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醉-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同时嘉奖了慕容诺曷钵和他的家人,及他手下的族人,让所有吐谷浑的族人都迁入内地生活,头领级的人愿意来长安的都可以来,朝廷会授他们以官职,不愿意来的头领或者族人也可以继续生活在青海畔,但要听从大唐官员的治理安排,要是生事,定当严惩处置。
武则天也嘉奖了在这件事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凉州、鄯州及原先驻扎在吐谷浑境内的军队将士,对此有大功的苏定方、苏庆节父子还有陈易等人也给予了奖赏。授以苏定方侍中职、加食邑五百户,还有金银钱帛等许多奖赏。授以苏庆节为武阳郡公,检校左卫大将军。
在这件事上有功的陈易加了个县公的爵,也得到了许多钱物的赏赐,只不过他对这些并不是很在意,也没因此感觉到什么太多的惊喜,他知道以后还能收获得多,无论是职、爵还是钱物上的,只要不是与公开对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至少最高的高度是什么,他不敢去想而已!
而苏定方也对自己得到的奖赏没什么惊喜,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除了名声,其他的都是不需要了,无论是钱财还是官位,都没有名声来的重要,官位及奖赏本身是不会让他沾沾自喜了,至多只是官位及奖赏背后喻含的名声让他们在乎而已。而且,他了没时间也享受朝廷的这些奖励了,甚至连名声都没法再去博取了,因为他的身体病情开始恶化。
这么多年的征战,苏定方满身都是伤痛,这些年在青海时候更是经常复发,盖因为那时气候太恶劣之故,所幸有几名医术精湛的军中医官帮助调养,才撑了下来。但他毕竟年事已高,许多原本被药物压制住的病症,在特定时候会集中发作起来。
长安的盛夏非常炎热,与青海气温是千差万别,在一段时间的操劳过后,没休息好的苏定方病倒了,是那种暴发性的凶险疾病,用医家的话语解释,那就是他这样平时身体强健的人,一发起病来就非常凶除,极难救治,陈易孙思邈都过去探望,但也没太多好的办法。苏定方的心、肺、肝、肾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竭,回天乏力了。行武出身的苏定方一向身体强壮,许多疾病及伤痛都掩藏在强壮的身体下面,没发作时候感觉他的精神气力都不错,但发病了却一下子倒下了!
在病重时候,苏定方也向朝廷提出了辞呈,辞去所有朝中事务。同时大力推荐裴行俭,盛赞裴行俭的才能。
也就在酷暑难耐的时候,这位让外族人闻风丧胆,指挥作战从无败绩的旷世名将,在府中溘然长逝,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七十八岁。
第二百四十六章武则天的信任
苏定方的病逝震动了朝野,武则天也流露出了少有的悲伤,派太子李显到邢国公府悼念,以示对这位名将逝世的悲痛。随后朝廷下诏,罢朝五日,以示纪念,并追赠苏定方为侍中、幽州都督,谥号“庄”,以其名列于武庙上,武则天亲自书写了嘉勉其功的诏书,诏书上说:“……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邢国苏公,神略翕传,雄谋勘定,辅平屯难,始终成业,疏封陟位,未畅茂典,盖阙如也!”
