂宰相,一下子脸如死灰,怔怔地看着摆着身子往远处走去的李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其他那些跟着附他们议的各级大臣,更是不知所措。
这时裴行俭开口了:“诸位同僚,陛下身体还未完全康复,我们不能再在此喧闹,影响了陛下的静养,还请各位自去做事,这件事要如何最后处断,天后娘娘自会在朝会上与大家讨论的!”说着率先离开了金銮殿外,往设在太极宫的尚书省官衙而去。
其他大臣也不敢再在这时逗留,三三两两地结伴而去,做事的自去做事,没事做的自己回府。
贺兰敏之特意拉着陈易一道走。这家伙脸上没有多少悲哀,还有点小小的兴奋,在与陈易两个人单独相处时候,这份兴奋更强烈了。
“子应,你说这件事后,会有多少人丢官去职?”贺兰敏之压低着声音问道。
陈易摇摇头:“不知道!”看到贺兰敏之有点不可置信一样,只得再解释了句:“舅兄,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要看皇后娘娘如何处断了!”
“姨母一定不会放过这些人,不会轻处这件事的!”贺兰敏之说话间脸上闪现着一些骇人的光芒,不过旋即就逝,但依然有点小兴奋:“这些老臣自以为一直以来受到陛下和姨母的信任,就在朝中为所欲为,这次竟然敢逼宫,逼迫姨母做出决定,在陛下健在之际,将皇位传于太子的决定,哈哈,他们却是没想到,姨母来这么一招,让他们自己去看陛下的病情,这下他们再没话说了吧?我想,要是我做出了这样的事,不需要姨母责罚,自己就无颜继续在朝为官,甚至无颜活在这世上了,哼哼,真希望姨母重处他们!”
看到贺兰敏之这样一副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的样子,陈易其实很想问一句:你为何要这样呢?但话到喉咙边,还是吞了回去。不问也罢!
他这位大舅兄,自被立为武家子嗣后,有些想法已经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第九章轻敲重打,区别对待
(感谢天魁葬魂皇、秋水※人家书友的月票!)
…………………………
大明宫,仙居殿。
斜躺在那个封闭的内室所置榻上的武则天,正与坐在对面的陈易小声地说着话。
因为要说很机密的话,所有宫人都被屏退了,陈易也比寻常随意了一些,歪着身子坐在武则天的对面,眼睛也不老实,时不是瞄了眼因为斜躺着身子而导致酥胸半露的武则天身上的风光。武则天也发现了陈易眼睛的不老实,但也没任何的嗔怪,很大方地任陈易一览秀色。
不过武则天的春光外泄及陈易偶尔的偷瞄只是今天会谈的一个小插曲而已,今天两人要聊的事还是挺重要的。一通比较杂的话下来后,正式进入主题。
“子应,本宫想问问你,对于这次当殿逼迫本宫立太子为君的那些人,要怎么处置才好?”武则天以淡淡的口气说起了这件注定会非常沉重的事。
陈易早就料到武则天会和他说起这件事的,因此在这两天仔细考虑过这事,并且还与裴行俭有过一定程度的交流,听武则天如此说,略作思考后就说了:“娘娘,臣觉得这件事如何处理上你一定有自己的考虑了,不过既然娘娘问起来,那臣也斗胆说上两句,要是说的有什么地方不对,或者拂了娘娘的话,还请娘娘小声责罚,也不要将臣推出去打屁股!”
“啊?!你……”武则天想不到陈易竟然在说此等严肃事时候,还和她来一句这样的玩笑,末了自己却又笑了起来,恨恨地用指头点头陈易:“你啊,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忘记和本宫说玩话。好了,你尽管说就是,无论你说什么,本宫都不会责骂你的!”
“娘娘,臣觉得对所有参与这件事的大臣,要区别责罚,起到杀鸡駭猴的作用就行了!”
