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造神州-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史天泽现在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赵彩云,赵彩云,好你个赵彩云!”史天泽揉揉发疼的额头,喃喃自语。
推开面前地地图,史天泽站起身来,在屋中踱步,他很烦躁,也很为难,但他知道,眼下唯有冷静才能找出一条出路。
可出路到底在那?
“三哥,你在吗?”门外传来堂弟史天祥的声音。
“进来吧!”史天泽让史天祥去打听中都的情况,此刻估计是有消息传来。
史天祥还很年轻,最多不超过三十岁,但眼神却充满疲倦,显得忧心忡忡。
见他这个样子,估计就不会是什么好消息,史天泽揉揉面颊,平静一下心情,淡淡说道:“情况如何?”
“张柔等中都众将合力杀了花怒跌那颜,开城向赵彩云投降。”史天祥小心的看看史天泽,发现这位三哥没有任何表情,沉静如水,顿时再加了一句,“易州那边没有消息,不过定州的范周吉宣布归降火凤军,并派出兵马封锁我军后路,三哥,你看这……”
“不出所料,不出所料啊!”史天泽心中早已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此刻听到这些,还是忍不住的感到心脏收缩了一下,自己这次可真是陷入绝地。
“三哥,如果万一不成,我们干脆杀出去,闹他个天翻地覆,也许还有一条生路!”史天祥见史天泽面露沮丧,不觉鼓励道。
史天泽拍拍他,没有接话,吩咐道:“把二哥叫来,现在是我们几兄弟生死存亡的关键,我不能太过独断。”
史天祥应了一声,转身出去,没多久,就和一个高大的汉子走进来,这个人和史天泽有七成相似,正是史天泽的亲二哥史天安。
知道此刻情况危急,史天泽也没多客套,让两个兄弟坐下后,直接开口道:“我们都是自家兄弟,一起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大哥不幸为武仙所害,至今未能为大哥报仇,已让我内疚多年,如今是我们兄弟生死存亡地关键,我想听听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史天安虽然是二哥,但武艺才干上远远逊色于史天泽,因此一向都是听他地,见他这么说,到是没多想,直接说道:“老三你说怎么办,二哥照做就是,反正二哥不会给你添乱!”
史天泽感激的看了一眼二哥,还
,旁边地史天祥也表示听从三哥地吩咐。
两个兄弟如此表态,史天泽也不再藏着,直接了当地说道:“如今我们可说陷入绝境,张柔献了中都,估计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到时整个河北都将震动,最大可能就是纷纷归附火凤军团,而我们就成为过街老鼠,如果不早做打算,真到了那时,整个河北都将成为我们的敌人,加上火凤军团的十多万大军,你我兄弟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话没有丝毫夸张,没人比他们更清楚这些河北地方豪强们的势利,他们跟随胜利者步伐的速度,永远都是第一时间,更何况以蒙古人地统治手段来说,这些人要对蒙古人生出忠诚之心,那实在是比较奢望的一件事情。
史天安和史天祥没有接话,都看着史天泽。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只有四条路,一是成为流寇,效仿蒙古南征,反其道而行之,杀回北方草原,投奔四王子;二是南下金国,假做投靠,以换取存身之地,一待事情有变,再归蒙古;三是和张柔他们一样,投降火凤军团,成为赵彩云的属下;四是干脆越过山东,直接进入两淮,向宋国投降。这四条路,你们怎么看?”
史天安两人一听有四条路,本来还挺高兴,可听完,却发现这四条路都不是那么好选的,史天祥还多问了一句:“投降赵彩云和投降宋国不是一样的吗?”
史天泽看了他一眼,摇摇头:“不一样,这一点等会解释,二哥怎么说?”