苏定方的病逝让军中将士也为之惋惜、愕然,许多曾在苏定方手下统军的将领悲痛不已,特别是那些曾得苏定方指点兵法,或者随他出征,获取过军功的将领。
苏定方一生为大唐征战,所获取的战斗胜利无数,先后平定西突厥、葱岭、百济,皆生擒其主,晚年又指挥了让世人为之震撼的对吐蕃之战,将吐蕃数十万精锐一举歼灭。如此的军功放眼名将辈出的大唐一朝,也没几个人出其左右的。虽然说他在年事已高时候离世,但依然让许多人为之惋惜。
因为李治的身体不能康复,武则天已经为他秘密准备后事了,当然这只是陵墓的修建。李治在自己能处理朝事时候就会自己选定了陵墓所在地方,就如当年李世民选定九嵕山作为自己百年之后陵墓所在地一样。李世民的陵墓名为昭陵,李治的陵墓名为乾陵,乾陵的选址是著名道士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所选,位于长安以西乾县所在了。如今乾陵已经在修建,苏定方也得到了许多大臣没有获得的殊荣,得以陪葬乾陵。苏定方身前立下战功无数。身死后获得的一切也是名至所归,连原本对苏定方不太感冒的武则天,都在他死后表示了的特别的感情,虽然说这些特殊的表示有客套的因素在里面,甚至苏定方生前的宰相职位给的也有点勉强,有安慰的成分在里面,但毕竟这是武则天的主动表示,从此也可见苏定方名声响亮的让原本不太喜欢他的武则天都不敢无视他。
苏定方病逝后,政事堂的宰相人选出现了空缺,大多的大臣都认为。这个空出的宰相位不可能不补的,许多人猜测谁会补上这个宰相职。只不过侍中的职不是一般人可以担任的,此前的名望、地位、功绩缺一不可,放眼朝中政事堂诸相以外的大臣,有这般资励的好像还没有。谁也猜测不出什么人会补上苏定方所留的空缺。猜测不出谁能得此殊荣。那就是很多人都有可能,不确定的事让许多人蠢蠢欲动了。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支持他们补上这个缺,政事堂诸相府弟中拜访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只不过云拜访的人只是隐晦地表示下,不敢明目张胆行事而已。
不只朝中诸大臣在为空缺的宰相人选问题猜测不定,让武则天自己也对这个空出的职位如何安排而伤脑筋。
按理说,政事堂空出一个人选。那正好可以将武则天信任的人推上去,加强忠于她力量在政事堂中的发言权,武则天自己也是这么想的,甚至她知道。即使将自己的亲信安插上去,朝臣们也不会有太多的微词,但可悲的是,她却没有足可以担任此职的人可以任命,她能信任的这些人当中,没有谁有资格能当作侍中这样的职务。贺兰敏之和陈易太年轻,绝不可能现在就当此职,即使强行任命,也没有人会服他们的,这样行事反而会适得其反。除了陈易和贺兰敏之外,其他让她觉得可以信任的人也是类似,没有足以担任此职,位列政事堂资格的人在身边,这让武则天非常郁闷。
“子应,邢国苏公的病逝,政事堂上宰相一职出现了空缺,本宫思虑多日,却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人适合担任此职?”清凉殿偏殿内,洞开的窗户送来了清爽的风,倚着榻而躺的武则天享受着轻风吹拂的同时轻声问身前的陈易重要事儿。
身边侍候的人已经被打发开去,站的最近的武团儿离此都有几十步远,没人能听到他们之间说什么。武则天也没顾虑地和陈易在这种时候、在偏殿内说如此重要的机密事。
在苏定方离逝,朝中有人觊觎政事堂空缺职位的传言起来时候,陈易就料到有一天武则天会拿这个问题问询,今天听到这样的话并没一点奇怪,只不过他也给不出答案,只能很无奈地说道:“回娘娘,臣也不知道什么人补上此缺合适,臣觉得,在政事堂之处新补一人任侍中职,确实没有合适的!”
“哦?!”武则天挑了挑眉头,微微动了身子,眼睛盯着陈易,似乎有点听明白了陈易此话中的意思,想了一下再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从政事堂诸相中改任一人为侍中,再从其他官员中选出一人新补政事堂吗?”
“娘娘,从政事堂诸相中择一人发作侍中职,这一点臣认同,但觉得新补一人入政事堂,却不必要这么着急!”面对武则天的信任,陈易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想法。
“为何?”
见武则天脸上一副惊异的神色,陈易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依臣所想,娘娘只是焦虑于侍中职缺了人,并不是担心政事堂少了一人。政事堂宰相现在还有九个,少了一人根本不影响其运作,政事堂诸相的决议依然可以及时得出,供娘娘作参考,但侍中职不可久缺,因此臣觉得应当先令一人暂摄侍中职为佳!娘娘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新补进政事堂,那就先放着不必去理会,待以后有合适的人选出现后,再择机补进!不知娘娘认为臣所讲是不如你意?”
“唔!”武则天想了想后,微微地点点头,“子应,你所讲不错,政事堂新补进人员不必如此急加以添加,还是待以后机会出现后再说吧,呵呵!”
“娘娘英明!”陈易顺势拍了记马屁,再嘿嘿笑着道:“臣知道娘娘对这事早有谋虑,今日只不过考校一下臣而已!”
听了这话,武则天白了陈易一眼,嗔道:“子应,你可越来越会说讨好人的话了,你明知道本宫在这件事上并未最终想好才问你意见的,现在却是这样说,你是故意让本宫高兴啊?”
“娘娘,你说的没错,臣当然是想让你高兴,”陈易没否认,只是讪着脸嘿嘿笑,“这段时间你忙着事,都没好好轻松过了,臣想陪你说几句轻松的话,让你心里放松一下,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么,要是娘娘天天能开怀笑,那肯定会越来越年轻的!”
