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夏鼎-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车队两侧不时有小群骑兵来回策应,于伏仁轨看着那些坐骑就忍不住要笑,这都是些什么坐骑啊,驴、骡子,还有犁地的土马,可那些矮个子骑兵的架势却一板一眼,仿佛胯下骑的是大宛良驹似的。

车队后面还是步卒的营头,大约有三个营步卒斜背着鼓鼓囊囊的皮袋,看大小想是装着伏远弩之类的弩机,此外,还有用油纸细细封好的弓背放置在肩头那大大的行囊之上。于伏仁轨暗暗点头,前军长矛营只见行军队列严整,具体战力如何未知,但这后军弓弩营既有制式弩机,又按着各士卒的能力喜好配置了硬弓,前者适合全军同时漫射,后者适合军卒瞄准射杀敌军,若是让他带领骑军冲击这千五弩阵,恐怕很难讨得了好去。

再后往后一营士卒除了行囊之外,每人背着一面硕大的方形盾牌,近前来看清楚,似乎盾牌面上还装着锋利的铁刺,这盾牌分量似乎颇为沉重,使得每个士卒几乎都在泥泞里挣扎着前进,队形也不若其他步卒营头那般整齐。于伏仁轨注意到有些步卒为着帮助体弱一些的同袍,居然背负了两面巨盾。

这些人难道是骡子吗?再往后看去,于伏仁轨的目光却凝滞了,最后一营步卒身材明显要比其它营头高大,除行军囊外,每人都斜背着长约一丈的蛇皮革袋,上端翘起,下端刚好紧贴着士卒大腿上部,细长的革袋随着步卒的步子来回晃动,显得颇为整齐。蛇皮革袋甚是严实,看不见里面的兵刃,伏仁轨却知道那是什么,陌刀。传说中的大唐陌刀营,重现于今日。

陌刀营,是骑兵冲阵的克星,也是其它步卒的噩梦,选取最健硕勇悍的力士,最高的荣耀,最好的优待。战则向前,退则断后,五尺刀锋之下,当者俱碎,如果于伏仁轨知道绞肉机这个词汇的话,此时此刻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不错,陌刀营,就是这个时代的战场绞肉机。哪怕已相隔百年,出自西域的于伏仁轨仍旧记得代代相传的汉人陌刀营,正是它,让强悍的吐谷浑心甘情愿成为大唐之鹰犬。

在队伍的最后,是一支百人规模的骑兵小队,于伏仁轨一眼便认出了骑在马上的契丹人都头辛古,听说这家伙也当上副指挥使了,总算不负他那一槊能捅死野牛的天生神力。新任指挥使,倒是个不太计较出身的人呢。

其余土浑士卒这时也发现了一支军队正在靠近城池,纷纷站起身来,更有的七手八脚的将为了防潮而取下保存的弓弦找出来,上在弩身上,再将巨大的城头弩吱吱呀呀的推动着对准城楼下敌军攻城的必经之路。

“稳住点,兴许是指挥使大人的军队。”于伏仁轨大声喝止军士,吐浑军的人最见不得打仗,万一控制不住伤了指挥使的亲兵就麻烦了。

黑色的军阵逶迤来到城楼之前,风雨越来越大,这支大部分由步卒组成的军队却恍若不知般的静静肃立在城楼之下,长矛营、弓弩营、刀盾营、陌刀营,就连骑营也按照散兵线的样子远远立于步阵之后。风声雨声大作,连城头的士卒也都觉得有些站不稳。城下,这些听任雨打风吹的步卒却无形中给城上的吐浑军士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到得此时于伏仁轨已然相信,野战相遇,这支步卒绝对不会输给拥有健马、快刀和高超骑术的吐浑军,因为他们拥有一样吐浑军所不拥有的武器—纪律,当初军纪严明的唐人,正是用足以藐视生死的军纪,征服了纵横大漠的吐谷浑祖先。

正恍惚间,城楼下面军阵中跑出两骑,吐浑军都头燕四郎和神卫军牙军校尉李斯鼓足中气朝上大声喊道:“吐浑军指挥使、神卫军指挥使陈德大人已到,速速大开城门相迎虎驾。”声音穿透雨幕,将为神卫军严整军纪所惊呆的吐浑军士卒叫醒。

望着士卒抬头相询的目光,于伏仁轨却还保留了一份为将者的清醒,朝城下答道:“吐浑军戍守边城,不敢有亏职守随意开城,请将大人印信,兵部文书缒上城来验看。”

神卫军众将在雨中淋了数个时辰,虽然自江南出征以来多有劳顿,早不把这般折磨放在眼里,但被自家城池拒之门外淋浴却足够窝囊,李斯张口大声喝道:“汝是何人,竟敢阻挡大人虎驾入城!