“还是三弟先将这些道道说清楚,不然我脑子一头雾水,不好选啊!”史天安显然考虑不清楚这几条路的异同。
“也好!”史天泽也不推辞,解释道:“先说第一条路,我们史家自从父亲归顺大汗以后,受到不少封赏,不过这些也是靠你我兄弟血汗拼来,还搭上大哥一条命,说来也是应当。
不过我们史家本身在大汗那边没什么得力庇护,而我们史家被蒙古所看重,也是因为我们在河北这些年的拼杀,如果离开河北,我们就如同失根的浮萍,只能任凭他人宰割。选择此一条路,不说北上地艰难,只怕就算我们侥幸到达草原,也会因为丢失河北,而被蒙古问罪,到时没有一个有力庇护转|U,你我兄弟只怕很难保全。”
“三哥,不是还有四王子吗?”史天祥忍不住的插了一句。
“这也是我加上第一条路的原因,若不是有四王子地因素在,我根本不会考虑这条路。只是我琢磨着四王子离开后的种种动向,总觉得有点问题。如果大汗倘若在世,那四王子保我们周全,相信是不难的,但听传言,似乎大汗在西北已经过世,在这种情况下,你我就算侥幸逃到草原,能否见到四王子都在两说之间。”
止住两个兄弟的发问,史天泽继续说道:“你们说说,自从四王子离开后,这河北和草原那边的通信是不是少了许多?再说,四王子在回草原之前,给我们来了封信,一说让我们安心守好河北,他最多半年就会回来,二就是让我们不要挂心草原上的家人。你们觉得他们为何要这么说?”
“估计是不放心我们!”史天祥对这点看的到很清楚,史天安却沉默不语。
“我开始也是如此想,后来却觉得不对,四王子是何等人物,我们都知道。就算他只说一句半年后率军回归,我们也不敢怠慢河北的军事,但他却偏偏加上后面那句,明是问候,实为威胁。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又在担心什么?”
没人回答,史天泽看着两个兄弟,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我怀,蒙古本部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好,甚至连四王子都不敢肯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就算我们这个时候到达草原,十有**也见不到四王子当面。”
史家兄弟都不是蠢蛋,稍微联想一下史天泽说地,一个清晰的信息浮现出来:“蒙古汗位!”就算他们没读过多少史书,可在中原,因为继位而爆发的腥风血雨从来没有少过,推己及人,他们也不相信蒙古汗位的继承会顺顺利利,而往往这个时候,越是兄弟,就越是要防范,甚至痛下杀手都有可能。
拖雷不是蒙古的继承人,史家兄弟都清楚,但至于拖雷有没有夺大位地野心,那他们就不敢保证,这个话题从来都是禁忌。不过他们到听过,草原上,惯有把其他儿子分出家门,让幼子接受自己遗产的传统。无论这个传统是不是会被实行,仅仅凭借这一条,拖雷若不成为大汗,就一定会被新汗所猜忌,这没什么道理好讲,肯定如此。
想到这个可能,史家兄弟心里都是一寒。这个时候去投奔四王子,带去的还是蒙古中原军其他将领叛变,河北失守的消息,就算蒙古真的大量,不怀自己等人,也不追究责任,那以后地日子也不会好过。如果再加上汗位地问题,那自己等人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地。
千辛万苦逃回去,反到要被猜忌,甚至生死两难,这对于史家兄弟来说,太难以接受。
不能选择这条路!
史天泽从面上就知道两个兄弟的选择,暗叹一声,继续说第二条路:“金国地情况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是日落西山,时日无多。我们投靠过去,量他们也没能力约束住我们,这样就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但金国毕竟非久留之地,所以有一线可能,还是要回到蒙古这边。但若选择这条路,到时就算我们回到蒙古这边,给他们地印象恐怕也不会太好,甚至会认为我们首鼠两端,要想取得现在的地位,可就难比登天,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史家兄弟互相看看,然后一起摇头!
男子汉大丈夫,出来拼杀不就为了个好前程吗?不到最后一步,那能如此?