“你是说本宫现在很老了吗?”武则天瞪了陈易一眼,手自然地抚到自己的脸上。
“不是啊!娘娘怎么会老?娘娘年轻的很,与团儿站在一起,都分辨不出谁年龄大呢,怎么会老?臣只是说,你要是时刻笑,一定会显得更加年轻的,到时候人家会当你是二八小娘子呢!”陈易憋着笑,奉承的话尽往武则天头上盖。
女人都是耳朵软,喜欢吃奉承话的人,陈易这几句在旁人眼中明显看出来是故意讨好的话,在武则天耳中听着却完全不是这样,她从这几句话中收获了虚荣和满足,手又在自己的脸上抚摸着,仿佛皮肤也在刹那间光滑起来,还真的有二八少女的感觉起来。心里感觉虽然得意,但嘴上却是依然嗔怪:“子应,你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尽会说一些讨女人欢心的话,怪不得遇到你的人,都会喜欢上你了!”
“娘娘,臣只是实话实说么!”陈易装出一脸的无辜,带点委屈地说道:“这都是臣的由衷而言,娘娘本就看上去很年轻,不只臣这样认为,见到过你的人都觉得如此!臣当然更确实这一点,因为娘娘的身体也是很年轻的,摸上去一点不比团儿差……”
这话让武则天脸都有点粉色起来,恼怒地瞪了一眼陈易,怪他乱说话,不过心里却是甜甜的,她就是怕陈易厌倦了她的身体,毕竟她已经不年轻了,今听陈易如此说,也放心了一些,也感觉到羞意。要不是在敞开的大殿内,不远处还有其他人,她肯定冲过去,对陈易掐、捏、抓、咬一番,以发泄自己心里的羞怒,并要求陈易疼爱一番她,以作补偿。
可惜现在什么也不能做,不过她是怎么也想不到,刚刚两人还在说正儿八经的事,竟然一下子扯到了这种事上。羞怒之后也省悟过来,恶狠狠地瞪了陈易一眼后,清清喉咙道:“好了,子应,不许说这个了,再说本宫可要责罚你了!哼哼,这种事也敢在这个时候说!”
“是,娘娘,下次一定不在这种时候说这些事,只在我们私下相处时候说!”陈易这句话说完,不待武则天恼怒,马上起了身,对武则天拱手道:“娘娘,想必今天你要问臣的事都问完了,你也累了,好生休息一下吧,臣先去忙事了!”
“你……”武则天没料到陈易想溜,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但还是将陈易唤住了:“你站住,本宫还有话要问你呢!”
陈易只得站住身,等待武则天的问话。
“子应,你与本宫说说,要是补选一人进政事堂,哪个人合适?”
“吏部侍郎裴行俭!臣觉得只有他合适!”
第二百四十七章抱武则天的大腿
几天后,朝廷发布诏令,以郝处俊任守侍中职,并以吏部侍郎、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行同中书门下三品职,位列政事堂。在听到朝廷发布这样的诏令后,陈易惊呆了。郝处俊暂摄侍中职并不是很让人觉得意外,这个人能力不错,并且在征战高丽时候有不俗的表现,深得李治的信任,又不是明显反武阵营中的人,武则天对他也没太多恶感,将其提为守侍中,可以说还是情事之中的。惊异的事当然是裴行俭被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职的衔,陈易记得历史上裴行俭直到死,也没被授以相职,和苏定方一样的命运。李靖的徒子徒孙没有能延续他的辉煌和成就,没能真正出将入相,这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也是许多人所不解的。不过许多历史学家也明白,虽然苏定方和裴行俭都有出将入相的资格,但因为其不支持武则天的立场让他们失去了这资格,可恶的政治斗争没让他们延续李靖的奇迹。
但因为陈易的出现,让历史的这些遗憾最终没成为现实中的遗憾,苏定方在七十多的高龄位列政事堂,并做了一些事,比如努力推进兵制的改革,促进军队正规化的建设等;裴行俭也在从安西归来的当年被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衔,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参知政事。这两个大唐名臣的命运发生了这样的改变,陈易不知道他们的这些改变将会对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也不知道裴行俭命运的改变是因为当天他在回答武则天最后一句问询时候说了裴行俭的名,还是因为苏定方在病逝前举荐了裴行俭之故。这件事不能去问武则天。要是武则天想说,她自己会告诉的。武则天没主动告诉之前,陈易肯定不会去触及这个话题,他怕遭武则天忌惮!
