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醉-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没有战事,没有风波,许多人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不过历史总不会太过于平静的,或者说一些人不甘于平静的,就在倭境内大捷的消息传来,中大兄等人抵达长安后不久,有大臣上表奏议,要求立太子李显为帝!

这一提议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在听到此消息后,陈易相信,朝堂上的一场暴风骤雨将来临!



第二章主意

这份上奏提议立太子李显为帝,并要求尊不能理事的皇帝李治为太上皇的奏议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让无数的人吃惊,当然也让武则天吃惊不已。不过在知道是何人提议这份奏议后,吃惊的人更加多了,每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清楚,又将有一番巨大波澜在朝堂上掀开。

这份奏议是许多大臣联名上奏的,其中有几位重量级的大臣:尚书左仆射戴至德、侍中张文瓘、中书令郝处俊、中书侍郎李义琰等,还有多位品级为四五品的大臣。

政事堂中的多位宰相与其他大臣一道联名上表,以皇帝多年昏睡不能理政,无法处理朝事,会乱了大唐朝纲为由,要求朝廷立太子李显为帝,改拥李治为太上皇,这不亚于逼宫,在收到这份联名的奏议后,武则天差点被气晕了,在气无处撒的情况下,只能在仙居殿内发脾气,责骂宫人。

陈易第一时间就被武则天召进宫,不过这次他运气不太好,还没行礼问候,就被武则天臭骂了通。“陈易,你与本宫,为何这么大的事你竟然没有打探到?”在屏退所有下人后,武则天怒气冲冲地走到陈易面前,差不多点头指头骂了,“你不是负责军情院吗?朝廷花大力气培养了那么多情报人员,本宫也给予了这么大的支持,你竟然连这点事都打探不到,你,本宫要你们有何用?”

陈易当然很意外,他没料到今天一打照面武则天就狠狠地骂他,记忆中与武则天结识后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时候。他原本以为,今天武则天召他进来,是商量如何应付这件事的,一路进来的时候,也在嘀咕着这事,想着一会该怎么回答武则天的问询,却没料到先被骂了几句。但也马上反应过来。没一点退缩地解释:“娘娘,这样的事他们必定做的非常严密,在没有上奏之前不可能公开,再厉害的情报人员也打探不到,除非将当事人抓起来拷问。这些天臣已经和你禀报过了,朝中一些大臣来往比较密切,只是不知道他们在商量什么!不过此事也是臣的失职。军情院刚建立下人员能力也是差了一点,回后臣一定会严加责问下,让他们不能再有任何的懈怠,严防此类事情发生了!”

确实,这件事军情院并没有打探到相关情况,陈易觉得是有点不应该。万一如原来历史上那样,张柬之等人率领羽林军将士,动用武力逼宫,逼迫武则天退位,此类难收拾的事因为他的出现而提早发生呢?那样武则天没办法做出及早的应对,事到临头了足无措,想不出应对的办法来不是很糟糕?看来情报侦探的工作还有待于改进。不过情报人员是打探到了年后许多朝中高官相互来往比较密切。并将此事报告给了武则天,只不过武则天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

一些朝中官员来往密切,但没办法打探到他们在商量什么。毕竟如此高等机密的事只有相关人员才会清楚,那些高级幕僚、随从都没办法知道的,而几位当事人除非将他们抓起来拷问,不然没办法知道详细情况的。陈易也只能以此解释,希望武则天不要追究这件事,而是想办法将解决众臣逼宫的办法想出来。他有点担心武则天趁机解除他军情院院正的职务。交给丘神勣或者其他人,那他一两年的心血都白费了。在情报侦查系统的建立上,陈易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他觉得这个机构的建立可以让他获得不少的利益,后世穿越的人深知道这样秘密机构的重要性。但要是机构刚刚建立,他这个提出计划,并负责了整个筹建工作的人因为这样一次失职。武则天就将他一脚踢开,那他肯定郁闷的要死。

幸好武则天这个时候并没往这方面想,没有威胁要解除陈易这个兼任的职务,但依然在陈易身上发了一通怒气。都是责怪他和他的下没有尽心尽力做事,以致这样的大事都没能事先打探到,以至她现在猝不及防,做不出有效的应对的话。并恨恨地,要是下次再有这样的事发生,她一定会严厉地责罚陈易,还有他的下。见武则天并没要威胁免他在军情院任的这个职,陈易也放了心。

冲着陈易发了一通火后,武则天心里的怒气也少了一些,可能也是累了,渴了,顾自在案边坐下,猛喝了几杯茶。在解决了口渴问题后,看到陈易依然站在一边,没好气地示意他在一边坐下:“好了,你也坐下话,今日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也要给本宫个意见,要如何处断!”