“既然这条路也不行,那就说说第三条路。这条路最简单,火凤军团就在我们旁边,只要走过去就成,以赵彩云的为人来看,她肯定不会薄待我们,那至少可以保住我们现在地地位,虽说不能太风光,但总算也是一条出路。只是赵彩云有一个先天致命的弱点……”史天泽突然住口不说,看着两个兄弟。
“三哥,你快说,赵彩云有什么弱点?”史天祥最着急,马上开口询问,反到是史天安点点头:“不错,她不是
帝,手下又有这么多兵马,早晚会出事。”
史天泽赞赏的看了二哥一眼,这个二哥别地方面不说,这脑袋还是挺清楚的,也点点头表示赞同道:“赵彩云的胸襟气度,手段为人那是不用说的,至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是高人一等,就算统兵带将,战场厮杀,也是无人能敌。就连她的眼光,在我见过的人中,都可称的上第一,连人中之杰的四王子都逊色一筹。可以说,她是一个千古难出的元帅之才,以女子之身,做到如今这个地步,我史天泽就算是七尺男儿,也要对她说声‘服’,能为其手下,想必也不会辱没你我兄弟。可惜,可惜,恰恰如此,我们兄弟投靠她地时候,却要小心又小心!”
见史天祥不解,史天泽解释道:“你不是说投靠赵彩云和投靠宋国一样吗?错了,那是大不一样。我研究过赵彩云这些年的作为,发现赵彩云当初仅仅靠着二万人起家,如今坐拥数十万大军,没有靠宋国朝廷支援一兵一卒,全都是她招募义军和金国降军所得,可以说火凤军团只知有赵彩云,而不知有宋皇。我不清楚,为何宋皇对这样的情况丝毫不加以制止,反到对赵彩云信任有加,在宋国面临如此局面下,还支持她攻伐河北。从这点来说,当今宋国陛下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明君。
可是无论这位宋国陛下如何贤明,都不可能不对火凤军团数十万大军无动于衷,听说宋国内还有其他几个军团,但就连禁军黄龙军团都没有火凤军团人多。这样一种情况就算这位陛下能够容忍,宋国的大臣肯定也会允许的。这无关忠诚于否,而是事实上宋国的朝廷不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点,就连宋国陛下也无法改变,如果他真是明君的话。”史天泽停下,看着史天祥。
史天祥皱眉苦思片刻,才恍然大悟的说道:“我明白了,火凤军团已经尾大不掉,功高震主,宋皇已经对他们起了别地心思。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
“无法利用!”史天泽很是恼火的看看史天祥,这个堂弟有聪明气,但都是些小聪明,对时局人事总是差了那么一步。
略带些不满地解释道:“这位宋皇陛下若是个平常人物,赵彩云也走不到今天这个位置,更不可能到今天还安然无事。如果我所料不错,应该是这位陛下为赵彩云顶住宋国朝廷内的压力,让她放手施为,而不横加干涉。了不起,了不起,明君贤将,宋国中兴已不可阻挡。”
“我听说大汗败北,就是因为这个宋国陛下亲临西北,率领数十万宋军浴血奋战,并在大散关下击败大汗,一举奠定胜局。如此人物,可比唐之太宗李世民,宋之太祖赵匡胤,都是只可仰视之人!”史天安突然接口,对赵大加赞赏一番。
史天泽也赞同二哥地见解,连连点头,不过语气却突然一转:“无论这个宋国陛下如何,但只要北方局势稳定,宋国朝廷对火凤军团定然有所举动,而最佳莫过于削减火凤军团人数,而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投靠过去,等到宋国削减火凤军团的时候,我们肯定是第一批被削减地,与其到时困穷,反到不如现在做好选择。”
史天祥看看其他两人,连连点头,他这次是真的明白,亲疏有别,这点在军队中表现尤为明显,没道理裁军的时候不留下嫡系,而放过杂牌。想明白这点,他就接了句:“那我们现在只有投靠宋国一条路?”