于伏仁轨这姓氏乃是出自吐谷浑王族,虽然早已被生活和战事磨得没了棱角,但李斯的喝问却仿佛一根针刺在他心中某处,仿佛要和那雨中肃立的军阵比个高低,他不顾身边士卒有些敬畏的目光,朝城下大声答道:“吾吐浑军第三指挥校尉于伏仁轨是也,管你哪个在此,汝等若是再不出示印信文书,只有弓弩伺候!”

李斯虽说是秀才出身,泥人也有个土性儿,闻言大怒,正待想骂,却被一只大手重重搭在肩头,回头一看正是指挥使陈德策马在旁。陈德止住李斯,沉声道:“取出吾印信文书,缒上城去验看。”

保管印信的牙兵当即将兵部任职文书和吐浑军指挥使金印取出,用油纸严密的裹了,装入城头上放下的藤篮中,众人眼看着绳子将藤篮缓缓拉了上去,矗立雨中默默等待。

未久,城门吱吱呀呀的打开,几骑缓缓走出,来到陈德跟前,于伏仁轨低头道:“末将于伏仁轨,不知指挥使虎驾当面,特向大人请罪。”

陈德却道:“皇帝到军营之前亦得验看文书方能入内,何况边城重地。”挥手让他不必多礼,回顾左右笑道:“于伏校尉,吾之周亚夫也。”见众人纷纷颔首,一提马缰,马蹄得得趟过浅浅的泥水,带领大军缓步进入城内。

于伏仁轨和大多军卒皆不读书,不知周亚夫何许人也,旁边李斯却暗自点头,周亚夫乃汉景帝大将,平定七王之乱的功臣,陈德以于伏仁轨比作周亚夫,自己又如何自诩?想到此处,望着雨水中陈德从容纵马的背景,心头火热,轻提马缰跟了上去。

注1:北汉主性残忍,凡臣下有忤意,必族其家。自帝亲征及遣将攻伐,因之杀伤不可胜计,大将张崇训、郑进、卫俦、故相张昭敏、枢密使高仲曦等,先后俱以才见杀。

注2: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督抚上其议,许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

卷四 步行夺得胡马骑 第九十章 军心

陈德策马行走于岚州街道,早有军卒将他到来的消息报知其它五名校尉,军将们先后赶来,簇拥着他往州府官衙行去。这岚州城久经战乱,虽然显得破败不堪,但街道却笔直宽阔,官衙也高大宏伟,就连道路两旁的房舍也都分外整齐。陈德边走边暗暗点头,宋人说唐代城市宏伟,街道宽阔,官衙高大,有盛世气象,诚不欺我。

来到官衙大堂,陈德不客气的坐了帅位,神卫军两位统御、七名校尉,吐浑军六名校尉左右排开就坐,牙军校尉李斯捧着卫倜相赠的陌刀立于身后。堂下军将分别是,神卫左军统兼骠骑营校尉御辛古、神卫右军统御兼辎重营校尉萧九,陌刀营校尉柏盛、锦帆营校尉郭年、拔山营校尉晋咎、凌波营校尉卢钟杰、射雕营校尉郑宾、射雁营校尉顾檀、横阵营校尉石元光,还有吐浑军各指挥校尉史恭达、于伏仁轨、李德宝、蒲汉姑、米荻、康勒勤。

众校尉客客气气地参见过指挥使后,陈德开声道:“吾受先指挥使大恩,如今又接掌土浑,诸事未明,尚需众兄弟帮村。”顿了一顿,又道:“常见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德为人如何,来日方长,众兄弟自会明白。其它军务改日再说,当叫众兄弟晓得。吾已知之,岚州乏粮,乏衣,特从晋阳采买了一批军资前来,各位请听李校尉安排,就在今夜将这些物资分给各军户,务必做到上下一致,人人均平,否则无怪德军法无情。”