陈易一脸陪着小心看着武则天,言语很谦恭地道:“娘娘,臣没料到这样的事会发生,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一路进宫时候,也都在想要如何应对方好!”

武则天今天心情实在是太糟糕了,陈易的几句客套话都让她很不耐烦,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道:“你就你想到了什么办法就行了!”

看到武则天这副样子,陈易莫名的有点悲哀起来,看来在武则天的心目中,他的地位依然不是无可取代的,也想到了过年那段时间孙思邈和他的话,看来在发生了重大事件的时候,武则天依然会更看重事,特定情况下,将他拿出来牺牲也不定,不过现在也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武则天既然问询他主意了,他也得有回复,要是这件事帮武则天解决了难题,可能会进一步得她看重也不定,当下清清喉咙,以尽量让人感觉沉稳的声音道:“娘娘,现在许多大臣只是以陛下身体欠安,长久不能清醒,无法起身处事朝事为由,要朝廷另立新帝,以免朝纲混乱。他们如此做的唯一理由就是陛下已经不能理事,要是陛下有康复的迹象,比如可以起身,甚至让人觉得不久以后他可以起来处理事务,那朝臣们又会怎么想?他们现在所提的理由又会不会成立呢?”

这件事原来的历史上肯定是没有的,至少在陈易的记忆中,相似的事都没有发生,最接近的事也就是在武周晚年时候,宰相张柬之率羽林军将士斩杀了武则天的两位男宠张宗昌、张易之,逼迫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李显。但如今李治还活着,虽然这个皇帝陛下已经有点类似活死人了,但至少他的性命还留存,没有死,而且武则天也没完全掌握大权,及至称帝,李显也没被武则天折磨的死活来,年代上不知道差了多少年。没有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在进宫的路上,陈易就一直在想着处置的办法,他能想到的也就这一点。

不过想来想后,他还是觉得他刚才所的办法确实很好。要是人们看到了李治康复的希望,这个皇帝陛下有可能清醒过来,并最终理事,可以继续执掌朝政,那他们就没有理由逼迫武则天做出决定,立太子李显为皇帝,尊李治为太上皇。要是李治在不久的将来能起来自己处理朝事,那这些人要是强求武则天立李显为皇帝,那就太不过了,有点类似谋权纂位的嫌疑啊,那可是大不赦之罪,而且如果李显自己有这要求,那连李显这个太子都可以借机废,在思前思后以后,陈易觉得他这个主意非常好,一定会让武则天满意的,而且他也有办法让李治出现康复的迹象,但也只是迹象而已。

陈易这番话让武则天竟然发了一下呆,她没料到会得到这样的主意,有点不可置信地问道:“子应,你不陛下已经没有任何康复的可能,为何今日这样?难道你……真的有办法将陛下治愈?”

“不是!”陈易摇摇头,“臣没办法将陛下的病治愈,相信天下间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将陛下的病治好,即使神仙下凡也是如此,不过可以施一些药,让陈易有好转的迹象,并且可以起身,被人搀扶着走路,要是情况比较好的话,甚至还有可能一些简单的话,但绝对不可能完全康复理事!”

“原来如此!”武则天听了,松了口气。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因为李治真的不能完全康复而放心,还是为陈易刚才所出主意让她定了心而松口气。但她并没话,而是沉思了起来。

陈易也没接着,静静地坐在武则天的身边,等待她的再次问询。武则天想了一会后,原本紧皱的娥眉稍稍松了些,但神情依旧不轻松。她随后也仔细地问询了陈易相关的情况,包括该怎么对李治医治,如何尽快让李治有康复的迹象而又不会露馅。

在听陈易详细地回答,并感觉到陈易对这件事非常自信后,才真正松了口气,但她依然没给陈易以确切的答复,只是让他先出宫,有事再召他进来商量。听了陈易的话后,武则天差不多已经拿定主意,不过她还是先后召集了贺兰敏之、李敬玄、中书舍人裴炎、丘神勣等亲信大臣入宫,为这件注定会引起惊涛骇浪的大事商量。