陈易也是知道,现在的武则天在人事任免上并不是为所欲为,想让什么人当官就让什么人当官的。不只武则天这样,任何一位君主都是如此,他们除了权力上受到各派势力制约之外,也要维持朝堂中各方势力的平衡。几方势力平衡了才好驾驭,要是一方过于得势,那是要出问题的。现在武则天除了依附李治的令掌握朝政外,手下亲信的官员在朝中的力量并不占强势,只能说是弱势,在裴行俭的任命上,陈易感觉的出来。武则天这是想将裴行俭争取过去,或许武则天还会通过他的关系,对裴行俭表示拉拢,他觉得过些日子武则天会委派他一些任务,负责对裴行俭的拉拢。
只不过陈易还没等到武则天的授意,裴行俭却先一步和他联系了。
裴行俭亲自上门拜访的。
“子应贤弟。请恕某的不请自到!”相互作了礼,陈易屏退下人后,裴行俭也没再客套,直接说明了来意,“今日某来找你。实是有许多不明白的事要向你咨询,还请子应一一解答!”
裴行俭来拜访。距朝廷下发诏令才两天时间,这两天里要交御差事,拜会政事堂中其他诸相,可以说裴行俭这两天是肯定没什么空闲时间的,能在两天后就来拜访他,陈易觉得苏定方的这位得意弟子行动够迅速的。他也在裴行俭到访后,马上就将下人屏退了。听裴行俭这么说,陈易也不再客套,“守约兄有什么事,就尽管问询吧,只要小弟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某想知道,皇后娘娘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守约兄是指朝廷下诏授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的事吗?”
裴行俭点点头,叹了口气,“某知道皇后娘娘对我有微词,不然当年朝廷也不会将我贬到安西去任职,而且一呆就是十几年!此番能应召回朝,也应该是皇帝陛下的意思,只是没想到皇后娘娘他会如此恩待某,某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特别在里面,还请子应贤弟指点一二!”
裴行俭虽然聪慧,甚至能以面相判断出一个人的前程命运来,且极少失误,但事临自己头上,却没那么理智了。还因为被授以了重职,以本职参知政事,而生出惶惶然来。以他的预计,即使有机会参知政事,身居相位,也肯定在回京任职的好多年后,却没想到回京才几个月,朝廷就授以他相职了。出乎意外的事总是让人觉得不真实的,一向多疑的裴行俭更是如此,因此在思前思后一阵后,也拉下了脸面,向陈易请教来了,他觉得陈易能给他答案!
“有邢国公的举荐,还有守约兄这些年在安西所做出的贡献,守约兄位居相职,是理所当然的事!”陈易一本正经地说道:“守约兄戍边十几年,安西在你治下慢慢平静,诸部都慕义而归,连吐蕃人在最强盛时候都没办法染指,如此功绩,又有几人做到?你回朝任职后,又马上组织编写制定了官员候选人名资历的长榜,建议朝廷规范选拔人才,完善选拔考核人才的规章流程,为又地方官员的考核任免定下了升降标准和等级评定方法,即使只凭你制定的这些制度,也足可名垂青史,让后人敬仰了!”
裴行俭在安西所立下的功劳,陈易是据实而说,但后面这一点,也就是裴行俭主持吏部工作后制定制度的影响力,陈易是有点夸大其辞了,至少现在是如此。
这套制度在历史是非常有名声,据历史记载后世时代千年之间的官员选拔规程都是参考裴行俭所制定的制度,但这也只是陈易这个先知先觉的人在了解这段历史时候知道,并为之敬佩的。但制度这东西,时间内效果是显现不出来的。何况这套制度并未施行,裴行俭也只是将自己撰写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奏本的形式交上去,还没得到武则天的认可呢!
不过有时候事情往往会是阴差阳错的,一向聪慧过人的裴行俭在听了陈易这话后,竟然没有任何的怀疑,甚至他还欣喜若狂,他以为陈易看到过他所写的东西,并和武则天讨论过,他所拟定的那套章程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陈易所说就是武则天的意思。
要是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那他几个月的心血可就没花。要真是因为武则天赏识他这个,认可他所写的制度而加他同中书、门下三品衔,那他非常有成就感。只不过他是个行事谨慎小心的人,在小小地兴奋了一下后,又轻声问道:“子应贤弟,皇后娘娘她认可了某所写的那些奏言?”