众吐浑军校尉早已瞄上了陈德押送入城的千辆大车的物资,适才虽然口中参见客气,脑子里转来转去都是讨要一些物资来先应应急的念头,谁知陈德居然一开口便道明此事,凭空落下一个大大的人情。倘若在晋阳时,这些许物事,哪怕吐浑军普通一卒都未必放在眼里,可今时不同往日,陈德这方作为,虽然大都明白他有收买军心之意,但却难以排斥,反而隐隐生出不少感激。

陈德说完便不再开口,含笑看着李斯走到堂前,向众校尉交待物资分派之事。每户军户可分得两石米,一匹布,半斤盐巴,十斤肉脯,五张羊皮,此外沿途向商贩定好的羊群当在近期送到,吐浑军每户军户可以分到两头母羊,可自行在城外放牧,生下小羊也归军户自己所有。神卫军军卒大都孤身一人,分到母羊也是无用,就将羊口记在军中帐上,何时需用了可向校尉禀报,待下趟采买到了再领用。众吐浑军校尉原先以为此趟分发的不过是十数升米而已,没想到如此丰厚,简直抵得上往常大胜之后皇家的犒赏了,这些军汉心思憨直,有的人当即寻思,这回当真扶保了一尊金菩萨。

州府外丝丝细雨未停,州府中其乐融融。北风冷冽,直冻得人骨头发痛,岚州城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黄雯坐在陈德特意为他安排的马车上,从江南到塞北,一路颠沛流离,亏得她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子生生承受下来。陈德心疼红颜,想出了一个后世的法子。

滞留隰州时他寻工匠按照后世四轮马车的样式造了一辆来,还寻铁匠打造了有弹性的精铁做的弓形弹簧板安装在车轴上面,马车行走在路上不再大幅度地摇晃与跳跃,舒适了许多。马车外表只比一般车子大上少许,不显眼的地方铭刻着神卫军的徽章,内里却铺着厚厚的狐狸皮毛,旁边的柜子里放着各式糕点,醇酒。这番奢侈考究,着实像透了历史上的昏君奸臣,黄雯熟读史书,心道如此纵宠总没得好下场,前朝杨氏尚近,本想效法楚庄樊姬劝谏几句,但她是个心软的人,总担心如此便拂逆陈德心意,不好说出口。但自马车打造好之后,只要在行军之中,陈德总是亲自策马与将卒同行,绝足不上车一步,众部属见陈德与众同甘苦,又感念黄雯这般天仙一般的人物,与大家同样四处奔波,对她乘坐这么好的马车也无甚抱怨。见陈德不若以前那般时不时毫无避忌的上车与自己同行一段,黄雯反而若有所失,最后这辆马车送给辎重营,专供军中受伤的士卒使用,她自己还是用了一辆别的军将家眷同样的普通马车。

正缓缓行进间,马车忽然停下,外面传来吵嚷之声,黄雯心中奇怪,她挑开车帘探出头去,旁边侍卫的牙军营都头李简立刻上前秉道:“参见夫人,一些吐浑军户拦住辎重营,要强分车上物资,现在辎重营的士卒正在和他们相持。已经有兄弟去州衙中禀报。”这李简听说是秀才出身,所以陈德特意用他这都牙兵保护军官眷属。

黄雯点点头,马车中紫金炭炉里缓缓燃烧着暖香,车外却是寒风冷雨,宛然两个世界。虽然军户们围住的主要是辎重营的大车,但跟随辎重营的军官眷属们的马车之旁也聚集了不少军户。妇女带着小孩站在街道两旁淋着冰冷的雨水,黄雯看到几个衣衫单薄的少年的嘴皮被冻得乌青,手里紧紧抓着木棒站在母亲身前,身子瑟瑟发抖,眼睛里却透出倔强的目光。他们身后的妇女也同样如此,虽然衣衫褴褛,但牢牢拉着自己儿女,站在大街之旁,眼睛盯着街道之中的车队,这是军户啊,没有人出声乞讨,没有人,只是站在车对周围不肯离去而已。