“哦?!怎么说?”武则天有点惊异,坐起了身,怔怔地看着陈易。
陈易不避让地迎着武则天的目光,还面带一点笑容说道:“娘娘。他们这样做,确实是不满意你多年插手朝事,想借拥立太子即位的名义让你远离朝事,不再让你插手朝政大事,这件事确实很严重。娘娘你有必要采取严厉措施,趁除去一些人。让他们再也没能力影响朝堂!臣认同这个做法。不过,臣也觉得要是娘娘稍稍改变下思路,从另外角度出发,可以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你想说什么就说吧!”武则天似乎有点明白陈易的意思了,嘴角有点微微的笑容冒出来。
“娘娘,臣觉得这件事后。不要娘娘责罚,这些大臣都会先后提出辞呈或者自请罪,臣觉得这是娘娘再为自己造势的好时机,娘娘可以严厉斥责一下那些稍年轻的大臣。贬官去职都可以,但几位年纪大的大臣们,则可以用他们为朝廷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为由,赦勉他们的罪,加以挽留,并让他们继续任原职,如此所有人都认为娘娘的胸襟无人可比,此举可以收罗更多的人心,”说话间陈易一直留心看武则天的神色,在看到武则天脸上露出微微的赞色后,心里也完全放心了,大概意思也说完,以一句客套般的话结尾:“娘娘,这是臣所想,不知道是不是得娘娘认可,要是娘娘觉得臣说错了,还请娘娘不要责怪~!”
武则天并未马上表态,而是收起了神色,故作恼态地问道:“子应,你是替这些人求情吗?”
“不是!”陈易赶紧摇头,“臣和他们并无太多交集,只是觉得这些人平时颇有名望,且多位是政事堂的宰相,全都重责定会让朝堂上起较大的风波,弄的人心惶惶,不利于稳定,也想让娘娘多收罗一些人心,因此才如此建议的!这也只是臣的个人想法,要是娘娘不认同臣的说法,那就当臣没说!”
“哟,竟然还来气了?!”武则天故作惊讶般地说道:“你的意思是一定要本宫听从你的意见喽?”
“不曾有!”陈易知道武则天这只是在开玩笑,逗他玩,也没太在意,嘿嘿笑了两声道:“娘娘既然在这样的大事上都问询臣的意见,那臣不能不讲一些自己的看法,至于最终如何处断,那当然是娘娘自己说了算,也就这个意思,臣再有胆子,也不敢要求娘娘听从我的主意,我这不是自找死吗?!”
陈易这半开玩笑的话惹来了武则天一个白眼,不过她也马上笑了起来:“臭家伙,竟然这般说话,当本宫是气量很小的人一样!呵呵,不过你说的还是有些理,这事让本宫再好生想一下吧!”
“娘娘,那臣告退了!”陈易也很知趣,虽然今天武则天在他面前大泄春光,但他也不会在这种非常时期找她玩什么暧昧情事,早点离去为好!
武则天也没挽留,但就在陈易起身走去的时候,又问了句:“子应,你觉得这次以后,政事堂该补哪些人进去?”
听武则天再问他如此重大的问题,陈易只得停下了脚步,回头,但并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摇摇头道:“娘娘,这个问题臣真的回答不出来,这事太过于重大,还是娘娘你自己考虑吧,反正娘娘不会把臣扔到那个地方去,定会选一些德高望重,能力、口碑都出众的大臣进去,嘿嘿,臣先告退了,团儿快生产了,我得去看看,也不知道她会给我生个儿子还是女儿!”
这话让武则天脸色徒然一变,有些恨意起来,怨恨陈易如此看重武则天,不过不快的神色也马上没有了,又变成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子应,那你先去吧,好生照顾一下团儿,待她生产了,你也与她说声,好好静养几个月再回宫,本宫这时可离不开她呢!”