史天泽看着两个兄弟,很肯定的说道:“的确如此,不过这样一来,还有个难处,如今黄河泛滥,通往宋国的道路断绝,我们如果要过去,只怕还要费上不少周折,如果不能见到宋国陛下,投降宋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更何况这位宋国陛下见过我们,如果我们能做出某些举动,估计会更赢的他地好感,到时我们史家在宋国,照样会飞黄腾达!”
“宋国陛下见过我们?在那里?”史天祥有些懵懂,到是史天安似乎想起什么,若有所思,解释道:“昔日四王子带我们潜入宋国,在一座酒楼遇上一个神秘年轻人的事情,你知道吗?”
史天祥想了想,不可置信的张开大口:“你说那个把四王子气地要杀人的年轻人是宋国陛下?”
史天泽和史天安互相看了一眼,一起点头,此事还是拖雷无意中告诉他们的,所以他们能肯定。
“这样也好,有个脸熟也不错!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史天祥此刻对蒙古的忠诚似乎荡然无存,只想到尽快投奔宋国,保住现在的富贵。
“先等等吧,草原那边有消息后再说吧!”史天泽出人意料的叹了口气。
“你在担心母亲吗?”史天安问了一句,原本兴高采烈的史天祥也面色阴沉下来!
史天泽没有回答,反到吩咐了一句:“天祥,从此刻起,你要把那几个蒙古监军看牢,一有变故……”做了个杀的手势。
史天祥点点头,史天安也没多说,表示自己会整顿好队伍,随时可以出发。
史天泽点点头,然后让二人离去,随即又看向那幅地图,喃喃自语道:“如果你真是算无余策的话,那这道难题,想必你会帮我解决吧!”
凝目片刻,他突然穿上外衣,走向软禁杜丰地小楼,他突然很想和这个好友谈谈这个火凤大将军,让整个北方为之震惊的女人。
第二十集 第三章 解救人质
思乡岭,从中都出发,过密云,从古北馆出长城关口,不过数十里地就可以看到这个地方。
传说这里是草原和中原的分界地,思乡岭以北,是茫茫大草原,自古以来通过这里的汉人都是背井离乡,因为各种原因而要去北方的草原,而向北,就可以通过长城进入中原,回到阔别的家乡。
一道岭,成为隔绝南北的标志!
望见这道岭,就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家乡的亲人,故名思乡。
思乡岭向北,是潮河和灵水相间的河间平原,这里水草丰美,地域广阔,是个上佳的牧场。此刻这个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帐篷,大批的牛羊马匹在牧人的吆喝下,被赶到水草茂密的地区,任凭驰骋。
这里是蒙古部族苏恩部所在地,苏恩在蒙古语中是羊奶的意思,这个部族叫这个名字不是因为盛产羊奶,只是因为这个部族的首领曾经用一袋羊奶帮过成吉思汗的缘故。
据说在成吉思汗发迹前,有一次被仇敌追的差点没命,就在他又干又渴,昏倒在草原上的时候,被一个叫胡木达的牧民发现并救醒了他,临别前又给了他一袋羊奶。凭借着这袋羊奶,成吉思汗活了下来。在发迹后,他不忘这个胡木达的恩惠,找到他,让他成为蒙古千户,管理一个部族,以酬劳他救了自己。
为了感恩,这个部族就被这个胡木达称做苏恩,以表示永远不忘怀成吉思汗对自己的恩德。
胡木达对成吉思汗的忠诚是不用怀的,而且他为人比较和善,很有仁慈心,于是成吉思汗派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管理那些异族将领的家眷。
蒙古兴起以后,投靠蒙古的异族将领非常多,为了更好的保证他们的忠诚,成吉思汗一般都是让他们将亲人家族送到蒙古部族中居住,有些重要亲人还会成为成吉思汗身边的卫士。