看着这一切,黄雯的眼睛有些湿润了,陈德从不与她讨论军国大事,她也知妇人干政乃是大忌,是以当陈德和李斯等心腹重将商议军略时,她总是悄然避开,所以也不知道陈德和李斯等议定的一到岚州就分发物资之事。

她微一踌躇,便将车内柜子中保存的肉脯、衣物全部找了出来,撩开车帘,一股冷风呼的灌进了来,激得黄雯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李简见她似乎要下车,连忙走到车前谏言道:“夫人,这些军户都是好勇斗狠之人,不可轻入险地啊!”

黄雯看了他一眼,这个和女眷说话都会脸红的秀才校尉,真是个忠心耿耿的好人,“我要出去,”她轻启朱唇,用自己从没有用过的语气坚定的说道:“我也是军户的女儿。”说着不管李简呆立在旁,拿着一包衣物肉脯等物轻盈地跳下马车,她父亲是湖南马希萼的部将黄守忠,黄氏十岁以上国破家亡才被送入金陵后宫,这些日子跟着陈德颠沛流离,倒将小时候父亲教自己的骑马、坐车之类的事情慢慢回忆起来。

街道两旁的军户看见宛若天仙般的贵妇人从车里走出,有人甚至发出数声惊呼,几个少年眼睛看着她便不肯离去,脸颊不知不觉变红了,有见识的几个老人不免皱起了眉头,这般美丽这般衣饰,必然大官家眷,自己这等人惊扰了她,不知会否触怒新任指挥使,听说新指挥使自己也带了四千敢战的士卒前来赴任,真要拿几个闹事的吐浑子弟作法,却不似前面几个草包那般好对付。

黄雯却径自走到离自己最近的几个军户身边,大大方方的将手上的衣物、肉脯等一一分发,那些军户情知遇见了贵人,接了东西犹自不肯离去,只站当地要多看她几眼。

而其它四周军户见到此处有人分发东西,也纷纷朝这里走过来,他们心知这是好人,只站在周围,也无人出声乞讨,黄雯心中不忍,又将自己身上所披狐裘解下,披在旁边一个快被雨水浇透了的小女孩儿身上,又随手取下云鬓上陈德素日所送的珠玉簪钗、步摇、珠镯,一一递给身旁的军户妇女,直到最后,自己仅仅身着被雨水淋透的单衣而已,闻讯而来的军户却里三层外三层将她围在了当中。

虽然军户们知道这是善人,也不会无端伤害,却总存着一丝侥幸之心,盼望着这个大贵人能从身上变戏法一般又取出什么富贵之物来分与大家。牙兵营都头李简反应不及,被几个军户隔在外面,指挥使先前有令,不得与城中军户冲突,他不敢用强,又挤不进去,只急的浑身冒汗。

黄雯没料到自己一时激动之下居然惹出这偌大的乱子,心中焦急,在人群当中毫无办法,唯有朝身边的军户们频频点头示意,试图安抚住众人的期冀,也为自己能力微薄而心怀歉意。

正在这时,街道尽头传来铁蹄之声,一骑飞马而来,老远见到此处军户聚集,大声叫道:“指挥使有令,城中军户,每户可得米二石、布一匹、肉十斤、盐半斤、五张羊皮,各军户按营头排队,等待辎重营分发物品啊!”此人正是闻讯匆匆赶来的牙军校尉李斯,身后陆续赶到的十骑牙军同声又将他刚才的话大声呼喊三遍。

众军户开始还都默默无声,连起先的些许嘈杂之声也都没有,静静的雨夜里,牙军们的喊声听得分外清楚,这才相信自己没有听错,无不大喜过望,几个妇女激动地都要掉下泪来。众军户也顾不得围在黄雯身旁观看贵人,打听着辎重营分发物资的排队处而去。

一个妇女拉着守卫军官眷属的牙兵轻声问道:“大兄弟,适才那位出来行善的贵人是谁?”