第三章密谋

裴行俭从安西归来后,虽然与陈易有不少的交集,但亲自到陈易府上来拜访却一次也没有,两人私下交往,大多是陈易过拜访,或者是相约到外面的酒楼、茶室等地方。这样做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陈易是晚辈,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应该他拜访。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他的小心谨慎。他自安西归来后,行事更加小心了,在被委以更高职位后尤其如此,怕被人认为有结党营私之嫌,因此极少有到别人府上拜访,也不大在自己府中接待来访者,除非那些关系非常亲近的人。不过凡事总有例外,破天荒的,在陈易刚刚从宫中回来时,裴行俭就上门来拜访了。

知道裴行俭今天是为什么事来的陈易没有客套,直接把裴行俭请到了书房中话。

进了书房后,裴行俭也没有任何的客套话,直接切入了正题:“子应,想必你也知道今日某是为何而来的吧!”

“朝中多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立太子李显为帝,尊陛下为太上皇,发生了如此大事,作为尊领百官的当朝尚书左仆射,怎么可能独然于这件事外呢!”陈易盯着与往日相比神情有点异样的裴行俭,笑着道:“守约兄今日不来找我,我也想尽快上你府,找你问询事儿!”

裴行俭在这件事上没有联名上奏,这并没有让陈易有太多意外,经历了大风大浪,因言获罪的这位大唐名臣,肯定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在没有确实有把握做一件事前,特别是一件很可能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前,是不可能轻易做出决定,表明立场的。陈易相信这位当朝重臣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知道有哪些人想联名上奏。要求立太子李显为帝,尊李治为太上皇这件事,有某位主导此事的人游过,但被裴行俭拒绝了。这也明裴行俭并不是现在就赞成让太子即位,代替李治及至武则天处理朝事的人。裴行俭如此决定的理由肯定很复杂,陈易当然想知道这位待他如尊长的人是怎么想的,如何看待这件事。并会做如何表态。裴行俭不来拜访他,他也会在今天过看望一下,顺便问问这位尊长一样的人以主意。只是出乎意外,裴行俭却先于他行动前来拜访了,既然两人会面了,又到这个话题。今日不个清楚应该不会罢休的。

“看来子应对这件事一点也不着急啊!”听陈易调侃般的话,的还很轻松,注视了陈易一会的裴行俭也跟着笑了起来。他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从陈易的话及话的语气中当然能明白过来这其中表示了什么。陈易是武则天极为亲近的人,备受倚重的陈易在这件事发生后,定被武则天召问事过了。陈易神情轻松,话间有调侃的味道。那明这件事并不是很严重,或者武则天已经有对策,不然不可能如此的。在这件事上,他很难处断,若从大义上讲,从李唐的大义上讲,他这个当朝重臣应该站出来,附和戴至德等人的奏议。在皇帝不能理事的情况下,建议让太子李显即位,这是无可厚非的事。但他也知道,在这件事上,没有那么轻松可以实现目的的,把握朝政这么久的武则天,怎么可能轻易就答应将皇位传给太子。特别是皇帝还在,没有驾崩的情况下。

他相信武则天定会驳斥这份奏议,并且将上奏此议的朝臣们痛斥一顿,甚至贬官职一堆人也有可能。事情闹的严重还公起血腥也不一定的。

作为朝中重臣,裴行俭虽然觉得让太子即位是有道理的一件事,但李显被立为太子毕竟时间太短,又没有监国的经验,在这一点上,与故太子李弘差的不知道有几条街。要是让李显即位,武则天撒不管事,依李显那比李治还要柔弱的性子,谁也不知道朝堂会变成什么模样,安定富强的天下会不会变成一窝粥。裴行俭是承认的,这些年大唐日益强大,威服四夷,百姓富足基本是武则天的功绩。李治身体有恙,多年未亲自处理国事,这些年一系列的新政都在武则天的强势推行下得到施行的,裴行俭个人也觉得,有武则天这样强硬的人物主事,他在朝堂上做事也顺乎了很多。

武则天主政,朝堂上各派势力基本得到了平衡,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显即位,那宫中肯定会起大的波澜,有人起来有人下,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倒霉者还是幸运者,朝中起乱也有可能,或者武则天不甘愿大权旁落,再次插朝政,那几派人马打的不可开交,你死我活的整个天下都乱套了。