“是,娘娘,臣告退!”这次陈易没再给武则天继续问话的机会,拉开门快速走了出去。
陈易走后,武则天一个人陷入了沉思。
…………………………………
武团儿为陈易生了个女儿,七斤八两重,陈易虽然有了一堆儿子女儿,但依然喜不自胜。
不过武团儿却是一脸黯然,这个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什么人都改变不了的,无论是当妻子的还是作妾的,都期望能为夫家生个儿子,母以子贵么,生下了儿子,在夫家的地位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像武团儿这样身份特殊,还没得正式名份的女人,她做梦都想为陈易生个儿子呢!
一看到生出来的是个女儿,武团儿并没太多的欣喜,还掉了几颗泪。不过在看到陈易对女儿的那份怜爱后,也有了喜悦,并央陈易给小孩子起个名。
陈侌,这是陈易为武团儿所生女儿所起的名,自然也得刚当了母亲的武团儿喜欢。
武团儿的事已经通过武顺的嘴被贺兰敏月等妻妾所知,贺兰敏月等人虽然恼怒于陈易的拈花惹草,但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愿,同意将武团儿接回府。武团儿的生产是在魏国夫人府中进行的,只不过没有任何的声张,她所生的女儿陈侌也得到了与其他孩子无二的待遇。虽然自己依然没有名份,并且在产后一段时间过去后,还要回宫中,但女儿先被接纳,还是让她得到了不少安慰。
也就是陈易忙着照料生产的武团儿之际,联名上奏要求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的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等几位重量级的大臣都在差不多时间内向朝廷递交了辞呈,以身体、精力及自己做错事等原因提出致仕的请求,期望朝廷同意他们辞去现在职务,回家养老。
几位大臣差不多是在第一时间内提出辞呈的,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未做出如何处置他们的决定。
出乎大多大臣们的意外,在收到这些大臣的辞呈后,武则天并未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在隔了三天后,才在朝会上宣布处理决定。所有人的辞她都不受,而是做出了自己的处理决定。
武则天的决定同样出乎许多人的意外,她并未重责戴至德和张文瓘这两位老臣,只是在朝会上对他们的鲁莽行径责备了一番,令他们在府中反思一段时间,罚了他们几个月的俸禄。可以说,武则天对戴至德、张文瓘两位宰相的辞呈是挽留的,也没打算责他们的罪,还有一些同样提出辞呈的其他大臣也做出了挽留。不过对于郝处俊和李义琰这两位年轻了许多的宰相,武则天还是做出了严厉的惩罚,贬郝处俊为叠州刺史,李义琰为柳州司马。两位宰相级的人物被远贬到外地为官,级别降了很多,还是让人遍生寒意,天后娘娘的震怒很让人可怕的!
遭遇贬官去职的人不少,一些级别相对较低的其他大臣也被远贬。不过这已经比大部分人预料中的要好很多,有些人猜测一些人会为此丢性命的。这次事件却是没死一个人,这让许多人对武则天的大度心生出好感来,特别是那些刚得其重用的人,可以说,与陈易预料那样,她收罗了一些人心。
第十章不胜感激
(感谢黑暗骑师书友的月票!)
不过戴至德和张文瓘在这件事后先后病倒了,而且一病就很严重。到底是年事已高,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一向身体又不太好,遭受重大打击,心灰意冷之下,病了也是很寻常的事。
病榻中他们再次向朝廷提出辞呈,最终武则天同意了他们的请辞要求,还下诏嘉勉了一番他们在过去这些年为朝廷做出的贡献。一番恩威并施的处罚和嘉勉下来,朝堂上很快就平静了,大臣们对武则天的敬畏程度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些在这次事件中得到益处的人,对其越加的敬佩。
也不知道这件事对戴至德和张文瓘打击太大,还是他们原本身体就不太好,得病后,他们一直没有好,武则天亲自遣太医过去治疗也不见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病越来越严重,并先后在两个月内去逝。戴至德终年七十一岁,张文瓘去逝时候是七十三岁。
对于戴至德和张文瓘的先后离世,武则天也表示了哀痛,各为他们停朝三日,朝廷下诏追赠,追授戴至德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号“恭”。追赠张文瓘为幽州都督,谥号为“懿”!