牙军肖虎头目送黄雯迈步钻入车中,她低垂的裙裾已经全部被泥水染得面目全非,带着有些崇敬的语气道:“她就是咱们指挥使夫人。”

“哦。”军户妇女有些唏嘘的点头离去,旁边又有好几人向她打听:“李家的,那贵人到底是谁?俺家得了她一个金盏,回去也好上几注香,求神佛保佑这般好人。”

李家的有些得意的看着周围几个妇女,略带神秘地压低声音道:“那是新任的指挥使夫人,主母大人来的。”

“原来是主母啊!果真是善人有善报!”几个军户妇女感叹道,这一夜,黄雯这主母的名号在吐浑军军户众口口传诵,更有甚者说全仗她苦口劝谏,主上方下定决心开仓放粮,解救众军户于饥羸之中。胡风不忌女主,此后数十年间,土浑子弟,以报效主母之亲军自许。

卷四 步行夺得胡马骑 第九十一章 屯田

抵达岚州的次日清晨,陈德再次升帐,此番情势和昨夜已然大不相同。吐浑军众校尉此前还仅仅是尊奉前指挥使卫倜遗命奉他为主,但昨夜分发物资之后,众军卒齐声称赞指挥使体恤部属,主母大人更如菩萨下凡一番。众军早闻陈德大名鼎鼎,此番见他出手大方,仅昨夜犒赏所费钱财当以万计,可见其志不在小。校尉们本来也没有强项作乱的意思,既然军心向背已然明了,就更加打定心思先跟这新指挥使闯个前程。

眼见素来以跋扈彪悍著称的吐浑军校尉们眼观鼻鼻观心的端坐下首,陈德不禁心中感叹,昨夜见黄雯浑身湿透,陈德心疼不已。原本以为还要折腾数月方能得众军归心,谁知关于主母是菩萨下凡的流言不知怎的传遍全城,间接帮助他收服了不少军心。

既然如此,时不我待,此前计算好的重重策划说不得要提前实施了,他轻轻扣动着面前厚重的黑漆书桌,沉声道:“昨夜烦劳众校尉分发物事,本将心中有一优,这岚州地瘠民少,地上没有出产,我等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啊!”

他这番担忧,此前的吐浑军众校尉何尝没有过,只是一则大家伙都没想在岚州久待下去。皇帝不差饿兵,把大伙儿逼急了,投大宋去,投契丹也未尝不可。再则,吐浑军全是军户,祖上恐怕已有百年没有种地了,四体够勤,五谷不分,让军户种地,就好似让战马拉犁,校尉们谁也拉不下脸开这个口。

李斯却不管吐浑军校尉心中想法,按照和陈德事先商量好的大声答道:“属下以为,当行屯田之策。”此话一出,出身神卫军的诸校尉倒还不动神色,吐浑军诸校尉心头均是一沉。

不过总算还有人当即跳出来反对,陈德在心里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吐浑军几名军将,确实没有存心和自己为难的意思,想到此处不禁对故去的指挥使卫倜充满感激。他微微一笑,对李斯道:“屯田之策,自古便有,只是岚州四战之地,让军士们屯田未免荒废了战技。”

听他如此说,吐浑军校尉们一起点头,李斯却又道:“末将所献屯田之策,非是让军士们屯田,而是招揽民户,让民户耕种我岚州近郊之地,开荒比较麻烦,但好在州城有不少原来户主抛荒的熟田,只要种上庄稼就会有出产,再加上朝廷多多少少会接济我们一些军粮,军户们分到羊口后畜牧繁衍,不出数年,可保我岚州军丰饶自足。”

李斯乃是殷实人家出身,宋军南征之前,家里希望他继承家业,是以苦读诗书之余,也学会了不少经营农庄的窍门,此时娓娓道来,显得屯田之策成算极大,众校尉见不必让军士耕作,也频频点头。

陈德眯着眼睛考量屯田之策,他和李斯商量许久,总的来说颇为可行,却有一处致命的破绽,无论如何解决不了,倒要看在场众将有谁看得出来。

果不其然,吐浑军校尉于伏仁轨沉思一阵,抬头问道:“李校尉,我岚州固然地广人稀,河东道诸州又何尝不是如此,就连晋阳北都,民户不半两万,宋人驱赶、掠夺我民户犹嫌不足,怎会让我等招抚宋境的民户到岚州开垦田亩。”