如果有一种方法最让裴行俭难接受的,那就是李显在诸多东宫属官培养下,慢慢长大,有监国处理朝事的经验,可以独断而为,有执掌整个天下能力,而这个时候李治依然不能起来理事,那样他会全心支持李显即位为皇,但那应该是几年后的事,而不是现在。

作为东宫属宫之一,裴行俭与李显接触过多次,知道这位太子哥在各方面与他的几位哥哥相甚远,年纪又太轻,更没监国理事的经验,要是现在就拥他即位,朝事大事一定会由一些顾命大臣掌领。而他明显看的出来,主领这次事件的几个人就是冲着顾命大臣的位置的。

在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等人想联名上奏,近乎逼宫地提议要朝廷改立太子李显为帝,尊李治为太上皇前,曾有人来找裴行俭过这件事,想让他也一道联名上奏。来找裴行俭项的是同在尚书省任职的戴至德,这位贞观名臣戴胄的后人费尽了口舌劝了裴行俭一通,希望他这位位居百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能站出来,主领此事,但最终被裴行俭婉言谢绝了。裴行俭所给的理由就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要是强迫皇后武则天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只会让朝堂陷入混乱,希望其他人也不要冲动行事。会谈的最后结果是不欢而散,戴至德差不多是拂袖而的。

不过逼宫的事还是发生了,由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等几位重量级的政事堂宰相牵头的好戏正式上演,裴行俭对此事还是忧心忡忡的,也在第一时间来找陈易事了。两句话后,他就猜到武则天已经有了主意,甚至有可能这个主意是陈易提供的,心里也轻松起来。

已经感觉到裴行俭从他的话及语气中明白了什么的陈易,亲自将一杯热茶泡好,端到裴行俭面前后,压低声音道:“守约兄,今日你即使传为此事来小弟的府中,那一些事我也不能瞒着你,也实话和你吧,此件事娘娘是肯定不会同意的,即使有再多的大臣联名上奏也是如此!”

“哦?!子应为何如何?”裴行俭充满了兴趣。

陈易伏下身子,尽量凑近裴行俭,并压低声音道:“因为近段时间陛下已经有了好转的迹象,陛下已经能够在宫人的搀扶下起身,神智有点恢复了,只不过皇后娘娘怕陛下被惊动,闻知消息后的大臣们探望,惊扰了陛下的休息,不敢将这件事传出,娘娘希望陛下能继续静养,并将孙道长也请到宫中来,继续为陛下治疗,以期能彻底治愈陛下的病,娘娘是相信,陛下终有一天会彻底康复,重新起来处理国事的!”

“啊?!”裴行俭身子剧震,满脸的不可思议,忙不迭地追问:“子应,真的有这样的事?陛下有康复的迹象了?”

“守约兄,我如何会和你打诳语,”陈易着直起了身子,神秘地笑笑,“这件事皇后娘娘原本一再吩咐,在陛下没真正康复前,不能将消息泄露出,不过多位大臣联名上表要求改立太子为皇,尊陛下为太上皇的事发生后,娘娘肯定会改变主意,不定会让守约兄你还有其他大臣们进宫探望陛下,亲自过目一下陛下的身体康复情况!”

“那太好了!”陈易这样,裴行俭如何还会不相信。几乎在刹那间,他就认定在这件事上他采取的立场是正确的,心里搁着的一块大石头放了下来,呵呵地笑了两声道:“这真是件幸事,陛下有机会康复,还有可能再起身亲自处理朝事,那改立太子为帝,尊陛下为太上皇的提议,也就没有任何提出来的意义了,不过……唉……”

裴行俭最后的“不过”和一声长长的叹息是表示了他对这件事的担心,要是皇帝的身体真的快康复了,那提议改立太子为帝的这些朝中大臣,皇后武则天是不会放过他们的,这些一心想逼宫的人不可能继续任原职,遭贬职那是肯定的事,不定还会有人更倒霉。想着不久的以后朝堂上将再起巨大的风波,裴行俭非常的担忧。

当然,在这件事上,担忧的人可不只他一个,有太多的人在为这件事担心了!



第四章微妙

(感谢黑暗骑师的打赏!)