刚开始,人数少还没问题,可随着投靠将领的增多,这些人也多了起来,最麻烦地还是成吉思汗南征期间收留的那些异族将领。他们的亲人多是中原人,而且有些人是举族来投,人数不下数百。为了安抚人心,这些人肯定不能怠慢,可他们并不能适应草原的生活,往往容易生病,一个不好,就此死亡也很常见。
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接受身边人地建议,让胡木达专门找了一处靠近中原的草地,把那些中原招收来的将领家属统统放到那里,一来可以安抚众人的心,二来也可以让这些亲人互相通信,使得那些将领不敢生异心。
这种做法不是蒙古人首创,而且效果也是非常不错,至少在蒙古人势力强大地时候,那些异族将领都很老实,一个个都是忠心耿耿的样子,没有半点异动。
而成吉思汗也自然给以相应的回馈,尽量满足这些将领家属们地生活要求,并特意下令,不许为难他们。
因为去年草原寒冷,大部分中原人受不了。今年一开春,就要求胡木达不断南移,经过数月跋涉,来到草原和中原的交界处,靠近了思乡岭。因为草原通讯不便,蒙古统治范围也非常大,因此胡木达并不清楚西北的情况,更不知道,他忠心感谢的成吉思汗已经归天。
他到达这个河间草原的时候,只发现这里水草丰美,气候温暖,因此就停留下来,在众位将领家眷的要求下,准备留在这里度过这个寒冬。
因为交通断绝,以及窝阔台等人的有意隐瞒,东北这边并不知道西北蒙古大军具体情况,对成吉思汗的情况都是从金国和宋国这边听来的,消息不准不说,还非常混乱。凭借对成吉思汗地信心,胡木达并不相信那些传言,他始终牢记成吉思汗交代给他的任务:照顾好这些人,让他们不要怨怪!
当来到这里后,这些将领亲属自然要求和留在中原的家人通信,胡木达秉承成吉思汗的意思,一一答应,不仅准许他们通信,还让他们互相见面,甚至对那些将领派来的家仆也表示亲善,让他们转告他们的主人,这些人在这里过的非常好,让他们不要挂心,安心为大汗效力。
应该说胡木达对这些人还是很不错,比其他蒙古人要强不少。而这,也让那些异族将领和亲人可以更好的团聚,同时,也将胡木达部族的情况暴露无遗。
估计胡木达从来没想过他的部族在这里还会遭受到袭击,所以他对自己部落地情况并不特意隐瞒,他整个部族的可战之兵不过500人,加上那些将领亲族,也可以凑足一支千人队,只是战力就不容易保证,毕竟他从来没想过,这些将领敢背叛蒙古。
今日一大早,胡木达按照惯例吃了早饭,就去几家重要地异族将领家中去说说话,并送给他们一些羊皮之类的草原特产。他这么做,并不是他意识到什么,只是成吉思汗对他私下地吩咐,所以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送给他们一些东西,增进彼此的感情。
此刻他正将一件小羊羔皮地祅子送给史老夫人,也就是史天泽的老娘。这个史老夫人经过去年寒冬的折腾,人非常虚弱,此刻得了件皮祅,到是很高兴,不断的对胡木达称谢。
胡木达笑着表示不用,然后让老夫人安心静养,就走出史老夫人的帐篷,正要前往张柔家,却突然感到地面有些不同寻常的震动。
身为经验丰富的老牧人,胡木达第一时间判断出,这是大群战马在奔驰,他立即将耳朵放在地上倾听了片刻,突然整个脸色都变了,猛的跳起来大声吼道:“不是我们的人,是马贼,快上马,准备迎战!”在他认知中,现在草原上,敢如此明目张胆袭击蒙古部族,就是那些在草原争霸中,失去权势的前草原贵族组成的马贼队伍,他们无处不在,又一无所有,几乎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胡木达虽然不是战士出身,但耳濡目染下,对骑兵指挥也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不能任凭对方放开马力冲来,而是要迎击上去,打乱对方的节奏。
不能辜负大汗的期望!