“当然认可!”陈易没犹豫就答应了,虽然武则天并未和他说起过裴行俭所呈的奏本事,但既然历史记载当中裴行俭这套制度影响深远,那说明当时肯定得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认可,不然这套制度也不可能得以实行的。即使原来的历史上都认可了,那现在裴行俭进一步受到重用,也没理由不得武则天认可的,陈易觉得他应该哪天和武则天聊聊这事,在边上添把柴,让武则天早点回得裴行俭。
“如此就好!”像是吃了颗定心丸的裴行俭松了口气,很奇怪地并没再追问陈易关于官职升迁的事,而是将话题叉了出去,“子应贤弟,某知道,这些年你一直在皇后娘娘身边做事,非常得娘娘的赏识,可某却曾因当年私议娘娘干政的事而受到贬嫡,此番恩师一再教导,要向你学习,不要恃才傲众,以后啊还要请贤弟在这方面多多教导,某是个武人,粗人,在安西呆了十几年,回朝后许多事更是不清楚,以后你可要多与我交流交流啊!”
这话让陈易心里一动,有点品出话外音了,只是却没去点破,而是笑着道:“守约兄,你我虽然刚刚结识不久,但初见就觉得挺投缘,又同得邢国公的赏识,我可把你当知己了,今日一些话也就直说了吧!在下刚到长安之时,还是失了记忆,连身份都弄不清楚,皇后娘娘却给予了另眼相看,我的一些提议她很是赞同,并马上采纳,并授以了我官职,短短几年飞速升迁,娘娘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定会报答她的!娘娘理政方面的能力一点不比陛下差,在她治理下,大唐才会有现在这样的兵强马壮,国库殷实,百姓富足,如今太子殿下年幼,更是没处事经验,这些年朝廷的大政肯定还是皇后娘娘处置的,我是觉得现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去挑剔谁主事,不要耿耿于怀皇后这样的女人干涉朝政,只要现在依然是大唐,继位的是陛下的儿子,那就不是问题,唉!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只是觉得由皇后娘娘执政,比太子即位亲政更好,陛下现在又不能理事……”
陈易说着,摇摇头叹了口气,他真的不知道在裴行俭面前如何表达自己对武则天的态度,毕竟武则天最后会当上皇帝,这是任何人都没想到过的事。其实他自己现在也不知道,历史还会不会如原来那般发展,武则天最终当上皇帝。即使他能确定武则天能当上皇帝,难道还能劝裴行俭抱紧武则天的大腿,共同拥护武则天上位吗?话说到这里,他已经不知道怎么说了。
陈易的话让裴行俭也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他还是听出了其中的意思,只是这样的事太过于敏感,他在敬佩陈易敢直说这样话的同时,却不敢发表什么意见!
ps:感谢我爱花生酱书友的打赏,mgzj的一个广式月饼
第二百四十八章太性福了
这个夏天,陈易出城陪妻儿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少,但比上一年却少了很多,盖因为事儿实在多。要忙的事包括他自己要负的本责,还有武则天临时差遣的事,及一些私下的、不能和人言及的事,总之把陈易忙的晕头转向,他曾不时地感慨,看那些穿越小说中,主角大多都是整天无所事事,到处吃香喝辣,美女随便就泡,历史名人倒头就拜,怎么碰到了自己穿越,却要如此忙碌,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累的像条狗一样,与小说中所写相去甚远呢!