对于戴至德和张文瓘的处置,武则天是同意了陈易所建议的人性化处置方法,知道他们身体一向不太好,即使继续让他们留在朝中也可能没多少时日了,因此没对他们予以重责,并以功过相抵之说让他们继续任原职。最终两位老臣没遭遇大多数人认为的重责,但两人先后得病并离世,这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包括陈易。只能说是太巧合了,是两人阳寿原本就快近了,非其他原因之故。
从另外方面讲,戴至德和张文瓘愿意挑头做这件事,也可能因为自己年岁已大,时日无多,何不趁年将老,快致仕之际做一件名留青史的事,要是事不成,武则天即使重责他们也没太多所谓。在他们的认为中,这样的事应该不会累及儿孙的。
有了倒霉就有人得益,这是不变的真理,不少大臣在这件事中倒了霉,被贬官去爵。但有不少人却因此得益。戴至德去逝后,尚书右仆射的职空了出来。但想来想去没有如此声望的人可以担任此职后。武则天又将致仕的刘仁轨请出来,担任此职。
刘仁轨原本死活不肯出来,但武则天亲自上门去邀请后,最终还是同意了。张文瓘空出的侍中职由高知周暂任,但冠了“守”字。。御史大夫张大安晋职为检校中书令,这原来是郝处俊的职务。刘审礼转任御史大夫。其空出的工部尚书由贺兰敏之兼任,前头也加了个检校的字样。
裴炎得以晋为中书侍郎,并被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职的衔,补上李义琰的缺。位列政事堂。可以说这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这位与裴行俭出自同一门下,闻喜裴氏的年轻士子。从原本正五品的中书舍人一步跨入政事堂宰相的行列,让许多人吃惊,连裴行俭也吃惊和不解。
两位出自同门的裴姓官同位列政事堂,与崔知悌、崔知温兄弟同居六部尚书之职一样让人惊愕,不过与崔氏兄弟相和睦不同,裴行俭和裴炎却在此后间慢慢积怨,最终形同水火,当然这是后话!
………………………………
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最终在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结果而结尾,让许多人感慨的。不过这件事累及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更没有涉及到民间,消息流传出去的也不多。关于皇帝病情的事,原本就是很忌讳的,这些年极人有人敢私下谈论,这次许多人被贬了官,更加不敢私下议论。
官员们不敢多谈论此事,并严令身边人禁止讨论这些,这样还有什么人敢多说。
官员们不说,坊间百姓更没办法探听到这类消息,也就传来开了。长安城内秩序依然井然,这件事可以说并没影响到任何百姓的生活,受影响的只是那些受贬的官员和他们的家人。
在盛夏来临之际,所有一切都安定了下来,倭国那方面的战事也已经平息,所有倭军都被我大唐军队歼灭,大海人王子继续当他的倭王,并号令诸部落来降。高侃所领的唐军在剿灭了比较正式的倭队后,大部人马也退回到近江一带驻防。近江城已经重新修葺,城墙也全部修筑完成,规模比当初倭人自己修建可是要宏伟的多,城墙高了一半还多,可以作为一个防御之用的工程了。除了近江城驻扎着大量大唐军队外,靠近安东都护府方向的近海岸,原本倭人修建用来防唐军渡海攻击的一些工事性质的地方,唐军也有驻防,并加强了城池之类可以用来驻防的建筑的修建。
除了这些,大唐军队击败了倭队后,并没有更多的动作,高侃下令原地镇守,就地练兵。
倭军主力被击败,倭国都被占,只能说明倭国已经纳入多大唐的势力范围,但其国内各势力依然存在。倭国如今的国土与后世时候的日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倭国现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