这个人,可当方面之才,陈德满意地看着于伏仁轨不慌不忙的陈述,鼓励似地对他点了点头,于伏仁轨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神色,又道:“即便是出兵掠夺周围州县的民户,但岚州四周稍微人烟繁盛一点的地方,都是在边郡根深蒂固的折杨两家的地盘,他们都怎会让我等如意。”

想得到出兵掠夺民户,不愧是吐谷浑王族的血脉,陈德在心中暗赞一句,看着于伏仁轨又点点头。

李斯静静听完于伏仁轨提出此问,皱着眉头,历经五代战乱,边郡附近都是地广人稀,仓促间要招募民户,的确不是那般容易。

陈德微笑道:“适才两位校尉的意见吾已知之。各位可有计策?”

地下的十几名校尉都面面相觑,行军打仗他们都是行家,这招揽民户屯田之策就只能洗耳恭听了。

陈德见众人都不说话,心道这些军将都不通文事,还得多加提点,免得将来事业做大以后无人可用,他不打算像前代那些君主一般,打天下用军汉,治天下用儒士。

想到此处,他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吾有个计较,各位听听是否可行?北地变乱,党项、契丹趁势而起,洗掠边郡,除却抢掠牛马、粮食、钱财外,还掳掠了大量人口。党项、契丹人不通农事,只胡乱将他们圈起来,用作种地、放牧、纺布的奴隶,每年每人所出之物不过数贯钱。吾打算拿出一笔钱来,从党项和契丹赎回被掳掠的汉民,由这些汉民在我军的监视下负责岚州左近土地的耕种。”

陈德说完后看着堂下诸将,李斯沉默不语,锦帆营校尉郭年当即道:“昔年魏武帝赎回文姬只惠及一人,大人此策,惠及千家万户汉民,当是流芳百代之举。”

此言一出,众校尉纷纷附和,那被契丹、党项掠取的汉人,在塞北的待遇,恐怕连原来的奴隶都不如,性命的价钱还不如一头大牲畜,尤其是吐浑军众校尉熟知北地状况,见自家指挥使居然愿意出钱将这些民户赎回,都替那些人感到庆幸。

见无人反对,陈德此策就定了下来,由吐浑军校尉于伏仁轨和史恭达分别取前往朔州和夏州联络契丹、党项贵族,洽谈岚州赎回汉民的具体事宜。

众将散去,唯有李斯坐在堂下,脸有忧色,一言不发。

陈德上前问道:“李校尉,对这赎回汉民之事,可有顾虑?”

李斯抬头看着陈德,忧声道:“以前党项、契丹人掠夺汉民,不过让他们种地、放羊。塞外苦寒不宜农耕,汉人体弱又不善放牧,因此实际上不管是让汉民种地还是放牧,胡酋所得甚少。大人行此赎民之策,则大酋每掠一汉民,就可对我岚州待价而沽,获利远过从前。吾恐此策一出,契丹、党项大酋将变本加厉的掠去边郡人口,吾边郡汉民无宁日矣!”

陈德脸色一凛,此节他其实早已想过,只是当此乱世,夯实岚州根基甚为重要,也就无暇顾及太远的后果,他叹了口气,按着李斯的肩膀道:“你的话有道理,但生逢乱世,不得处处兼顾,将来若我等势力大张,便可直入大漠,将这些被掠取的汉民尽数夺回。”

李斯点点头,他也不是要陈德放弃此策,此时各地文武官员不拼命搜刮地方也算是好官,像陈德这样肯自己拿出钱来赎回被异族掠走的汉民的,恐怕又有不少人为他立长生牌位。

陈德看着李斯退下的背影,暗道,这李斯心思机巧,还有悲天悯人之情,若好生栽培,倒是一个上好的宰相之才。他也叹了一口气,这赎民屯田之策看似善行,其后果如何还真很难说,是非功过,只有后人去评说。

陈德到岚州之后,放粮饷,赎汉民,都是别家节度使不能做、不愿做之事,俗话道人心如镜,神卫军士卒自不待言,吐浑军军户也知道这新任指挥使不是池中之物,这番气度作为,迟早有一日要飞上九霄,到时自己这班跟随他打天下的军户,运气好的便是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上臣的前途,运气差的也是归乡荣养,和其它节镇不知所谓的打生打死,最终也是无定河边骨的下场决然不同。就算大事不成,跟了这么一位主公,行的是仁义之事,死也有脸见列祖列宗。