夺过侍卫牵来的缰绳,胡木达翻身上马,抽出腰中弯刀,对着已经聚集起来地二三百人大喝道:“给我冲上去拦住他们!”
“喝喝喝……”这些蒙古的年轻战士似乎并
敌人,反到兴奋的挥舞着弓箭,一边大声吆喝,一边冲去。
敌人并不多,观其尘土声势,最多不过五百骑,衣着杂乱,连兵器都不统一,这也让胡木达更肯定对方马贼的身份。
胡木达精神一阵大震,他觉得凭借自己几百骑兵,胜过这样地马贼不成问题。
挥舞着马刀,以极快的速度奔驰着,迎着对面的敌人狂冲而去,还未接战,双方就是一阵弓箭招呼,不时有人中箭落马。
蒙古部族之间的战争,往往和异族战争不同,他们双方本出一源,无论骑射和马术都差不多,甚至战术都差别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决定胜负地往往是双方将士的勇敢和将领对战机的把握。
胡木达不是一个优秀地将领,但他手下却有不少战士是经过蒙古扩张战争洗礼的,对于这种战斗司空见惯,远距离射了几箭后,就放弃弓箭,用手中的马刀一决胜负。
两股奔腾的洪流迅速的撞到一起,双方刀兵交错中,马贼一方的损失明显要大的多,而此刻苏恩部仍然有不少战士向着战场赶来,不断对马贼发起拦截冲锋,眼见情况似乎不妙,马贼头目发出一声呼啸,随即带头就。
那些已经和蒙古战士接战的马贼,也纷纷转过马头,四散而去,大群的蒙古战士吆喝着,大叫着,挥舞着弯刀,向着敌人追去。
不斩下敌人地头颅,岂能体现蒙古战士的勇猛!
胡木达也没阻止手下儿郎去追杀敌人,在他看来,这是战士的功勋,是对手下儿郎最好的肯定。
不过他毕竟年纪大了,并没有追上去,而是在十多个亲卫的保护下,慢慢停住马蹄,面带笑容的看着手下追杀敌人。
自己还是宝刀未老嘛!
正要习惯性的摸摸头上的帽子,胡木达突然听到一溜奇异的呼啸,没等他脑袋转过弯来,顿觉喉咙一痛,一股大力将他拽带下战马,倒在地上,耳边仿佛还听到亲卫们悲痛惊骇的痛呼。
我中箭了……
胡木达脑海中闪过这么个念头,眼前一黑,无边地冰冷迅速带走了他的生命。
远处,一个身材雄壮地男子放下手中的弓弩,对着身边地副将点点头,随即这个副将一声招呼,整个草原都在动,不对,是他身边的草丛都动了起来,大批地战士披着满身的草皮,站起身来,身边还有同样装扮的战马。
这些战士的装备和草原上的环境极为融洽,从远处看,几乎看不到什么,只看到青青一片,就算他们这个时候行动起来,也并不是那么明显。
这支显然有着迷彩作战观念的正是赵彩云派出的一支部队,为首的就是火凤军突击营的万人长铁虎,也就是射杀胡木达的那个将领。
此刻那些胡木达的亲卫也回过神来,顺着弓箭的弧线向着这个方向飞驰而来。
铁虎翻身上马后,看到奔驰过来的蒙古兵,手中的大刀一挥,冷冷喝道:“杀!”声出人随,如同一头猛虎向着对方扑去。
这群悲愤的蒙古人在对方开始冲锋以后,才哑然发现这支奇怪装束的部队,不用细看,仅仅凭借对方奔腾起来的声势,就知道对方人数过千,远远比他们多。
如此数量的部队潜入到自己的眼皮底下,这个事实让这些蒙古战士惊讶的瞠目结舌,虽然手中习惯性的拿出弓箭,但脑中却在不断回想对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迷彩隐身,秘密潜入,特种作战的概念不是这么一个简单战士马上就能想明白,也没时间让他想明白,他还没有发出手中的弓箭,对方铺天盖地的弩箭已经遮天蔽日的扑来,如同大雨倾盆,这些冲过来的骑兵还没跑到趁手的距离,就被对方连人带马的射成刺猬,惨死当场。
以大片覆盖射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正是宋军行之有效地作战手段之一!