裴行俭来访的当天晚上,武则天又派人来宣陈易进宫了。

陈易这次进宫当然是为李治治疗去,并且还要再和武则天商量事儿,听候一些吩咐。武则天的一生中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重大,非常有危险性的事了,每一次她都是逢凶化吉,甚至在大难将临之际,神奇地将危险化为机遇,危机等于危险加机遇,这个解释在武则天身上得到了完全的诠释。

在听了陈易的建议,又召集了其他亲信大臣商量了一番后,武则天最终摒弃了其他建议,采取陈易所提之策,让李治变得稍微清醒起来。

在中午时分陈易向武则天提议后,他就已经为李治去治疗了,晚上去是为李治再作治疗,也就是喂服能解以前李治所服药毒性的一种药物。

李治现在的病是因为药物的关系而导致的,风寒只是个辅助因素。有毒药很多时候就有解药,以另外相克的药物消除这种有毒药物的影响,解除一部分症状,那是肯定能做到的。在宁青研制任何一种药物之前,都有相应缓解甚至是能治愈的药物研究出来,要是李治在刚服用那些致毒的药物不久,就服用解毒的药,那是基本能康复了。只不过现在离中毒太久了,即使用上大剂量的解毒药,也是不可能让李治完全康复的,这一点陈易已经向武则天讲明了。

“子应,陛下真的能恢复如你说的那样情况吗?”为李治做完治疗出来,回到仙居殿的时候,武则天忍不住就问了这句话。

关键时候说话是不能让任何不相干的人听到的,在陈易随着武则天进殿后,所有宫人都被屏退了。看到武则天说话间一副担心的神色,陈易走近她的身边,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娘娘,你不要太担心,只要不出意外,应该能出现我们意料中的情况,甚至会更好,陛下的改变明天就能看到了,到了明日。娘娘看到陛下的情况就知道臣所言是不是真的了!”

看到陈易说的挺自信,武则天稍稍松了口气,也不再问询这个问题,只是有点害怕地说道:“子应,并不是本宫不信任你。只是这件事过于重大,不能有任何差错。不然还是要想其他办法。你这样说。本宫也放心了!如今事儿处于微妙期,你也不要太常呆在宫中,先回去吧,明白一早再进宫来替陛下治疗。这几天晚上,本宫也陪伴在陛下身边,要是明天陛下的身体情况有变化。那本宫也会让人先将陛下身体有望康复的消息传出去,再过两天,就可以以此理由回驳那些逼宫的大臣了!”

说到“逼宫”两个字时候,武则天有点咬牙切齿的样子。足见其对这些逼迫她做出决定,将皇位传于太子李显的大臣们的厌恶。

陈易也没再说什么,答应了声后就直接出宫回府了。回到府中后,陈易也吩咐下去,这段时间,他任何人都不见,不接待来访。即使如狄仁杰、张柬之等亲信人物,他也不见,他要保持镇定,不让人觉得有任何慌乱的样子,这种姿态,可以让他在这次事件中有所收获。当然陈易也是想看看这些他举荐的历史名人在这样大的事件面前会有什么表现,从中得出自己的评判!

陈易的吩咐不只让府中管事的人不解,也让来寻陈易讨个主意的狄仁杰等人不明所以,闷闷地回去。

这些天,陈易除了不接待任何人的来访外,也不去拜访其他人,只是每天一早进宫,秘密地替李治施药治疗。施了特种药的第二天,李治的情况有了变化,如预计中的那样,李治能长时间睁开眼睛,看着边上人了,而且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连续四天的解毒药物治疗下来,李治的身体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他只是能睁睁眼睛,翻翻身,但几天后,能倚着靠垫之类的软物而坐,嘴巴里嗯嗯啊啊能发出一些声音。

当然这情况除了陈易和武则天知道是因何原因而起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这几年来,李治每天都服药,再多加一些药没有人知道,即使是守候在李治身边的人也是。这些年,李治所呆的金銮殿内侍候的全都换上了武则天亲自挑选的人,这些人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有怀疑就马上换掉,忠诚度可以说没得说,有这样的人守护在李治身边,李治身体情况外人没办法知道,这些武则天亲自挑选的人,没有人敢对外透露哪怕是半句,除非他们不想活了。

………

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李义琰等几位宰相级的大臣联同其他许多大臣在朝会上向坐朝的武则天递交了希望立太子李显为皇,尊李治为太上皇的事发生后,这些联名上奏的大臣并未闲着,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举措。武则天驳回此奏要如何处置,要是武则天被迫同意了又该怎么办。这些人在随后日子里也轮流进宫求见,要求当面向武则天呈请情况,但武则天都不见,并告诉他们,联名上奏的奏议她已经收到,过些日子会有一个确切的答复,在此之前,她任何人都不见,只令各位大臣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能因为联名上奏的事而误了自己的本职之务。