在这种氛围下,随之而来对吐浑军的重新编组出乎意料的顺利。

陈德觉得吐浑军六个指挥的骑兵大同小异,未能将士卒的专长都发挥出来。作为自己未来大军的骨干,吐浑军将是十荡十决,宰割天下的一把利刃,必须有大军编成中各司其职的分工体现在部伍的编组上。

参照锦帆、神卫前例,吐浑军也重新进行了比武夺官,只有武力卓绝者方能晋身十夫长,各营十夫长推举百夫长,百夫长推举校尉。

善骑射的士卒被集中在白羽、驰猎、踏燕三个弓骑营,每个骑兵人马皆着轻甲,带小盾,携软硬弓各一,负矢150枚,专责游斗、斥候、奔袭、骚扰,行则因粮于敌,战则远敌发箭。

善马上砍杀的士卒编成高蹄、解烦两个骠骑营,人马要害部位披重铠,持长槊、马刀,佩鹜盾,用马弓,负矢100枚,远射近刺,混战时则以马刀作战,专责驱逐敌方轻骑兵,护卫本方游骑,以及在必要时冲阵。

身形最为威猛彪悍的骑兵被用来编组重建真正的重骑兵,因袭了江淮劲旅黑云都的名号,骑高头大马,人马遍体均挂重甲,用革带绑在一起,虽死不坠,持长槊重盾,不用弓箭,专用来冲击敌军大阵。

经过这番重新编组,不仅吐浑军战力较之以往大大提高,所有将卒也彻底被纳入了陈德的岚州军系统。

明了指挥使将来必要大用,所有步骑营校尉都全力以赴地操练士卒,反而是陈德倒闲了下来,每日除了琢磨一些生财之道,便是盼着前往朔州和夏州的校尉早日归来。

百废待兴的岚州,急需大量劳力啊。

卷四 步行夺得胡马骑 第九十二章 交易

旬日后,前往朔、夏二州联络赎回被掳汉民的于伏仁轨、史恭达回返禀报,夏州党项答应卖给岚州汉人壮丁健妇合计四千口,每口壮丁值钱三十贯,健妇值钱二十贯,朔州契丹贵族答应卖给岚州汉人壮丁健妇合计七千口,壮丁每口值钱二十贯,健妇十五贯。

“合计共需二十二万两千五百贯钱。”李斯飞快的报出岚州需要支付的总额。

“当真这个价格?”陈德觉得有些震惊,人口的价钱太低了,要知道在北方牧区一匹普通马的价钱也要二十贯,好马价钱超过五十贯,赶得上一个壮丁再加一个健妇了。

“这个价钱还是比较公道的。”史恭达担心陈德嫌夏州党项开价太高,补充道:“大人要的人数太多,党项人担心明年地里的庄稼会荒掉一些,所以比平常的价格略高了一点。”

“契丹人开出的价格倒比平常还要便宜一些,大概是占着燕云十六州,虽然这趟朔州卖出很多奴隶,但可以及时从其它州补充一批汉民的更缘故。只是,朔州契丹开了个奇怪的条件,要指挥使亲自到马邑去赎取这些奴隶。”于伏仁轨也道。

“哦?”陈德奇道:“看来朔州契丹对吾还有点兴趣啊!”

“指挥使万金之躯,乃吾岚州万千军民之靠山,如何能轻涉险地!”李斯急忙拦阻道。

“哼!”陈德举手止住李斯说话,沉声道:“既然契丹人这么想见吾,去一趟又有何妨,顺便感谢朔州契丹没有趁机加价。”他语带沉痛,听得众校尉都是辛酸,让四夷来朝的上国之民啊,一个人的价格还不如一匹马。

和夏州、朔州交易的价格都在一个月之后,史恭达、于伏仁轨心思缜密,担心党项、契丹将一些失去劳力的老弱残疾之辈卖给岚州,特意添加了条件,所赎回汉民必须四肢健全,耳聪目明,年龄不得超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