幸好忙碌换取的收获还是颇丰的,并不是在做无用功,可以说名利双收了。才二十几岁,就在朝中身居要职,身边的美女妻妾一群,还有几个见不得光的情人,都是身份让人咋舌的,连武则天这位大唐的皇后,未来的大周皇帝都成了他的袴下之君,想想也是值得了。
因为陈易要忙着事,妻儿们虽然出城避暑,但城里的府中还是留了不少的人,供陈易差遣。
长安城内虽然炎热,但因为大户人家都置有藏冰窖,在冬天时候取了大量的冰放着,供夏天时候使用,在屋子里酷热难耐之际,可以取冰出来降温。没有空调、电扇能现代化降温手段的年代,这是仅有的几个有效降温的手段,可惜现在也只能做这些原始的降温措施,即使陈易知道空调、电扇这几样降温设施,并且能将它们制作出来,但也是无法使用,没有电啊,除非是太阳能的,不然要折腾出发电机等物来才可以。并且还要是大功率的。但这些玩意儿对于学医的陈易来说,要制作它们难以登天,太不现实了,也只能继续忍受酷暑的煎熬,大量的出汗权当在夏天减肥了。
武则天整个夏天都居在清凉殿中,那里很凉快,以陈易的估计温度至少比其他地方要低上七八度,满头大汗进去,到那里一会汗就干了,通体的凉爽。因为武则天的要求。陈易也得以数次在清凉殿中过夜,有些时候是正儿八经有事要与武则天商量,但留宿的时候大多是为了陪武则天在床上疯狂。
因为享受到了太多陈易所带来的刺激,那无以伦比的快乐让武则天这样一个在做事方面非常坚决,自认为为了做大事可以抛却一切。摒弃所有杂念、的女人,都忍不住时常为了与陈易欢好而将大事抛在一边。尽情享受起男女之欢起来。
因为李治这些年身体有恙。体质每况愈下,能与武则天欢好的日子屈指可数,身体的完全被压制了,到了后面似乎也可有可无了,即使隔上几个月没有也无所谓。但与陈易偷偷好上后,她身体内那被刻意压抑下去的。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上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至多隔上两三天就忍不住,身体的期望是每天都能享受到那刺激的快乐才是最好的。在与陈易欢好时候,身体的反应怎么都控制不住,非常疯狂地迎合着陈易的动作,甚至非常主动,不需要陈易引导都会肆意而为,以至于出现了不该有的岔漏,采取了措施后还怀上了陈易的孩子。
意外怀上陈易的孩子后,武则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惊吓,只不过事情的发展结果却远出她的意外,虽然说下了狠手,但下了狠手后带来的结果却是让她惊喜的,也可以说是她早就期盼的。如今她成了大唐的最高实际统治者,朝政上的大事不再需要和李治商量,当太子的儿子什么事都不会逆着她的意思而为,身边服侍的人也全换上了自己信任的,这一切给她带来极大成就感的同时,也让她有点满足了。权力欲上满足感有后,朝中已经没有太多让她担心的东西,她越加期望身体方面也得到满足,因此也时常想办法,让陈易陪她。可以说,每隔个两三天,她就想与陈易疯狂上一次,这还是她尽量让自己理智的后果,如果任着性子,期望身体得到完全满足,那她可是天天想要的。
陈易给她带来无比的满足,她没想过在陈易之外再找另外的情人。
她的身份、她的使命感、她的最高追求让她不敢做出更多出格的举动,但与陈易的相好可以说水到渠成,不过除了陈易之外,没有其他男人让她起这种想法,更不要说她对陈易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感情上的依恋,这种感觉是许多年没有过了。原本在情感上空落落的武则天,似乎找到了感情的依托,尽情地在陈易面前展露她美丽、性感的一面,期望能得到陈易进一步的认可,甚至为了让陈易对她床上的表现满意,许多原本羞于看到的事也会做了。
许多时候,女人这样的表现与身份、地位无关,只要遇到让她心动的男人,许多事会心甘情愿去做的,这一点,武则天也不例外。只要不触及她的底线,对于陈易的要求及他所做的事都会满足和容忍。而让她满意的是,在这几点上,陈易都不会有过分的表现,有时候她觉得陈易会趁得到宠信的机会,向她提一些要求,比如官职、钱财等关乎荣耀方面的要求,但陈易却一次都没有,这一点很让她满意。陈易所提的要求也只是一些私事方面的,大多是在床上欢爱时候提出的,那个时候有什么过分要求也是正常的,武则天即使有时候不太好接受,但也没因此恼怒。只要陈易最终能给她带来身体的快乐,能享受到那欲仙欲死的滋味,很多时候即使做一些出格的举动,也不是很勉强的事。
到了酷暑慢慢消退,但天气却依然炎热,只有早晚有点凉意起来之时,陈易也稍稍空了点下来,回城外庄子里的日子也多了起来。不过这时候妻妾们已经在准备搬回城里居住了,她们不希望陈易来回奔忙而累着,再加是她们四个人身体全部不方便了,有三个快生产了,另外一个也有了身孕。
原本这种情况下。陈易的日子是非常难过的,但因为有候补的女人,武顺、武则天、郑氏还有武团儿,妻妾们身子不方便,他也有发泄身体所需的机会。武顺因为与贺兰敏月等妻妾住在一起,偷情起来不甚方便,怕被人知晓,只是偶尔为之,而且都是匆匆忙忙,很短暂很刺激的那种。享受的同时也有点遗憾,为事前事后没有太多的温存而遗憾,特别是武顺,这般年纪已经不再是最向往过程中的疯狂,而是细水长流的缠绵。事前能有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