而此刻,远方正在追赶敌人的蒙古骑兵已经发现这里的变故,不少战士纷纷吆喝着转过马头,向着这边奔驰而来,有些经验丰富的战士还在招呼身边人,准备聚集一定人数再冲击。
铁虎冷眼一扫,就发现这些蒙古人地异动,一指那些正在聚集的蒙古人,命令道:“一半人绕过去解决掉他们,剩下的随我冲!”
铁虎命令刚下,就真如同一头猛虎冲进那些蒙古骑兵中,对着一个明显穿着不同,脸带悲愤的年轻人冲去,手中地大刀带出一道寒光。
这个年轻人正是胡木达的儿子,他虽然不是特别勇猛,但也会些格杀技巧,连忙拔出弯刀应战。
铁虎看都未看他,只是刀锋横移,铛的一声,磕飞了对方地弯刀,寒芒过处,将这个年轻人切成两段。
眼见这个年轻人被砍成两段,后面的蒙古兵发出大声的吼叫,如疯似狂的冲上来。
铁虎懒得管这个年轻人到底是谁,大刀一收,就迎着对方冲去,挥刀左劈右砍,中者无不当即毙命,此刻他身后的战士也跟着冲杀过来,接过其他蒙古人,双方陷入一阵混战。
刀砍枪戳,喊杀四起,一道洪流一路冲杀过去,迅速的淹没草地。
这群宋兵明显强过那支马贼,加上人数众多,配合也默契,不到一刻,冲来近百的蒙古骑兵都被砍落马下,正在远处集结的蒙古骑兵也被绕过去的部队一阵弩箭,配合一次冲锋而打散。
有些蒙古兵头脑发晕地向着宋兵发起反冲锋,但大多数残余的蒙古骑兵四散而逃,向着草原深处跑去。
这是他们惯用的战术,也是草原赖以生存的法则!
铁虎刚刚杀的起劲,身边就没了对手,很是无趣的收了大刀,策马向着远处的苏恩部落冲去。
此刻苏恩部落已经陷入绝望的恐慌,有些人声嘶力竭的在组织人马准备抵抗,还有些人已经放弃抵抗,准备任凭这些马贼抢掠一番,人心不齐,加上无人领导,甚至连语言都不通,这些留在部族中的老弱妇孺,包括那些异族将领地亲属,已经无法控制局势。
正在一片慌乱的时候,铁虎已经带人将这个部落围了起来,除了少数知机地蒙古人逃跑了外,大部分人都被俘虏。这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青壮年,这些人要么是来不及逃跑,要么就是那些将领地亲人
甚至还有护卫仆人之类的,想跑也跑不了。
看着眼前这些恐惧惊慌,穿着各种衣服地俘虏,铁虎眉头不为人知的皱了一下,本以为这次是场硬仗,没想到对方比自己想的还要无能,只是这么简单的一次攻击,就将对方杀败,快的让他都有些不相信。
印象中,凶猛残暴,悍不畏死的蒙古人,从什么时候起变的这么弱小了?
铁虎一边思索,一边策马来到这群俘虏中,冷冷的用汉语喝道:“大宋火凤军团突击营已经占领此地,不想死的给我乖乖站好!”
啊,铁虎的话引起这些人的骚动,但随即在突击营战士的弓弩下,明智的保持安静。
“将这些人按家庭分开,分别登记,看看有没有名单上的那些人!”铁虎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他们,当然不可能大开杀戒什么的,吩咐了身边的书记官,就带人去清点牛羊马匹去了。
这些蒙古包别的没有,但这些东西还是很多的,这要拉到中原去,身价立即上涨十倍不止!
在刀枪以及几个内应的帮助下,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