她也严诫,要是有人在这件事未答复期间误了事,一定严惩不怠。武则天如此的表态及平静的举动让许多人心生疑惑,继尔有惶惶之意起来。可以说这些天宫中并未有大的动静,除在上呈奏议后第一天,武则天紧急召见一些大臣商议事情外,其他时间并未见有很多大臣被召进宫,除了陈易和贺兰敏之这两个武则天特别信任的亲眷外,此后几天也没其他大臣再被召进宫议事。这情况是很容易被人打探到了,武则天如此镇定,没有什么慌乱的举动,城中兵马什么的也没任何调动的迹象,平静的出人意料之外。那些主事的官员,像戴至德、郝处俊、张文瓘、李义琰等大臣,很是惊疑不定。

他们入宫求见,但不得武则天的见,到东宫请见太子李显,原本开始几日会接见他们的李显,也托身体不适为由,不见他们了,这更让戴至德等人疑惑不解。

要是太子李显都不与他们配合,那这件事注定会很糟糕。要知道,开始时候,李显虽然不是表现的很配合,没有明确地表示愿意在这个时候继承帝位,总理朝事,但至少那时候他没的推拒不见他们,在与他们交谈时候还隐约地表示了对自己母亲这些年干政的不满。但现在这样的表现,以身体不适为由拒见他们,这让原本觉得成事可能性很大的戴至德、张文瓘等人失去了一部分信心。

不过陈易却在这个时候到东宫求见了太子李显。在听到是陈易来访后,李显没有称病拒见,而是很快就让人将陈易引了进去。

陈易自然是奉武则天的令来见李显的。

前些天,也就是几位政事堂的宰相联名其他一些官员上奏朝廷,要求传位李显为帝的事发生后的第三天傍晚时分,李治已经会长时间睁开眼睛,并能半倚着坐起来后,武则天曾召李显问话。其实武则天也没和李显说太多的话,只是问李显,如今皇帝正在康复的过程中,可能过段时间身体就可以完全康复,能自己起来理事,这种情况下,逼迫皇帝传位太子,是不是合适?

当时李显被吓坏了,立即跪地请罪,泪流满面地说当着李治的面痛斥了那些请命大臣的荒谬。皇帝还健在,就联名逼迫其退位,其罪等同于谋逆。听到李显当面的这番表示后,武则天显得很满意,但并没表示什么,只是冷脸相对,也没对李显多说什么,就让他回去了。

李显那天可是受到了不少的惊吓,他知道自己的母亲一定是震怒了,而且是极端的恼怒,他也知道有许多人要倒霉了。明白这些,他还敢再接待那些请命的大臣么?此前接待过他们一次,已经让他很后怕了,这些天他在东宫中可是一种惶惶然的。

不过在看到自己的父皇身体情况有了变化,李显还是挺欣喜的,他觉得只要自己的父皇清醒过来,恢复神智,那再强势也会退让一点,要是父皇能自己起来处事,那就更好了,至少自己这个乖宝宝,在李弘、李贤一死一重病后,最能得父皇宠爱了。在回东宫后,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父皇祈愿,希望李治身体能快些好起来,能尽快出来做事,再没有压制母后,他社个当儿子的就有可能出现危险了。

李显其实也挺可怜,虽然贵为太子,也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但这一两年来,李显能见到病榻上李治的机会却很少,一年最多只有一两次。

金銮殿完全被武则天控制,没有她的允许,任何人都是不可能见到李治的,即使是李显要求也是如此,没得见。在这一点上,李显深知道自己母亲的强势和霸道,也不敢有任何拂她意的想法。这些天,他是害怕,害怕这件事让他受到牵连,因此不敢见任何大臣。

但陈易这个武则天身边的红人来请见,他是不敢不见的,他知道陈易是奉自己母亲的令来的!

只是他不知道,陈易会给他带来好的还是坏的消息!

第五章韦氏的请求

“臣陈易见过太子殿下,见过太子妃!”陈易恭敬地对向自己迎过来的李显和韦氏行了礼。他有点纳闷,怎么这种时间韦氏也不避嫌,他这样一个武则天面前的红人来求见李显,她也竟然跟着一道出来见了。这种时候,关她这个太子妃什么事啊?难道李显现在就听韦氏的吩咐了吗?

疑惑虽然有,但陈易不敢失礼。李显也强制镇定,向陈易回了礼。相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